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湖南高考作文题

湖南高考作文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湖南高考作文题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第1篇

题目:假定你是李华,暑期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

1、写信目的

2、个人优势

3、能做的事情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成与利;败与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28-02

作文在高考语文测试卷的比重可谓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命题是自1951年高考以来一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如今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以下以学习分析的眼光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成败利钝做一探讨。

一、2014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成与利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8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道,各省市自主命题15道),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自2012年起,高考作文命题全国范围内连续三年使用材料型作文。三年的研究揣摩,高考材料作文可谓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纵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五大成与利。

(一)发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新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题在其中不仅发挥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还发挥了“德育”的正能量指引功能。像湖南题“最美乡镇干部党委书记――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辽宁题“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发现生活美、思考社会美”,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励志,新课标2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中的人生双赢理念,江苏卷提倡对青春生命不朽的思考,都是积极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导向功能。

(二)2014年高考命题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当代著名书画僧、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说:“我感觉作文更加贴近时代了,非常符合年轻人思考世界的方向。”广东题“数码相机的时代”在广东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数码相机,个个手中都不乏手机拍摄功能的2014,成为高考题作文的材料,不很接地气?江西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不还是很多学校在积极提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吗?考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思、所感吗?还有辽宁题、新课标二卷和重庆题把人们生活密切关注的环保宣传作料入题,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发明”,湖南卷把热门的“最美……”入题,都是接地气,跟时代的表现。

(三)201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命题者自觉发挥了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

2014年高考命题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学生容易判断发挥。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表达与交流”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014年高考命题者这一点做得较好,像湖北卷“山峰不同处,处处有风景”,江西卷“你对探究式学习的体验、思考”,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板、医院”等,不管你抓取材料的哪一点来写,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见解。正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腾讯教育2014年6月7日的新闻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所说的:“今年的命题比去年要明显的进步,而且给学生考试的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四)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

2014年6月7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腾讯教育对作文试题进行点评,王立群教授认为高考作文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在朝着思辨性的方向发展。2014年考题无论是国家的命题,还是各省的命题,更注重的是思辨性。尽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多维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一文中写道:“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业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五)出现了喜人的改革新现象

在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微时代,出现了北京的“微作文”。2014年北京卷的“微作文”出了3道题:考生选择1题写作――或谈语文学习经验体会;或评论家长送考生现象;或以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体裁不限,篇幅不超过150字。与学生的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接轨,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热情,综合考查了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此举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是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另外,2014年,广东卷和四川卷真正做到了“文体不限”,打破了“诗歌除外”的传统限制,进一步尝试教学与考试的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实施建议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败与钝

2014年高考命题在正能量导向、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理性思维的加强和文体区分加强几方面都是有显著喜人的变化的,但是仔细推敲,其中却也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之处。

(一)2014年整体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化,接地气,但还是出现了某些让专家考生都没能研究透的材料

比如安徽卷是把人们关心的影剧材料入题,但是演员和剧作家的探讨问题,却是连行业专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材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更“牛”。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而不管演员有没有在表演过成中改编剧本,最后都得导演点头,材料把导演漏掉,显然是外行人的思维。所以,陈晓明教授认为:“此题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给考生审题带来了障碍。另外全国一卷的试题也有材料模糊的问题。著名相声演员,曲艺研究家徐德亮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也说到全国卷“没看明白,不是题没看明白,是那个运动项目没看明白。“山羊过独木桥”,两人从不同方向上桥在赛什么?一人下桥一人过又是赛什么?是要在桥上把另一个人推下去才能过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这也许是某些地方的传统运动项目,但是确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材料也让一部分人云里雾里。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属于教育隐性课程的负功能问题。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布卢姆指出,历史上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研究而忽略了隐性课程。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受到教育界的各种政策、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的影响,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高考。而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如果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容易导致思考问题的极端化。陈教授认为,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山东卷“从窗子望出去,望到什么”,浙江卷的“门和路”,这种多元的材料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命题者都不仅应该重视显性课程的思维多元和开拓,也应该重视高考作文命题这门隐性课程的多元思维。

