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贝壳工艺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整个实践活动的核心过程,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不断的发展孩子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的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的程度,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探索、创意、独特的思考等应给予肯定,并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
一、生活中的贝壳
青岛是我国的海滨渡假旅游城市,这里三面环海,深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深深地陶醉着每个同学,尤其是沙滩上的贝壳更形状各异、五彩斑斓,引人注目,俯首可拾。闲暇之余,同学们常结伴到海边嬉戏,从沙滩上拣回一些自己喜欢的贝壳珍藏起来。而用贝壳精心制作的贝雕工艺品更是青岛的特产之一,经过精心制作的贝壳制品确实别具一格,让人爱不释手,同学们也十分心动,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虽然同学们对贝壳制作很感兴趣,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工具、及对工艺品知识和贝壳加工的方式方法知之甚少,实际做起来常事倍功半,不尽如人意。
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搜集贝壳工艺品,了解贝壳加工的种类及其特征。搜集各种贝壳,进行贝壳加工创作,主要表现形式有贝雕画、贝塑、贝壳粘贴画、贝壳饰品制作,感受到贝壳利用蕴含的潜藏空间。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要认真去观察、去发现美,并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针对海洋贝类的生长特点不同,学生按照课题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自愿结成小组开展调查。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本组调查课题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包括调查的区域、人员、时间、内容、总体规划等。小组内还可根据情况设立联络员、记录员、采集员,分别负责联络相关部门进行访问、记录调查访问结果,采集贝类标本。
第一阶段“五彩的贝壳”(4周):开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收集贝壳,查找资料。给贝壳分类,认识各种贝壳。第二阶段“走进贝壳工艺品”(4周):实地考查贝壳加工厂、访问相关技术人员,了解贝壳工艺品的种类和形式。第三阶段“宝贝工作室”(3周):学习制作贝壳工艺品,并进行设计、制作。第四阶段“宝贝就在身边”(2周):拓展延伸,寻找身边像贝壳一样的宝贝,并制作相关的工艺品。第五阶段“我知道了……”(1周):总结,回顾,评价。
经过调查了解,常见的贝壳工艺品主要有贝雕、贝塑、贝壳粘贴画、贝壳饰品等等。由于贝壳属于一种天然的产物,大自然的造化使它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如色彩、纹理、形状、形态、色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选择某种工艺品,综合利用贝壳的各种不同特点进行创新加工。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所想”表现出来。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说“不行”要给学生留出大量“可以”的空间。
在班级中交流活动心得,共同分享所历、所思、所悟。小组中每位同学口头交流,小组派一位代表全班交流,每位同学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身发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多种方式,采取评选实践小能手、颁发特长证书等形式进行激励。
二、变废为宝,提倡环保
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了解生活中可以处处发现美,并有变废为宝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他们参与动手、参与实践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工具的使用,同时对他们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意识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摄影师抓住了夕阳西下五彩的霞光,和渔船上红红的灯光,这交相辉映的一刹那的情景,进行了拍摄,让我们感受到了光的魅力!天空中五彩的霞光,是大自然的杰作,又叫自然光,渔民手中的灯光是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又叫人造光。这幅作品也是人造光和自然光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光和人造光交相辉映的魅力。
让学生利用薯片筒、光盘、糖纸等材料,制作一件件美丽的作品。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甚至是用完了就随手丢弃的东西,但是把他们给收集起来,只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双能够创造美的小手,这些看起来平平常常、甚至是要丢弃的废品,在光的照射下,在学生的创意想像中,也会成为一件件美丽的作品!在光的魅力中变废为宝。
光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它还可以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是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女孩。在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坚强和勇气让听者无不动容。书,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灯光,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感受到了希望和未来!这,就是光的魅力!感谢它陪伴着清清,带给她勇气!
