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设计;过程质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通过汉语学习,探寻中国文化。国内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生也不断增加,涉及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加深。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有效融合,催生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具有客观的现实意义,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提升了组织管理效率、降低了主观干预的比重、削减了大量劳务费用等。近年来,参与试点工作的各测试考点通过不断地尝试改进、完善测试环境和测试相关设备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功效,确保测试质量。在这样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考点意识到对测试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普通话水平作为汉语学习的一项衡量标准,测试质量直接关系到参测考生最终的证书等级。计算机辅助测试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测试质量的必要条件。作为测试考点的组织管理者来说,如何在测试管理中,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加强过程质量管理,提高考生满意度,确保测试质量、维护测试权威,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项目工作分解
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组织管理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角度分析。横向分析是从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梳理普通话水平测试项目的工作内容、设计普通话测试管理流程是规范化普通话水平测试项目管理的关键。一次测试任务需要自上而下,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工作职能,整个过程需要组织中的各要素间相互协作(见表1)。
表1 测试工作分解表
单位 涉及的内容 管理权限
测试前 测试过程中 测试后
省中心 任务管理 系统运行保障 数据处理及维护 审批、修订职能
测试考点 任务申请
组织报名、授课 考务管理
监考程序应用 考生数据上报、分配
证书申领 申报、组织、撤销
维护、聘用职能
测试员 课程培训 打分、复审任务 评分
考生 选报、培训 测试 申报
对普通话测试而言,测试考点是一次测试任务的发起者、核心组织者。测试考点的工作流程可以体现出一次测试任务的目标和工作路径,梳理出各类工作间的顺序关系。如图1中所示,测试考点根据工作图可以将一次测试任务分解成8个子项目逐一完成,最终形成一个质量管理闭环,进而视各个子项目为质量管理必要节点,通过执行各节点质量保障任务,以形成对整个质量环的全过程控制。
图1测试考点主要工作循环图
三、基于跨职能流程图法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流程设计
跨职能流程图的主要功能是显示整个进程中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以及执行相应步骤的职能单位。通过使用跨职能流程图明确出一个进程在各部门之间的流程,有助于理清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项目中,包括测试前、测试中及测试后三个任务阶段。
图2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跨职能流程图
图3一个批次测试跨职能流程图
以某高校测试考点为例,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项目中,测试前涉及到公共选修课、培训班的组织报名及授课组织任务。在设计流程时需要考虑进一步结合高校信息资源,包括学籍库、财务校园卡系统等相关数据平台,为后期考生信息采集、电子照片处理、数据上报、财务管理做好充分准备。(见图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是依据测试考点专用语音机房的考试机位数量来划分批次,也就是说,一次测试任务是由多批次测试组成。工作衔接流畅,才能保障整体任务有序地进行。负责现场组织、系统操作的主监考及辅测员,须严格执行测试流程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每一批次测试的公平公正。在设计流程图时,需要考虑时间分配、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及先后关系设计的合理性。以一个批次测试任务为例(见图4),规范流程步骤、明确协作顺序。
四、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管理流程的对策建议
过程管理的分析与优化,目的在于完善流程管理体系,有利于工作创新、避免盲目设岗、有效防止资源个人化等。
(1)不断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流程体系
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在流程设计上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搭建,节省人工消耗及缩短流程时长,优化流程结构。在考生候考室里设置滚动叫号系统,由辅测员在备考室根据测试进度,遥控操作叫号系统、滚动播放考试纪律等。以信息化取代辅测员人工往返叫号,使流程更顺畅,避免了辅测员占用考生备考时间进行相关工作。指纹采集系统正趋于普遍运用中,目前,有些高校考虑到出勤率监控、专题讲座学分认定等功能的实现,启动了新生指纹采集系统。因此,有相关技术支持的测试考点可以结合该系统的功能,筛选出参测考生。考生在测试当天进入候考室前进行指纹识别、确认考生身份,节省人工信息核对、身份验证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防控代考等作弊行为。
(2)加强测试规范化建设
测试规范化建设,才能保障测试公平公正地进行,维持测试质量的稳定性,主要从流程、人员、工作纪律着手。
a.流程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流程,加强过程监督。考点设置巡视员,依据测试流程图、职务说明书,对主监考、辅测员的工作步骤以及关键流程节点进行督导、考核。
b.强化人员素质、执行操作标准
维护测试的权威性,强化各岗位人员责任意识。每次测试前,面向测试过程中的责任人进行考前工作培训、明确任务要求,对关键流程节点采用责任制、细化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工作手册。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推普工作的重要抓手―谈依法推进的普通话水平测试[J].语言文字应用,2010,(3): 26~34
[2]韦素玲.普通话水平“机辅测试”环境对被测者影响的调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9):66~70
