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贾平凹散文秦腔

贾平凹散文秦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贾平凹散文秦腔

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散文 气韵 古朴 和谐 悟 苦 恋

平凹从80年代初期开始写作发表散文,每个时期均有佳作问世,他在90年代中期以前的创作展现出他的既细腻又粗犷、既童心又通透的特点,作品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静虚之美。内在的悲悯之心使他目光触及之家乡的人、物、事多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和谐,多描写粗犷荒芜的西北生活,浸润的却有南方的温润灵巧。从这个时期他的散文的内在气韵上体察,大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悟、苦和恋。

一.悟

贾平凹的散文中常见“悟”,且是“顿悟”,于常物常理中见出不同,如《丑石》末尾感受到的丑石的伟大,继而“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1]《静虚村记》中对“静”之悟,《观沙砾记》记中对小小的沙粒之悟,“世上什么东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职工中,才见其活力,见其本色,见其生命,见其价值。”[2]

贾平凹尤喜月亮,认为月亮“是佛性的圆满,是了悟的透彻”,以《月迹》为题的散文集三十余篇散文中月亮成为主角。他把佛禅的理趣融化到对自然物象的觉悟之中,角度精准细微,异于常人,在顿悟中发现自然万象的禅趣,显示出特殊的格调。

二.苦

贾平凹出身于“深谷野凹”中的贫寒家庭,贫穷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一直到他工作多年后才慢慢发生改变。贾平凹在散文中不止一次地谈到父母在抚养自己和操持家庭时所受的苦,这种苦味弥散于他的心绪中,浓得化不开,如《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无钱读书之苦、《喝酒》中父亲担心儿子被流言所累之苦、《祭父》和《我不是个好儿子》中细数父母亲一辈子的劳苦和人生连绵的苦难境地,让人读之动容。

他的苦还来自于自己身体所患之肝病,《人病》中对那种因患病而被无辜歧视之苦和因患病不得亲近家人,自设障碍之苦写得极为细琐。

三.恋

从写对童年的回忆到写所寻访的关中乡镇,贾平凹显示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如在《秦腔》《入川小记》和“商州三录”中显示的天人合一的和谐人间,古朴木讷的商山人甘于“洋芋糁子疙瘩火“的生活,并自诩这种生活“除了神仙就是我”,他们喝“包谷糊汤”,吃“搅团土豆“却自得其乐,优哉游哉。《通渭人家》中写连“火车都在说”――“穷,穷,穷,穷……”的甘肃通渭人家,吃水困难,无畜饮之水,不能用净水洗衣擦澡,但他们却一点不嫌弃自己的家乡,于待人接物中显示出他们“精神的高贵”,这一切使作者在离开通渭时已暗下再次来访的决心。

贾平凹所恋的是一种原初古朴的桃源式的乡村生活,他尽力追寻这种田园生活,《静虚村记》中避闹市而至“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的“静虚村”,他可以“静静地坐地,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即使是写城市,也常写有保持了乡村特点的城市的小街小巷,如《五味巷》、《河南巷小识》等。

小说和散文构成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两翼,互为影响。199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废都》也给他的个人生活和处世态度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甚至“灾难”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开始反映在他的散文中,并使他的散文逐渐从前期散文的追求空灵虚静的审美境界,以禅宗妙悟安抚内心转向了后期的灵魂焦躁,心灵的驳杂矛盾。这时期他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城市生活的散文,如《说房子》《说女人》《说美容》《说打扮》《说花钱》《说奉承》《说孩子》《闲人》《忙人》《人病》《名人》等等。他写出了城市生活的种种怪诞病态,表达了对城市的疏离甚至厌恶。这些文章有精锐的感觉,能观常人所障,言常人所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国民劣根性的内容,但常顾影自怜地纠结于琐屑的事情,絮叨中显油滑,缺乏厚重感和透彻性,让人读来只感受到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的逼仄和压抑。这类作品缺乏前期作品中宽容和仁厚,有时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个体的尊重。

