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学精品课程

儿科学精品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学精品课程

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内涵建设 特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65-02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践条件、一流教学资源的有特色的示范课程。[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分值来看,“课程特色”所占分值最高,表明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2] 由此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只有形成独特而鲜明特色的课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名牌课程”、“示范课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2004年开设,从2006年的校级精品课程、到2008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再到2010国家精品课程,历经七年开创性的建设,其中,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坚持围绕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色”,打造课程的“一流品质”。[3] 本文拟就《学前儿童游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介绍,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通过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类游戏的能力;第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

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基础理论单元,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分类游戏单元,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集体娱乐游戏、婴幼儿游戏十一类游戏内容。

在课堂理论讲解的同时,我们着重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54学时的课程教学,理论课时3时,占总课时72.2%;实训课时15学时,占总课时27.8%。与此同时,我们紧扣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脉搏,把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理念、新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网络化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实施中,始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操作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单元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幼儿角色游戏行为以及评价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我们主要运用观摩法,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观看幼儿角色游戏实录,根据实际观察填写记录表。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如结构游戏技能大赛、儿歌故事表演赛、童话剧展演、教学游戏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致力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积极开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视化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3.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项目化、仿真化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各类教育机构、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书本+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将与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并分解成18个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任务化学习模式,通过“幼儿游戏活动情景教室”和“幼儿园玩教具资源教室”等仿真实训室,把学前、特殊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幼儿游戏教育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操作项目,进行仿真环境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创新点

1.教育理念新

在《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群。我们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育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2.课程结构新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以精品教材建设为中心,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设计。

3.教学模式新

我们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打破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模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项目化的任务学习模式、引入仿真化的技能训练模式以及开发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评价手段新

本课程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运用书面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多种考核评价手段,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展示与理论考察相结合、书面作业和网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来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对儿童游戏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游戏特点、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训体系新

我们积极整合学院与社会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训体系相结合的共享型平台。在校内实训系统中,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基础技能实训模块还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共享;专业技能模块还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等专业共享。

四、课程内涵建设的“一流品质”

1.课程开设具有领先性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应对现代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新需要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在过去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游戏并不单独设置,与游戏教育相关的内容包含在《学前教育学》课程里,是作为一个章节内容出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从应用性人才培养出发,将原来《学前教育学》关于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分散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关于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内容,整合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并于2004年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之际正式开设。2005年在京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教材组稿会上,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学前教育界的认同,与会代表一致把《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推举由我校主持编写该门课程教材、2006年《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出版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后,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已普遍形成共识。

2.教材建设具有引领性

《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建设坚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突出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计突出实训训练,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课程框架,将教师与幼儿园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这种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领域开创了模块化技能实训的先河,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龄婴幼儿入园比例增多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突破了一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只关注3~6岁幼儿游戏的惯例,结合我国早期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把0~3岁婴幼儿的游戏写入教材,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来,以满足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学前儿童游戏》立体化教材还配有多媒体光盘和电子教案,这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同类教材中极具优势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所处的领先水平。

该教材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先后11次印刷,前10次印刷总数30100册。销往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广西、新疆等2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院校。

3.网站建设具有示范性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以后,我们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认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天空教室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教案、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图书资源、参考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源上网;同时,我们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努力做好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2009年我院其他专业《儿童游戏》选修课和全院《儿童游戏》公选课的三百多名同学全部进入该网站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作业和网络考试,《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精美的制作及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受大家欢迎,网站访问量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遥遥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月份,“天空教室2010数字化教学高层论坛”在宁召开,本课程主持人作为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在创造性地利用可视化网络教学平台、深化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向全国200所高校的专家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博得一致好评。此后本课程主持人还受邀为南京多所高校做专场专题报告。《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取得良好的示范性。

五、结束语

与国内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幼儿师范院校相比,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非常年轻。通过《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唯有立足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突出特色,使其“独特而鲜明”,就有可能具备“一流品质”而后来居上。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努力形成并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CMS;PHP;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2103

