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亲家庭的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离婚,在当今社会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没有人把它视为一件丑事。它是主体双方冲破封建世俗的偏见,摆脱了众人的冷言讥讽,众说纷纭,将结婚照各分一半,众多的离婚者从此得以解脱。离婚后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解脱了原有家庭婚姻带来的痛苦与不幸。然而,每一个家庭的破裂与解体,都会给爱情婚姻的结晶――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幸,造成心灵上莫大的创伤,任何后来的教育都是无法抹平与弥补的。离婚后,父母双方各奔东西,忙于自己的事业,大多数无暇顾及孩子。有的还认为孩子是个包袱,是个累赘。有的干脆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托管教育。据调查,我们发现大约有70%左右的单亲孩子不是由其父或母直接教育和管理的。这种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对孩子教育的忽视与管理的漏洞。在教育上出现了短暂的或间接空白。单亲孩子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教育与管理,形成了隔代教育,这种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情感的分离与脱节
单亲孩子与其父或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父母施与的爱是一种天然纯真的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这种真诚的情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客观上来讲是自然的,无丝毫的做作,这是孩子能够感觉到的。从人生发展的规律来讲,每个孩子由其父母教育是最适合的,哪怕是不到位、不科学的教育,也总比对其进行间接教育要好些。
二、教育内容的陈旧与背离
单亲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或他人生活在一起,这部分人自然就成为了孩子的家庭教师,他们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而且也非常尽职尽责。然而,由于这些人生活的时代与晚辈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当代人有很大的差异。思想观念都比较僵化,所掌握的知识陈旧,因而只能将自己掌握的有限知识与信息传授给孩子。
三、教育主体的矛盾与冲突
单亲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求知欲高,可塑性强,不甘寂寞,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他们唯一的信息来源于电视,所接受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这种教育具有现代意义与气息。然而单亲孩子常常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因而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所措。内心存在许多疑惑不解,产生心理的不平衡,造成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四、教育结果的遗憾与失望
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有所奏效。大量的事实证明,单亲孩子的教育比一般孩子的教育要难得多,隔代教育下孩子的成长就更为困难,所产生的效果常常事与愿违。在隔代教育下,单亲孩子不能正常健康成长。由于教育内容的陈旧,教育方法的不科学,教育不及时不到位,常常使孩子出现很多的问题。抑郁与孤独,焦虑与恐惧,嫉妒与怨恨等不良心理;撒谎及言而无信,骂人打架,吸烟喝酒,偷盗抢劫等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断形成与发展,严重的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单亲孩子就成为了隔代教育的牺牲品,说严重点,爷爷奶奶等人就成了罪魁祸首。而当整天忙碌的单亲孩子的父或母发现时已经太晚了。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曾对84名有逃学、暴力和其他不良行为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82名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关。俄罗斯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少年犯出生于有缺陷的家庭。
关键词:单亲子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58-02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现状
单亲家庭指的是父亲和子女或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生存组织(破损的核心家庭),即单亲家庭是由于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其孩子组成的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女的自由选择。而由于离婚案件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了单亲子女的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家庭环境的急骤变化远远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甚至给子女一生带来精神创伤。不少单亲子女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又导致不少单亲子女走上犯罪道路,致使单亲子女犯罪率高。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5%以上。
因此,广大的单亲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许多家庭对此不知所措,学校也是“老兵遇着新问题”,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辅的机构组织。对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者而言这更是一个亟待用心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单亲家庭子女的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决对策。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表现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孩子的品德、行为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忧郁型: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喜欢独处,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自己孤独的城堡里。
第二,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能力的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行为往往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经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第三,多疑型: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和重组家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信任,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
第四,霸道型:由祖辈哺养,或因过度溺爱,或因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或过度被溺爱,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自我为中心主义心理强,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意识淡薄。
(二)对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单亲父母对子女教育责任的忽视。许多夫妻在离婚后,双方出于再婚或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对孩子的抚养责任相互推诿,不愿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义务。也有的单亲家长虽然将孩子的抚养权争于名下,但因忙于工作、交际等而无暇照顾子女,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爱。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走向犯罪。
(2)单亲家庭对子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有的单亲家长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旦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容易走向犯罪;有的家长由于婚姻的失败或生活压力而工作倍加勤奋,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操劳,顾不上教管孩子,这使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有思想压抑和行为退缩的表现;有的单亲家庭不顾子女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时,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无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
(3)家长不良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由于本身形象欠佳或有不良嗜好,赌博成性、或作风不检点、或脾气暴躁,动辄打人骂人。其言行极易成为孩子们消极模仿的对象,从而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和品行。
2.学校方面原因