对于前后风格的转变,贾平凹自己做了这样的解释:“生命个体在每个时间段里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如草木在四季的变化。早期的散文写得清丽,有冲动,现在我写不了了,也不再想那样写了。五十岁的人经世已多,心态要紧是从容平和,所写虽混沌,但都是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能贯通世事的就是智慧,智慧在家常中、口语中。”[3]

90年代中后期的贾平凹在创作中显示了与城市和现代人的隔阂,城市和现代性本来可以成为他创作的一个生长点,可是他却摈弃了这个生长点,带来创作的局限与狭隘。

注 释:

[1]贾平凹著 《贾平凹散文选》第2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贾平凹著 《贾平凹散文选》第2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5页

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第2篇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怀念狼》《白夜》《废都》《浮躁》《秦腔》,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其散文内涵深厚、情真意切、富含哲理、朴实自然,成就更是蔚为大观。

妙文一

风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树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要飞来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品读

文章既有全景式的简单勾勒,也有精致的细节铺陈描写,大自然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细微变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最令人称道的是炉火纯青的语言,那些文字在作家的调配下,仿佛被施了魔法,全都异常形象生动。比喻、夸张、重复等修辞手法,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侧面烘托、白描等写作手法运用自如,体现出作家深厚的功力。

妙文二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形形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我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的。它最有内涵,最有活力了;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蕴涵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无尽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块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芬芳。竹林给了它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已化为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序了。

(《序》)

品读

庄严的山一有水就有了灵气,溪流是山的活力和语言。溪流一路欢歌,在山间蜿蜒回旋叮咚做响。溪流天性晶莹,气息清新,浅浅的溪流永远按自己的步调去探索去流淌。它率真自然又充满个性,终于小溪汇成江河,滚滚向前。这篇散文清新自然,沁人心脾,意境优美。贾平凹通过写溪流托物言志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溪流其实是他自己的化身。来自商州大山里的贾平凹,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终于开掘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溪流一般奔向远方。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出“松问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惜。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中的那种意境,都为了却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

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荫、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它们甚至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斤和毛虫鸟雀的呐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这风霜雨雪,这斧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做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城、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才有了他。“休荫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第3篇

极花的模式化命运

《极花》故事并不复杂,创作灵感来源于发生在一个老乡身上的真实故事:老乡的女儿在十几岁时遭人拐卖,他们苦苦寻找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把女儿解救出来;可当时姑娘已经生了一个孩子,孩子留在了被拐卖的地方。回到家后,由于媒体宣传公安解救成功的新闻,人人都知道老乡的女儿遭人拐卖,姑娘不再出门、不再说话,整日呆坐着一动不动。再加上思念孩子,半年后,女儿背着父母跑回了被拐卖地。

《极花》的名字是小说中的一种植物,在冬天是小虫子,夏天又变成草和花。“有点像冬虫夏草,但又不是,村里的人就用极花冒充冬虫夏草去卖。”

《极花》只有16万字,结构简单,以第一人称书写,“我”即是主人公极花,整个框架基本上沿着老乡女儿的故事发展。类似的新闻事件并不罕见,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郜艳敏事件”――

1994年,河南姑娘郜艳敏被拐卖至太行深处的河北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之后在村里当上代课教师,2006年成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的事迹被改编成2009年上映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一个被拐女孩的血泪史被包装成感动中国的心灵鸡汤,社会良知被大面积吞没。

比《极花》走得更远的还有电影《盲山》,一个《嫁给大山的女人》反面的故事,这才是真实的乡土中国。

从被拐到不得不顺从,极花走过了一条坎坷的道路。怀孕后,极花“越发恐惧,焦躁不安,额头起了痘,又严重地便秘,只要黑亮不在窑里,就使劲挤压肚子、蹬腿,甚至从炕上、方桌上往下跳,企图它能坠下来,像大小便一样拉掉。”最终,她宿命而又无奈地生下了孩子,并像所有母亲一样爱上了这个孽种。

