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辅导员的评价

对辅导员的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辅导员的评价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简易膀胱测压;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效果评价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损而引起的贮尿和排尿障碍,因脊髓损伤出现的排尿障碍为神经源性膀胱[1]。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2]。笔者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实施简易膀胱测压和容量测定,将结果指导患者间歇导尿实施计划,帮助SCI患者尽快重建平衡膀胱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郑某某,男,23岁,诊断:①截瘫(双下肢瘫);②左侧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期;③腰1椎体骨折术后恢复期;④神经源性膀胱;⑤大便失禁。患者因“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疼痛活动不能3个多小时”而于2015年3月24日入院。辅助检查:我院CT示:①双肺挫裂伤,双侧少量液气胸,左侧多发肋骨骨折;②第8、9胸椎骨折;③第1、2胸椎、第1、2腰椎爆裂性骨折,腰2椎体向右后方完全脱位,相应椎管闭塞;④膈下游离气体。患者于3月25日行左肱骨、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月30日行腰1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行营养神经、促骨折愈合等对症支持治疗,现患者病情平稳,于2015年5月16日转康复科行综合康复治疗。患者入科时小便留置导尿,大便能自解,2 d/次。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左肘见约10 cm手术疤痕增生,关节活动受限,腹部见约30 cm手术疤痕,双下肢肌肉萎缩,皮肤张力低,皮温正常,未及皮下索条状结节,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可及。感觉评估:右侧胸12水平以下运动感觉消失。粘膜反射阴性、指诊无括约肌自主收缩,球海绵体反射阴性。 尿常规示:白细胞++,B超检查示:残余尿量300 ml。

1.2方法 将患者入科1 月内采用脊髓损伤患者常规护理。患者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500 ml。定期开管,一般每3~4 h开放一次,嘱患者做排尿动作,主动增加腹压或用手按压下腹部使尿液排出。患者一月后拔除留置尿管,患者表现为尿潴留,有尿意但无法正常排出。患者入科1 月后拔除尿管,根据患者本身特点,制订个性化的的护理方式;完善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和残余尿量的测定,了解患者的膀胱类型,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由康复护士为患者采用导尿法测定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为300 ml(正常女性残余尿量不超过50 ml,正常男性残余尿量不超过20 ml)。进一步完善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测定患者膀胱容量为600 ml(正常膀胱容量为300~500 ml)。膀胱充盈时内压力为28 cmH2O(正常压力低于40 cmH2O),患者临床表现为尿潴留,考虑由于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松弛,膀胱容量增大,膀胱顺应性增加引起。确定患者的膀胱类型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自律性膀胱。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合理安排间歇性导尿的时间及次数。间歇性导尿原则应遵循平衡膀胱原则:充盈期压力200 ml每日导尿4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实施间歇导尿前后残余尿量、自主排尿时间、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时间、泌尿系感染发生例数比较见表1。患者采用简易膀胱测压结果指导间歇导尿,配合饮水计划和膀胱功能训练的个性化措施,与实施前比较,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并实现自主排尿。

3 讨论

对于脊髓损伤(SCI)神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是降低膀胱内压,增加膀胱容量,实现低压储尿及低压排尿,恢复膀胱排尿功能,改善排尿症状,减少残余尿量和防止尿路感染,从而保护肾功能并降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5]。针对该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问题先后采取SCI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中,患者由于排尿困难,主要采用导尿管进行导尿。留置尿管能够解决排尿,但由于泌尿系统开放也容易发生感染。由于膀胱排空出现障碍,膀胱充盈过度膨胀,导致黏膜水肿、充血,防御机制下降,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本研究显示患者拔除尿管后依据简易膀胱压力测定和安全容量测定结果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明显下降,并最终实现自主排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应先了解患者的膀胱类型,简易膀胱压力测定和容量测定测定可以帮助护士掌握患者的膀胱情况,保证患者在安全的膀胱压力和安全容量下正确实施间歇导尿计划,配合个性化的饮水计划和膀胱功能训练措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尿液残留,降低泌尿系感染并发症的出现。重视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6.

