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一)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对于阅读、写作这两部分内容而言,二者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大程度的关联。此外,对于阅读而言,划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指学生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朗读,课外阅读指学生阅读阅读课本外的书籍。从而在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词汇后,将使学生语文知识含量逐渐提高,进而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将具有较多的语句进行采写。

(二)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表达

在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便是对阅读的深化和表达过程,同时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等能力都会得到充分锻炼,进而使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此外,在不断进行写作的时候,学生将会对阅读知识进行升华与改造,从而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进而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欲望。并且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会使学生阅读兴趣逐渐提高,进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因此,在将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理解的情况下,将使小学语文呈现崭新的发展前景,进而使学生综合能力获得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学呈现一种消极的发展趋势,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好奇心较重,并且喜欢进行游戏活动,因此,学生们的精力将放在娱乐中,并未对语文学习具有较大的关心。从而学生便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在进行听课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会出现不集中的状态,同时有些教师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一味的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缺乏学习兴趣,进而使语文学习呈现一种不良的?l展趋势。

(二)阅读与写作并未进行结合

在教学理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并未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仍在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当教师课程知识讲授完毕后,便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便会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未具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教师将阅读与写作二者间进行分离的情况下,将使教学效果处于消极的发展趋势中,进而使教学工作受到相应程度的影响。如若教师将二者间进行合理的结合,将能使教师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并且使学生学习效率逐渐提升,从而具有一种两全齐美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引领的情况下,将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使学生个人能力呈现崭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使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便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推荐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书籍,并让学生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答。在不断解答的过程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此外,学生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个人感情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学生综合能力获得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语文科目。

(二)鼓励学生创作热情

在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发现在学生心智并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学生将具有较大程度的培养性。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情况下,将能促进学生语文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首先,教师应使学生具有写作欲望,从而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当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词语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教师应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应进行肯定,从而使学生自信心逐渐提高,当学生进入语文课堂中,便能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整体能力不断提高。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非主流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体现

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单纯而富有幻想,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发型首饰上,都不断地追求流行时尚,并以此作为引起他人注意、体现自己个性的“唯一”标准。过度消费、对待爱情也追求时尚的心理等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体体现如下:

(一)过度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是大学生追求的主流文化之一,从众心理有利有弊,有些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即是盲目跟风时尚潮流、过度崇拜影视明星等,此类从众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对此类非主流文化的追求越激烈,个人的行为就会出现扭曲,思想会脱离正轨,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外一种从众心理即是盲目跟风考研、考执业资格证书、考各种等级证书。这种从众心理虽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并在这种从众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因此在学习从众上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减少了对自己不能顺利毕业的担忧。

(二)盲目的攀比心理

盲目的攀比心理也是大学生追求的非主流文化之一,为了在攀比的过程中取得自信,所以就出现了分期付款买名牌包、首饰等,贷款来高消费地购置车辆、电脑、新款手机等行为屡见不鲜。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虽然让他们在攀比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带了不少隐患,分期付款带来的是每个月生活费的短缺,贷款无力偿还和越积越多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是寝食难安、最后心理奔溃走向歧途的情况偶有出现。

(三)强烈的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的频繁出现,为求异心理提供了温床,部分大学生认为盲目的攀比只是比较价格和质量不够刺激所以用一种求异心理彰显自己的个性即是出格的服饰、耀眼的发型、各种怪异的妆面等。这种求异心理对主流文化所传播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的文化因此而受到嘲讽。这种求异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带了巨大挑战。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从非主流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成分。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指导

为了让大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地学习状态,避免对非主流文化过度极端地追求,除了学校需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指导课程的投入,不断优化教学设备,增强师资力量,开创先进教学模式以外,辅导员等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班团会、早晚自习时间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开展特殊的主题班团会、利用传统佳节开展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多接触正能量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克服过度地追求非主流文化。

(二)加强对教育榜样的宣传力度

在任何教育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高校一定要加强对榜样的学习力度,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张榜、评选榜样力量等活动以及其他的宣传方式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对做出特殊贡献的榜样力量进行大力宣传以此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让榜样的力量占据上风从而取代非主流文化在学生中的作用。

