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控一体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60-01
对于调控一体化来说,它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原有的变电监控以及变电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的分离,并将相应的监控业务以及调度业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因此来进行对于电网调度以及电网监控的一体化管理的实现。目前状况下,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较为先进,且具有较大的优势。它能够使配电网络故障处理的效率以及日常的操作效率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1. 信号监控工作的分工
调控一体化实施后,调控中心要对反映全网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笔者所在的地区调控中心为例,全网的监控信号数量在日均1~2万条,如果是遇到恶劣天气或大量检修工作则每日信号量可达到将近4万条。面对如此巨大的信号量,如果对所有信号均进行实时监控处理,显然是不现实。因此必须对全网的监控信号根据分类进行分工处理:实时信号监控和后台信号分析。
1.1后台信号分析。针对历史信号进行的后台信号分析,重点在于信号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该项工作主要由信号分析师及保护、自动化等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开展,深入分析挖掘日常监控信号中所隐藏的电网及设备运行隐患。
1.2实时信号监控。实时信号监控是由监控员重点针对一、二类信号进行实时监视处理的工作,主要突出信号处理的时效性。通过实时信号监控,监控员可以全面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电网中的异常和故障,协助调度员快速准确处理电网事故提供有力的支持。
2. 电力监控信号的显示方式
为了实时信号监控及后台信号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需要对监控信号的显示方式进行一定的设计。监控信号的显示形式主要包括:图形、光字牌、事项显示窗以及历史事项检索等。对于实时信号监控工作,重要信号的显示应能直观清晰的呈现给监控员。因此在事项显示窗口中对监控信号进行分区分类显示,分别设置6个事项显示区:①开关事故跳闸区:显示开关位置在非正常操作状态(事故)下的变位信号。②事故信号区:显示电网设备故障跳闸及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类信号。③异常信号区:显示异常类的软报文以及硬接点等二类信号。④状态信号区:显示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三类信号。⑤遥测越限区:显示各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素、温度等遥测信息的越限信号。⑥综合信号区:分区显示全网信号、试验信号、远动信号、AVC事项信号等。此外,监控系统中对所有电网设备应设置单独的设备信号间隔,间隔内陈列该设备的所有保护测控信号,并按照不同的信号分类辅以不同颜色光字牌来展现。当需要具体查看设备间隔保护动作情况时,监控员将能直观的从设备间隔图中找出重要的监控信号。对于后台信号分析工作,监控系统应能提供全面的历史信号查询功能,包括各种查询条件(变电站、信号类别、时间区间等)下的信号查询。
3. 电力监控信号的规范
3.1 监控信号分类的原则。调控中心对所采集的监控信号应根据其反映电网或设备状态的紧急及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以便于监控人员迅速掌握重要信息。①一类信号:主要反映由于非正常操作和设备故障导致电网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断路器跳闸、保护装置动作(含重合闸等)的信号以及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其他信号,如全站直流消失、10kV母线失地、火灾报警、数据通道中断等。②二类信号:主要反映电网一二次电气设备状态异常及设备健康水平变化的信号,如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装置异常、装置闭锁、过负荷、模拟量越限、通信电源—48V输出告警等信号。③三类信号:主要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方式,如开关、刀闸变位信号、反映保护功能压板、同期压板投退的信号等,同时包含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收发信机等设备的启动、异常消失信号等。
3.2 监控信号名称的规范。监控信号全称应由变电站名称+电压等级+间隔名称(双重编号)+装置名称+信号规范名称组成。监控信号规范名称应以贴切描述实际意义,便于运行监控人员准确理解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为原则。
4. 电力监控异常信号的管理
监控信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异常信号的管理。当监控员(信号分析师)发现异常信号时,首先是报送给变电站运维人员处理,若运维人员能解决问题,则异常信号处理流程终结;若运维人员无法处理,则需要运维人员向检修部门报缺处理,同时监控员(信号分析师)对该异常信号进行记录存档,直至检修部门处理完毕才能终结该异常信号流程。在实际工作当中,除了因设备缺陷造成的异常信号外,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频繁出现的异常信号,且数量很大,给监控员正常的实时监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些频报信号的根源,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极大地减少了这些信号干扰。
