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本次习作是以“童年的回忆”为题的命题作文。习作提示由两段文字和一幅插图组成,第1段文字提示交代了本次习作的范围是“童年都有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最有趣的事;第2段文字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把童年有趣的事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插图提供了钓鱼、画画、捕蝴蝶等几种童年趣事,旨在启发学生习作思路。

设计理念:

遵循课改精神,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语言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天地。本课教学设计我以此为指导思想充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作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写作。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易于动笔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乐于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属于作文初始阶段的提高期,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储备,但一提起写作文,依然人人恐慌、害怕,需要教师积极地鼓励和表扬,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突出一个“趣”字。

能力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童年的欢乐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习作中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老师业余时间是个摄影爱好者,喜欢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把其中几张有趣的照片精心制作成相册,带给大家来分享,你们想看吗?

2.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配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师解说。

3.师:聆听着优美的乐曲,欣赏完老师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1:照片中的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可爱!

生2:照片中的xx游戏我也玩过,可好玩了。

生3: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打预防针的时候还哭过呢!

生4:这些照片展示的都是发生在童年里的趣事。

生5:我也想让老师把我做的趣事拍下来。

师小结:好啊,老师答应你。看着大家兴奋的神情,听了你们发自内心的话语,老师知道这一组画面勾起了你们对童年的回忆,想起了许多曾经做过的趣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出那些美好的回忆吧!(板书:童年的回忆。)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师:任老师常说“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课件9)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46页,认真读一读书中的两段文字,看看自读提示给我们本次习作提了哪些要求,如果你读懂了,可以用笔画一画,写一写标注。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3.生汇报,师板书:

内容:写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一件事。

要求:(1)详略得当,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小结:同学们不但找得准,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看来你们的审题能力又提高了。

明确重点:请同学们把书放下,浏览一下黑板上的习作内容和要求,想一想我们应该注意的重点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爱思考、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喜欢你们。

三、构思习作,口头叙述

1.师:请同学们再看书中的插图,图中的小朋友有的在钓鱼,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捉蝴蝶,他们都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找到了乐趣,老师现在特别想听一听你们都做过什么趣事,在哪找到了快乐,大家愿意告诉我吗?

师:如果班里的36名同学一一都把趣事告诉我,就算下课了也说不完。这样吧,请同学们6人为一小组,先和小伙伴说说你的趣事,然后每组推荐一名讲得最好最有趣的同学,再来告诉老师好吗?口语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请看老师的友情提示一。

2.出示课件,指名读。让我们赶快行动吧,说一说,比一比,看看谁的童年故事最有趣。

3.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刚才我走在同学们中间,早就被大家的趣事给吸引住了。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了,请每组推荐的代表举手示意一下。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说说你的童年趣事,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4.全班交流,师生根据习作要求评价。

师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讲故事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听故事的同学听得喜不自禁,有的同学还笑出声来了,看来这些故事的确很有趣,感染了大家。

四、抛砖引玉,指导写法

1.师:行文要有章法。如果把这些趣事写下来,怎样才能写精彩,并符合习作要求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3.生汇报,师适时出示课件:

①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分清详略。

②对人物有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③恰当地引用一些好词好句,运用修辞手法。

④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 也可以自命题。(老师觉得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尊重你的决定。)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阅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写事记叙文的章法,你们真了不起!请看老师的友情提示二。

师:这是老师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好词好句,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你能在写文章中恰当运用,对于突出主题“趣”会有很大帮助。指生开火车读、齐读,谈体会。

5.教师出示对比段,学生自读,体会如何能写具体。

师:“哪一个片段具体生动?为什么?”

五、学生动笔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师:同学们,快趁热打铁吧,把你心中的趣事行云流水般写下来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

师小结: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把最有趣的部分写完了。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文章表达得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呢?

