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城市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3624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城市人口1.72亿增加到7.31亿。2013年,中国有城市619座,20117个小城镇,城市化水平达到53.37%。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碳排放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14.5亿吨,增长到2012年末的79.5亿吨,增长近5.5倍。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框架,揭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解释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科学问题联接,为国家建立应对和减缓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全球化影响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是城市规划研究者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低碳城市规划定位
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建设和碳排放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应承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低碳理念及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城市进行空间和发展时序的制度性安排,通过明确城市低碳发展目标,识别确定低碳发展任务,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现行的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制度化安排,具有法律效应,在空间安排之前,对城市性质和经济社会主要特征有概要性规定。其二是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功能定位与目标、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规模、人口与劳动力、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 的发展规划,主要是时序性和目标指向的而非空间性的。其三是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市域土地利用的制度性安排,从用地角度合理配置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土地利用结构,是指标性 和空间性的结合。虽然供地也具有时序性,但非目标 性,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法律效应。
以上三项规划的共同特点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城 市的整体建设发展进行规划,是多目标指向或非目标 指向的。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是从低碳化目标出发来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因此是单目标指向的,其规划的重点更多在于城市社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由 于城市空间安排和土地利用指标的配置对城市低碳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在低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规划和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给出方向性的规定。
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研究基础
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前期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现 阶段城市低碳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 内外部发展机遇和挑战。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不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强调碳排放约束下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编制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基 础是掌握城市能源及碳排放的基本情况。
(一)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低碳城市建设的前提是清晰、准确地掌握城市各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通过研究城市温 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排放水平,可以清晰地掌握城市 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和组分,辨识温室气体排放量和 其排放特征,准确掌握城市能源利用中的低效和不 足,发现节能和碳减排空间。
温室气体清单是城市减排可测量、可报告和可 核查的先决条件。只有基于全面、详尽的温室气体 清单,分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减排潜力和成本, 才能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减排方案。能源统 计数据基础薄弱导致城市不能准确掌握碳排放的 分布和趋势。这也是国家发改委要求试点城市建 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的原因。
对于城市来说,不仅要建立碳排放清单,而且 要开展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时序研究,这是基于 它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排放变化趋势,评估减排效 果,并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和措施。
(二)城市低碳发展现状评估
对城市低碳发展现状评估,是在现有和预期的。碳排放约束下,对城市间碳生产力、消费模式、技术 水平和资源禀赋及低碳努力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所做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碳排放、高碳生 产力和阶段性特征。衡量一个经济体向低碳经济 转型的基础要考虑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 和消费模式四个因素。并根据以上认识,从低碳产 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个层面构建 了低碳经济( 城市)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碳生产力、人均碳排放、单位产品能耗或单位产值能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的比重、碳能源强度( 单位能源消费的碳 排放因子) 以及森林覆盖率等。这些宏观碳指标, 与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吻合,能 够使城市在落实国家低碳经济总体目标时,达到“三可”的要求。对城市低碳发展现状的评估,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正确认识自身现状,找出优势和劣势,明确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各个城市区位优势和功能定 位,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低碳发展模式和要点,进而制定有针对性可实施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三、低碳城市规划规划手段
建设低碳城市应注重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决策源头和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发展,在城市详细规划阶段要从具体操作层面实现低碳设计。
(一)低碳城市系统构建。
在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高速城市化仍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在现有目标上作出调整,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探索中国现阶段高速城市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协调与契合,其碳排放与城市系统耦合关系研究是寻求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关键。
(二)大城市地区规划低碳编制。
大城市地区规划低碳编制技术进行相关创新研究:1运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流动空间”构建“巨型城市”;2设计多中心、“紧凑型城市”大都市空间结构;3通过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组织功能性城市区域;4避免重复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
(三)城市总体规划低碳编制。
城市总体结构方面的低碳对策无外乎包括减少碳排放对策和增加城市地区自然固碳效果两个方面。可以从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碳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四)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低碳编制。
由于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功能、开发建设强度、建筑――空间形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系统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上,还应针对城市中功能相对集中的地区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弄清楚各类地区在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方面可以实施的减少碳排放的规划设计技术对策和实际效果。
