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妈学车

老妈学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妈学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妈学车范文第1篇

The math teacher of my class is a young man. His name is Jiang Shan. He is tall and fat. We call him the Big Guy. When he knows it, he isnt angry and says its lovely. He is easy going and interesting. We can make jokes with him. But about our study, he is serious but patient. We can’t be sloppy on our study. When we have questions, we can ask him anytime. He is a good teacher.

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他的名字叫江山。他高个子,比较胖,所以我们叫他“大个子”。他知道后,并没有生气,说这个外号很可爱。江山老师很好相处,很有趣,我们可以和他开玩笑。但是关于我们的学习,他很严肃也很有耐心。在学习上我们不能有半点粗心。如果我们有问题,可是随时向他提问。他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I am very happy, becaus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During the days, there are many moon cakes. I love eating moon cake very much. There are various tastes, such as sweet, salt and so on. I like the sweet ones, especially the fruit-filled moon cakes. My parents always buy many for me, because they know I like moon cakes. Besides, moon cake has good moral. It symbolizes reunion. When I eat the moon cake, I often think of my big family and my relatives.

我很高兴,因为中秋节就要来了。在那几天,有很多的月饼,我很喜欢吃月饼。月饼有很多口味,比如说甜的,咸的等等。我喜欢吃甜的,特别是水果馅的。我父母总是给我买很多,因为他们知道我喜欢吃月饼。此外,月饼具有美好的象征。它象征着团圆。当我吃月饼的时候,我经常想起我的大家庭和我的亲戚。

老妈学车范文第2篇

组织周二香植活动

年过五十,钩姐为了更好的照顾老妈,提出退休。她说到了这个年纪,赚钱不是重要的,孝顺才是第一位。开始走入户外的初衷,是想好好的锻炼身体。然后真的喜欢上了户外运动,结交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近两年的周二香植活动,都是钩姐发帖、组织。每周最少有2个人参加,最多达到四五十人。用她的话讲,这是风雨无阻的周二,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坚持。有时候真会遇上很大的雨,大家热情不减,雨浇在身上,就当笑话一样。

喜欢户外的驴友,肯定熟悉香植线,这是一条经典的路线:香山邮局—好汉坡—打鹰洼—望京楼—四棵松—植物园。“为什么也可以称为经典的周二香植?因为无论是新驴、老驴都会走这条线,能够检验你具体到户外可以走到哪个级别,而一般弱驴也走这条线,没时间限制,可以随时下撤。”

三年多的时间,每周二的下午,钩姐和她的朋友们都穿越在香植线上,这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为了这个她还特意学车买车,而学车的过程并不容易。“老公特别支持我学车,他说给你安上一条腿的话,你会走得更快、更远。”而教练总打击她,有一次真把她给气着了,靠边停车,要教练下课。“我就是不服输。其实这个年纪学也有点心虚,人家一说反而激发了我,你越说我不行,我越得把这件事办成。”结果,钩姐顺利拿到驾驶资格证,每周从通州开车到香山和大家聚齐。

对于想加入活动的新驴,钩姐也给出建议。一开始要慢,就像竞技赛之前的热身一样,有人上来爬得很快,但可能爬到一半就虚脱了。爬山还要选择适合的装备,最重要的是一双好鞋,当然还少不了登上杖、手套、水和护膝。尤其是下山时护膝对于膝盖的保护非常重要,好多老驴都伤在膝盖上。“上山容易,下山难”,赶上下雨、下雪的时候,最容易摔跤。这时钩姐肯定会在后面照顾下山的新驴,还要确认人数,中间别出岔儿。

难忘云南徒步穿越

除了周二固定的香植活动,钩姐每周末还去爬北京周边的山,三年时间去了不少地方。长线爬过长白山、黄山等,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云南之行:泸沽湖——亚丁稻城的徒步穿越。钩姐用“痛并快乐”形容这趟旅程,快乐很多,而痛可能更多来自蚂蝗。

