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魔鬼的细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拜访时,人员的数量要有所控制。单人去不合适,很容易让对方认为你实力太小或是不够重视;若是去的人数超过三个以上,也不合适,又不是上门砸场子,过多的人会给人有压力感。一般来说,上门的人数最好控制在两人,或者与对方的出场人数相对应。另外,人员还得有所分工:有人负责主谈,有人负责副谈,切忌大家都抢着和对方老板说话。
2. 别小看前台
前台人员有项工作就是替老板挡驾,有推销嫌疑的人等,一概推掉。俗话说,“老大好见,小鬼难缠”,许多上门拜访的人说话含糊不清,直接被前台接待认定是推销员,以老板不在家等理由给打发了。一定要简明扼要向前台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请其与老板确认或是直接带领进入老板办公室。与前台工作人员说话时,态度上要礼貌,语言要简单明了。失败率高达100%的一句话是,“我想找你们老板谈谈”——谁知道你是来追债还是干嘛的?
前台往往是一家公司的八卦中心。你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若有不妥之处,会迅速变成笑话在公司里传播,并会传到老板耳朵里面去。若是前台去找老板请你稍等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公司在前台安装了摄像头,如果你这个时候开始抠鼻屎,老板也许在办公室里可以直接看到——天哪,我真的要和这个人握手吗?
3. 先去一趟厕所
若是没有前台,也别自己找到老板的办公室,而是一定要抓个路过的公司人员进行询问。问老板办公室在哪里是次要目的,关键是观察其员工的精神面貌,并通过其语言表达能力大概了解其职业素质。有一个非常管用的技巧:进入公司以后,先去洗手间。好处一是轻装上阵,有助于稳定情绪;好处二是通过洗手间的卫生状况,大概了解该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好处三是在找厕所的过程中可以大概看到该公司的全貌,内部环境、员工面貌都能略窥一二。
4. 学会看手相
双方见面,第一个动作就是握手。要是会看手相,就能从中看出不少信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来说,要等对方老板把手伸出来后,拜访人员再随即把手伸出去,不能主动先伸手。这时候,要迅速观察对方伸出来的手,看两点:一看手指是并拢的,还是分开的;二看手掌是打开的,还是向手心弯曲的。若是手指分开,手掌张开,说明其心情较为愉快,对这次会面和你的来访是有一定兴趣和期望的。反之,若是手指并拢,且向手心弯曲,则说明这个老板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或是对这次会面没什么太大兴趣,之所以接见你,可能只是应付。
5. 别换座位
老板请你坐在某个位置上,可是有讲究的,让你坐在什么位置有不同的寓意。若是让你坐在老板桌子对面(这里一般会有一两把职员椅),老板自己坐在老板椅上,与你隔着一张老板桌,这说明老板是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待你。若是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那又是另外一种意思了,沙发是平等的,也是老板所表示的一种客气和诚心。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无论老板让你坐在哪里,从始至终都只能坐在那里,千万不能换座位。
6. 只拿一张名片出来
在拿出名片时,标准动作是从自己口袋拿出一张双手递上。别拿个名片夹,再从厚厚的一堆名片中抽出一张来,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准备了很多名片,打算四处散发的……
拿到名片,一定要当场看,并轻声念出名片上的名字,然后迅速地装起来。直接扔在桌子上,或是无意中把老板的名片拿起来把玩都是大忌讳。更重要的是,如果把老板名片放在桌子上,告辞时遗忘拿走的几率高达八成。
7. 根据时间来谈话
正式开始商谈之前,最好问一下对方接下来的时间安排,这样才能知道大概会有多少时间来交流。根据时间安排,可以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如果时间很紧迫,许多准备的废话就不必了。
8. 宁严谨,勿玩笑
有些人谈生意喜欢见面自来熟,初次见面也乱开玩笑,试图以此来活跃气氛,消除大家的陌生感。其实,如果不是相熟到一定程度,你根本无法知道对面的人是个什么脾气和性格,或者当时的心情也不好琢磨。在商务活动中随便开玩笑是很不恰当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永远不会给你带来麻烦,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却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当然,见面后迅速判断老板当时的心情也很关键,这能帮助你决定接下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形式。
9. 小心陪同人员
有的老板在接待时会带个陪同人员在身边,这个陪同人员在公司的地位自然不会一般。从谈判的角度来说,陪同人员就是第三者,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定要小心对待。在现场沟通中,至少保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与陪同人员沟通。若是出现陪同人员主动抢话或是提些难题的,那说明这陪同人员已经很不高兴了。有一点要注意,若陪同人员是女性,千万别妄自判断,在称呼上直接把对方定位成老板娘,除非老板给你明示。
10. 留意冲进来的人
一般来说,在公司里,有权不敲门就直接冲到老板办公室的,要么是老板的亲属,要么是股东或高层骨干。在这类人进门后,往往会直接找到老板,说个什么事情,这时,厂家业务人员要主动站起来,拿张名片出来,等着,别说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销商老板看到你站起来并拿出名片,会主动向你介绍这位不敲门进来的人,这时你再把名片双手递给对方,趁此机会与对方认识一下——这种不敲门冲进来的人,往往能成为你成败的关键人物。
11. 不要交头接耳
在拜访过程中,切忌当着对方的面交头接耳小声说话。这样的行为很容易惹得老板不舒服,并且还会有猜疑之心,总觉得这些人在私下里商量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甚至有挖坑下套的嫌疑。
12. 半小时结束战斗
不管双方谈得多么投机,兴致有多浓,除非对方招呼你留下来用膳,到半个小时后,务必结束会谈。当然,这是以高效简练的谈判内容为前提的,如果半小时还讲不清楚,多余的时间也是浪费。
关键词:数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加先进、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数字城市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充分利用,更加能够在整体上实现城市土地规划的科学合理,构建起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为了促进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发展,笔者在本文中分析并探讨了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
二、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
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现代测量技术、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内部工程规划、城市整体发展布局分布情况、场地设计等等诸多因素,不仅需要各种高度专业的知识,更加需要能够在明确城市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城市规划的成功建模。在下文中,笔者以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以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分析
