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月之夜

双月之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月之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月之夜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 组织比较优势 双契约结构

一、企业的契约理论综述

从《企业的性质》(科斯,1937)到《企业的契约性质》(张五常,1983),再到《企业理论的新进展》(杨小凯,1994),是一条从交易成本概念出发解释企业存在的完整链条。科斯从这样的疑问出发: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那么,“组织为什么存在?”科斯的回答是:市场是有成本的,企业能够节约交易成本。他使用“一次性、长期的契约”代替了市场交易各方的“一系列、短期的产品契约”这一表述,进一步解释了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的原因。

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用“企业只不过是用要素契约代替了一般的产品契约”,“企业”一词只是不同于普通产品市场的契约安排组织活动的一种方式的速写和描述,本质意义上的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是一回事,唯一的差别在于契约的标底不同。

杨小凯和黄有光(1993,1994)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在这一模型里面,经济选择存在于自给自足经济、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通过运用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手段对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基于内生的专业化优势,市场与企业可以共存。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又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主要有两个:一是由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开创的团队生产理论。在《生产、信息成本和组织》的论文中,提出了“队生产”的概念,它指的是分工协作的产出大于分别产出的总和,如果超出的部分足以弥补队生产的组织成本,团队生产就会被采取。团队生产包含有三个特征:1、使用了几种类型的资源;2、产品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可分离的产出之和;3、不是所有用于“队生产”的资源都属于一个人。

另一个分支是以威廉姆森(1975)、哈特为代表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契约及纵向一体化。在阿尔奇安对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评论中指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被威廉姆森看作许多交易费用的根源,并被包括在市场和企业内。在对交易、交换和契约的论述中,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是以契约为基础的非现货交易;而契约的不完备性给机会主义保留了大量的空间,必然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大量存在。鉴于资产的专用性特征,在机会主义空间内“要挟”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而科层管理与纵向一体化将有助于消除机会主义的存在。哈特的论述则是从契约本身先天性不足进一步解释了交易成本的存在性。

此外,青木昌彦(1984)用“机构租”的概念对二者进行了综合,他认为厂商的存在是因为机构配置比市场配置费用便宜;厂商享有的资源不都是由外部市场单独定价的,比如报酬分配。

国内学者在企业的契约本质的认同下也有不同的表述:如周其仁(1996)将市场里的企业理解为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合约,并强调了人力资本能够自我“关闭”的特征;聂辉华(2003)把企业解释为一个粘性组织。

二、论题的进阶界定:企业作为契约的存在特性

企业作为一种组织生产机制,并非天然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最显著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的生产性特征中,不提供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不存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给出关于企业的如下命题:企业作为一种合作化的生产性组织,是要素契约和产品契约的联结体,具有自身特有的组织比较优势,这种组织比较优势使得企业与自给自足和市场在作为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式上具有异质性。

三、企业组织比较优势的根源

(一)企业组织比较优势的第一个根源性要素:分工经济

杨小凯和黄有光的消费者――生产者模型很好地分析了分工经济问题,在他们的模型中:1、每个人被视作一个消费者――生产者,每个人可以选择各自的专业化水平。2、交易成本被视做专业化生产的成本,是分工经济的对立面,直接冲减专业化分工的收益;且当交易成本>分工经济时,自给自足的生产会成为主流,以分工为基础的企业协作生产和市场会成为多余。用企业组织比较优势的概念则可以表述为:由分工带来的组织生产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企业的生产方式无效率;反之,当分工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易成本时,企业的生产方式将成为可能,企业之间的交易也将变得可能,市场的网状结构才得以形成,而自给的生产结构将变得越来越小。

不同性质的劳动分工对组织比较优势的影响:毗邻的甲种田和乙养鱼的劳动可以被视为简单劳动,基于这一类型的分工经济有两个特征:1、分工经济存在,但分工优势不强;2、为取得此种分工优势的支出即由分工引发的交易成本不可能太高,即基于简单劳动分工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这两个特征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基于简单分工的经济不具有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变化的冲击而失去平衡。基于复杂劳动的分工却正相反,分工优势具有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节约劳动时间,增强劳动熟练程度,更有易于新工具的发明创造;第二,基于复杂劳动的分工其分工的环节更多,使得协调和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生产分工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分工的环节受制于分工经济的约束,企业只能存在于这样的约束范围内组织生产;第三,复杂劳动的不容易替代特征,即复杂劳动的相对稀缺性。这三点都无疑加强了基于复杂劳动分工优势的稳定性特征。

