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第1篇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

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到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载有此事。月亮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包括嫦娥、蟾蜍和玉兔。到唐时,又多了伐桂的吴刚。月色皎洁和白兔相类;蟾蜍夜间活动与月亮的活动规律相似,所以才有了古人这么多奇妙的想象。

中华民族“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瑰丽的幻想,蕴含了后世科学创造的因素。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在他访问中国时发表演讲,说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现在,中国探月工程以“嫦娥”来命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挥之不去的向往,“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国人古老的梦想。

此外,世界各国也有许多关于亮的民间神话故事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她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传说中,一位砍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了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儿童 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神话故事的思维具有类比性、混沌性、直觉性以及原始逻辑性,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特征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它们在逻辑结构、运演方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的因素。让儿童接触传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1 神话故事的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儿童通过接触神话故事而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发展促进作用。

1.1 对儿童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对天地日月河流山川的来源想象为巨人用大斧头把天地劈开,从此就有了天和地,而自己的身体就换化成了日月河流山川;对人类的起源则想象成人首蛇身的女娲用泥土捏成的,而且这位女娲还用自己的身体补住了天的漏洞;对于中秋节的来历则想象成为了纪念偷吃了仙丹而飞向月亮的嫦娥;对于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则想象成了为了吓跑一个叫做除夕的怪兽。这些神话简洁明快的想象,情节生动有趣,场面大气,充满奇幻的色彩,留给儿童很多想象的空间。儿童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天为什么会下雨,是不是太阳哭了”,“冬天为什么会下雪,是不是天上的云彩掉下来了”。儿童可以在神话故事的引导下随意想象,任意的迸发出神奇的想法。

在神话故事中,天地万物皆是有生命的。在这种原始的思维方式下,可以天马行空地幻想整个世界,在这个神话世界里不仅充满了神鬼妖怪,更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故事情节,彰显了幻想、激情、浪漫、率真。这些光怪陆离的情节和事物恰好符合儿童阶段的想象力发展,能激发儿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向四五岁的儿童讲解科学的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反而会扼杀儿童那对“雷公”“电母”“龙王”等神话人物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应该让儿童用充溢的神思妙想来寄托他们的情感与期待,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建构起自我和这个世界之间的逻辑。

1.2 对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共通性,使得神话故事在以幻想、想象的故事情节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开发儿童的思维。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神话可以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实神话当中本身就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思考,在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出科学解释的时候,神话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同样处于人类幼年期的儿童也是个天生的哲学家,和早期的人类一样也没有对这个世界有清晰完全的认识,他们也常常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思考。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太阳会升起来又落下去?为什么会刮风等等。这些都是是儿童对自然、对宇宙、对自身的原始的探索。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成为了科学知识,有更多的问题仍然是谜。这样神话故事就发挥了它启发和激励儿童思考开发思维的作用。

2 神话故事的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童幼时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起始时期,对人的一生品德性格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是对儿童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

2.1 对儿童兴趣发展的促进作用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发展几个良好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2.1.1 对于儿童前阅读兴趣的促进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神话故事所描述涵盖的有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天文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或是民俗节庆等生动有趣合乎儿童的喜好,更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从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周作人认为儿童对于神话的需要便是儿童的天性,他曾在《镜花缘》中提及到“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所以《山海经》《十洲志》《博物志》之类千余年的著作,在现代人的心里仍有一种新鲜的引力。”神话故事为儿童提供了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认识未知世界的需要。

从语言特点上来说,神话故事的用词造句通常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儿童的语言知识浅薄,理解能力有限,这些简洁的文字能使儿童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让孩子们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知道了各种民俗节庆的由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神话故事中又有许多关于自然和人文的描述,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增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儿童的前阅读兴趣。

2.1.2 对儿童审美兴趣的促进作用

神话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因为神话具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美体现在多方面,有语言的美、想象的美、怪诞的美、力量的美、精神的美、人物的美。文学给予儿童的美,是儿童从作品中获得的一种美的体验,任何给予儿童以共鸣或感触的细节都可能形成美感。中国具有丰富的神话,各类神话异彩纷呈,能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神话学者王曾永说“神话作为原始思维的产物,具有可闻可见和绘声绘色的美学形象,具有叙事感,神奇感和形象感的形式结构,神话无论是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情节内容中,都体现出原始人的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充满想象的激情是神话精神所在。神话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是无可质疑的。神话是原始先民具有审美价值的口头文学。”

