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母亲节的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引言
如今,“德育为首”的思想日益得到我们的重视,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应该说,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美术课堂也是德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美术教学如果仅仅注重绘画,那么美术课堂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也就能很好的贯彻“德育为首”的重要理念。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培养美术人才的关键因素,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达到“德育为首”、润物无声的成效。
一、美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爱国主义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因此,要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曾经在美术欣赏课上,我引导学生欣赏了《》的画面和影片片段,学生们先是被圆明园之前如诗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不由发出赞叹声,但是紧接着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学生们内心充满愤慨,当看到圆明园遗址时,留给他们深深的思索,最后我跟学生说:“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美术课的教材,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是笔者在美术课中的一点教学体会。
二、美术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理念
感恩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所谓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今年6月份的母亲节,在美术课上我问学生们母亲节意味着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我母亲节意味着要感恩自己的母亲。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送一点礼物给母亲?其实最简单的最有效的方式,我布置每位同学利用一周时间,用心画一副画送给母亲。”学生们若有所思,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有的画了一个妈妈牵着一个孩子的温馨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些山水、花鸟的景象,有的学生画了一些卡通图片,每一幅画上都有着几个灿烂的美术字:妈妈,母亲节快乐。通过这样的美术课作业,让学生们接受了感恩教育,也让学生们践行了“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理念。
三、美术课堂中渗透集体主义理念
如今,每个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也习惯了被宠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这一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美术课堂是培养集体主义理念的一个重要阵地。
笔者曾在教学《梦幻中的城堡》这一课时,就采用了分组形式,将整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举行制作比赛,在每个小组中,需要小组成员自行安排、分工,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各司其职,每个人完成一项相应的任务。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看过的动画片,或者动漫书上关于城堡的样子,大胆创作,结果成品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老师在这个阶段中进行适当的提示,比如我问学生:童话中的城堡里住的什么样的人啊?城堡的用途是什么,是起防御作用的吗?
同时,针对展示出来的城堡,我让另外小组的同学站起来评价这些成品,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通过类似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也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理念的渗透,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任务。
四、美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节奏的加快,环保意识已经不止一次被提出来,到了今天,环保理念更是以一个更时尚的词汇来替代——低碳。其实说的是一个层面的意思。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和意识,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生受益的。环保意识、低碳理念,就应该从小学时候注重培养。
曾在讲授《妙用纸盒》、《瓶子变变》等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用一些旧纸盒、旧材料,进行废物的重新加工利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何利用,让这些废旧物品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所利用。课外布置的美术课作业就是回家利用一两件废旧东西,做一些成品。学生们对这样的任务表现得非常积极,也深受课堂的启发。课后,有的学生将牙膏的纸盒子做成了粘在墙上的小壁笔筒,有的学生将家里不要的碎布做成了小钱袋,还有的甚至将碎布做成了小的装饰画等等。通过类似的活动,学生们不仅仅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自己的行动中,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东西,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论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关于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的相关思考,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执教者关注德育渗透这个论题,以期看到更多优秀的教学成果,同时,笔者会践行“德育为首”的教学观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德广.《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B版》.2010(10)
[2]张洪锋.《让美术课堂洋溢德育的气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渗透德育的研究》.[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01)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情感渗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传输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笔者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全面的阐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在枯燥乏味的书本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倡师生交流,尝试各种教学模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审美情趣。
