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费收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费收入范文第1篇

目前保费模型研究方法综述

从目前大部分保费模型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利用前期已知的保费增长率,按照近大远小的加权方法予以加权,再乘以已知年份保费收入来测定未来的保费收入。

回归分析法:选取部分与保费收入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根据历年宏观经济数据与保费收入的关系,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再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预算值预测未来年份的保费收入。

从这两种预测方法来看,均各有优劣。移动平均法比较注重企业的内在发展因素,对宏观经济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估计不足。回归分析法较为注重宏观经济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有所忽略。鉴于此,有的研究者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互补对方的不足,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只比较注重对财险行业保费的估计,对预测具体企业的保费收入帮助有限。本文充分吸取以往研究的成果,在预测财险行业保费的同时,充分考虑各财险公司的个性化发展情况,将各财险公司的能力水平纳入到模型中来,使各财险公司能够使用此模型来预测各分公司保费收入和公司总体保费收入情况,为财险公司预测自身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保费收入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为在研究时为保证所用数据的充足性,对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计算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利用模型计算出各地区的保费收入规模和各分公司的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在计算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后,再汇总出公司总体的保费收入,从而得到公司总体和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情况。公式见下:

(1)

为各分公司保费收入。为分公司所在地行业保费。为分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

行业保费模型实证研究:

本文行业保费模型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在得出结论后运用移动平均法修正,移动平均法由于数据单一,方法简易,在此笔者不在赘述,下面主要对回归分析法予以介绍。另根据笔者的实际测算,回归分析法结论和移动平均法结论按照7:3的比例进行配比时,所得出的最终数据与实际数据较为接近。

数据选取。从20余个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均取自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各指标与保费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指标组合后对保费收入变化的解释程度,并最终确定了四个与保费收入相关度较高、且拟合方程最能够解释保费收入变化关系的指标,通过其增量去计算保费的增加额:GDP(x1)、城镇平均工资(x2)、固定资产投资额(x3)、新增民用汽车量(x4)。

模型建立。建立行业保费测算模型:

(2)

用excel对模型数据拟合可得:

(3)

~的p值为(0.002、0.001、0.0315、0.007)

=0.99,校正=0.95,F=891.82

从结果中看,方程拟合高,p值和F值均符合要求。

市场份额模型实证研究:

数据选取。根据经验测试和实际情况,共选取与分公司市场份额最密切相关的四项经营指标,并建立这四项经营指标与市场份额与统计模型:经营时间、市场主体数量、机构覆盖率、业务拓展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指标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各分公司的能力差异,使计算数据更加贴合实际。其计算方法为:首先计算各分公司在开业第N年实际市场份额与公司在第N年平均市场份额的比值,再根据较近年份权重较高的原则汇总结算得出。

模型建立。建立市场份额测算模型:

(4)

用EVEWS5.0对模型数据拟合可得:

(5)

~的p值为(0.000、0.000、0.000、0.000、0.000)

=0.90,校正=0.90,F=281.51

从结论中看,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p值和F值均符合要求。

最后,在运用模型(3)和模型(5)分别测算出各地区行业保费和分公司市场份额后,即可通过公式(1)计算出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通过加总,即可得出公司总体保费收入预测值。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保费模型,我们能够运用较为严谨的数理方法解释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变化趋势,使其的预算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此外由于使用的主要预测数据都是公开数据,获取难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同时模型能够利用已知数据直接预测未来结果,计算方法快捷,也能够节省各公司预算编制的时间。

但我们也要看到,该测算模型主要还是一种通用的测算方法,主要分析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的保费收入变化趋势,无法判断特殊事件对保费收入造成的影响(如汽车限购、工业转型等),对解释各公司、各地区的差异化也略显不足,这也是运用此方法测算保费收入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财产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费收入范文第2篇

    1 保费收入的概念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保费收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保费收入是由于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缴付保险费而形成的,从经济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形成共同风险保障而分摊的资金;从法律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获得赔付请求而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同时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资产层面看,保险费收取形成了保险资金的流入,是保险资产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负债层面看,由于保险资金的流入的前提是保险人要履行约定的保险责任,因此资金流入的结果造成了保险负债的增加。

    2 保费收入的特征

    保费收入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是现金资产的流入,并且保险公司利用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差,通过资金运用以及对保险风险的集中与分散的管理,形成损益,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也存在内涵上的差异,这些都形成了保险行业收入的基本特征。

    (1)保费收入的行业性特点:

    第一、保费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保险负债。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所收到的保险费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造成当期所收取的保险费与保险风险时间上的不匹配,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对于保险风险未经过期间的收入应通过负债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长期保险业务,实行均衡保费方式,但由于保险风险的不均衡性,造成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与保险实际需要的保险费在保险初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务上产生保险费的溢缴情况,其溢缴保险费是保险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往往不一致,从权责发生制的角度看,也应通过负债对当期所收取的保费收入进行相应的权责发生制调整。

    第二、形成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来源———保险费,是对未来保险成本的预见,而非实际保险成本。保险企业为每一保险商品确定价格,不可能根据该保险单实际发生的保险成本确定,而是通过专业人员,凭过去发生保险风险的概率统计,以现在的经验对未来可能发生保险成本的一种预见,与制造业根据实际成本确定售价的方式恰恰相反。制造成本会计与保险会计的区别如图一所示:

    (2)不同保费业务收入的会计特征

    第一、短期业务保费收入的会计特征

    ①短期性保险业务的保险费以趸收为原则,期收为例外。

    ②由于短期性保险假定风险平均于保险期间,且保险期间短暂,故其保险费不必平均化设计。

    ③保费收入的实现过程与保险风险承担的过程一般形成同步对应关系。

    ④保费不采用平均化收取,且保险期间短暂,保险单无任何现金价值,因此,不能向保单持有者提供保单质押贷款。

    ⑤保险费与保险期间成比例关系,可实施先暂缴后调整,或在期末根据保险风险实际发生概率对下期保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长期业务保险收入的会计特点

    ①长期性保险业务的保险费以期收为原则,趸收为例外。

    ②由于风险无法平均于保险期间,且保险期间长,其保险费多为平均化设计。

    ③由于保险风险的不均衡性,导致保险人当期收取的保费收入与应收取的保费收入不一致,在保险初期形成了保费溢缴,因而使保单具有一定的储蓄性特征,形成可为保单持有者提供质押贷款的保单现金价值。

    ④保险费的缴纳虽为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除首期保险费滞缴将影响保险合同生效外,续期的滞缴因其前缴保费具有现金价值,保险合同的效力并不会完全受保费滞缴的影响。

    ⑤由于保险合同的长期性特征,且已缴保险费有一定的预缴成份,如果当期假设与未来假设有较大的差异,保险人也不能对所应收的保险费进行调整。

    二、保险商品的计价原则及价格内容的构成

    1、保险商品的计价原则保险商品的计价采用“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商品所收取的纯保费总额应与其所给付(或赔款)的总额相等。收支相等原则是保险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原则,它规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规范了保险企业整个收支的原则;另一方面,保险商品的计价引入了“给付与反给付相等”的原则,这一原则是计算单个保险合同纯保费的重要依据。

    保险商品作为无形商品,其定价也要依据保险成本来确定。但保险商品成本的制造过程跨越出售时点的前后,至出售时成本尚无法确定,属于预计成本。由于保险成本源于预计,其与实际成本不可能正好相等,形成保险定价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这两种成本的差异是保险公司利益的主要来源。

    2、保险商品价格内容的构成

    保险商品的价格分为总价和单价。总价是指每一保险单所应缴纳的总的保险费。单价即为保险费率,是指每一危险计算单位的费用率,亦即保险费占保险金额的比率。保险商品的价格内容构成如图二所示:

    从结构上分析,总保费是由纯保费与附加保费两个部分组成,纯保费是提供保险商品有用性与有价性的源泉,是保险人利用损失概率计算而成。纯保费又分为危险保费与储蓄保费两个部分,危险保费是保险赔款及死亡给付的资金来源,储蓄保费是满期给付、退保金的资金来源。附加保费分为营运费用、安全附加和预计利润三部分。其中营运费用是取得成本及日常经营管理成本的来源,对于短期保险业务区分为佣金与管理费用;对于长期保险业务区分为新契约费、维持费用、收费费用三个部分。安全附加对于短期保险业务是为重大危险等所预存的准备;对于长期保险业务是为统计上的偏差等所预存的准备。预计利润提供保险经营者的预计报酬。

    三、我国及主要发达国家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研究

    我国对长期业务与短期业务保费收入采用了相同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其原则规范了保费收入确认的三个条件:一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二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三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保费收入按保险合同规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金额确认。主要发达国家对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制定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体现了各国对保险业务的基本认识。下面对澳大利亚等国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1、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制定了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AASB1023规定了短期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原则是:(1)保险公司开始承担风险,(2)假设保险风险的发展模式以均匀分布来处理。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的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作为负债(递延保费)处理,然后在保单期限内根据风险的进程和经过的时间同比例摊作收入。AASB1038规定了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原则,即,如果保费构成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在收到保费时将其中风险费率部分确认为收入,而将其中的储蓄或投资部分确认为保单负债。若这些构成无法可靠计量,则应将整个保费确认为收入。