一、贝壳类饰品的历史发展
贝壳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和装饰物,与人类文明的祖先们并肩站在了文明的起点上。它们是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一个世纪以前,深海珠贝是欧洲贵族奢侈华丽的标志饰物,它拥有珍珠一样迷人的光泽和变幻的色彩,但又拥有迥异于珍珠的七彩。孕育珍珠的彩色珍珠贝以不逊珍珠的光彩,千百年来从不曾被小视与埋没,清朝晚期,杭嘉湖一带,就有把蚌壳等贝壳类打磨成纽扣,装饰在高档的服装上的记载。
近几年,贝壳类首饰也开始越来越被我们都市中喜欢帅性自然的人们所特别钟爱。珍珠母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颜色及纹路都十分独特,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首饰的需求。
二、贝壳类首饰饰品的特点
珍珠母贝是珍珠生产的直接来源,人们在它死后收集它们的躯壳,制作成各种精美首饰,因其是珍珠的母体,其躯壳也有与珍珠类似的地方,制作成的首饰天然美观。
(一)材料特点
深海珠贝拥有珍珠一样迷人的光泽和变幻的色彩,但又拥有迥异于珍珠的七彩。珍珠母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颜色及纹路都十分独特,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首饰的需求。珍珠母贝饰品的加工非常复杂,原始的珍珠母贝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精确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镶嵌。历经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制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贝壳饰品。鲍鱼贝,黑蝶贝,白蝶贝,马氏贝,企鹅贝,海水珍珠贝等等,这些海洋贝壳都是做首饰、饰品的材料。
黑蝶贝:孕育黑珍珠,只限于在人间仙境般的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的珊瑚礁中生长。天赐尤物——乌黑中泛着彩虹般幻变色泽的黑蝶贝,已成为众多爱美尚美人士的搜猎品。
黄蝶贝:多被发现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珠贝内侧边缘通常呈金黄色。如同中国的黄色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一样,这些或浅黄或金黄的珠贝正是价值最高的品种。
鲍鱼贝:有着中空的结构和极其出彩的珍珠质,异常少见,仅生长于新西兰海岸的周边。鲍鱼贝常运用于吊坠的设计中,设计感强,具有欧洲风情海洋风格的天然深海鲍鱼贝吊坠常采用纯天然深海鲍鱼贝,来自大西洋或太平洋的深海,是国际最为流行的高档天然饰品材料。
粉红贝:少量地存在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中上游,非常稀有,不产珍珠的,专门用于首饰,因其非常特别的颜色而弥足珍贵。适用于时尚首饰配件,如各种雕刻品、吊坠、耳饰、珠串、戒面等。
金蝶贝;孕育南洋金珠的珍珠母贝,主要产于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等地,而粉红色的粉红贝是非常稀有的,不产珍珠的,专门用于首饰,因其非常特别的颜色而弥足珍贵。毫无束缚的贝壳造型组成大尺寸戒面,随性,张扬。配以宽戒托的搭配,中性之美不可忽视。
(二)贝壳类首饰饰品的工艺制作特点
珍珠母贝饰品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原始的珍珠母贝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精确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镶嵌。历经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制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贝壳首饰。
贝壳首饰的制造方法,根据具体首饰产品的需要选用各种不同贝壳,经下料、雕磨、平贴、镶嵌、摞叠的过程而成形,其特征是:
1.将用上述工艺方法做出的首饰半成品。在其需要强化的表面涂上一层光蜡,再用布轮对其进行打磨使之产生热量,当打磨件温度介于50~80℃之间时立即将其被打磨处放入20%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冷却 。
2.然后再将其置于5%浓度的碱性溶液中漂洗后取出凉干。
3.先用硬布轮配以粗蜡,然后对半成品整体进行打磨,再用软布轮配以细蜡转速研磨,然后再用喷有酒精的棉纱轮打磨,最后再用干棉纱轮研磨、视贝壳首饰上形成一层珐琅层为止。
三、贝壳类首饰饰品的市场前景
贝壳类首饰工艺品主要受到贝壳的爱好者所喜欢,对于他们来说,一切有关贝壳材质的东西都感兴趣。他们是热衷于贝壳工艺的铁杆粉丝,也是对贝壳艺术的一种支持。他们是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贝壳。以个性首饰饰品专卖店、礼品店、沿海旅游行业等,这些是贝类的首饰工艺品的传统销售经营方式。
