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只乌龟

两只乌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只乌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两只乌龟范文第1篇

回到家我把我们放了很久的乌龟缸拿出来洗了洗,接了四分之一的水,把两只乌龟放到缸里。不小心把它弄翻了,只见它像游仰泳一样弄了两下爪子,便翻了过来;庞大有力的乌龟丢了老半天都翻不过来,我只好又帮它又害它,把它翻过来,放在没有水的晒太阳的地方,他把头缩到了壳里,怪不得说是“缩头乌龟”呢!然后,他爬到水里。

我把一个假乌龟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同伴,好像友好的说了一番话,假乌龟没理他们,他们这才发现这是一个假乌龟。

今天我看他们时,发现大乌龟在那蹲着,像睡觉一样。突然他走开了我发现他拉出了屎,我赶快把它清理了。

下午我看见大乌龟在那蹲着,小乌龟不知道跑哪去了。看了半天,才发现小乌龟被大乌龟压着,我看那大乌龟,并把他放在“阳台”上,教训了他一番,他根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又去把小乌龟压在底下……

……

这两只乌龟好像都是以大欺小的料!大乌龟就是连我喂它的死了的小虾米,都要抓上半天!

两只乌龟范文第2篇

我的这两只小乌龟非常聪明,平时总是在乌龟缸的水里游来游去,有时候也爬到台子上晒太阳。用手吓一吓它们,它们就会立刻把头缩回去,那胆小如鼠的样子逗得我哈哈大笑,真是“缩头乌龟”啊!

有一次,弟弟从农村来给我家拿了一些小河鱼,我很想给小乌龟尝尝鲜,可对它们来说,这些鱼有点太大了。我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把一条鱼丢入了龟缸,两只小乌龟围着鱼转了一个圈,好像在思索该怎样对付这个大家伙。突然,两只乌龟好像商量好了一样,一起快速的伸出了长脖子,一个拉鱼头,一个拉鱼尾,把这条鱼撕成了几断,美美地吃了下去。

我的两只小乌龟不但聪明,而且还十分勇敢。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们结伴捉了几只螳螂。回到家里,我想用螳螂来吓一吓这两只“缩头乌龟”。我把那只螳螂放在那层没有水的台子上,过了一会儿,那只个头稍小一点的乌龟探出头来看着那只螳螂,螳螂毫不留情地给了它一刀。我原以为它会吓得一头钻回水里去。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只小乌龟竟然临危不惧,咬住螳螂的脖子把它拖下水吃掉了。

两只乌龟范文第3篇

前天,我跟着妈妈上街玩,来到花鸟市场,我想让我家的大乌龟有个伴儿,便再三请求妈妈买一只小乌龟,妈妈答应了。我们来到卖乌龟的地方,我看了看缸里,七八只小乌龟都伸出长长的脖子,向我眨眼睛,像在对我说:“我是里面最好的一只乌龟,就买我吧!”我挑了一只游得快的小乌龟。妈妈问:“乌龟吃什么?”卖乌龟的人毫不犹豫地说:“吃乌龟食。”于是,妈妈就买了一袋乌龟食。

回到家,我把小乌龟放在养大乌龟的缸里,蹲下来,仔细观察小乌龟:它比一枚硬币大不了多少,身穿一件绿色外衣,外壳像一块块嵌着黄线的绿地砖。头顶的两边有淡淡的红色,真像小姑娘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它的头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缩进去,那傻乎乎的样子逗得我哈哈大笑!

大乌龟和小乌龟挺有缘的,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我便跑到缸前,你看,大乌龟和小乌顶对头顶,嘴对嘴,真像在亲嘴。小乌龟爬缸时也很好玩:它的两只前爪不停地向上扒,好像要逃离这个地方,去找自己的伙伴似的。扒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时,大乌龟爬到小乌龟身边,用那庞大的身躯盖住小乌龟,像在对小乌龟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妈妈了!”小乌龟像听懂了妈妈的话,乖乖地躲进了大乌龟的壳下。

我爱我家的两只乌龟。

两只乌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For Lan-Xin second double railway spec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takes LXS - 1 CRTS Ⅰ bi-block sleeper ballastless track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how to implement effectiv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for your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ballastless track; construction ; quality control

1、前言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沿线气候环境差异大,大部分地段处于严寒、温差大、风沙大、日照强、干旱缺水等恶劣自然气候条件,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较大。为此,我们紧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充分吸纳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并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 在无砟轨道施工组织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案、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入手,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