城市综合规划模型目前城市规划模型当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型之一,宏观性和整体性是城市综合规划模型的显著特征,它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态因素等等,其主要面对对象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布局分布规划。所以,规划目的与城市价值取向不同,则城市综合规划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有较大差异;在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之后,城市综合规划模型需要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并科学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态势。正是借助于这种能力,城市综合规划模型主要应用于城市未来发展格局预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城市土地供求情况研究等方面。
在最初,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扩张时通常采用城市演化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演化模型在景观生态学的影响之下成为了预测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态势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城市演化模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该种模型过于理想化,导致其在许多情况下以景观类型转换概率为基础的城市演化模型无法客观并且真实地反应城市演化过程并预测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态势。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日益深化的城市演化模型研究,使得人文因子、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的重要性越加凸显出来,研究人员也认识到了这些因子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并逐步开展了这些因子在城市发展进化过程中的综合、复杂的机理和作用。与此同时,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运用成为了时代的风尚,传统学科也更加乐于摆脱过于专业导致的视野狭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积极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参考。举例来说,美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华盛顿大学城市模拟与政策分析中心研究开发了UrbanSim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城市演化模拟模型。UrbanSim模型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地价模型模块、房地产开发模型模块、居民区与劳动力选址模型模块、人口与经济迁移模型模块等等,该模型能够以年为单位仿真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部门,例如政府机构、房地产开发机构、商业机构、家庭等等。总体来看,UrbanSim模型能够在微观上仿真模拟城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政府机构、房地产开发机构、商业机构、家庭等主要部门的行为选择,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预测城市规划方案的未来发展态势和发展格局,借此来评估该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UrbanSim模型采用了开放性的系统结构,并免费该系统的源代码,颇受城市研究工作人员的青睐。
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也开始从事城市规划演化模拟的相关研究,包括对城市演化模型的研究。当时主要是利用景观概率转换方法来预测城市景观发展态势,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来模拟城市发展扩张态势。虽然我国在以上方法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城市的实际规划当中进行了应用,但是因为没有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导致我国在城市规划模型研究的整体落后,无法获得实际应用。
(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本身并未与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有机结合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通用的辅助设计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各种专业性很强的设计的需求,造成了辅助设计的技术与设计需求之间的鸿沟,这种现象在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与规划的空间框架相吻合的技术支撑平台,根据规划设计的对象和目标,建立专业领域的应用模型。
城市工程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实施的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管线规划、绿地规划、场地设计等方面。各个工程专项规划的差异很大,因此工程规划模型也是按照专业的不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供的支撑平台建立起来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些应用模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布局中,规划区域到底需要多大的绿地、需要什么样的绿地并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对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导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科学的规划依据,在规划决策过程中盲目性较大。City Green模型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绿地的面积、种类的不同,计算出在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这样既可以对城市现存绿地进行效益评估,指导以后的绿地建设,也可以在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目前该模型已经在美国200多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环境控制规划与生活环境评估方面得到应用。我国研究人员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支持下对City Green模型进行研究,探讨该模型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还未能推广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中去。
三、结束语