近些年,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海洋养殖业的发展和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以利于贝类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贝壳是沿海特产,有的做成首饰、有的做成小饰品物件、有的做成工艺品摆件等。一方面,一些去沿海旅游的游客们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去那边旅游,都会买上集中贝壳做的物件,买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既实惠又表达心意。另一方面,普通人群把贝壳与其他材质搭在一起,加工做成首饰、衣服鞋帽上的配饰、摆件工艺饰品等,即个性,又时尚。
与此同时,把贝壳类饰品向非沿海城市发展,这样能使其做更到大众化,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把贝壳饰品整组,做到小的零散化,大的专业化,发展更多的经营模式,如传统的小饰品店、饰品加盟连锁专营店、主体品牌专卖店、网上订购等经营模式。在首饰饰品种类众多的情况下,广大的商家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贝壳的特点,使之依存自身的优势,让贝壳类首饰做得更精致,更专业化,得到更好的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字:贝壳 雕刻工艺 图案设计 用途
中图分类号:TS9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贝壳的主要成份和结构
贝壳(bei ke)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称为贝壳。贝类的特点是体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组成。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二、贝与人类
贝壳在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起的作用未必会比石斧小,它们曾被用来做过首批劳动工具、饰物和钱币。全世界的宝贝大约有200种,共同特征是贝壳为卵圆形,极其光滑,背面布满各种斑点和花纹,腹面有一条缝状开口,开口的两侧各有一排齿纹。甲骨文的“贝”字画的就是宝贝腹面,两侧各画两颗牙齿。后来两侧的牙齿连接成了两条线,下面又伸出两根触角,就成了繁体的“贝”字。为什么把这种贝壳称为宝贝呢?不仅因为它是最漂亮的贝壳,而且因为在远古时期它是作为货币使用的,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宝贝成为人类第一种货币,并不偶然,它天生就是当货币的料:美丽、轻便、耐磨损、多数地方不生产、除了用做装饰没有实际用途,而且很关键的一点,它无法假冒,不怕会出现假币。后来人们也用铜铸造宝贝当货币用,但是三岁小孩也很容易把它们与真宝贝区分开来。用陶瓷也许可以制造出可以乱真的宝贝,但是制造的成本必然极高,得不偿失。因此,除了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许多地方,也都曾经使用宝贝当货币。虽然宝贝有200种之多,全世界的人们却都只选用两种宝贝当货币:黄宝螺(因此也叫货贝)和金环宝螺(也叫环纹货贝)。据作者考证:货贝在殷商时期至少有以下四种职能:一、价值尺度的职能;二、流通手段的职能;三、贮藏手段的职能;四、支付手段的职能。
三、佛教至宝――法螺
法螺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上。它们是甲壳类软体动物中体形巨大的一族。法螺的壳很厚,而且坚硬不易破碎。法螺的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法螺的壳顺着轴线生长,并且逐渐膨大。每一层都有精美的花纹和褶皱。许多法螺的外壳表面裹着一层毛茸茸的壳皮;壳口有角质的厚口盖。法螺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吹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用同名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源于印度。法螺作为佛教法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时,帝释天等曾将一支右旋白法螺献给佛祖,从此右旋白海螺即作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佛教中广为应用。法螺随佛教传入中国。现在中国的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民族依然采用。法螺是藏族的八瑞相(亦称八吉祥徽、藏八仙和藏八宝)之一。
四、贝壳工艺
贝壳属于有机宝石,虽然在贝雕、制珠核等方面有较好应用,但尚未得以广泛的开发利用,尤其在首饰设计方面,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关于贝壳雕刻:在贝壳上进行的雕刻或其他艺术加工,通常也指用贝壳雕刻加工成的雕塑工艺品。早在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以贝壳作为装饰品。公元前15世纪,中国以经过加工的小椭圆形贝壳作为货币,称为货贝。周代普遍运用贝壳镶拼在漆器上的装饰技法。三国时,魏武帝的酒杯就用砗磲(海贝,表面有如同车轮渠道的纹理,内层色如白玉)制成。唐代《岭表录异》中记载,南海有鹦鹉螺,表皮光滑,呈红褐色放射状斑纹,其尖端处弯曲而呈朱色,如同鹦鹉嘴,故得名。鹦鹉螺的壳内色白,琢磨后内层呈现彩色斑纹,制成酒杯,称鹦鹉杯 。明代 ,在鹦鹉杯上镶金,并雕琢鹦鹉的头 、翅、足等,更显华贵。