0 引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专业性很强,课程中抽象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到与多门中医基础课程的联系,以及许多古今医籍的论述,甚至是现代医学的阐述,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2011年,《中医内科学》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科目,本文结合笔者参与该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基于CMS的网站构架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总结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与实践经验,并探讨了《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将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延展,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的疑问能及时得到解答。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全方位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目的是尽可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正式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过渡期,包括适应时间及工作能力。《中医内科学》作为本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开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方面,都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思想。在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设置与内容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措施与效果。

2 CMS和PHP的特点

本课程网站平台采用CMS管理平台和PHP语言。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意为"内容管理系统",PHP是一种服务器端HTML 嵌入式的脚本语言, 它的多平台特性使其可以无缝地运行在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上, 它也支持大多数的Web 服务器和很多种类的数据库。

2.1 CMS优势

CMS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可以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不论从系统的稳定性、代码的优化、运行效率、负载能力、安全等级、功能可扩展性和权限管理等方面,还是从费用、方便性看,CMS都优于静态页面生成技术及动态页面生成技术建立的精品课程网站。目前,国内众多新闻网站诸如新浪等都已采用CMS进行开发管理。

通过CMS可以方便地管理、、维护网站的内容,而不再需要写HTML代码或使用Dreamweaver建立每一个页面。CMS将页面的显示进行了模板化,由于采用了统一的页面标签,所以只要更换页面模板就可以完成整站的改版工作。对于用户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组分配不同的权限,各组用户根据自己的权限来进行网站建设和信息、信息审核等操作。CMS本身提供了许多功能模块,如文章、图片、下载、分类信息等,并集成自定义模型、自定义字段等功能组合成强大、易用、扩展性强的开源网站管理软件。

同时,可以实现网站前后台代码及内容数据分离,网站整体数据安全,内容更新方便,数据库及课程附件可在管理平台定期备份;课程网站建设速度快,能够满足自定义网站结构和栏且内容的要求;CMS会针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安全和性能方面作整体优化,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循环中升级、整合。

2.2 PHP语言特点

目前,构架网站使用的语言比较常用的有ASP、JSP和PHP等。ASP可移植性较差,并且解释执行效率不高;JSP虽然功能强大,但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在企业级应用的优势;PHP跟HTML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用户可以在源代码中直接加入HTML标签。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它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Script相比,PHP在服务器端执行,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留言信息驻留在内存中,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通过PHP设计该答疑模块,可以快速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和页面最新信息。因此,本课程网站采用PHP语言的管理平台构架。

3 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

3.1 网站版块

根据《中医内科学》课程网站的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将网站的主要内容设计为申报材料、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技能、考核技能证书、课程特色、课程设置、实训课堂、实习指南、教师答疑等部分。

实训课堂:以典型病案为蓝本,以模拟临床实践为主要目的,配以文本、音频、视频等素材,采用部分现代医学辅助检查结果和互助式智能教学,学生在实训课堂模拟医生对病人的处置及病人的反馈,将该课堂内容拍成录相后可以供教学双方共同寻找缺点,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所犯的错误往往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经过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点评,反复探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如图2所示。

教师答疑:精品课程网站不能仅凭借简单的静态网页把学习资源电子化,而应该通过在线交流、电子邮件等网络手段,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针对师生交流平台这一功能,开发了“教师答疑”版块,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学时遇到的任何涉及该课程的专业问题都可以提问,并得到授课教师的及时答复, 而且对提问者的身份无任何限制,无需注册,非常方便。课程概况是对该课程进行简介,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和网上答疑构成网站的核心内容,受到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两部分的支撑,同时又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起促进作用。如图3所示。

