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斯诺克丁俊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级别仅次于世锦赛的国锦赛,今年是国锦赛第三年在成都举行,这里见证了特鲁姆普和丁俊晖的夺冠,但遗憾的是,今年正赛看不到丁俊晖,一个月前,他在资格赛中5:6不敌中国小将王泽鹏,爆冷出局。
很多人悲叹“小晖不去,我去干嘛”,好在备受关注的人气之王奥沙利文出战国锦赛,在29日的比赛中,6:1轻取李行,晋级8强将战威廉姆斯。
国锦赛,状况不佳显端倪
对于丁俊晖的缺席,本场赛事的头号明星奥沙利文也觉得有些可惜,“他没有参加,我觉得这对斯诺克在中国的推广很不利。”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当晚的发挥,当日,中国黑马李行虽然表现顽强积极进攻,仍以1:6大比分输给奥沙利文,止步16强。火箭晋级8强将在1/4决赛迎战老对手威廉姆斯。此外,宾汉姆4:6负马克・艾伦,艾伯顿2:6输给伯内特。
对于本场比赛,奥沙利文说道:“李行今天表现得很不错,在这场比赛后,李行的世界排名会有所上升,我想对他说‘干得不错’。”奥沙利文继续说道:“我很满意自己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在连续获胜后我的信心会有所提升,我很享受这些比赛。明天的比赛,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现。”
在1/4决赛中,奥沙利文将对阵“75三杰”中的另一人――马克・威廉姆斯,后者已经有12年没有战胜过奥沙利文了,“我觉得和马克・威廉姆斯打比赛,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熟悉他的打法特点,我很尊重他。”
这场赛事将持续到11月2日,最终的结果还未知。但是一些客观表现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据组委会的统计和对比,今年整体上座率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0%,重点场次上座率也下降了5%。
莫让“国锦”变“国颈”
“国际锦标赛”这五个字,何其高大上,正如我们的CBA联赛立志于创办世界第二强篮球联赛一样。事实情况却是,今年不过是该项赛事举办的第三年,衰败的迹象却已经一览无余。
唯一可以撑起“国际锦标”这四个金子招牌的无非是奖金仅次于世锦赛和英锦赛。三年比赛下来,且不说经典对决的稀少,前两届的冠军也颇有玩味。首届冠军特鲁姆普当时处于职业生涯最低谷,此后两年又归于沉寂;去年冠军丁俊晖如日中天,国锦赛不过是其炮制的满桌大餐中的一味小菜,又像是球迷们总会记得张伯伦率领的湖人队创下的33连胜,可谁又能一一数出败将姓名。
世锦赛冠军死于预选赛并不稀奇,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火箭的乖戾与放肆,当缺席对象变成向来勤勉的塞尔比,咋舌之余更有难以名状的耻辱感。同样遭遇的还有卫冕冠军丁俊晖,上赛季表现最强的两人同时缺席,这种恶心感在于我们可以用状态解释所有的原因,内心深处却不愿意相信。
包括世锦赛在内的许多国内赛事,就像薛定谔的猫,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说其死,比赛照打;说其活,场面沉闷难见生气,多少有些鸡肋的感觉。
决定比赛好看程度只有球星的质量和数量。虽说体育赛事冷门难免,但哪项赛事不曾保护种子选手?试曾想,如果世界杯决赛变成哥斯达黎加踢伊朗,估计全世界的媒体都要去跳楼!