(三)对不同思想的学生实行分班分层思想指导

高校招生都是面向全国,今年国家又取消了二本线和三本线的划分,@样一来高校大学生的生源更加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所受的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想也会不尽相同。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指导,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学校应当对思想差距较大的学生实行分班分层思想指导。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思想指导,争取做到净化学生心灵,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健康身心的环境下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公平竞争

针对学生盲目的攀比心理,高校可以将攀比心理引导到学生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的攀比名牌等奢侈品,引导学生要攀比谁对学习付出更多,谁拿的证书最多、谁更有团队精神,谁更有团队意识等积极向上的攀比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这种攀比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通过这种鼓励的方式将跟风盲目攀比的非主流文化中的大学生们引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中来。

参考文献:

[1]赖明谷、徐彩球.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

[2]高芳放.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教育. 2007(08)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融合;校企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52-02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校企合作及随之而带来的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校企文化互融

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情,唤起广大青年学生高尚独立的人格追求和崇高的道德追求。作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普通企业,新通国际的企业文化特征是: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学习创新、敬业务实、和谐竞争、亲和感恩,并推崇“诚实守信、专业敬业、成就客户、团队合作、乐观向上、永不放弃、拥抱挑战、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在持续为客户创造全球学习和发展机会的同时,新通国际努力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促进国家文明进步,力求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国际化教育服务企业。通过与企业携手在学生培养、语言培训、留学服务、出国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以及校企资源的整合,新通国际学院为杭州乃至浙江学子提升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规划能力。校企文化的融合给校园和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也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带来新的情况和问题,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校企文化共同影响下的学生思想现状

新通国际文化立足于社会,积极倡导新的价值观念、新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使其文化不断更新。而杭职院校校园文化则强调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传承科学文化精神,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和国家建设服务。

1.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变动不一。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影响下,学生容易莫衷一是,思想变化无常,行为反常不规范。新通国际文化的融入,给学生带来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经济性、私有性和对价值最大化的执着追求与学生所受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观念以及服务他人、献身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发生着巨大冲击,并在这种碰撞中慢慢找到共同点,进而走向融合和融通。而这一过程需要无法预料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面临两种不同特征的文化交互影响,容易出现思想与行为的非常态、不规则,在不同的文化激荡氛围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

2.面对学校与社会的双重挑战。校企合作带来的另一变化是高校社会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一是学生更为直观、直接地接触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受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服务观念与学校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距离,这种差异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在校企合作形势下高校教育中的反映,一方面使部分学生滋生物质欲,追求物质享乐,虚荣心上升,形成恶性攀比效应,甚至导致个人与同学、个人与家庭的矛盾,面对教育对象的新情况、新形势,思想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特殊性。新通国际学院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主要培养和引导方向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送出国外留学深造,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生源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受教育的理念不同,新通国际学院的教育包括中西两种课程,包含两种教育教学理念,容易引发西方思想道德与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三是家境富裕。许多学生性情懒惰、学习兴趣淡薄、强调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讲究现实,追求功利。

三、校企文化融合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取企业文化之长,补校园文化之不足。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融通的过程中,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1.立足校园文化特色,侧重整体规划引导。校园文化由教师和学生公同创造,反过来主要应该服务于学生。在秉承“崇德、精技、笃实、创新”的校训基础上,新通国际学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准确定位,结合实际明确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坚持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核心,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加强思想政治、伦理道德和法律素养教育,结合校园文化特色,以创示范高职院校为依托,把高等教育的方向性、实践性、思想性、科学性统一起来;重视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搭建多元文化平台,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成长成才需求;面向学生未来发展,优化育人思路,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文化构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高校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思想教育上还应该把握方向。新通国际学院的思想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突出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做好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引导,深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发挥企业文化优势,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企业长期积淀锤炼形成的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敬业务实、亲和感恩等文化底蕴,对国际学院的学生具有相当价值的现实指导意义。新通国际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自身情况,设立目标体系,分层次逐渐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通过新通国际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不断融通以及学生德育培养目标体系的渐进式推进,逐步提高新通国际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认知能力,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学会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达成目标,懂得感恩,感恩于心且感恩于行。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察能力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拥有优质英语能力并懂得一技之长的国际化高级“灰领”人才。

3.依托校企文化融合,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文化融合的契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企业文化中的市场经济价值观,科学地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学科和专业特色,调整和完善内容体系、结构,强化竞争、效益、诚信、服务、和谐等现代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帮助大学生辨析社会和人生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形式上,强化思想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校企文化融合对于新通国际学院的人才培养工程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新通国际学院应该充分利用校企文化融合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实现新通国际文化和杭职院校校园文化融通的途径,在不断拓宽中国高职学生求职就业和海外留学深造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多渠道、宽领域就业选择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雷西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06).