四、低碳城市规划案例――以昆明世博生态城为例
昆明世博生态城的优越区位、绿化保持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世界罕见的,具备了打造世界性人居典范的优势。世博生态城是一座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城,最后被列为亚洲唯一推荐的“IN 的家”项目。
世博生态城为昆明打开了国际化的居住文明,在近 5,000 亩城市珍藏的大自然地带, 中国东盟会务中心和世博新闻中心、东盟首脑别墅、世博城邻里等高尚建筑群掩映在绿色山林间,与自然融为一体。世博生态城的发展连接着昆明这个城市的传统和现代,它不仅是东盟各国首脑与会期间的诗意栖所,更是一个森林环绕、鲜花遍地的心灵牧场,作为昆明登上世界品质巅峰的力作,世博生态城所要体现的是居住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珠联璧合,让中国、亚洲甚至世界为之倾心。
世博生态城代表了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建筑特征,实现了家的长久生命力。在世博“IN的家”,充分利用太阳能、热能和生物能源,最大限度的节能, 并通过生活污水的净化、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等,以实现最少的资源产生极大的效用, 为人们营造了环保、节能之家。智能方面,运用科技来关怀人,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源自英国一流科技,既倡导利用智能技术让人们享受科技便捷,又最大程度地关注和保护环境,全面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规划;低碳背景
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发展是未来的必然方向。从地域角度来说,城市发展规划低碳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间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内在联系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中,低碳经济缘起于排放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严重后果。IPCC在1990年阐述气温升高的危险后,以此为强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紧密关联,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 年《京都议定书》分别强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全球变暖业已无法逆转,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的生存和发展严重阻碍。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开始于城镇化建设,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成为工人,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加速和工业使得城镇化建设加快了进程。传统城市向着工业现代化城市转变,也给城乡设施如何布局带来难题,这些难题对城市进行现代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理论,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规划的现代化学科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共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作用,互为依托。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性质
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特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市化经济的发展,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开始朝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演化。我国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能源消耗位于世界前列,根据IEA报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的同时,低碳减排任务巨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越来越产生关联,发达国家外移高能耗企业,对包括我国履行减排温室气体和发展低碳经济带来很大阻碍。我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水平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部分城市尝试进行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率。我国低碳经济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低碳建设,减排、节能促进新能源、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低碳经济重点应在于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要积极利用已存在的产业,结合新能源的产出和利用,实现低碳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要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为关键,建立生态、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强调以人为主,建立复合的低碳城市生态系统,侧重于系统、层次和环境。
三、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
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是为了维持城市发展的公共生活秩序而进行的未来空间的设置和安排的具体表达。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是建立在城市的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等基础上,安排合理空间达到节能、环保和减排的规划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低碳城市规模适度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碳排放量有正向联系,既城市规模越大,则居民碳排放量越多,更深层的表达就是人口越增加,碳排放水平越高。从这一理论看,只有适合的城市规模才能保证城市碳排放的相对合理。
2、低碳城市紧凑形态
我国城市发展要持续发展,则城市形态必须相对紧凑,要充分成复合土地利用效应,因为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密度、城市交通和碳排放间有紧密关联,紧凑土地予以复合利用,多功能结合,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日常出行成本,对提高城市密度,推进城市交通利用效率有积极作用,进而减少碳排放量
3、低碳城市高效交通
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的碳排放来源,主要是指排放汽车尾气,不停增加的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阻力。所以我国应建立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以降低城市碳排放增长。
4、低碳城市低碳政策
在一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之初,就要考虑低碳发展为主,留下足够的用于低碳建设的政策实施空间。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低碳发展的操作空间,制定低碳政策,并规划、实施低碳措施,促进低碳观念普及和低碳技术应用。
四、低碳经济前提下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对策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规划对发展城市和管理城市有着重要的任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和管理等措施,要围绕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展开。
1、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
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体系。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时期,也要相应地改变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目标,调整、研究我国的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有机融合渠道,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和体系。
城市发展规划以低碳为出发点,要遵循城市本身固有的复杂结构,认清碳排放不断增加的影响因素,要找到适应低碳经济下的、可以覆盖城市发展的低碳理念。城市发展结合低碳目标,为发挥城市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的调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必须关注城市的消费全过程,加强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探寻我国不同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内容。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要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两种方法,城市发展规划要与这两种方法结合,研究碳源和固碳地,探寻城市发展规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应模式,创新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减少碳排放主要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和发展规模、促进城市紧凑性突破和多方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式来达成;增加碳汇指经由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加绿化、限制城市任意扩充规模和建设、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等实现。