(二)协调的难题,以及协调成本低于交易成本的奥秘

我们首先分析因分工而引起的协调问题:分工的上游需要知道下游的工作进程以避免浪费。企业与市场在对待这一问题的方式上采取的方法不同,以及由此支付的协调成本亦不相同。企业中有一类专门的分工从事此类协调问题;而市场对分工的协调则采取价格交易的方式。前者的付出被称之为协调或管理成本,而后者为之付出交易成本。企业的特征不是拥有优于市场的“权威”,而在于企业的监督优于市场,节约了交易成本。

我们认为,企业中协调这一专门分工类似于“公共产品”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这使得直接协调产生额外产出。即协调经济;而市场以价格交易的方式对分工进行协调,单从交易的次数来看其成本就大得惊人,且交易的环节越多则相应的交易成本越高,相比而言企业具有协调成本低的组织优势,因此,协调上的“额外产出”是企业组织优势的另一个可能的组成部分,直接协调使得企业产出另一种“准租”,这就使协调成本相对底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组织

生产的方式在这一层面上优于市场,企业的组织比较优势得以体现。

(三)规模效应对组织比较优势的意义分析

经济学中关于规模效应是这样解说的:当把所有投入要素都按比例增加时,得到的产出大于要素增加的倍数,设生产要素为两种,这种关系用数学可表达为:f(tl,tk)≥tf(1,k),1,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要素,t为规模系数。

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亚当・斯密,而马歇尔又更加详尽地考察了这个问题。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将组织列为与劳动、土地、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又在“工业组织,大规模生产”这一标题之下阐述了他的观点:大规模生产的主要优势是技术经济、机械经济和原料经济。还表现在“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上”。后来的相关文献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规模经济的存在源于“学习效应”(钱德勒)。

(四)创新对组织优势的决定意义

创新在经济学上的首创者是熊,彼特,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指出,本质意义上创新在所有的领域都是相同的,创新是一种人类行为,既可以是单一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组织创新行为。创新的一般动力是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企业创新还较别的领域的更大不同是“竞争的压力”;企业创新的更主要的动机是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创新对企业组织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企业创新是一种组织创新,基于不同的标准对企业创新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创新对于企业的组织比较优势的影响也不相同,我们从创新对于企业的空间差别上将创新分为两类:面向企业内部的创新和面向市场的创新,前者着眼于要素契约,后者着眼于产品契约。

面向内部的组织创新其意图在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包括采用新的技术设备、工具,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方法以及对现有生产流程的改进,对现存管理方式的革新等,凡此种种都提高分工经济的效率,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组织优势。

面向外部的创新最具有决定意义有两种形式: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即“造市”行为。一个在外部性创新上取得成功的企业,不只是在相对意义上提升了组织的比较优势,而且从绝对意义上造就了企业的组织优势,使得企业相关联的两张契约的容量得到了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加强,企业的规模也相应随之扩张。企业在扩张自我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的扩张,这似乎是对科斯“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的一个反证。

由“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公式所决定的企业的边界是对企业具有组织创新特性这一本质的忽略。在造市成功的企业中,产品契约性质和容量的改变必定相应导致前一要素契约的同质改变,进而引发内部组织的相关变革。这种变革遵循“链式”的反应规则,造市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再造了企业组织,也许正是在此意义上,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的毁灭”。

双月之夜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 民间音乐文化 旅游文化产业 双重可持续发展 支撑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0-03

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纷纷进入旅游产业,它们一起催生了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大量涌现,导致旅游业的兴盛,但是,据现实的情况来看,里面隐藏的危机也是比较严重的。要使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地发展,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在支撑着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充分利用各种支撑性因素,建立起良性运作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使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做到双重可持续地发展。

一、支撑性因素的构成形式

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包括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两大部分的内涵,所以,要使它发生良性的运作,必须一方面要给予民间音乐以支撑,另一方面又要给予旅游文化产业以支撑。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结构体系,其具体的构成因素多样而复杂,所以其具体的支撑因素也是复杂的,我们难以尽述。在此我们只能对它们进行抽象,从一般的角度加以探究。支撑民间音乐的因素主要有原生态民间音乐,包括各种音乐的品类、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征、音乐的地域和民族特征、音乐的操作者、乐器和乐队的构成、音乐的文化内涵、音乐赖以生存的地理和人文背景等内容。支撑旅游文化产业的因素主要有政策策略、产业的规章制度、财力结构、管理水平、人才谋略、产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总括起来,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撑性因素主要有原生态民间音乐、政策策略、规章制度、财力结构、管理水平、人才谋略(本文的“人才谋略”不是“人才战略”。它是指“人才”和“谋略”两个词的并列关系;没有修饰关系,不是指“人才的谋略”)、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八个因素。

二、支撑性因素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便于下文支撑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阐释,在此我们需要了解支撑性因素的背景,尤其是它们的来源问题。就主要的方面而言,支撑因素的来源主要有原生态音乐源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研究单位和学校等几个方面。