除中国外,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也有贝壳雕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匠师充分发挥贝壳内层潜在的彩虹般的色泽,雕刻成浮雕侧面肖像的小徽章、胸针、首饰。19世纪末,那不勒斯成立了贝壳、珊瑚雕刻学校。至今那不勒斯的珍珠贝浮雕侧面肖像徽章仍然是有名的手工艺品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匠师以鹦鹉螺雕刻成工艺品。美国印第安人以贝壳装饰服装,或作为首饰,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中国贝壳雕刻主要产于海南、山东青岛、辽宁大连、广西北海、江苏连云港以及广东、湖北等地。品种有酒具、烟灰缸 、纽扣、首饰( 项链、胸针、耳坠等 )、伞柄、灯具、座钟、挂屏、屏风等。1980年以来,采用聚合新工艺,将贝壳磨成 0.5 毫米的薄片,然后直接将薄片聚合、镶嵌在家具和日用品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室内装饰板材,具有透明、轻便、牢固、易于洗涤等优点。贝壳雕刻的艺术特色是因材施艺,因材取形,光彩绚丽,工艺精巧。天然贝壳独特的螺旋形状,外表和内层的纹理、色彩和光泽,为贝壳雕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贝壳雕刻在充分发挥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浮雕、圆雕、浅刻、平贴、镶嵌等技法,使作品既生动自然,不假人工,又恰到好处,耐人寻味,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贝雕画的挂屏上,以黑色螺旋状的贝壳制成仕女的发髻;以货贝内层潜在的紫色制成晶莹欲滴的葡萄。此外,由于挂屏是挂在墙面上,因此贝雕画要求形象简练,工精而不繁琐,既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和层次,又不能堆砌过高,过于笨重。
(一)贝壳工艺的图案设计
第一,在古代,贝壳不仅曾作为货币(贝币),而且也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巴罗克图案最大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贝壳及海豚尾巴的曲线,进而以这种生物学的曲线和古老莨苕叶状的饰纹形式为主要风格。贝壳以其特有的纹、形、色等自然美,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当人类还处在原始时代时,就与贝壳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用贝壳及贝形、贝纹等装饰物来美化自身。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贝壳一直是欧洲古代艺术中装饰图案中的重要题材。而贝壳曲线图案的广泛应用,则是受贝壳切面螺旋线的启示。80年代春夏之际这种热情在时装面料上得以再现。 然而,其流行时间未如设计者所料,转眼便被类似贝纹的细密肌理图案所代替。究其80年代贝壳图案流行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师仅在贝壳的形、色、纹上作了点努力,尚未向高层次开发,因而导致贝壳图案在装饰设计领域昙花一现。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致力探索海底世界之谜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这就引起了贝壳图案再度流行的趋势。
第二,贝壳的纹理美是设计师的创作源泉,不仅来自于自然界,而且也来源于社会生活。设计师要善于寻求生活中多方面美的启示,大至宏观小至微观,大自然中一切已被人们发现与将要被揭示的形象。
第三,运用贝壳的螺旋形,曲线原理参与图案设计。虽然贝壳的天然装饰的神秘性由来无法为我们的推理所解释,但其纹理、螺旋形曲线所呈现的天然美,确具有某种使人们惊叹的艺术力量。
(二)工艺制作
日用品的制作比较简单,先将贝壳浸泡水中清洗,去除外表的杂质,然后进行雕刻、粘接、镶拼等。由于贝壳一般较薄,其内层彩虹般的色泽极为珍贵,不易多得,所以在手工雕刻 、琢磨时须小心操作 。 贝雕画的制作比较复杂,主要工艺过程有:①设计画稿。设计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绘画技巧,而且还必须掌握各种贝壳的性质。②选料。按照画稿要求,精心选择贝壳。③琢磨、雕刻。即用各种刀具将贝壳制成所设计的各种部件。④成型。将各部件粘合、组装成完整的形象。⑤整理。包括清洗,适当地敷以透明的色彩或涂以特制的上光油。⑥安装。按照设计画稿的要求,将各个形象准确地粘合固定在挂屏、屏风的板面上,然后配置画框和玻璃。
五、贝的主要用途
蛤蚌等有壳动物的外壳。其中有的具有珍珠般的虹彩光泽,因而被用于珠宝业,制作项链、服装珠宝(钮扣等),甚至安装在首饰上,更多用于制作贝雕、拼贴画、镶嵌刀柄等。在各类贝壳中,以澳大利亚北部托雷斯海峡一带所产的真珠牡蛎(pinctada maxina)、菲律宾的马尼拉贝、缅甸的缅甸贝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巨蚌、皇后大蛤等为优。