2.2 对儿童良好意志和性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体现人类优秀品德的神话尤其多,神话中的黄帝、女娲、炎帝、尧、舜、禹都是品德高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克勤克俭的道德典范。女娲为了人类的安稳生存,宁愿牺牲自己用身体补上了天的漏洞。同时也有能唤起儿童孝心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亦有引导儿童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哪吒的故事。还有一些神话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坚韧的精神,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如《孟姜女》、《莫一大王》。这些神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正确的行为品德告诉给儿童, 给他们树立一个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儿童在听或读神话的时候会在不自觉地获得这些勇敢、坚定、不怕困难、崇高利人的品格,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不断地对儿童的品格进行熏陶,潜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2.3 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故事对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儿童民族情感以及爱国爱家情感发展的方面。由我国神话的文化特性决定,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爱国爱家的民族观念在神话中也多有体现。如,尊敬祖先长辈、敬老尊贤、奉公守法、诚心诚意、为民为国、无私奉献、造福人类。我国的神话不可避免地与本国的历史发生联系,历史人物与神话故事甚至会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神话,尤其是后期的英雄神话,经过一些文人加工整理,具有“历史性”特点。通过让儿童接触这些神话故事可以有助于儿童树立爱国爱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原始时代最早的文化艺术形成,神话故事是对世界万物进行深刻地思考的结果。其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加之神话故事美好奇特的想象力,都能给儿童以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灌溉,审美的引导,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对当代儿童实施恰当的智商、情商教育得天独厚的形象教科书。通过神话对儿童阅读、思维、审美、品德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神话故事的儿童发展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探讨神话故事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神话故事。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大力提倡神话等民间传统式样,并认真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新时代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故事.华夏出版社,2006.1.

[2]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第3篇

天堂神话

大溪地的官方名称为法属波里尼西亚。法属波里尼西亚以社会群岛最大,而大溪地岛又为社会群岛之最。又因大溪地岛为法属波里尼西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世人往往忽略了她的官方名称,而以“大溪地”概称之。

大溪地位于南太平洋岛屿,这里四季温暖如春、物产丰富。衣食无忧的人们常常整个下午悠闲地眺望大海深处,或凝思或神游。日出日落,阳光随着太平洋上吹来的风一同来去,海水的颜色也由幽深到清亮。天堂般地圣地,难怪这里的人们管自己叫“上帝的人”,而这片岛屿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而近年来,这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又以盛产珍珠而再度扬名海内外。关于珍珠,在波里尼西亚相传着这样一个神话,造物主送给和谐与美丽之神Tane一束天堂之光的礼物。Tane用这些光照亮了天宫的地窖,它们的形态和光亮也为他带来灵感,于是又创造了星星。美丽善良的Tane又把天堂之光带给海洋之神Rua Halu让他照亮海域,于是又有了珍珠。替Tane办事的战争与和平之守护神Oro,把最初的两颗珍珠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由他选定的,为他繁衍后代的凡间女子。Oro完成凡间的任务后,把珍珠贝“Te ufi”送给了凡人,作为他曾到过凡间的纪念物,自此以后,属于cumingi品种的珍珠贝“Te ufi,Pinctada margaritifera”,便在法属波里尼西亚的环礁湖里茂盛生长。在波里尼西亚的文化里,神话里最初的两颗珍珠,是由守护神Oro,送给了一位凡间公主。亦有传说指珊瑚之神和沙之神Okana及Uaro均把Te Ufi佩戴在带有海洋所有鱼类颜色的外套上。数千年来,闪耀着的天堂光辉藏在珍珠贝母的秘密空间内,那是上天送给海洋的礼物。月亮沐浴于月光下的海洋中,将贝蚝吸引到水面,并向他们注入天之甘露。在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后,这份来自上天的礼物便裹上了闪着蓝、绿、粉红及金色柔和光芒的外衣。

现代版的珍珠神话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大溪地珍珠背后动人的波里尼西亚神话故事,大溪地珍珠国际宣传协会联手珠宝品牌周大福,专程远赴大溪地,用现代版的珍珠首饰演绎远古的神话故事。