3、调整低碳城市规划的城市规模
改变传统的建设城市以人口数理决定城市规模的方法,改由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空间和规划规模的决定因素。生态承载力可以客观、准确地说明城市和自然间的切合度,能严格控制城市发展影响自然的负面程度。以城市生态承载力决定城市发展规模更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化发展。
4、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我国必须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实施对城市发展的安排和管理作用,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低碳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的新兴观念,我国低碳理念推广和宏观计划还远远不够,城市规划必须依靠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才能确实实施。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低碳特点,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低碳措施。
参考文献:
[1] 毛小苓、田坤、李静萍、李天宏、刘永伟. 城市生态需水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2)
[2] 中国低碳城市论坛——(2012河南)智慧低碳城市顶层设计[J]. 城市规划. 2012(05)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发展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54- 01
1 前 言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的长期性的大量消耗不仅使得全球的能源储备量大幅度下降,而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既要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变暖等问题,又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其发展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实现当前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顺利转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正式作为一个理念被明确地提出是在英国政府的2003年名为“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政府报告当中。所谓的低碳经济,其本质意义是利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代价来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所以,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成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我国客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现有的经济发展现状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国内通过构建低碳城市的方式来实践“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理论界也开始了对“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深入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于低碳城市,我国不同的学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例如,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等认为低碳经济城市应该鼓励研发低碳技术、实行低碳生活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在最大程度上减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放弃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经济体系逐渐向高效节能、绿色循环、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清洁发展。付允、汪云林、李丁 等则重点强调为城市构建可持续性能源生态体系的重要性,通过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式来构建环境友好、能源节约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综合上述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低碳城市的发展指导为低碳经济理念,低碳城市的前提条件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为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手段为低碳技术,低碳城市的具体策略为实现消费模式、生活模式和生产模式的低碳化,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为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态文明。
3 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1)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是统揽全局的关键策略,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把节能减排作为当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并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明确了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要求,可以预见,节能减“排”必将重点向节能减“碳”转变。对于城市而言,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落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应中央政府号召和构建低碳城市的最佳方法。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早地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节能减排的发展策略,推动社会的低碳转型;同时,也需要大胆积极地探索当前存在约束条件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途径和方式,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主动选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都会推动一个新的经济中心的崛起。面对本轮经济危机孕育出的能源产业革命浪潮,我国应当把握机遇,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北京、上海等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实力较高、市场体系较完善、开放度较大的城市,更应积极投身于新兴产业技术革命之中,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方面,立足于自身发展,大城市短期内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经济与民生稳定任务艰巨,长期则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下一轮经济腾飞积蓄力量、奠定优势;另一方面,立足于服务全国,这些大城市应当主动承担起在新能源产业和低碳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率先突围的使命,增强我国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
(3)发展低碳技术,改善燃料结构。首先要限制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的发展 ,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和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注重余热余压利用和能量系统优化,提高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电力、钢铁、水泥和铜加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改造。 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电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和能源作物等进行发电,制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燃料油,改善燃料供给结构。
4 结束语
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交通、经济、建筑、人口以及物流等因素的高度集中地,更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高度集中地。城市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引领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所以,对于低碳经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点的设想并进行积极地落实,并将培育基于低碳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来实施。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实现城市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2009(6):103-104.
[2]付允,汪云林,李丁. 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
[3]戴亦欣.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2-17.