3.2 结构实现

3.2.1 工具和过程

网站主要是用管理系统“Empire CMS"作为运行环境,它基于B/S结构,是功能强大且易用的网站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经过完善设计的适用于Linux/windows /Unix等环境的高效的网站解决方案。管理系统采用了模板分离功能:把内容与界面完全分离,特点是“灵活的标签+用户自定义标签”,使之能实现各式各样的网站页面与风格;拥有栏目无限级分类、前台全部静态、可随时接受强大的访问量等优点。网站静态页面设计、动画制作、图片处理分别应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软件完成,视频的转换采用“格式工厂”、PPT(DOC等转换成SWF的工具)软件flashpaper等使内容规范化,确保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提供安全的防护系统,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3.2.2 布局

目前,网站的布局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TABLE方式,另一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DIV+CSS方式。DIV+CSS作为WEB标准中新的布局方法较表格布局方法有更大的优势,DIV+CSS使网站的结构与表现分离开来,网页中的代码更加简洁,页面载入得更快,便于网站风格的统一,有利于网站的修改和维护,利于搜索引擎的搜索,当然这还是要看设计者的运用技巧。

精品课程网站是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服务器端存有大量的课程视频文件。在用户访问量较大时,服务器的负担就会变重。由于DIV+CSS的网页每次打开都要加载外部的CSS文件,这样会加重服务器的负担,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服务器基本都能胜任。所以,DIV+CSS方法仍是建设该课程网站的首选。

3.3.3 文件格式

精品课程网站有大量的教学课件,很多课程网站中的PPT课件直接采用网页的形式展示。这种文件类型的好处是可以在浏览时显示动画效果,但有播放速度慢、版面变形、只供浏览不能下载等缺点。因此,笔者将制作好的PPT课件转换成常用的PDF格式传到网上,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也可以下载,完全不影响播放速度和版面的美观。

本课程网站视频资料格式主要是flv。目前,网络上的视频格式主要有RM、RMVB、MOV、ASFWMA、MPEG等,连接协议大多数为rtsp://或mms://。在网站制作过程中,笔者曾经参考过不少精品课程网站,在视频文件方面存在着客户端不能播放视频文件的问题,原因在于该视频文件的播放依赖特定的播放器和编解码器。FLV被众多新一代视频分享网站所采用,是目前增长最快、最为广泛的视频传播格式。是在sorenson公司的压缩算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FLV格式不仅可以轻松地导入到Flash中,速度极快,并且能起到保护版权的作用,并且可以不通过本地的微软或者REAL播放器播放视频。FLV视频文件由于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有效地解决了视频文件不能在网络上很好地使用等问题。

4 后期测试和维护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总计近百个页面与子页面。网站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严格有序的测试,以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网站系统的可靠性。网站测试采用系统测试方法,包括模块测试、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3个步骤。首先把网站不同栏目所包含的页面集合作为独立系统单元进行模块测试,测试每个栏目内各个页面之间的链接是否完整、准确,页面包含功能是否正常、有效;然后把经过模块测试后的所有栏目页面全部链接在一起,进行组装测试,其中关键部分是测试前台页面与后台管理系统的接口是否正确;最后是确认测试,将网站部署在服务器上,结合软件、硬件和网络情况,测试整个网站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实现导航清晰、切换自如。

目前,仍有部分精品课程采用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搭建,造成网站内容维护需要网页制作技术人员的辅助,课程组的教师无法在线随时修改。教师觉得不方便,技术人员也不胜其烦,这也导致课程的后续建设困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网站的维护包括系统维护和内容维护两大部分。系统维护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的维护和更新、网络的安全等。内容维护工作主要分为3部分:①网站内容的更新。课程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要经常更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如教案、习题、实训报告等,并且要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②网站安全的保证。网站管理员要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维护工作,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③网站数据的备份。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将精品课程网站常见的诸如通知、上传课件等功能包含其中,该课程组教师使用独立的账号与密码登录后台管理系统,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普通教师仅仅能够管理由自己的新闻和上传的教学资源,能够独立完成网站的更新工作,实现了网站维护方便而快捷的目标。另外,网站管理员的操作会被记录在网站日志中,以备网站维护人员查阅。