[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01~10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39-02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笔者参加过多场现场测试(以下称为人测),在钦州学院成为钦州市机测试点后,也接受了多次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测试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机测或人测,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笔者拟以“命题说话”题为例,对非语言因素在机测和人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一、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及测试效果的影响
非语言因素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指除考生的语音面貌之外,对考生测试成绩产生直接影响的其他因素,如考试环境、考生心理素质、试题难易程度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考查考生应用普通话的能力,考生的语音面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但在实际测试中,非语言因素对测试的影响非常大,有的时候甚至比语音面貌更能直接影响测试效果。在机测与人测中,测试公信力、测试环境、测试员、测试操作环节、考生状态发挥和互动性等诸多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表现及影响力度不尽相同。
1?郾测试公信力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绝大多数考生认为,机测由电脑进行评分,比人测要公平、公正得多。事实上,机测的确能够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在测评准确度方面,机测由两名测试员(由测试中心指定,并且不公布搭档名单)通过电脑打分,缺少了人测时的沟通和参照条件,全凭测试员本人的听力和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的把握进行客观评分,如果出现评分跨档,则由监测员进行复听。在考试公平度方面,人测采用的是面对面考试,考生的姓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遗,而考生也能直接接触测试员,容易出现说情现象,而在进行机测时,考生的信息一概不得透露,只以编号的形式在电脑上出现,有效避免了人情关系的问题。因此,通过机测得出的考试成绩,考生通常比较容易信服,而对人测得出的分数,考生往往存有质疑。
2?郾测试环境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测试环境对考生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考生通常需要在考场外等待考试,这会对正在考试的考生产生干扰。比如,场外考生的议论会产生噪音,影响应试人的思考和考试的录音效果;待考考生的围观会让应试人产生害羞、紧张或焦躁的情绪,影响其考试水平的发挥等。在机测中,考生是在一个密封的、单独的、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考试的,这对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很有好处。
3.测试员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考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两名测试员,这对考生形成一种压力,如果碰到个别表情颇为严肃的测试员,考生的紧张情绪将会加剧,这种情况对考生正常发挥水平是不利的。而在机测中,应试人面对电脑进行测试,相对于面对测试员,紧张情绪要小一些,在测试时的自由度也大一些,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4?郾测试操作环节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录音等环节全程由测试员进行操作和掌控,考生只需在测试员的引导下,直接进行测试即可。而在机测中,考生的测试是在电脑上独立完成的。这样的测试形式除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以外,对应试人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应试人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下列举的是机测中影响测试的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1)考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进入测试室后,独立面对电脑感到无所适从,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2)考生不熟悉考试程序,不能熟练地按要求进行操作,或者读题后不知道直接点击相关按钮进入下一题测试,耽误考试时间。(3)试音环节出错较多,主要表现为:考生的音量太大或太小,在试音过程中拨弄耳麦发出噪音,不知道点击“确定”按钮,因而造成试音不成功。(4)试音音量与正式测试时的音量不一致而导致评分不成功。除以上所列影响测试进程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测试进程有影响:(1)考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考试不能继续。(2)考生在测试室内做与测试无关的事情或在考试过程中无故退出,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5?郾考生状态发挥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考生状态的发挥在人测和机测中的表现和影响是差不多的,例如对一些生僻字的把握等。在此不展开论述。
6?郾互动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测试员与考生之间的互动是对考试成绩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尤其在“命题说话”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人测中,由于考生与测试员面对面进行测试,相互间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测试员对考生出现的一些失误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和提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考生帮助。例如,考生出现某一题的考试速度过快或过慢、整行漏读字词或句子等情况时,测试员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尤其是“命题说话”题,考生如果无法自行完成说话,测试员还可以围绕所选话题与考生对话,对其进行恰当引导,避免出现考生因缺时太多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
而在机测过程中,由于考生单独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考试,如果出现上述失误,测试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尤其第四题“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材料作为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应试人提出的要求较高。在众多丢分原因中,“离题”是最常见的、也是导致丢分最多的一个原因。考生通常是因看错题目造成离题,笔者就碰到过这样一位考生,她把“我最喜爱的节日”错看成“我最喜爱的节目”,全程围绕“节目”进行说话,尽管语音面貌很好,但依据普通话测试评分细则,最终要在说话题得分中再另外扣除6分,她的测试成绩因此受到影响,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有互动环节,测试员可以及时提醒考生,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避免。
