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业形势范文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 demand of tal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shows growth trend, but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enterprises is more social benefits in short term,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environment are not perfect or do not enforce the law strictly, which mak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bsorb the talents deficient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lso needs technical support and participating in R & D directly, which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mployment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students still has great difficulty, and the employment space need further expanding.

关键词: 环境专业;就业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pecialty;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71-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家在原有环保总局的基础上,对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政府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环保部,也预示着政府对未来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关切。相对于不断增长的环保需求,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经费短缺,欠账较多。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现有环保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环保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巨大的潜力[1]。但从现有的环保企业来看,普遍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企事业规模偏小、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企业人才需求不够旺盛等现实情况。加之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产业之间的链条尚未形成,且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做环保主要还是表现在一种外部效应,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效益,且做环保还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所以他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环保人才的吸纳便可想而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环境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但由于生产企业和社会对环保人才的吸纳程度有限,环境类专业的就业形势远比不上电子、通讯等热门专业,也落后于化学、材料等传统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相对困难”一直困扰着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

1 环境类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环境专业教育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 80 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于高校大力扩招的 90 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类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类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专业高校的比例逐年提高[2]。以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高校中设立环境类专业的就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仲凯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培养该方面的人才,每年环境类专业招生的本科人数2000以上,专科学生数百人左右。广东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每年能接受的毕业生也就50-80人左右。另外,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产业,环保相关的公司特点是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值低下,科研条件差。环保类公司企业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与其他行业相提并论,所以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当困难。

以广州某重点大学环境学院为例,201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227人,其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数为1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3%,而2009年、2008年这一数值分别为51%、48%,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近些年来该校环境类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类行业的人数是虽然有所增大,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也还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作为国家985重点高校,这些年来有近50%的环境类毕业生从事与环保无关的职业,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

2 环境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 从现有的环保企业来看,普遍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企事业规模偏小、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企业人才需求不够旺盛等现实情况。一般来讲,20-30人规模的环保企业可以称得上具有一定规模了,50人以上的公司都可以称为大企业了。加之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产业之间的链条尚未形成,且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做环保主要还是表现在一种外部效应,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效益,且做环保还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还有就是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还存在很多漏洞,让本该防止或是治理的污染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基础差,底子薄。行业的特性,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行业,往往投入大于产出,赢得微小。客观条件让环境类毕业生的就业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

2.2 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客观上,环境类毕业生逐年递增、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部门只能接收少量毕业生、环境类公司企业小而少的残酷现实。主观上,学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据广州某高校统计,他们学校每年环境类毕业生中有将近90%人留在珠三角,而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留在了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另外就是学生的期望值高,存在攀比心理,这样往往错失很多很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功利化也较为严重,在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也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困难。

2.3 环境类专业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的环保设计院等单位,都要求有相当工作经验;另外,每年毕业生的增长数量远大于社会需求[3]。

2.4 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课程设置和实际运用相差非常大。如工艺备陈旧落后;另外,学生对一些行业的工艺设计了解甚少。比如测COD,在学校又是试剂又是加热,测一次折腾2小时,而现在水厂是用紫外光直接实时监控[4]。这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各普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多为较新的专业,底子薄,很多都还从属于化工学院;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在学校见到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只是认识参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与社会真正的需求不相适应。

3 扩大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就业趋势的多元化,学生素质、个好的差异性和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要求,高等院校应依据自身的区域经济社会条件、专业定位,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实验教学设施建设状况,贯彻“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治学理念,实施“拓宽基础,文理工交叉,强化应用,激励创新,提高素质,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培养”的人才培养战略。另外,可以设置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例如大一《大学生活规划》课程,大二《让大学成为职业规划的起点》课程,大三《了解职业、发展自己》课程,大四《职业选择原则与策略》、《求职面试技巧》课程,让学生在大学生期间对自己的人生、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对学生进行系统和立体式的培养。