4.1遥测越限频报信号。通过对遥测越限频报信号的分析,造成遥测越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线路载流量增容改造后,相应的遥测限值未能按新定值及时更改,造成系统仍按照旧限值进行越限判断,属于假越限。对于这类越限信号,需要及时更新监控系统中的遥测限值来解决问题。二是由于线路负荷增长过快,线路载流量达到饱和或者线路上存在冲击性负荷造成实际越限。通过对这类信号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线路过负荷只在限值附近波动或者短时冲击过负荷,由此造成越限信号频发。针对这种短时波动越限即复归的特点,我们仍采用对所有越限信号进行延时10秒或20秒报出的方式,由此屏蔽了大量的遥测越限信号。
4.2装置定值不合理的异常信号。部分保护装置的启动定值、返回值设置与该参数正常运行区间重叠,导致设备启动参数在邻近启动定值的正常运行状态波动时造成信号的频繁报出。通过与保护定值整定人员进行探讨,对相关保护定值进行适当调整,有效削减了这类异常信号。
4.3操作伴生信号。操作伴生信号是伴随设备状态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时间内存在的信号。由于这类信号具有动作后短时间内即复归的特点,因此我们采取在监控系统主站程序过滤伴生信号的屏蔽方法。每当含有伴生信号关键字的动作事项上报到主站,程序不会立即将事项报出,而是放在缓存区,在一定延时内如果接收到对应的复归事项,则该信号将不会报出,反之则将信号报出。通过对10kV设备伴生信号采用延时20秒的方式,有效屏蔽了“弹簧未储能”、“控制回路断线”、“装置报警”等相关信号。
5. 结束语
做好监控信号的管理工作是有效开展信号监控工作的基础。调控一体化实施以后,调度业务与监控业务高度融合,信号监控工作必须能全面有效地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电网设备缺陷、隐患,为调度员迅速准确处理电网故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而为了保障信号监控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必须做好信号监控的基础工作——监控信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凯. 调控一体化系统在地区供电局的应用[J]. 云南电力技术. 2010
[2] 金双喜. 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J]. 陕西电力.2011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集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调控一体化概述
调控一体化是指将电网调度与变电监控进行一体化设置,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与运行维护操作共同结合进行的电网管理体系。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耗费人力多,且工作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在各个集控站的阶段上工作衔接不够。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结构随之越来越复杂,电力公司对电力服务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行了调控一体化之后,其分工更加明确,其中,调度控制中心主要是负责电网的调度,负责对变电站的监控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情况处理等。而运行维护操作站点则主要是对调度指令进行分解和执行,各施其责,相互配合。通过调控一体化的管理,充分实现了调度控制中心的集中化管理,实现了全部检测工作的集中有效进行以及资源整合,也便于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总体方案
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依靠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完善的跨越平台,通过系统模型,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当前现有的调度自动化各应用功能的有效集成,并逐步建立、投运、扩充其他相应模块,实现应用软件的快捷接入,形成调度自动化应用的集体环境。
2.1 硬件平台建设
在调控一体化系统中,为了满足调度与监控的共同需求,可以采取服务器群来进行计算的先进技术,合理调整硬件构架;同时,通过硬件系统的平台,对冗余配置进行配置,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调度与监控在一套硬件平台上运行,系统通过分层和分区的方式实现了调度的有效性,并对系统不同范围进行监视和控制,在该系统中,全程采用了4台SCADA服务器,4台历史服务器,以及2台网络服务器和1台PAS服务器。在该配置中,系统的数据采用和前置服务器采用的是一体化配置,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而SCADA服务器、历史服务器以及前置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等对冗余的配置提供了可靠性的保证。
2.2 软件构架的建设
除了硬件配置建设以外,调控一体化中软件构架采用一个统一的支撑平台,将软件功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二者兼得,并充分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配置,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化、开放化和灵活性。软件构架的建设包括调度与监控一体化的图模库、一体化的图形服务以及一体化的数据服务和一体化的报警服务及曲线服务、报表服务等。通过软件构架的建设,实现了现实应用功能的灵活配置,对不同业务对象具备了不同的信息功能,实现了适应调度、灵活控制和运维操作的三级管理一体化。
3 调控一体化的应用
3.1 设备建模层