二、重视非语言因素,提高“说话”质量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看出,非语言因素在机测中的影响力被放大了,其对考生普通话测试效果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在机测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非语言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考生提高“说话”质量。
主要措施是加强考前培训。在以往人测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应试人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结合机测的特点,机测流程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耳机的使用、测试系统的登录、考试信息的录入、音量的调试、测试的程序等。最好能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课件,使用课件对应试人进行培训,会使培训更加直观形象,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语言文字工作;探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73-03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评价一个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样,语言文字工作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医学类院校共计186余所,占高校总数近10%,有着很大比重。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语言文字对于医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与病人沟通交流,如何书写医嘱等,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帮助。对于综合类、文史类院校,有着文科基础,有利于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而医学类院校专业性强,学科相对单一,缺乏文科基础,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医学类院校如何开展好语言文字培训与测试工作很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医学类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于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少之又少,加之医学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语言文字方面的时间就不多了。以河北省为例,省内医学类本专科院校共计11所,这些院校中具有独立设置的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几乎为零,均是挂靠在教务处管理,而拥有专职的语言文字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上至领导、下至工作人员,对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还是不足,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认为语言文字工作就是普通话测试,而且这种考试可有可无,进而导致医学类院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开展不尽顺利。(内容较少,应做一个调查表,补充点内容,可与我校现状综合在一起写)
二、我校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状况
我校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省属骨干大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普通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专业学科覆盖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七大医学门类。和其他类医学院校一样,我校专业课业繁重,人文社科类课程开设较少,总的来说人文素养氛围不是很高,对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最多,也相对好些的是普通话测试工作。普通话测试我校开展较早,自2003年后就进行了在校生普通话测试工作,在2006年我校对普通话测试工作就达到了全员测试工作。我校于2009年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也是全省较早的开展机辅测试的院校之一。
通过几年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也对医学类院校如何更好地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下面就与各位同仁一起做个交流。
对于提高认识,这不仅是医学类院校需要注意的,而是所有高等院校都应提高认识。由于医学类院校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更应该多做此方面的工作。语言文字知识在医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方。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患者,这就需要沟通交流,只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获得准确的病情,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只有良好的语言及文字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解除病痛。由此可见,提高医学类院校对语言文字工作认识,尤为重要。
四、大力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塑造医学类院校语言文字氛围
医学类高等院校本身一般没有人文类专业,这就会造成没有人文教育的氛围。可是在我国悠久历史中,经典的文字并不缺少,现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使很多我国经典文字重新焕发光明。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诵读,传承经典文化,塑造语言文字氛围。医学类院校应开展多渠道的活动,如诗歌朗诵,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来提高人文素养教育,进而提高语言文字氛围。
在举行这些活动的同时,可以融入我们医学院校自己的特色。在医学中并不是没有经典文字,医学专业中同样不缺少优秀文字巨著。早在我国唐朝,孙思邈就写下了《大医精诚》一文,此乃我国医学中极为重要的文献,也是习医者必读之经典,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这类的经典还有很多,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将这些经典文字,和传统的诗歌朗诵、经典诵读活动相结合,就能得到适合医学类院校的,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文字活动,从而塑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