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对于促进数字城市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并探讨了城市规划模型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覃驭楚,牛铮,林文鹏,芮小平,王长耀. 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4):155-156.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粮食自给为主,进出口调节为辅”的基本方针。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来提高粮食产量,成为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政策取向。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同深入,粮食生产条件和国际贸易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作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调节供求的重要手段,粮食进出口调节作用日趋明显。因此,从国际市场适度进出口粮食可以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必要补充。
(一)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总量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社会粮食消费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对粮食的依赖不仅仅局限于口粮,并且要不断满足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对粮食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粮食消费量将持续增加。而粮食生产则受资源、技术、资金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的影响,产量增长难度很大,产需缺口出现不可避免。据农业部测算,2015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达到2200万吨,2020年达到2800~2900万吨。存在的产需缺口正是由进口粮食来弥补的。但是,我们也要强调“适度”进口粮食,不能过度依赖进口,造成粮食净流入过多有可能造成国内供应过剩,进而引起“谷贱伤农”局面,并进一步对粮食安全带来长期隐患。
(二)适度出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结构性平衡
我国应充分发挥部分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出口该产品,获取一定收益。应从品牌、品质等方面提高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努力拓展出口贸易,抓住国际市场粮价不断上涨的有利时机,获取更多出口收益,促进粮食市场结构性平衡。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稻谷和玉米是粮食产品中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而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也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色。因此,我国应当充分挖掘粮食品种中的比较优势,利用该优势获取超额收益。
(三)适度进出口粮食有利于国内粮食价格稳定粮食价格一头连接着“三农”,一头连接着广大消费者,其涨跌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乃至政权的稳固。何蒲明(2009)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粮食生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粮食价格的稳定与否是衡量粮食安全程度的重要测度因素。粮食进出口贸易通过调剂余缺的手段可以使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进而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例如,对丰收年份过剩的粮食产品进行出口,扩张其需求总量,避免“谷贱伤农”;同时在欠产年份增加粮食产品的进口总量,保证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避免“米贵伤民”。因此,适度进出口粮食有利于国内粮食价格稳定,有利于巩固国内粮食安全的大好局面。
二、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分析
从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来看,如果一国国内粮食生产量能够满足该国粮食需求总量的90%时,该国的粮食自给率就是较高水平的。例如,目前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约23%,墨西哥约为79%,巴西约为86%。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对于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而人口总量却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倘若能实现90%的粮食自给率,就可以称得上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从现在一直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将快速提高,必将进一步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许多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的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不同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的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情况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但从中还是能够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从所有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粮食生产量与需求量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粮食生产量都不能够完全满足粮食需求量,粮食供需缺口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自给率不能达到甚至超过100%。
其次,对比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预测结果,仅有黄季焜与梅方权两位研究员预测的粮食自给率(2010—2030)出现了上升,其余粮食自给率的研究结果均出现了下降,表明大多数学者及研究机构对未来我国粮食自给能力表现出了担忧,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仍然不及粮食需求的增长速度,进而带来了粮食自给率的下降。
再次,在各位学者及研究机构对2030年粮食自给率的预测中,仅梅方权研究员预测的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5%。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定:“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按此规定,我国粮食95%应该自给,那么进口粮食就应保持在5%以下。因此,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但是从各位学者及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来看,实现这一理论规模还是有难度的。