目前,在调控一体化应用的设备建模层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对当前的电力自动化进行两次设备分析,模型建设为间隔层、站控层和设备层等三个层次。而设备层则包括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种设备模型。一次设备模型如间隔层和站控层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3.2 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流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前置服务器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要求对站点端的传送遥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实现信息转回软报文的处理功能。主站SCADA服务器通常是与人工工作站链接,对接收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对分别展示不同业务需求的信息进行调度和集控。通常电力自动化管理要求信息号应该完整上传,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全面详细的合并,实现分层显示。对下一层的系统中保留的原始信息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确保信号精简,并快速处理具体信号之间的矛盾。
3.3 SCBDA功能
SCBDA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高性能的、完整的以及实在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检测和控制,该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以及数据的过滤、计算和统计,并通过系统支撑平台建立支撑平台,实现SCBDA的历史数据的收集和保存,事件的紧急处理以及人工数据输入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3.4 调控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
调控一体化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还对以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人机展示层,要求充分实现调控的一体化人机交换展示。其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层,还要根据调度和集控的情况进行实际融合,加强各功能的分类,区分信息的分流,智能语言的报警;同时,还要明确责任分区,做到各施其责。另外,对于信息的分层,要求对信息告警分类,对系统进行备份,合并和处理,并在采集信息层对信息进行必要的保护,实现信息统一管理。
4集约精益,规范管理,调控一体化新模式收获新成效 通过实践,电网运行管理由最初的调度、监控分散管理到调控合一初步集中管理,再升级为调控一体化全面集约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运行由分散到集中的本质转变,实现了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的全新变革。也使安全供电可靠水平提升,管理优势初步显现。
4.1.整合资源,业务集中 调控一体化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优化整合公司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调度、变电站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了全新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整体的全范围精益监控。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有效利用。
4.2.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 调度直接获取电网的异常和故障信息,分析判断,通过直接遥控现场设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理,缩短了处理链条,减少了停电时间。
4.3.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提高 调度和集控整合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通过监控使调度员能全面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态,通过调度使监控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等情况,由点到面,有助于把握监控重点,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
五、结论“调控一体化”运行突破调度传统的运行模式,使电网调度指挥与运行监控进行有机结合,优化整合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缩减故障处理时间,提升了调度人员处理业务能力。“调控一体化”运行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电网调度和电力监控进行一体化设置,实现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电力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也为公司实现“两个转变”,为早日实现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5):90―93.
[2]马冬雪.视频监控在安阳供电公司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21):128―130,133.
[3]韦平.全方位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11):254―255.
[4]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张沛.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1―7.