关键词:低碳城市理念;低碳经济;在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关于低碳城市
1.什么是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生活中由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活理念,通过生产,消费,排放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转化,将人们的生活转化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三低”型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理念的内涵是在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城市建设模式的碳排放控制在低量环保的区间内,推动城市居民形成健康的节能的生活方式。现今的低碳城市理念由政府的一致规划与调动,加强建设低碳产品与技术,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城市的节能减排优化作出改革,最终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目标。
2.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分布。在低碳城市发展中正确的低碳空间分布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低碳城市规划中包括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以及低碳建筑。我国提出的低碳城市布局主要表现在大力发展土地的充分利用,将过去侧重于产业与工业的城市规划布局逐渐转变为重视生活型的人文低碳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比重,将城市的自然生态资源适度配置,减少交通与工业的布局比重,体现低碳城市的规划人文性。
3.低碳城市的不同变化。一是交通的变化,在城市发展中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地增加,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低碳型交通是指在保证交通的便利性的同时,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新型交通工具,减小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达到低排放的要求。二是建筑楼房的变化,建筑物是城市的主体,建筑物的低碳化是低碳城市的重点之一,在新型低碳城市建筑中使用了新兴的节能建筑材料,较之于传统的建筑设施低碳建筑的优点是能有效分担取暖与制冷的部分功能,而且在低碳建筑中可以有效地做到水循环利用。三是产业的低碳化,城市的经济支柱就是产业,是衡量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城市中产业多以工业为主,碳排放量大,对环境的污染过重而且能源需求巨大,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的污染小且对能源的需求较小,所以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创新。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
1.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可开发项目相当多。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能源消耗大国之一,能源储存供给量逐渐与能源需求量不符,我国对新兴能源的开发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国的新能源利用逐渐有了成果,电动车替代耗油车就是低碳经济成果之一,电动车通过电力驱动,相对于过去的烧油车,使用起来更清洁对环境的污染更小,现在在人民群众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各行各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深入,低碳技术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国低碳经济的企业相对过少,市场占有率不够,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保护环境那么简单,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都将由低碳经济所主导。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当下全球关注的主流焦点已经转移到了气候与环境上,环保与改善气候越来越走进了国家的执政策略中,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革,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我国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中加大投入,发展新技术,有利于我国在未来国际市场上保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结构能够进行调整,进行产业优化改革,为我国的产业转变奠定基础。
三、低碳城市理念下的低碳经济发展
1.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是我国的内在要求。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牺牲自然资源,牺牲能源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事实表明,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长久之计。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向科学发展的一条可行性道路,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发展也在走向这样的趋势,清洁能源,低碳建筑,低碳消费,这都体现着我国低碳城市经济的成果,达到低碳成果为人民共享的目的。
2.在人民群众中提倡低碳生活。在人民生活中充分加入低碳理念,可以正确的引导民众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政府对低碳产业的补贴与资助的力度也应该加大,让低碳理念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里,支持低碳产业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研发,对低碳产品的生产应当大力支持,让城市居民的生活处处充满低碳。对城市居民的能源使用理念也应该进行影响,支持使用环保袋,节约能源的使用量,减少生活废物的排放和污染,让低碳生活走进城市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四、结束语
当下全球的发展主流模式是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良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推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将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转变发展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在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督以及全社会的参与下,低碳经济对大力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有着推动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社会,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波.低碳城市规划:目标选择与关键领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108).
[2]刘嘉迅,杨运宇.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1(10):164-166.
低碳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
