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下雪的心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一场雪落不尽冬天的冷漠;雪很美,但很凉,凉到心底。
2、下了整夜的雪,把天色变成一片一片的银色,下了一夜的雪,把思念涂抹出涂抹出纯洁颜色。
3、现在下雪了不咧,你们晓得滴告诉我噻。
4、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己的苍白冰冷。
5、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6、不管雪天,阴天,还是晴天,见到你就是晴朗的一天。
7、不知不觉又迎来了一场雪,与去年一样都是那么的美,只是耳边少了你的耳语。身边少了你的身影……
8、长街吻过千堆雪,你却未看我一眼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雪很美,当它落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化成水。
11、离别的那天外面下的大雪,我对天祈祷着希望它可以掩埋一切。
12、下雪了,那个你你那边是否也在下着雪,你在雪中是否收到了我对你的思念!
13、雪,落在我掌心,融化了;就像我们的爱,融化了,再也回不到从前。
14、夜空雪花飘,落地人心颤。你既已无情,我又和来悔。情殇已了然,此地雪依旧。
15、心情是激动的,想看见雪;心口是冰凉的,又老了一岁。
1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再冰凉的雪也是会融化的,我相信你也会融化的。
18、说好陪我看第一场雪。雪下了,你在哪?
19、有多久没有这样,看漫天飞雪,想前尘往事。浮现脑海中的句子却是,多少情爱在现实的风雪中涅灭。
20、如果你要一枝花那么我给你整片花海,如果你要一片雪花那么我给你一场雪,如果你要自由那么我给你自由。
21、纯洁的雪,洗濯了肮脏的世界,邂逅的只是安静的大地。
22、踩在覆盖白雪的草地上,“喳,喳。”的声音像是谁疼痛的哀叫。
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4、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25、我想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能跟心爱的人一起看场雪。
26、化雪永远比下雪冷就想结束永远比开始疼。
27、一场错逢与眉目清雅,肤若残雪,十八的的艺,擦肩在那个转角。
28、一场大雪过后冷的不过是我的身体,最凉的还是我的内心,该用什么什么去温暖被你伤的彻彻底底。
29、忽然下的那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将我埋葬在了你的世界。
30、如果你曾经见过多次雪,你期盼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美,还有一种思念一种回忆,或许更多。
31、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
32、下雪了,却发现雪根本没有我的心冷。
33、一场雪,有多少心里想着希望有人可以陪她看雪。
34、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35、那年,我们一起看雪的时候,你对我说过爱。
36、世界上没有不融化的雪,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爱情,人心都是会变的。
37、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倒印出我克在雪中的伤痕。
38、冬天下雪的时候他会背我走可是我们分手了。
39、雪已失去了颜色,我已经忘记了你。
40、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41、雪中看心,心灰意冷。一切都是白色的,一切只为你。慢慢看雪,等待。
42、想下雪又怕下雪,很模糊的感觉。
43、是不是下着雪我们不打伞,就能一起到白头。
44、大雪你无法抹去,我们在一起的痕迹。
45、雪不会一直下不停,你会不会一直在我身边?
46、下雪了,我沉浸在这梦幻的世界中,不想醒来。
47、雪伴随忧愁散落一地,雪化了,那心中的羁绊呢。
48、风吹亮雪花,吹白我们的头发,当初说一起创天下,你们还记得吗?
4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0、希望这样一年一年再过一年同样又是冬天你说过陪我看雪!
5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2、我住的城市很少下雪记忆却堆满冷的感觉。
53、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54、我一直走,走到有你的世界里--下雪天。
55、我探出头,看见窗外那纯洁的雪花飘落,又是一场轮回的结束,一切又回到远点,开始……
56、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57、雪停了,心凉了,结束了。()
58、被遗忘的那条街,等不到陪你看一场雪。
59、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60、冬天的早晨,晴朗的阳光,洁净安宁的雪,一切美的就像我喜欢的她。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新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获得新知,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味的、探究的、开放的情境数学课堂将会散发出独特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焕发生机。
一、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1. 设计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的创设是指将数学知识点结合特定故事(多为与数字计算有关)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具体的故事进展中,领会抽象知识点。故事情节选择要引人入胜,与知识点的结合要自然调理。如讲解“什么是半径”时,老师可以用小朋友从圆形广场中心出发,怎样才能最快到达广场边缘的冰激凌店,并在黑板上画出广场示意图,让学生在上面画出小朋友的行走路线。这样一来,创设了一个学生实际动手,共同参与比较的的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交流中得出“半径既是连接圆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的任意一条线段”的认识。
2.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求知欲望来源于其主动设疑,传统的课堂师生问答模式中,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设定思路,师云亦云,长期如此,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麻木消极,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经常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疑点并引导其,勤于思考、勇于提问,自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在讲解“平均数”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两元店中的商品平均价格是2元,小明拿着2.5元进入这个商店,是否可以随意购买一件商品?”学生对此给出几个答案:可以,买完还能剩余5毛钱;不可以,因为有的商品会超过2.5元;不管钱够不够,赊账是可以卖出来的等等。这样,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针对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问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还可以拓展学习,进行知识创新。
3. 创设游戏、活动情境。
经常组织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巧妙地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欢乐地游戏和活动中,领会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这种方式经常到学生的欢迎。如在讲解“排列组合概念时”,老师可以选择A,B,C这三个字母,让学生说出可以的排列,这时学生会零星地说出ABC,ACB,BAC,BCA等等组合,然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由小组推举一人说出全部的组合。在这样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中找到规律,对于此类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4.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每天都能接触到的情境,以此加强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如在讲解“Kg、g”等质量单位时,可以在课堂模拟“超市买鸡蛋”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掂量鸡蛋的重量,实际感受物体单位差异,通过买卖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数字和单位结合才能正确表示物体重量。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建立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DD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三、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57-02
创设有效的情境固然重要,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小学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没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影响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能使枯燥的小学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有趣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阐述在新课程下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例:《角的度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看一看,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游乐园。(大屏幕出示第一个倾斜度较小的大象滑梯)
师:玩过吗?