3.1 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安排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时,可适当减少所给条件,增加实验与设计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专业实习特别是在校外工厂企业实习时,尽量做到既让学生参观,又让学生亲自动手,不仅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还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毕业设计时可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导师仅指导研究方向,检查工作进度,培养他们独立科研的能力[5]。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择业上的竞争力。可以设立相应的实践创新奖学金,并以此类实践创新活动树立一个标杆、榜样,产生“标杆、榜样效应”,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使其他学生都能向获奖者学习,更好地进行钻研与创新。

3.2 做好就业市场的培育 为让环境类专业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我们应该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组织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报告会、“我的摊位我做主”创业体验大赛、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动员会和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对毕业生的去向选择进行调研,根据不同去向的毕业生进行分类辅导,安排专人收集并及时就业信息。与此同时,将就业工作前移、重心下移、触角前伸,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主动与有关单位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积极开发校内校外两个市场,密切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将学生的就业工作贯穿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狠抓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管理沟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更新了人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用人单位更注重能力评价,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新知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受到更多的重视。敬业精神与进取心仍然是十分看重的素质。企业一般会把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放在素质要求第一位,其次是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以及为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和较广的岗位适应能力,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环保类专业人才”[6]。

3.4 加强高校环境类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理论扎实、献身于高等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环境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应成立高等环境教育师资培养点或培训机制,由若干高等院校来分别承担不同的培养内容。同时,加强各类大学之间的经验交流,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利于开拓眼界,促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使培养的环境工程类人才真正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此外,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教育经验,开拓眼界,促进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李顺兴等.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4):94~96.

[2]孔秀琴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69-73.

[3]蒲清平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12-114.

[4]张焕祯等.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环境保护,2003,2:59~64.

[5]刘元元,高俊敏,赵春平,王涛,吉方英.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

就业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形势;中职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35-01

一、我国中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丰新的就业形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想在当前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理想的职业,除了要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1、形势严峻

当前就业形势形势严峻,就业难,待业现象已经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就业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问题过大、素质与职业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城镇新增就业量难以满足需要安排的就业劳动力;每年还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高校、职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猛增,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一走向人才市场;劳动条件改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减少了对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这就使就业问题变得复杂、突出、紧迫,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将比较严峻。

2、国家政策扶持

2007年8月6日我国政府规定给予中职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年制的补两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例会精神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涉农专业做起”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

3、社会的需要

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民需要大批技术工人。被调查的企事业一线工人50%发是中中职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于大专院校学生,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中专生、技校生。尽管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样需要高级技工人才,加为在金字塔尖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需要金字塔下面的人。

4、家长观念更加务实

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调查显示,50%以上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 49%学生早日就业、24%的学生为了技术致富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毕业生受青睐

在“白领”阶层中,“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打字员也要个本科毕业生”曾是很多求职毕业生的共同看法。然而,根据近几年广东省劳动力市场统计信息表明:生产型企业吸纳的员工大大高于服务型企业所需员工,而且生产型企业的岗位需求量有50%以上专门针对中职生或高中生。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一方面,在劳动国市场上用工单位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出现了“技工荒”。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了解自我,做好择业的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强调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首要的是提高其知识水平。很显然,对即将毕业的普通中专、职业中淡、技工(技术)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要想寻求到理想的职业,要想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能力上的准备

能力是影响求职与择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常言说,“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儿”,“金钢钻”就是指某种能力,如变能力、操作能力、艺术能力、语言能力,管理能力、推销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样样通,样样松”,不是好人才。现代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主要是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一专多能。此外,个人还应具备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就业信息与择业方法的准备

求职择业的成功不决于个人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还取决于就业信息和择业技巧。一个人如果关于找信息、抓信息、运用信息,则会视野开阔,及时调整择业方向,补充相关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就业目标。在掌握各类就业信息的同时,再充分运用诸如自荐、面试等择业方法与技巧,在求职中则容易获得成功。

4、心理准备

求职应试是一个了解自我、寻找职位、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许多毕业生求职择业前并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有什么本事和能力,有什么兴趣、爱好和特长,适合干什么行业和岗位工作,等等。许多毕业生求都跟不太顺利,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真正地我解自己,感情用事,盲目攀比。

参考文献:

[1] 胡堪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就业形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就业情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Poor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Tao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Campu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alent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through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und that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specially difficult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and more prominent, how to break this cag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raising the employment rate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for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quickly resolved . In this study,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olutions, with a view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file of poor students, thus provide some effective help.