关键词:电力调控一体化;监控技术;调度运行管理;问题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80-2
1 实施调控一体化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调控一体化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它并不是一般的管理模式,它是整个变电行业一个新改革的开始,无论是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还是运行维护等。它的出现实现的不只是各种设备上的变化。
对于国网公司来说,一定会对其做出各种要求,只有存在好的规划才能使国网获得更好的发展。在2010年,国网公司也提到关于它的工作方面的要求。比如构建大运行体系、推荐“三集五大”等。对于管理的模式,一般采取调控一体化,不仅能使电网的各种事情处理效率提高,还能将业务进行一定的优化。这样对于电力行业的改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般的调控工作中,并不是单一地做一件事情,而是组合而成。首先它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调控人员,去做关于调控的工作;接着调控过后,必须定期进行维护,这也直接说明,除了拥有的优秀的调控人员以为,还应有专业的维护人员。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相辅相成,才能较好地完成调控一体化的工作。
2 电力调控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大城市的配电网正处在从架空线向电缆转变的阶段,整个配网线路都逐渐实现电缆化。我国的电网管理部门繁多,并且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工作分配不均,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合作能力较差,导致电力调配的工作数据不完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常见。管理层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科学性不高,工作人员工作机制不合理,人员安排不均,导致人力资源持续浪费,所需员工人数大量增长。电力调控工作操作复杂,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高,由于人员的工作分配不合理,很多员工责任负担重,任务难度高,工作力度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现在智能电网的普遍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工作人员依旧依赖传统的电力调控方式,对新兴的智能技术操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电力调控一体化要求,一味盲目地进行电力调控工作,引起众多突发状况,反而增加了电力调控工作的难度。
3 调控一体化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误操作设备风险较大
监控远方操作设备危险点总地来说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人员操作因素。值班监控员远方操作时未仔细进行核对,误选待操作设备,包括错选变电站,或错选同一变电站中其他设备;无监护操作;误遥控资格的人员随意操作。二是主站因素。调度自动化主站中遥控信息表的遥控设备与遥控点号不对应。一般情况下,经过遥控信息验收,可以保证调控主站中遥控信息表的遥控点号与遥控设备的一一对应关系,可目前调度自动化主站中,遥控信息表仅在前置机进行单一配置,一旦维护人员在其他维护工作中误改遥控信息表,即可能发生遥控设备与遥控点号不对应之状况,从而产生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三是变电站因素现场总控中遥控信息表遥控设备与遥控点号不对应。现场总控装置中经过验收的遥控信息表如被维护人员误修改,出现与调度自动化主站中遥控信息表不一致的情况,很可能产生误遥控的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一是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入手,消除人员、主站、厂站等各环节的误遥控因素,做到“事前控制”,有效降低监控远方操作的风险;二是从制度上规定,抓住监控远方操作的关键点,编制《忠县电网调控机构远方操作断路器管理规定》《忠县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表管理实施细则》和《忠县电网调控机构防止遥控误操作管理规定》,实现监控远方操作规范性、监控信息表管理定值化、监控操作防误制度化;三是从实施要求方面入手。
对于以上的三点,特别是第三点实施方面的要求,主要涉及有以下三个要求:①要求采用特定的制度,对监控信息点表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忠县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表管理实施细则》强化监控信息点表从编制、审核、现场执行到日常检查核对等各个环节的管控,确立监控信息的唯一性。建立追溯机制,在保障监控信息点表的准确可靠方面做到“日常工作落实到位,差错责任追究到人”,明确监控信息维护和验收职责。②要求建立O控信息定期比对制度,在迎峰度夏、重大活动等保电时期前夕,开展调度控制主站系统、变电站站端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信息核对工作,确保调度控制主站系统、变电站综自系统中的监控信息与正式的监控信息保持一致。③要求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调控机构实施的遥控操作,监护形式需采用双人异机监护,确保监护到位。
3.2 值长任务繁重
在电力行业,值长一般是由原调度正值班担任。担任值长的任务并不是比以前的调度正值更轻松,反而是更为繁重。一个调度正值的工作很单一,只是负责电网关于调度方面的工作,相对于值长来说,要做的并不只是调度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监控管理工作。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目前的电力行业对值长要求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采取自学与送出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值长个人综合素质,带动整个调控班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
3.3 加快传统调度工作的转变
对于调度所负责的工作,主要表现在电网的安全运行方面。一旦调控一体化之后,相关的工作范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仅是在安全运行方面,在设施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监视。除此之外,调度一体化也使部分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让电网更好地发展,必须要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并且要定期地进行学习培训。对调度人员的标准也要提高,调度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调度人员对调度工作的熟悉程度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培养优秀的调度人员,助力电网的发展。
3.4 值班人员工作电话联系的影响
对于值班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知晓,且快速地解决。由于一般的电网设备比较陈旧,也存在设施方面的缺陷问题。因此,为了使电网更好地安全运行,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调度值班管理制度》。
3.5 值班人员对越限信息监视不到位
在工作中,一旦值班人员监视不到位,将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需设置一个自动化系统越限报警,不仅如此,还要对电网的潮流图进行一定的完善。将能避免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对其管理方面的规则也做一定的细化,越限信息监控不力纳入反违章管理。
4 实施调控一体化效果