一个世纪以前,深海珠贝是欧洲贵族奢侈华丽的标志饰物,它拥有珍珠一样迷人的光泽和变幻的色彩,但又拥有迥异于珍珠的七彩。孕育珍珠的彩色珍珠贝以不逊珍珠的光彩,千百年来从不曾被小视与埋没,清朝晚期,杭嘉湖一带,就有把蚌壳等贝类打磨成纽扣,装饰在高档的服装上。它们从来都是设计师们最最珍爱的美丽朋友。尤其是近两年,珠宝级的贝壳类首饰也开始越来越被我们都市中喜欢帅性自然的人们所特别钟爱。珍珠母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颜色及纹路都十分独特,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首饰的需求.珍珠母贝饰品的加工非常复杂,原始的珍珠母贝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精确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镶嵌。历经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制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贝壳饰品.
装饰生活
一个小小的贝壳,也能起到大作用。扇面形状的,螺旋形状的,大个的,小巧的,稍稍加工一下,穿起来,吊起来,就可逃脱被随手扔掉的命运,在墙壁上、桌面上出尽风,亮丽地展示一番。
体积大的扇形贝壳,经过特殊工艺的压贴处理,完整地装饰在木碗内壁上,这样的碗使用起来更环保。而如果把一片片漂亮的珠片穿起来,做成一道帘子,装饰在窗前,东南亚风情的家居场景即刻呈现。
如果放在海边,你会用它来听海声,但在自然风格的家中,它的用处可就大了。窗帘扣,小吊环,不加修饰,贝壳就能让你的家呈现出东南亚风景。
海边拾回来的小海螺,光滑、圆润、亮闪闪,两个配对在一起,做成窗帘扣的吊环,一样美丽非凡。把它们配饰在家里的窗帘上,窗帘也会沾染上海风的味道。
温州市平阳县依山面水,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夙为鱼米之乡。“万全洋”优质大米、“平阳早香茶”、平阳马蹄笋、塘川橄榄、麻步文旦、鹤溪杨梅、腾蛟血橙、南麂石斑鱼、海湾扇贝、鲍鱼等名优土特产、海珍品驰名中外。本县这些颇具特色的乡土材料资源经过加工完全可以纳入美术教学及创作活动中来,成为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乡土材料,如果不把它们运用到美术教学及创作中实在可惜。如利用谷类、豆类、鹅卵石、树叶及花瓣、编织袋、皮革等这些材料制作拼贴画艺术;柳条、藤条、稻草等可以用于编结艺术;竹子可以用于竹刻艺术,竹条依然可以用于编结艺术;而贝壳可以用于拼贴画,更多的用于贝雕艺术。接下来就来研究 一下如何将各种乡土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一、点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麻步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其中蔬菜类中就包括多种豆类作物,比如黄豆、绿豆、豌豆、红豆、黑豆等等。其中稻米中有包括糯米、籼米、粳米等三种。各种各样的豆类作物和豆类作物,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颜色鲜艳丰富。豆贴画就是利用它们的这种特性而制作出来的一种手工作品。用豆拼贴出来的画,画面的视觉效果非常独特而富有趣味。拼贴画的制作过程轻松有趣,而且材料品种多样,易于制作,非常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学。
二、线状类材料的运用
线状类材料主要包括稻草、藤条、柳条、芦苇等。这些线状类材料适合用于编结艺术,所谓编结艺术亦属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以柔韧的长纤维植物如藤条、竹子、柳条等为原料,编结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的一种艺术门类。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所以到了收割过后稻草是随处可见的材料。其实我们可以运用稻草结构材料特质,加入到美术教学中来,让学生制作一些工艺品,比如稻草画、稻草面具、稻草纪念物、稻草娃娃、稻草编织等等。
我县四周都是山,山上林木参天,其中一定少不了一种植物,那就是藤条。藤条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韧性的不同可以用来编结藤制家具、藤制工艺品等。可见藤条也可以用来作为美术材料,制作出更多的藤条工艺。以藤条、柳条、稻草等材料编结出来的作品造型多样,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编结艺术》这个课程,利用藤条、稻草、柳条等这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玩具、小装饰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动手制作的乐趣。
三、面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萧江镇被誉为“中国塑料编织城”。这些编织袋外观印刷精美,颜色、印刷图案都各不相同,大小、造型也各不相同,而且编织袋本身就有一种格子的纹路肌理。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编织袋代替画纸,在编制袋上作画,说不定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或是利用编织袋上丰富的颜色、精美的图案,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编织袋来制作拼贴画。
