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竞是初恋
“想起那一年在恋爱的时间,在恋爱的地点,被你改变。消瘦的你站在路边,夕阳下是你欲说还休的脸。有一天你说要改变,我也就平静的说了再见。”
这是高晓松在歌曲《改变》中的两句歌词,用来描述本文主人公与电竞结缘的路程,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而凑巧的是,今天访谈的这位发烧友,名字里也有晓松两个字,他叫李晓松。
李晓松开始接触CS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年他是一个懵懂的初一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WCG,也不知道什么是电子竞技。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瞎玩。等到他初三的时候,电子竞技如同初恋的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他,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那段时间,每天下午6点钟,就跑回家,先是跑图热身,一直到晚上9点钟:然后是战队的战术训练时问,大家在不同的比赛地图里练习配合;最后,从11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4、5点钟,我们全队都在线上打比赛,因为夜里的网络状况比较好,而且当时国内战队基本都是夜里训练,所以找到高手对练的机会比较多。”晓松不好意思的说,“那时候白天在学校基本就是在睡觉,然后晚上又跑回家练习去了,CS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在线练习的电子竞技项目,尤其是枪法和与队友默契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大半年时间。”回首往事,晓松说他当时执着到都没有去想这样做的后果,现在看来当时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经过半年的闭关修炼,晓松和他的队友们进步很快,已经开始为进入职业俱乐部做准备。这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晓松面前,是继续读书还是选择成为职业选手。长时间的训练,晓松的成绩下降的很厉害,而职业之路也并不平坦。当时,有个河北俱乐部找到他,为他提供一份合同,每个月八百元工资,包住不包吃。在这之前,晓松一直单纯的以为,只要成绩打好了,肯定能靠电子竞技养活自己,可以去世界各地比赛,可以挣钱回报家里对自己的培养。可当他看到这份合同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原来想的太简单,太单纯了。
一个男人在初恋中发现了自己的单纯,往往就意味着初恋的结束。晓松的CS职业选手梦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破灭的。
爱屋及乌
CS是众多电子竞技游戏中对键鼠外设要求最高的一个。从鼠标、垫脚、垫子到声卡和耳麦,都是会切实影响到成绩的因素。晓松在长时间的训I练中,对于游戏外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告别了职业选手之路的晓松,并没有彻底的离开电子竞技和CS,而是换了另一个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着电子竞技的发展。
晓松从2004年开始,陆续参加了一系列的大型比赛,如CEG、WCG和KODE5这样的比赛,担任一些裁判和赛会服务工作。同时,晓松对外设的收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于CS常用的鼠标、键盘、鼠标垫和耳机都有一些小藏品。IE3.0作为CS玩家心中永恒的经典,晓松也有收集,家里一个小箱子都是IE3.0的X06和X08版本。虽然无法和国内顶尖的收藏者相比,但是晓松也从中享受到了收藏的乐趣。
“这些鼠标都是以相对的低价买回来的,最贵的这个欧版4101当时是600多元买回来的,现在这个鼠标市价已经超过2000元了。记得当年我的第一个鼠标也是IE3.0,那时候一个月家里给我600块钱生活费,我花了450买了一个X08的IE3.0鼠标,拿着150块钱过了一个月。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个事情,就开始支持我的电竞装备购买和收藏了。这让我非常感动,跟很多同龄人相比,父母对我的选择一直很支持,这是我非常幸运的地方。”晓松指着屋里摆放的各式装备对三疯说,“你看那边的几个箱子里,放的都是我的一些签名版的垫子和一些比较稀有的垫子,有一段时间对收集STEEL的垫子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托朋友和海外的同学帮我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垫子,现在收集也一直没有停,但是很多垫子现在价钱被炒的很高了,我之前托朋友带两个限量版的垫子,结果被告知一共要两千多元,后来想想之好作罢了。毕竟现在花的是父母的钱,还是得考虑性价比问题,哈哈。”
接着,晓松展示了一下他近几年的战果,这里面有很多签名版的鼠标垫,比如NiP、SK、coI、fnafic、NoA、3D这样知名CS战队的签名,甚至还有魔兽选手Grubby、foV、sky和suhO等人的签名。三疯有点忍不住了,几箱垫子件件都是精品,看的三疯眼花缭乱啊。哪位读者想要前来打劫,请写信到三疯邮箱,三疯会把地址给你的,打劫完分我一点就好……