如此说来,《极花》可以说了无新意,延续之前的贾氏小说思维,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挣扎,凸显了阴郁的时空。老老爷的身影伴随这个村庄,让人想起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死生无所寄,凋敝的最终结局,或许就是一种新的复出。

最后的农村,最后的光棍

极端落后的村落,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光棍儿。贾平凹深有感触:“我是到过一些这样的村子,村子里几乎都是光棍,有一个跛子,他是给村里架电线时从崖上掉下来跌断了腿,他说:我家在我手里要绝种了,我们村在我们这一辈就消亡了。我无言以对。”

拐卖之外,他将视野放到广阔的乡村世界:“拐卖是残暴的,必须打击,但在打击拐卖的一次一次行动中,重判着那些罪恶的人贩,表彰着那些英雄的公安,可还有谁理会城市夺去了农村的财富,夺去了农村的劳力,也夺去了农村的女人。谁理会窝在农村的那些男人在残山剩水中的瓜蔓上,成了一层开着的不结瓜的谎花。或许,他们就是中国最后的农村,或许,他们就是最后的光棍。”

2011年,年轻导演郝杰拍摄了一部电影《光棍儿》,把镜头对准了农村的裤裆问题――某贫困山区的四个老光棍。村里男女比例的不协调使得光棍问题变成了老大难问题,时间一久,人老了,这问题也就无法解决了。在一个信息不怎么发达的封闭山村里,性问题变得如此苦闷、焦躁、混乱,全村只有那么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年妇女蜻蜓点水似的游走在各个光棍之间,暂且解决一下光棍们的裤裆问题,其他疏解苦闷的办法就是反复听些听了几十年的荤曲儿。

城乡二元化发展自然体现在裤裆问题上,这种不平衡性不仅作用于性上,而且在整个城乡二元的道德评判体系上也有深刻的烙印――就连城里的也看不起乡下客。

而今,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展开,偏远地区的光棍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递增,本来他们赖以生存的本乡女性资源一波一波被城市吸走,而他们却因种种原因,尤其是在城市面前的性别劣势而被封死在本乡。城市剩女归根结底是个伪命题,她们总归能找到婚姻以及性的排泄渠道,而乡村男性,尤其是新的80后、90后光棍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女性资源急剧稀缺的时代,甚至除了攒一辈子钱买一个媳妇之外,没有任何正常渠道能够让他们获得婚姻权利。

在需求面前,新的极花出现了,她们被命运推搡,扔进原始的牢笼,去填补光棍们绝望的人生。一个道德问题压抑下的另一个道德问题出现了:人性的道德自然让我们去拯救极花,而时展的不道德却在压榨着那些无限释放人性之恶的光棍儿。

极花,有被迫,也有自愿,比如越南新娘、缅甸新娘,她们怀着美好的梦想,以几万块的价格把自己出售到中国,填补进女性缺失的村庄。有人终老于异国,有人不久便逃离,奔向新的迷茫的人生,她们身后是被抛弃的光棍,大多数人再也拿不出钱买一个媳妇,作为一朵谎花,在广袤的乡野释放人性的善与恶。

乡村的文化救赎:沧海何尝断地脉,半崖从此破天荒

拐卖和被拐、光棍产生的土壤之外,绵延不绝的乡村社会到底在经历什么?

贾平凹说:“我关注的是城市在怎样地肥大了而农村在怎样地凋敝着,我老乡的女儿被拐卖到的小地方到底怎样,那里坍塌了什么,流失了什么,还活着的一群人是懦弱还是强狠,是可怜还是可恨,是如富士山一样常年驻雪的冰冷,还是它仍是一座活的火山。”

时代的悲剧,总会加倍施于女人和孩子身上,拐卖女性是这种悲剧的极端显现,那些被城市吸附的女性,也不知有多少沦落红尘,成为灯红酒绿表象下的工业废品。

2011年,贾平凹出版了一本长篇散文《定西笔记》,记述了他2010年末走访甘肃定西农村的所见、所想。定西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其保守、落后、贫穷的现状,让他深为触动。