[2]郝丽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

[3]高英.浅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经济师,2007,(01).

[4]王学风.论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6,(02).

[5]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缺失的表征与症结

语文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一般比较感性,性格开朗,视野开阔,能说会道,团队意识较强,有“腹有诗书,落笔千言”的豪迈,这是形成良好教研组合作文化的重要基础。然而审视时下的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现状,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其表征与症结中既有各个教研组共性的,也有语文教研组个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失衡与狭隘心理导致内需不强

合作资本指合作双方能给合作方带来受益的可能性。从资本实力上说,强强之间与弱弱之间表面上似乎具备门当户对的资本,但资本只有被对方需求时才能成为合作的有效资源。也许是语文教师间的趋同较快,抑或是文人相轻的缘故,不少教师似乎觉得没有太多可供深入合作的互补性资本;强弱之间的合作相对复杂,资本失衡易导致利益失衡,由于人狭隘心理的存在,优秀的教师未必愿意与略逊自己的人合作,因为有可能被对方超越而弱化自身优势,也未必愿意与自己悬殊的人合作,因为自己从中受益可能很小,即使外力推动,也需有资本追加,以最常见的“青蓝工程”来说,一般徒弟需无条件尊师或为师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学校为师傅减少工作量或增加待遇等,这种合作需求一般多为刚入职教师的自然选择,往往缺乏系统性与持久性,一旦生存无忧,常会羞于求助或惰于合作。

2.囿于形式与依赖心理导致浅尝辄止

教研组是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性质组织。目前许多教研组活动往往包括制订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师学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考试命题等,貌似有条不紊,但未能很好地体现教研组重在“研究”的核心职能,更多来自于学校指令和上级教研部门的安排,角色与起点的偏离导致了教研组活动的行政化与形式化倾向,难以触及“研究”的本质。当然,任何内容都需要一定形式的承载,但承载的目的指向不同,形式的价值就截然不同,资源共享是当前教研组合作的主要形式,但极易在普适性的追求中掩盖教学情境的复杂性。[2]以集体备课为例,有的集体备课变成了轮流备课,结果是一人备课,众人拿来,没有集体讨论,甚至没有个人“复备”,何谈共同发展?何谈专业成长?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能走进文本,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实现认知与体验的个性化,然后本着析同求异的原则进行集体研讨。若教师主体缺失、亏空或虚无,必然导致合作的浅表化,最多只能局限于技能技巧的语文教学法层面,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视野下研讨语文教学,不能在个体经验和公共教育理论之间建构合理的个人教育理论。有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犹如漩涡中的浮萍,不加批判地顺从“权威”的意志,不加思索地接受组内的“决议”,进而滋生盲从思想,体现出明显的被动性维持特征。[3]正所谓:自主所存,合作所存;自主不存,合作焉附。

3.过度竞争与自保心理导致貌合神离

当前不少学校将考核竞争机制运用得淋漓尽致,且往往以同轨同学科为主要参照。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越是趋同的关联体越具有竞争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导致最需要也最便于合作的群体越是面临考试竞争与利益的抉择。总体而言,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的考分差距相对较小,但有的学校哪怕精确到小数点后也要分出“三六九等”,什么百分考核、末位淘汰等,分数何止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当学生成为获取高分的机器时,教师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元机器”。加之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量为标准,这更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利益的冲突造成了教研组合作难以深入。在教师的意识中,期望合作与自利是并存的,虽说语文教师比较感性,但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必然会理性权衡,为避免困窘或受到威胁,不得不寻求自保、自救、自赢,常常竞争有余而融通不足,心灵之扉紧闭,彼此违心地说着不着边际的大话、套话,教研组内特别是同轨班级的教师貌合神离、相互封锁、各自为政,甚至明争暗斗、心态变异,失缺了语文教师应有的诗意浪漫与人文幸福,语文教育也在“应试教育”与过度竞争的阴霾下,消解了应有的生命张力。