[2]丘卫红,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3]晋溶辰,杨玲凤,黄金,等.个体性健康指导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63-566.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第2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就是高校辅导员,而且辅导员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这一双重的身份,所以怎样使高校辅导员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够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内涵

辅导员绩效评价主要是指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学生们的教育和管理做出相应评价的一种过程,该评价体系可以看作是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的一种描述。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考核的具体措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辅导员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最终的职称、奖惩以及工资等都跟考核联系起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为学生们提供出更加优质的服务。

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深,很多高校岗位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始施行了按需设岗、按岗定薪、按岗招聘等具有针对性的人事分配制度。当前在各个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还是各个高校人事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针对当前各个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那些内容不一样、形式多种多样并且还非常繁杂的课程理念进行相应的整合,显得非常有秩序,而新课程观角度主要是要求辅导员站在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活动的新角度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进而使课程模块变成具有广泛领域、点面结合的多模块,从而在学校构建成为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机制。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使辅导员的工作最终实现具体化、有序化,而且该体系的考核过程也更加科学化。该评价体系还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辅导员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而且还使学校的职能部门跟系领导加强了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双重领导,这将会使高校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过程。因此,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性辅导员队伍,并且还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中,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的整体,它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制度以及评价机构等多种与绩效评价息息相关的因素。根据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看,工作课程化模式下对辅导员进行评价的体系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绩效评价标准

对于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评价标准的设置是在工作课程化模式下建立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具体地说,高校课程化模式下对辅导员进行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教育、高校发展方向以及辅导员的服务目标等因素。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责也在教育部有较为详细地规定,辅导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的培养、政治素质的提高、学习方法的研究、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入党选干等方面的指导。

(二)绩效评价主体

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进行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和全面性,学校在制定评价原则时要按照最具有发言权的评价主体来进行设定,一般来说,高校绩效评价的主体主要有辅导员本身、学生以及院系。辅导员本身是最了解自己工作的人,在评价时能够做到全面客观,因此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之一;学生是辅导员的教育对象,是直接受到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人,其对于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感受也是最直观的,因此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之一;而院系是监督辅导员教育工作的直接部门,对其的工作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深刻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因此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之一。但是由于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是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评价,难以做到完全的公正,因此,要适当地将其评价的比例进行调整降低,高校要进行多次的试验求证来确定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找出最佳的评价方式。

(三)绩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在工作课程化模式下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评价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360度绩效评估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被评价的成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来获取资料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能够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进行实际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院校和辅导员自身都参与进来,从不同的角度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直接将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

2.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

这种方法在一些企业管理中和政府机关中应用较多,也是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评价时,其评价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对课程的模块进行分解而来,也就是说,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课程的定量性、可实施性以及关键性来进行相应课程的设置。

三、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应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要想能够很好地实施下去,高校领导必须一方面充分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还要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进去,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能够很好实施下去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绩效评价和工资奖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校在激励辅导员更好工作的重要奖励就是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奖励。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高校在实施这两种激励措施时,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清楚后才可实施,不能盲目去实施,更不能直接就实施,其中精神奖励是各个高校都要更多使用的奖励措施不同的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和奖金制度都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确定性就直接决定着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跟辅导员奖金之间不能建立过分的直接和长久的关系,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是只针对那些具有重大特殊贡献的辅导员才实施一定的物质奖励,更多是对辅导员实施精神、名誉以及进修、升职等方面的奖励。

(二)绩效评价和职称评定之间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进修绩效评价跟辅导员职称评价不是一个管理系统,虽然他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管理系统,但是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他们都需要对辅导员的平时成绩和工作内容、做出贡献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最终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辅导员们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从而使他们晋职的机会不断提高上去,这样也能能够为辅导员们将来的职称评定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和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当在评价过程中涉及辅导员成绩和贡献方面的评价时,就要及时将这部分上报给职称评价委员会最终进行存档,以上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必须经过辅导员的同意才能实施,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三)绩效评价和师资培训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师资培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活动,而师资培训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的教师通过培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职业的快速进步,使他们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出更加优质的服务;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将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绩效放在首要位置,其目的就是促进职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可以根据评价的最终结果,对各个辅导员的特点、工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培训,从而为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出最好的服务。

(四)绩效评价和学校师资管理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管理必须包含评价的管理,高校在给教师进行相应的顶岗、定编、招聘、晋升、培养、选拔等过程中都需要有效的评价为其提供出详细而又准确的消息,所以高校领导必须重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该体系建设的力度,并且还要将该体系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从而使其成为师资管理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确保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能够顺利实施下去,并且还要充分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性;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23-01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成材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如何构建适应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对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

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是落实队伍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步骤之一,是明确其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高素质队伍的重要保证。

(一)考核辅导员职责的重要手段和杠杆

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就能使辅导员尽其责,认真计划所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工作完成的方法和手段,认真检查工作落实的效果,真正形成育人无闲事、事事有人管、责任明确、职能清晰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局面。为此,辅导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至关重要,每一个辅导员必须以为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态度,尽心竭力地工作。从对学生的盲目爱护到理解关爱,从对工作的简单摸索到研究创新,如果没考核,辅导员老师的责任心就会逐渐消失在繁杂事务中,因此,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是促进辅导员责任心的重要手段和杠杆。