五、开展普通话类的课程,让语言文字知识进入医学院校教学安排环节
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普通话的地位很重要,现在的医学类院校中必修课没有这方面的教学任务,这是有欠缺的。语文的教育应该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建议在有条件的医学类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普通话》、《硬笔书写》等有关语言文字类课程。普通话是用来沟通的,规范字是用来记载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技能在当代大学生中水平却差的很多。
医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良好的普通话,和标准的文字书写基本功。现在有种说法就是大夫开的处方,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他一定的特殊性,大夫在诊治病情时的确繁忙,时间紧任务重,从而写字就有些潦草了。可是这不应成为书写不好汉字的理由。我们都知道,说话、写字是从小练起的,有了良好的基本功以后才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文字。而这些说话、写字的教育应一直跟随着教育始终,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也不应该停止,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教育,才会使语言文字深入每个学生心中。医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医学类院校的教学安排环节中,要努力开展《大学语文》、《普通话》、《硬笔书写》等语言文字类课程。
六、科学的进行普通话测试考前培训,结合医学内容融入医学文化
对于普通话测试前的培训,有的学校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或是认为说话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所以对考前培训不够重视。其实在我们看来,考前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进了说可以提高普通话测试的通过率,远了说它也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使学生通过普通话考试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习惯的培养。当然这培训还是要结合着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比如培训是根据一些医学生常用的词语,来纠正学生的发音等。也可以引用些医学经典作朗读科目,用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我校为例,2010年我校参加普通话测试人员共计1924人,当时未进行系统的考前培训。当年考试结束后对成绩经行分析,其中达到一级乙等级别的学生数仅为54人,占2.81%;达到二级甲等的学生1173人,占总考生60.97%;达到二级乙等的学生593人,占总考生30.82%;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104人,占总考生5.4%。经过我校科学系统的考前培训后这个结果大有改善,在2013年普通话测试结束后我们又对当年的学生成绩做了个分析:其中一级乙等的学生占总学生的百分比达到5.41%,二级甲等的学生占68.86%,二级乙等的学生占22.65%,三级甲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占3.08%。由此可见科学培训后,学生成绩提高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七、对普通话测试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测试的重视
普通话测试是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重要推手,对于这个考试很多院校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家普通话天天说,考试没有必要了吧,而且有借考试的方式来收取考试费的嫌疑。对于普通话,只是个交流工具,只要不影响沟通,发音准确与否无关紧要。殊不知正是有这种思想,才导致现在语言文字工作不受重视的。其实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前面已经说过了,往大了说他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书同文,车同轨”。往小了说这也是一个人的门面,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在我们进入社会时就会为自己争取到更有优势的竞争地位。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认识到普通话的地位后,这个普通话测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普通话测试,高校还是要用心的科学的去安排,去组织。它不像其他考试在固定同一时间进行,但这毕竟是国家级的考试,其地位应该引起所有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重视。就像高考一样,人们都很重视,所以从考试组织,到考试安排,以及学生的考试都很严肃、认真。普通话考试也应该如此,每次考前应该组织考试委员会,对整个考试全程经行指导。制定适合本学校的考试流程,明确各考试工作人员职责。只有考试工作人员对考试重视了,这个考试才有严肃性,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普通话考试,也就不会散漫应付了。
以上就是我校近几年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些感受,通过这些办法,语言文字工作在医学类院校中开展就会事半功倍。紧紧抓住医学院校特色,寻找适合医学类学生的教育方法,从而使语言文字工作能更好的在医学类院校开展。让广大医学院校学生爱上普通话、爱上规范字,了解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进一步将语言文字工作真正地融入整个医学类院校教学的全过程,最终结果必将会得到医学类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字水平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聂丹.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走向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1,(5).
[2]殷平善,庞杰.汉语言文字与中医学的整体思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3]刘莉.医学院校推广普通话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5).
[4]黄玲娟,蒋耀辉,刘婕.综合性大学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5]孙洁,,范忠,李亚南.论医学院校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3).
[6]包和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与高校的历史责任[J].北京教育.高教,2012,(12).