徒步的第二天就经过蚂蝗区。同行的冰块用文字这样描述:在窄小的道路两旁的杂草上面,趴着那么多的蚂蟥,那种争先恐后,视死如归,不爬到你身上不罢休的态度,叫你从心底感到恐惧,就像你周边有成千上万个恶鬼都伸出手来扑向你一样……

去云南之前钩姐没见过旱蚂蝗,他们像头发丝一样,粘在地上、树叶上,离你几十公分的时候,一下子吸到身上,不停吸血、膨胀,直到炸开为止。尤其下雨天的时候,蚂蟥区绝对不能走,钩姐和同行队友到蚂蝗区时正巧赶上下雨,而且这段海拔从3200米上升到3800米,除了防备蚂蝗,还要克服高反。所有人排成一队,互相紧盯着,一遇到蚂蟥就赶紧往下揪。上升一百米后,领队要求下撤,“我们真是从山上飞下来的,身上穿的雨衣,外套,登山杖,手套,能扔的东西全扔了,上面都是蚂蟥,每个人弄得特别狼狈。”

在附近的藏民家休整一晚后,继续前进。蚂蝗不是问题后,高反就找来了。“本身就有高原反应,不敢歇着,一直往上走,到上边之后我就晕菜了。”领队抱着,向导往嘴里灌葡萄糖,当时脸是白的,嘴是紫的,腿也不是自己的,但心里明白不能够倒下去,领队连抱带揪,几分钟后慢慢缓过来了。下撤后搭上帐篷,蒙头大睡几个小时,高反才算过去了。

老妈学车范文第3篇

昨天度过身为初三学子的最后一天,因为中考在昨天结束了,从时针到达十二点的那一刻,新的篇章开始了。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的早晨,没有了以往的忙忙碌碌和紧张感,有的是轻松和悠然自得的感觉,但是,忙碌了一整年,每天都是在争分夺秒,而此刻,却让我有点无所适从,有点不自在,没有了老妈的督促和叫喊,也没有外婆为了让我有更好的精神读书而在厨房为我做早餐而忙碌,此刻更多的安静,仿佛觉得这个世界只剩我一人那般寂静。当我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我那陪伴我一年的闹钟把我从梦中拉了回来,从而,我不在想着曾经的此时我在干嘛,我便起身洗漱,自己去厨房做早餐,当我吃饱想拿起篮球去球场卖命的时候,老爸喊住了我,告诉我说他已经帮助报名了驾校让我下午就去驾校学车,当时的我有点愣,没有反应过来,当我还在发呆的时候,老爸已经回屋去了,咳,留下我独自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为何灾难,只因本打算与同学出去旅行,所以,此次学车,完全打乱我的计划,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谁让那人是我老爸呢!!!

下午吃饱去驾校,到驾校时跟教练报道了一下,他便带我去练习方向盘,练了有一会,教练便让我去倒库,便带我上车先亲自示范了一次后,告诉我种种细节,便让我上车倒库,初次接触汽车,有点不知所以,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尝试,头一次很完美,有点意料之中也有点出乎意料,但还是带着小小的骄傲在开了一次,然而也就是这份骄傲,给我一次惨痛的打击,因为我差点把车开到花圃上去了,被教练呵斥,有点失落,只能自己心里暗暗的让自己变平静,忘记刚才的失误,就这样,开了一下午,从原来的慌张到后面的沉稳,我慢慢的懂得了如何去驾驭它,慢慢的,已经临近傍晚,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便把今天的经历告诉了家人,从而结束这一个又开心又有点矛盾的一天。

