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而第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而第一范文第1篇

重组人内皮抑素的^125I标记及其体内代谢 尤蓓 李彪 张一帆 尹桂芝 赵龙 张志勇 陆林 (1221)

肿瘤放射治疗生物靶区轮廓确定的影响因素刘建军 黄钢 万良荣 孙晓光 施一平 (1225)

靶向VEGF基因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盛世乐 韩源 覃文新 黄钢 (1229)

T3期胃癌CD34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龚圣济 郭竹英 董胜翔 殷晓璐 朱长青 (1235)

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互补性高云朝 陆汉魁 刘兴党 陆云 (1239)

咪唑并吡啶类外周苯二氮卓受体配体的合成新方法李斌 李剑峰 黄钢 (1242)

PET/CT在恶性肿瘤病灶诊断中的增益价值陈虞梅 黄钢 孙晓光 刘建军 施一平 万良荣 (1246)

^18F-FDG PET/CT显像在正常人各器官的SUV与CT值分布施一平 黄钢 万良荣 孙晓光 刘建军 陈虞梅 (1250)

口服造影剂对胃肠道^18F-FDG摄取的研究孙晓光 修雁 刘建军 施一平 万良荣 黄钢 (1253)

^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王超 李彪 张立颖 江旭峰 管樑 李培勇 朱承谟 (1257)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对原发性HPT的定位诊断 弋贵芝 江旭峰 管樑 田伟家 陈刚 李培勇 李彪 (1260)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陆汉魁 余永利 罗全勇 陈立波 朱瑞森 (1263)

^18F-FDG与^131I显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王辉 付宏亮 李佳宁 邹仁健 顾振辉 吴靖川 (1267)

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CABG术前的应用赵晋华 汪太松 邢岩 车文军 (1270)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潘生丁负荷心肌^201TI-SPECT显像预测血管外科心脏事件陈涛 黄钢 (1273)

核素肾动态显像用于儿童先天性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随访李佳宁 傅宏亮 谢华 邹仁健 吴靖川 顾振辉 (1277)

^188Re液体充盈球囊防治冠脉支架植入后血管再狭窄 程旭 黄钢 王庆胜 李殿富 柳东田 陶如琦 刘建军 (1280)

^32P敷贴、微波和冷冻治疗寻常疣的疗效比较马玉波 孙晓光 刘怡文 陈美娟 陆平 黄钢 (1284)

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睡眠行为的影响李生慧 沈晓明 金星明 颜崇淮 吴胜虎 江帆 (763)

生命早期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张媛媛 李斐 曹晓华 金星明 颜崇淮 田英 沈晓明 (767)

语言样本分析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金志娟 金星明 (772)

语言迟缓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刘晓 金星明 沈晓明 (775)

7~14岁儿童情绪识别特点初步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赵迎春 张劲松 (778)

乒乓球与游泳训练儿童的执行功能比较研究张劲松 季星 颜崇淮 徐健 任芳 沈理笑 (782)

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沈理笑 金星明 黄红 (785)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功能的改善马骏 金星明 张丽珊 (789)

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张丽珊 金星明 章依文 (794)

青少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黄凤荣(综述) 黄红(审校) (798)

选择性杀伤CEA阳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王梦筠 韦芳 王慧萍 季迅达 陈霞芳 李惠明 冯烨 (802)HtTp://

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初步研究付炜 皮庆猛 石伦刚 唐郑雅 曹谊林 张文杰 (808)

磷酸氯喹诱导U93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刘佳 陈芳源 王海嵘 钟济华 王利民 钟华 韩洁英 (813)

脑深部电刺激对异动症大鼠纹状体DARPP-3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浦政 陆丽霞 刘振国 (817)

GDNF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陈艳春 王俊 王士礼 蔡昌枰 李彪 张一帆 郭睿 (821)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葛健 项行 徐建敏 周颖明 翟青 王玲 (825)

SLC12A3基因Arg913Gln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2DM肾病的关系赵蔚菁 刘丽梅 郑泰山 李鸣 汪年松 王峰 (828)