最后,在以上诸位学者的预测结果中,国外学者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判断比国内学者明显悲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BROWN.L)。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布朗先后两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1994年9月,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急剧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将缩小农田面积进而抑制粮食的增产潜力,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放大,中国必将通过进口粮食缓解国内粮食供需矛盾,并且布朗强调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粮食进口支付能力,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世界上不会有足够的粮食供中国进口。2008年6月,布朗再次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粮食增产采取各种行动的有效性,承认中国成为了基本上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强调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面对着粮食供给紧张的局面,布朗认为中国必须进行选择,是继续过度抽取地下水,还是开始进口粮食。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选择的是前者,但他认为这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言外之意,增加粮食进口数量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然而,进口多少粮食才是安全的呢?前文已经讲过,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但是,不排除一些年份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会影响粮食进口数量,因此,存在一个粮食进口的安全线。
首先,粮食进口率在0~5%为“轻松区间”。根据我国历史的经验,粮食进口总量占到总需求的5%以内是不会存在任何问题的,这一进口规模无论是从我国的支付能力还是从国际市场的供应能力来看,都不构成压力,因此,0~5%应是我国粮食进口规模的“轻松区间”。
其次,粮食进口率在6%~10%为“安全区间”。10%的进口率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安全的。根据我国已有经验来看,如总需求5%左右的粮食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能够明显减轻国内市场粮食生产的压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适当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因此,10%可作为我国粮食进口率的红线,即安全线。如此大规模的粮食进口在国际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或许能够做到,但毕竟风险极大。因此,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国际环境变化、国内粮食产量变化等因素,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极其重要,即使是大灾之年,进口率也不应该跨越这个红线。最后,大于10%为“黄牌区间”。粮食进口率在“黄牌区间”虽然并不意味着危险将至,但这必须引起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高度警觉,防止国内粮食危机的暴发。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自给率若能长期保持在95%以上,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进口率在5%以内,这一规模是最为理想的;但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分析预测中我们看出,实现粮食进口率5%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进口率在6%~10%之间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同时,本文也强调了粮食进口率在6%~10%为合理的安全区间,但必须把10%作为我国粮食进口率的安全线。
三、粮食进出口的合理结构分析
我国多年粮食进出口的经验表明,我国的稻谷和玉米是粮食产品中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而大豆和小麦则是具有比较劣势的品种。因此,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当适量出口稻谷和玉米,进口小麦和大豆。
首先,粮食进口以小麦为主。一方面,小麦本身就是重要口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大米替代作用的不断增强,将不断使国内小麦供求缺口趋于加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小麦的供应量较大,出口的国家也较多,比较有利于我国分散进口来源,降低小麦进口风险,因此,我国增加小麦进口的空间较大。
其次,要适当增加玉米的进口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玉米产量大幅提高、玉米总量平衡有余的情况,我国积极利用出口手段调节国内需求,促进玉米出口。但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减少,2008年只有27万吨。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出现了明显改善,对肉、蛋、奶产品的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作为饲料的玉米需求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出现紧缺,而玉米作为能够生产替代能源乙醇的原料,其作为能源工业原料的需求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适量进口玉米可以缓解国内玉米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有利于玉米市场价格的稳定。
再次,稻米主要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适当调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播种面积的20%,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单产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多年来,我国稻米市场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口量和出口量都保持在较低水平,稻米进出口也主要起到品种调剂的作用。而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稻米供应量又较小,而且产地又比较集中,价格相较小麦来说又高得多,这也就不利于我国大量进口稻米。因此,我国应继续巩固原有的水稻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中西部和北方具有优势地区的水稻生产,尤其是北方地区稻谷质量好,价格又高。将我国的稻谷进出口贸易份额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避免稻谷进出口贸易的剧烈波动,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的整体安全。