这就是我初次驾车的经历和感受,虽然没能出去游玩,但还是满心欢喜。

老妈学车范文第4篇

一、家庭叙述:样式及代表作品

作为主要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电视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播出的电视媒体。电视媒体具有的大众化、资讯丰富性、服务多元性等特征,也就决定了其不仅可能拥有较多的电视观众,而且电视观众也拥有较多选择权。1990年代末以来,随着电视日益普及与影响力逐渐加深,《乔家大院》、《武林外传》、《士兵突击》、《闯关东》等一大批长篇电视剧、情景喜剧,开始逐渐占领中国电视市场的主阵地。中国电视电影的起步与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进行的,与那些动辄斥资百万乃至千万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情景喜剧相比,一般电视电影投资多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显然有资金的劣势,而且一般电视电影的作品长度约为90分钟左右,在90分钟的时间里(大抵只相当于长篇连续剧2集左右的篇幅),要想达到30、40集长篇电视剧跌宕起伏的叙事效果,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电视电影要想争取观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观众牢牢锁定在电影频道,必须要努力寻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以策略化、个性化求生存。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电视电影必须要。所谓求同,就是说电视电影的发展要考虑到电视媒体特性、电视节目制作、播放、观众观影心理等一些规律性的共性因素,要尊重、符合这些共性元素。而所谓求异,则是有意识地差异化生存,寻找并强化自身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以特色争取观众。应该说经过十年的摸索与发展,电视电影人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电视电影的一些艺术规律,扬长避短,寻找中国电视电影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如在叙事上,电视电影有篇幅较短的弱点,但劣势也可以转化为特点,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中国电视电影叙事已经形成了“迅速进戏”、讲究“情节的紧凑,矛盾冲突的连接,戏剧悬念的处理,节奏的加速度”、注重“人物形象的鲜明,人物性格的丰富”[2]等特点。叙事简洁、干净利落,“浓缩的都是精华”;在题材选择上贴近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注重作品的文化与艺术品味,从而在题材选取、主题开掘、表现手法上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生存空间。10年来,家庭题材电视电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虽然受制于资金、制作周期等因素限制,单部电视电影作品无法如长篇电视连续剧般全景式、多角度关照当代中国,但通过电视电影管理者(特别是广电总局电影频道)10年来的细致规划,中国电视电影在稳健发展中,寻求同类题材开掘的一贯性,因此,在中国电视银屏上出现了一系列家庭题材作品,这些不同作品从各自角度展示了当代中国家庭的形象,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家庭的生活景观,在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变化中的当代中国社会图景。纵观中国家庭题材电视电影作品,涉及的社会面是很广泛的,既有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乡村之家,也有当代都市中白领夫妇的日常生活;既有对当代中国父子亲情的深入关照,也有展示夫妻、婆媳情感冲突的动人之作。在有限的篇幅内,这些作品聚焦当代家庭生活,透过人物及事件展现时代风貌与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10年来中国电视电影的家庭叙述。

1•家:喜剧化透视时代风貌

10年来中国电视电影的家庭叙述别注重以家庭为核心,以事件为纽带,注重以小见大,展现当代中国变化。如广受好评的电视电影《老妈学车》,讲述了一位母亲不屈不挠学车的故事。老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学车成功的经历,展现了她对家庭的由衷热爱,也折射出私家车进入普通人家庭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与变化。如果说《老妈学车》反映了城市家庭在新生活面前的幸福与烦恼,那么《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俊俏媳妇开明婆》等以农村为背景的多部家庭题材影片,则同样以小见大,透过富有典型性的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变化过程(亦即问题解决过程)的展示,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新农村的时代风貌。如喜剧影片《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围绕一对农村夫妻生孩子的不同选择,喜剧化地表现了当代农民价值观的转型。《俊俏媳妇开明婆》也以当代农村家庭中的一对婆媳为主人公,这部电视电影以轻喜剧的风格,在俊俏媳妇和开明婆的关系处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影片结尾农村老年公寓开办起来了,喜庆的狮子舞动起来了,老年的村民住上了老年公寓,胸前挂上了大红花,婆婆和儿媳也互相笑逐颜开,影片不仅洋溢着喜庆、和谐、温馨的气息,也寓意着当代农民火红而充满活力的新生活。