在传统的电网中,它的调控一体化的模式刚开始转变,在转变的初期,它对于不同员工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并且也有一套完整的学习培训体系,定期对其员工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由于一开始对模式并不成熟,需要完善的各种资料以及系统尤为突出,这也促使了调控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地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工作中,加强了调控中心以及变电运维对于各种操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也间接说明,员工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对于调控一体化,它能快速地处理不同的问题,提高业务效率,它是调度与监控两个相互的结合,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存在。调度与监控两者之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由于调度人员本身对其工作十分熟悉与了解,更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也进一步锻炼了调度人员的综合技能。
5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运行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调控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也使整个电网的核心资源得到优化,对提高电网安全运行,以及未来电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为实现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王璐,程小伟.刍议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策略[J].中国信息化,2012(20).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存在问题;作用意义;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ontrol integ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egul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ontrol integration; problems; significance;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三集五大”建设是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海西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青海省公司工作部署,坚持不懈推动管理创新,按照扁平化、专业化要求,以调度专业与监控专业合并的“调控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正式运行,初步实现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
1、调控一体化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调控中心自动化和继电保护专业管理方面。按照“三集五大”机构调整,自动化专业、继电保护专业管理由调控中心负责,而厂站端自动化设备及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由运检部负责,如自动化专业涉及厂站端、继电保护涉及现场设备巡视、检修,调控中心安排工作时需通过运检部二次专责安排检修试验专业二次班执行,加长了管理链条,造成自动化厂站端和继电保护涉及现场专业措施、缺陷、整改不能及时落实和消除,在开展业务工作时横向协同、纵向贯穿不能有效协同发挥,造成工作效率低,形成自动化和继电保护部分专业管理两张皮的现象。
1.2 调控员配置不足问题。海西电网调控班每值4人,分别是调度长、主值调控员、副值调控员2名,按照岗位职责调度业务是由副值调控员拟票、调控值长审核、主值调控员下令,监控业务由两名副职调控员轮流监控,按照监控规程规定每日巡监监控变电站4次,每巡视一次需要2小时40分钟,监控信息平均每3秒一条,两名副值调控员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监控工作,导致调度长、主值调控员、副值调控员4人轮流监控现象,监控劳动强度巨大,对调度业务也产生了影响。
1.3 配网及客户设备管理问题。海西公司各县(市)供电公司配网值班室,目前开展调度业务有配网检修计划管理、配网运行方式管理、配网检修操作、事故处理、配网线路保护定值计算、用户设备管理等,设置人员少且多为兼职,受业务知识水平限制,管理用户从110kV到380V的很多设备,管理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造成用户设备故障冲击主网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调控一体化运行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2.1 整合资源,业务集中
调控一体化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优化整合公司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调度、变电站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整合优化各专业系统,重组整合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了全新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整体的全范围精益监控。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有效利用,设置调控班完成地调、配调和集控中心的工作任务,缓解了运行人员紧张的压力。
2.2 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
原监控中心发现上传的异常和故障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后上报调度,由调度下令监控中心转令至相关操作队进行事故处理,转令过程中存在错项和漏项的隐患,易出现误传达、误汇报,而且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调控一体化后调度直接获取电网异常和故障信息,分析判断,通过直接遥控现场设备,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以往的单一故障从监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3-5分钟时间,现在实现调控一体化后,直接操作在2分钟之内完成,提高了33%;若发生110kV变电站越级故障,造成330kV变电站110kV线路出口跳闸,以往的由监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准确判断,并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5分钟时间,现在由调度直接监控操作,可在3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40%;如果是多个变电站同时发生的故障,更会大大缩减事故恢复时间,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理,缩短了处理链条,减少了停电时间。
2.3 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提高
调度和集控整合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通过监控使调度员能全面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改变听信息的历史,为快速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和处理奠定基础。通过调度使监控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等情况,由点到面,有助于把握监控重点,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
整合后,每值值班人员为4人,调控班长、安技员参与白值班,使任何指令下达和远程操作均可实现多重监护,可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任务。同时,指令直接下达至操作单位,没有中间环节,确保调度指令下达的正确性,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3、完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措施
3.1 调整核心业务流程
①规范上级调度操作执行流程。由省调直接通过变电站或者集控中心执行改为部分(预令)通过地调执行。