2010年,他凭借散文《一块土地》(书写近百年中国土地问题)获得人民文学奖。授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一块土地》中,贾平凹孤独地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面临的困境,有黍离麦秀之情怀。

纵观贾平凹的绝大多数重要作品,对乡村世界的回望是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早期的《鸡窝洼人家》《黑氏》《浮躁》,尤其是以商州为主题的三部长篇散文,描绘了一幅变革中唯美的乡村画卷。后来的《高老庄》《秦腔》等,开始面对乡村世界裂变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到了《高兴》,以及如今的《极花》,已是乡村世界崩塌后的挽歌。《高兴》聚焦在城市,民工生活的辛酸和无奈;《极花》返回到农村,走进一个中世纪式的村庄,那些最古老的生存方式,看似没有改变,却因为遥不可及而又处处决定其命运的城市的压榨,而变得几近荒芜。

今天的贾平凹,或许再也写不出商州系列散文和小说《浮躁》那样唯美的桃花源,那时的小桥流水,摆渡的小水依旧在那条州河上延续命运的摆布,如沈从文《边城》般的诗意画卷,被滚滚硝烟取代。作家只能看到荒无人烟的村庄,坟茔累累,一众光棍和老人孩子,在这片残山剩水间打发时光,俨然地狱世界上升至人间。

乡村越来越凋敝,这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贾平凹看到了,大量知识分子以及生存在这个国度的人们都看到了。所谓“消失的故乡”,不过是文人的诗意想象,真正恐惧的是故乡消失之后,那片土地上人的命运。简单用城市化来讨伐这场浩劫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城市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乡村的消逝却不是必然的结果,乡村可以通向它应该有的诗意未来,也必须要通向这个未来。

写完《极花》,贾平凹想起两句古人的诗:

一句是:沧海何尝断地脉,半崖从此破天荒。

一句是: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前者作者苏轼,是其贬谪海南时所作,不是完整的诗,只有两句。苏轼在一位学生的扇面上题写这两句,大海没有把陆地和海南岛分开,希望珠崖书生唐某能够中举,结束海南无举人的历史。“一些问题由来已久,很深重,覆盖面很广,但总会有合适的人和政策以及时机,去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第4篇

咕哝

胸脯

发绺

马鬃

诅咒

两颊

地窖

抖擞

摩挲

颓唐

恣情

剔透

贝聿铭

跻身

遴选

萦系

勘察

水榭

菜畦

斑蝥

脑髓

秕谷

蝉蜕

盔甲

倏忽

袅袅

叶鞘

恍惚

嗫嚅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五光十色

自言自语

大病新愈

不能自已

卜问吉凶

迷迷糊糊

晶莹剔透

初露头角

学有专长

相得益彰

声名远扬

初生之犊

变幻莫测

别具匠心

轩然大波

力排众议

萦系于怀

背山傍水

长廊曲径

假山水榭

相辅相成

参天古树

融为一体

轻妆淡抹

熔于一炉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方正质朴

面面相觑

相依相偎

蹑手蹑脚

颤颤摇摇

鲜为人知

日益高涨

用武之地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3.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4.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5.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6.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7.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8.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9.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10.著作等身: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童年的朋友》的作者是高尔基,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2.《一面》的作者是阿累,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3.《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散文家、诗人、小说家。著有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4.《赵普》选自《宋史》。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6.《月迹》的作者是贾平凹,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秦腔》等。

7.《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作者是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小说集《流逝》《小鲍庄》《荒山之恋》,长篇小说《长恨歌》等。

五、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通假字

(1)孰为汝多知乎(“为”通“谓”,说)

(2)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词类活用

碎裂奏牍掷地(形容词用作动词,撕碎)

3.古今异义

(1)及为相(古义:等到;今义:达到,赶上)