(1)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一般多注重整体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以致后来有些孩子因为在家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在学校又得不到温暖,便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产生厌恶。
(2)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每个中小学校开有思想品德课程,但课程大多是为了应试而忽视了个性化、人性化的思想疏通、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要么等到学生出了问题,违反班纪校规,学校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一般化的品德教育。
3.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上,人们认为离婚父母都是有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也与正常孩子不同,常常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觉得单亲家庭就是有缺陷、有问题,认为它们是“不完整家庭”、“不成功家庭”、“问题家庭”、“残缺家庭”、“破裂家庭”等,这给单亲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痛苦。
(2)不良社会传媒环境的影响。缺少完整家庭温暖和父母细心管理的单亲子女,更难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感染,最终在不良文化的诱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误入偷窃、打架、赌博、行骗、抢劫等犯罪歧途。
三、对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起坚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优化思想、品德、行为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单亲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庭内部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采取健康积极的教育方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单亲家长为了孩子幸福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是必要的选择。首先,单亲家长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来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尽力给子女健康和完整的爱,这其中包括调动亲戚朋友同事中的性别资源来弥补角色缺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温暖。其次,家长要树立自身良好的榜样形象,并以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沟通,既不能过分严厉又不能过于溺爱,把他(她)当作普通孩子,给以健康积极的教育,与其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关系,使家庭关系融洽和谐。
(二)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给予单亲子女更多的关爱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单亲家庭成员的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老师要加强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单亲子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不管在潜意识中还是在日常行为表现中都不要把单亲家庭子女特殊化,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也应正常,应做到因事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育者——思想品德老师及班主任,更应采取各种方法,如个别谈话法,心理沟通法,加强对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在思想上和品德上给予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因为在单亲家庭别人才给他关注,防止其敏感心理。又要个别对待,使其能感受到老师、同学对其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能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的温暖。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有意义、有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四)社会应以正常化的观念对待单亲家庭,并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态度应该逐渐宽容、理性,正常化,而不能将单亲家庭界定为“破碎家庭”、“非成功家庭”。对于单亲家庭的观念应正常化。除此之外,社会应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全社会都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享有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应规范社会舆论,净化传媒内容,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并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和环境氛围为教育单亲家庭子女创造条件。
(五)单亲子女自身也应坚强面对现实,不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自己的良好人格,与同学建立良好友谊关系
引导单亲子女多与朋友或老师交流,以消除内心的孤独。走出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特长、技能,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多和朋友们一起学习,生活,强化自信,淡化自卑,转移注意力,面对单亲的现实,从而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单亲家庭孩子的幸福成长,必须同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形成保障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良性环境。但我们也要明白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引导单亲子女自身观念的转变,能正确看待单亲家庭的事实,理解父母的难处,以平和的心态重新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洁,庄晓薪.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王祖侠,郑燕.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3]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
关键词: 单亲家庭 教育 幼儿成长 影响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庭是人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单亲家庭对幼儿的成长有如下影响:
1.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幼儿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境地。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幼儿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幼儿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幼儿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幼儿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幼儿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幼儿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幼儿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幼儿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个性特点。
3.对幼儿群体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幼儿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幼儿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单亲家庭 学生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75-02
在我从教的几年里,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单亲家庭学生,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过我的长期观察以及跟这些学生长期打交道,发现这些孩子身上都存在共同的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造成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
经过长期和这类学生打交道,并且对这些孩子进行分析,因此我发现,对这类学生要给予多一份的爱心,要多寻其身上的闪光点,调动其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在心理、品行、精神、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去引导:
一、爱不等于放纵