既希望给非种子选手机会,又不保护种子选手,这一基本悖论的根源是国际在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近几年,世界一方面增加中国的赛事,另一方面又在世界范围内举办PTC。最尴尬的还是选手中难见新面孔,自2005年丁俊晖北京夺冠至今已近十年,中国其他球手就没能带来惊喜。
电影版《一球成名》中墨西哥男孩圣地亚哥从小怀揣着足球梦想,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实生活中,“神奇小子”丁俊晖在2005年挫败亨德利一杆成名,让国人逐渐熟悉了斯诺克这项原本陌生、甚至怀有偏见的绅士运动。
在2010年中国斯诺克巡回赛张家港站比赛中,新疆斯诺克选手肉孜・买买提成功夺冠,专业的斯诺克媒体在惊叹之余发出了“肉孜的成就不可复制的感慨”。从默默无闻,到获得政府的奖励、媒体的宣传,肉孜-买买提可谓上演了现实版的《一球成名》。
夺冠路 胜在心态
在2010年中国斯诺克巡回赛张家港站的比赛开杆前,没有人相信此前最好战绩只是闯入32强,默默无闻的肉孜・买买提会赢得最后的冠军。就连他从分区赛开始连续战胜曹凯胜、梅希文、于德陆3位种子球手跻身半决赛,正赛4比1战胜了状态正佳,轰出单杆143分的肖国栋后,媒体还只是把他当作本站比赛的一匹“黑马”。其实从本站比赛开始后,肉孜就展示出了精准的进攻和惊人的韧性。在决赛中,肉孜以5比2最终战胜了主场作战的曹宇鹏,拿到了自己首个全国冠军,也为新疆拿到了首个斯诺克全国冠军。
回顾自己的比赛过程,肉孜说自己进入八强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本次比赛前我只是想,比赛中一定要放开了去打,能赢一场是一场,输了也很正常。没想到都赢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连续的胜利让肉孜越打越有信心,“以前每次我都能从分区赛过关,这证明我有实力,但一到正赛我就放不开,总是打不好。这次比赛我的心态很好,就是放开打,不怕输球,但是决赛前我感觉一定能够赢得冠军。”肉孜表示正是自己在心态上的成熟让自己获得了冠军。
夺冠前再难都没有放弃斯诺克
今年27岁的肉孜・买买提出生在库尔勒。听肉孜・买买提讲自己与斯诺克的故事,仿佛又是一个丁俊晖“一张台球案子”故事的翻版,但是不同的是他的台球之路没有丁俊晖幸运,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而他一度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心爱的斯诺克。
“小时候,我们家是摆台球案子的,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从一开始我就对台球很着迷,只要没有人打我就站在凳子或者踩着砖头打,那时候个子矮啊。”回忆起自己的台球启蒙阶段,肉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回忆。“那时候,台球刚刚兴起,一个案子1000多块钱,但是一局就是1块钱,后来我们家赚了钱就又添了两张台球案子。”但是因为肉孜“太喜欢”打台球的原因,这让他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看着儿子整天围着台球案子转。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肉孜的父母最后甚至下狠心卖掉了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台球桌。父母的举动并没有影响肉孜对台球的兴趣,最终肉孜还是退学了,“那时候在我父母的眼中,打台球就是赌博,是不务正业的人才玩的东西,但那时候我对台球已经痴迷了,家里不能打了,我就和阿不拉江在库尔勒到处找地方打。”
肉孜第一次接触斯诺克是在1999年,“那时候斯诺克刚刚传入库尔勒,我一见就喜欢上了,感觉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神奇的玩法,但是那时候我的水平不怎么样,阿不拉江没多久就能一杆打四五十分,简直就是我那时候的偶像。”肉孜聊起自己的台球之路,阿不拉江这个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练球的朋友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言谈之中。“人大了不能总是靠父母养活,但是我学什么都不顺,后来还是感觉练台球是自己的一个出路。”后来一个阶段肉孜曾经放弃了台球,但是看到儿时的伙伴阿不拉江打到了全国排名第七,成为了国手。再想想2005年阿不拉江曾经和丁俊晖交手的经历,尽管结果不理想,但是仍然激励着他。