②规范监控信息异常处理流程。将原来的现场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现场主导处理设备异常缺陷的形式,转变为调度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调度监督现场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形式,增加了调度对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监督环节,有利用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③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将原来的现场汇报事故情况后由调度决策,对现场下达事故处理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各级调度自行依据事故监控信息及时判断事故、立即决策,并直接远方遥控操作进行事故处理的形式。减少了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汇报情况、事故处理指令接收及回复的环节,事故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④规范运行方式流程。由运行人员到现场,然后调度向现场发调度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现转变为调度在保证一、二次设备可控的情况下,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往返及调度指令的接收与回复的环节,减少了操作时间,电网的风险指数得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⑤规范紧急情况负荷控制流程。紧急情况需要进行负荷控制时,将原来的由调度向集控中心调度指令,集控中心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调整负荷,减少了调度指令的传送等环节,有效控制电网风险。
3.2 调整调度工作职责
①明确安全责任。调度负责电网安全运行,生产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不变,负责输变电设备安全,及时核实并负责监控信息反映的设备异常缺陷报缺和消缺。
②明确设备操作责任。调度负责开关的远方单一操作,生产单位负责按调度指令实施现场操作。
③明确信息监控责任。制定信息规范工作计划,按照专业管理职责,明确信息规范与分层的职责划分和业务流程。将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等五类信息。明确调度负责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的实时监视,告知类信息由变电站运行单位负责定期巡视并分析处理,调控人员将其作为事后查询、辅助决策手段。深入细化信息规范分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信息的归并工作,制定各电压等级典型信息规范。
3.3 完善制度和理顺流程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统一制定调度内部、上下级调度间及相关业务部门间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以适应运行管理新模式。对调度运行、变电运行有关的规程规章、标准制度、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统筹协调调度部门与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确保新机制的高效运转。
3.4 强化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的员工需求,由专业工程师编制培训计划,消除短板,建立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培训体系。完善基础资料储备,有效规避运行风险;编制调度标准术语规范手册、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手册、巡视标准卡,规范调控人员行为;执行运行方式会商制度,提出风险等级预警报告;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调度和集控中心运行操作过程中的电网风险辨识,以期达到调度员综合素质及认知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能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涉及全国各个行业,遍布全国各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掀起了各个行业的改革浪潮,应时代要求,电力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电网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电力行业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引进,并且要对电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调控一体化基于当前背景应运而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在调度电网的同时,与变电站的监控相结合,最后实现三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技术基本科学内涵
较新兴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来说,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存在某些缺陷。传统的电力系统监控由调度监控班完成,电网的调度工作由调度班来完成,运维管理由运维班来完成。这样,造成工作量非常大,浪费人力的现象,且还存在分工不均匀、不明确等问题,导致部分工作环节不能实现完美的衔接。调控一体化实质上是由调控班进行设备监控、调度指挥工作,最终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监控、调度以及运维的管理。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明确、细化了电力系统的分工,而且实现了各个部分之间能够相互良好的配合和衔接,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电力系统中应用调控一体化,不仅会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最终也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2调控一体化系统顶层规划设计
电网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网系统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保证整个电网有效的运营,对调控一体化技术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必不可少。对调控一体化技术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应首先对实现什么的功能,怎样实现功能,包含哪几个流程、需要哪些硬件设备及软件设施等关键环节问题进行重要技术进行回答。形成完整的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营体系,进而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安全有效的落地。调度控制中心、运行维护操作是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在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中,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总体方案关键之一是要保证这两个部分安全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搭建硬件平台和配置相应软件系统。调度硬件平台的建设是指利用硬件平台接收传输信息、数据,对运行维护操作下达调度指令。因此,硬件配置必须备有SCADA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网络服务器、PSA服务器、前置服务器等设备,形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及调整传输数据一体化功能。硬件设备的配置对整个调控一体化后期运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只有保证硬件设备性能良好的情况下,才会使电能系统运营稳定,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采集整合及其他功能。最后不仅可以成为搭建软件系统的良好基础,还保证了调控一体化稳定高效的运营。除此硬件配置外,调控一体化也离不开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调控一体系统的支撑。要想实现数据分析,报表服务,软件构架必须具备以下设备才能满足以下功能。主要由图模库、图形服务、数据服务、报警服务、曲线服务、报表服务等组成。硬件是承载软件的基础,软件则是作为实现调控一体化功能的支撑。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软件调控一体化系统应当是重中之重,要保证电能系统调控一体化,软件系统必须具备智能化、开放化以及灵活化的特征才可实现电能系统智能化。