玩笑开完,再来看看键盘和耳麦,从STEEL 6G的机械键盘到罗技著名的Elite Keyboard,再到微软的Alienware外星人和KeyTronic的KT2001,也是藏品丰富,而且每一把都有自己的故事。耳机方面,主要集中有icemat的西伯利亚、steel的5H USB和Plantronics A90这几代CS玩家最喜欢的耳机,另外让三疯感到很惊喜的是,在晓松这里看到了一把老款的Plantronics DSP-500,这是当年每个CSer梦寐以求的神器呀。
这些就是晓松现在用的两台机器所有的配置,相信也能给很多朋友提供一些参考。CS不是一款特别“吃性能”的游戏,但对于外设产品的要求却比绝大多数游戏要强。
晓松现在还在上学,所有的收藏都是很有计划的,虽然有家长的支持,但还是很理性。记得第一期采访的时候,老车跟我说,不要报道那些花家长钱烧装备的孩子,因为这样对发烧友人群的风气来说不是一个好事。采访晓松之前,三疯犹豫过,但是真正见面之后,在晓松身上,三疯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CS的爱和对外设产品的感情。虽然已经结束了和CS的初恋,但是感情还在,这样也挺好。
一
现代人买东西习惯用塑料袋装,这是最让人头疼的非环保垃圾。与其依赖“限塑令”,还不如学学唐宋时期的人,用柳条当买鱼的“容器”。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战乱跑到成都居住,转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座茅屋。这座茅屋就是闻名遐迩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角。
在诗中,杜甫为自己,更为和自己相像的群体呼吁住房问题。其实,根据《云仙杂记》的记载,当时他的生活还算好,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伙食相当不错。
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细子鱼一串”。杜甫去市场买鱼,不用篮子——嫌沉,不用塑料袋——没有,而是从自家茅屋上扽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看见鱼,挑选好,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着便走,既轻便又环保。
这种拎鱼的方式,在《水浒传》里也可看到。“浪里白条”张顺跟“黑旋风”李逵不打不相识,又认识了黑道大哥宋江,便从船上找金色鲤鱼——“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当做见面礼送上。
《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卖活鱼的小贩用带叶儿的柳树枝子浸泡在装鱼的木桶里,利用柳叶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延长鱼的性命。想必,在卖鱼的时候可以顺带着在桶里折一段儿柳枝,把鱼一拴,让客户舒舒服服地拎着回家。
二
除了拎鱼,换成买肉,也有其他环保型的植物包装,古人的环保创意还是相当多的。
《水浒传》中被鲁智深打得嘴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的郑屠户,虽然扮演了个欺男霸女的恶霸形象,却是个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事业的青年。鲁智深去肉铺寻衅,先是要了十斤精肉,又要了十斤肥肉,郑屠户都按照鲁客户的要求细细地切成了臊子,最后用荷叶包起来。荷叶逢水即生,便宜得很,用做包装成本很低,而且用来包肉馅儿干净,还带清香味儿。精明的郑屠户既节约了成本,又做到了环保,搁在现在,是一定要上报纸头条称赞一番的。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用荷叶包饭的先例。据唐朝丘悦的《三国典略》记载:“建康令孔奂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拿荷叶当外包装裹饭,省时省力省钱,如此补给军队,怕是军事史上的一段奇闻,更是环境保护的一段佳话。
三
古人缺乏一些科学技术,但观念并不落后,所谓“可持续发展”,居然在史书中早有记载。
北魏贾思勰“种三十亩,一年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永无尽期”的轮次采伐思想,被唐代人继承,他们很少伐木做薪,但凡烧火首先考虑采用的是枯枝。《全唐诗》收录的储光羲的《樵父词》有这样的诗句——“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陆龟蒙在诗文中也提到一个名词——“养”,是为“山家谓养柴地为养”,说的是樵夫们把山林当作循环利用的种植基地,渐次种植砍伐,而非涸泽而渔,一砍了之。
清代钱彩在《说岳全传》中这般写道:
岳安人叫声:“我儿,你做娘的积攒得几分生活银子,你可拿去买些纸笔来,学写书法,也是要紧的。”岳飞想了一想,便道:“母亲,不必去买,孩儿自有纸笔。”安人道:“在哪里?”岳飞道:“待孩儿去取来。”即去取了一个畚箕,走出门来,竟到水口边满满地畚了一箕的河沙,又折了几根杨柳枝,做成笔的模样……
