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觉影像

视觉影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觉影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觉影像

视觉影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叙事性;视觉体验;VIRTUAL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2-02

约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 pine II)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到体验的定义和类型。他们认为: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就是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体验虽是个体主观感受,依然可以作为企业创造的一种有别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载体,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提供物,为商家带来利益。体验具有多重存在形态,既可以依附于产品和服务而存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出售物而存在。

美国“星巴克”(starbucks)以顾客体验为价值诉求,渲染出的氛围是一种尊重人性、追求生活、崇尚知识的文化。气氛的感染,顾客的体验是星巴克制胜的法宝,世界各地每个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陈设不见得一样,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传达的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提供的是雅致的聚会场所、创新的咖啡饮用方式和过程,从而把星巴克咖啡变成了一种情感经历,将普通人变为咖啡鉴赏家,使这些人认为3美元一杯咖啡的高价合情合理。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星巴克就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其利润约等于该行业平均利润的5倍。星巴克真正的价值所在,就是“体验”。

视觉体验作为体验经济中的关键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视觉体验将产品信息在传输到顾客的大脑中时转换为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性能甚至产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产生购买行为。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产品的销售过程为平台,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让其得到信息认同,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无印良品与其说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种生活的态度:简单、朴实、自然,并且富有质感。因此在它的理念中从不强调所谓的流行感,所有产品的款式和设计都不会随着潮流而走。与此同时,也不赞同标榜自我文化的优越性,不强调个性的凸显,所展示出来的永远是一种低调的自我品质,以及更接近于自然的存在姿态。而这一切,就是无印良品的产品以及独特的视觉体验自然带给消费者的视觉认同。

制造视觉体验实际上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视觉体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用来交流信息。设计者是信息的发出者,视觉体验的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其次,视觉体验是一种双向性质的信息传播行为。在视觉体验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强调并尊重受传者――视觉体验的受众,将受众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这是由设计者向受众传播信息这一方向的体现;同时,受众在收到信息后,对信息的反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态度也会反馈给设计者,以便有助于以后设计活动的开展,这是由受众向设计者传播信息这一方向的体现。最后,人类传播过程具体体现在视觉体验活动过程中就是:出资人或者委托者以及设计师都是作为信源存在的,因为信息首先在这里就会由于按照是否需要的原则,进行选择和排除,而且出资人和设计师的观点总和在一起才成为了一个信源,这是一个视觉体验设计所经过的第一个阶段。

对信息进行编码成为信息,则是视觉体验的实际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对信息进行编码,也就是在内容的基础上去寻求合适的形式。对于这种合适的形式的追求是有着某些适合于各个领域的通用标准的,比如美的形式,美的色彩。在设计者对信息的编码完成后,就有通过视觉媒介这一渠道来传送这些信息,在视觉体验活动中,这些媒介包括各种印刷媒介、户外媒介和新兴的电子媒介等。最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信息通过媒介来到了受众的眼前,受众感受到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作出反映。这样,视觉体验的全过程整个的信息传播过程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作为信源的主体之一,处于信息传播的起始端,对整个信息传播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对信息的选择和编码时,摄影策划者既要考虑信息本身的构成,又要考虑到信息是否适合媒介的传送,更加要考虑到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个新的趋势是提供整体的知觉经验,达成情感上的承诺,以控制接触、味觉与嗅觉来达成更明显的视觉途径。