二、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建构的思考与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合作文化只有在人与人的互动对话中通过共享和改组并进行主体意义建构中形成。因此教研组要致力于创建让每个人既有自己独立思考,又能自由表达的氛围,通过个体体悟以及质疑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在场,不断繁衍出新的文化意蕴,实现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增值,以弥补现实合作之不足。

1.以“精神引领”为先导,营造积极合作的生态氛围

教研组作为以文化影响人的群众组织,虽不能为组内成员创造一个完全没有价值冲突的社会环境,也无法把某种主流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给成员,但可以从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角度进行共同愿景的牵引,形成一定的共同目标、基本理念与行为准则,为营造积极合作的生态氛围提供焦点与能量。

其一,引发道德认知与现实生活的对接。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师在“文以载道”的教学过程中,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到人、人性、伦理、人格,[4]在教学相长中生成与滋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超然襟怀,因此在合作认知上易于趋同。也就是说语文教研组对组内成员进行精神引领的重点不是道德教化,而是现实思考。语文是一门比较模糊的学科,其教学指向是个性化体验,因此合作指向不在于谋求某一答案的统一性与标准性,而在于不同的语文教师对文本有着不同的体悟和诠释,对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思考与选择,当教研组设法将这些差异在相同的时间集聚于同一环境时,个人资源也就成了共同财富,这些共同财富通过交流碰撞与批判反思,催生新的认知与情感。就像生物杂交优势一样,人的思想“杂交”半径越大,越能突破自身的肤浅与狭隘,越能收获豁然开朗后的超越与蜕变,这既是成员的个体发展愿景,也是实现与组织共同愿景有机融合的路径。

其二,引发利弊权衡与人生感悟的对接。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一次性博弈中,对弈者易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只关心自己的短期利益,倾向于选择利己行为,而在多次博弈中,人就会比较多地从个体存在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学会推己及人、多角度、全面地、联系的、长远的认识和思考问题,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多次博弈的均衡点往往是选择利他行为或按规则办事。[5]就优秀教师而言,同样必须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很优秀的群体中,这等于给予其不断努力革新与改良的压力和动力,让其保持在更高层面上的领先。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才是“完整的我”。[6]如果说合作之于一般教师是“雪中送炭”,那对于优秀教师至少也是“锦上添花”,更何况“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当然合作的意义是个人感受、体悟出来的东西,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总试图找到世俗的对应物,事实上,内在的富有未必以物的形态存在,只有领悟到事物之于人的意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感受着生命的意义。这离不开教研组的适时引领,通过精神境界的提升找到各自在合作中“身心和谐”的支点和归宿。

2.以“活动推进”为抓手,建构多元合作的支持平台

活动是教研组合作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通过活动使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精神教化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正体现了文化的感召、影响、震撼与渗透特性。

其一,读书沙龙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情意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对读书更应具有难以割舍的情愫,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行走方式汲取专业成长所需的“养料”,积淀知性,陶冶情操,开阔胸襟。培根说,你我各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各自就有了两个思想。交流对话可以从读书沙龙开始,逐步延展到学术领域,因为读书沙龙活动中教师顾虑较少,暂不受考试压力或利益之争的干扰,可以敞开心扉,天马行空,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自己认识周围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印象和偏见,优化人的思维方式,形成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

其二,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合作期待和合作深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育行动研究,其起点应定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而又迫切想解决的实践问题。当合作带上了个人期待改变的愿望,就有了积极参与合作的内发性动力和持久的意志力。[7]如“课例研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采取跟进式深度教学研讨。首先通过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话题,围绕主题学习先进的理论,前瞻反思以往的教学习惯,挑战自己内心的假设与陈见,弄清现实与愿景间的差距,并发挥这种差距产生的创造性张力,[8]设计改进以往做法的教学方案;然后选人试上“下水课”,其他人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让思想和行为保持对话;接着再重新优化教学方案,进行第二甚至更多次的循环递进。这种“实践+反思”式研究的突出优势是促进教师成为“思考的行者”,在不断“省察”自己的行动和工作情境中甄别、取舍、提炼合作信息的本质内涵,并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合作后的收益明显,进而强化了教师的合作期待。