(三)大部分省份还是限制了诗歌体裁,这将延续以往中学教育中对诗歌写作研究没有太高积极性的“传统”,使得国家整体“诗”的素养停滞不前

2014年6月7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赵丽华说:“目前为止,除广东和四川外,其他各省高考作文均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青年人与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本来教科书现代诗歌篇目就极端陈旧,再加上这要命的八个字,使几代人的诗歌审美仅停留在那些虚假虚饰高蹈空泛的诗歌上。”高考考场上写诗歌,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诗的评判标准各有执端。但是如果还是保持“诗歌除外”,高考这根指挥棒将会指挥着教师和学生继续忽视诗歌创作,从而导致国家民族“诗”的滞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高考命题总体来说是稳中有进,守正出新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重视,相信语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也会被继续推进,像文中论述的文段材料的模糊、二元价值思维的固守和对文学体裁的限固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高考作文将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切合时代呼唤的同时也紧扣学生的实际,在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J].语文建设,2013(8).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语文学习,2014(7).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23.24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考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高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大题,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乃至整个高考中,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分析高考作文,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当然更有诸多现实意义。综观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笔者认为呈现出以下特点:

1、命题格局:材料作文包打天下

前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类型的多种命题格局并存;近两三年话题作文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半分天下;今年材料作文几乎成为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的不二选择。在一统天下的材料作文中,除了江苏是“材料+命题”这种格局外,其他几乎都是自拟题目。这里应给今后考生一个提醒,拟题能力是必须提高的。题目对于作者来说,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说,它是很重要的。

既然是材料作文,读懂材料当然是应有之义。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在17则材料中,有14则为单则材料,所以对单则材料的审读能力培养好了,对多则材料的审读自然也不在话下。材料作文,将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今年的作文材料几乎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命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揭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意义。这显然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尤其考“关系”的题,像“忧与爱”,“人与音乐”,“生命的长度与高度”,“拥有与没有”,“传统文化与科技进步”,“中国改革发展与责任、信心、困难、成功”,“希望与失去”,“救人与被救”等等。都是需要理性思辨,因此,要求今后的考生,特别要加强理论学习,懂得一些哲学知识、辩证常识、逻辑知识。材料是形象的,隐含的意义是抽象理性的,要把作文写的"深刻",必须理性思考,特别是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般说,只有讨论"关系"的作文,才可能是一流的作文。

3、作文材料:直击现实生活,体现核心价值观

2012高考作文题中,直接选取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居多,在17个题中,有8个题是这样的。新课标倡导“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大多数作文题在主题内容上体现了新课标要求。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如冷热、远近、曲直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功德、反腐倡廉、平等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孤独、承受力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事,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这些主题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

表现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正成为主旋律。无论是叙事性材料,还是言论性材料、文艺性材料,无不直指人生三观,只不过或明或暗罢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考生,两耳要闻窗外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实现选材的现实性。以往那种靠投机取巧式的背诵几个经典的例子、名人名言,套用一下,已经没有"市场"了。

关心生活,关心时事,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章,已成为高考作文的鲜明要求。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4、命题立意角度:立意开放多角度,大多取消提示语

材料作文大多可以多角度作文。立意的开放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对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探究思辨能力,这种能力差一些的考生,立意就一般化;种能力强一些的考生,立意就深刻些。立意高下不同,得分就不同。

如,北京题,可从“敬礼”与“回声”的角度立意。课标题,可从漆工和船主综合角度立意。浙江题,可从“丙“的角度立意。辽宁题,从“人与音乐的关系”立意。还可以从“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的角度立意。

除了材料作文本身可以多角度解读外,有些作文命题还含有比喻象征意义,这里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是什么,也是考生可以有不同角度立意的突破点。今年考题有8家包括大纲题、天津题、上海题、辽宁题、福建题、安徽题、浙江题、四川题等等命题中都有这种比喻象征意义。这就要求考生既要在整体上读懂材料,又要准确理解把握“喻体”的意义。

如上海题,“微光”象征什么?一切关乎人类真善美的事物都可以视为"微光"。"微光"有什么特点?细小微弱而不易察觉,稍纵即逝而难以把握。把这些弄清楚了弄明白了,才立意,才作文。

作文命题的提示语,历来是受争议的产物,一方面它对思维能力、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导引和提示,沿着一条类似的轨迹展开,让作文不至于“跑偏”,但它也使得考生思维与表达受到严重束缚,考生求稳避险的心理只敢在提示语规定的圈圈内写僵化作文,创新性思维、个性化表达难于实现。或许是基于以上考虑,今年作文几乎都没有"写作提示语"。包括新课标题、大纲题、上海题、江苏题、安徽题、福建题、湖南题、山东题、重庆题、四川题等等都没有提示语。而2011年,课标题、北京题、江苏题、湖南题、天津题等等都有明显的写作提示。

