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克服心理障碍

克服心理障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第1篇

怕别人鄙视

爱情本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自然的事,不只属于青年人。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年人总怕再婚后被别人说闲话。要明白,老年人同样有恋爱和结婚的自由,而且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受子女干涉

老年人丧偶后,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打击,精神上感到压抑、苦闷和烦恼,总是怀念老伴,同时感到生活孤独、寂寞,时间久了有时会萌发出再婚的想法,但却难以启齿,怕子女干涉。要知道,老年人的爱心并没有死,他们仍像青年人一样向往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这时子女应多关心老人,主动为其创造条件,使其找到新恋爱伴侣。

要求条件太高

有的老年人有意无意地总是以先前的配偶为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在的配偶,一切都要尽善尽美,甚至超过原先的配偶,这就容易脱离实际。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两人只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就能培养出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

依赖对方照顾

大多数想再婚的老人,由于身体虚弱,或患有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气管炎、心脏病、骨质增生症等,自己的儿女们工作又很忙,往往照顾不过来,因此希望找个老伴照顾自己。实际上,需要再婚的老人应该想到,对方年纪也大了,也可能患有慢性病,因而心理上应有所准备,要把新的婚姻建立在彼此互相关心照顾的基础上,而不能强调单方面的照顾,这可避免婚后感情破裂而又离婚的现象发生。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第2篇

    一、培养集体主义,克服自私心理。

    ? 自私心理,指的是言行举止只考虑自己本人的利益,只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而没有从社会大局和集体利益着想。这类学生中,有些能立志升学深造,希望干一番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业,他们自探能力和自学精神很强,能尊师守纪,勤学苦练,但因经常埋头学习,往往集体观念比较薄弱,甚至于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只为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着想。?

    对于这类学生,既要发挥其学习上的积极性,更要抓住尊师守纪听从教导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以其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成为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带头人,达到既帮助别人又改造自己的目的。为此,我首先在全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互关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然后我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小李是班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优良,处事公道,在同学中有影响,班干部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但他的思想顾虑较多,不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对一些违纪事件未能大胆制止,事后亦不敢如实反映。我便注意指导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布置任务,及时检查;有了点滴成绩,表扬他;出了问题,我为他承担责任。于是他主动大胆工作,不仅惜时、刻苦拼搏、成绩优秀,而且处处关心集体,为建设“团结、友爱、求实、进取”的班集体出点子,还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影响下,全体班团干通力协作,全班同学共同拼搏,在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上,大家齐心协力、勇于进取,敢于与强手比高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末,该班团支部被评为三水市“先进团支部”,该班被评为年度学校“文明标兵班”。小李同学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二、激发学习热情,克服保守心理。

    保守心理,指的是希望维持现状,不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这类学生仍能尊师守纪,学习成绩较好,但缺乏竞争心理,满足于现状,学习不肯花大力气,抱有“完成任务”的观点,只求“平安毕业”。?

    对这类学生,应采用以鼓励和激发教育为主的方法,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主的正面教育,要用“三个面向”、“四有”思想和实例开拓他们的视野,尤其是要依据形成其观念的心理因素,扬长避短,做细致的启迪工作,学习上不降低要求,在要求他们同尖子一类学生解同样的综合题的同时,也尽量为他们创造显露自己才华的机会,堂上提问时注意照顾他们,将问题设计得稍浅些,使这类学生达到“跳一跳,终于摘到了桃子”的目的和感受。这对于安于现状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调动。另外,注意及时表扬。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有位姓林的男同学,头脑灵活,但数学成绩一般,进入高二学习数学劲头仍不足,一心只求毕业就可以了。有一次测验,这位同学数学得了65分,虽然在全班同学中属于中等的成绩,但比过去已有了进步。因此,我抓住这一机会,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并在个别谈心时对他的进步,近期的投入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此他学习数学的热情高了,经常钻研数学题,不懂的主动去找我弄个明白。于是我又特意赠他一本《高考数学解题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钻研,结果成绩大有提高,中段考试跃上85分,并且成绩一直维持至今,处于尖子生的行列。我知道,他是受到表扬而激发好学热情所取得的成绩。可见,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表扬肯定学生作出的努力,将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旦当他们看到自身的能力,就必然会增强竞争意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以充分发挥。?