(二)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保证

合格的辅导员要具备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考核,明确工作完成的质量,鼓励辅导员努力工作,才能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所以说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保证。

二、发展性高职院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发展性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时,必须从工作过程和工作业绩两方面出发,根据评价目标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执行方法。

(一)辅导员工作过程评价

工作过程最能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和工作的努力程度,但由于评价的内容多,往往只能采取定性的方法,受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比较大,评价不好控制,为了便于操作,传统的辅导员评价往往就将过程评价忽视,只重视辅导员的业绩评价。1、辅导员了解和熟悉本班学生的程度。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评价辅导员是否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性格和家庭情况等是否清楚;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理想、信念、舆论、纪律、荣誉感、凝聚力的情况是否清楚;三是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否了如指掌。熟悉程度高能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往,做到开展工作有的放矢。2、辅导员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情况。建立优良的班集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这方面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辅导员是否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并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二是辅导员能否挑选培养好班干部,抓好队伍建设;三是辅导员能否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四是班集体是否有较强的凝聚力。3、班级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能比较全面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状况,是辅导员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察:一是是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能否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优良的学风;三是能否根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四是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委会,对班干部经常给予指导;五是是否关心同学的生活,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及时解决和化解。经常收集和反馈同学对任课老师的意见,及时做好师生间的信息沟通。

(二)辅导员工作业绩评价

工作业绩是辅导员素质、工作态度和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评价十分重要,是促进辅导员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学生思想和个性品质的情况,具体包括:学生综合表现,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二是学生成绩。包括各科的学习成绩和参加课外活动的效果和成绩;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包括专业技能、交流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高职辅导员的评价工作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发展性评价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构建发展性辅导员评价体系时,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于本校实际的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评价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南,工作于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党支部书记;周冬根,工作于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部长。

参考文献:

[1]朱文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谢金娥.高职高专新生辅导员工作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效能;学生评价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更与高校学生管理整体水平与质量相关,因此,切实了解辅导员工作效能现状,探索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的途径,促进辅导员更好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内涵

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是指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投入和产出之比,辅导员的工作投入是指其在组织与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的工作产出是指辅导员向高校提供的劳动力水平和能力后所产生的实际工作效果与影响。

从学生评价辅导员视角着眼,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现状进行探索,可以实现学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同时也有助于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全面了解,并使辅导员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二、辅导员工作效能现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结合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内涵,课题组设计了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问卷,问卷涉及了辅导员的素质投入、能力投入和实际工作效果三个维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25份,问卷有效率为94.6%。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辅导员访谈,分析辅导员工作效能现状。

1.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投入量评价

辅导员的工作投入包括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调查显示,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总体投入较多。在学生对辅导员的素质评价方面,78%学生对辅导员的为政治素质评价较高,81%的学生对辅导员心理素质评价较高,83%学生对辅导员的道德素质评价较高,其中学生对辅导员思想引领、教育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面的表现等方面评价较高。在能力投入方面,学生对辅导员评价较高的几个方面是辅导员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但是在解决突发事件和创新方面,79%的学生评价较低,认为辅导员应该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投入。

2.学生对辅导员实际工作效果评价

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直接对象,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全教育及就业指导等工作是否有效果,学生最有发言权。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对辅导员的安全教育能力表示认可,61%的学生对辅导员在班级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表示认可,但是,仅有21%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和他们一起听过课,25%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过指导。由此可见,辅导员虽然在工作中投入很多,但实际的工作效果却不尽人意,在日常管理、安全教育、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有待提高。

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是指在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投入和产出之比,根据已有调查结果,辅导员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工作投入较多,但是实际工作效果不尽人意,辅导员工作效能较低。

三、影响辅导员工作效能因素

1.工作投入过多,工作倦怠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较广,在正常的8小时工作范围外,要求其随时准备处理学生问题,此外还有大量的班级活动安排在学生课外时间,一般辅导员都是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辅导员要亲临“现场”指导、安抚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不间断的关心和辅导。这些工作特征决定了辅导员比一般高校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工作时间上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容易使其产生工作倦怠,导致其工作效能较低。

2.考核方式单一,心态消极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除了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还肩负着多项行政事务和组织事务,如就业指导工作、党建工作、团学工作等方面。这些工作相对而言无法在年终考核中进行量化,而且作为学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很有可能会因为一项工作没有做好而被全部否决,加之学生打分的考核方式存在主观性,使得辅导员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消极的工作心理,影响工作效能。

3.多重行政管理,压力较大

辅导员位于高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处于多重行政管理的状态,受到高校很多行政机关的指挥和领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与配合,导致辅导员职责庞杂,管理范围无限、责任无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缺乏组织归属感。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复杂,难以产生良好的工作影响,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工作效能提高路径