1碳排放强度的比较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的CO2排放当量,也即CO2排放当量与GDP的比值,主要用来衡量区域经济同碳排放量增长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北京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水平。以北京为例,该指标分别是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香港、洛杉矶的6.83、6.40、7.58、9.88、6.67、10.85、4.45和4.81倍,这一方面原因在于从经济总量看,北京经济规模较小[6];另一方面是由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从而导致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等存在差距。
2人均碳排放的比较
如图2所示,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北京达到10.1吨,已进入全球最高行列,仅低于洛杉矶(13.2吨)、芝加哥(12.7吨)两市水平;北京的人均碳排放比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香港分别高出3.9吨、3.7吨、5吨、4.9吨、1.4吨和3.4吨。这并非是北京市民个人生活的平均排放水平较其他世界城市高,与之相反的是北京目前人均生活碳排放水平与世界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将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进一步上升。造成上述态势的原因一是因为北京工业、发电排放比例较大;二是交通、建筑等排放水平较高;再就是北京部分工业产品出口造成较多的“隐含碳”,也使得本地碳排放随之增加。具体而言,据世界银行测算,纽约、洛杉矶、东京60%以上,伦敦50%以上的人均碳排放主要由建筑、交通和垃圾处理导致,而工业和电力所占的比重较小[7];与之不同的是北京的温室气体排放约35%与用电有关,45%左右与城市边界内的工业活动有关,此外交通、建筑和垃圾处理各约占20%的排放。
3单位面积碳排放的比较
如图3所示,从单位城市面积的平均CO2排放量来看,北京达到80.1kt/km2,该指标仅低于纽约(98.3kt/km2)、东京(82.8kt/km2)的水平。拿北京来说,其单位面积碳排放水平分别为伦敦、巴黎、新加坡、香港、洛杉矶、芝加哥的2.68、4.24、1.46、1.81、2.15和3.94倍。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北京市区集聚了大量的工业和电力生产活动,特别是能耗巨大的重化工业贡献了大量碳排放;另外北京市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便捷造成自行车和公交的出行比例低于世界城市水平,从而造成了单位面积的交通、建筑碳排放较大。据测算,从一个公交站点步行10-20分钟到达商业设施的面积和工作数量,纽约是北京的10倍以上[7]。因此北京今后应加强发挥城市级差地租作用,实现城区产业的“退二进三”,将重化工业逐步外迁。另外就是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单位面积的碳排放水平才会逐渐下降。
4碳排放的行业结构比较
在碳排放的行业结构方面,北京的工业碳排放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主要世界城市,而服务业、居住碳排放所占的比重则刚好相反(表1)。这主要由于北京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因而工业耗能比例大而导致碳排放比重较高。具体而言,北京工业碳排放比重为47.27%,分别是伦敦、纽约和东京的6.75、3.94、5.08倍;北京服务业碳排放比重为36.09%,分别只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65.62%、65.62%、57.10%;其中北京交通碳排放比重为8.55%,分别只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38.86%、38.86%、32.51%,而交通以外服务业的碳排放比重为27.54%,分别低于伦敦、纽约和东京5.46、5.46和9.36个百分点;北京居住碳排放比重为14.75%,分别只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38.82%、46.08%、57.17%。由此说明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低碳的内容有所不同[8],北京要缩小与世界城市的低碳发展差距,首要任务是工业低碳化,其次是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高碳锁定”效应的覆辙。
5能源结构的比较
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表2),其他世界城市的煤炭消耗比重最小甚至接近于零,而煤炭占到北京能源耗费的47.1%,石油占15.5%,天然气占12.8%,外调电力占13.8%,其它10.8%。而纽约能源品种的排序为石油占50.3%,天然气占25.2%,外调电力占15.2%,煤炭只占2.8%;伦敦以天然气为主要品种,占能源的45.2%,其次是石油(27.5%)和电力(25.5%);东京则是石油占能源的38.5%,电力、天然气分别占33.3%、28.2%,基本上排除直接的煤炭消耗。由此可见北京煤炭消耗比重占到半壁江山的能源结构状况,也会造成碳排放强度相对较大。
6大气污染的比较
再来比较大气污染方面的指标(表3)。首先,北京大气污染年平均浓度高于三个公认的世界城市。以可获得的2006年数据为例,东京大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为0.005mg/m3,伦敦为0.0125mg/m3,纽约为0.027mg/m3,而北京2007年是0.047mg/m3,分别是东京、伦敦和纽约的9.40、3.76和1.74倍。其次就可吸入颗粒物而言,伦敦为0.027mg/m3,纽约为0.082mg/m3,北京是0.148mg/m3,北京分别是上述世界城市的5.48、1.80倍。再次就PM10指标来说,2008年北京的指标分别约是伦敦和纽约的6倍、东京的3倍。最后就SO2排放而论,北京2008年该指标分别是伦敦、纽约和东京的1.44、1.38、2倍。由此可见上述三大世界城市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北京。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大气污染主要是由煤炭燃烧引起的,而前文提到北京恰好是以煤炭为主(约占50%)的能源消费结构。至于NO2指标方面,北京却明显好于其他三大世界城市,究其原因在于该排放主要是由机动车燃烧石油、排放尾气所引起的,而北京目前机动车保有量(2011年末498.3万)还少于这三大世界城市(伦敦约500万辆、纽约约800万辆、东京约800万辆)。上述分析表明北京在环境低碳化方面与世界城市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7就业结构的比较
因为伦敦、纽约和东京近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难以获得,在此收集这些城市的就业比重数据来代替。根据反映产业结构经济变动规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再结合产业结构轻型化的节能减碳效应,第二产业比重降低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有利于降低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即: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就业比重越高,则碳排放强度越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越高,碳排放强度却越小。如表4所示,北京的第二产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远高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而第三产业则反之。具体来说,北京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高出伦敦、纽约和东京分别达13.6、17.7、7.9个百分点;工业就业比重分别高出伦敦、纽约和东京达14.77、17.32、9.5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却分别低了19.59、24.16、13.36个百分点。因此基于北京与其他世界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差距分析,说明通过产业结构正向演进来实现节能减碳还存在较大潜力,但同时任务也较为艰巨。