    三、树立学习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 自卑心理,这里所指的,并不是性格的一般特点,而是过度的怯懦和自卑。例如,怕在别人面前言谈、做事总认为别人会耻笑他;自我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别人,毫无自信心。上述表现容易发生在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无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失败的情绪体验较多,加之听到的更多是训斥和嘲讽,更使他们与周围的人关系淡漠。?

    对于这类学生绝不应抛弃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这种爱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摆脱自卑的阴影,找回自信。记得有位美国诗人曾经讲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若一个人丧失了自信心,缺乏内在的动力是不可能积极进取的,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向爱迪生、陈景润、张海迪等人物的事迹学习,排除心理障碍,放下精神包袱,直起腰来,抬起头来向前走。二是要在学习中“拉”他们一把,耐心为他们补习基础知识,指导他们解题,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最基本要求给他们布置作业,另外,把基础好的同学找来,向他们说明我今后的做法,要求他们配合搞好班集体,然后把基础差的同学分配和成绩好的同学共桌,以方便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同学。再者,教学中注意分层次讲授,设计不同档次的问题,使他们从“不懂”转变为“开始懂”,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并有意识地选一些题对他们提高,或巡视堂上练习时发现他们做对,就让他们在黑板上版书演示,使他们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消除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所得一点体会,在教学教育中取得一定成绩,今后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经验,争取更大的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1、《心理学》华南师大教育心理学教研究编写小组编1983年?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第3篇

一、急于求成的心理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情绪急躁,粗略地看一下题目,不加思考,拿起笔就写,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还是硬着头皮写,草草完成,速度惊人,但质量气人,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到时再说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作文时间没有概念,没有紧迫感,别的同学催促他,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到时再说吧。”真到了该交作文的时候,他仓促应付,草率地完成,根本不作思考。这种心理,使学生养成了懒散、投机取巧的坏习惯,更谈不上提高作文水平了。

三、不求上进的心理

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图轻松,图省事,不管什么样的作文练习,他都是慢条斯理地写,题材是老题材,路子是老套路,作文内容空洞。你问他能不能把作文写好一点,他会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就是这样了,再努力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拖了作文的后腿,阻碍了进步。

四、甘居下游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别人写得好的作文,不去研究、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而是甘居下游。这种心理为自己设置了路障,使自己成了矮子,总要仰视才能看到别人。这如同登山一样,别人都在奋力攀登,有的登到了半山腰,有的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自己却懒于攀登,仍在低谷徘徊。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几种最常见的作文心理障碍。一个学生一旦有了这些心理障碍,就会失去信心和进取心,就会把作文看成苦恼的事、折磨人的事。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资本,都有写作的源泉,都有写作的动力,但由于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就逐渐丢弃了写作的资本,枯竭了写作的源泉,丧失了写作的动力。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放下包袱,在写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如何帮助有作文心理障碍的学生正视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从而拨动他们内心的琴弦。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比较灰暗的,因而教师对他们切不可雪上加霜,而应当雪中送炭,多给他们温暖、信心和力量;引导他们端正写作的态度,增强责任感,把写作看成一件大事、一件乐事;引导他们确立写作的目标,从而瞄准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才变得无动于衷、得过且过的。因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显得尤为必要。夸美纽斯说过:“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必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写作需要兴趣,而兴趣靠培养,靠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想方设法地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花,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心动才有行动,只有内心被触动了,学生才有自觉的行动。

三、及时鼓励

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这往往跟教育不当有关。有些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时,态度是很认真的,要写的愿望也很强烈,可是由于教者没有好好地关注他们,或者对他们进行了不适当的批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作文反感,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心病还需心药医,教师对学生要格外关心,仔细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搞“一刀切”,要留有余地,放低起点,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标读本指出,要提倡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方式的个性化源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不同,思维特点各异,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应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这提醒我们,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冲破心理障碍,热爱写作,积极写作,不断尝到写作的甜头。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第4篇