5 结语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从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出发,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设计主要教学内容,注重融入教研特色;网站采用清新活泼的色调和简洁的布局,实用性强,更新操作简单,授课教师能够完成简单的网站内容更新,为该课程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和开展网上教学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该教学网站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当然,作为一个应用型网站,其系统的架构、实现模式以及实现技术都需要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高积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7(6).

\[2\] 柯各平,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3\] 张振东,范咏红.基于CMS的高职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医学;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

医学研究生是目前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国家和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21世纪的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对医学研究生的能力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创造价值。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尤其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随着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教育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将以重视知识传授的灌输式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对于医学高等院校是一个较大的挑战[1]。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都掀起了教学改革的。

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自1979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第一批五年制儿科专业本科生,同年儿科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充分分析了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后,在虚心学习国内外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儿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论坛课程,着重介绍各学科及儿科学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缺陷

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教育理念陈旧,授课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质上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多数医学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及知识传授方式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延续,注重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交叉学科知识和前沿学科的认识。此外,考试和考核也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对知识容量、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的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缺乏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1-4]。

1.2导师队伍建设薄弱传统的单一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国内各院校均已开展导师小组负责制。但导师小组负责制的施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校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还是单一导师负责制。有的学校虽然有导师小组成员,但组成不合理,导师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不能有效发挥导师小组的作用。比如有的导师组成员学历层次偏低,自身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没有国家课题,经费不充足,缺少国际学术研究背景和经验,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不活跃;有的扩招太多,或忙于临床工作,或兼职太多,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少。这些方面均影响到研究生选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4]。

1.3信息资源不丰富,学术交流不活跃,实践机会少,缺少创新的动力和平台大多数研究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强,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主要的原因是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很少,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缩小了研究生想象的空间和相互借鉴的机会,使研究生缺乏创新的动力。其次,普通医学院校在教学条件、培养经费、科研水平和条件等方面,均与综合大学及重点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国内外著名大学、顶尖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和交流、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面均受到制约,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交流平台和创新平台,研究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加上建设经费有限,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信息沟通体制不畅,学术交流不活跃,也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4]。

1.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难以调动研究生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多数研究生修满基础学分后,无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或依靠导师指定论题、给出思路,甚至提供文献和前期成果,学生只要被动接受和完成实验就可以;或者重复国外的实验,只要国内没人做过即可,不从医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而是根据能否完成课题、发表文章、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考虑,害怕实验失败,不敢创新。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做出创新工作的研究生缺乏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1-4]。

2我校目前研究生培养现状

山西医科大学属于普通地方医学院校,与国内、国际其他重点医学院校比较,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且临床专业尤为突出。笔者在2005年9月-2008年7月期间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儿科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参与上海市科委、教委资助项目和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2011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攻读我校内科学学术型博士学位,参与三项省级课题。在两所学校就读的经历使笔者对普通地方医学院校和国内重点医学院校的差别有着深刻的感受。我校从导师能力、科研经费、实验室条件、学术交流、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和改进。

3儿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平台建设的实践

我校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但是这些课程更多还是课堂讲授,注重现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学术信息的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更开放的教学方式和交流平台,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此外多数导师注重本专业内某个研究点,本身就缺少学科渗透和交叉,导致研究生教育缺乏学科前沿和学科间交叉渗透的课程,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的两大方向。当今医学界,有研究前途却仍然疑难的医学现象往往处于各个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在过去常常被忽略,而这恰恰是创新点所在[5]。因此,使研究生充分了解当前各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才可能去发现和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为传统固有的专业内部研究带来新思路,提供新角度,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基于以上设想,我们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儿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论坛的课程,以补充学校研究生课程内容的不足,着重向儿科专业研究生介绍各学科及儿科学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和渗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1因儿科临床工作繁重,多数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较少,为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联系,院系要求导师与研究生每月至少谈话交流一次。研究生向导师汇报近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情况;导师向研究生传达近期专业相关的新进展、安排下个月的任务并对上个月的任务做出评价;最后,由学生填写《导师谈话表》,导师签字确认后,将谈话内容以书面形式上交院系存档保存。此外,我们将全系研究生分为若干小组,由系里青年骨干教师(均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的高年资讲师及副高)担任组长及带教老师,协助其导师小组共同指导,既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协助导师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互赢。