1.树立效能优先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工作素质

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创新实践和学生资助等方面,这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文化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在解决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辅导员也应树立效能优先的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不断对已有的业务工作进行完善,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整合以及自动化等活动来简化各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能。

2.建立班级管理三级制,优化辅导员工作内容

班级管理三级制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三级管理模式,一是配置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班级整体思想教育工作,二是配备一名责任心强、有较高专业造诣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班级导师结合专业特点和业务工作优势,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还管人。三是选拔一名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学生助教,不仅能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又能锻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实现了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明确和人力资源的优化,而且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沟通。通过辅导员、班级导师和学生助教的定期沟通,互通信息,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

3.完善辅导员考核四层制,加强改善管理办法

为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避免单一的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单一的学生评价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可以将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机制从单一性变多样性,建立“四层”考核机制,实现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公平化管理。“四层”考核机制即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评价,辅导员主管工作领导评价,辅导员之间互相评价和辅导员自我评价,四层考核机制兼顾了辅导员的直接工作对象和辅导员的上级管理部门,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在辅导员工作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业绩考核,可以适度强调目标管理,加强对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的考核,建立效能优先的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考核和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单秀玲.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朱诚蕾.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3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不断重视引导、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团队的作用随之日趋增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辅导员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对辅导员自身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来说,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辅导员团队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起着一定推动作用。

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原则

(1)可操作性、可靠性原则。制定考核方案时应从实际出发,满足时间、物力、财力等客观环境条件的要求,根据考核目标,合理设计方案,建立有针对性的指标,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强化指标应用的操作性和透明度。如果指标过多,相应的调查采集、整理工作将会增加,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也会减弱。同时要保证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尽可能规范实用,简洁易懂。

(2)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辅导员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应当公平、公正与公开,考核的方式、内容和标准等应透明化。对所有被考核人员一视同仁,不分职称、能力大小,反对一切形式的违规操作与内部裁定。建议采取期中、年终公开答辩相结合,统一述职的形式和方法展开评估,现场多方参与者给予综合评定,公布结果。

(3)定性、定量点面结合原则。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有些是可以用数量说明问题的,如学生谈心记录、进寝室记录、听课记录、工作日记等可追溯性的指标;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评价、对大学生思想觉悟的判别、学生对辅导员的声誉评价等是难以用数量说明的。由于辅导员工作烦琐零碎,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从“德、能、廉”方面进行定性考核,从“勤和绩”方面进行定量考核,确定量化指标,采用适当分析方法,既要有对重点工作的考核,也要有对所有工作的整体性的衡量,防止片面化、形式化和绝对化。

(4)绩效反馈、沟通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向本人进行反馈,在反馈时,学校考核主管部门要肯定其工作成绩,鼓励辅导员自我主动参与考核为主,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与辅导员沟通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沟通工作必须长期开展才能引导绩效形成的过程,对绩效形成的最终结果进行控制。

(5)考核结果与奖惩结合原则。依据考核结果,对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让辅导员真实感觉到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其本人的切身利益,如进修、培训、深造、晋升、加薪等与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激励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1)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分析。本文遵循上述五大原则,采取层次分析法(AHP),改变过去死板单一的考核方式和内容,由原来的“德”、“能”、“廉”、“勤”和“绩”五个维度,依据学校学生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这五个维度细化为“职业素养”、“思政、心理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和谐校园建设”、“特色创新工作”六项一级指标,并根据各层元素的重要性,通过民主商议、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二级指标体系以及权重,得到最终考核指标体系(表1):

(2)辅导员绩效考核主体权重确定。辅导员的工作复杂多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同利益群体对同一工作的理解、认可也是不相同的,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体,可分为辅导员所带的学生、辅导员所在学院领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一些其他指标,确定原因及权重如下表所示(表2):

3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因素评判,即对多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则得出等级参数评判结果为B×C=p,p反映了由等级模糊子集B和等级参数向量C所带来的综合信息。

利用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对各考核主体的打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考核主体评价分数。再根据各考核主体权重,计算出考核对象的总得分,以此对考核对象得出总体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保证了各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打分与综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利于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

4 结 论

一个新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否能对各辅导员工作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评价,这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在实际操作中可需要参考文中总结的各项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指标、权重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恰当的模型进行分析,更有效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文卓,童洪志.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1):71-72.

[2]叶玉清,肖文学.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4):75-76.

[3]韩锋.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模式的现状与路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21-24.

[4]邹积英,关丽,徐润生,等.关于建立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5):136-137.

相关期刊更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民族大学

心理学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