2•家:成长与亲情抚慰

亲情也是中国电视电影一直关注的问题。10年来,《棋王和他的儿子》、《黑活》、《男人上路》等多部作品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许多影片在对亲情的展示中呈现了家庭成员的成长。如获得第7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一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男演员奖及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的《男人上路》,是一个关于父子关系的文本。影片中的父亲庄大林是一位在塔里木沙漠中工作的钻井队长,由于忙于钻井事业而无暇顾及家庭,导致生活在都市中的13岁儿子庄严屡次犯错(撒谎、蓄意破坏等),影片讲述了庄大林带领儿子进入塔里木沙漠钻井队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父子关系是创作者着力表现的对象。作为父亲,庄大林爱自己的儿子,但他也用一种比较极端、甚至充满野性的方式(例如让儿子独自走30公里的路)教育了自己的儿子,更以自己的一系列行为(献血救人),让犯错的儿子在艰苦考验中体会到责任与宽容的重要性,“就是想让他先学会做个男人”(庄大林语)。影片细致地展现了庄大林带领儿子进入沙漠钻井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父子进入钻井队的旅程,也是儿子逐渐理解父亲、学会尊重他人的一个成长之旅。如果说《男人上路》体现了一种外表严厉,实则对家庭充满爱心的强势父亲形象,那么,电视电影《黑活》和获得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数字电影奖的《棋王和他的儿子》则讲述了都市世俗生活中父与子相濡以沫、共对困境的生活历程。这两部作品中的父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他们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代都市社会中,不是什么腰缠万贯的大款,也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认可的所谓“成功人士”,相反,他们其貌不扬,生活窘迫甚至寒酸。《棋王和他的儿子》中的刘一手虽然号称“棋王”,身怀围棋绝技,但却是一个下岗工人,妻子和他离了婚,《黑活》中的父亲也是一位离婚、且没有正当职业的男人。但是,这两位父亲却都各自有一个聪明懂事、善解人意的儿子,这两位小朋友年龄虽小,却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依恋和认同。《棋王和他的儿子》中棋王刘一手的儿子刘小川,在父母离婚的时毅然选择了条件更艰苦的父亲。《黑活》中的父亲李嘉栋和儿子也是如此,儿子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特别意味深长的是,这两部作品中的父亲和儿子之间有着强烈的互动,他们在生活中互相支撑,相互鼓励,在儿子的支持下,父亲从短暂的迷惘中走了出来,父子振作精神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如影片《黑活》结尾所暗示的:父亲穿着整齐、开上了崭新的出租车,儿子坐在车中,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父子共同走向了新生活。

3•家:冲突与和解

家庭内部的冲突与和解也是中国家庭题材电视电影关注的焦点。如曾获第5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男演员奖、评委会奖等众多奖项的电视电影《合同父子》,影片主人公丁镇海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董事长,影片讲述了他如何用近乎“冷酷”的方式让在都市生活中屡次犯错的儿子迷途知返、自立成人的故事。影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父亲狠下心来与儿子签订合同、儿子对父亲的误解与对抗,儿子离开家庭后父子关系从冷漠直至复原的全过程,影片根据一则真实新闻创作,涉及了在经济富裕后新一代的成长问题。除了以父子冲突与和解为表现对象的《合同父子》,10年来还有许多家庭题材电视电影讲述了都市中的婆媳关系。在中国婆媳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种关系,也是许多影视作品热衷拍摄的内容。在中国电视电影作品中,我们看到影片触及了当代家庭中婆媳之间因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不同等原因造成的误解、猜疑,但没有同期某些长篇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婆媳激斗、两败俱伤的戏剧化描写,而是着力展现她们之间最终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如获第6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等奖项的作品《秘密》,影片以一个家庭为框架,讲述了当代都市海归的农村寡母和妻子之间的故事,影片呈现了妻子和婆婆之间的种种误解,这种误解最终得以消融。电视电影《升生两难》聚焦当代都市,以山西老家来到北京的婆婆陈菊香和儿媳张亚辛就是否生孩子的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展现了婆媳之间因出发点不同而导致的观念分歧,最后两人取得了谅解。