    2、法国。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全额确认为保费收入,与会计年度不一致的收入部分通过未经过保费(负债)的提取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长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全额确认为收入,储蓄与投资成分的收入通过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行调整。

    3、德国。短期保险业务保费开始被记为递延保费,然后在保单的有效期内进行分摊。如果关于风险分布与保费之间的假设不合适,则在分摊时必须考虑风险的发展模式。长期性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报告为收入,收到的与报告年度不相关的保费作为未到期保费列示。相应地,若财务报告年度的截止日在保险期间内,则财务报告中的寿险准备金须以保险期间开始与结束时的寿险准备金的线性插值来计算。

    4、日本。短期保险业务收到保费时记录为负债(递延保费),并且在保单有效期内加以分摊。长期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确认为收入。

    5、荷兰。短期保险业务开始体现为负债(递延保费)并且在保险期限内平均分摊。但如果风险在此期间并不均衡分布,保费必须据此而进行一些调整。长期保险业务的保险费列示到“到期保费账户”和“准备金账户”中。到期保费账户包括该会计年度的到期保费和未到期保费技术准备金的变动。因此,收入中包含了在净值基础上的到期边际,该边际须用足够谨慎的精算方法确定。

    6、英国。短期保险业务收到时记为收入,但未到期部分被递延。长期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确认为收入。

    7、美国。短期保险业务的营业保费是指:向保单持有人收取的数额,直接业务的保费包括在营业保费中。将营业保费加上分入保费,再减去分出保费,得到净保费。保单持有人所承担的保费税也包括在营业保费中。与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保障额相对应的保费在合同有效期内被调整为收入。由于这些保险合同的风险期与合同期间并不一致,所以按已提供的保险保障额的比例将保费调整为收入。人寿保险业务毛保费被定义为根据保险合同向保单持有人收取的金额。当长期险(万能寿险类合同和限期交费合同除外)的保单持有人应交保费时,长期险保费即确认为收入。万能保险、投资连接类产品中,对投保人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被报告为收入。为投资合同(即保险公司没有死亡、疾病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而收取的金额应报告为负债,并用处理生息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会计方法来进行处理。

保费收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寿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唐山市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5101

1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假设

(1)居民收入水平。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实证研究采用人均国民收入这一指标得出其与人寿保险需求正相关的结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会逐渐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一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在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会有能力购买人寿保险,寻求财务上的安全性。国民收入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人均国民收入高也就意味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能较高。本文选用可支配收入(PCD)作为消费者收入水平的衡量指标。

(2)人口结构。随着医疗技术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愈益关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剧。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意味着人们在收入减少以后的生存时间更长,需要的养老费用更多。在社会保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中长期寿险产品成为人们的现实选择,本文选用少年儿童抚养比(ODR)和老年人口赡养比(ODR)来衡量这一指标。

(3)保险费率。最基本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价格与需求成反比,寿险保险费率越低,寿险需求越大。保险费率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亦即保险的价格。本文通过历年寿险总保险金额除以寿险保费收入来计算得出保险费率(LPR)。

(4)社会保险。从理论上说,在社会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资源增多,用于商业保险方面的资源将会减少,可见社会保险抑制了商业保险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保障属于政府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产生有效的保险需求。基于此,本文选用城镇职工年人均社会养老保险金(SP)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这样两个微观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险情况。

(5)通货膨胀率。由于保费的缴纳和保险赔付存在时间差,因而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较高的通胀率可能会降低人们的投保意愿。本文中当年通货膨胀率(IR)用当年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计算。

(6)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与预期寿险需求呈正相关。本文中教育水平用每10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人数衡量(EDU)。

2实证分析

保费收入数据来源于《唐山统计年鉴》,由于1995年及以前的保险业务明细数据未将寿险业务单列,统一包括在了人身险当中,为保持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取了1996年以后的数据。

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一个经济指标以前的变化态势往往延续到本期,从而形成被解释变量的当期变化同自身过去取值水平相关。从具体数据来看就体现在宏观经济中的大多数时间序列都是不平稳的,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或异方差性。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选取的变量做序列图和自相关图,发现几乎所有的变量都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本文摒弃简单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模型一般形式为:

代入数据进行分析,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37,总体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F值为656.909,P=0.000,模型拟合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模型中存在滞后因变量,回归元不是严格外生的,D-W统计量无法检验随机误差自相关,我们用Breusch-Godfey统计检验回归误差的自相关,检验结果不存在自相关,表明模型设定正确。LNEDU、DIFF(LNLPR,1)、DIFF(SP,1)、LNPCD和lnLPt-1的检验统计量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三个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得到最终模型:

3结论

由前述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寿险费率是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寿险产品定价很关键;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状况对寿险保费收入也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764,P=0.001),当然,也可能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得职工原来受益于政府的支持,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水平的下降,这就增加了向商业保险转移自己面对的风险的可能性;前期寿险保费收入对当期保费收入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寿险保费收入产生了较大的正向影响。

保费收入范文第4篇

    记者昨天从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获悉,该分公司的健康险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到5月24日,分公司2004年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3754.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5.08%,同比增长30% ,远远高于同期寿险增长速度。

    新华北京分公司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和该公司在业务发展和服务支持上的努力分不开。

    业务发展上,新华将每个季度的工作进行了细分。一季度通过主题为“风云再起群雄逐鹿,天下无双笑傲江湖”等业务竞赛的激励,累计预收保费3321.07万元,超额完成3000万元的保费指标。

    在服务支持上,新华继续加强渠道建设,在城区主要社保柜台开办新华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服务窗口,并提供包括承保、核保、出单、保全、理赔、续保等“一条龙”的服务,满足了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同时,加强队伍整顿、净化队伍、提升整体作战实力,业务骨干迅速成长,对维系老客户、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王方琪

保费收入范文第5篇

20**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财政机关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努力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优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保证。但目前,作为县级财政部门,大家无论对政府非税收入内涵的认知、观念的转变还是对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要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我们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下面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对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非税收入概念不清,管理范围不明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基础上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目前从我区及周边县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家对非税收入的概念尚未形成清晰一致的认识,因而我们管理范围基本上延续着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主要局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等方面,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让、转让)收入等都还没有明确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二)由于部门利益驱动,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数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由于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应有认识,把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身收入,将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截留、挪用非税收收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三)票据管理与收入管理未能有效结合,“以票管收”尚未落到实处,现阶段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执罚部门多,而其使用的票据也种类繁多,财政部门又无一套能将收入监管与票据使用有效结合的收入管理系统,造成“以票管收”只能通过手工复核的方式进行,其工作繁琐且时效性差,从而不能充分发挥“以票管收”的作用。

(四)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现在我们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基本上还延续着原来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和制度。由于从预算外资金管理到非税收入管理不仅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公共财政改革过程的一次质的飞跃,不论是在概念、范围、管理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采取原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模式,使得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执法主体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

(五)对政府非税收入在资金管理上不到位。目前我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基本上做到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的收缴分离,但由于现行预算管理上存在预算内外“两张皮”,非税收入的使用存在浓厚的“自收自支”色彩,征收的大部分非税收入都返拨给执收、执罚部门,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收支脱钩”,使非税收入难以形成可用财力,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

二、几点建议

政府非税收入既然作为政府财政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创新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改革,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要求,打破原来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老框框,调整和规范部门既得利益、强化预算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打造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一)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经过近年来的规范和管理,预算外资金概念已深入人心,而政府非税收入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牵动性大,要加强对它的管理,需要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必须加大政府非税收入宣传,特别要明确非税收入是财政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在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基本原则,使各部门对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有个深入的了解,提高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自上而下成立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承担起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主体职责。为克服非税收入分散征收、多头管理、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现象的产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征管权限统一归口,由非税收入征管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的征管,计划的编制执行,决算的审核以及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执收稽查,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实现统一征收,依法征收,提高征收效率。

(三)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要求,完善收支管理机制。按照“统一征管、统筹安排、集中支付、全面监督”的原则,一方面继续推行和完善以“以银行代收制”为核心的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全额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另一方面要将政府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统筹安排使用,在保障部门和单位正常经费及政府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的前提下,其支出与其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不再挂钩,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预算编制,彻底解决“两张皮”,真正做到收支脱钩,从而加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并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单位间分配不公、苦乐不均问题。

(四)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的管理措施,严格银行帐户的审批程序。一方面将财政票据的管理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源头,严格规范财政票据的领购、使用、保管、核销各个环节,严禁白条收费或无票收费,通过以票管收,杜绝乱收、乱罚、截留、挪用等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的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按照“一个单位一个基本支出户”的原则,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开户审批程序,除上级有规定要求单独设立专户管理的专项资金外,对于其它多头设立的帐户一律予以取消或不予批准。这一措施的实施,从帐户管理上堵塞了执收单位转移、截留政府非税收入、私设小金库、帐外帐的漏洞。

(五)加快非税收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使非税收入管理能够做到快捷、便利、有效,应尽快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为契机,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其他财政业务,设计开发出以政府非税收入监管为核心,包括银行代收、票据管理、会计核算、单位执收台帐、单位对帐查询为辅助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透明、运作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期刊更多

经济数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

上海保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保险学会

南方金融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