一、情感教学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在授课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传输情感。如名人所说:“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要想达到理想效果,教师也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带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在我们美术课堂上,除了美感,情感也很重要,交相呼应,才是完美课堂。在介绍课堂内容时,教师可充满激情的介绍,通过优美和缓或激情澎湃的语句来将同学们带人绘画中。如是山水画,可尽情引用一些诗句来形容山水之美;如是人物画,可选取幽默搞笑的人物事迹描绘五官的变幻;如是油画,可拿出几幅经典作品,以回忆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这样的内容介绍,能让学生如临其境,画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另一方面,学生在绘画途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教师都应该本着母亲般的温柔去关怀他们,细心的教导,从平日里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经常鼓励他们,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细小的关心和鼓励,他们才会用心去感受教师的用心良苦,用更端正的态度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才会更加投入地去学习,这样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情境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并不提倡“填鸭式”教学。单调呆板的教育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让他们带着情感上课。那么,就需要教师采取特别的措施,提供一些情境式的课堂。以风景画为例,树和花,随处可见,我们完全没必要端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它们的样子,然后用想象画出来。教师大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公园或更自由舒适的场合去完成教学,让学生看着实物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环境、气氛和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对自己的作品也会产生比较特殊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更能增强保护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这就是所谓的全面教育。
三、手工活动教学
手工在美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勤动脑,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手工课上,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小学美术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相当可行的战略。例如,我曾经有一节课是这样布置的,每个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将泥土捏成人脸。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适当给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者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是生活中同学老师的脸,也可以是家里爸爸妈妈的脸,任由发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去操作。最后,教师可将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一一排列,让他们互相参观,互相讲解,主动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和作品的由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从生活中了解到平时课堂所不能了解的一面。这也就是达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中的最佳状态。
四、培养探究精神
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去学习,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教师在产地情感的同时,还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用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学生们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引导他们用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探索,善于发现美的事物,并且学会用记录的方式来留下所有美的瞬间。然后教师可组织一次评比,将同学记录下来的作品进行展览和奖励,让同学们体会收获和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也让同学们多了一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教育,更是增添了课堂趣味。
五、用作品表达情感
通过教师树立情感榜样,引领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学生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积淀。而如何将这份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水平?就需要教师再次进行正确的引导。我认为,教师可尝试在特殊节日,给学生布置一个特别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节日特点,来画一幅表达内心情感的画。例如教师节,教师可布置学生画最难忘的课堂,或者喜爱的老师,母亲节,教师可布置学生给自己的妈妈画一幅专属画像,作为特别的母亲节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或通过手工与美术结合,做出精致的贺卡,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融合,与其他学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大胆想象,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管怎么样,教师始终要秉承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的用情感区感染学生,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理想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六、结束语
为贯彻全新的教育体系,实行情感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提高学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师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要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让教育更有效地进行,达到高效率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增岭.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218-218.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三大误区
1.融入多种表现形式,但为“形式”而形式
在鉴赏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把时间花在听觉或表演上,结果学生学习美术语言的目的没达到,甚至反而被削弱。还有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考虑,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小组讨论,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
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热闹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对本学科的美术语言的学习迷失了方向。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2.让学生自由发挥,但自主成为“自流”
高中美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如果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有可能还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性”学习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3.多媒体成“时尚”,但背离了课堂实际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似乎成了美术课的“时尚”,有的教师过分热衷于多媒体教学,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以为课件做得越精美越好。多媒体课件在他的手中成了高级投影仪,上课从不板书,每堂课都像放电影一样。其实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是主导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媒体。对于美术课而言,多媒体有多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也有传统媒体的魅力,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喜新不厌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对策