其三,诗意休闲活动是提高教师心理相融和幸福指数的重要补充。利用重大节日,如中秋节、教师节等,组内举行小小的聚会,唱唱歌,放松一下心情,说说贴心话,聊聊平时工作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在沟通中做一次心灵大扫除,使同事之间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让教师感到在集体中有与家人团聚的温馨,为今后工作上的团结合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人在诗意的活动中容易跳出个人狭小的世界,净化心灵,默化主流价值观念,回归人性的真、善、美。正所谓大道无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感受不到被管理。

3.以“机制完善”为保障,形成合作共赢的愿景诉求

学校需要竞争,但应是开放、合作、共赢的。要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副作用,就必须建构有效合作的内在机制,推崇“合作共赢”理念。

首先,建立健全“参与、分工与共享”的常态机制。就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而言,有的擅长钻研文本;有的课堂驾驭能力很强;有的科研能力突出;有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高。那么教研组如何加以激活和利用,以提升整个教研组的综合实力。笔者以为,除了上面所提的“用事业来统一,用情感来维系,用活动来推进”,还有不可或缺的“用规范来约束”。如果说共享的价值与目标是教研组合作文化的核心,则组织制度是教研组合作文化的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量化条款与考核机制来强化全体成员在合作中“担职、尽职”意识,并凸显对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导向激励,体现良好制度文化的约束力和导向力。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尽管各人在合作中的贡献不同,但付出努力的责任感以及付出后的成就感是相同的。

其次,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考核评价机制。“合作共赢”的逻辑基础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即从人性的角度观照教师的“利己”行为,将人的行为与动机联系起来,了解“什么使它发生?它意味着什么?”漠视甚至排斥个体利益会让个人以为合作的指向是为了他人和集体,与自身发展是矛盾的,这会弱化教师合作的内在动因。有的学校尝试采取捆绑考核制,譬如,一个备课组,只有在整体优秀的情况下,才可以评出突出的个体。通过把“特别能合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具体体现在绩效奖励与相关评先评优中,既激发了教师对“抱团前行,协同发展”的积极期待与自觉践行,又增强了教师在合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与集体认同感。这是对合作瓶颈的突破与跨越,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合作不会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行与形式上的敷衍层面,让教研组合作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价值提升的舞台。

语文教研组合作文化的建构也体现着语文课程文化的新要求,推动着课堂教学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师生在合作中分享成功与幸福,通过合作碰撞思想,汇聚智慧,交融情感,彼此享受着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成长的幸福。这种基于当前幸福与自我提升的合作文化最终转化生成为师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出一种真诚的博爱情怀与崇高的人性之美,在超越功利中彰显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带有沉甸甸的份量和生命的质感,成为师生人生幸福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吴云霞.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9,(3B)3.

[2][3]李纯.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文化的转向[J].教学与管理,2010,(1).

[4]陈杰.人格语文:我的语文教育观[J].名师之路,2008,(5).

[5]张洪华.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J].中国德育,2009,(6).

[6]徐文.心理博弈术:日常生活的博弈策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106.

[7]郑和.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内涵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

竞争与合作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教育病理

目前,学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教师合作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当前,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已成为很多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诉求。然而,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现象,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认识到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危害,加强控制,积极探讨对策,创造健康的教师合作文化。

一、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表现

“病理”是医学科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教育研究者借鉴医学病理现象,得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简言之,是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失调状态,即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障碍,结果派生出许多种脱逸行为的过程”。

健康的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同事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文化状态。它能够使教师之间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分享,在思想信念上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使团体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合作文化“病理”阻碍着教师责任使命感的形成,无形中阻碍着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狭隘封闭的合作观。很多教师在深层观念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地盘”意识。他们关注自身领域的私密性,这种想法一是出于教师专业的自我意识,想要保留自身的专业特权,二是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心虚”,从而导致教师不主动去听别人的课,也不愿别人进入自己的课堂。而且,高校内不同学科教师间不但没有合作,反而会因为学校中某些教师利用手段谋求权力、地位和资源而导致关系冷漠。