我县水头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都”。皮革的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色泽、结构也各不相同。皮革大都色彩鲜艳、造型奇特,极具东方韵味和色彩魅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皮革柔韧和耐磨损的性能,用皮革做美术材料,比如皮画、皮制雕刻、皮制挂饰、建筑造型、项链等装饰品及日用工艺品等等,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得我们的美术课堂显得更精彩。
我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所以这里并不缺乏树叶和花瓣。树叶和花瓣形状多样,大小不同,颜色丰富,我们可以利用树叶制作出一些精美的拼贴画,可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树叶拼贴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手工制作,尤其是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被运用的非常广泛,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在初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难度,让学生利用先设计出一个场景,之后用树叶把它拼贴出来,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拼贴画,这样达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块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青街镇自古盛产毛竹,享有“毛竹之乡”的美誉。可见平阳县的竹子资源非常的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竹子作为一种美术材料,以竹画、竹制品、竹刻、竹编织工艺等形式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在初一上册的美术课本的《诗情画意》中有画竹这个内容,我摆脱以往让学生在教室里临摹画竹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学生到竹林里去观察竹子的生长习性、结构特点。这种让学生观察身边现有的材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写生、创作的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业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县地处沿海,尤其是南麂列岛被誉为“贝藻王国”,可见这里的贝壳资源十分的丰富。我们也可以把贝壳作为一种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贝壳的组合工艺品或是贝壳风铃等等,这些内容有趣而有贴近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鹅卵石是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它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形象千姿百态。鹅卵石极具美术价值,因其造型独特可以制作卵石造型艺术,再由其颜色丰富可以制作拼贴画,同样还可以利用鹅卵石代替画布在它上面作画。所以鹅卵石以一种乡土材料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大的运用。南雁镇的溪边有很多的鹅卵石,收集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它的制作方法简单,当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简单的材料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赋予了教学方式、内容拓展新的生命。新课程理念使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可供开拓的空间。我们能利用本地方所拥有的条件,服务于新课程教学,为美术教学提供可操作、探究、展示和运用的平台。
造型表现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是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知的,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研究的两个举措总结如下。
一、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
废旧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美术教材吸收了很多相关的内容。在这变废为宝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和造型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次教师基本功大赛,要求教师利用废旧物品做装饰物,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可供参考的创意很少,只有靠自己对造型经验的积累和理解,通过发现、尝试和创造,使一件艺术品慢慢地展现,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从普通的物品到“爱不释手”的作品,这其中要付出很多努力。在浩如烟海的生活废弃物中,我们要把它的变成什么样的作品,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它们天然的形状、色彩、质地、硬度等,这些都要去认真地思考、探索和发现。在制作中,同一种材料正反面不同地运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在教学生用易拉罐做人物和动物时,体会颇深。