2、工程概况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标无砟轨道工程起讫里程为DK18+236.85~DK50+382.70,铺设CRTS-I型双块式无砟道床64.292单线公里。其中桥梁上轨道工程3266.98米,隧道内轨道工程60905.76米。

线路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和临夏州永靖县境内,由国庆山隧道进口DK18+227引出(兰局代建段桥台进洞,台尾里程为DK18+236.85),跨过小里沟,穿越芦草山隧道,通过咸水沟大桥,以12.572km的隧道穿过高家山,在焦家川附近以主跨为2孔100米连续刚构跨越黄河,而后线路以新庄隧道、磨石沟中桥继续西行至福川隧道出口DK50+379。线路处于6处竖曲线,半径均为25000m,最大纵坡为20‰。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下部结构等部分组成。钢轨使用60Kg/m、U71Mn、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钢轨;扣件采用WJ-8B型扣件; 轨枕为双块式轨枕,轨枕间距设计为600~650mm之间;道床板为宽2800mm,厚260mm的C40钢筋混凝土结构。

3、工程特点、重难点

3.1工程特点

1)技术标准较高、施工过程控制严格。

设计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铺设无缝线路,这对施工控制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无砟道床主体结构按不少于60年使用年限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道床板钢筋绝缘性能的保证和轨道的高平顺度的控制是施工的关键。

2)施工组织难度大

线下结构主要为“五隧四桥”,且桥隧相连,施工场地狭窄,物料运输难度大,施组安排、物流交通主要依靠隧道进出口及辅助坑道。线下工程完工的先后顺序及节点时间制约线上工程施组总体安排,无砟道床施工组织难度大。

3.2重难点

1)难点:轨枕螺栓扭紧力矩的控制和混凝土控制。

2)重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曲线超高的控制、四电接口工程的控制及无砟道床施工顺序安排。

4、施工组织安排

本标段无砟道床施工32.146km双线公里,根据工期和进度指标要求,为保证连续生产,充分利用设备,结合以往铁路干线双线隧道内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经验,施工共配置四套工装设备,循环周转使用,平行流水作业,各工作面根据工期时间节点要求,按1套工装(每个工作面)先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调配,每套工装进行编号管理,固定班组。根据沉降观测和CPⅢ测设要求,将本标段划分6个沉降评估单元,按线下工程主体完工时间计划,陆续向建设单位申请沉降评估,当沉降观测数据经评估合格、CPⅢ网建立并经评估合格后展开无砟道床施工,于铺轨到达前1个月全部完成。

根据甘青公司5年总工期的施工组织设计(2014年3月25日铺轨到达本标段),及标段施组四套工装施工无碴道床安排,预留铺轨前至少1个月完成无碴道床、隧道沉降观测期3个月、桥梁架梁后沉降观测期6个月和路基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期6个月 。具体计划安排见下表:

LXS-1标无砟道床施工形象进度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区段 长度

(km) 工期(d) 工装 备注

(拌合站及运输通道)

1 国庆山隧道 DK18+227~DK19+817 3.3 33 第四套工装 1号拌合站;前期从国庆山出口通道供砼,后期从芦草山进口通道供砼

2 小里沟中桥 DK19+818~DK19+868

3 芦草山隧道 DK19+871~DK24+519 9.3 93

4 咸水沟大桥 DK24+519~DK24+694 0.4 4 第二套工装 3号拌合站;从马岐沟通道供砼 (加强路基、桥预压,使路基和桥沉降快速趋于稳定)

5 路基 DK24+694~DK24+730

6 高家山隧道 DK24+730~DK37+302 8.5 85

7.4 74 第一套工装 3、4号拌合站;前期从小沟通道供砼,后期从马岐沟通道供砼

7.3 73 第三套工装 4号拌合站;前期从大沟斜井通道供砼,后期从小沟通道供砼

2 31 先导段 4号拌合站

7 黄河特大桥 DK37+308~DK38+640 4.7 47 第三套工装 4号拌合站;前期从黄河大桥乌鲁木齐端上桥供砼,后期从新庄进口通道供砼

8 新庄隧道 DK38+643~DK39+652

9 磨石沟中桥 DK39+647~DK39+723 0.2 2 第二套工装 4号拌合站;从福川进口通道供砼

10 福川隧道 DK39+730~DK50+379 9.5 95

11.8 118 第一套工装 4、6号拌合站;前期从下周家通道供砼,后期从乎兰大板通道供砼

5、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1 底座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桥梁底座施工应采用CPIII测量控制网进行控制;曲线超高地段由于线路中心和底座中心不重合,存在偏移,因此在施工放样时要提前计算凹槽偏移距离,在施工中避免出现偏差;对桥梁实际长度进行测量,与设计长度有偏差的可根据实际长度适当调整异型底座长度。