(2)处决如流(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义:不干净,肮脏,或比喻人品质恶劣)

(4)普明日复奏其人(古义:第二天;今义:时间词,明天)

(5)普颜色不变(古义:脸色;今义:颜料或染料)

(6)卒用其人(古义:终于;今义:死)

4.一词多义

(1)寡寡学术(少)寡人(君主自称)振孤寡(老而无夫的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死了丈夫)

(2)及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到,至)及为相(等到)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比得上)

(3)发家人发箧视之(打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显露)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4)卒公子季友卒(死)卒用其人(终于)

(5)为尝奏荐某人为某官(任,做)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

5.重要虚词

读之竟日(代词,代指书)

(1)未有其比(代词,代赵普)

(2)复奏其人(代词,指那人)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介词,把)

(2)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连词“而”)

6.重要译句

(1)太祖常劝以读书。

翻译: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翻译: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学;舞蹈;关系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79-01

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文学和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学和舞蹈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化到文明的标志。汉代《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舞蹈是在语言表达不易的情况下出现的。事实证明,文学与舞蹈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比翼双飞,一同闪现着艺术的无穷魅力。

文学与舞蹈同根而生,血脉相连。当今,越来越多的文学文本改编成了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剧《雷雨》、《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古典舞《谢公屐》、《踏歌》、《绿带当风》也是从文学文本中来的;另一方面,舞蹈的成就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它们互为一体、彼此作用,一起推动艺术发展。从创作来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性质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形体的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工具是语言,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舞蹈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动作,通过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思想。文学语言表达具有间接性,读者不能直接感受艺术形象,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舞蹈的表现非常直观,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感受。比如舞蹈诗《藏谜》,舞蹈中的老阿妈非常虔诚,从九寨沟出发,一路奔波到拉萨布达拉宫朝拜,舞蹈通过老阿妈的经历,展现了一路上所见的舞蹈、服装、民族风俗,作品中的“牦牛舞”动作热情奔放,展示了藏族生活的情趣。《藏谜》中“赛装”一段,穿着有不同藏区的各色服装。揭示了藏民族的生活风貌,使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把财富装在身上,把家驮在马上”的特点,舞蹈的艺术特征在这个作品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舞蹈和文学皆反映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文学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的诗歌;关汉卿、莎士比亚的戏剧,巴尔扎克、福楼拜的小说。舞蹈作品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舞剧《天鹅湖》,都是因为深刻反映了时代本质而载入史册的。

无论文学或是舞蹈,无一例外都要打上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以中国当代文学为例,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要求具备社会主义性、民族性、现代性,如余华的《活着》《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静虚村记》,小说《高老庄》《废都》《白夜》,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汪曾祺的《受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也同样有此要求。社会主义性,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阶段建设所倡导的英雄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由于受审美意识形态影响,都有体现社会主义性的一面,如舞蹈《红色娘子军》、《中国革命之歌》、《红绸舞》、《春江花月夜》、《东郭先生》、《艰苦岁月》、《第一次站岗之前》、《洗衣歌》、《丰收歌》、《挤奶员舞》、《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白毛女》,不仅在艺术上是经典之作,也在思想性上独树一帜,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别林斯基说:“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这是文学的民族性意义,舞蹈亦同样如此。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不同,就产生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与舞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越发展,民族个性才越鲜明。文学和舞蹈要从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努力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文学和舞蹈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才能对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社会主义性、民族性之外,文学和舞蹈还应有现代性特征。要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的要求,适合现代人所有的艺术品味,像文学中莫言、张贤亮、余光中的作品,舞蹈中《阿里郎》、《中国结》、《荷花舞》、《孔雀舞》、《舞》等,都是具备现代审美意识的优秀舞蹈作品。

总而言之,无论舞蹈也好,文学也好,都应当与时代同步,着力创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经典作品,努力使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创新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江口隆哉,金秋.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姬茅.浅论舞蹈和文学之间的关系[J].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相关期刊更多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真空电子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城市开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