卵巢高反应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陈秋菊 程利南 李路 高晓红 吴煜 孙兆贵 王健 (833)

结构光投影面部三维测量系统的研制熊耀阳 陈晓波 孙健 张富强 习俊通 (837)

双氯芬酸钠栓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孙瑛 许文音 胡洁 王燕婷 白洁 (842)

鼻腔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及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计相关研究郭字峰 张宇宁 刘树红 卢晓峰 朱敏 陈学明 陈广 (845)

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对唧-ET结局的影响陆湘 李路 高晓红 吴煜 孙晓溪 (850)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胶质瘤周围区判断的应用价值樊翊凌 王勇 万杰清 周正文 江基尧 沈加林 李费平 (854)

REXEED^TM系列透析器在高通量透析中的溶质清除特性 王咏梅 张伟明 王炳顺 陆任华 方燕 戴慧莉 蒋蓉 (858)

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万赢 王刚 曾洁 肖勤 王瑛 马建芳 汪锡金 (862)

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陶金好 曹兰芳 孔宪明 王利民 王元 (866)

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章雅青 李丽莎 吴平 陈颖 (869)

Toll样受体4与人体纤维化疾病的关系何征宇(综述) 朱也森(审校) (873)

供者特异性输注诱导肾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黄君龄(综述) 王祥慧(审校) (87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刘帮健(综述) 赵玉武(审校) (882)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王嘉因(综述) 柯碧莲(审校) (886)

学而第一范文第2篇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NO:2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NO:3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NO:4

教学内容:位置(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行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课件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学而第一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动画、游戏和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学期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2. 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知识。

3. 了解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动画、游戏和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学期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准备

PPT、闪卡、动画视频

四、教学步骤

1. warmup and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Ss:…

2. Review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t.

(1)Ss sing the songs about colors, numbers, food and drink together.

T: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2) Review some words and sentences we have learnt in grade one(games).

3. Learn and share.

(1) Students watch the cartoon Peppa Pig.

(2) Through Q&A, let the students get to know the key points of the cartoon.

T: Who did you see in the cartoon?

Where did they go?

How did they get there?

……

4.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Tlead students to know about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in this new semester.

学而第一范文第4篇

高二开学第一天周记

暑期湿热的夏风还未吹尽,伴随着绵绵的秋雨,新的学期又悄然到来了。

开学了,同学们又背上了熟悉的书包,踏上新的出发点。这学期我们换了一个新的校区,它虽然没有去年我们的那个校区好,干净、漂亮并且设备齐全,但更多了人情味。走进校园,就能看到一座黑色的雕像,原来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校园里有一个大水池,很深而且很大,中间是一座巨大的假山,假山的一块石头上写着四个大字:和而不同。水池里还有几十条红金鱼、花白鲤鱼和大眼鱼,引来许多同学围观。此外,校园里还种植了许多花草和许多参天大树。

我们的教室位于三楼,这是一栋老教学楼,门和走廊上的漆都脱落了,教室窗户也关不上,黑板总也擦不净。我们头一天来到教室时,吓了一跳:教室里散落着一些桌椅板凳,还好学校把它们换成了新的。地上全是浮土和报纸,有人直接抱怨这跟贫民窟似的!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这里弄干净。

期待中的开学第一天,在打扫过教室和发完课本之后,终于到来了。老班告诉我们,这学期我们的数学老师、地理老师、生物老师都换了,同时还增加了一门物理课,多了一个物理老师,所以这让同学们感到很新鲜,都在互相猜测着新老师。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物理老师了,对于这门新课程,大家都怀着不一样的感情,或许是激动,期待,恐惧,还有忐忑。终于,物理老师在上课铃响后,走进了我们的教室……

这是一位女老师,看上去很年轻,有三十多岁。然而她一开口就让我们吓了一跳。老师等同学们安静下来以后,便开始了讲话:“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起,我们来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那就是物理。而由我来担任大家的物理老师。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耳东陈的陈,我的教龄是三十年。也就是说,我已经教了三十年的书了……”

下面一片哗然。没想到这位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却已经教了三十年的书?那陈老师已经至少五十岁了吧?我听见同桌在和后面的女生窃窃私语:“她用了什么养颜秘方?”