2)按程序严格进行梁面验收,包括:梁面高程、梁面拉毛或凿毛处理、预埋套筒是否有损坏、缺失;梁面高程允许误差符合设计要求;轨道中心2.8m 范围内应进行拉毛,拉毛深度不小于2mm,不满足此要求则进行凿毛,凿毛见新率不少于50%;浮砟、碎石、油渍应清除干净。

3)梁面连接套筒位置数量须符合要求,若桥面预埋套筒出现堵孔、漏埋等情况,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清孔或钻孔植筋,保证无砟轨道底座与桥梁梁面牢固连接;连接钢筋旋入螺纹长度与套筒内螺纹需相互配套,钢筋直角弯钩高度安装偏差控制在-10~+20mm 范围内;连接钢筋必须旋紧无松动,连接前应检查套筒内螺纹深度是否满足旋入要求;安装完的连接钢筋应进行拧紧力矩的抽测,扭力须达80Nm;植筋须使用拉拔仪抽测抗拉拔力,持荷5min 荷载不降低为合格。

4)凹槽模板安装定位时,曲线段凹槽轴线的旋转与线路轴线的偏移量应作为控制与检查的重点;凹槽模板刚度须满足一定要求,避免凹槽侧面胀模情况发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加强凹槽四周的振捣,确保凹槽四周的密实度。

5)伸缩缝与梁体预设钢筋进行焊接后与底座一次浇筑完成,安装固定时保护伸缩缝中心线与梁缝中心相重合,底座侧模拆除后应及时浇筑梁端挡水凸台;在伸缩缝密封胶条未安装前,型钢槽内泡沫棒不得随意抽出,防止污染凹槽,为保证顺利更换密封胶条,浇筑底座时应立模形成一斜向楔槽;不得随意截断伸缩缝型钢,若因施工中的交叉干扰需截断,须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后续连接质量。

6)采用洒水保温养护,覆盖必须为“两布一膜”,养护时间至少21d。

5.2 道床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道床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碱含量应不大于3.0kg/m3,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氯离子总含量应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对于干旱地区,应采用“低胶材、低砂率、低坍落度、高含气量(三低一高)”的干旱地区道床板混凝土;对于大风(平均风速六级以上或瞬时风速八级以上)及干旱地区,应采用大风及干旱地区道床板混凝土,应掺入内养护材料;道床板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确定后,应开展现场工艺性试验,并根据试验效果来调整并确定最终配合比,确定的配合比应经过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审核后方可使用;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正式生产前必须对道床板混凝土拌和物进行开盘鉴定,检验其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当原材料品质在合格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施工配合比的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进行适当调整,外加剂的掺量变动为胶凝材料的0-0.2%,砂率可变动±2%,不同粒径粗骨料比例调整以满足连续级配和紧密孔隙率满足要求为准,调整后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的坍落度、含气量应在理论配合比的±10mm、±0.5%内;道床板混凝土运输应能保证浇注工作连续进行,且避免出现施工现场混凝土罐车长时间滞留和抹面质量下降的情况;道床板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当罐车到达浇注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方可卸料。

3)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和二次振捣措施的执行,考虑到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气候的特殊性,宜采用斗送混凝土浇注方式;对于大风干旱区段,混凝土抹面、收光、喷涂养护液等工序在作业棚内进行;道床板顶面按设计排水坡控制好道床板顶面的标高;应根据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不同区段的气候特征按设计确定的养护方式和时间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拧松所有扣件,松开鱼尾板螺栓,以防工具轨温度应力拉裂混凝土;为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宜选择在每天低温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冬季为防止混凝土受冻,应在白天正温阶段完成混凝土浇筑。

4)全站仪和轨道检测小车不仅要定期检校,而且在每工班前要进行自校,确认仪器性能正常;曲线段精调时,每站调整的有效长度宜控制在40m 以内;轨排精调后固定措施需加强;在大风、日照时间长等作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要采取防护测量仪器、减少测段长度和选择测量时间等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轨道精调完成后,尽早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超过12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扰动等其它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精调;要加强轨排框架及工具轨拆除、存放、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保护工作,避免工具轨变形而影响到精度。