Key words college; poor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0 前言

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尽管扩大招生在很大程度是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扩招学生中贫困生人数比例的不断增长也给高校就业率的增长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能够更加妥善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研究投入的重大课题。现就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和针对现状采取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

随着贫困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贫困生高不成低不就。简单来说就是很多毕业学生均想在毕业后一展宏图,都想着向好的职位发展,对于工资低的基层岗位缺乏感兴趣。很多学生甚至把自己当作“金凤凰”,不愿意回到家乡基层工作。这种对美好工作期望过高的心理直接造成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在外面为找工作而奔波。且除此之外,很多贫困学生认为自己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就业上无所依恃,加上经常遭遇到很多用人单位的冷言冷语,所以一旦简历被一些单位看上,那么将非常迫切地签约,严重缺乏客观的职业分析和评价,并对良好的就业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贫困生难以顺利进入好单位就职。总的来说我国的就业制度还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现象,权钱交易、岗位代继等现象非常普遍,对于没钱没势的贫困生来说就业难度大。有些比较稳定的单位甚至对求职者做了极大的限制,比如对某些来源地区人员不录用等,这种不够公平的就业制度直接造成很多贫困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找到工作。

(3)受主客观原因限制,就业能力差。客观原因是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表达能力以及自信方面均不如城市学生。很多农村来的学生因为父母文化都不高,难以给他们更多的素质教育,加上因为经济能力限制,贫困生的穿着打扮等都比不上其他学生,这种背景下贫困生自信难免会受到打击,导致面试时畏首畏尾,缺乏自信。主观原因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很多学生没有能够进行更多的礼仪或者交际训练,造成在就职时无法很好表现自己。

(4)“助就”工作效率低。一直以来,国家政府均非常重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通过多种资助方式去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相比于“助学”体系的顺利开展而言,“助就”体系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人不明白如何去开展“助就”工作。这种“助就”体系不完善直接造成很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得不到帮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率的措施

2.1 学校需要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为贫困生就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1)以市场人才根本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高校传统的办学观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虽然起到一定成效,但是对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现代市场而言,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容易“过时”。所以,面向市场、主动开发市场、依照市场发展规律培养出更多超前的人才应该成为高校贫困生人才培养的重大目标。

(2)以校企合作作为贫困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提高就业率而采取的一个较为新型且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家庭条件无法与其他学生相比的贫困生而言,若能够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进入企业学习,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发挥自身才干,那么将能够有很大机会直接留职。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即便没有让更多贫困生在实习后就能够顺利在企业就业,解决就业之忧,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能够让贫困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概况,从而更加积极刻苦地去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和技巧,在毕业后使自身技能更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增加就业机会。

(3)以增加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方式转变贫困生不良就业心态。贫困生因为家庭背景比较欠缺优势等原因,在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时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悲观、抑郁甚至是虚荣等不良的就业心理。这种心态直接限制了贫困生的就业道路。所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开设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模式,让贫困生正确看待就业道路上的失败与成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就业,消除那些“低不成高不就”的不良心理,从而使其更加顺利地就业。①

2.2 贫困生应该摆正心态,认清形势,在校期间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贫困生与其他类型学生而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毕业就业这一方面。而由于家庭的贫困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若学生总是把眼光放在贫困这个不利因素上,将贫困当作一种缺点和耻辱,那么将难以更加自信在走入人才竞争市场,因此也就难以顺利就业。②这种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困生没有认清就业形势,自身没有能够调整好心态,不会合理定位,在就业遇挫后就开始怨天尤人,而不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业挫折。所以,为了改变自身就业困难现状,贫困生应学会摆正心态,客观看待家庭贫困这一事实,将贫困当作自己努力奋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根本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更多人的欣赏和赞叹,为更加顺利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外,为了改善就业困难问题,贫困生应该有随时改变就业观念的意识。③简单来说就是,若在大城市无法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应该果断地将择业市场转向更加需要人才的基层、贫困地区,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自己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