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可知调控一体化通过数据库信息采集及交流层、建模层几个层级实现了整个电力系统智能化。下面将对各个层级中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进行具体论述。3.1建模层中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电力系统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对电力系统中设备及相应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势在必行。传统的设备层设备落后,功能机械,不能胜任系统业务需求。因此,对设备层实行调控一体化必不可少。建立设备层调控一体化模型,要对当前设备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模拟控制,降低可能会发生的环节及风险,以免实施过程中,系统运行不稳定。了解其具体情况后,才可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建模技术,实现设备层、站控层和间隔层智能一体化联动响应。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控制关联测量点和装置信号点,只有这两者实行一体化联动响应,二次开发模型的功能才可得到充分发挥。3.2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采集和分流数据信息的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除了在建模中有所运用,提高了设备层工作的效率,还可在电力数据信息中进行运用。传统的电力数据信息通常依靠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其工作复杂繁琐。调控一体化技术通过对站点端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并作出相应的响应,进而保证这一环节的正常运营。因此,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流的主要应用是对电力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整合、分析,最后作出综合判断,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决策。3.3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人机展示层的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涉及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关键技术环节人机展示层也有所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需要对电力信息显示、分层及管理进行操控。然而随着现代化对工作效率要求的提升,传统的人机信息展示技术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对人机展示层进行提升,并引入调控一体化技术,使电力系统传统管理模式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拓了电力系统发展新领域。人机展示层中需对监控和调度工作进行整合,将整个工作融为一个系统,继而进行处理才可保证系统内部各个信息分流到位,保证各个功能按其职责顺利的运行。除此以外,还需对电力系统中数据进行分层处理。主要包括:系统处理工作、系统内容备份工作等分类工作,以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营,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不出现纰漏。
4实施调控一体化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4.1缩短事故处理时间电力系统中运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后,使原本复杂繁琐的电力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电网发生故障时,监控站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调度员可在第一时间对电网进行复查,快速对电网当前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出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有利于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营的决策。除此以外,调控一体化的运用还在设备抢修,用户断电抢修等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总体而言,调控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电力系统事故应对能力,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 4.2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调控一体化技术分析,不难得知调控一体化技术对电力工作效率进行了大力提升。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调控中心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使业务流程更精准,管理模式更集中。从人员配置上,调控一体化使人员分工更明确,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最后调控一体化技术对电力核心数据资源进行优化调整,通过科学设计为电网数据安全提供更有有利的保障。4.3提高电网安全性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对电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包括三个方面。①对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其主要表现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各项设置参数了解更深,因此,发生异常情况时,监控中心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故障信息;②对电力数据核心资源进行监控后,其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发生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③调控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使电力工作人员操作水平提高,从而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
5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大力推进使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运用非常广泛,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故障,进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推进我国电网智能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发展的道路上,电力行业人员应针对调控一体化技术当前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争取让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陕西电力,2010,(5):90-93.
[2]韦平.全方位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254-255.
[3]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