“我打球有准度,球路不好可以学。”肉孜再次重新点燃了自己的台球的梦想。2007年,下定决心的肉孜离开了库尔勒,来到了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一家斯诺克俱乐部训练了两年之后。为了寻求更大的舞台,肉孜2009年10月去了西安,加盟了元顺斯诺克俱乐部。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肉孜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在斯诺克上的天赋,在陕西省内的比赛中几乎收获了所有的冠军。“到了西安后,我大大小小的比赛的冠军得了十几个,那叫一个无敌啊。”肉孜开玩笑地说道。一年多的时间肉孜在陕西斯诺克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一。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肉孜说他在最初打全国赛的时候,为了获得一定的中巡赛排名,他不得不转战各大分区赛,其最长记录是连续坐火车96小时,并且都是硬座――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再到郑州,失利后继续转战青岛和上海。正是他这种坚毅的个性及“不抛弃、不放弃”的性格让他书写了斯诺克历史上的传奇。
不久前,他还代表新疆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参赛权,然后就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一球成名”的故事。“打球有钱赚,读书有啥用?”丁俊晖当年的一句话掀起过轩然大波,肉孜和丁俊晖一样没有读完小学,对于选择有些坎坷的斯诺克之路,肉孜没有后悔。
夺冠后 一颗感恩的心
“谢谢、谢谢。”尽管早有心理上的准备,但是面对走出机场出站口扑面而来的欢迎横幅,球迷献上的鲜花以及蜂拥而至的媒体,肉孜还是显得有些吃惊。面对媒体,肉孜说得最多的是“谢谢”,他感谢新疆一家乡的领导、朋友对他的支持,感谢从小一起练球的阿不拉江,甚至感谢丁俊晖。“丁俊晖的成功让斯诺克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他感谢他能想到的所有人。
但是谈到回到家乡后最想做的事情,“回库尔勒看看我的父母,毕竟老人年纪都大了……”肉孜若有所思地说道,然后陷入了沉默。肉孜的父母现在已经不反对他打斯诺克,因为他们知道了儿子做的是再正经不过的事情,而且还能给新疆赢得荣誉。谈到家人,肉孜还要感谢他漂亮的妻子,在他看来正是她的陪伴,默默地奉献,让自己可以安心地打球。“我老婆这几年一直陪着我,她在身边可以让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吃到家乡的饭菜,这次打到决赛原本说好让她去现场看比赛的,但是到了现场因为我女儿还小,怕她在比赛的时候吵,影响到了曹宇鹏,因此我媳妇尽管到了比赛的现场,但是还是没能看比赛。”说到妻子,“唯一一个带着妻子和女儿参加比赛的选手”肉孜的内心和话语都变得柔和起来。在他的心里有对妻子的亏欠,因为在决赛前他曾经表示,要是夺冠了他要带妻子和女儿去上海逛逛,但是采访的时候,他人已经在乌鲁木齐,而妻女还在西安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上。
转眼间,世界斯诺克中國公开赛已步入第九个年头。世界台球联合会主席杰森·弗格森欣喜地看到,这项赛事的影响力逐渐递增,盛赞其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品牌台球赛事之一。弗格森满怀信心地表示,世界的“全球化版图”前景一片光明。
第一大“法宝”:普及
电视转播在当地引发的“家有明星效应”让世界尝尽甜头。一旦有当地选手参加赛事,电视转播收视率就会激增,这招几乎屡试不爽。有一次,比利时名将卢卡·布雷切尔的球赛在电视上转播,弗格森称,收看那场比赛的人数甚至占比利时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弗格森再三强调,目前斯诺克球赛全球电视人口超过3.15亿,从数据上看“可能也就是足球能比斯诺克高一点”。由于电视转播赛事推广收效甚好,目前不断试图以新思路、新方式去提高赛事影响力,通过扩展广播电视及视频渠道等方式来宣传赛事。
此外,“根基”也不容忽视。除了精心打造顶级赛事“吸金”,世界也必须确保台球运动不断发展。
“任何管理机构都需要悉心呵护‘根基’,”弗格森说,世界不断向“未来”投资,不仅要确保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台球运动、足够的教练员梯队、良好的器材设备,同时也要确保有本土球星不断涌现。普及是赛事获得广泛关注的关键。
第二大“法宝”:明星
自从9年前一夜走红,在中國只要一提斯诺克,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丁俊晖;反之亦然。
那么,然后呢?
在弗格森眼里,中國新星吕吴天可称翘楚。吕昊天去年以14岁之龄成为最年轻的世青赛冠军;数月后在國际锦标赛上,吕吴天更是从外卡赛一路狂奔,爆冷晋级八强,接连打破丁俊晖和奥沙利文的纪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排名赛八强选手。
“世界始终致力于提高球员竞技水平,”弗格森说,这也是世界之所以不断增加赛事的原因。在中國增加办赛数量,的确能够免除不少年轻球手远渡重洋的经济和精力负担,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在进入顶级赛事前的经济来源,从而助推中國后备力量整体实力的提升。