二、备考策略

1、加强习得训练

揣摩作家时文和学生佳作,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主要通过研习作家优秀千字文去提高作文水平,而不是简单套用往年满分作文,此所谓“取法乎上”。但要注意模仿与创新的结合。

2、读写结合,观察、感悟与写作结合

拓宽阅读和作文的文化视野,体现社会人的视野和学识,杜绝“低龄化”或“幼稚话”思想或言论。关注生活,阅读和思考生活,体验和思考人生;将阅读训练与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适当读一些中外名著,也很有必要回归教材。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分类阅读时,可以适时进行写作角度思考和分类写作训练。

3、强化能力训练

进行严密而简明的序列化能力分项训练,如审题训练、构思立意训练、文体训练、书写和写作速度训练及行文思路训练等。特别要注意辩证思维能力的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在高考作文中普遍运用到的无外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4、强化整篇训练

加强发展等级能力训练,力求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加强作文讲评。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第4篇

全新的“话题作文”形式是从1999年开始的,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打破了以往作文的格式,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活水,开创了作文的新局面,这的确是值得举世关注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度、自由度是以往任何时期作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无疑是一场作文领域里的“革命”。这场“革命”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给了学生作文以巨大的自由空间,真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情状。事实上,以往作文,很少见到过满分作文,而自从进入话题作文时代,满分作文就频频登场亮相了。这倒不是说其他格式的作文不能得满分,而是作文形式变革后的确带来了作文内容的变化、作文尴尬局面的改观。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不提及,那就是2001年(含2001年)以前,作文都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不存在多个作文题,最多是统一命制的两选一的两个题目。而从2002年开始,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单独命题(该年的北京卷是话题作文:规则。上海卷是命题作文:面向大海),与全国统一命题并存,出现了多家命题的格局。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分省命题得到空前繁荣,2007年更是达到了分省命题的顶峰,有16个省市区单独命题,加上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再加上江西命题作文的二选一多出的一个,竟然有19个作文题之多,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前所未有的。(2008年、2009年均多达18个作文题之多)

以上是就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概述,下面我们具体再作些分析解说,或者说是启示吧。

一、“命题作文”重振雄风

传统的“命题作文”一度受到冷落,2004年更是跌到了一个低谷,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语文试卷16个作文题中,只有北京卷的“包容”和上海卷的“忙”两个命题作文,其余大多是“话题作文”。2005年,“命题作文”只增加了一个,一共3个。2006年增加到了5个,2007年却猛增至7个,占了该年总共19个作文题中的三分之一强。2008年、2009年均为6个。这的确说明了“命题作文”威力依旧,雄风再振,说明“命题作文”有着恒久的魅力,是一种检测作文的较好的命题方式。

二、“材料作文”卷土重来

为什么又说“材料作文”卷土重来呢? 2004年无“材料作文”,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是3个、4个、5个、9个、8个。“材料作文”也是一种旧有的作文形式,也依然有着其生命力,同样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含2006年)以后的材料作文与之前的材料作文,是有区别的。为了区分,我们一般把2006年后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而把之前的材料作文,称为“旧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可以任选材料的一个角度作文,而“旧材料作文”只能是该材料的核心意思作文,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新材料作文”更进一步放宽了写作的限制,是更人性化的一种命题。

三、“话题作文”强势不再

在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其来势凶猛,200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总共16个作文题中,它就占了13个,几乎全都是“话题作文”。正当人们看好“话题作文”,卷卷几乎都喜欢命制“话题作文”,人人几乎都喜欢写“话题作文”的时候,“话题作文”却显现出了其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出现了很多假大空文、套构、俗作,甚至拼凑文、抄袭文,尽管“话题作文”有可以让学生自由构思立意、自主拟题、自行选择文体等的诸多优势,但较多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者的生命体验等,又让人们看到了其检测功能的不足之处。于是“话题作文”明显地在降温,由2004年的13个降到了2009年的2个,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四、排除“诗歌体裁”的声音越来越明确

2004年有4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5年有5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6年增至有8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7年却更多到有9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8年有8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9年有7卷的作文限制“诗歌体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不写成“诗歌体裁”呢?绝大多数的高考命题专家的看法是,诗歌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写诗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更要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莫说高中生目前难以达到,就是大学生目前也没有达到写诗的水平。当然,这里说的是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少而又少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也有写诗的水平和才能。再加上诗歌好坏评判的标准很不一致,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高考又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写又难评判,当然就有理由限制写了。我也基本上赞同专家们的这些看法、观点。同学们轻易不要用诗歌体裁作文,除非是十分有把握,否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已走到穷途末路