早在远古的历史中就有了虚拟艺术的存在。虚拟真实的做法,让观众在幻想中得到全方位的享受,通过能让读者感受到过去曾经存在的瞬间而让身体在虚拟中失去控制。这个曾经被Oliver.Grau博士称做是virtual art的艺术,通过immersive art的方式,也就是panorama的全景图的模式制造着一个二次认识(the second realisation),创造出一个能够挂在室内墙壁上的虚拟空间,这就是记忆的功能。唤醒人们脑子里的记忆(function of memory)而制造出的虚拟的形象。这种唤醒记忆的视觉虚拟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公元1516年的教会内部景观。教会事实上亦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现实的空间,从壁画到天穹,从雕塑、窗花、地板砖到回响在耳边的音乐,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宗教全景。让信徒自进入教堂,就笼罩在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情境从而更加投入到信仰中去。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壁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壁画中的一件代表作。西斯汀教堂位于意大利的罗马,内部的墙面,从两侧到天花板,全部都布满密密麻麻的绘画作品――《创世纪》。由《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园》、《创造日月和动植物》、《创造海中的动物》、《上帝区分黑暗和光明》、《诺亚之献祭》、《大洪水》、《挪亚醉酒》等9个大小不一的宗教主题画组成,总面积达511平方米,分布在38块天花板上,共绘了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只神父便于向知识尚不普及的无知平民传教,也容易让信徒感受到自己正进入一个「神的国度。这种古老的方式也可以叫做沉浸式艺术,沉浸式体验(immersion),让有意识的感知变成无意识的幻想,亦通过影像让受众得到能触碰情感的视觉体验。

二十世纪末以来,时尚影像艺术中的快拍风格、纪实中的摆拍和剧情式风格是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制造视觉体验的方式。

快拍(Snapshot),是为了个人的直接纪录或娱乐目的而随意拍摄下来的照片。如同每个人都有的纪念照,快拍通常是手持相机拍摄的,它的特点是构图上的大胆取舍,不对称的透视及模糊,粗颗粒的影像素质,即摄影者对视觉影像的表面价值并不在意。而快照的这种不用特殊的专业技巧,不依托于视觉的常规而记录下来的瞬间的直觉或反应,是其他视觉艺术所不具备的。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和李・弗里德兰德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这样快照美学。这种摄影的基本表达特征被认为是摄影师能力的根源,这三位摄影家都很擅长用快照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的感受。

如果说服装摄影的快照风格讲求的是没有摆布的真实、自然、尽可能地客观再现,那么另一些时尚从业人士则追求在制造一个貌似真实情景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主观的真实情境。意大利时装品牌Diesel自1991年起,在每季的产品广告上都打出“For Successful Living”的标语,并且以故事形式来包装其服装系列,每季讲述一个故事。2000年春夏的平面广告中,名模吉塞尔似乎把一个阴暗的厨房当作秀场,向衣着寒酸且不停干活的伙计们展示她身上数套亮晶晶的时装。而劳作的伙计们面对这个突然闯入,显然不属于他们一群的漂亮尤物不免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伙计们的蓝领装扮与模特考究的衣着配饰是一个对比;干着各色杂活的伙计们的动态与模特傲然不可侵犯的静态又是一个对比,而模特是画面中唯一与观者对视的人,这些因素足以使广告的醒目程度达到一个极限,这种真实与摆布的巧妙组合,似乎由于场景中的不协调因素的存在而使观者更加过目难忘。

视觉媒体起源于认识的缺乏,既需求认识,需求的无限,无序性带来了视觉艺术的多样化,而如今大量电子元素的存在阻碍着人们对现实存在的感受,人们无意识地被卷入到虚拟的状态之中。虚拟作为一种手段顺其自然地运用在艺术创作或者设计中,营造特指的氛围,亦真亦假的情景,若隐若现的表达情感。在时代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之下,摄影艺术与影象艺术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摄影艺术的表达手段,表现形式甚至是摄影的本质也已经出现多元化的对抗并且矛盾日趋明显。而虚拟早已不知觉地运用于摄影艺术和影像艺术中。

服装摄影师们将纪实性和表现性这两种摄影语言运用于影像艺术创作之中,特别是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时尚广告中。体验经济时代里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服装摄影师们通过终端展示场,通过纪实性的语言让消费者真实的感受品牌带来的亲和力,再通过表现性的摄影语言生动而适度的夸大商品本身的品味,让消费者的自信心、自尊心得以满足,让消费者在终端适度处理好实质性和心理上的需求。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来临,视觉体验作为其重要载体,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在服装产业的推广当中,并且方式的变换速度很快。时装流行趋势快节奏的潮流更替高速地带动其视觉广告形式的变换,服装摄影的功能不仅仅是展示产品,表现潮流,崇尚时尚,更多的,服装摄影与视觉体验紧密结合,正在营造和渲染着一种尊重人性、追求生活、崇尚知识的品牌文化体验。它是体验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

[2]邬烈炎.视觉体验.

