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格列拂游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利立普特,也就是小人国。这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错,对人对事也很清楚、明事理。但他们的政府实在是不怎么样,国王听信小人的谗言,朝政之内拉帮结派、尔虞我诈,根据绳上舞蹈选拔官员,与邻国有连年征战。作者在这里其实并不仅仅写了利立普特的故事,更是讽刺了当时的英国政府,当时的英国朝政内也与利立普特相似,托利、辉格两政党争权夺利,英法两国战乱不休。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因为当时英国内的作者看到利立普特就会联系到自己的祖国。作者的描写十分的生动,让人仿佛就跟着他在利立普特畅游,看见的那些可爱的小人。
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国,这里的学术不发达,但却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性格儒雅、聪明、善于思考,格列佛给他讲述的有关英国的事情他听的很认真还提出的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他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蔑视权利、主张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个理想君王的形象。但作者在描写这里的人时,却扩大了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觉得的这对于人类的讽刺有些过分。
勒皮他飞岛国,作为读者,我十分厌恶这里愚昧的人,这里的人只回研究数学和音乐,对于其他的学科不闻不问,十分轻视,他们的飞岛是一个固定在金刚轴上的飞行器,据说写这个,作者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皇家学院对飞行器研究热情。这里的人研究数学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真是十分的讽刺啊。
慧胭国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的慧胭勤劳,干净,热爱劳动,有礼貌,举止端庄,乐于助人……更别说他们的诚实与真诚不说谎,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时间久了和野胡在一起就不习惯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中也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宽广辽远,波澜壮阔,奔腾汹涌,浩荡激越。”对于课外阅读的作用,相信也是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共识的。
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即使提到课外书,也只是把《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而已,在他们看来其他课外书就是影响学习的“害书”。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新的实践研究。
一、纳入常规,确保“读”的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余,但把所有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因为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同时因为许多孩子缺乏持之以恒的力量。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会有头无尾,收效甚微。为引导和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学校开辟了周三、周五下午的半小时阅读课,让学生静下心来,与中外文学大师“对话”,汲取人文素养的精华。把每周两次半小时的阅读课纳入学校常规,不仅保证了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能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自然地带到课余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坚持性。
二、教给方法,养成“读”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是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地加以指导和培养。
1.指导选择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还较差。而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一般说来,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等。
其他提到的一些长篇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拂游记》也适合小学高段的孩子阅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正和鲁迅先生的观点相一致。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前年,我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学校,为打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漂流”活动。“漂流活动”由同班到同年级再到跨年级之间进行。
通过活动,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越来越爱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了,班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读书漂流”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多多,快乐多多,收获多多”。
2.教给阅读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课外读物的特点,着重要求小学生学习并掌握默读法、泛读法、速读法,以加快阅读进程,促进阅读过程的最优化。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觉得为学生朗读讲解作品、赏析片段,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个好途径。
为学生朗读讲解故事,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之路。也许有人认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为他们念读故事。事实上,从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都有给孩子读故事的必要,只不过阅读材料有深有浅。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着懂阅读的成人一点一滴模仿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做的和一般教学中所用的技巧差别不大。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一开始,老师得先捉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再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这整个作品。”在这一方面,老师有着独特的洞察能力,他能够清楚地掌握孩子们对故事长短、难易的理解能力,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协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到能阅读整个故事,他们也就慢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3.养成动笔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养成两个习惯很重要:第一,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是自己的书,可在书上划出重要句段、写写评注。如果是借来的书,提倡写读书笔记。可以是编提纲,也可以写创造想象型的读书笔记,最多的还是写心得体会的读后感。第二,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惘。”学成于思,边读边思,读书才能有所进益。如果只看字面的意思,只了解故事情节,就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体会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
2005年起,我们为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本“采蜜”本,有“开卷有益”、“读书名言”、“读书方法”、“阅读笔记”这样几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阅读笔记”的填写:
读篇目《________》阅读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优美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学期期末学校对“采蜜本”的使用进行总结评选,同时将其作为学生参评“阅读之星”的材料之一。
三、组织活动,注重“读”的反馈
课外阅读配合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些手段,如朗读、课本剧表演、画画、唱歌,同样可以用于课外阅读教学中。
在队活动中反馈。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不少是充满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大多数学生阅读心理和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结合班队活动,采用“读书会”、讲故事、相声、小品等形式,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
在自编小报中反馈。指导学生自编小报,每月一期。由学生自己当主编、编委和美工,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并组织交流评比“最佳手抄报”,张贴公布,表扬奖励。在小报上,体现出了他们作文、审文、改文、抄文的自主精神,也反映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
在学生习作中反馈。“厚积而薄发”,学生的作文是从“积蓄”到“倾吐”的过程。大量读写,日积月累,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期末,通过交流读书笔记,每班评选出五位“阅读能手”,给予表彰激励。几年来,学校学生习作频频获奖并见于报端。目前,已结集出版学生习作《舟航》四辑。尤其值得称颂的是我校一位学生在“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中,荣获全国“五十杰”称号。这对于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学校来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