一、用口语训练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引起作文兴趣

农村孩子纯朴厚道,但是,他们由于从小受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见识不多,交往不广。一旦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比如,他们刚进入初中时,面对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和新的课程,既怀有新奇感,心中充满渴望,又不免有几分拘谨甚至紧张。在作文方面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来到新的班集体后,认为自己的作文不好、不如其他同学,感到自卑,甚至害怕作文。我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融入新的班集体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他们对同桌乃至班上所有同学的认识、了解最先都是靠语言交谈。也许口头语是人的一种本能语言,他们在私下交流时,都显得比较轻松自在。为了消除学生作文的自卑心理,我抓住开学的契机,从口头作文入手进行训练。在起初的语文课里,我总要安排学生做口头自我介绍。学生们的口语水平有差别,有些能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敢开口。究其原因,学生除了胆小之外,无话可说或不知道说什么而引发的自卑也是重要的因素。这个时候,教师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坚持让不敢开口的学生说;二是鼓励与引导要双管齐下。坚持,就是让学生明白无可回避。引导,可告诉学生从姓名、住址、来自的学校乃至个人爱好等几个方面叙述,甚至还可简化内容,哪怕是三言两语也行。对实在开不了口的学生,可要求他从课后与同学见面打招呼、问好练起,过几天再上台说。鼓励,可对说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可告诉羞于开口的学生:“跟平时和同学交往一样,把心态放松来讲。”也可挖掘讲得不怎么好的学生的优点。鼓励是最好的老师,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们基本上能实现从结巴到流利、从生疏到熟练、从拘谨到自然的转变。帮助学生过了自卑关之后,我又在课堂上开展“口语分享”活动,将每节课前三到五分钟定为“分享”时间,学生即兴口头表达,内容、形式都不限,可以是见闻,可以是心灵感悟,可以是笑话、故事,也可以是小品表演或其他才艺展示。课后要求学生将各自分享过的内容写到专门的本子上。口语材料的回顾、整理,篇幅短,用时少,成文快,学生能很快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些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口语分享”活动的长期坚持,帮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引发了作文兴趣。

二、用评价指导消除学生焦虑心理,激发作文兴趣

作文难,是学生的普遍感觉。这种感觉如果在学生脑海中长存不消,容易产生心理焦虑,造成压抑或紧张的心理负担,导致作文思维活动闭合。所谓“找不到灵感”、“脑子不开窍”其实就是焦虑心理的表现。为了扳倒这个“难”字,消除学生作文的焦虑心理障碍,教师应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命题与指导,二是评价与指点。

作文命题要尽可能降低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对初一新生,我在讲完记叙的要素、顺序等相关知识、完成对该文体的详细写作指导后,基本上算是给学生搭好了这类文体的基本框架。学生习作练习时,我特意将原来拟定的《我可爱的学校》改为《我可爱的班级》。这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难度却降低了许多。毕竟学生对班级的了解比对学校的了解要全面、深入得多,所见的东西要多,所有的感受要深,因此,能写的话就多。这样的作文,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虽然这两个作文题的类型、训练目的相同,但对学生写作来说,难易差别却很大。我有时甚至用只限文体、不限内容的开放式命题来进一步降低作文难度,让学生选取自己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话题来作文。避难就易,就好比给学生架起了一把攻克焦虑堡垒的扶梯,也相当于给学生铺好了一条作文之路。

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作文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有的有新意但语句欠通顺,有的视角独特但思路不清晰,有的构思巧妙但逻辑有问题,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作文不成熟的表现。这是他们受所处年龄阶段的局限所致,幼稚难免。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对学生的自尊尤其要注意保护。因此,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对其闪光点或可取之处多加褒奖,指出不足时措辞一定要委婉。比如,我有一位学生,平时看到作文题就发愁。可有一次,他在《我的伯父》一文的开头写道:“咦,今天是什么日子?辟辟叭叭的鞭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在院前禾场坪上弥漫升腾,我隔壁伯父家聚满了人群……”他记叙的是伯父在给稻田排水回家的路上冒着生命危险从洪水中勇救落水儿童之后,获救儿童家长登门致谢的事情。尽管后面写得不怎么样,但我对开头这些文字加了波浪线,给的批语是:“设问开头,不落俗套又悬念迭起,妙!”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还不时主动拿来他自己练笔的作文让我评点,完全没有了先前那种作文的焦虑心理。真可谓:“一句话,一辈子!”直到现在我还暗自庆幸,辛亏我手里的笔没有抹杀该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用观察体验消除学生厌倦心理,提高作文兴趣