穿梭于大溪地首府帕比堤(Papeete)繁盛的市集,走访古今交错的长堤及极具原始气息的度假胜地,人迹罕见的Moorea岛在Meridien海滩水天一色的环抱下,一身飘逸闲雅的装束,缀以璀璨美钻的为着柔和光泽的大溪地珍珠首饰,将模特那冷艳高贵的气质烘托得尤如神话中的女神。珍珠将“女神”衬托得神秘,典雅而“女神”又将“绝泽”及“致美”珍珠那自然的高贵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神话故事中不可获缺的两个主角――珍珠与女神。在 这个神话故事的发源地,在阳光下,再现了大溪地珍珠的传奇。

神话永远是神话。是一个美丽而又虚幻的故事。那么,眼前这一颗颗美丽而又真实的珍珠却不只是故事。在大溪地,你可以参观并了解到这一颗颗美丽精灵的孕育全过程。

美丽的孕育

大溪地珍珠稀有珍贵,每一颗珍珠的形成需时长达四年之久。从采蚝苗到收成,期间的每一个过程,都须要悉心照料,蚝才可以健康成长,孕育出珍珠。珠核的插植更是一门很不简单的工艺,插植的位置,技巧会直接影响到珍珠的颜色,形状及珍珠形成的成功率。再加上一些人为以外的因素,如天气,水温等等,一颗美丽珍珠的形成,绝对是得来不易。

养殖珍珠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采贝

珍珠贝Pictada margaritifera自然生长于法属玻里尼西亚的环礁湖,它们将一簇簇又长又坚韧的丝足系于珊瑚上,一旦卵子受精后,便会产下雏贝或幼蚝。

繁殖

采回的幼蚝,被放置于水底的培育支持区内也就是培育站。

移殖

珍珠贝移殖过程,与自然繁殖相仿。外来的细小砂粒被殖入珍珠贝内,蚝体的第反应就是排斥入侵物,无论是自然进入的砂粒或寄生物,还是人工移殖的核粒。移殖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手术。除了核粒,移殖者还会把一小块由另一珍珠贝抽取的母层殖入母蚝内。

养殖

在1,000只经移殖的母蚝内,有些排出核粒,有些则活不成。经过两年的悉心培殖,大约可以收获到500颗珍珠。其甲只有一半具有商业价值,包括仅有大约20颗被认可为完美无瑕的珍珠,在最理想情况下,蚝体以厚约1至3毫米的珠母层覆盖核粒,实际厚度要视乎珍珠贝的健康及本质而定。每颗形成的珍珠,无论在体积大小,形状和颜色,都各有不同。

收获

假如所收获的蚝体健康,而移殖者认为养殖所得的珍珠属于极佳品质,便会进行第二次移殖。甄选过程是每次收获珍珠时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多元的产业

五彩斑斓的环礁湖赋予贝蚝内的珍珠层缤纷的色彩。大溪地珍珠的缤纷色彩有两个来源,是有色素的生化学来源,由贝蚝的染色体特性决定;二是纯物理发光源,视珍珠表面的光折射率及屈折率现象而定。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大溪地珍珠那丰富炫丽的颜色。目前大溪地珍珠有茄紫、蓝、粉红、银灰、金紫和绿等多种颜色。天然的颜色自然润玉的光泽给予大溪地珍珠如那片土地般的天堂之美。

长久以来大溪地珍珠就是皇室钟情的珠宝,被公认为财富神秘和美丽的象征。早在1597年,珍珠已成为欧洲皇族互相馈赠的瑰宝。例如:西班牙国王菲腊二世(Phillp ll of Spain)将华丽的大溪地珍珠首饰赠予苏格兰玛莉皇后(Queen Mary of Scots)。直到今天,大溪地珍珠依然受到小少名人,明星的爱戴,如:伊利莎伯泰莱(Elizabeth Taylor)沙朗史东(Sharon Stone),巩利(Gong Li)、乌素娜安德斯(Ursula Andress),谢利贺尔(Jerry Hall)蒙妮卡巴诺丝(Monica Bellucci)、贺利巴李(Halle Berry),伊莎贝娜露丝莲妮(Isabella Rossellini)夏利云斯顷(Harry Winston)及妙华苏云路(Mira Sorvino)等。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第4篇

美丽而玄妙的夜空,充满着神奇传说。莹如结晶,洁白胜雪,夜的花朵绽开蓓蕾,盛放蔓延,布满天际,群星争辉,展现星空艺苑风采。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浮想联翩,多少人为之向往入迷。凯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对宇宙的探索,又都是艺术的想象。远古的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有许多是对星空探索的表现,从有人类以来,我们对星空的探究就没有停止过,艺术和科学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美丽的星空是艺术和科学共同的母体。而汉画像石中对星空的表现又是这探索旅程中值得纪念的一站。