生:加入恰当的开头和结尾。

师:是啊,好的开头和醒目的结尾如锦上添花,能够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点。

(设计说明:学生有了说的基础和行文的指导、提示,写起来如行云流水,所以应该在烘托中心、凸显主题上加以指导。)

六、作业布置(课件22)

1.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作文补写完整,使文章变得更精彩。

2.结合作文要求,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总结:老师现在就把我积累的好词佳句用到这堂课的结束部分,为这堂习作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设计说明:这样引导和作业安排,既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板书:

童年的回忆

内容:写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一件事。

要求:1.详略得当,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设计 求知欲望 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成绩成为教育工作者、学生与家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某些教师与家长为了达到目的,一味追求快速提高学生,反而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明显降低。某些学生被动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为低下,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设计,不仅要立足真实,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呼唤理性,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设计方法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强大动力。

一、语文教学的真实与理性分析

语文教学需要真实与理性,立足真实,呼唤理性。真实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真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考虑真实的课本教学内容、真实的语文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真实语文学习水平。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期待。理性的语文教学,需要理性的教学设计与理性的教学活动,利用理性的手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规范与宗旨。

二、设计真实理性的课堂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立足真实,呼唤理性,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课堂导入。一节语文课堂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的优劣至关重要。成功的开头,会带动整节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导入的高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某些教师为了赶课堂教学进度,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做练习,忽略课堂导入活动。教师基本上会一上来就让学生读课文,讲一些汉语语法知识。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习惯于此,但也麻木于此,跟着教师的脚步开展初中语文学习,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在讲授《繁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自述一些相关的事物为学生抛砖引玉,比如:“苍穹背后有一个浩瀚的宇宙,白天的天空与夜晚的天空是不尽相同的。白天的天空中有太阳和云朵,晚上的天空中有月亮和星星,每一种事物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同学们喜爱哪一个呢?”学生就自己喜爱的事物发表不同的言论,对那些说自己喜爱星星的学生,要让其阐述一下喜欢星星的理由,引导其他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星星上。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繁星》这篇文章,让学生实现自然与理性的过渡。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能明确学习内容。

三、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能力

立足真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呼唤理性,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同样有所提高。但是,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同的思维结构,对初中语文学习具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都实现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对于有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促进作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讲授《童年的朋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让学生以童年的朋友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在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督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活动,启迪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呼唤理性,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的重点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让学生作为观众在下面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方法,才能触类旁通,自主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与自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寻找与整理,学习资源的形式不限制,图片、视频与文字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地进行交流,每一小组需要提供一份完整的学习资料。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小组之内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教师、同学进行充分互动,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水平,学习使用汉语,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水平,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发扬光大。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初中语文课堂设计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培养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从学生的自身方面进行考虑,也只有全面性的考虑才能够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好。

一、精心部署教学计划,才能够开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篇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首先离不开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从教学任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及班上学生整体的认知、学习水平、情感等方面入手。弄清楚学生距离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差距,然后进行适度地调整合作教学计划,使学习难度与学生相匹配,顺利开展学习活动。

(一)激疑式

激疑式提问是指教师在提问时,通过设置悬疑让学生一步步的往文里钻,在问题中步步留情,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积极性,最终在提高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拔苗助长》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要是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探究式

探究式提问是指课本上的文章在讲述时,总是会通过事件的发生原因、中段、结尾三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题目等进行探究式的猜测这些前因后果,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三)比较式

比较式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模糊,性质有些相似,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式提问,能够让学生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从文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双向交流”,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延展式提问

延展式提问是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有限的,很多时候突破不了思维的阻碍,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将知识进行迁移,教师就应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延展式提问,从文中的知识开始进行延展,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池塘边的叫声》一文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展式提问:“如果是你在池塘边上,你会听到什么声音呢?试着闭上眼睛去想一想”等。

二、口头的表达欲望需要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

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需要对学生本人进行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视。通过生本教育的方法来开展口语教学,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产生主动开际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需要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汇总选取适当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创设成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让他们主动的开口说话,而不用教师去逼着他们开口说话。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口语表达的配合。