面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又该如何做呢?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素养
转变观念是根本,也是美术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前提。美术教师只有在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高中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中游刃有余。美术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时尚和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这些要求美术教师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课程共同成长。
2.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有了好的情绪学生就会有积极的思考,课堂也就会变得活跃。其实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都不相同,艺术是没有恒定的答案的,所以教师不可武断地对艺术作品作出所谓的“艺术的、权威的”评价,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让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挖掘和施展。“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上第一节课时反复强调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已经把判断的权利还给了他们,把畅所欲言的机会留给了他们。这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最佳途径之一。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设置一些针对学生的问题,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如故意“引错”环节,让学生向老师“质疑”相关的问题,教师再给出相关答案,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格尔尼卡》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不采用立体主义绘画?(2)为什么要采用扭曲变形的造型并且以支离破碎的形象组合?(3)在图中为什么不画一千多人被炸死的场面?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学生大多都找到了适当的答案。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创新教育也会尽显其中。
3.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
美术鉴赏课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其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构思的作品,“写一写”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心得,“说一说”自己对画家及作品的个人观点和喜好,“找一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思想意识的,“读一读”课本上是如何介绍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去评论的,“做一做”小型的沙雕、泥雕、纸工等,“演一演”鉴宝现场,对美术作品进行估价,或表演古代的社会生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综合地体会作品的内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培养兴趣。比如:在讲授《绘画》第一课时――《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在欣赏贾克梅蒂的《头像》时,我的话音刚落下,课堂就响起了不屑的声音:“这样的画我都能够画。”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拿出笔临摹贾克梅蒂的《头像》,学生尝试几分钟后,通过对比就知道这幅画并不是随意就能画出来的。在鉴赏完吕胜中的《贺年卡》后,我组织了这样的活动:(1)用图形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父亲或母亲节的祝贺。(上这课时,正好周末是母亲节,我利用这个课题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孝敬父母的情感课。)(2)用图形描述一个亲人或朋友的形象特征。⑶用简单的图形给好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对往事的怀念。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良好,因为学生都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大家都喜滋滋的。
4.从生活体验出发,营造特定的文化情境
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所持的艺术观念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必须考虑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如果脱离作品的文化情境,孤立地评价某件作品,势必会使学生走进“美与丑”的误区。要真正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指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营造特定的文化情境。比如:欣赏《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描写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各个社会层面生活的人,人物的服饰、发型,室内的家具陈设,建筑形式、交通工具等,都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首先从诗句入手,让学生谈谈平常他们所了解的街道集市,然后根据“画面”即兴表演,这样就有了“生活情趣”。借助古代画家的美术作品,大家展示自己对中国古代人们生活的了解。凭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有的学生模仿画面中的挑担,有的学生模仿画面中的商贾……学生在品味自己表演 “人间生活” 的同时,也体会并理解了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5.利用多种媒体,挖掘多种资源
美术课堂教学并不是排斥多媒体,而是要科学并巧妙利用。例如,现代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网,那我就抓住这一特点,让网络给学生打开一扇无所不能的窗,也给自己打开一扇无所不能的窗,不论是画家、作品、背景,还是各种画派、画种等。有时与计算机教师合作,让学生直接去计算机房,与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比如在讲授《心灵的慰藉》国外部分视频时,我就利用网络寻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通过截取部分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雅典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激发好奇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学习的催化剂,而好奇心则是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后产生兴趣的一种心理特征,或者说是人的天性,对孩子的认知更是如此。当然,好奇心的存在也会加剧思维的活性,保持持续的兴趣,对思维产生驱动作用。因此如果我们想在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那就应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比如笔者在教学《画感觉》一课时,首先在课堂的引导阶段设置一个迷,在几个盒子里放上不同的东西,让学生自己用手去触摸并将自己接触到的东西描绘出来。这时,孩子的热情自然得到高涨,积极的参加到游戏中来,主动的去参与本课的学习。最后揭示谜底后再进行对比,让大家一起来评述。这样自然就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心理中对美术学习中产生了乐趣,实现了边游戏、边玩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美术学习任务。