原生态音乐源地指的是原生态音乐的发源地,包括旅游文化产业所使用的民间音乐的来源地,诸如乡镇、村落、街道、庙宇、道观等地方,它们能够提供原生态音乐、乐人、乐器和与此相关的文化内涵诸因素,提供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因素。它是最为基础的核心因素,其他的因素只能是因为它的存在而起作用。

政府部门就是指政府的各级部门,本文指的是与某个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关系密切的部门。它们主要能够提供政策策略的支撑,比较高一级的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策略进行指导性的宏观调控,关系密切的一些政府部门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和策略,直接对某些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建构、组织管理、经营运作给出方针策略,有一些部门还直接参与其中的许多事务。除行政措施外,政府部门还可以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还可以给予拨款、借贷等财力支持,还可以调配人才支持科研等给予支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提供的支撑性因素可以左右某个或某些旅游文化产业的生死存亡。

旅游企业是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法人组织,它提供的是产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等因素,直接对企业进行操作营运,管理企业;同时提供人才谋略因素,对人才实行调配和优化组合,制定企业发展的谋略,给企业发展的远景绘制蓝图;也负责财力方面的调配使用,承担财力和破产的风险等。其他所有的因素,都要经由它才能落到实处,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研究单位和学校指的是那些相关的研究单位和学校。研究单位有研究院、研究所和一些其他的研究部门;学校有与民间音乐和旅游产业相关的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院校,或者综合性高校的院系和艺术院校的部分专业。它们主要提供的是人才的支撑因素,为原生态民间音乐的研究、民间音乐旅游项目的策划和操作提供人才;为旅游文化产业的研究、策划建构、操作管理提供人才;同时为政策策略、规章制度的制定,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提供支撑性的因素。可以说,在所有支撑性因素当中,它起着基础的支撑作用,是旅游文化产业基础的来源。目前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中,对其基础支撑作用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支撑性因素的支撑方式

支撑性因素的支撑方式是研究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支撑性因素的核心问题。在揭示各支撑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支撑的运作模式,对建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良性运作模式,使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做到双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来看,支撑性因素的支撑方式总是一种综合性的支撑,各种因素不同程度地起着其支撑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往往有偏向,哪一方面的支撑性因素力度较大,就会上升到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旅游文化产业的性质和倾向,因而,呈现出各种类别来。就目前旅游文化产业中实际的支撑情况进行归纳,其主要的支撑方式大致有乐源支配式、政策支配式、经济控制式、智力调控式等几种。

(一)乐源支配式。乐源支配式指的是以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因素为主,其他支撑因素为辅而构成的一种支撑方式。在这种支撑方式中,支撑民间音乐的因素――原生态民间音乐,包括各种音乐的品类、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征、音乐的地域和民族特征、音乐的操作者、乐器和乐队的构成、音乐的文化内涵、音乐赖以生存地理和人文背景等,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度,上升到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居于主导地位,使旅游文化产业呈现出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各种性质。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产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两个因素,紧密地配合原生态民间音乐,作为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环境,也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度,它居于第二位。其他的支撑因素处于从属地位,发挥的作用次之。

这种支撑方式下,其旅游文化产业举办者多为民间村坊组织和村一级的政府,其运作方式多为民营集资合办型。

(二)政策支配式。政策支配式指的是以政策支撑因素为主,其他支撑因素为辅而构成的一种支撑方式。在这种支撑方式中,政策支撑性因素力度较大,上升到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旅游文化产业的性质和倾向。可以讲,在这种支撑方式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就是政府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体现形式,也就是政府观念的物化形式。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由于政府行政措施强大力量的作用,其他的支撑因素,如果能够受到政府重视的话,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政府可以督促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管理措施的实行;可以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究,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其产业的蓝图;可以调配其人员结构;可以给予经济支持等,因此,规章制度、财力结构、管理水平、人才谋略这些支撑性因素能够发挥到一定的程度,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度,居于第二位。其他的支撑因素处于从属地位,发挥的作用次之。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原生态民间音乐被任意调配,往往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基础作用。

这种支撑方式下,其旅游文化产业一般为政府主办;亦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采用招标方式政企联合举办。

(三)经济控制式。经济控制式指的是以财力结构支撑因素为主,其他支撑因素为辅而构成的一种支撑方式。在这种支撑方式中,财力结构支撑性因素力度较大,上升到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居于主导地位,拥有财力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控制着旅游文化产业的性质和倾向。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政策策略也是具有较大支持力度的支撑因素,因为政策和策略有时候会转化成经济支持力,在一定政策策略的允许范围内可以拨款和借贷,所以,政策策略支撑因素居于第二位。其他的因素次之。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原生态民间音乐处于一种被支配的配角地位,受经济因素的任意调配,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基础作用。