[3]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visual persuasion.

视觉影像范文第2篇

吉奥夫·斯蒂芬的作品在我们常说的以照片样貌来呈现上,做得很好。他的作品大多影调细腻、层次丰富,不同事物的色彩再现准确、自然。可以确信无疑,他能够娴熟地掌握数字影像处理技能。比如《五云峰之一》《西岳庙之一》,堪称佳作。可以体悟作者在景物面前独运匠心,画面诸种元素的空间构成协调有序。因而,雨雾风景的阴霾气氛似正被清风吹散,庙堂内景的庄严随着镜头视角与入射光的结合运用陡升雅意。说到以艺术语言描写形象,中国文化一向重视“立象以尽意”,似乎吉奥夫·斯蒂芬的这两幅作品的画面中也有一股“中国风”拂过。《五云峰之二》《苍龙岭之二》是规矩的风景照片,与主体相关的华山气象条件表现准确。《苍龙岭之二》的作品标题有问题。华山苍龙岭是指,从东峰向北峰攀爬的一段险路。从北峰俯观苍龙岭,整块花刚岩体色发青、岩顶色黑,如苍龙腾空于峡谷间,故得其名。苍龙岭山形险峭,坡度45度,山道宽半米、长百米,两侧都是悬崖。它是通往华山东西南中诸峰的唯一通道,所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即指此处。如此看来,他的两幅照片所拍摄的都不是苍龙岭。很可能是把拍照时的立脚点误会为镜头中的山峰名称了。

吉奥夫·斯蒂芬的作品在画面构成上具有如下特征:一,多用对角线构图安排被摄对象,无论主体、陪体沿对角线相互依存;二,画面中多有三角形在空间中分布,即使对于某个物体进行取舍安排也呈现三角形的形体;三,浏览画面的视觉是游动的,是由前向后、由内及外的,并且以被摄元素的形状、动态引导视觉向画面的后方、远方、外方、上方游动。前两点是外在的画面视觉特征,第三点是内在的视觉心理特征。归纳这三点,阅读画面,可以品味到吉奥夫·斯蒂芬的视觉重心是向上向外的。如果说,比较王石和吉奥夫·斯蒂芬的作品,两者在文化与心理意象上的差异明显,所依据的正是第三点。从作品主题比较,两者差异巨大,这是文化层面的不同。从画面的视觉特点比较,与吉奥夫·斯蒂芬相反,王石的视觉重心是向下方、向内里延伸或回落的。

试举例说明吉奥夫·斯蒂芬作品的视觉特征。《避诏崖》,对角线构图,岩石色黑居下方,绿叶、天空色浅居上方,视觉会从下向上浏览,并走向画面外方。《西岳庙之二》,人物身姿的外轮廓线是粗略的三角状,人物托着脸庞的手掌状态和并拢的手指引导视线向上浏览,身后的立柱与空间也起着辅助作用。

视觉影像范文第3篇

自1820年代以后,摄影作为可以“书写光线”的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创作形式诞生了,每一个有幸看到或参与这一过程的人们都意识到一个视觉新时代已经来临。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见证了达盖尔摄影术的“影像魔力”并就此断言:“从今天起,油画已死了!” “油画已死”并不是说油画这种绘画方式不存在了,而是说摄影替代油画成为最高效最忠实模仿现实记录现实的手段。

1.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视觉文化已从以绘画为代表的“精英艺术”发展到以影像为代表的“大众艺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