[关键词]网络 普通话 队伍 建设
自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启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普通话测试工作已在各行各业深入展开,伴随着“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普通话测试范围已不断扩大。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国家级测试,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测试,属于主观测试,因此,测试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评定,影响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较强业务能力的测试员队伍是每一位普通话测试管理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浙江省于2006年开始尝试推进网络评测工作以来,如何以此为契机,推进测试员队伍建设新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话题,也是推进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新抓手。本文试从网络评测为平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建立一支与当前日益扩大的测试规模相吻合的普通话测试员队伍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
普通话测试的传统模式:即测试员与应试人面对面测试的测试模式,与“网络评测”相对照,具有管理性较强、测试员间沟通性强的特征,但同时因测试占据了测试员大量的休息时间、固定时间内劳动强度大、费用开支大等弱点,对测试安排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伴随“推普”工作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测试人数增多,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强,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一个难题。
浙江省于2006年4月开始全面推进数码录音工作,并着手开发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评测与管理系统”,即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话测试与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过程是:第一步,以多种采集方式,完成考试信息与语料的打包;第二步,将采集到的语料传送至省测试中心专用管理服务器,待测;第三步,测试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一台与网络连接的电脑,进入该子系统登陆省测中心专用管理服务器,获取分配语料进行评测。这一模式的推广,真正实现了测试语料采集与评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采用计算机完成简单而烦琐的计分统计工作,降低测试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测试成本;对测试员独立评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通话测试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了普通话测试员管理模式的改变,伴随网络评测这一测试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及在网络评测在测试人数中所点比例的提高,与此相对应,在测试员管理模式也必将发生变化,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进一步深化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二、伴随网络评测的推广,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管理的实践及新问题
杭州自2007年启动网络评测工作以来,推广网络评测及测试员队伍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推动网络评测方式的改进及加强对测试员队伍的管理,主要开展了以下实践工作:
1.加强对网络评测模式的宣传工作。对网络评测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加以宣传推广,开展了以下工作:利用面测时机,灌输、宣传“网络评测”这一新生事物,鼓励测试员积极参与网络评测;通过QQ群、校讯通等平台,网络测试信息,使测试员了解网络测试动态,及时参与一到网络测试工作中来;2009年下半年,专门撰写了网络测试操作介绍,介绍软件下载、安装中注意事项,方便测试员学习;将网络测试操作介绍、软件等挂在QQ群共享,方便测试员随时下载;为测试员网络测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如利用QQ群,回答测试员测试过程中、软件安装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如利用远程控制,帮助测试员安装软件,如利用上门测试机会,帮助所在单位的所有测试员安装网络测试软件等等。通过种种方式的宣传,让更多的测试员了解网络测试,鼓励更多的测试员投入到网测工作中来,网测工作启动以来,加入网测的测试员呈逐年增加的势态。
表1 历年参加网测测试员人数统计
2.尝试多种语料采集模式,推广网络测试范围。2009年下半年,尝试利用学校现有语音教室设备扩大网络测试的范围。在保证语料采集质量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如订制专用隔音罩;检查耳机质量,保证录音效果;采用座位分隔法,以牺牲效率换取语料质量;每次新场地开辟前做好测试前的语料采集试验,做好语料采集效果检查,为正式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切实保证语料采集效果。从原先杭师大专用测试室采集语料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表2 2008年至2010年杭州网络测试人数统计
3.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开展测试员活动,加强测试员间的沟通,增强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2009年,除加强测试员QQ群建设外,还增强校讯通平台,加强与测试员们的沟通,对于测试工作的安排及情感交流起到积极作用;2009年,还开展了测试员测试奖励活动、新年联谊活动、组织参加省测试员基本功大赛活动,在测试员中反映热烈,效果明显;测试中心还投入相当经费,为测试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如:异地测试安排车辆接送、晚上送上小点心,有的安排化费不多,但让测试员们感觉异常温暖,对于测试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网测设计,既方便测试员网测工作的开展,也进一步规范网测工作。
如:根据测试情况,将部分规模大的语料分批上传,减轻了服务器压力,方便测试员们更快捷取得语料,测试员们反映良好。
如:调整了测试员取料顺序、方式,语料随机取得,即减少几个测试员同时取同一份语料的几率,又增强测试的保密性,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5.加强对测试员测试情况的监控,发生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或中止网测工作,或找测试员谈话,当面指出不足,要求及时改进。
6.形成网测工作常规,草拟网测操作流程,对参测学校、参与网测工作人员明确要求及操作要求,实行规范操作。
网测工作的开展,使测试员队伍管理呈现了新问题:
1.测试员测试状况的管理得以缺失,虽然可监控测试时间,对测试员测试态度、状态缺乏了解,虽说有复测作为测试质量的保证,但软件系统设计缺陷使其成为“软肋”。
2.很多测试员投入测试工作是对源于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热爱及测试员群体间感情的纽带的关联,网测的推广,使测试员情感交流的机会减少,感情纽带缺失,长此以往,对普通话测试员群体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复测比率失控。以2010年3月网测为例,4次网测复测数据统计显示说明复测比率高低差异比较大(不含三次测试均错档清空重测),存在复测率无法控制及说明原因的难题。