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用于墓室、石祠、石阙等墓葬建筑,石棺、石函等墓内载体的建造和装饰,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东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有:反映权贵豪富阶层的豪华生活、乐舞百戏,反映汉代人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的神话传说、神仙、祥瑞、辟邪、历史故事、天文图像,以及生产劳动等。汉画像石是在对生死和天神的敬畏中,对生后安详幸福的期望中进行创作。而画像石中的天文图像部分反映了汉代人对科学的探求和思考。

远古的人们对日月星辰的认识非常有限,但又想做出解释,于是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秘,想象和幻想使人类展开了艺术的翅膀,他们认为“宇宙之始,诸神制定天地之守护神为二:太阳和月亮平分日夜,令整个天界认识时间的规律”。太阳和月亮两个发光体分享天空,确实关系密切,画像石中的“日月同辉”,“日月相望”,即日月同时出现的情况,表现日月出没、昼夜周而复始的现象。

汉画像石墓的结构布局中是要用天空的。它的布局通常是墓门上刻有青龙、白虎等四灵的铺首衔环,或文武门吏;门的后面刻辟邪等图案;居中心位置的前室或主室壁画,多为反映墓主人生活的景象;后室或侧室壁上刻庖厨、农作物等,后壁上刻西王母、东王公神话故事;室顶刻天象图,象征天空。祥瑞图案分刻各处。汉画像石中的反映星空的图像,不只是简单的迷信灵魂不死希望长享富贵之意,包含着汉代人对宇宙星空的科学探索,如,《金乌、北斗星》《日月同辉、彗星》图,可以说对北斗星和彗星的认识是较为准确的。画像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从前面代各种艺术中孕育而生的,同时受到汉代壁画、帛画、石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对表现内容的探索上,如,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的形象,内容就有反映日月的,与画像石及其相似。

我们探讨画像石中的日月神话图像,不仅是为了了解这些神话在汉代的原貌,更重要的从这些神话中可以窥见古天文学的发展进程,怎样从不科学逐步到科学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跟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远古的祖先沐浴在阳光下,久而久之,对太阳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在探索、思考和想象中,关于太阳的远古神话就产生了。画像石《羲和主日、常羲主月》表现的是神话传说,也是天空的象征,同时,又有天地阴阳协合之意。传说在夏朝有一个负责观察天象、测定历法的天文官,名叫羲和。后来被神化了,成为商民族奉祀的上帝――帝俊的三个妻子中的一个。她生了十个太阳儿子,常常在东南海外的“甘渊”,用泉水给十个儿子洗澡。能生出太阳儿子的人,必定是神,神岂能与人同形,于是半人半龙的形象就创造了出来。这种对天地自然现象的探索,在汉代表现为泛神崇拜,画像石中的五方天地、社神、稷神、日神(羲和)、月神(常羲)、雷神、风师、雨伯、河伯、各种吉瑞的天文星象等。

《日月合璧》这是古人观察到的“日食”在画像石上的表现。图中下右为苍龙星座;下左为毕宿,内刻玉兔;上右为阳乌,一金乌背负日轮飞行,上左为日月合璧,图中一金乌背负一日轮,日轮内刻一象征月亮的蟾蜍,表示日月重叠发生了日食现象。

《日月同辉》画像石中常有一边是背负日轮的阳乌,一边是月轮中刻有蟾蜍,即日月同时出现的图像,这叫“日月同辉”或“日月相望”,表现日月出没,昼夜周而复始的现象,个别的与彗星一同出现。

即使在画像石上刻上了“日月同辉”仍嫌不够,于是在墓室中还要镶嵌“日月石”,日月石也叫太阳石和月亮石。吴兰在陕北汉画像考古中有记录。“七五年延家岔汉墓中发现一块月亮石是镶嵌在通向后室的横额上中部,另一块太阳石镶嵌在顶心石部位”