同样因为家境贫寒,岳飞选择用杨柳枝和沙子习字。虽然这类因为生活拮据而选择的做法属于被迫的环保,尚属于生活水平决定生活方式,而非思想水平左右着生活态度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但客观上对自然环境还是有所裨益的,况且,节约资源本就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把古人的做法写在这里,算是对他们保护环境的肯定吧。
四
古人说,要敬惜字纸。这虽然说是敬重文化的思想体现,但有时从另一个侧面看来,也算是环保意识。
宋代的欧阳修自幼即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他学习写字的时候,用的不是笔纸,而是挥舞荻草秆在地上写,当然,这么做并非真的因为欧阳修懂得环保,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宋史》记载,欧阳修“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但客观上的确省下了不少笔墨纸砚,累计下来至少少砍了几棵树,少染脏了几池水。
毋庸置疑的环保书法家还得说是怀素。他为了练字,专门找荒地种了一万来棵芭蕉树,待树长成,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挥毫泼墨。本来种树已经积了功德,何况又拿树叶写字,百分之百的环保主义者。
说起写字,还得提王羲之。对他而言,运气实在不好,不知是谁编派的故事,让王老师无缘无故地背负了污染环境的黑锅。几乎尽人皆知:王羲之练字刻苦,洗毛笔搞黑了一池子清水。其实这事儿在《晋书·王羲之传》里根本找不到记载。倒是东汉的书法家张芝,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不知道怎么以讹传讹,扣在了王羲之头上,虽然本意是夸赞他勤学苦练,但换个角度去看,他就逃不脱破坏环境的恶名了。
宋代刘餗在《隋唐嘉话》中记载,“隋高颎仆射,每以盘盛粉置于卧侧,思得一公事,辄书其上。至明,则录以入朝行之。”高级干部比较有钱,不用沙子,而用粉,不知是面粉还是香粉,不过终归可以反复利用,比动辄执笔泼墨强得多了。
坡曾说过:“昔人以海苔为纸,今无复有。”海苔的产量大,用起来比砍树造纸强,但是质地太差,而且不好保存,虽说略带环保的先进性,却难以推广应用。
五
清代诗人沈德潜跟杜甫一样,也是个茅草主义者。只不过他的茅草用量比较大。据记载,沈诗人每天早晨去市场购物,必定拎个茅草的集合体——筐,无论买什么都用筐拎回来。虽说不如茅草方便,但装的东西肯定要多得多了。
有的人认为快乐遥不可及,但也有人认为快乐伸手可得,因为他知道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不在别处,就在自己手中。快乐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快乐,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快乐。为了快乐,人要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自在,为此,要找回人生的一些基本要素,寻找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快乐来自内心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安顿与宁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俗物的道德与幸福》一书中曾说:“动物只要不患病,吃得饱,便是幸福快乐了。”人呢,本来也应该这样,但在现代世界并非如此,至少有许多人是不快乐的,原因何在?因为动物没有思想,人有思想。都说穷日子难过,但现在似乎好日子也难过,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肚子饱是人的第一级需求,心情好是人的第二级需求。第一级需求图生存,更多的在物质;第二级需求图快乐,更多的在心情。如果心情好,放眼皆美景,吃什么都有味,干什么都有劲。
当人们告别温饱时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是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当你仅把工作视为谋生手段时,你将视工作为负担,很难从中产生乐趣和激情。而当你把工作视为表达自我的方式时,你就会对工作乐而不疲,努力从工作中寻求满足和充实感。所以,工作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工作着并快乐着。
学会做一个明白人
所谓明白人,就是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智慧的人能悟出人生真谛,把握生活方向,知道自己的根本追求,不会为一点小事而烦恼。
知足常乐不能成为不求上进的遁词,所谓知足常乐,是劝喻人要常持愉快的心态,它是人在不尽如意的现实面前,在无可奈何的挫败之后心理复衡的一种策略;能使你掌握生活的遥控器。随时将自己的心境切换到快乐频道。当然,“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坦然面对不幸,既是成熟的表现,也有助于不幸的减缓。要相信时间可以抚平伤痕、减轻痛苦。同时,振作起来,集中精神,保持良好心态,采取积极行动,尽快走出困境。
帮助别人能增进自己快乐
人的快乐有两种,一种是自乐,即“没事偷着乐”;一种是共乐,即与大家同乐。自乐很短暂,共乐则是持久的。所以,人既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要努力帮助别人,那才是其乐融融。