由世界台球联合会控股的世界斯诺克(有限公司)负责该联合会的主要赛事经营管理。就在本届中國公开赛开幕前,由世界斯诺克与中國台球协会主办的中國台球协会培训基地、世界斯诺克(中國)学院正式“掀开盖头”。弗格森说:“这是世界职业斯诺克协会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学院,我相信学院会培养出更多诸如丁俊晖这样具有天赋的优秀球手。”
第三大“法宝”:赞助商
世界在赞助商问题上曾走过一段弯路。曾经其赞助商大多来自烟草业,然而2005年遭遇烟草广告被禁,被斩断财源的世界斯诺克协会这才如梦初醒,主动投钱推动培育全球市场。
世界斯诺克通过仔细调查市场后发现了一座新“金矿”: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國,斯诺克比赛收视率甚至比英國都高,同时有数千万人打台球,市场潜力极大。尽管财政捉襟见肘,然而世界斯诺克仍不惜自掏腰包令中國公开赛在北京“重生”。
这座“金矿”没有让世界斯诺克失望,这笔投资的收益更是远超预期。在调整后的首届斯诺克中國公开赛上,在据称有全球一亿人次观看的赛事直播里,持外卡参赛的丁俊晖奇迹般收获了职业生涯的首个排名赛冠军。
随后从2007年起,北京的时博國际全面接手赛事运营,世界斯诺克可以坐收监管钱。同年第二项斯诺克中國赛——首届上海大师赛诞生,直至如今其11站排名赛里有5项赛事都在中國举行,另外还有3站PTC赛事在此落户。更值得一提的是,仅次于世界锦标赛的顶级赛事一國际锦标赛去年首届花落成都。
2月16日晚,我偎在沙发上看威尔士公开赛半决赛。“小丁”丁俊晖迎战“大鲨鱼”斯图尔特・宾汉姆。双方抢6,前4局二位爷手脚冰凉,运气略好的宾汉姆3∶1占优。比赛谈不上精彩,我已没心思看球,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小丁的脸上,我想看看逆势中,他面部肌肉是否还会像几年前那样紧张得抽搐。
记忆闪回2002年10月,15岁拿下亚运会斯诺克冠军的丁俊晖成了热门话题。国内媒体对他展开了溢美之词的狂轰乱炸,“神童”字眼儿频繁出现,甚至有人赞这少年“石佛”!也有别出心裁的人抡板儿砖说,“那孩子除了打台球,啥也不会!”2005年我混迹《男人装》时,尝试过约小丁单手和我打两杆,做篇有新意的文章。丁爸爸以杂志忒性感为由,毅然替爱子拒绝了我的请求。2007年,中文版《体育画报》更是刊出标题很霸气的《伦敦上空的丁》,那年小丁刚满20岁……名人在成长中,媒体会偶尔起哄,施加无形压力。成长路上的一切,唯亲历者冷暖自知。
2007和2008年两年间,小丁遭遇到最大的敌人――他自己。少年得志的天才为只会打顺风球,付出了代价。2007年,小丁从第一个职业高峰狠狠跃进低谷。温布利大师赛打出职业生涯第一杆147后,他在决赛中被“火箭”奥沙利文以10∶3打哭了。直播中,小丁的面部肌肉紧张得不停抽搐(那阵子,这是小丁在逆境中的标志性神情),不停用毛巾捂着脸以掩饰和稳定焦躁的情绪。同年世锦赛中,首次进入正赛的小丁又让“火箭”以10∶2在首轮踢出局。那时,小丁在采访中居然说自己“技术有问题”,抱怨观众干扰他,甚至说怕遇到“火箭”这种超强力球手,信心降到冰点。
经过两年的打磨,2009年后的丁俊晖渐入佳境。此时,他已不仅只会打顺风球,不再去埋怨不太友好的英国观众(在英国人家门口挑战他们的国粹项目,压力想必堪比老外在中国要拿武术冠军)。他开始击落“火箭”,并赢得英国人的支持、掌声与欢呼。与宾汉姆的这场威尔士半决赛,小丁的卫冕之路虽然终结,但我从始至终没有看到他的脸抽动一下,他已经能坦然接受和应对变化,练就王者风骨。近年以变态准度横行天下的英格兰“王牌”特鲁姆普(89年生人)放言,“未来的斯诺克主要是我、‘墨尔本机器’尼尔・罗伯森(82年生人)和丁俊晖三分天下。”
老爵爷戴维斯、“台球皇帝”亨德利、75三杰“金左手”威廉姆斯、“白巫师”希金斯、移情别恋去长跑的“火箭”奥沙利文……等等名字让不少中国人认识并爱上19世纪晚期诞生在英军军营里的斯诺克。这项运动以其变化多端的战法、精密的技法,经传奇球手们百余年传承和演绎,成为独具美感的竞技艺术。每位冠军球手都是千锤百炼出的传奇,他们坚持把重复的事一丝不苟地做到极致,做到赏心悦目,做出王者风骨。一如有人一丝不苟地做品牌。论“精密”和“一丝不苟”,德国品牌有口皆碑。本期《德国制造》专辑中,我们试图像了解斯诺克球手的身世一样,以人文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品牌,力争如斯诺克球手解开乱局一般抽丝剥茧地解开品牌的诞生背景。晓其渊源,知其风骨。
斯诺克
无声的较量
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发明了“分歧终端机”,成为笑谈。现实中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那一套。英国人发明的斯诺克正是解决障碍的游戏,过程中规矩分明,因而被誉为“绅士运动”。从中你可以窥见英国绅士解决问题的原则—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和谐!