例如,在教授《我的影子》一文时,对于影子是该文的难点,也是亮点,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找寻影子,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尝试着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在何时才会出现影子。因此,学生们自觉地开始阅读课文,仔细斟酌文中的字、词、句,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想象介绍了生活当中所遇见的影子,将这篇空洞难懂的语文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发挥了自主性。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两难的事,而这些事正好用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有朋友约你周末去打篮球,但是你却想要在家学习,该如何进行拒绝呢?”,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那些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引导他们从多种表达方案中思考并选定最佳方案,这样将有助于他们大幅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方案是他们自己思考与决定的,这样就为他们面对多种突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创新思维——将音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一)将音乐作为课堂的序曲、插曲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用它独具的优美旋律、丰富内容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和生活情趣,为人们提供无限的力量和智慧。同样地,音乐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序曲、插曲走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例如,在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文时,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课文本身所具备的音乐特点,从而为学生创设出回忆童年往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进行交谈,揭示幼时记趣课题,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序曲,学生们看着河边、池塘等幼年依稀记得的画面,听着令人回味的主题曲,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时光。在讲授的课文的中间阶段,教师可以再播放一些有关于童年趣事的插曲,延续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一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同时促使学生把握课文的音乐情调,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将音乐作为情感抒发的载体

情感是产生自人的内心最本质、最深处的力量,是最大的驱使人的行为的动力。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合理融合音乐,将音乐作为学生情感抒发的载体,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升华。

例如,在讲授《种一片太阳花》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本文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种太阳》这一首歌。在播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开始哼唱这首歌。虽然当时感觉课堂比较吵闹,但是音乐结束之后,学生们的脸上还挂着陶醉的笑容,抒发出了全班学生对于月色的向往之情,促使学生积极跟教师一起在音乐情感中感受课文,去联想、去发挥、去培养、去创新。

总之,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够带领学生走入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题面;特征;中心;背景;阅读;文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88-01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二十年,还记得刚走上讲台时的情景,当自己在课堂上不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时的那份尴尬,那份焦虑,至今印象深刻。后来,有幸接触到了一些优秀教师,看到他们驾驭课堂的技艺那等娴熟,在仰慕之时也激起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尽管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个人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同行们的关注、热捧,亦或是崇拜,直到后来被县教育局命名为“教坛新秀”,但我清楚,那只是我对于某一册教材中的几篇文章细研后而得到的一丝回报而已,平时的教学根本达不到那几课的效果。在深知自己的“底细”之余,总想寻找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二十年来只是酝酿而一直未果。

2009年12月中旬,扬州市教育局组织了“市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奉命参加,两三天时间,我全程参与了7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及为此展开的评价活动,说实在的,每节课都有我学习之处,每一位专家的点评更让我获益匪浅。回到自己的单位后,时不时拿出自己的笔记来深思,研究之余,觉着有必要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获结合优秀教师、专家们给我的一些启发,拟作下面的一些尝试:

一、 从题面切入寻求突破

宝应实验初中徐连书老师的《幽径悲剧》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教者抓住题眼“悲剧”,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悲剧――“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且深述“越是美的东西受到毁灭,其悲剧性越强”。由此,他依据戏剧中多幕剧的特点,设计了“三幕”教学法。【第一幕】藤萝生前之美,【第二幕】孤儿在风中微笑,【第三幕】谁的眼泪在飞。【第一幕】的教学,徐老师让学生阅读文中描写古藤萝的优美的句子,读中每名学生都领略到了藤萝的生前之美,同时也油生出对藤萝的爱慕之情,这就为【第二幕】的教学埋下了伏笔,这么一株美藤萝却无辜受到愚氓的戕害,当残留在枝头的那段藤萝在风中似在微笑时,课堂上的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似被揉碎,内心的被刺痛感,怜惜,暗怨之情顿想爆发,这无疑引发了学生们的情感上的共鸣。在无助、无奈之时,人们只得在内心为藤萝流泪,于是水到渠成自然过渡到【第三幕】的教学,我想此时不仅仅是作者在流泪,课堂上的学生、老师、专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文章的主旨也在人们的情感跌宕中渐渐显现,突兀。这样的切入,并围绕此所作的设计,难道不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好的有效突破吗?