10年来,龙虎网既是编辑的工作阵地,同时也是版主与网友的家园。用网络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直以来,龙虎社区就拥有许多从事公益事业的热心网友,以他们的微薄之力帮助发帖求助的网友。
网友“阿卡的爷爷”担任龙虎社区“草根爆料”版的版主。2010年8月,南京晓庄学院王改艳老师在龙虎社区上写的篇题为“愿意割肝救夫,恳请好心人帮我圆梦:延续老公生命”求助的帖子,立即引起“阿卡的爷爷”关注。他第一时间来到了求助人王改艳的住处,送给他们1000元表达了自己的份心意。龙虎社区多位网友被王改艳的感人之举所打动,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共筹得网友的爱心救命款达30多万元。不幸的是,王改艳的丈夫还是没有战胜病魔,于2011年4月10日去世。
今年3月,“卡爷”在南京珠江路乘65路的公交车上阻止站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子大声打电话,却遭到对方的谩骂和暴力攻击。随后,龙虎网出资万元征集打人线索,并向“卡爷”送上1000元慰问金。此举既是要让男子向“阿卡的爷爷”当面道歉,更是为了鼓励网友们支持“阿卡的爷爷”,抵制不文明的行为。在“卡爷”收到龙虎网的1000元慰问金后,毫无保留地将钱交到了他直关注的17岁白血病女孩张旭瑶的手中。女孩的母亲介绍说,从2009年起,这位网名为“阿卡的爷爷”的老人就默默的关注着女儿的病情,曾先后两次对女儿进行捐助,今年过年时,老人还给他们家的女儿送来300元压岁钱。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还不知道老人的真实姓名以及家庭住址。
“三脚猫”是海南人对三轮车的一种俗称,当地人将一般摩托二轮车改装,使之变成集载人、载货为一体的运输工具。由于它可以灵活穿越在大街小巷中,所以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形象且诙谐的名字“三脚猫”。摄影师郝金城将镜头对准海南这一独特的生活现象,记录了 “三脚猫”以及与它有关系的人们的故事。
摄影师郝金城是一名地道的东北人,出生在沈阳,生活在沈阳。作为摄影师的他喜欢去接受新鲜的视觉刺激,每次的旅行路上,都会让他发现不同的人文特点,相比走马观花似的旅游纪念照,他更善于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将自己的镜头对准这座陌生城市的细节,并通过细节来呈现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历史。他的作品《三脚猫的故事》便是一部针对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民间生活记录。2016年12月,他与爱人、几个朋友一同前往海南三亚旅行,虽然没有明确的拍摄目的,但郝金城还是随身携带了相机,一方面为旅行留下些纪念,另一方面他也以一种外来的视角来看待这片与他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土地。
随着旅行进程,郝金城和朋友们决定去三亚周边转转。他们来到了乐东黎族自治县,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与三亚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郝金城眼中,三亚是度假胜地、酒店配套设施完善,而乐东,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县城,处处透露着原住民的生活细节。一天清晨,郝金城在散步时发现了“三脚猫”这种当地独有的交通工具,密密麻麻形一片,他被它特有的属性所吸引。当朋友们决定返程,他和他的爱人选择了留在这里拍摄。他们在这里留了一周,拍摄了近千张关于三脚猫的摄影作品。当郝金城返回沈阳,他开始整理这些照片,越加整理,他就越发现作品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段,只拍摄了车子,并没有深入到人物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他对“三脚猫”的用途还缺乏深入了解。2017年2月,郝金城又来到了海南乐东。为了完成第二次拍摄,他做了详尽的拍摄计划。他从城市结构入手,在乐东县,路上的交通工具有70%至80%都是@种“三脚猫”,他发现由于乐东多降雨,所以这种三轮摩托车成为了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最初,“三脚猫”以载人为主,主要帮助人们进行短途出行,随后在菜市场、渔场、建材市场都可以发现,在早晚出工、收工的时候场面更是壮观。他站在十字路口拍摄着来来往往的“三脚猫”,逐渐的,他将镜头转向对准驾驶它的人,他也慢慢的与这些人打成一片,他们让郝金城站在他们的车子上以获得更佳的视角,郝金城也开始接近他们的生活细节。在拍摄了20多天后,郝金城在3000张照片中选出了35张,编辑成了这组《三脚猫的故事》。
虽然作品名称中有“故事”二字,但郝金城却并不希望通过故事来描述这一现象和群体生活,在他眼中,“三脚猫”不仅联系着当地的百姓生活,更承载了这些百姓对生活的希望,这种原生的形态,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被取代,但不能否认它曾是这座县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郝金城也希望尽量地抛开情感,单纯地还原这座城市的“三脚猫”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