1.1从“精英艺术”油画到“大众艺术”摄影

油画自15世纪以来,一直被公众推崇为视觉艺术中最高雅的艺术,而且也被认为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最能解读现实的精致艺术。油画因为其创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新古典主义学院派油画为例:它绘制的人物结构鲜明,明暗层次细腻精确,仿真程度较高,以至于几乎无法分辨作者下笔的笔触。如此细致的工作浩大的工程并非某个贫民有能力为之,所以油画长久以来只作为贵族和统治者专属的娱乐。油画与现实有着逼真的相似,它用“透视法”的表现模式让我们相信这幅画就是现实的反映。19世纪中期,摄影的诞生意味着以油画和“透视法”为代表的精英艺术的衰退,一个崭新的视觉艺术形式正在形成。

1.2从“秩序空间”透视法到“自然规律”移步易景

“透视法”被发明于14和15世纪,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发现的。它是现代社会初期用以表现视觉观茂的科学技法,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和20世纪初,毕加索创造的无秩序空间的立体主义技法所取代。其实,在中国早于10世纪时,画家就已经用巨幅画卷和散点透视原理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像,这种移步易景的观察方法更合乎现实空间的自然规律。这种近似平面化的表现方式比较接近人眼的生物功能,为现代艺术家所推崇。现实世界是广袤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我们无法全面立体的正视现实。只能透过艺术家运用“透视法”创作的这一副窗子看到了经过加工、删减、选择甚至是扭曲地现实的一角。加工删减的过程即是创作过程,图像也渐渐被认为是现实的表征,虽然油画在阐释现实因受自身创作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表现的远远不够,但是它已为人类视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2.影像技术的进步推动影像艺术的发展

法国发明家尼塞福尔•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完成震惊世界的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13分钟立等可取的创作效率与低廉成本合二为一使传统的艺术家意识到危机已经降临。到底谁才是现实的“解语花”,是传统的绘画还是现代的摄影?摄影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虽然短暂但却精准的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现实,而这种现实就是对当下现实的直接记录。摄影以其瞬间捕捉功能和对现实直白清晰的记录赢得对摄影充满好奇地大众的认可。随着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1830年摄影师已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曝光完毕,到了1880年,摄影曝光的速度已于今日相差毫厘。

2.1摄影技术的进步

摄影高效、廉价的特点使中产阶级能够拥有以前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拥有的特权――记录肖像以及有感兴趣的景物。艺术批评家不知如何用言语去评论、定义这个具有新奇功能的摄影,但摄影的瞬间记录功能却使他们铭记于心。摄影对历史瞬间的捕获开发了人类对于时间空间的感知潜能。相机的机械性提供的服务是人眼无法完成的。摄影的贫民化似乎在其诞生之初就注定了。1852年,火棉胶底片的发明使完成一张肖像照只需2法郎。188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造出第一盒卷中胶片。1880年,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缩短到一秒以下,摄影创造出更加现代的与时间体验的新关系。

2.2影像艺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清楚,油画的诸多优点终将被摄影的廉价、高效与真实再现现实的特点所覆盖。新型传媒手段包括:摄影(Photography)、录像(Video)、电影(Film),而通过他们所表现的艺术统称为,“影像艺术”。影像作为霸权的“读图时代”业已来临。虽然人类面对外界视觉信息的质量愈来愈挑剔,价廉高效的视觉影像信息的传播却铺天盖地无时无刻的充斥着生活。我们的视觉系统从来没有如此忙碌和疲劳。马克思的一句话颇能道出其中的意味:“一个幽灵,一个视觉图像的幽灵,在当代社会中徘徊。”

2.3影像视觉文化的“大众化”

直到现在数码摄影技术的产生与量化,冲洗一张6寸的照片只需8角钱,甚至许多80、90后的年轻人直接在网上制作电子相册储存相片,这样你连一分钱也不用花就可以保存相片了。数码相机的出现是使得大众在拍摄时连底片都省了只要有一张存储卡,照片可以及时存储更可随时删除。目前市场上最大的存储卡是32G,可以存储几千张图片。技术的更新带来视觉文化的革命,数码傻瓜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视觉艺术创作的门槛,它使得任何一个可以按动快门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伴随着摄影的平民化,影像视觉文化也开始进入“大众化”。视觉艺术必将走向“大众艺术”。