二、家庭题材:艺术特色、价值取向与意义生产

综上所述,10年电视电影中的家庭叙述总体上呈现出比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价值取向。家庭题材电视电影注重故事叙述。正如张爱玲在《〈太太万岁〉题记》中指出的:“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太太万岁》就必须弄上很多情节,把几个演员忙得团团转,严格说来,这本来是不足为训的。然而正因为如此,我倒觉得它更是中国的”[3]。在长篇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强势竞争下,家庭题材电视电影采取了以贴近现实的故事取材、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注重细节刻画等方式来争取电视观众。影片的戏剧性、情节性较强,成为家庭题材电视电影的特色。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电视电影中“讲的是世俗性的故事,表述的是主流性的价值”[4],审视1999-2009年中国电视电影的家庭叙述,我们会发现此类电视电影作品尽管也有矛盾冲突,甚至出现家庭纷争,但最终却几乎无一例外都拥有一个“快乐结局”(happyending),影片在走向和解的父子关系、亲情关系的完美救赎、走向温馨和睦的婆媳与家庭秩序复原的展示中,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和解与宽容企图。创作者最终提供给观众这样一个信息:只要家庭中成员齐心协力,就可以渡过任何难关,最终使家庭成为一种提供家庭成员温暖庇护的场所。由此,这些作品也向观众展现了充满美好希望的未来。或许正是在这一点上,让家庭题材电视电影获得了观众的强烈认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格外注重家庭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家庭的和睦与稳定也是家庭成员抵御重重风险、抵消冲击、获得精神力量的“减震器”。中国家庭题材电视电影所反映出的和解、宽容、温馨、和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让广大的电视观众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当代社会中重新获得了心灵抚慰。如有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强,特别讲究伦理亲情的民族。但一度表现亲情关系的作品比较少见,几部表现伦理亲情的电视电影的出现,让人重新认识到家庭对人情感的疗养,亲情对振作精神的力量”。[5]

更进一步讲,中国家庭题材电视电影家庭叙述中的和解与宽容,也是与国家倡导的主流社会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他的《媒体文化》中曾使用社会视野①等概念,来描述文化文本如何转述和表达社会性的形象、话语和境遇,以及它们又怎样反过来在其社会领域中发挥作用。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为诸如《悠闲骑手》或《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样的影片提供了背景的社会视野就是反文化的出现[6]。显然,中国家庭题材电视电影的价值取向是倾向主流的,在中国电视电影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宽容、和谐等主流价值取向,对家庭和解、亲情至上、励志向上等正面社会价值的高调呈现,对理想化的人伦秩序的认同,事实上也是中国电视电影10年发展的主旋律。而这种主流价值取向的形成,与中国主流电影一直以来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审视1999年以来的电视电影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多作品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谐宽容、人道精神、敬业爱岗等当代社会主流价值。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创作都讲究寓教于乐,也就是说,在故事的讲述、为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一些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传达。从十七年的革命题材电影,再到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中国主流电影一直努力在作品中体现积极的价值承担,向观众传达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在各个时期提供给观众学习的楷模与可以借鉴的指引方向,从而使中国电影创作被纳入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机器的强力阵营之中。而许多电影创作者也乐于在自己的作品中传达一种正面的价值观,通过作品体现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关怀意识,进而引导观众的价值选择。我们在10年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中,看到了中国电影创作者这种对电影社会价值担当的自觉承继。

此外,中国电视电影独特的制播体制也是造成电视电影价值担当主流化的重要原因。以电影频道为例,隶属于国家广电总局的电影频道。作为电视电影投资与收购的大户,电影频道对电视电影运作有着相当明确的指向:“根据将近1000部电视电影的实践,这八年的实践我们在做一项工作,就是把电视电影打造成一个‘三性统一’的架构。我指的是并非一部作品或者是哪一部作品,而是我们能否把整个的电视电影打造成这样一个架构。”[2](22)为了与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三性统一”相一致,电影频道对电视电影运作采用三轨制:“剧本立项后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投资,各制片机构承制,与他者联合投资拍摄、向社会收购成品。之后无论节目中心投资,各制片机构承制的作品,联合投资的作品还是社会力量自行投拍的作品,需经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特别组织的审片委员会审查,各委员根据影片的题材内容、主创阵容、制作水准、艺术质量等因素为作品打分定级,最终以综合评分决定一部影片的投资定价,外送成品则决定是否收购,出资多少收购。”[1]显然,目前中国电视电影作品中的主导价值传达,与中国电视电影制作机构的引导有关。电影频道占了中国电视电影生产的主体,它们的电视电影生产、评分收购模式,无形中对中国电视电影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地说,在当前鱼龙混杂、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的中国电视市场,电影频道出品的作品的确产生了比较积极的社会效果,强调温情、和解与宽容,展现优美新生活的许多家庭题材电视电影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在2009年5月揭晓的电视电影十年观众最喜爱的电视电影评选中,李雪健、陶虹分别因家庭题材作品《合同父子》、《秘密》而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剧情类电视电影男女演员奖,周小斌、阎妮因《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而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喜剧类电视电影男女演员奖,《土婆婆PK洋媳妇》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喜剧类电视电影奖。