在“话题作文”盛行的年代,“关系型话题作文”是最走俏的,命题者动不动就命制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2004年是“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鼎盛之年,16个作文题中就有9个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占了一半还多。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1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2008年、2009年均无“关系型话题作文”题了。“关系型话题作文”已然穷途末路,寿终正寝了。

六、半命题作文姗姗来迟

2009年之前,根本没有“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身影一直徘徊在中考考场上,高考考场难觅其倩影。值得庆贺的是, 2009年终于见到了其芳容。有两省出现了“半命题作文”:湖北卷(站在___门口)和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

七、各省命题已然成熟大胆创新

2004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呢?主要是因为各省刚刚开始试行单独命题,没有经验,命题者为了求稳,不出现重大的偏差和闪失,都纷纷跟着“老大哥”(全国卷)走,所以都命制出了相似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北京、上海两个“尝试者”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盲从全国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而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省市在几年的单独命题后,已经成熟了许多,有了很多实践经验,所命之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态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并关注的。到了2007年就有很多套试卷命制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题,比如: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话题)、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命题)、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命题)、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话题)、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命题)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成熟之题,有创意之题,好评如潮之题。2008年、2009年更是如此。也确实,2007年后的作文题已显示出了稳健、成熟的风格,自然、理性的内蕴,为写作者着想的人文关怀等等。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命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大唱主角,“话题作文”改头换面――未来的作文命题,将是“命题作文”和“材料(或看图)作文”的天下,这两种命题形式一定会唱主角的。

(1)“命题作文”的优势在哪里呢?“命题作文”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题目简洁明了,它有着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写作者在同一个标题下立意成文,可以很准确地检测出写作者的作文水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在同一题下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区分开来。“命题作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的科举制度下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不止是中考、高考采用“命题作文”,可以说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命题作文”的身影。我认为,在2010年的高考中,“命题作文”的数量将会达到一个高峰,也就是说,2010年的高考作文,将有超过6个的趋势,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市会出现“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我们平时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加强对“命题作文”的写作强化训练。

(2)“材料(或看图)作文”也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命题模式。“材料(或看图)作文”增加了一层难度,这就是审读材料的难度。如果说“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直接形式的作文题的话,那么“材料(或看图)作文”就是一种间接形式的作文题了。它首先要求考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材料,提取材料的核心意思,再进行构思、立意,因此很多命题者钟爱“材料(或看图)作文”,往往命制此类作文题。比如2007年全国Ⅰ的看图作文“摔了一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看图作文将有所增加,这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3)“话题作文”尽管已走向末路,但是还会偶尔出现。尽管“话题作文”在这一两年里明显地显现出了其天然的缺陷和不足,引起了人们的一片非议、斥责之声,但由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无可替代,所以“话题作文”仍然是一种作文命题的模式,且有可能出现变种,仍然不可忽视。

(4)以上三种形式的作文命题,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命题作文”与“材料(或看图)作文”会多起来,而“话题作文”将逐步减少。

2.半命题作文是个新成员――半命题作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命题作文形式,尽管她姗姗来迟,但其一定会有生命力,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我们去加强训练。

3.体裁限制将可能有所放松。尽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诗歌除外”的限制逐渐增多,2007年达到顶峰,有9个作文题明确标明“诗歌除外”,但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的。就像“话题作文”一样,2004年大家都命制“话题作文”,很快就都觉得其不新鲜了,“话题作文”数量锐减。更何况,每年还会出现一两篇诗体满分作文作榜样,所以限制性将逐步放弃,让人才大显身手。

4.“文体意识”要加强。自从文体放开以后,的确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作文。高考作文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自己自由选择一种文体,选议论文、选记叙文等等都可以,总之是一种文体。但有的同学就不是这样,写出的作文,根本就看不出是哪一种体裁。据此,有的命题者干脆就在题后附上限写的体裁,比如2005年北京卷的命题作文“说‘安’”,就明确说明要写成议论文体,而湖南卷的更是,2005、2006、2007、2008、2009连续5年都限写文体,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无论说不说明文体,都要有文体意识,这是考场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5.一字二字题极具魅力。从2004年到2009年,仅这6年里就出现了很多一字二字作文题。这些题让人一看到就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琢磨,不像那些长长的材料题,光读完材料都要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例如:2004年上海卷的“忙”、2005年江西卷的“脸”、北京卷的说“安”、2006年湖北卷的“三”、安徽卷的“读”、四川卷的“问”……都非常简洁,只有一个字。再如:2004年湖北卷的“买镜”、北京卷的“包容”,2005年广东卷的“纪念”,2006年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2007年广东卷的“传递”、辽宁卷的“我能”、福建卷的“季节”,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四川卷的“坚强”,2009年山东卷的“见证”、广东卷的的“常识”、四川卷的“熟悉”……也都非常醒目,只有两个字。简洁作文命题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第5篇

