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凡的世界剧情

平凡的世界剧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凡的世界剧情

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第1篇

孙少安和田润叶虽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少安早早回家务农,润叶则当了城里的小学教师。当年少时两小无猜的友情逐渐演化为爱情时,当聪明善良的润叶表示出爱意时,老实巴交的少安白知无法逾越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这两座大山――最后少安和农村女子贺秀莲结了婚,润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孙少平和他哥不一样,他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这就和极富才华、性情要强的田晓霞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他们之间的爱情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少安和秀莲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闯出一番人生的天地时,秀莲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含恨离开人世。

掩上书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令人哀伤痛楚的悲剧结局?

路遥小说中这种爱情悲剧观念有其形成的原因。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生存的磨难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与复杂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陕北早年艰辛屈辱的生活使得路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非常强烈,当路遥从农村走进城里,才真正认识到城乡的差异有多么巨大。比如,小说中的少安承受的压力有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地位的迥异等,而他和秀莲的婚姻似乎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环境;少平和晓霞虽然冲破了这些束缚,却遭受到了无法预知和抗拒的意外之灾。

路遥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他追求完美、讴歌爱情,但他更理解生活、忠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彷徨、无奈,亦使他清醒、觉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是想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消除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存在因素,才有可能品尝到爱情甜蜜的果实。于是,他选择借助文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念,他想与读者分享自己苦苦思考后的结晶,随即产生了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和艺术效果。

田晓霞是承载着作家审美理想的人物,路遥悲痛地安排她的悲剧,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职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巨大鸿沟,使得她与少平缺乏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果让晓霞背叛少平而另结权贵,无疑破坏了晓霞的整体美感。于是,路遥安排了她的殉职,试图将她的善良崇高的品质和她传奇浪漫的爱情放大,闪耀出悲壮凄惨的美!晓霞的意外离世,将《平凡的世界》推向了!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带有悲剧特质的笔法,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这也正是路遥的小说被广大读者喜欢的真正原因之一。

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路遥小说;人性美;《平凡的世界》;《人生》

路遥是著名的当代作家,一直以来,他都以深厚的生活体验、曲折的情感历程创作出了一系列感动人心的作品,在路遥的笔下,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地,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着深刻的人性美,他们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依然在不屈不饶的与命运抗争,努力的奋斗,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闪耀着深刻的人性美。下面就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来分析路遥小说中的人性美。

1.人际关系中蕴含的人性美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利用孙少平表达出这样的思想:“在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他们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路遥充分的挖掘出了普通社会大众身上蕴含的人性美。虽然他的作品中蕴含这人生的苦涩与残酷,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怀,这些浓郁的人性美在《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1.1 亲情与人性美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塑造出孙玉厚一家这一经典的形象,他们的生活十分的艰辛,但是亲情中蕴含的人性美,孙玉厚父亲早逝,他从小就要承担养家的责任,虽然生活艰辛,他依然下定决心让弟弟出人头地,但是弟弟在顺利成为钢铁厂员工后却又突然回到村里,孙玉厚的付出没有得到应够的回报,但是他没有责怪弟弟,反而还是为弟弟四处奔波来讨老婆,为弟弟办婚事。即使弟媳提出分家,他也毅然带着母亲和孩子离开,经历了这些事后,孙玉厚并没有悔恨,也没有半句怨言,他这种善良、忠厚的人物形象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响。

这种无私的家庭之爱也在少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他生活困苦,但是为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他不惜牺牲自己,在妹妹考上大学时,他悉心的为妹妹准备所有的生活用品,而妹妹在上大学后辛苦打工不愿意花哥哥的钱,也正是为了家庭的和睦。

1.2 友情与邻里间的互帮互助

除了浓郁的亲情之外,小说中还有深刻的友情与邻里间的关爱。在《平凡的世界》中,金波一家一直都无私的在帮助少平一家,这种帮助是没有算计、私欲与功利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少平家里贫困,金波怕他吃不饱,就常常从自己的家里带东西给他吃,在少平参加诗歌比赛时,金波担心少平由于没有粮票被人歧视,就提前为他准备了白面馍。在少平“失恋”后,金波冒着被开除的危险替他出头,从始至终都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