5)路桥、路隧过渡段在支承结构、伸缩缝设置、道床板设计上都有特殊要求,须严格执行;道岔前后预留长度不少于35 米的无砟道床与道岔同步施工,以保证道岔与线路的平顺衔接。

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1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无砟轨道施工实施扁平化管理,采用“局项目指挥部+架子队二级管理模式。项目指挥部下设六个架子队(试验段由架子二队负责具体施工)、一个测量队和一个拌合站管理中心。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配齐相关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及时制定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与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技术文件,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和管理依据,规范了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提高了每个作业面的施工水平。

6.2严格交底制度,加强施工培训

1)严格三级交底制,尤其是架子队对作业层的交底,必须明确、清晰、完整、有效,直到作业层人员掌握、清楚、明白为止;加强对进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针对现场施工需要,2013年3月25日至3月28日,由工程部组织,对无砟轨道架子队及相关的技术、质检、试验等技术骨干等30余人进行了无砟轨道施工岗前培训。4月18日,无砟轨道架子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会,并安排了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钢筋绑扎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储存、混凝土的运输、灌注、养护和质量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等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培训学习,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对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有了认识和了解。

6.3 建立线外试验段,实行首件验收制度

1)结合线外试验段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无砟轨道施工的精度指标、质量指标、进度指标、物流组织、施工工艺、道床板外观质量、施工中抹面及平整度控制和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总结,进一步优化了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组织安排。

2)按照“预防为主,样板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则,通过对首件工程各项工序及实体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指导后续生产,实现稳定生产和施工标准化的目的。

6.4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应按批次进行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原材料检验品种主要包括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砂、石、减水剂、引气剂、拌和用水、钢筋、养护剂、内养护材料、绝缘卡子、嵌缝胶、聚乙烯泡沫板、无粘结护套式传力杆和扣件系统。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自检记录。

3) 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5 严格混凝土质量控制

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实际,项目指挥部重点从质量管理制度、拌合站管理机制、原材料管理、试验检测等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对拌和站的管控力度,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转变拌合站管理模式。彻底扭转拌合站的管理现状,全面落实站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拌合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运转正常,从源头保证混凝土质量。

2)抓源头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各原材料生产供应商按规定对其产品进行检测、抽检,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抽检记录。物资部、中心试验室每月到生产厂家(料源地)对其产品的检验频次进行检查。

3)加强混凝土的拌合过程控制。①混凝土开盘前,进行计量系统校验,做好测定砂石料含水量工作,根据实时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②充分重视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时间,要达到120s。③重视环境温度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夏季要遮挡粗细骨料,避免阳光暴晒,形成温度过高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浇筑温度达不到要求。④加强对出机拌合物性能试验,认真做好坍落度、含气量等试验工作,为混凝土施工过程提供保障。

7、结束语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没有质量的效益是零效益。所以在高铁无砟轨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精细化施作的理念,严格源头控制、细节控制、过程控制,通过严谨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以先进的设备和规范、工艺保质量,全面落实无砟轨道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的各项要求,确保无砟轨道施工有序可控,实现无砟轨道工程质量可控。

参考文献

两只乌龟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轨道车辆引导装置;无线通信;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U285.2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引言

轨道车辆具有舒适、快捷和便利等优点,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1]。由于轨道车辆发展迅速、线路网络密布,这对行车的安全就提出了重大的考验。为此,铁道部各铁路局、地铁公司规定,轨道车辆因施工、行车需要,推进运行时,由于存在视线不良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推进时必须要有人工引导。引导员给司机以鸣笛、减速、制动、停车等手信号,引导司机进行相应的行车推进操作[2]。在地铁、轻轨等作业过程中,存在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各单位交叉施工以及隧道内夜间照明昏暗或无照等特点,给轨道车辆推进人工引导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主要以人工引导为主,采用信号旗和信号等等方式。采用信号旗和信号灯时,引导员需将手伸出平车外一定距离,对引导员人身安全容易造成伤害(侵限)。在右转弯小曲线时,推进2个平车以上,司机无法看到手信号。电台引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引导员的安全,但是电台通信由于语言受环境干扰,声音杂音严重,从而使驾驶员不能及时明白引导员的意图,造成错误操作。为了保障通信的及时、准确,更为了保障引导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了轨道车辆推进无线引导装置的研发。