等大家安静下来之后,陈老师又开始不慌不忙地讲话。果然是一位高水平老师,陈老师曾经带出了全国物理竞赛金奖得主,她的学生还当上了博士生导师,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一个比一个牛。这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样一位拥有丰富经验,且带出过高端水平学生的老师,跟着她,没错了!

然后,陈老师言归正传,正式开始了我们的第一节物理课。陈老师先切中要害,问我们什么是物理,然后给我们做了几个小实验:比如沸腾的水瓶浇上冷水以后会重新沸腾起来;将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然后往漏斗里吹气,乒乓球却不会掉下来;将一支空试管放在一支比它大一点儿(正好能装下)的装满水的试管里,然后倒立,我们看到随着水的排出,空试管不断上升……这一连串神奇的现象把我们都迷住了,引向了神奇的物理世界。这时,陈老师才含笑着给出了答案:物理是研究力、电、声、光、热等现象的科学,同时举了几个例子。

紧接着陈老师问我们,学好物理的关键是什么。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本上,这也成为我们要牢记的学习宗旨: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学而第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论;心物二元论

哲学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彰显自身,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即黑格尔所说的“事物自身否定自身”的矛盾本性在哲学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呈现。在西方哲学思想的历史传承中,哲学本身的“自我否定”(矛盾)并不是存在于“物”(泛指一切对象)的绝对确定性当中,而是在对“物理”、“自然”的不断怀疑中达到形而上之境。如何实现对“物”的绝对确定性、普遍同一性追求式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会与人自身的存在纠结在一起,似乎难以达到物自身的“绝对确定性”之境。这样一种问题意识,成为通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思想主线,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被历史性诠释。这种问题意识在笛卡尔哲学那里,被以“思”形式透显为一种主体精神特征——即反思、怀疑的哲学精神及其二元的结构特征。笛卡尔(1596—1650),出生在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不但是哲学家,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①,还是数学家和科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本文拟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精神及发展历程做以梳理、剖析,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哲学传承脉络的领会和驾驭,对后来的哲学思想的嬗变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笛卡尔对方法论的反思

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交替的时代,他对各门学科都一一重新审视并加以评判。他质疑各学科的方法论,提出了“我们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等问题。笛卡尔正是从方法论的反思中,坚决反对旧权威,以摧枯拉朽之势批判了旧的经院哲学体系,为新兴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合理性、可能性。笛卡尔哲学冲破旧势力一切的藩篱,为新的哲学未来——理性时代到来确定了焕然一新的“游戏规则”。关于科学的分类,笛卡尔认为所有的科学门类统一的基础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人所能认识的一切事物的完善的知识,既是为了指导生活,也是为了保持健康,发现各种技术”。他说:“哲学的主要功用乃是在于其各部分的分别功用,而这种功用,是我们最后才能学到的。”[1]119-120可知,在笛卡尔看来,整个哲学犹如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物理学(自然哲学)是树干,其它学科都是树干分枝所结的果实,主要为医学、力学、伦理学等具体的应用学科。道德科学(哲学)是最高级、最完善的科学,它以全部知识为前提,是最优的智慧之学。笛卡尔说,“研究哲学以调节举止作风和指导生活,这比用眼睛引导我们走路更加迫切需要”。那么,哲学如何统一各门学科呢?笛卡尔认为,所有科学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在研究对象。哲学应首先研究科学的方法,为各门科学的统一提供一个标准。他说:“知道别人的意见不是科学,而是历史;一个人要独立思考。我们如何去把握清晰明确的知识,应该运用什么方法?”[2]308他说到,由于古代几何学和当代的代数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狭隘的局限,晦涩并难以理解,故“应当寻求另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3]364这种科学的方法,笛卡尔认为就是“普遍数学”(mathesisuniversalis)。所谓“普遍数学”的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那么,数学是如何进行的,它应遵循什么方法?公理和自明的原则是“确然性”的知识,凡是听到或者能够理解的人都会承认是正确的。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推导出其它命题,如果推理的过程没有错误,那么,这种命题从逻辑上可以演绎出来,并且和公理和自明的原则一样是确实的。简单地讲,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从公理和自明的原则出发,推导出比较复杂的命题,即直观的演绎。这种方法必须运用到哲学上。在此基础上,笛卡尔认为这种科学方法必须建立在五条逻辑规则基础之上,即:(1)清楚明白原则,凡是未经清楚明白地认识到任何真实的东西,绝不承认它是真实的;(2)分析推导原则,必须从一些绝对确实的原理、清晰明确的命题出发,经过分析,推导出同样确实的未知的新真理;(3)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简单的、感性的认识对象开始,经过整合逐渐上升到复杂对象的认识;(4)怀疑的原则,不能依赖他人的权威而接受真理,必须自己亲自去寻找;(5)普遍性原则,把所有可能情况全部罗列出来。从这五条逻辑规则可知,分析是必须的,分析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经过整理综合,寻找到确然性知识的“阿基米德点”,进而获得普遍性的知识。这五条逻辑规则抛弃了感觉经验的迷惑,均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方法。由此,笛卡尔提出的“我们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等问题得到完满的解答。在论证中,他认为数学方法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分析综合获得的理性知识是值得人们信赖的惟一可靠的东西。因此,以理性原则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人们获得“确然性”认识唯一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笛卡尔深信不疑,只要经由数学方法出发,通过对理性能力的诉求和反思,就能评判和总结以往哲学的一切得失,从而,开启一条近代哲学新的“认识”之路。