上届初一学生入校还没几天,作文练习还没开始,班里就流传这么一句话:“作文苦,搜肠又刮肚;作文累,实在活受罪。”这不是学生在调侃,也不是学生在自嘲,这是学生作文厌倦心理的自然流露。苦和累的心理根源在于对作文兴味寡然。写作时如鲠在喉,老半天挤不出几个字来,其根源在于缺乏观察积累和生活体验。对农村学生来说,所处的环境给观察体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说是得天独厚。天气、物候、景观、事像、多彩生活,信手拈来都算得上是上好的作文素材。可是,学生如果得不到指点,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的学校就坐落在田垅旁边,农田里有金穗甸甸、稻浪滚滚;池塘里有鱼翔浅底、碧叶亭亭;小河里有群鸭戏水、细浪微澜;河滩上有牛羊嘶鸣、牧童欢娱;农舍旁有绿木成荫、鸡犬相闻。只要用心观察和体验,这些可真是“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星期天或晚餐后,倘若天气晴好,我常常会利用散步的时间带学生去田垅里走走、看看。开始,他们走马观花,回来告诉我就只看到稻子、荷叶、小河、农舍,觉得没什么可写,几句话就把看到的写完了。由于本人是旅游和摄影爱好者,有单反相机,也略懂些照片处理技术。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出门时带上相机,分别从稻田、池塘、河滩、村舍等不同景点中选取极具美感的地方拍些照片回来,经过处理和筛选后,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再用“班班通”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台下一片唏嘘:“嗬,好漂亮!”这时,我发话了:“美,是需要发现和感悟的!你们为啥觉得没看头、无话写?原因是观察不细,感悟不深。这样吧,周末大家再去仔细看看,然后自己命题,写篇作文交上来。”有位学生在描写小河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人际关系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62

[2]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4:341

[3]李红、文萍等.教育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19 在愉快中学会写作

克服心理障碍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体育的特殊环境和高校体育的形式。论述高校体育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克服。旨在注重高校体育的功能,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高校体育的特长.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就是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麻木和冷漠逆向心理、狭隘和抑郁、神经过敏、闭锁心理等。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中有30%左右存有各种心理障碍,特别是马家爵事件.使我们看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实现的大间题。

1高校体育的特殊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1.1高校校园的体育自然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教育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的投人力度逐渐加强,校园的物质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校园环境整洁、美丽优雅,使人精神偷快、轻松,给人以充满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感受,校园的绿色植物不但能增添空间的绿意,而且能培养不少生活的情趣,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优美的校园、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里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们呼吸更加通畅、心情欢愉、忘却烦恼,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的状态,使其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精神状态也得到应有的调节。加之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生动、活泼、风趣、形式富于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存有的紧张情绪得以松弛,自卑、优郁、脆弱的心理,也在此种融洽环境中得到抑制。

1.2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有着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情操得到了陶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作为校园文化形式之一的校园体育文化,它给予学生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一系列的适应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体育文化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调节,它能锻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带来欢愉,使人身心和谐、健康。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能适合学生个人爱好的形式各异、内容多彩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这不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个性发展非常有利,而且有助于活跃人际关系和强化群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克服。

2高校体育的形式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体育运动不仅能健身,亦有益于心理健康。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运动时,大脑会释放一些能引起精神愉快的化学物质—内啡素,内啡素分泌得越多,人的愉、放松感越强烈。也有研究发现每大参加一定体育活动的人比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在精神、情绪、心境等各方面都好得多。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映能力,增强肌肉活动的能力,提高心脏潜力,增加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加速人体生长发育。

2.1快乐、休闲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快乐、休闲体育常是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这种欢乐、活泼、友好等交融在一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松弛身心,兴奋中心转移,从而恢复身心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积极休息,恢复精力体力。通过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体现的艺术美,有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了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快乐休闲体育练习群体的流动性,把学生的接触面扩展到整个学校,甚至面向社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为那些不懂交友艺术的学生提供了有益场所,从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丰富人生体验。

2. 2传统竞技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传统竞技体育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功效。挫折会给人带来心理紧张及焦虑,而一般体质好的人比身体虚弱、生理有缺陷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高。传统竞技体育还有宣泄的作用,当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可以到运动场上打打球,也可以到郊外去爬山,通过转移“视线”,消耗内能,使怒气自然宜泄出来。此外传统竞技体育的集体性、艰苦性、对抗性、耐久性,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登山活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通过球类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竞技体育具有较高技术和战术水平,吸引着许多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通过身体力行的训练和运动比赛,学生可以得到胜负、成败、荣辱、争让等各种情感体验,胜者信心得以增强,获得实现目标的经验,负者则可以从中探索失败的原因、从而达到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为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提供心理尝试。

3建议

3.1注重教师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而对体育克服心理障碍方面认识不够,运用也极少。因此必须注重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实际运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练习项目并合理安排,制定具体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制定课外体育计划,充分发挥体育的这一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