生:玩过。(学生脸上充满了天真、自信的笑容)
师:(出示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你们想玩哪一个?
生:我想玩第一个。
生:我想玩第二个。
(出示第三个倾斜度较陡的滑梯)
① ② ③
生:想玩第三个。
师:为什么想玩第三个呢?
生:因为第三个玩起来比较刺激。
师: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高有矮,有陡的有平缓的。
师:你们说的有点接近,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需要用数学的眼光才能看得出来。(抽象出三个角)
生:角度。
师:最主要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角度不同,那滑梯的角度要多大才算适合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呀?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把学生生活中的滑梯坡度抽象成数学中的角,这样的一个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
例:《可能与一定》 活动一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
师: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处决犯人是用抽签来定生死的。有一天,这个国家有一个囚犯要接受处决,但这个国家有一个规定:在纸筒中放两张纸条,一张写有“生”另一张写有“死”。如果囚犯抓出写有“生”的纸条就不用死了,如果抓出写有“死”的纸条,就要马上处死,你们猜一下,他可能抓住哪张纸条?
(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班上顿时议论纷纷,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跨越了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生1:“可能”是生。
生2:“可能”是死。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
(生和死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让学生对“可能”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
师:可是,囚犯有一个仇人,他偷偷把写有“生”的纸条拿出来,放入“死”的纸条。这样犯人可能生吗?
生:不可能,他“一定”死。(话峰一转,又是另一个奇迹,这样顺其自然的又把“一定”的概念引入课堂。)
师:幸运的是囚犯有一个好朋友知道了这件事,立刻通知了囚犯。准备执行那天,当法官把纸筒拿过来时,囚犯立刻抓了一张纸条放到嘴里吞下去了,你们猜结果怎样?
生1:囚犯不可能死。
生2:囚犯被释放了。
生3:囚犯一定死不了。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法官看了剩下的一张纸条是写有“死”的,那么囚犯吞下去的一定是写有“生”的呀!
师:你们可真聪明。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听到结果,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探索,真正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例:《可能与一定》 活动二 (接活动一)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石头、剪子、布,请小朋友们同桌两人一组,先玩一玩。
师:好了,小朋友们,你们说:“石头、剪子、布三个里面哪个最厉害?”
生:同样厉害,因为剪刀可以赢布,布可以赢锤子,锤子可以赢剪刀。
师:对了,同样厉害!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一玩呢?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8次机会,但和老师玩可不能白玩,你们还得做一个记录,我们就用这三种方法来表示你们的赢、平、输。
师:准备好、现在开始!
……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赢、平、输的次数,分别填在后面的方格里。
师:现在来说说你和老师的比赛结果。
生1:我赢了3次,输了4次,平了1次。
生2:……
师:同学们,在刚才玩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老师,我每次都想赢,但结果却可能赢,也可能输,还可能平。)
小结:所以可能是一种不确定事件!
四、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
例:《圆的周长》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生:知道。
师:那,谁赢了,谁输了呢?