但是,当我们审视10年中国电视电影发展之时,不得不承认,由于目前中国电视电影主要由电影频道出品,电影频道的价值标准几乎成为中国电视电影发展的唯一标准。许多电视电影制作者几乎就是按照电影频道的喜好投资制作影片,这样中国电视电影就成为了电影频道“定制生产”的作品。中国电视电影作品虽然出自不同的导演,但却同样打着“电影频道出品”的主流印记。比如,电视观众不用等到观看影片的结局,往往就会猜到准是个“快乐结局”(happyending)。这种可预见的结局,固然为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喜欢温情情调的观众,然而,却也造成了中国电视电影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化的危险。

老妈学车范文第5篇

吴志娟(退休工人):前些年,我们兄弟姐妹5人一直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谁也没有离开过家,随时听候父母召唤。母亲3年前去世,后来又轮流照顾年迈的父亲,直到去年父亲92岁高寿离去。我们这代人,工作时很忙很累,56天产假之后就开始上班,一边工作一边拉扯大了两个孩子,退休后开始忙孩子结婚、生孩子的事情,之后父母就几乎离不开人了……这些都是应该也乐于承担的责任。父亲走了,时间一下子多了,我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十分难受。有一天,老伴对我说:“我带你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吧,咱们从来没为自己活过呢!”我细看老伴,他早已鬓发飞霜。趁着身体尚好,我们的确应该出去玩玩,享享清福了。我们之前几乎没什么旅游经验,于是先郊游、邻省游。一年间,远远近近出去玩了六七次,比起那些“旅游达人”,或者更有经济实力的旅游者,我们太小巫见大巫了,但是我们真的找到了自由自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下一步,我们计划着再往远处走走了。

2 旅游拓展人生视野,实现我们向往的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金豪(退休工人):我儿子上大学时,和一个日本女孩恋爱,女孩爸爸是一家大公司董事,亲自跑到北京来强烈反对,他说:“你们中国人都是井底之蛙……”这话深深刺伤了儿子也刺伤了我,儿子和那女孩已分手二十年了,但是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电话里听儿子说完,我火冒三丈:“他不同意,我还不同意呢!我们井底之蛙?他是日本鬼子!”其实,他说得不错,我们全家往上数几辈,经常出远门的人都不多,更没有人到外国去开过眼,不光我们这样,周围的人几乎都如此。儿子到北京上大学已经是很有出息了,后来他又去美国读了研究生,近些年因工作满世界跑。不光是儿子,我和老伴退休后旅游也去过12个国家了,我常常想起日本人那句话,我们再不是井底之蛙了,中国老百姓这些年的变化真大啊!很多人都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老朋友们相聚,常常说起谁谁又去哪里玩了,谁最会玩、谁玩得最划算,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见闻……大家心里满是自豪感。

3 年轻时的夙愿,现在终于有条件实现了

采访/小安

郝惠芬、王新民夫妇(画家):

妻子郝惠芬画国画,先生王新民画油画。去欧洲看看那些世界名画的原作是夫妇俩多年来的心愿,可是一直忙于工作和家事始终未能成行。

前不久,大女儿表示,爸妈现在都退休了,去欧洲玩一趟吧,费用由她来出。老爸问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四十万吧!”女儿虽然孝顺又大方,爸妈却犹豫了。没多久,留学德国的小女儿带着男朋友回国探亲,她说如果安排好行程,订好家庭旅馆,自己为爸妈当翻译,男朋友当司机,可以省下不少费用,有二十万就够了。于是2011年6月底,夫妇俩带着画夹,跟着小女儿兴奋地搭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