2 引导装置整体方案

轨道车辆推进无线引导装置从结构上分为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个部分。

2.1 发射装置

发射装置由引导员随身携带,并且随时可以向列车发送信号。主要由12V直流电源、无线发射模块、照明设备、红蓝爆闪灯、防水按钮、急停按钮、塑料外壳等组成。其设计功能如图1所示。

2.2 接收装置

接收装置安装在列车的驾驶室内,主要由列车自带的24V直流电源、红黄绿显示灯、信号显示器、操作面板、外接线缆等组成。其设计功能如图2所示。

3 控制系统

引导装置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a)发射端原理图

(b)接收端原理图

3.1 信号传输

为了减小发射端面板的尺寸,按钮红、黄、绿选用中心带灯的防水按钮,通过电路控制能够实现长亮、闪烁和长灭三种状态。红、黄、绿三个按钮呈互斥关系,刚开始为长亮,按一次按钮状态变为闪烁,再按一次又为长亮状态,以此类推。三个按钮显示的长亮和闪烁这六种状态分别为列车行驶的六种信号指令。

3.2 急停控制

当引导员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又来不及通知司机的情况下,按下急停按钮,一方面可以使蜂鸣器报警,接收端红灯闪烁,屏幕显示紧急停车,另一方面也能直接控制列车上的2个电控阀和换向阀,达到直接对列车紧急刹车的控制。

3.3 鸣笛

当引导员发现前方有行人或施工队伍需要鸣笛警示时,按下鸣笛按钮可以通过继电器对机车上的风笛进行控制,鸣笛按钮也采用中心带点的按钮,正常状态下为长亮,按下时按钮灯熄灭。

3.4 制动与缓解

制动和缓解按钮在接收端,作用在于司机发现需要使列车紧急制动时,可以通过制动按钮达到对列车的急停控制,并且此时可以反锁住发射端的信号,使发射端不可用,直到司机按下缓解按钮为止。

3.5三色反馈灯

为了保障信号传输的完全正确,反馈灯的信号时刻与接收端信号灯的信号一致,从而不仅使引导员确认司机已经收到了信号,并且保证了信号的准确性。

3.6 无线模块

引导装置中的无线模块采用JTT-A半双工无线数传模块如图4所示。该模块发射传输距离远,实际测试在空旷地带距离可以达到1200m以上,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单片机控制信号的接收、发送和执行。

为了保障通信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编码和重复发射的方式,再加入一些必要的放大电路和磁环来实现。经过测试,设备在使用时当其它大功率的设备(对讲机)距离天线太近时,驾驶室信号接收正常,而反馈信号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为此当设备受到无线干扰时,采用30s无间断连续发送机制,在这30s期间,模块会一直不停的发送信号,直到发射端三色反馈灯接收到信号为止。从而确保了设备受周围电磁波干扰最小,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工程施工中,急停按钮的优先级别最高,它一旦按下,不仅要在接收端显示信号(红灯闪烁+字幕),更要实现电路中电控阀和换向阀的工作,它的驱动程序如图5所示。

4 样机

由于本装置使用环境多为隧道,环境恶劣,且发射部分需要作为移动设备使用,因此产品不仅需要防震、防水,更要控制重量。在制造设计方面,发射部分采用材质较好的尼龙外壳,结构设计紧凑,易于移动。为确保锂电池充电的安全性,电池采用卡套的形式安装,便于取出和固定,使得对电池的更换方便,设备长久可用。

接收部分放置在司机驾驶室,为固定设备,材质选用一般的塑料或者不锈钢即可。图6为引导装置的实物照片。

5 结论

通过地面、停车场、地铁车站和北京地铁施工现场的多种测试,该装置完全能取代人工引导,在信号显示、声音警示和照明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信号引导色灯正常,前进、加速、减速、停车、紧急等信息正常、清楚;

(2)照度达到要求,能突破隧道内原有的干扰亮度,可以看清地面侵限的任何情况;

(3)鸣笛正常,设备停止使用时红蓝警示灯指示正常;

(4)在隧道环境中,当传输距离在50m以内时,无线大功率干扰设备(对讲机)对设备工作完全无干扰,满足轨道车辆推进要求。

该装置无线通讯可靠、重量轻、防水性能好, 特别适用于环境恶劣的施工环境,可以应用于国有、地方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轨行车辆推进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秀明,杜睿. 中国高铁发展分析[J]. 科技向导,2010(5)

[2] 李光明.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1(8)

[3] 程宪平. 机电传动与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濮良贵. 机械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作者简介:亢涛(1975-),男,四川宜宾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制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