3.2针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点和需要,定期(每两周)邀请临床专业相关学科带头人或国内外校友以讲座或在线视频交流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关或热门领域最新研究动态,鼓励学生大胆和积极提出问题,与讲者面对面交流;并与国内外校友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鼓励和推荐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他们的研究。

3.3每月选择一个主题和关键词(可由每组学生根据兴趣自己提前选择并和组长商定),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文献资料,充分而深入地阅读文献,准备上台发言和讨论材料,通过“头脑风暴”发现问题及有研究价值的点,为其研究生课题做准备。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由学生和老师给予发言学生课堂表现分数,计入课程考核分数,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过程,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培养其文献检索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4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课题方向选择一个主题和关键词撰写综述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一方面让研究生掌握该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他们的同行如何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如何解决和论证这些科学问题;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并提高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3.5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申请学校和国家针对研究生创新的资助项目。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一起合作申请,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问题讨论习惯和科研协作的能力,并初步学会撰写标书。各小组带教老师将全程参与并指导。

3.6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及其他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进行物质和精神鼓励、嘉奖,提高其积极性。

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自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后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明显增强,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基层医院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要,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1]。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市场调研情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为己任,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 专业建设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

2.1 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创建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直属综合性三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集教学、临床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附属医院检验科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技能课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双方交流临床与教学经验。其二,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基地。第1、2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第3学年顶岗实习10个月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1个月在乡镇卫生院)。其三,本院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2.2 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2.2.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行业专家咨询、合作医院参与、专业分析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明确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结构。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按照“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并组织实施。

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课等五大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公共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模块的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专业技能课模块和专业拓展课模块由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主要由附属医院、基层医院及校外实习医院兼职教师完成[2]。

在课程安排上坚持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专业技能课实验实训时间,毕业顶岗实习为10个月,使实践教学总学时达57%。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等途径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3]。

2.2.2 课程建设措施 一是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重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要》;将原来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要》;新编了校本教材《检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指导教程》,增开了《医用物理学》、《检验仪器使用与维修》课程,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为加强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的,体现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具有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特色。二是学院与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技术》、4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主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本,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共12本。

2.3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几年来,学院通过外出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实践工作锻炼、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加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重点培养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注重了传帮带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现已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医教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师)6人;有硕士学位者4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人;有双师教师13人,占87%。专业负责人是省级专业带头人,也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专业骨干教师每人能够承担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学院聘请了校外兼职教师16人,他们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本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4]。

2.4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4.1 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了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新增面积约900 m2,新增实验实训室12间,新添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为450万元,新开实训项目12个。改建实验实训室7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万元,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学院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实训制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明显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对乡镇医院在职人员培训、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

2.4.2 附属医院检验科教学基地建设 附属医院检验科新增仪器设备150万元,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进一步充分发挥了附属医院的实训实习基地功能,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见习、临床教学、顶岗实习、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实习和培训工作中,注重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检验质量控制观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减少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失误[5]。

2.4.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已跟50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8家)与签定了实习合作协议,实行院校共同管理学生。学校与实习医院每年举行联席会议1~2次。实习带教老师对本院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表现满意,许多实习生被留用,实现了“实习到哪里,就业到哪里”的理想。

3 专业建设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创新

3.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3.1.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专业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质量高。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0%、92%、95%。学生毕业后参加检验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为95%以上。近几年来专业招生学生人数稳步上升,每年招生数在120人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400人。

3.1.2 毕业生受到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青睐 特别是乡镇医院,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都能安排住房,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多能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等,毕业生能安心在乡镇医院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3.2 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