参考文献

[1] (法)塞巴格 著,杨玉平 译.《超现实主义》.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弗兰克(Frank,P.) 著,陈蕾 译.《视觉艺术史视觉艺术专业国际精品课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法)皮埃尔•代克斯 著,王莹 译.《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1917-1932)》.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 顾铮.《国外后现代摄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视觉影像范文第4篇

新媒介条件下的影像动画

媒介与艺术视觉表现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系,媒介是艺术视觉表现的载体形式之一,同时在艺术应用领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以信息为主的电子媒介影像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取代二维界面成为动画影像新的媒介形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视觉转向。新媒介通过时空的穿越和形式之间的互动,参与改变着视觉影像形式。动画影像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载体,在动画影像中,所有的形象、角色和场景都是通过重构、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的,是以美术形态为基础并结合电影的叙事结构,摄影的各种技巧的运用,与情节相对应的优美音乐的插入等的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从而让观众通过对动画画面中的图形塑造所构造的影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对图形的剪辑和处理所创造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与理解。

如今影像动画艺术由原先的电视媒体等逐步拓展运用到了户外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的媒介形式。而交互式设计使得传播方式更加快捷、视觉表现的形式更加丰富、主题内容的表述更具有针对性、受众群体的化分更加广泛化等,同时又能满足观众休闲娱乐、即时互动等需求。所以动画影像艺术中所反映出的直观性,可视性以及互动性,促使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具有大众性和受众普遍的可理解性,由此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不管你是用ipad上网,玩手机,还是在参加展览会,都会亲身体验到动画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和交互带来的独特乐趣。

影像动画在新媒介中的视觉表现

1.互动性

影像动画是非常奏效而且覆盖面较广的传播方法之一。它传播各种信息、知识、观念、为受众提供生活的价值参照,冲击人们的文化心理,影响人的价值思维和判断,促进人对现实生活进行价值审视和反思。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信息量成倍增长而阅读信息的时间被压缩的条件下,影像在与传统的文字阅读,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形象性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优势,由于传统媒体下平面传达设计等信息传达的接受方式是单向的,所以作为大众传统传播媒介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信息反馈不方便,交互性不够。而新媒介条件下影像动态化设计的受众接受方式则是互动的,影像动画能使观众自由的发挥对某种商品形象的想象,也能具体而准确地传达吸引顾客的意图。传播的信息容易成为受众的共识并得到强化,环境暗示、接受频率高。并且,这种形式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接受的,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受众还可以参与到传播中去。

2.传播载体的多样化整合

在现代社会,人、自然、环境、社会之间传统的和谐被破坏了,个人越来越严重地被社会的群体压力所制约,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膨胀使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文化受到极大的压制。影像动画在这样的环境下滋生并逐渐壮大,给视觉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力。动态设计的传播载体的多样化特征表现在两个主面:内容与媒介。内容方面的整合,我们所身处的信息时代是图形与影像互相辉映,相互依存的时代,动态化传达设计可以整合多种图片、图形、影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信息传达。没有图形语言的探索与深刻挖掘,影像语言就不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应用角度都不会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在传播媒介上,动态设计能够整合平面媒体和动态媒体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如果说摄影的出现还没有使影像传播媒介占据视觉文化传播的主导,那么电影电视以及video\dv等强大的动态影像传播媒介的出现却使我们的世界正在逐步由传统的静态图形与影像传播文化方式转向动态影像传播文化方式,并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同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比如广告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等,需要动用多种大众媒介为视觉信息的传达服务。因为单一媒体的覆盖范围有限,导致目标对象不能全部接触到视觉信息,而媒介联合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增加视觉信息的到达率,利用不同媒介的不同特征,发挥各自特长,拓展视觉效果。