生:乌龟赢了,小白兔输了。
师: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凭什么它跑得比我快)。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
生:小狗。
(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
师: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他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思索。这样会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际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白兔跑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由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主动进入自主探索的状态中,使他们走进有趣的小学数学中,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小学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35-02
在传统中学数学作业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对数学作业盲目推理、不按时上交、抄袭等不良现象,这其中流露出学生的厌烦情绪。虽然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了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熟练解题方法的内容,但却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学生很少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情境化数学作业将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是数学作业设计上的一种新的探索。
一、中学数学情境作业设计的涵义
情境化数学作业内容设计是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来设计数学作业,突出数学作业内容的生活性、普及性及科学性等,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提高作业效率与学生实践能力。它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作为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和操作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认知环境和情感环境下,掌握做数学作业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视野上得到拓宽,情感认知上得到升华。
二、中学数学情境化设计的途径
1.设计融入生活情境的数学作业
许多学生对数学作业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在机械化做题过程中体验不到数学的乐趣,中学生往往认为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大,小学的数学知识已经足以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中学数学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其实不然,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例子。例如,在银行存款时,要了解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掌握各种存款方式,计算怎样才能得到利息的最大化;还有工厂的各种优化生产,生活工作中各种时间分配问题等都与数学有关。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设计要融入生活,那么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一样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中。如,教师在函数教学之后,布置作业时不应只从课本上挑选题目,还可以从生活情境中去设计,如可以给出本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让学生去寻找两数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等。因为数据就是来自他们身边熟悉的人,看得见、摸得着,增添了一些生活情趣,激发了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
2.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提出有趣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形成“鸡蛋记忆”,而且记忆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要长久。不仅是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问题,中学生也一样喜欢在趣味性数学问题中进行思考。因此,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趣味性数学题目不一定很难,可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是一种情境中去陈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或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情境题:王奶奶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了篮子里鸡蛋的一半,第二个人买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第三个人买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这时篮子里还剩2个鸡蛋,请问王奶奶原来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显然我们可以设王奶奶原来共有x个鸡蛋,初中生可以得出这样的方程:x+×(x)+××x+2=x,而高中生则可以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来做这道题,得出方程:x=+2,两个式子都解得:x=16。这道题借用了老奶奶卖鸡蛋的一个情境,形象生动又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看似简单却设计得相当有趣味,每次每个人买的鸡蛋都是剩下鸡蛋的一半,那每次的一半都一样吗?这样的趣味性题目不仅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成功体验数学趣味,增加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数学情境作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设计方面也应该注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讲“勾股定理a2+b2=c2”时,可以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查看有多少种证明方法,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找有关数学资料、方法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使用几何画板画平行四边形。学数学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知识,而且也要懂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4.利用数学史设计数学情境作业
数学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学数学不仅是掌握课本中的定理、性质和公式等,更要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数学史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意渗透有关数学史的知识,数学作业的设计更要渗透数学史以及数学史的价值。数学史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能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的看法,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业,通过学习数学家们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如,在教学无理数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与无理数有关的数学历史。如,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同时,培养一种研究数学的正确人生观和态度观,如对新的或不同的研究结果应持有宽容的态度,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5.设计实践、开放的数学情境作业
传统的数学教学使得大多数学生只会做数学题,而动手能力或者说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却很弱。在新课标下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圆柱(教师可以要求体积是多少或者给出其他相关数据的要求,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关键知识解决设计的问题,动手操作和计算,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运用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互相交流并完成数学作业。
三、中学数学情境化作业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在情境化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其次,对学生的作业要给予及时、清楚的反馈。“及时”能够防止中学生把错误的数学知识当成是正确的使用,让学生及时修正认识;“清楚”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第三,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只要他们努力了,就会有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做数学作业,从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趣味和历史魅力等。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情景教学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深人人心,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扎根课堂。特别是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己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发生了转轨,作为站在教育一线中学教师,如何大面积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质,大面积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是必需思考的一个问题[1]。
1、数学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1.1数学情景教学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当前,教育界己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己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教育,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大面积的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情景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1.2 数学情景教学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我们倡导情境教学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在于:
①促进迁移。情境认知能意识到思维中的疑难困境及产生背景,并能揭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习中的内在意义。而传统学习中学生对于脱离情境的知识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字面上,只懂得用它解决课堂上或是试卷中的问题。数学教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知识存在和产生的背景,学生可以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数学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挖掘知识的本质和联系,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真实的学习。数学情境教学中所提供的素材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就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象,当前社会关注的数学名题,为学生熟悉或愿意关注的数学史实以及新闻事件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走出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呆板模式,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材料,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精心设置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激活学生的主体怠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2]。
2、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教学策略
2.1以“美”为突破口
数学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再现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展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去挖掘、捕捉、体验、感悟、欣赏数学所蕴涵的数学美,运用智慧去创造美。美的情境,为使个性心理、道德情操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学会做人。
缺乏美感的数学教学,只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想让学生肯学、乐学,实在很难。如果数学的学习是在美的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所蕴含的美,将大大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特殊好奇心,并在主动学习中,激起创新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2以“情”为纽带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
师生之间,深情交融,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使教学活动在亲、助、和的人际情境作用下,在适宜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心理世界进行。同学之间,真情合作,学会肯定别人,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中,在融治的环境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
2.3以“思”为核心
学生的语言、认知、情感等活动,无不受思维活动的调控。并且思维活动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数学情境教学是从学生发展的明天来考虑,在理论建构上,提出以“思”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师的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应始终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
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展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问题情境中。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构建,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寻找知识的意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徘”的状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2.4以“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3、结论
总之,应该对情境教学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并把新课程理念与情景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