由于女儿的精心安排,夫妇俩的确惊喜连连。德国、荷兰、法国、摩纳哥、意大利、梵蒂冈、瑞士……这趟旅行,他们参观了不少博物馆,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凡高、莫奈等大师的原作,其中凡高博物馆去了四次,大饱了眼福。这次旅行的每个地方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国的圣保罗德旺斯尤其令人难忘。这个位于山顶的小镇只有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却有着几十家画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每天游客如织。他们在这里住了七天,每天都在画廊流连忘返。他们住的家庭旅馆的老板非常热情,每天晚上会为他们详细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并写到纸上。最后一天老板突然说还有个景点应该去看看,于是他们多住了一天,付账时老板坚决不收这一天的钱,说这是赠送给他们的。这出人意料的“仗义”让他们颇感温暖。

去年8月,王新民夫妇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旅程顺利回到北京。一算账,花费了15万元,比预算少5万元。回来后,老两口心情非常愉快,创作热情高涨,王新民完成了多幅油画作品。欧洲的风景、艺术、人情之美,让他俩回味无穷。

4 自驾车在路上,奇遇加深夫妻情

采访/大宇

周立国、王蕙君夫妇(退休干部、服装设计师):

十多年前,他们夫妇买车学车,展开了精彩的自驾旅行生活:“跟旅游团游,是走马观花,自驾车游是深入花丛中,能随心所欲,细细欣赏,慢慢品味。”

他们还练就了一身自驾车户外生存的本事,16年,从来都是二人独车无后援出行,每次出发,他们都带好了各种装备:地图、帐篷、睡袋、应急灯、羽绒服、折叠桌椅、罐头若干,走到风景怡人处,打开桌椅,拿出水果蔬菜面包酱料,就是一顿野餐;若有万一,找不到旅馆,至少可以在野外生存7天。

车里常备铁锹、螺丝刀、扳手等各种工具,如有需要,修车,换轮胎,也不在话下……

夫妻俩同进共出,好时光一起享受,有困难共同克服。在远方,他们一同安排旅途的各种细节,一同穿越惊心动魄的险路,一同分担迷路、绕道、被撞等种种不顺利,一同欣赏罕见的美景,一同沉浸在体验不同风土人情的乐趣中,那情景,比青年人谈恋爱还浪漫。

身体棒、心情好、见识丰富,让他们成为非常潇洒快乐的老爸老妈。

儿子留学后定居国外,也爱好登山、远足。一家三口虽不在一起,彼此更多的是分享,而不是相互担心。

5 老伴去世了,自己虽然孤单,但对世界仍然充满好奇,到处走走,觉得生命依旧美好。

司徒双(退休教授):

前不久,我参加了《金色年代》杂志社组织的“前外交官品味韩国文化之旅”,第一次踏上这片邻国的土地,竟然感到耳目一新,感触良多。这次出行对我个人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因为这是去年老伴过世后我的第一次出境游,引发我对我们退休后16年间一同经历过的11次环球之旅的许多回忆,心中不免惆怅,幸而组织方和同行的朋友们都对我很照顾,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友爱的大家庭中。尤其是几位“80后”的长者,精神矍铄,堪称模范,其中比我年长5岁的孟淑芳大姐更是我的榜样,她告诉我,老伴在世时身体不好,为了照顾他,她很少出门,十几年前她的先生走了,打那以后她满世界转悠,去过很多国家,已经82岁了,仍兴致勃勃,不减当年。由此我悟出一个真理: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成长的障碍,只有肯探索,才能不断发现世界的精彩,从而成就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6 家族亲情游:最好的互相照顾、交流感情的方式陪带病的父母快乐旅游

文/蒋妍

爸爸妈妈都七十多岁了,如何让他们老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了无遗憾?他们还有哪些未达成的愿望呢?我和姐姐小时候,爸妈总因为照顾我们而放弃单位组织的旅游或学术会议,后来,爸爸得了心脏病,妈妈腿不好,一直没有去旅游。让他们自己参团游,我们不放心,我想到一个办法:我自上大学时就是个背包族,有较丰富的自助游的经验,我决定和姐姐一起陪爸妈自助游,让他们拥抱大自然,放飞心情。