表3 2010年2月普通话测试复测数据统计
三、新形势下,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考
当前的普通话测试管理者面临这样一个状况:一方面整个社会对普通话测试越来越重视,普通话测试需求日益扩大要求,另一方面普通话测试员们自身工作压力增强、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从事测试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何协调好这二方面的“天平”是普通话测试管理者要回答的问题,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抓手,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抓好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员考核、聘用制度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关健”
普通话测试员队伍是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的非职业化的,涉及多层次、多学科、多职业且管理松散型的准专业化队伍。如何管理、考核是一个难题。有些人提出测试量化考核,在“面测”时代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有些测试员的休息时间不在双休日,有些测试员休息日有自己的学习安排、有家庭困难,这时提测试量化任务,是强人所难的要求,强行要求,也只能把测试员“往外推”。伴随着“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并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对普通话测试员测试量的考核才成为可能性,这就要求测试员管理者制订普通话测试员考核细则,既有测试量要求,也有测试“质”的保证,并以此作为普通话测试员聘用依据,这样才能杜绝一批“本本”族的出现(所谓“本本”族,即拥有测试员资格证,从不参加测试,浪费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管理成本)。打造一支基本功扎实、规范意识强、真正为普通话测试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2.重视、落实普通话测试员后期培训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基石”
无论是省级测试员还是国家级测试员,都经过一个专业培训班,完成了相应的考核,取得相应的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但后期培训却相当缺乏,这里既有客观的因素如:人员分散,组织困难;工作时间不能用,休息时间测试忙;经费紧张;也有主观因素如:重使用,轻培训等等。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测试员后期培训尤其是网测推广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网测对测试员独立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后期培训内容
后期培训内容应着眼于二方面:一方面,加强“规范”意识的教育。普通话测试是国家级考试,首先是“遵法”意识教育,违反测试违程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警钟长鸣,提醒测试员公正、公平开展普通话评测工作;其次是“遵规”意识,测试人员也应遵守测试纪律要求,维护普通话测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加强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这只是一位测试员评测生涯的开端,除了在测试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测试水平外,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的管理者应该提供、组织各级各类后期业务能力培训,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与理论更好结合、完善,使得评测能力得以提高,顺利完成评测任务。
(2)后期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应当注重与实际情况结合,可以是全市全体测试员参与的讲座、报告;也可以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小规模的集中培训活动,把讲座办到区、县,方便测试员参加活动;可以组织竞赛活动的形式培训;也可以组织测试员测试能力比赛的形式……
总之,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是培养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的重要方面,是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3.激发普通话测试员的“情感”是普通话员队伍建设的“纽带”
激发普通话测试员对面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热爱,增强普通话测试员们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凝聚力,是普通话测试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展开、推进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尝试开展以下活动:优秀测试员评比表彰活动、测试奖励活动、测试员新年联谊活动、小型测试员座谈会、“新年新春送祝福”活动;测试员QQ群的维护和使用也是增进测试员们情感交流的有效平台;面测也是测试员情感交流的时机,当前应形成面测与机测共存的局面。
4.不断改进网测软件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
网测软件是网测开展的平台,建议网测软件的修改、调整,促进网测效率的提高、管理的加强、规范的提高。
(1)加强管理
表4 建议网测反馈样表(测试中心)
①对测试中心管理层面增加开放管理权限,如开放本级测试员测试员测试情况的监控,包括测试时间、打分情况等等,使测试中心能及进了解测试员测试情况,及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②增加对测试中心反馈栏目,建议每一次测试后,有发下项目反馈给测试中心,便于测试中心管理测试工作。③增强测试员测试情况的反馈,建议每一次测试后,有发下项目反馈给测试员,有利于测试员了解自己的测试基本情况,从而也促进改进评测能力的提高,也方便测试费用发放及核对。
表5 建议网测反馈样表(测试员)
(2)加强服务方面
①服务器扩容,改变登录人数多,取语料困难的局面,避免因此影响测试员参与评测的积极性。②随着测试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设立在线咨询,方便测试员们对于测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馈及软件使用问题的解答。③大批语料分批上传,方便测试员快捷取得语料及测试结果上传。
(3)加强规范性
①取消测试员可以看见另一方测试结果的设计,增强测试员独立评判能力,维护网测的权威性,督促测试员认真评测,并辅助其它管理措施,以保证网测的正确性及其生命力。②改变分发语料的方式,由原先按序、按人分发改为随机分发,这样做改变了几个测试员同时取一个语料的可能性,减少无效工作的几率,同时也让原先等语料,或场外交流控制测试结果的可能性不能发生,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公平性。③设立评测时间警戒提醒,对于评测时间未达标准时间,网上自动提醒或评测成绩做废;或语料必须自动放完,不能拖拉,缩短测试时间。④设立评测时间、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后,中断评测,强制休息,保证测试员身体健康状况及保证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宇明.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思考.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