二、锻炼想象能力
想象是指在脑中将各种意象构想出来并予以视觉化。都说想象是思维的基础,而视觉是美术的基础。因此想象力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可以让学生超越现实条件的束缚,进入一种自由学习美术的境界。所以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笔者经常在黑板上画一根直线或曲线,让学生们来展开想象锻炼,有时孩子们认为这是地平线,只要加一个太阳就变成了一幅漂亮的日出图;有时孩子们认为是起伏的山川,加上一些直立的线条就变成了森林……这样的教学,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使得学生在想象的海洋里自主的发挥,自由的绘画,真正实现了美术课堂主体性能的发挥。
三、培养扩散思维
美术学习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充分锻炼我们的扩散性思维,而我们的美术课堂就需要爱护并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大脑中并没有形成多少的桎梏,因此很多简单抽象的形体,在他们的心中也能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见到“”,他们会认为这是:太阳、苹果、鸡蛋……而见到“”,他们会认为这可能是:山峰、草垛、伞……见到“■”,他们会说是:砖头、房子、面包……这些都是扩散性思维到来的形象上的补充,对于我们的小学美术学习尤其有利。我们需要保持学生的这种思维扩散能力,毕竟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鼓励、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般我们可采取既定想象画的方式进行,先在画面上给定几个基本的形体,如一个圆,两个方形,让学生自己添画,展开联想,这样学生不仅有一定的空间,也更能积极主动的去尝试绘画。
四、鼓励以疑引思
“疑”是思维的开始,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能解决疑难。小学生学习美术,一般需要探究的知识并不是太多,他们也习惯于老师将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但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过度溺爱,结果往往使得孩子们对美术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时,我们有必要通过设疑来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学习的新状态中去。好的疑问点,不仅激发了兴趣,更会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会思考,掌握新的绘画方法。比如在水墨画画云的时候,笔者就有意的设疑: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轻松的、自然的画出“云”来。结果学生在自己的各种尝试中发现,原来利用宣纸的自然吸附原理,在水盘里滴进几滴墨汁并轻轻搅动,宣纸吸出来的肌理就是最自然的“云”。这样在思考中我们不仅能加强传统美术的学习,更把肌理的知识引进了课堂。
五、诱发创新动机
创新是学生学习美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对少年儿童的美术学习至关重要。我们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平时学习的技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标新立异的画面,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巧妙的构思,别出心裁的设想都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那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实现这样的进化呢?其实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现实需要进行实践。比如在母亲节来临,我们可以诱导学生采取绘画、制作卡片或手工为母亲准备一个节日礼物。让他们带着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进入美术课堂,用母亲对他们的爱作为诱发创新的剂来开展美术教学。这时的学生,由于融入了自己最纯真的感情,因此他们对整个的美术课堂就会产生最强烈的愿望,积极主动的把自己掌握的表现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跟着教师的课堂节奏,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贤妻良母范
今年62岁的莫阿姨爽朗乐观,她退休前在中国青年报社医务室工作。55岁她退休时,小孙女刚9个月,于是,她一力承担起照看孙女的责任,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对晁老师的日常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她说自己是一个爱动的人。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到八点半在公园练剑,打太极拳,跳舞。回来后就整理家务,买菜做饭。把家里打理得让人赏心悦目。当记者问及她为什么如此甘心付出时,她说只了一句: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
在一旁的先生却忍不住地说道:几十年来,他们夫唱妇随,缔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睦的大家庭。她是一个非常好,非常热心的人;在单位时,她的人缘特别地好,不管谁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她,她一定尽力帮忙。而且她对金钱和物质都看得很淡,心态平和。
她对家人的无私奉献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儿媳喜欢吃味的草莓,她就像一个活地图,知道北京的什么地方能买到最好的味的草莓。儿子孙女儿喜欢吃的东西,更不用说了,每周六是家庭团聚日,一到周五,家里就有大包小包的吃食,都是她精心为儿孙准备的。人家说婆媳不好相处,而他们家婆媳好得像母女一样,几年来从未红过脸,而且儿媳也非常孝顺,每次来都跟婆婆争着做家务。老亲家的身体不太好,她也尽力照顾到,不让儿媳有后顾之忧。
她还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做医生的她,只要母亲有一点儿头疼脑热,她必亲自登门看望送药,每周都会抽时间绕过大半个北京城去陪伴母亲。
“她是我们家的大功臣,真是一个世上难得的好妻子,好母亲,当之无愧的贤妻良母。“晁老师深情地说道: “这些话我一直放在心里,从未说过。今天之所以说出来,一来是因为你要采访她,更因为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向她表达多年来的感激之情。”
我曾写过一首诗: “飘逸青丝月镜银,犹存风韵日常新。持家务实宁辛苦,细手柔纤落皱鳞。粉饰乔妆言梦假,慈心善念道情真。诚然爱幼尊人老,共济同舟度富贫”,正是莫阿姨的真实写照。
虾舞灵动扬
提起画虾,莫阿姨淡淡的语气里掩饰不住自豪。她说她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从没想到自己能提起画笔,走进艺术的殿堂。
那是2008年七一前夕,单位要组织党员活动,要求每个人都要交一幅作品。莫阿姨犯难了,交什么作品呢?这时他们家的好友――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王里先生的夫人王文晴建议她画虾,王文晴退休前也是一个医生,退下来后拿起了画笔,已略有小成。这个时候莫阿姨的小孙女刚上小学,清闲多了。就这样,在好友的引导下坚持画了3个月,没想到在单位活动中还获了奖,这大大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晁老师说:她每天锻炼回来后,搞完卫生,就拿起画笔,非常勤奋,有时灵感来了,半夜也起来画。亲朋好友谁喜欢她画的虾,谁就随时“把作业”拿走。
莫阿姨画画的天份非常高,从模仿丁武先生的风格开始,另有画家先生随时给予指导、耳提面命,进步神速。
奠阿姨画的虾,灵动飞扬。快乐豁达的性格让她笔下的虾很快乐,她让小小的虾反映出她的内心世界。
这正是莫阿姨心灵美与虾的个性美相碰撞的艺术表现吧,所以她的作品就有了内涵和艺术的张力。用心灵和自然造化相结合的作品,当然具有生活的活力。
看莫阿姨画的虾,寥寥数笔,虾的神、形,质、意,态、趣样样俱妙,把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地表现出来了。它们有的昂头挺背,外型流畅,全身像披了盔甲,但又透明有弹性,充满阳刚之气。更多的是那些自由而快乐地游动的虾,充满了生命热情,不仅体现出虾的活泼张力,而且水流、风浪的感觉也跃然纸上。
她的每幅作品,都有不同的内容,每个布局都有独立的构成形式,虾的不同姿态表达了虾在游玩中不同情趣和意境美
仅短短的两年,莫阿姨的作品,就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好评,而且被艺术水准很高的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先生收藏。
如菊芬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