为此,我费尽心思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然后根据爸妈身体状况安排好全家的旅游计划——不仅要玩得好、要尽可能舒适,更要符合爸妈的心思精打细算,我在订机票、订酒店等方面绞尽脑汁,还需要做景点知识的储备,以便帮爸妈做导游。之后便是带爸妈“热身”,先做市内游、近郊游,然后愈走愈远。

于是,九寨沟、海南、长白山、云南、泰国和马来西亚……总结几次长途旅行,收获只有一句话:爸妈高兴我也高兴。爸爸说:这种玩法节奏适中,不会犯病,每个景点玩得淋漓尽致,不仅饱览锦绣山河,还了解了各地各民族的百姓生活,学到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旅游中妈妈照了几千张照片,过足了瘾。我高兴的是钱没有白花,力没有白使,实现了让爸妈幸福快乐的愿望。而我在与亲人一起自助游中,所感受到的家庭温情也是自己做背包族时所没有的。

祖孙三代怀旧游

文/阿正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其实是客气话,人到老年,回忆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儿女如果陪爸爸妈妈走一走过去的老街,探访一下过去生活过的老房,开车陪父母回一下他们曾经洒下青春汗水的老城,尝一尝记忆中的饭菜香味……这恐怕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父母老了,但他们年轻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同样做出过辉煌的成就。也许当时一个月就挣三四十块钱,就住一间简陋的平房,但他们却把儿女培养了出来,就凭这,不值得骄傲吗?就凭这,儿女不应该带着自己的孩子、陪着父母看看曾经工作过、奋斗过的老城市、老街道、老单位和那些认识、不认识的老人儿吗?儿女们现在不差钱、不差房、不差车,利用长假、短假、年假也可以挤出时间,差什么?可能是对过去的感念吧!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陪着父母怀旧游,不仅是为了父母,也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那些成天抱着PSP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昨天的脚步中,开始略懂人生的真味。

准备准备吧,对爸爸妈妈说,“这个长假一起去你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一定喜出望外。

7 走出健康,走出好心情

详见本期“享受生活”:《徒步老太侠吴立群:7万里走掉癌症组织银发家庭游》

8 旅途中巩固友谊和建立友谊老朋友快乐相聚

陈铎、周希珧夫妇(著名主持人,退休教师)

陈铎和夫人常常跟朋友们一起出行,他们有支小团队叫“欧共体”。十多年前,一群自不同岗位(有影视界、教育界、史学界和工程技术界)退休的老朋友们,第一次组团去旅游,走了欧洲十国,虽然很累,可是大家兴奋极了。因为是从游欧洲开始的,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欧共体”。那之后,他们每年相约一起出去一两次,玩了十几年,到如今,都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最长者已八十有余,可仍然玩兴不减。这些年,他们游历了欧洲、非洲、美洲不少国家。

成员中有歌唱家李光羲一家、歌唱家杜声显、演奏家范圣琦、清史专家李庚其,再加上陈铎一家等多个家庭……这些朋友平时出国的机会并不少,但大都是为工作,退休后的结伴游才是真正的“玩儿”。不光是看风景,他们走到哪里还唱到哪里、跳到哪里,不但自己快乐,还让外国人看见了中国老人的精气神和优秀素质,他们旅游时也感觉自己不辱使命。

新朋友有缘结识

钱钟书说:“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艰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在旅途中,人们又往往非常容易结识朋友,因为此时彼此无利害关系,人们愿意敞开胸襟、暴露真我,容易看到彼此性格中的闪光点。

那些一面之交的当地人释放出的善意让旅人印象深刻,对这个地方顿生好感,而萍水相逢的旅伴日后也可能结为“驴友”,因为共同对旅游的爱好而常常相约,常常相聚。

9 越走越精彩,展现不一样的人生

相关期刊更多

北极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兴安岭地区文联

农村青年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中央

中外鞋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