低碳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前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一般基于自愿减排和自我需要减排的认识,纷纷提出明确的量化减排目标,设定低碳发展愿景,并制定合适的低碳发展政策(表5)。相比而言,一方面北京面临着我国总体减排目标的强制分配,可能出于完成约束性目标的基线考虑,尚未提出比国家目标更高的意愿,因而可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目标束缚而不敢冒进;另一方面专门针对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城市的政策还为数不多,主要是从节能减排、建设“科技北京”和“人文北京”等角度来展开,重“硬件”建设而轻“软件”建设,并严重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性,城市结构和城市活动相结合、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引导性不够;另外在建立时间序列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制定量化的城市减排目标等方面工作还未迈开实质性步伐,这使得北京的低碳发展行动缺乏基础数据、战略规划、基准情景和行动指南。3低碳发展行动的比较分析在低碳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世界城市为落实减排目标都因城而异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行动(表6)。三大世界城市在能源、建筑、交通、产业等领域都寻求最优的低碳解决方案,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采取的行动规模和形式各有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低碳发展模式。比较而言,北京在探索低碳城市发展行动中,还只简单停留在推动节能减排的层面上,仅仅关注重点减排项目和工程,还未将减碳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行业,也没出台北京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并像主要世界城市一样,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整合低碳科技资源,建立低碳标准体系,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加强低碳宣传教育培训,发动利益相关者力量,促进政府示范、合作分享,寻求有效融资战略,这样在最终低碳发展绩效上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很难达到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并获得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节约、生活条件改善和环境质量提升等在内的协同效益。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无论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单位面积碳排放量、碳排放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和就业结构等定量指标方面,还是低碳发展政策、低碳发展行动等定性层面,目前北京的低碳发展状况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世界城市纷纷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创造低碳就业、规划绿色高效产业的低碳发展新格局面前,北京建设低碳城市就显得更为任重道远。为此,北京要积极而广泛地借鉴世界城市低碳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统筹考虑世界城市与低碳城市的目标协调,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之一,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处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适合北京市情的低碳发展道路。通过前文研究世界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动规划,对北京走向低碳发展的进程、行动和关键环节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注重政府引导,强调规划先行
首先,北京各级政府应树立城市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宣传、教育和普及低碳理念和绿色意识,大力推广市科委开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及试点建设活动,从低碳城区、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及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各层面展开,将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产业布局作为首要的示范性工程,促进和引导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其次,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北京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清晰的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并分阶段落实低碳城市规划后严格执行。
(2)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
北京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第一产业要向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节水农业发展;第二产业要实现低碳转型,在将重化工业搬离外迁的基础上,向低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更提高整体比重的基础上,向高端服务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业发展。在提倡全方位节能的基础上,还应大力改善北京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提高能源效率,研发低碳技术
以提高能效为中心,开发能源和能效项目,着力在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研发、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具体包括规范工业和建筑节能,实行公交优先、管理和优化交通系统,提倡可持续的土地规划利用模式等。北京还应以其科教和研发优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领域开发适用的低碳技术。市科委应制定中长期低碳技术发展规划和低碳技术路线图,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形成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长效机制。
(4)加强国际合作,争取项目支持
应就低碳技术的推广,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等领域的技术联合研发,及在低碳技术转让、低碳创新资金援助、低碳技术市场开发开放等方面,加强与世界城市的低碳项目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从世界城市在城市功能配置与低碳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与低碳城市发展、城市能源系统规划与低碳产业促进等方面,根据自身基础合理引进低碳项目,争取国际资金、技术援助,为解决北京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战略规划、技术选择、资金瓶颈、示范建设和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5)创新制度体系,规范低碳行为
北京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结构为切入点,进行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管治变革,创新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编制系列低碳标准,建立监测、跟踪减排进展体系,组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措施,确保低碳发展目标的完成。另外还要积极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以绿色采购、能效标志、阶梯能源价格、税费减免与补贴、推广智能电表、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规范、监督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低碳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