这种支撑方式下,其旅游文化产业多用招标的形式兴办,或被企业家承包,由企业家投资承办,或由一些财团和企业联合出资合办,政府也可以通过拨款参与其中。

(四)智力调控式。智力调控式指的是以人才谋略支撑因素为主,其他支撑因素为辅而构成的一种支撑方式。在这种支撑方式中,人才谋略支撑性因素力度较大,上升到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旅游文化产业的性质和倾向。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政策策略具有较大支持力度,因为政策和策略是在人才所研究的谋略中产生的,它居于第二位,同样,规章制度和管理水平也是在人才所研究的谋略中产生的,它们的支持力度较之于政策和策略,稍次之。其他的因素又次之。在这种支撑方式当中,对于原生态民间音乐的支撑力度,要分两头来说,如果在谋略中对它足够重视的话,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力度的地位应不亚于政策策略的地位;若是对它不够重视的话,它处于一种被随意支配的配角地位,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基础作用。

这种支撑方式下,其旅游文化产业多是一些产学研的形式,或者由校企合办,或者政校合办,或者由政校企三方联合举办,或者由企业家投资承办,学校或研究院所参与其中等。

四、支撑性因素的合理运用及其重组

要建立起良性运作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使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做到双重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充分地发挥各种支撑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支撑性因素,这是我们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之所在。基于上述的分析,上述四种支撑方式都有其利弊,都没能很合理地利用各种支撑性因素,特别是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性因素很不受重视,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造成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具体情况,对各支撑性因素进行重组。就一般的情况而言,重组时我们应该遵循如下的原则。

(一)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性因素放在第一位。因为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是利用民间音乐建构起来的旅游文化产业,它虽然具有二重性,即民间音乐和旅游文化产业,但是,民间音乐应处于基础地位。可以说,没有民间音乐,就没有民间音乐的旅游文化产业,因此,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性因素必须放在首位。由此,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两个支撑性因素也被提了上来,它们必须是和原生态民间音乐相吻合的,也就是说,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建构不能脱离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人才谋略支撑性因素放在第二位。在确定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性因素的基础地位之后,策划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蓝图之前,必须制定谋略。制定谋略主要依靠的因素就是人才,所以,人才谋略的支撑性因素应该是居于第二位的。其中,人才集团必须是具有多重成分的,必须保证有民间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包括具有民间音乐学术修养、能够主持策划音乐项目的专家,更重要的是要有具有高超的原生态民间音乐实践技能的民间音乐专家;同时又必须具有熟知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管理技能的、具有策划组建旅游产业的旅游产业专家;还需要研究社会和文化变迁发展规律的文化学方面的专家和其他相关的专家学者,由他们组织一个具有合理而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的智能团,由他们进行综合研究,在充分论证以后,统筹兼顾,经过深思熟虑,产生谋略。

(三)政策策略支撑性因素放在第三位。经由智能团深思熟虑所产生的谋略,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他们的谋略,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左右政策策略和有关的法规的制定,或者是直接体现为政策和法规的形式,用以指导和调控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运作;从小的方面讲,就是为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策划、组建和运作管理提供计划和策略,那么,产业规章制度、管理水平、财力结构这三个支撑性因素被提了上来,因为它们都属于旅游产业管理的策略。政策策略支撑性因素实质上就是人才谋略的结果,因此,它紧跟在人才谋略之后。

把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八个支撑性因素按照上述的三条原则进行重组,实质上就是将八个支撑性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其能够获得应有的位置,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发挥他们最有效的综合效果。这样,从原生态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角度出发,以原生态民间音乐支撑因素为基础,保证了旅游文化产业的民间音乐的特色,消除了只顾产业,不顾民间音乐文化价值的弊端,在保持这个基础的基础上,经由包含有民间音乐、旅游产业和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智能团的研究,制定谋略,这些谋略是真正体现了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以及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精髓的,这些谋略又以政策策略的形式,产业规章制度的形式,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策划、组建和运作管理的计划和方案的形式,作用于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支撑性因素,建立起良性运作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使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做到双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光,李晓斌.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从越、僚到壮侗语族各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党岱.河南南阳民间音乐产业化经营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3)

[4]朱本利.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马永琼,杨晓云.挖掘打造地方原创音乐作品 推动永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J].商业文化,2011(3)

[6]李伟.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7]吴茜.解读地域文化与景区文化空间建构――以西安蓝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J].商业文化,2010(1)

[8]李婷.旅游演艺:还要找准独特的民族经典元素[J].今日海南,2010(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201203YB187)

相关期刊更多

大舞台·双月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厅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实用肿瘤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