家长和部分老师出于对单亲家中孩子的同情,总觉得亏欠孩子,总会故意对孩子多些溺爱。有时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有意无意地在很多事情上放松对他们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渐渐放松对个人的要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会使孩子的缺点错误更难改正,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爱护单亲家庭学生的同时,不能忘记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有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批评,只有严爱结合,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施行“闲聊拉近法”
当学生无所事事时,老师可以显得似乎毫无准备,没有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地与他谈些无关紧要的话。然后巧妙地利用这个“无中心”来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利用“无关紧要的话”使其在闲谈和笑声中不知不觉受教育,利用“闲”的优势,自然、适时、巧妙地取得他的信赖,打开他沉默寡言的内心世界,在交流中活跃情绪,拉近距离,巧妙地达成教育的共鸣。
三、鼓励加适当惩戒,扶正品质德行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极易导致这类学生品德行为的偏差。更由于这些孩子缺乏家长的监督,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失去了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在这种长期的没有是非观念的生活环境中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品行。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品行进行细致观察,并且从他们周围的同学中去了解这些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引导教育。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打交道,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最好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而是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特别要注意不能有触碰这类学生心底的那根底线。这样一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四、激励斗志,树立对学习、对人生的信心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似乎非常迷茫,对学习、对生活失去了常人的那份信心。他们承担了他们不该承担的一此东西,他们也很难像其他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经常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给他们适当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其他东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心用在学习上。多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五、创设环境,给予锻炼展示的机会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由于这些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单亲家庭,所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因此学校的班级日常生活就成为这些孩子最重要的部分了,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以此达到教育的效果。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不管她有多坚强,成绩有多优秀,他们身上的问题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得多。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个未解开的“结”: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没有家了,我没有爱了。这时和孩子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取得孩子信任的也就只有老师了,只要我们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当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能够抓住时机引导,给孩子的心田注入阳光,就会避过惊涛,渡过暗礁,健康地成长。
从以上几个方面,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避免走入误区。教师只有正确地加以引导,在严爱结合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关心、爱心,用心去感化,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父亲或母亲也应责无旁贷,献出你们的爱,用你们爱的火花去浇灌这些干渴的小花,使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仙.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8,(5).
(一)心理及行为特征
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由于心理调控能力和自身社会导向能力不强,常常表现出一系列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1. 怯懦自卑。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在校表现为: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不稳定,各项活动不能积极主动参加。
2. 抑郁孤独。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闷在心理。
3. 狭隘自私。不健康的教育环境,即有些孩子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大,他们对孩子过于溺爱,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片面性。在校表现为:处处以我为中心,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4. 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用极端的行为对待自己或他人。这类孩子不愿听从别人的意见,不仅厌学,还刻意去学习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二)形成原因
1. 父亲或母亲的教养态度发生变化。只存在亲子关系的单亲家庭,在教养态度上因心态的改变而失衡。一方面,表现为父亲或母亲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使孩子生活在重负之下,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滋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单亲家长会因家庭的变故感到愧对孩子,在感情上有补偿心理,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孩子的一些不良品格。
2. 家庭教育投入的减少。这里讲的投入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投入。由于单亲家长一人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用在孩子教育上资金相对减少,对孩子教育上精力也相对少得多。
3. 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单亲家长为考虑自己今后的生活,一部分精力用在重选配偶再婚的问题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4. 家长的自我封闭导致孩子因缺少社会交往而自卑、压抑。有的单亲父母因家庭问题感到自卑,不愿与外界接触,也不愿孩子与别人来往。这种心态影响到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压抑、孤僻、不合群,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教育策略
1. 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档案。从新学生入学起,我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的调查了解,并详细记录。同时,通过电话、校讯通、家访等形式,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具体情况。我养成了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思想等状况,我每天都记录分析。
2. 用爱心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种以心换心的活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如果在教育中一味冷落、嫌弃、训斥、批评、处罚,往往会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与教师、同学、家长间处于对立状态,从而偏离人生轨道。
3. 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虽然离异孩子有其心理行为方面的共性,但是也有其个性。因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转化单亲家庭子女,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捕捉闪光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取得教育转化工作的最佳效果。
新学期开始我就做好了情况调查,通过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学生档案,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主动接近他们,热情关怀、鼓励他们,然后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