一、解读标准

个性特征:试题最终是通过考察学生个性写作,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思维反思来展示考生的才华。题目只是共性的要求,好的题目必然能够让无数的考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命题者意图:命题者有着明确的指向,这种指向是隐含的,隐含在题目的字里行间中,题目一定有暗示,指示的是立意的方向。

审题核心要素:审题关键在审核心字眼,如漫画在细节中的寓意,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指向,命题作文的题眼。这些都构成核心要素。

立意切入点:考生揣摩最佳立意,立意的切入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去找最佳切入点,最佳立意必须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前提下,考生应该写出最符合自身水平的文章来。

出彩方式:是按照常规出牌,还是独辟蹊径。考生写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鲜明,有着巨大的正能量。保证最佳立意,还需要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

可操作性:好的作文题目必须具有操作性,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考生的人生阅历。保证基础差的考生都有话可说,优等生有出彩的空间。题材应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公平性:试题必须公平,考虑到考生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试题的背景知识对所有的考生应该是公平的,尤其是要考虑到落后地区的考生。题目的材料应该是考虑所有考生的情况,而不是只照顾一部分考生,而忽略了其余的考生。

二、综观解读

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在全国九套试卷中,全国卷I作文考题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是唯一的漫画试题。作为漫画作文,考生必须读得懂漫画,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审题立意的成败。仔细观察漫画的细节,漫画用夸张、讽刺的笔法来批评社会上的不好现象,提炼出漫画的寓意。漫画的寓意是命题者隐含的指向,考生只有领会了漫画的寓意,才有可能把握最佳立意。考生看到分数,立马想到的是考试,想到的是成绩。这道作文题目的核心标致,“100到98”、“55到61”告诉我们是分数和教育;“唇痕”和“掌印”理解为“惩戒教育”和“粗暴教育”,总体定位为家庭教育。这幅漫画反映了追求升学的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教育有比分数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才评价的标准应该多元化,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父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家庭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适用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Ⅱ卷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考生看到试题必然会大跌眼镜,如何学习语文?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让语文教师来回答这道题还的确有实际意义,可是让学生来做这道题目,很为难学生。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问题就在于,学生要写好这个作文,审题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激发好学生的情感,可是要考生写出情理交融的好文章,绝非易事。

第一眼看上去很突然,仔细想想后才发现,原来高考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它考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所为。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身边事。高考比的是学生的底蕴、创意尤其是学生本身的积累。

全国卷III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适用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表面上看是讨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策略问题,实则要求认识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考生必须看清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肯定小羽的行为,赞赏小羽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审题的核心就在于此。

本题有时代感和现实的社会意义,涉及到创新、分享、知识产权三大核心概念。人做任何事情要想到的是创新、合作、共赢、分享。

小羽的行为是创新,他有超前的思想,前瞻的眼光。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这道题目的实质还是在于,市场竞争还是苦练内功,比的是产品的质量,比的是技术含量,用自己的实力去取胜。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当前热点相关。这道题目考的是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创新之后还要用于分享。做大事的人需要合作意识、阔达的胸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京东的许多应用都使用的是阿里的开源技术,正是阿里的无私共享才有了京东的发展。在计算技术领域“开源”思想倍受推崇,的_,分享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反观有些“藏起来”、“守护住”的观念,或者“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想法,格局太小。如果你也在借鉴别人的idea,为什么又选择遮遮掩掩?蔡康永说“只懂一种专业知识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者”,所要做的就是打开心胸放开眼界,如饥似渴地去汲取,勇敢share。

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考生从反向论证的角度来写,其难度非常之大。

北京卷: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②神奇的书签

北京作文是全国唯一由微写作亦即小作文和大作文构成。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是由两篇命题作文组成,二选一。北京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微写作,还是大作文,都突出了基础性、开放性。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出两个作文题目,考生可以在两个其中选一个来写。今年我们发现它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限定文体。