余梵
斯诺克资深玩家,广州天象整体装饰艺术设计董事副总经理
杨怀江
斯诺克资深玩家,深圳菁英传媒执行董事
原产于英国的斯诺克(Snooker),直译过来是“阻碍、障碍”的意思,因此也有“障碍台球”的称法。
“神童”丁俊晖八岁半开始接触台球,到2005年问鼎英国锦标赛冠军,用了十年;奥沙利文七岁开始打球,到十五岁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花了八年。作为斯诺克资深玩家,“球龄”超过十年的杨怀江说,有时候一个球打出去,连大师也会说:匪夷所思当打球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像传说中的股神那样,拼的就是感觉。
绅士的游戏
杨怀江这天出现在自己常去的“黑池桌球会”,衬衣、领结、黑皮鞋油光锃亮,名士派十足。他笑称这也算为拍照而饬了一下,但这一身却是斯诺克的标准“行头”,也应了斯诺克“绅士游戏”的美名。
桌球为什么被称为一项绅士的游戏,而不是淑女的游戏?在另一位斯诺克资深玩家余梵看来,喜欢桌球的通常都是30岁左右的男士,它不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而更倾向于策略为主导,在比赛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静下心来,不但可以放松神经,还可以修身养性,从战略的角度,让自己的智慧达到一定的境界,“压力大的人打斯诺克很好,因为它不同于羽毛球这种放松身体的活动,它会让你的精神完全沉浸在打球的状态中,调整你的心境。”
1997年,余梵刚开始接触台球,和许多玩家一样,打的也是美式台球,当时“一台球5毛钱”,算是极其经济的休闲活动。但不久他发现,“美式太容易进球了,可以完全清杆”。经历了毕业、创业等种种人生阶段,如今,余梵更喜欢温和而严谨的斯诺克。
作为圈里颇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余梵常常强调,我们“设计的不是空间,而是生活方式” 。在他设计的不少豪宅或样板房中,往往会按流行趋势,将别墅的地下室做成娱乐室,那里不时出现的,是酒窖和斯诺克。由斯诺克带动的这股设计热潮,似乎是随着丁俊晖、梁文博的明星化而来的,“能放下球桌的通常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只要地下室足够大,两三万元就能买到一张基本达到比赛要求的桌子,周末邀请朋友到家里,打打斯诺克之余,还能轻松地聊会天。
余梵说,喜欢斯诺克的人,通常都是懂得生活的,这项运动温文尔雅,静中有动,既可以享受轻松自然的氛围,运动量不会特别强,着装自然也是讲究的,因为它推广的是英伦范儿的绅士文化,而任何国度的美女都不会拒绝绅士。“它是一项非常文明的游戏,没有恶意冲撞,没有肆意犯规,没有拳脚相加,没有恶语谩骂,没有顶撞裁判,没有大声喧哗,连手机铃声、相机闪光也被列为不文明之举。”斯诺克非常讲究安静,大赛的时候,快门的声音都可能改变一桌球的走势,也正因此,200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不止一个选手为了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闪光灯和铃声发飙,印证了这项比赛东移过程中的“水土不服”。斯诺克前世界冠军墨菲在那届比赛以大比分告负后曾哀怨地告诉媒体,“(在国外)即使是总统,有时也得把手机关掉。”
斯诺克盛行于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英联邦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其实,美国也是有桌球的,但美式玩法和斯诺克大相迳庭,一方面,它可以出现在喧闹的酒吧里,另一方面,对穿着礼仪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女孩子甚至可以穿得很性感地来参加游戏,它表现的是美国人的民主文化,还有美国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余梵介绍。
传说从前美式桌球的球洞和斯诺克差不多大小,老美嫌弃它麻烦,有人干脆把球洞直接做大,这个做法迅速得到风行,“自由”精神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谈到由沉静和专注而产生的智慧,斯诺克却是独此一家,“越是高手,越是讲究战略布局,保持沉着冷静,打到最后才能表现出功力和智慧,所以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很难达到中上等水平。”杨怀江这么认为。
球场生意经
杨怀江是北方人,上学的时候也曾经见过斯诺克,但当时斯诺克还是比较小众的运动,直到2001年,已在南方开始创业的杨怀江,才真正开始接触斯诺克,“广州的斯诺克氛围比较浓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胡打,身边球桌的人也会教,但基本上就是两个瘸子比赛谁先把谁摔倒。”此后,一发不可收的杨怀江,有时一上球桌就是十几个小时,终于练就了不错的球技。问他:当年那“另一个瘸子”现在如何 ?他笑笑说:“现在我要让他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