最后,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比较优势进行出口。我国从1996年开始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的进口量就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大豆进口量从1995年的29.39万吨猛增到2008年的3743.6万吨。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内压榨业对大豆的需求旺盛而国内供给无法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美国等大豆出口国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因产量高、出油率高、价格低廉迅速占领了我国大豆市场,而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低、价格高、蛋白质含量高而出油率偏低,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充分发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的优势,进行国产大豆的出口,出口对象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为主。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贸易。
【摘 要】目的:比较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结果。方法:在2016 年4 月28 日至2017 年4 月28 日期间收集100 例接受血常规检测的人群为探索人员,抽签化分组,即对照组实施末梢血检测,共50 例,观察组实施静脉血检测,共50 例。结果:两组受检者PLT、MCHC、MCH、MCV、RBC、HCT、WBC 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重复检测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对照组重复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静脉血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中价值性更高。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检测;末梢血;静脉血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改进,血液自动分析仪广泛用于临床,节约医疗成本,降低人为误差,虽然检测分析仪利用价值较高,但还可因血液样本来源等因素,产生误差[1]。对此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临床价值性,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测的人群,共有100 例,抽签化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均在2016年4 月28 日至2017 年4 月28 日期间收集。入选标准:
(1)本次受检者均知情、了解、同意本次实验;
(2)本次受检者均在健康体检中心收集;
(3)受检者均未合并任何脏器功能受损现象;
(4)受检者能够完成正常交流,无沟通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现象;
(5)受检者无精神病家族史;
(6)受检者无妊娠迹象。
观察组受检者中28 例为男性,22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8.96±1.75)岁,平均体质量(54.18±2.15)kg。对照组受检者中29 例为男性,21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8.54±1.16)岁,平均体质量(54.72±2.36)kg。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不具备对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使用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为XS1000i 型号。观察组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且装在相应的EDTA-K2 抗凝管中,并保持动作轻柔的颠倒混匀,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末梢血,本次受检者均一律选用左手无名指侧面,保持血液100ul,并加入相应添加抗凝剂的子弹头小试管内充分摇匀,注意动作不能过大,保持动作的轻柔。本次操作均需由同一检验人员完成,用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静脉血、末梢血重复(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的结果。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LT、MCHC、MCH、MCV、RBC、HCT、WBC。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 软件处理,PLT、RBC、MCH、HCT、MCHC、WBC、MCV 采用T 检验,用(X±Y)表示,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 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检测结果和第二次检测结果不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1 所示。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对照组抽取末梢血后,第一次检测结果和第二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如表2 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常规指标均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3 所示。
3 讨论
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实验室指标为血常规,且内含有多种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生理、病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利用价值。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液分析仪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促使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准确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临床学者发现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实施血液分析仪检测,仍可得到不同结果,对此需统一血液抽取方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正确率。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近年来已成为血常规快速检测首选方式,且能够直接检查全血,从而能够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精准性,降低认为稀释样本而产生的误差,利用价值较高。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常用于十八项或更多指标中,比如PLT、HGB、MCV、RBC、WBC 等,除了能够用于普通血常规检查外,还能够提供血细胞分布直方图,利于血液病或贫血种类的筛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等特点,常在静脉血或末梢血两种模式下实施检测。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静脉血中血小板低于末梢血血小板,其主要是由于当末梢指端受损后,可形成血栓形成,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于受损部位,激活血小板,且能够在指尖破损后,形成一个含有成分的血流,并缓慢流至血浆或血小板内,从而导致结果误差的发生。除了血小板水平存在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也均存在差异性,主要是由于:
(1)末梢血白细胞明显高于静脉血,主要是由于末梢手指刺破后,可导致WBC水平增加,应激应激反应,且混入组织后,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促使血小板聚集,这也是导致两次检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2)末梢血可受疾病因素、外界环境改变、情绪波动、应激反应、局部瘢痕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指尖穿刺,可导致局部组织受到挤压,引起末梢循环障碍,血液被稀释,促使局部组织深入组织液中,从而启动凝血机制,形成凝血块,导致血小板聚集,从而引起MCV、RBC、PLT 等指标的升高。
传统的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等,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血小板形态学检测、血小板平均值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等指标也开始广泛用于临床[2]。在采取末梢血液时,可因为在手指侧面进行抽取,能够产生一定应激反应,引起一阵疼痛感,导致机体温度普遍较低,促使白细胞升高,同时末梢血还可因为皮肤清洗不干净,导致结果错误,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皮肤病、指尖红肿、甲沟炎、指尖有伤口患者,其可导致其他成分混入血液中,导致误诊。而静脉血和身体全血具有一致性,且不受机体局部组织影响,稳定性更高,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静脉血能够更好反映机体真实情况,且利于样本的重复性测定,从而确保准确率[3]。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结核病;PPD检测;防治措施
1 引言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进行结核病的防治,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已经在结核病的防治上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结核病还会有地方性的流行和发散。结核病在动物中主要有野生动物结核病、牛结核病、禽结核病等,各自的病原菌都不相同,而猪对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都具敏感性,而其中禽分枝杆菌为猪感染的主要分枝杆菌类型,若猪只被牛分枝杆菌所侵染,就会全身出现肉芽肿性坏死的症状。下文将对此进行详述。
2 规模化猪场猪结核病的诊断
2.1 病例的确定
本试验以某地区的某一大型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选择地,于2012年12月5日对选择的100多头生猪进行屠宰前检验时发现有7头生猪疑似患有猪结核病,经检测可以看到这几头猪的肝、脾、肾等脏器组织内部和表面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白色结节性病变,而且有粟粒状到高粱米大小的灰黄色切面的钙化或干酪样坏死的病灶出现在颈部淋巴结、股前以及肠系膜等处,所以,选定这7头猪进行后续的检验。
2.2 病原菌的检验
对于猪结核病的病原检测需要进行涂片镜检与分离鉴别。制作涂片时,选择疑似结核猪组织、黏液或干酪样坏死灶进行直接涂片,采用Z-N染色法进行染色,进行干燥和固定后做镜检,得到的结果是存在耐酸杆菌。进行分离鉴别时,在普通的固体琼脂培养基和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取疑似结核病猪的肝、肝组织的渗出物和肺门淋巴结内容物进行接种,在37℃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经过24h和48h后,普通的固体培养基上没有生长出细菌,鲜血培养基中同样是无细菌生长,并且出现了溶血现象。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鉴定得到的菌落呈微白色,表面粗糙,中心突起而周围较低,且边缘呈现不规则形状;该菌落在37℃下生长较为缓慢,在22℃和45℃下基本不生长;将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烟酸试验时,浸液变为蓝绿色;进行中性红试验时,菌落在淡黄色的缓冲液中呈现出粉红色;在进行接触酶试验时,会有少量的气泡产生。所以,经鉴定可确定该菌为牛分枝杆菌。
2.3 PPD检测
PPD检测指的是提纯结核菌素PPD皮试,在经过以上的步骤后,我们已经诊断出牛结核分枝杆菌,在特定的某一时间段内对该养猪场存栏的所有母猪、肥育猪以及部分中猪进行3次PPD检测,要严格按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中牛结核分枝杆菌素的PPD检测手段在猪的耳根后进行皮试操作。其中,皮试剂分别为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生产的牛型结核菌素干冻剂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猪瘟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
2.4 结果分析
在本次的猪结核病诊断中,PPD检测呈阳性的猪主要表现特征为:出现局部的发热和红肿,触摸有硬感并且会产生疼痛,部位尺寸最大直径为5cm左右,一般在2~3cm之间,大多数在接种部位会出现黑色的坏死灶。检测呈阳性的猪一般会在12h内发生反应,而后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可以初步认定该大型猪场的猪感染牛结核分枝杆菌而患有结核病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种畜感染或携带病菌,加上气候干燥,使得许多商品猪也受到了感染。
3 规模化猪场防治猪结核病的相关措施
3.1 分离PPD检测阳性猪
选用禽结核分枝杆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养猪场的所有活猪进行PPD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将检测呈阳性的活猪淘汰,将检测呈阴性的活猪进行隔离观察。
3.2 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
猪感染结核病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规模化猪场管理不善、环境不卫生,因此,要定期地对猪场进行消毒,消毒常用试剂为10%漂白粉或20%石灰乳。消毒时,使用10%漂白粉或20%石灰乳对猪场可能被结核杆菌感染的地方(如运输通道、饲养猪的房舍、饲料槽、饲养用具、猪场墙壁、猪活动的运动场以及排泄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在第一次消毒后,通常隔较短的时间就需要用10%漂白粉进行第二次消毒处理,经过全方位消毒后才能继续进行猪的饲养。
3.3 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引进携带结核杆菌的动物是猪感染结核菌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引进新的动物时要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携带结核菌的动物进入养猪场。在购买动物疫苗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避免喂给动物性饲料,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4 总结
综上所述,要做好规模化猪场猪结核病的防治,首先要对其进行严谨的诊断和分析,进而才能根据相应的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和措施。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发展迅速,日渐呈现出规模化,但由于近年猪疾病的多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对猪结核病诊断问题的探析与研究意义深远,还需相关工作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