二、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精神

笛卡尔认为,只有那些确定无疑的东西(公理、自明的原则)才能作为真理性知识的可靠基础。因此,他以普遍怀疑精神审视了以往一切旧知识,并以此为出发点,试图建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他把普遍怀疑的方法看成是为理性主义哲学大厦的开路先锋,是认识真理的起点和开端,终以实现哲学上的诉求。首先,笛卡尔认为所有的知识必须完全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才是可靠的,哲学才能成为“确然性”的知识,从而为科学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笛卡尔结合自身的奇异经历和体验,他以“梦境”为例予以论证说明。我们在夜里睡觉时“做梦”,在梦中映入我们眼前的东西好像是真实的,但是实际上那些东西无非是幻想的或者是不真实的。我们没有一个确切区分觉醒与做梦的客观标志,以致人们认为所描绘的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当中。往往在我们自己所熟知的事情上,常常受骗。笛卡尔从“梦境”中得到启示,他的知识体系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予以重建。笛卡尔是近代以来按照理性的“确然”性知识塑造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代表和开创者。笛卡尔说:“哲学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基础,正是因为哲学具有最高确实性,各门科学则通过演绎而有了这种确实性。”[4]28正是基于这点,笛卡尔认为,哲学的诉求就是探寻“确然性”知识,为理性知识体系提供一个可靠的“阿基米德点”。其次,笛卡尔把所有对象(包括客观、主观的)都表示怀疑,具有普遍性。第一,笛卡尔对客观感知到的周围世界表示怀疑。我们对感觉没有信心,因为我们常常被这些感觉所欺骗。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东西同这些感觉是否相符,因此感觉的不可靠性是明白无误的。故而客观感知到的周围世界是可怀疑的,它不可能为理性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第二,他对自己的身体活动也表示怀疑。来源于自身亲历活动好像是确定不可怀疑的,但是,我们在睡梦中对自身的活动亦有显示。如果有人试图用客观外物的是否存在,来区分梦境的感觉与真实的客观感觉,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梦境的感觉和客观真实的感觉同人们的想象一样,都是不依赖外物的存在而存在。笛卡尔这种怀疑类似与《庄子》中的“庄周梦蝶”,不过笛卡尔不知道,否则他一定会予以借鉴吸收的。第三,数学的观念是清楚的、确定的,似乎是不可怀疑的。我们承认这样没有任何异议的表述:无论人们是醒着还是睡着,二加三总是等于五,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一百八十度。这样常识性的认识,似乎没有任何虚假和可怀疑的成份包含在其中。但是,笛卡尔认为,这种常识性认识是未经过证明、推理的印象而已。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彻底的,怀疑的精神是坚决的。数学的证明也可以怀疑,因为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人在数学问题上陷入错误之境。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他人却持肯定态度,认为是绝对确实的。笛卡尔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知识可被怀疑,就是因为可能存在着一个“邪恶的精灵”。笛卡尔所构设“邪恶的精灵”的想象,似乎难以自圆其说。对于这一点,确实与他梦境经历和体验息息相关,他说到:“我的怀疑并不是由于漫不经心或轻率,而是有很强的、考虑成熟的理由的。”[3]368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笛卡尔所构设的“邪恶的精灵”所涉及的问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为“确然性”知识提供一个形而上的根据。西方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哲学家们都试图追踪思辨历史发展线索,来说明哲学思想的观点是怎样产生的,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又是如何引起新的问题和不解,各个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笛卡尔也不例外。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始,历代的哲学家都在追问有关数及数学的问题,比如:数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吗?数能否成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数的观念是如何形成?有无产生的客观外部原因?数的本身能否找到与客观现实的一一对应?数学的证明能否怀疑?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正是基于此,笛卡尔以“普遍怀疑一切”作为工具,试图寻找一个不证自明的方法。综上所述,笛卡尔普遍怀疑的方法就是对如何获得“确然性”知识进行严格的限制,必须排除那些感觉、梦境而使人迷惑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怀疑一切的力度。他怀疑的目的在于寻找一个“确实”的、“不证自明”的、无可怀疑的认识基础。他的普遍怀疑精神实质上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和怀疑,并不是为“确然”性知识找到了形上的根据。那么,这个形上的根据到底是什么?笛卡尔怀疑一切,就剩下“思维能否怀疑自身?”这么一个怀疑。怀疑就是思考,思考必有一个思考者,故“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怀疑的最后是对思维着的我不怀疑。