3. 公共媒体

新媒介艺术的表现特征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参与者与作品直接产生互动,使用者参与并改变作品的影像,内容,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例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操作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通过屏幕中的提示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当体验者手触摸屏幕信息时,随着手的触摸,显示幕上的画面会根据程序的编排发生变化直至显示出人们所需要的画面。通过手写平板电脑进入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或者接收手机中的媒介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已经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新媒体影像动画的社会性思考

1. 娱乐功能

艺术使人得到快乐,让人在紧张的氛围中感到放松,享受愉悦,影像动画作为新媒介的主要传播形式,其娱乐功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例如,北京的CBD有个叫世贸天阶的大楼,全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很有西洋风情,而最吸引眼球的不是楼本身而要数世贸天阶的"天幕",远远的就能看到天幕映照下的街道,看到那映射出的不断变化的灯光色彩,当你人在天幕广场时,才感觉到为何有"天阶""天幕"之说,长长的银幕,占满了这个中厅街道的天空,配合着两侧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有种浓浓的异国情调。当站在天幕下,看着遨游太空的影片,听着耳边震撼的声音,仿佛与好友一同在宇宙中并肩飞翔.,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缤纷悦目的日夜景观,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富于梦幻色彩和时尚品位的声光艺术。

2. 经济效益

经济是文化艺术的基础,同时影像动画作为一门实用美术,必然要与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影像动画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程度、人的生活环境、大众的审美取向等社会各因素的影响。多媒介条件下的影像动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看电影时有隐藏在片中的植入式广告动画,上网时网页上的浮动广告,就连上街时也有星罗棋布的电子广告牌在一刻不停的播放着形形的广告片,在这种状况下关注影像动画的视觉艺术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动画影像艺术借助于新媒介技术又给人们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享受,动,中优秀的角色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给人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3. 服务社会

设计以人为本,创意服务社会,动画影像艺术中所反映出的直观性,可视性以及互动性,促使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具有大众性和受众普遍的可理解性,将影像动画应用在新媒介当中,由此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出租车内,触控式交互设备的应用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种设备有两大特点,一是便捷,二是直观,只要轻轻触摸屏幕,世博会的服务信息,上海旅游信息以及商业广告资讯都将以动画影像的形式展现在乘客眼前,动画影像艺术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这种互动性,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人性化。

结 语

视觉影像范文第5篇

戈尔曾为新加坡野生动物园两头患足疾的母象,设计专用防护鞋

侯云晖回答媒体疑问

近百台家庭洗衣机24小时不停运转,以测试面料防水性能

戈尔特斯.鞋品都要进行透气性和舒适性测试

2012年戈尔公司媒体开放日,本刊获邀参观了戈尔深圳工厂,戈尔这家1958年成立的“地下室”小公司,如今在全球范围已拥有9000名同事、6000多家合作伙伴。戈尔深圳工厂今年恰逢运作十周年,该工厂占了戈尔公司纺织品部全球范围的70%生产量,工厂的实验室进行着一系列“残酷无情”的测试:数小时不间断地用毛料或砂纸施以压力对面料反复摩擦测试其耐磨性、成品在极度低温下长时间不断承受挤压和拉伸的弯曲测试……以保证每一件戈尔特斯.产品都能符合在耐用性、防水性、透气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严格要求。

戈尔纺织品部大中华区鞋类产品市场总监侯云晖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戈尔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素有规范而近乎严苛的标准,除了现有的户外鞋类产品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休闲鞋类产品也开始选择戈尔面料,戈尔看好这一领域的潜力并将坚持一贯的高端品质。

“阿涅斯的海滩”艺术回顾展

2012年中法文化之春,从3月开始,“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在中国举行“阿涅斯的海滩”大型艺术创作回顾展。这一回顾展囊括了装置艺术、摄影、电影三个部分。1957年,阿涅斯·瓦尔达应中国政府之邀来华拍摄了一系列摄影作品。这些从未面世的彩色与黑白照片,是她在华旅行期间的珍贵记录。55年后,这一法国文化巨匠再次来到中国举行她的首次艺术创作回顾展,并借此机会重新开始她的中国之旅,在北京、武汉、上海三地,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面呈现她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