“老腔”已超越其形式成为一种象征。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书签,自然与阅读有内在而密切的联系。每个题目的考查指向更为明确清晰,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同时也为不同考生发挥特长优势留有空间。尤其是将诗歌作为微写作的形式纳入考察,这是鲜明的特色,意义重大。诗歌在高考中一直被限制,微作文提出写诗歌,尽管只有10分,这仍然是巨大的进步。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多元阅读时代,多元化的e时代,有形的阅读,传统的纸媒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的方式多样化。如果是对大自然的阅读,对他人的阅读,那必然将胜人一筹。考生反思自己十几年的阅读经验,引发联想和思考。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作文题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文体的选择较为自由,开放有度,可议可叙,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精彩的文章。多元的题目视角,阅读什么?可以是阅读人,阅读事;可以写阅读的是书籍,同样可以写看不见的,如父母潜移默化对你成长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青春阅读,是在你成长过程中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只是限制在阅读上,阅读的概念很宽泛。总体上,题目浅显、深刻。考生得基本分容易,但要得高分较难。

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材料贴合生活,网络时代,微信、博客、QQ,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他人的生活。题目“接地气”,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人人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但考生并不好驾驭。

题目涉及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评价要把握一个尺度,公正客观,辩证地看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评论”、“他人”,这是核心。认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最为重要的。

江苏卷高考作文:话长话短,谈个性与创新

江苏高考作文是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通过审读材料,考生可将之转换成命题作文:个性与创新。处理好个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重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分析。关注思维深度。

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并不强,容易产生思维误导。一般考生的审题导向是辩证地看待彰显个性和创新意识,但是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需要理清彰显个性与创新之间关系再去写作文,这道题目本身还能够考察学生应变能力,特殊的情景之下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能力,这对高中生而言并不好把握。这道题总体立足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考生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理清关系,找到核心立足点。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浙江的作文题目,“虚拟与现实”,最为接地气。浙江作文题目比较超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高考作文题应该考虑公平,让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考生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在现今形势下,考生只有不断加强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立论既然容易,那考的就是考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了。

这个题目涉及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辩证关系。浙江题讨论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真实的生活空间的关系问题,话题新颖,紧扣社会发展,聚焦热点,有时代感,有讨论的价值,但思辨的难度并不高。

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

山东卷作文题有点浪漫气息,题干还有几分诗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行囊”指的是人生道路中需要准备的东西。“行囊”里有个人的“软件”和“硬件”,比如学生拥有的知识,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吃苦耐劳的品质,善良的美德……

我们该准备带上什么样的“行囊”才能走向远方呢?怎样去理解“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有形”和“无形”的积累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其实质还是在讨论人生哲理,能够展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行囊”。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九套试卷,10道题目,各具特色,命题人从考生实际出发,考生有话可说。全国卷三套试卷,地域极为明显,综合考虑各地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全国卷I相对于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这九个省的教育水平处于前列、漫画考虑到地域教育差异,比其他两套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在立意上要难些。而全国卷II审题立意都没有什么难度,可是要写出佳作来,绝非易事,保守平庸之作居多,作为选拨性的高考作文试题,区分度并不明显。全国卷III作文题与热点联系紧密,小羽创业故事,问题在于考生要领会命题者出题意图,难度相当大,尽管这道试题材料考生不陌生,但考生并不易于驾驭。

直辖市三套,在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之下,有所创新。北京卷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考生的选择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考察学生的思辩,学生需要关注生活,有自己的评价能力。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考生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面,关注自己周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导向积极。

独立命题的三个省,江苏卷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多年以来,江苏卷在词语中做文章,今年要求学生阐述创新和保持个性的关系,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小。而浙江卷很接地气,从互联网中取材,不回避热点,考察的角度却有所创新。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则要求学生自己定义好“行囊”,自己心目中的“行囊”是什么?自己怎么理解好“行囊”的真实涵义,学生有很大的展示空间。

三、备考启示

1.“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试题具有稳定性、创新性、操作性;平民化和生活化、地域和时代特色越来越鲜明。

2.作文题目越来越接“地气”。作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社会发展、不避热点。鼓励学生P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写真实的学习生活感受和抒发独特的见解。今后作文命题将更贴近现实、更注重传统文化、更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3.阅读是核心。好的题材离开阅读的土壤,学生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吸取营养。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这本书,阅读周围的人和事;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热情,热爱生活。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才会鲜活,考生才有话可说。

4.引导学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用形象说话,提供学生多种思维的可能,培养学生思辨、想象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