三、“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哲学理论的支点

笛卡尔哲学思想是对中世纪以来的神学及经院哲学进行的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批判,即对客观世界存在真实性及如何获得“确然性”知识的一个反省。对于以往那些欺骗和迷惑人心的假信念、感性感觉,从内心深处进行了一次彻底地厘清和摧毁。在《致神圣的巴黎神学院圣师们》一文中,笛卡儿开篇明义地指出,“我一向认为,上帝和灵魂这两个问题应该是用哲学的理性而不应该用神学的理由去论证的主要问题。”[5]1也就是说,在笛卡儿看来,作为对诸如上帝存在这类普遍确定性的存在问题的证明,应当用思辨的形式而不是用非理性的信仰之形式予以完成,他把这种证明过程视为自己的哲学使命,并最终以六个沉思的方式完成了这一使命。任何观念对人们来说都是不确实的。笛卡尔说到:“于是我想我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我相信的我的欺诈的记忆所提供给我的那些东西,没有一件是真的;我想我没有感觉;我相信物体、形状、广袤、运动和位置不过是我心灵的虚构。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认为是真的呢?也许只是这样,世界没有什么是确实的。”[2]309但是,有一件事是真的、确实的,就是我的怀疑或思维,对此是不能有任何异议的,不能怀疑的。因为人的思维既可以怀疑客观的外在对象,又可以怀疑思维之内的主观对象。在思维者进行思维的时候,设想思维者的主体不存在,那么,怀疑就会无法进行,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要怀疑一切就必须要有一个本身具有思维的怀疑主体。主体“我”是确实存在的,是不可置疑的。所以,笛卡尔得出结论是:“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Ithink,thereforeIam)”。从笛卡尔分析的思路可知,他不是从经验的心理事实出发得出的,而是从逻辑推论得出的。怀疑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一个怀疑者,思维就意味着存在一个思维者,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一个思维着的客观的东西(rescogitans)或精神的实体是“确然性”存在的,这在笛卡尔看来是一个就像数学概念中的公理、不证自明的命题一样。怀疑意味着思维,思维意味着存在,故“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思”对象是普遍的,不管是客观的、主观的,还是感性的、理性的,还是想象、感觉、情感的,正因为我“思”故“我存在”。笛卡尔对分析得出这个命题,感到欣喜而狂,正如“对一个循序渐进而进行哲学思维的人来说,这是首先出现、自明的命题”[2]310。笛卡尔认为,他找到了获得“确然性”知识,人们一直所追寻的原则——一个确实而自明的形而上学根据。“我思故我在”是真的、确实的,是清晰明白被人感知的。因此,我们能够确定这样一条普遍的“游戏规则”,凡是清晰明白的被人感知的,都是真的。故而,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原则自然而然就成为他的哲学理论体系支点而建构起来了。笛卡尔试图说明一个中心问题,普遍确定性存在的根基在于“我思”之中,“我思”就是自明,即思想的主体,对其自身存在的意识。亦即人的心灵对于自身存在的透露,这种自明是来自与我的“思”与“我”的一种关系。由于这种关系,“我思”与“我在”有了直接的沟通,即等同关系。倪梁康先生在《自识与反思》文著中,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和说明。他认为,“我思故我在”命题中的“我思”包含着两种含义。