2.困难命运中蕴含的人性美

路遥笔下的人物总是有反抗的激情与刚毅的个性。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家里发生女婿劳改的大事,兰香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就悄悄的捡柴禾、喂猪,希望能够给予家里支持,在这种酸楚的氛围下,人性美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用苦难来描绘出了人物的温情与人性美,这些人都经受着命运的打击,但是他们没有屈服命运,反而时时刻刻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隐忍着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努力的与命运进行拼搏与抗争,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正是这种精神让路遥的作品中闪耀出了深刻的人性美,也有效的升华了整部作品的思想内涵。

3.平凡爱情中的人性美

在《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中,其中的爱情也充满了人性美,路遥在爱情的描写中深刻的凸显出了人物的真诚与善良。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是两小无猜的一对,但是现实却击败了这种美好的爱情,之所以孙少安拒绝了润叶,正是由于对她的大爱,他不愿意看到心爱的人受苦,将自己对润叶深沉的情感埋藏在心底偷偷的选择了一个农村的姑娘,他用善良为爱人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人生》中的刘巧珍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在遇到挫折时,她用自己的善良来为高佳林抚平了创伤,在后来发现爱人内心想重回城里的想法,她就毅然决然的放手。在高加林被揭发之后,巧珍担心姐姐羞辱他跑去求姐姐,还求学校的支部书记帮助高佳林恢复职务。这种无私而纯真的爱情让巧珍的人性美深刻的凸显了出来。

此外,《平凡的世界》中还提到了润生对郝红梅的感情、少平与金秀之间的感情、金波与牧马姑娘之间的感情,他们虽然不是文章的主线,但是在这些插曲中,我们深刻的发现了其中闪耀的人性美。

总而言之,路遥正是以这种平凡的情感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平凡的世界》与《人性》中蕴含的人性美是能够感动时代的,这种人性美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的抚慰,这也是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缺乏的一种情感。

[参考文献]

[1]马艳艳,魏蓓. 人生的苦难与奋斗――论路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J]. 语文知识. 2009(04) .

[2]钟维华. 泥土中孕育出的独特个性――从《人生》等作品看路遥小说的恋土情结与人性美[J]. 中学语文. 2006(17) .

[3]钟建波.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情结和苦难意识[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4] 贺阳阳. 男权意识下的造神运动――以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3) .

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第3篇

摘要: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他时刻关注着黄土地,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而又多情自尊的人,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辽远的情。

关键词:路遥;苦难;创作

路遥,一个被无数读者顶礼膜拜的作家,他的一部《人生》给多少处在城乡夹缝中的青年人以心灵的关爱,他的一部《平凡的世界》又给多少在理想现实中挣扎的年轻人以可见的指引。他从黄土高坡走来,用平静的语言记叙着青春与选择的困惑,以淳朴的语调诉说着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用动情的笔触勾勒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一、苦难的生活经历

路遥,1949年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困苦不堪,7岁的时候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伯父家也是一贫如洗,但勉强还是能供路遥上学的。上中学时,伯父实在是交不出学费,可成绩优异的路遥硬是跑到县城,在生活上毫无资助的情况下开始艰辛的求学之路。他没有生活保证,五、六块钱的伙食费他是根本交不起,有时连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吃不起,他整天饿得发晕。正是童年时期的这种贫困和饥饿,才有了路遥独特的心路历程。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怀春的少年总是愿把最美好的爱献给心上人儿。在好友曹谷溪的撮合下,路遥初尝了爱情的甜蜜。他爱上了北京知青林红,并将县上给他当工人的唯一指标让给了心爱的人。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就在县革委会宣布对他隔离审查的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这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使得风云一时而又倔傲的他一下从崖边掉进了沟底。这时,林达走进了路遥的生活,用慰了他的创伤。又是在曹谷溪的牵线搭桥下,他们结为伴侣。遗憾的是,婚后生活并不和谐,终于,在路遥离世的前几个月,两人签字离婚。