2.3 国家应该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采取更多有力措施

(1)制定并落实贫困生就业资金救助制度。也就是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完善,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困难问题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比如,对毕业后不能较快找到单位的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经费,保障其能够在择业就业时无后顾之忧;对于有贷款的学生应该适当延长期限;对于投入到偏远地区就业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等。④

(2)对相对欠缺公平的就业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比如向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贫困毕业生提供一些对顺利就业有较大帮助的就业咨询、岗前培训、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等服务,让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前能够提前了解企业要求的技能并规划好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能够在人才竞争市场中展开更公平的对决。总而言之,国家政府在推动贫困生就业发展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作用是提高贫困生就业率的一个重大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贫困生就业是当前社会一项较为重大的系统工程,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势必仍然存在。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的原因,除了与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有关之外,也与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关。总之,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势必难以根本解决,甚至会在今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高校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之外,国家还应该出台更多政策予以支持,如此才能够争取在更短时间内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紧张问题。

该文是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高校“双困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JY08)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陈清森.新时期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0.9(7):151-153.

② 史君.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解析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0.9(4):748-749.

就业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现状;前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25-02

随着影像专业的新兴和崛起,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影像专业学系,进行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培训,医学影像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逐渐紧张。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对影像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要求也随之增加,使得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依然保持了较高就业率。

一、就业相关调查

随着医院影像科室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学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也加紧步伐,与时俱进。为进一步了解影像学生就业取向等相关问题,更好地为影像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我们针对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影像大三学生26人(男生7人,占26.9%;女生19人,占73.1%)进行了就业调查。

调查发现:当初上学选择专业原因,学生自己意愿19%,父母意愿或亲戚朋友推荐46%,随便报的35%。大部分学生是在对影像专业不甚了解的基础上就选择了本专业。此外,有69%的学生认为影像专业处于一般地位,表明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再则,同学们对于新出台的医改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太过关心,没有一种紧张的氛围。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同学们不断克服艰苦的环境,克服懒惰的态度,不断努力,争取获得一席之地。

二、医学影像学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自身的素质结构存在欠缺。从毕业生自身素质角度来看,其就业能力还存在不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不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程度也日益加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操作能力和经验、与人沟通能力和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综合素质不高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成功就业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求职技巧而导致失败。如果毕业生能够在求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到社会的需求方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为其以后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竞争增添获胜的砝码。

2.用人单位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的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寄予厚望,同时还十分看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大多文化素质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一方面导致急需用人的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刚开始找工作的工资水平应该位于4000―5000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东部发达城市选择就业。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对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所带来的结果期望过高,却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其实许多大学生自从进了大学的校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劳动者,他们认为经过了大学教育理所当然地能够从事一些高薪职业或者享受受人崇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只有进入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有些毕业生过分追求物质方面的待遇,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是否与社会实际相吻合;还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坚持下去,导致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三、就业策略

1.学好专业知识,坚实基础。如何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把思想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有一个好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上大学之前,也可以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就制定好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或者目标。学医的过程是孤独的,是艰辛的,毕竟身上肩负的是生命,是希望,此时,良好的心态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是推动自己前行的最大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学会整理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学好医学影像相关的知识。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主观能动性。医学生在学校都会受到医学临床知识的灌输,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虽说学好专业知识是关键的一步,但是锻炼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也是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便是一名医生的饭碗。要想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就必须经历临床实习,每个医学院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便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医院进行实习。因此,学生们首先要确保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便是把握好临床实习的机会。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都在的,但是老师帮助指导的机会一生就只有那么一次。的确,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接受老师手把手的教导的机会是值得珍惜的,而且,老师还可以教给我们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作为医生,每一个行为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都是我们的本分。医学影像学的学生也要学会各项操作技能以及诊断报告,这样才能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才能在就业环境中有自己的优势。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目光盯着大城市、大单位、热门行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本次调查中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医院和大型医疗公司。现在社会中毕业生虽然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但是,一些毕业生挑三拣四的态度造成了“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近年来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就业期望值,但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实,5年的大学时光只是人生的学习阶段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自我认识能力、竞争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跟进,同时也需要医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阅片以及诊断的水平。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影像学生们,要想在将来社会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受人敬仰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十足的准备,毕竟,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跟进医学影像学的科技进步,才能做好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

参考文献:

[1]李光银.影像学实习医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144-145.