2.合作流于形式。目前,高校教师合作多是由上级行政部门发起的,这些合作是在压制性氛围下勉强开展的,很容易导致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教师评定合作过程时,往往碍于情面,只是泛泛而谈、敷衍了事,使教师合作逐渐变得形式化。

3.合作动力不强。高校教师合作往往以任务布置的方式呈现。对于制度规定的非自愿合作,教师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师参与合作的效果。另外,一些保守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不把好的经验、方法与其他教师分享,没有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使其他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失去了合作的动力。

4.主体缺失,机械操作。一些教师超负荷工作,而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只是以各种硬性指标考核教师,使得教师不得不紧抓提高自己的业绩,而无暇顾及与其他教师的合作。还有,有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也很少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钻研、探讨、交流、合作。

二、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成因

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同样,教师合作文化“病理”也不是短期行为可以形成的。因此,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探究其成因。

1.学校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努力继承大学独立自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的精神,高校教师也在努力继承中世纪大学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即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当然,这些精神展现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也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合作思想,如不愿意观察和参预别人的工作正是个人主义作风的体现。这说明教师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也是引发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的思想根源。另外,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本位”思想使教师在合作中处于被动、不平等地位,即教师在合作中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述。此外,长期的分科教学传统使得教师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学科教学,只关心自己的学生和班级。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氛围的营造。

2.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目前,教师合作缺乏完善的运作机制,缺乏具体的指导方案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会降低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另外,评价制度决定了教师合作的积极程度。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只注重评估教师的个人业绩,忽视对团体合作的评价,很容易催生教师的个人主义。学校学术氛围、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也都直接影响到教师合作的效果。

3.教师职业特性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也使教师的工作异常繁忙,于是教师很少有时间参与合作。同时,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工作,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间的合作存在着天然障碍。加上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将教师的活动更多地限定在某个教室或办公室里,教师就很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进行交流合作,即使合作也是局限于自己的学科。

三、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病理”矫治建议

教师合作文化“病理”严重阻碍着高校组织功能的发挥。学校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合作文化“病理”潜在的危害性,加强控制,积极探讨矫治对策,创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环境。

1.教师层面:以共享的价值和信念为依托,增强合作主动性。共享的价值和信念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核心,是形成合作文化的隐性力量。要想让教师形成共享的价值和信念,高校首先要使参加合作的每一个教师都认识到自己是团队里的一员,而且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家认同的,团队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这样教师才能没有心理防御,坦诚地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其次要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发展”是合作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这种由以“做事”为目的到以“提高自己”为目的的转变,可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激发高校教师在教师合作中的内在动机有极大的意义。最后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的互利性。合作并不是要求教师为了团队目标只是付出,而是让教师通过合作,利用优势互补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激起教师合作的兴趣。

2.学校层面:民主管理,为教师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教师之间有效的长期合作需要有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合作氛围。营造合作氛围,首先要赋予教师充分的合作自,给教师合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并积极与教师沟通,让教师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形成共同愿景。其次要在民主、互信、互谅的氛围中提供教师间互相对话、交流、观摩、评鉴等活动的时间保证,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教师的组织文化。最后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

3.组织层面:建立具有长效性、动力性的教师合作机构。教师合作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学校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加强领导和管理的,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术,养成合作研究的规范。一是建立具有长效性的教师合作机构。一方面,学校需要借助合作机构在其原有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职能范围内增加课程研究与管理等职能,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和管理,还可以起到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研究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常设的教师合作机构。这些合作机构承担着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培训和评价的任务。同时,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合作关系和合作意识,培养教师的合作态度和习惯,形成合作的行为规范。二是建立具有动力性的教师合作机制。教师奖惩制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动力,因为有效的奖惩能促进教师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竞争氛围,使教师处于激情状态。当然,这需要学校制定恰当的奖惩条件、范围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小贻.走出对教师合作认识的误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

[2]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3]李翠华.教师合作中的问题与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