3.2.1 为县和乡镇医院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一是学院为全市县乡镇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检验技术人员共190人次,附属医院接受县乡镇医院检验人员进修20人次。二是学院每年选派教师下乡镇进行技术指导20余人次,对口支援了8家乡镇医院,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了乡镇医院的检验业务。三是利用附属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以附属医院为龙头,建立了基层医疗网络,使农民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3.2.2 无偿提供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学院为对口支援的3所西部地区院校免费培训师资12人,联合培训学生150人,选派4名骨干教师支援建设实验实训室2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编写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12本(种),同时已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均无偿提供给各兄弟院校,达到资源共享。

3.3 创新与特色

3.3.1 创新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师“医教结合”,学生“工学结合”,学校与医院的“校企合作”,是顺应社会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6]。

3.3.2 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的相互结合,形成了“校内仿真的实验实训、附属医院真实的临床见习、校外实习医院顶岗实习”递进式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完全胜任工作的能力。

3.3.3 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建了基于医学检验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创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李泳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9-931.

[2] 张继瑜,王前,郑磊,等.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用型检验人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330-1333.

[3] 刑艳,唐中,蒋兴亮,等.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28-229.

[4] 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172-173.

[5] 苏鲁贤,陈育贤,黄向阳.医学检验常见失误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14(8):105-106.

儿科学精品课程范文第5篇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理学内容覆盖面广、抽象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课时设置少与教学内容多且繁杂是药理学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药理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不增加课时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平台,建设药理学网络教学空间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世界大学城;药理学;网络教学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药理学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中、高职药理学教学内容侧重于药效学。药理学教学内容抽象、覆盖面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知识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学科,先于各临床学科开课,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了解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病”与“药”脱节现象,造成学生学习药理学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不佳。同时现代药学发展迅速,新药不断涌现,药理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增加。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课余时间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是提高药理学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1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模块搭建及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主要是为教学服务。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中设有“教学应用”栏目,下设课堂魔方、视频直播课堂、视频交流教室、教研苑、仿真大厅、课堂作业、在线考试自测、即时交流工具、空间微信等子栏目。

1.1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

教师在“课堂魔方”或“发文章视频”里创建好课程,上传课程资料并。学生登录世界大学城后,即可在教师的“展示空间”里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

(1)“课程概况”模块。主要介绍药理学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同时展示教学计划,推荐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药理学之前,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初步认识。

(2)“教案首页”模块。学生通过浏览教案首页,可以了解所学习章节的学习目标、大致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安排。

(3)“多媒体课件、视频”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可预习或复习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已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将收集到的其他药理学教学课件或视频(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分享到空间,供学生学习与参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而且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4)“知识链接”模块。本模块以文本、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的形式存储所学章节药物治疗的疾病的病理基础、病情特点、治疗手段等内容。本模块的建立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药理学教学的一大难题。以往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介绍疾病的病理基础及特点。很多学生学完一个章节后,只知道该类药物可以治疗哪类疾病,但对疾病的特点一无所知,如大多数学生学完“利尿药和脱水药”这一章节后往往只了解呋塞米是治疗肺水肿的首选药物;氢氯噻氢对心性水肿和肾性水肿效果较好;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物,但这几类水肿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怎样区分这几类水肿?学生均不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药理学知识点,不去理解所学内容,更谈不上将所学药理学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药理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在线学习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案,课堂上再学习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学生可在教师空间观看药物的临床使用实例或社会药房问病荐药视频资料等,使学生将药物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融会贯通。

(5)“知识拓展”模块。教师上传所教授药物的常用剂型、规格、说明书及临床应用资料;补充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同类药品的信息。同时上传相关电子版工具书,如《中国国家处方集》、《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将自己收集的优秀教学资源发送给教师,教师审核通过后,可以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供大家学习。对提供资源的学生,在平时考核成绩中给予一定加分(5~10分,视资源质量而定),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考核模块的搭建