The Discussion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in the University

ZHAO Yu1,LIU Qin-chen1,WANG Xiao-han1,ZHONG Shan1,ZHU Yin-su2,WANG Chuan-bing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2.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就业形势范文第5篇

“新失业群体”,主要是指每年社会新增加的失业人员,既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也包括城镇新加的失业人员,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历年结转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没有从业经历的城镇失业人员。随着这部分人数日益增加,这部分人员就业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来自“新失业群体”方面的社会就业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一、基本形势

近年来,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往往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失业群体,即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尽管这部分失业人员与下岗失业人员具有身体、年龄等方面的就业优势,表面看来,他们的就业问题个对比下岗失业人员容易解决,但实际上,“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水平较低。新失业人员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等较低学历毕业甚至辍学。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当中,吃苦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二是职业素养不高。新失业人员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中没有学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也就没有系统的从业经历,也就没有什么自身特长。三是社会经验不多。这部分人年纪不大,涉世不深,社会阅历尚浅,价值观混乱,可塑性极强,而这部分人员也同样面临着成家和生存需求,失业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这也是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四是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新失业群体”在参与市场就业竞争的过程中一没经验,二没专长。毫无优势可言,属于社会就业弱势群体,大部分人又长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的数量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失业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据统计,长春市每年各类失业人员达20余万人,其中新增长的失业人员就达6万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可想而知,社会就业形势因新失业人群的增加而愈发显得严峻。因此,如何解决好“新失业群体”就业困难,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是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乃至于全社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要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

二、就业对策

“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其就业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拟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制定出台政府促就业政策,实施“新失业群体”就业工程

结合目前国家和省、市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的相关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政策促就业。

一是综合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目标管理。我们要将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相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拓展到“新失业群体”就业当中,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促进“新失业群体”就业方面给予税费减免、落实各项补贴及其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综合运用国家政策促进就业工作。同时,将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纳入到我市社会就业目标责任体系中予以高度重视,成立由主管就业市长亲自挂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牵头,工商、税务、公安、城建、民政、社会保险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长春市“新失业群体”就业领导小组。同时,将具有社会安置能力的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确定为就业目标单位,每年制定详实的就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实施就业目标宏观调控管理,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政府考核其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同时,调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新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举全市之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就业氛围。

二是实行政府扶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首先,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有关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简化贷款申请程序,放宽借贷条件,通过建立信用社区担保和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加强小额贷款的安全与实用性。为一部分有创业愿望,具备经营能力和创业条件但苦于资金不足的新生劳动力实施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帮扶,鼓励其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全市创业项目库,收集投资小、见效快,风险相对小的适合“新生失业群体”从事的各类创业项目,组织专家对好的创业项目在投资风险、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论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公社会公布,鼓励立志创业的新生失业人员行动起来自主创业。同时,要对正在创业的人员从事的项目实施方面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其创业成功。其次,建立长春市青年创业者基金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相关银行一起,建立青年创业基金会,每年要对创业人员的项目运行、经济效益、安置能力、企业信用等创业情况进行严格审核,评选出全市在创业促就业活动中表现突出且成功带动了一部分失业人员就业的有为青年创业者,给与一定数目的创业基金奖励和支持。同时,对每户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要给与一定的税收及各项开办费用的减免等政策上的扶持,以调动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创业促就业的重要作用。

三是大 力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其招聘新生劳动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广大空间,发挥民营企业在就业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民营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对安置人数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在贷款申请、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与更多、更好的政策上优惠和扶持。以提高民营企业招聘新生劳动力的积极性,改善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形势。

四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劳动力就业保障机制。总结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运作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将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新失业群体,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建立专项新失业人员基金,专门用于保证新生失业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同时与市民政部门协调,将长期失业且生活困难新失业人员纳入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帮助解决其就业和生存困难,为做好新失业群体就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