二、文学“沙场”的两次远征

路遥从一本《延川文化》“起家”,开始在文学中建构自己的“黄土地世界”。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与后来贯之始终的主题的作品是《人生》。还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着了魔似的,用二十一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已经将自己的实体生命置之度外了,完全融进对文学创作的痴狂中。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八日,《人生》获得《当代》中篇小说奖,不久又获得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路遥是清醒的,他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他暗下决心:“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这意味着他必须从《人生》所造成的暖融融的气氛中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更加艰苦的文学远征。

整整六年,路遥忘我的燃烧着自己的生命,1988年5月25日,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全书画上了句号。洋洋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心灵最深处的积淀,是路遥对于苦难理解的最有力的爆发。画上句号的这一刻,他几乎不受思想的支配,将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这一扔,包含了一个中年男人对青春失去的无限依恋和一个劳动者对生活的复杂感受!路遥在卫生间里看到了陌生的苍老的自己,终于禁不住放声大哭……

三、黄土地文学的“里程碑”

路遥是长在黄土地里的作家,17岁以前他是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作为农民之子,黄土地之子,农民文化成为路遥的文化之根,“黄土情节”深深地注入了他的血肉和脊髓。因而他最善于也最乐于写本土或者乡间的人们的心灵的遭遇。他的作品都倾注了对于黄土地、对于农民的赤诚和崇敬。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多情而又自尊,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深沉悠远。

在路遥的创作生涯中,他丰厚的作品几乎都是以神秘的黄土地作为源泉,以厚实的黄土文明作为背景,总是渗透着他对黄土地神圣的皈依情节。无论是高加林在黄土地上的悲剧的生命轮回,还是孙少安、孙少平扎根黄土的深沉选择,都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情、豪迈奔放的黄土世界。作品人物和作家本人都在表达着对黄土地最深切的爱恋,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拥有的黄土地更珍贵的了,可面对城市的现代文明,农村生活的愚昧落后,这些年轻人不断在城乡夹缝中挣扎,做着各式各样的痛苦选择。

当《人生》中高加林灰溜溜的回来时,面对宽容、善良的巧珍和父老乡亲,高加林一下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情不自禁痛苦的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这是加林内心迸发出对黄土地强烈的感悟之声。也是作家情感世界有的“乡土情结”的流露。这种情结尽力展示新时代农民顽强奋斗的风貌,把人生追求置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过程来揭示人物命运的深层内蕴。路遥以其冷峻的笔尖剖析着当代农民的性格心理,以其深邃的笔触思考这当代农民的历史命运,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黄土上奇妙的艺术。

路遥小说在情感上还特别注重悲剧情结和苦难意识,表现人面对苦难命运时不屈的抗争。《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的现实主义巨著。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故事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地点是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主要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和事。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展现出了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

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第4篇

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一个人整个生活的难以琢磨的邂逅故事:热尔曼(杰拉尔・德帕迪约饰),一个几乎是文盲的50多岁的男人。他遇到了一位老迈但知识渊博的女士玛格丽特(吉赛勒・卡扎德絮饰)。

热尔曼住在他妈妈的花园里,平时打理他的菜园和鸽子,和他的朋友们泡小酒吧,同时,和他的年轻女友阿奈特(索菲・吉耶曼饰)在他的房车里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妈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并且还告诉他她本来不想要他。他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因为他的“木鱼脑袋”而不喜欢他。他酒吧的哥们儿倒是很喜欢他,却又常常嘲笑他。

其实,热尔曼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脑残”,只是一块没有人想要去雕琢的藏有钻石的石头而已。如果他的脑子始终是“一片空白不开窍”的话,那是因为人们没有去开垦。有一天,热尔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他荒芜的脑袋里开始萌芽。

农艺学家玛格丽特退休在家,现在一个人生活,但老态龙钟的玛格丽特几乎花了她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于是,热尔曼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玛格丽特的阅读,而热尔曼也从阿贝尔・加缪以象征手法写出的哲理小说《鼠疫》中发现了书的魔力,让他思考以前从来不会去想的东西。

但是,当玛格丽特视力下降,无法再大声朗读的时候,出于对这个淘气而认真的祖母的“爱”,热尔曼将会为她大声朗读……

这是一个讲述那些简单而真实的人们的故事,既感人又有趣,充满了精神食粮。它说明人们学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想要幸福也永远是不会太晚的。