画像石的表现特点便于反映天空星象的图像。画像石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构图一般是平列诸物象,这样就能较好地表现“日月”题材的形象。如《金乌、北斗星》《日月同辉、彗星》等画像石,可以在一块石头上将他们对天象的认识完整地刻画出来,简洁而明了。汉画像石艺术地表现出了人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可以说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艺术化表达。这种艺术化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在画像石中又是及其写实的,它在反映神话传说,应用形象思维的同时,也应用了逻辑思维,科学地认识日、月的存在,探究日食、月蚀、月食、彗星等天文现象。并不是完全把想象放在第一位,“商丘画像石中有多块伏羲女娲捧日捧月图,其中日轮月轮在石面上突起很高,几成半球形,加之打磨光洁。真有皓月当空、如日中天之感,在所有石刻当中异常突出。”可见其在视觉感受上追求真实的感觉。汉画像石中这种反映神仙思想和科学精神同时存在的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探索。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范文第5篇

关于中秋的记叙文500字篇【1】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天伦之乐的中秋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家家都能如愿。我爸爸是一家公司的骨干人员,因为工作太忙,所以已经两个中秋节没和我们度过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歌头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是,我们今年的中秋节和以往的中秋节过得不一样,因为我爸爸回来了。我看见爸爸以后,乐得一下蹦的足有三尺高,然后搂在他的脖子上使劲地亲了一下。爸爸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到商场买月饼、买衣服,然后又到自助餐店吃了香喷喷的火锅。

晚上,我叫了一些小伙伴带上几块月饼,到新建平台上看月亮。忽然有人说:“白玉盘”,我们听了,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有小伙伴把水洒在了平台上,然后他又叫:“月亮掉到水里去了”,我听了不禁想起伊索寓言的猴子捞月。这时爸爸妈妈也来了,天上的月亮冉冉升起、越来越亮,圆月像一只大红皮球,亮里发红,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它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忽然爸爸问我“月亮里都有一些什么呀?”我想起了《嫦娥奔月》《月兔捣药》《吴刚伐树》等故事,就说“月亮上的几个黑点,那就是嫦娥、月兔、吴刚和桂花树”,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告诉我:“没错,那些是传说中美丽的神话故事,月亮上的黑点实际上是月环山”。

睡觉的时候,爸爸给我讲了几个关于中秋节的动人故事,我在快乐幸福中慢慢睡着了。

关于中秋的记叙文500字篇【2】中秋节,这可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让人想到明月,想到亲人的团聚。可是,今年的中秋对于我来说却是孤独的、伤心的。

记得那天下午放学后,别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地往家走,边走边说着妈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上来,因为我知道,我的家,迎接我的是门上那把冰凉的铁锁。妈妈去上班了,而且今天她们超市要加班,很晚才会回来。我回到家里,先写今天的作业。作业写完了,我的鼻子闻到了一股香味,那是邻居家里在做好吃的。是呀!过节了,谁家不庆祝一下呢?我的肚子这时也开始“咕咕“地叫了起来,我来到厨房,只找到了一条妈妈买来还没来得及做的鱼,和几个剩馒头。吃什么呢?还是煮方便面吧,打个荷包蛋,算是为自己过节吧!

吃过晚饭,一个人在家实在是没意思,我决定去找我的好朋友小伟。还没进屋,就先听见了一阵欢笑声,小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一家人正有说有笑的聊天、看电视,多幸福呀!我羡慕得要命。我和小伟在街上玩儿,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俩走,月亮也跟着我们走。玩儿了好一会儿,小伟要回家了,我也只好回家去。

走进家门,屋里的灯是黑着的,借着月光走进屋子,刚想开灯,一只猫突然从我身边蹿了过去,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打开电视机,也没有自己喜欢的节目,还是关掉睡觉吧!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上头,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刷刷的流了下来。前年春节一场飞来的车祸夺走了爸爸的生命,从那时候起,妈妈就经常教育我:“你是个男孩子,一定要坚强。”可在此时此刻,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又怎么坚强的起来呢?任泪水流呀流……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

唉!我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的记叙文500字篇【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这天,我早早就起了床,看到爸爸、妈妈正在忙碌着,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往盘里放水果,有桔子、桃、梨、苹果、菠萝,这些水果真让人垂涎欲滴呀!

到了中午,我们吃过中饭,姐姐问我:“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我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姐姐边听,一边不住得点头。这时爸爸双手轻轻抱着一个像宝塔一样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门前的地上,用火将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等爸爸干完后,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呀?”爸爸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免遭风雨。”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把椅子,来到外面坐下。我望着皎洁的月亮想:啊,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待在广寒宫里;吴刚被罚砍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权,小玉兔儿在广寒宫内为嫦娥换药……。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水果和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