五是建立职业见习制度,提高就业安置能力。由市政府出面在我市选择一些经济益好、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作为新生就业人员的见习基地。如一汽,客车厂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企业,同时为了保证见习的含金量,邀请一些有一定职业介绍资质的中介机构参与见习活动,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组织下,通过这些就业人员与企业的亲身实践与交流,把职业见习与社会新兴产业、急需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开拓"蓝领"岗位的职业见习领域。从而建立起"政府搭台,中介推广,企业参与,个人实践"的运作模式。职业见习人员与企业双方要签订《见习协议书》。职业见习补贴所需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给付:一是给予见习学员见习期间的生活补贴;二是给予见习基地的实训见习补贴费;三是为见习学员参加“见习综合保险”。通过以上措施提高青年人包括职业经历,动手能和敬业精神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其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帮助新生失业人员树立就业的信心和方向,同时又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实现求职者与企业以及社会的多赢的就业局面。

(二)实施就业援助行动,拓展就业领域新空间

第一,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中介作用。目前,新失业群体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部分人更是成为新时期我们劳动就业部门援助的主要对象之一。为此,全市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充分发挥公益事业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就业服务和援助行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全力开展针对新失业群体的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信息查询、用人登记等就业服务,开通“新失业群体就业绿色通道”,实施专门化服务。定期组织招聘单位,举大型专场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扩大其就业机会,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

第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安置力度。首先,要以就业责任单位为重点,根据新失业人员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发出适合其从事的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如以20xx年举办亚冬会为契机,利用我市的冰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建立属于我市自己的产业品牌,开拓相关产业,随着品牌效应的形成将带动服务业、商贸、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进而增加就业岗位平衡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其次,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跟进我市一些大的、好的、重点的项目特别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为其做好招聘用人、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等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形成我市就业安置的新增长点。

第三,加快人力资源输出步伐。我们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要运用劳务输出渠道,开发出外省、外市人力资源需求市场,将新失业群体纳入人力资源输出范畴,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输出工作,从而减轻我市的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我们更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将人力资源输出工作作为一项促就业、保稳定的重要产业做大、做强。建立良好的输出信誉,将输出后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用工需求的人力资源及时更换,重新为企业配置合格的人力资源。创造我市人力资源输出的品牌,使此项工作能够得以良性循环,通过加强人力资源输出工作,来促进“新失业群体”实现就业。

(三)建立培训体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第一,提高失业人员素质,开展专业化培训。我们要将全市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整合,根据市场就业需求,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优势,形成以全市工科院校为依托,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学和企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面向“新失业群体”开展旨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具体是:社会办学机构主要开展初级工、劳动预备制、外埠劳动力培训;各类职业技工学校开展中级工培训;高级技工学校着重开展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的培训。同时,鼓励广大用人企业开展针对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及岗位技能的内部短期培训。创造具有我市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扩大知名度,使我市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大幅提高。

第二,运用社区就业基地,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针对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新生失业人员,发挥社区就业与培训主渠道作用,就地就近开展技术含量较低的保姆、保洁、保绿、保安、物业管理与服务等社区家政服务培训。由社区调查本社区内新生劳动力的就业意向和个人基本情况,制定相应培训项目,同时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系,收集人力资源市场最新的就业信息,为本社区的新生劳动力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通过人性化的贴心服务,使更多的新生失业人员得到培训,掌握简单技术特长,寻找适合自己从事的就业的机会。

第三,建立人力资源召回制度。各级劳动就业部门要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开展“新失业群体”的职业介绍工作,同时,要及时了解及掌握企业用人之后反馈信息。时刻关注新生劳动力就业后的表现,对那些不能胜任或不适合本职工作的人员要实行召回制度。然后,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与培训,以提高其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打造我市的人力资源的品牌,提高新生失业人员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广大失业人员的就业率。

第四,建立青年创业与就业培训机制。市政府要选择一部分有资质、有条件的培训机构作为青年创业与就业培训基地,实施创业援助行动。对青年创业者在创业方法、创业项目、创业知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与全面培训。使其树立起科学的创业理念和思维,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去创业自救,从而降低青年的创业风险,减少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开展职业指导,转变择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