一件作品的制作过程,既要考虑完成品的比例、形体、动作、各部件插接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它的各个角度的观赏性和审美特质。在反复地接合、修改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了合理的训练,这种感觉是在绘画中不能体会到的。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材料做同一题材的作品,最终所出现的效果截然不同。这与他们对制作对象的理解的水平有关。比如制作人物时,如果不了解最起码的人体比例结构和性别特征,就很难将其做好。开始学生只能制作成人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制作的人物出现了生动的动作、表情和年龄、性别特征,从而具有了一定的表现性。学生的造型能力、对物象的理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在教学生用易拉罐制作马的造型时,首先让学生看有关的图片,了解马的形体特点,各部分的比例、结构等,待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马的形象后,再让学生把易拉罐剖开,看哪些部分的形状与马的造型有联系。开始,我们把一个易拉罐作为马的身体。然后,用剖开的铝片通过卷曲作为马的胫部;用易拉罐的圆形顶部卷曲成月牙形,看起来很像马的头部;再用铝片做出马的四肢,用塑料袋做尾巴,这样一匹马就做出来了。然而,经过反复的观察,并与马的图片对照,总感觉缺少点马的精神。马的起伏美丽的形体、剽悍劲健的精神特色没能得以充分展现。于是,又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利用易拉罐的圆形顶部和凹凸的底部,经过扎接、弯曲、插接等方法制作出的马体,具有马的背部、臀部的曲线和特征,既符合马的运动规律,又具有美感,且与骡子、驴子的体形拉开了距离,这种对比对学生的造型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接着用两个弯曲成月牙形的易拉罐底扎接成马的脖子,再用一个月牙形反过来做成马头,最后把洗碗用金属丝通过扎接做成马鬃、马尾把四肢做成行走或奔跑状,一匹劲健剽悍的骏马就这样诞生了。再为它配马鞍,使其更有装饰性,具有审美特质。从探索、发现到制作完成,学生对马的表达、对马造型的理解到审美表现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废旧物品是生活中的垃圾,也是学生常接触的,但被注入探索、发现、创造等因素以后,它就成了一件艺术品,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表达都有了一定发展,造型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地方特色材料的利用使造型训练充满了乐趣
地方的特色材料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比如连云港地处沿海,贝壳很多,连云港的金镶玉竹也很有名。这些是我们运用到工艺制作对学生进行造型训练的很好的材料。学生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出很多艺术造型,且具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在创造的过程中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贝壳的形状、花纹、色彩可谓是丰富多彩。我们到海边采风,能找到很多造型各异的贝壳,如果能到渔民家去寻找,还能得到浅海见不到的精美贝类。我们把搜寻到的贝壳分类,在构思中,考虑到贝壳的形状、色彩、质地与要制作的某种动物、人物或建筑物等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就像霍去病墓的雕刻一样,随类赋形,追求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在教学中,有的学生用贝壳制作恐龙,不用添画的因素,就将恐龙的形象制作得活灵活现。一件恐龙工艺品的出现是建立在对考古学相关知识的研究,对恐龙形象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在从贝壳的收集到制作探索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应该说这种造型训练,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造型能力,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觉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相比来说,没有哪一种教学比这样的造型训练更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