二、 从特征切入寻找突破

邗江实验学校的郭迎春老师在教学《童年的朋友》时,为了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教学目的,她采用了这样的一种设计:在让学生通读文本后,紧紧抓住对人物外貌描写这一点,让学生圈画出所有相关的句子,并从“文学家善于用色写人”作启发,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对外祖母用得最多的色彩的词语,毫不费力的同学们就找到了“黑”,郭老师牢牢抓住“黑”这一特征,从黑头发,黑眼珠,黑衣服,黑鼻烟壶等入手,引导学生很轻松地就剖析出了外祖母其人的朴实、健康、年轻、明朗等个性。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得来又是那么的容易,这样的突破会让“外祖母”这一形象永刻学生的心底,并永远熠熠生辉!

三、从中心句切入寻求突破

笔者在教学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一文时,事先考虑到:一、文章的篇幅长。二、文章的内容相对于我所教的学生来说难于把握。于是在备课时,我依据文中的一句入学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自豪。”对此我稍作改动后,使之变为“今天我为北大而骄傲,明天北大因我而自豪。”除让学生更易接受些外,更主要的是围绕改动过的这句话,我做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读文本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为什么为北大而骄傲?北大有什么让我骄傲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北大图书馆”,“北大的人”。接着我又提出“明天北大为何因我而自豪呢?”学生终于读懂了“我是不系之舟”的含义。这样的切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利于他们把握文本,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从背景切入 寻找突破

在教学冰心的《小橘灯》一文时,对于小橘灯的象征义的揭示是一难点,如若牵强附会,显然课效不会太好,如能结合时代背景切入,那会容易很多。对于当时还处于黑暗现实中潜行、苦寻的人们来说,小姑娘身上所具备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不正是人们所需的那份光明吗?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需要借助背景的切入来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何不做点这样的尝试呢?

五、从阅读切入寻找突破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字:新课标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阅读是一种独立的行为,老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进行过多的干涉"。在这样的形式之下,老师就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领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是实现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提不上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缺乏质疑意识,同时提问题的意识也相对较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比较重,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地实现平等,阅读教学就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其主导地位。

第二,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停地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概述,虽然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的学习,但是其实质还是以教师为主,使课堂教学慢慢从"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感和恐惧感。

第三,对于阅读教学的不重视,实行阅读教学的方式比较机械,缺乏一定的情感熏陶,失去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措施

(一)自我设问,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性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老师仅仅是一个朋友、一个指导者,学生可以不在老师提问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的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的情境进行问题的研究。中国有句古话"学贵有疑",这句话的潜在意思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疑问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并在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对文章的讲述进行问题的提出。在这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与研究。

如:在教学《卡夫》一文时,学生在阅读之后都会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爷爷最后会将卡夫带回家吗?文章的最好结局会是什么呢?在这时,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卡夫童年的悲惨生活,在痛恨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对底层的劳动人民予以同情怜惜。当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之后,融合自己的思想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述,增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

(二)独立思考,引导求索思维

在语文的教学中,若老师一直采用讨论式和集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不能得以锻炼,难以得到新的见解和经验。探究式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语文的阅读,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因此,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育时,必须要营造一个开放独立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自主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自主学习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老师不仅仅要讲解课文中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评价。如:诸葛亮足智多谋、并且对待每个人都拥有广阔的胸襟;而周瑜就是一个与诸葛亮相反的人,他心胸狭窄,并且对有才能有胆量的人持以嫉妒的心态;鲁肃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曹操是一个非常狡诈、非常固执的一个人。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对老师做出的评价产生了怀疑,有个同学认为鲁肃不是老实本分的人,它不仅仅对他的上司周瑜进行了欺骗,还对诸葛亮撒谎,。作为诸葛亮的朋友,鲁肃明知道周瑜要谋害诸葛亮却没有将此事告知诸葛亮,这是一个诚实的人吗?若不是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用草船借到了箭枝,那么火烧赤壁这个历史就会被撰改。若不是学生与文章有进一步的接触,谁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呢。

(三)阅读实践,拓展创作空间

语文的教学源于现实生活,老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对现实生活中的知识进行传授。丰富教学的内容,开发课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探究的空间。在对《火烧云》一课进行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看日落,并根据《火烧云》的描写,将自己看到的日落进行讲述,让学生的阅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阅读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苦差事,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总结: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学生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应该将语文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推动学生正确阅读方法的形成。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阅读的内容,在此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