经典台词

这不是个典型的爱情故事,而故事里不仅仅只有“爱情”。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号。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除了爱和温情,没有其他的形容词。她以花为名,活在文字中。在缠绕的形容词中,在莺飞草长的动词中,有些人以钢挣脱,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候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可我们仍相亲相爱。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我偶然在广场的长凳上寻到她,她并不起眼,如同一只小白鸽带着她那纤巧的羽毛。她活在文字中,与我一样在平凡的字词中周旋;她赠我一本书,然后是两本,一页页在我眼前闪现。别枯萎,还有时间,等一下。还不是时候,我的小花,再与我多分享一些分享一些你的人生,等一下。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然而我们相亲相爱。

中 文 名: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外 文 名:La tête en friche

其它译名:My Afternoons with Margueritte

制片地区:法国

导 演:让・贝克

编 剧:让・贝克 Jean-Loup Dabadie

类 型:喜剧

主 演:杰拉尔・德帕迪约 吉赛勒・卡扎德絮索菲・吉耶曼 帕特里克・伯利奇

片 长:82分钟

平凡的世界剧情范文第5篇

“生活有多深,作品就有多高”从本质上讲,戏剧即人学。当今社会风气浮躁,甚至沉渣泛圮。宁波姑娘80后孙连芳毅然支教贵州,扎根西部,平凡的举措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我们看到,《孔》剧在创作立意上开始往深层次挖掘,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创作者在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里全方位展示着人们对美好情感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意味着创作者已经主动拔高了创作视觉,立足大众,打响了新越剧时代创作方向的前哨战。

《孔雀西南飞》立足现实题材,并且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原有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来。剧中沿海城市宁波与西部山乡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行为的冲突和碰撞,交织着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交织着灵魂之间的撞击和心灵的搏斗,交织着事业的艰辛、家庭的苦衷,又融入了脉脉温情。折射出宁波青年敢于挑战、善于开拓、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风采,也歌颂了苗汉一家的民族情谊。

此次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艰难探索,把目前人们关注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置于理性的高度,运用感性的描述,在于观众互动交流中深层次挖掘出生活内在的本质。

剧中兰芳的动人形象不仅仅是现实人物孙连芳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是一座城市(宁波),一个年代(80后)的综合人性的体现。所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品,编导还是回归了兰芳的人性化,摈弃使用英雄化的脸谱描写。摇摆不定的思想斗争,犹豫不决的从业道路,和总是不断出现的不顺心、小矛盾,这些一个正常人本该拥有的缺憾,都成为编导们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利器。

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编导更多地对人生进行了审视和探索,人生本就是五味杂陈。顶以亮丽夺目的荣誉光环,频频以“英雄”姿态出现在新闻头条,想必现实中的孙连芳心中也有着自己的一串惆怅。整出戏中乃至结尾,观众都能感受到淡淡的一股惆怅。然而就是这条路的曲折蜿蜒,才会在感受真实的状态下,给人们留下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孔雀西南飞》在情节的具体处理上,采取了运用生活关联上审视和突破的方式。首先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截取和剥离,形成一个初步的问题脉络体系。这些问题线索的提炼,采取“切”、“断”的方式,即单方面的呈现方式,生活中的片段瞬间。然后,在经过编导的整合处理,贯穿以主要线索,形成“万花筒”式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得戏剧情节得以顺利展开,却能清晰展现人物个性特质。在“长镜头”下真实而又放大了生活。

可喜的是,在处理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时,编导审慎地做到了统一和连贯。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它的情节的生活化、趣味化和表现形式上的自然、流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信手拈来的随性与自然,一脉相承的和谐,标志着创作水平趋向于炉火纯青的成熟和自如。

此外,《孔》剧视觉上的艺术突破是主创团队历经几番探讨摸索后最终迈出的“艺术冒险”――首次引进风靡欧美舞台的黑匣子倒影像技术。运用绚丽多彩的电脑灯和声光电效果的合成,来营造出贵州似真似幻的山水和美仑美奂的宁波景色。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布景方式,更富有戏曲的写意性。观众的内心也能随着剧情和场景的变动,时而焦灼万分,时而心旷神怡,在不自觉中完全融入到整出剧目的情境氛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