首先,“我思”是主体自我意识;其次,“我思”代表一种反思的维度,是对认识对象的无穷的追问。统观笛卡尔哲学精神,对思维的直接认识,特征之确立并不代表笛卡尔的主要意向,以相反对思维之反思结构的确定和关注却在笛卡尔哲学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规定着对“我思故我在”的解释[6]56。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把握到两种解释笛卡尔的“我思”之确定方式可能性。其一,“我思”是人们思维能够直接感觉到的客观活动;其二,“我思”是通过“故我在”怀疑中而被自觉意识到的客观活动。概观这两种可能性,无论是那种解释方式,都共同肯定了一个前提:“我”作为意识的主体确定无疑。尽管严格看来,哲学中的“自身意识”和“自我意识”有较大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我”作为主体在笛卡尔哲学中的形而上指向。尽管笛卡尔本人并未提出后来意义上的主体、客体概念,主客体对立的情形更是在康德之后的事情。笛卡尔本人所说“客观的”,也更是与观念的存在有关。由“所思”向“我思”的前置性追问,由此而引出的内——外感知及其对象的确立,或者说,自身感知——事物感知及其对象的确立,事实上已经对近代哲学问题做了一个基本划分。主体、主体性观念逐渐成为西方哲学的“基质”,也成为后来思考一切哲学问题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门槛。由“我思”而达到“我在”,其性质显然不是指身体的存在,因为在“我思”的当下状态中尚未考虑到身体存在的问题。因此“我思”应当是“思想”的存在,即“怀疑”的存在。“我思”的主体,是“自我”存在的意识或自明。“我在”使“思想”在“反思”的对象性中被安置。“我思故我在”,在主体意识的心灵深处架构起了普遍怀疑的大厦,一切确定性的东西只有在主体心灵深处才能获得完全性自立的前提。“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理论支点。正是基于此,他才开创了近代哲学新的起点。在这个命题中,人的认识主体因素被挺立起来,这是对以往的旧哲学及经院哲学体系的一次彻底颠覆。在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必须在“我思故我在”理性原则下才能获得“确然性”知识。以“思”形式透显为一种主体精神特征,即反思、怀疑的哲学精神。对客观事物有“思”,是无法证明我的身体的存在。因为,我的思维本身是不同于我的身体的,没有身体思维也是存在的。笛卡尔认为,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心灵,一个是物质。心灵和物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实体,是彼此客观独立的存在,并没有相互作用。作为具有思维的人来说,是两个实体的结合。人的身体是物质,人的意识是心灵,这就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身心二元论”原则的提出,实现了笛卡尔哲学体系由认识论转向本体论的思考,也为后来哲学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留下了争论、诠释的空间。

四、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与理性主义的深层矛盾

相关期刊更多

探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英国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团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