世界大学城提供两个考核模块:“课堂作业”与“在线考试自测”。

(1)“课堂作业”模块。教师将各章节的练习题、答案、题解上传到“课堂作业”模块。每授完一个章节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布置学生在线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并提交。对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批改打分并给出题解;主观题由教师批改打分。通过“课堂作业”模块,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测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答错率较高的知识点给予重点解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在线考试自测”模块分为两个小模块:章节自测模块和期末自测模块。章节自测模块将药理学分为8个大章节: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组织器官的药物,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恶性肿瘤药物,其他。教师将各章节题目上传,系统可自动组卷。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章节自测并提交。对于错题,系统将自动给出题解。期末自测模块。教师将所授药理学知识的全部习题上传,由系统自动组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并提交。考核模块的搭建,不仅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也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考核模块的搭建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以往的考核模式存在着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平时成绩没有量化的标准等问题。考核模块搭建好以后,学生的课堂作业、单元自测成绩均有记录,便于查找。考核模式改为1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纪律、提供教学资源)+15%课堂作业成绩+25%单元测试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考核模式的改变,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开始注重平时学习中知识的巩固,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为了应付考试,在期末通宵达旦强化记忆,考试结束后就很快遗忘了相关知识点。

1.3实验实训模块的搭建

世界大学城提供“仿真大厅”实训模块。教师可上传实训指导、实训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的图片及资料、优秀的实训视频、仿真实训操作、实训报告书写格式及要求等。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训前在线预习将要开设的实训内容,初步了解实训步骤,完成仿真实训操作,使学生在课堂实训操作中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实训操作,减少实训中的各种失误。

1.4互动交流模块的搭建

世界大学城提供了多种互动交流模块,包括“教研苑”、“视频直播课堂”、“视频交流教室”、“即时交流工具”、“空间微信”。“视频直播课堂”、“视频交流教室”、“即时交流工具”、“空间微信”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教师可在这里为学生答疑解惑,布置学习任务,也可出一些综合分析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争当“网络小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每个组负责一个章节的在线答疑,其余各组在线提问。教师负责纠正完善答疑组的回答。通过师生间的在线交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建立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教研苑”是供教师间交流互动的一个模块。教师可在此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案及教学改革措施。互动交流模块的搭建,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更为频繁,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搭建的意义

2.1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时空无限化

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的搭建,将大量的教学、学习、测试资源放到开放的网络上。学生很多学习任务都在课余时间完成,实现了“碎片化”学习,缩减了课时;同时学生通过在线交流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授课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网络资源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药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2-3]。

2.2教学考核规范化

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的搭建,使得药理学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同时平台自动组题,每位学生的考试试卷都不一样,大大减少了舞弊现象;在线自测形式,也不需要教师监考,节省了人力资源。

2.3教学评价多样化

通过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教师可从“课堂作业”、“单元自测”等模块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能实现互动交流的各个模块,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积极从优秀的教学资源中学习经验,提升教学水平[4]。

2.4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的学生予以奖励的措施,培养了学生主动搜索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小老师”及在线交流使学生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主动探究,解决了学生因为胆小,不敢向教师发问的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为提高[5],学习热情高涨。

3讨论

药理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大大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传统意义的课堂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6]。但药理学网络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要求成熟的网络平台的支持和维护,要求师生,尤其是教师有较为熟练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平台搭建能力。因此,药理学网络教学模式也促进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促进教师尝试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小毅,潘国聘,韩效林,等.药理学课程网络化与教学要素优化的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97-398.

[2]潘国庆.浅谈高职教育药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44-45.

[3]刘晓颖,苏湲淇,黄先云,等.药理学网络资源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重庆医学,2013,42(26):3194-3196.

[4]姜银杰,张春娜,李莲莲,等.药理学“网络论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178-179.

[5]苏湲淇,刘晓颖,蒋红艳.网络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14):144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