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轮滑教学

轮滑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轮滑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轮滑教学

轮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轮滑;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3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轮滑运动在推进阳光体育的大旗下正以燎原之势风靡校园,广受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人们已意识到轮滑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的轮滑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皮亚杰认为“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与道德的价值,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这一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轮滑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幼儿园的轮滑活动要求幼儿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幼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幼儿要想出成果每天得不停地绕着广场滑行很多圈。因此、通过轮滑,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因此,幼儿园必须探究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儿不良心理特征,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方法与模式。

三、幼儿园轮滑运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轮滑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创设情境,巩固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一,帮每个动作起个形象的名字。

在教踏步时,我让孩子们观察老师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象一种什么动物。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像鸭子,有的说像熊。经过大家的协商说最像企鹅。于是我们就把踏步形象地说成是“企鹅步”。帮把三步滑行说成是“骑自行车”;把刹车说成是“等红灯”;把蹲溜说成是“过山洞”。把这些生硬的学名词付诸于生命,让他们融入到孩子们的生互动中去,幼儿即能很情愿的接受,还不容易忘记。

第二,设置动作训练时的生活场景。

在训练动作时,往往因为要孩子们对某一动作能熟练地掌握,我们总会让孩子们一便又一遍地让他们做反复地练习。孩子们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场景这一道具来吸引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设计与动作有关的要求,让孩子们在情境游戏中一遍又一遍去练习动作。

我们在教“刹车”动作时,由于个别孩子腿部力量不大,总刹不住车。于是我们设置去“公园”的路线,因为在公园里会有池塘,如果你刹不住车的话就会掉在池塘里。孩子们都知道掉在池塘里的危险性,都会很努力地去做好。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动作。

第三,轮滑教学的经验性积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源泉,幼儿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新纲要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轮滑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恰当地结合。孩子们在刚重心的掌握总是掌握不了,于是我就提醒他们说:“我们在骑自行车时我们的身体应该怎样?”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要弯下一点,这样才不会摔倒。让孩子们利用生活的经验来学习使得孩子们既生动有形象地接受了动作的要领。

(二)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轮滑中的各种技能

1.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学习轮滑的各种“平花”技能过程中,在指导上,我们亦坚持正面教育,以“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及时给予激励、表扬。并且以同伴、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隐性示范,在与幼儿共同游玩的过程中,消除其紧张心理、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利用轮滑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首先就要学习如何摔跤当向前或侧向摔倒时,要主动屈膝下蹲,用双手撑地缓;当向后摔倒时,也要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尽量让臀部先着地,并注意保护尾骨处,同时低头团身,避免头部后仰着地。摔倒时手会自然而然地放在地面上撑住身体,但手指应该指向前方,让身体重量顺着关节弯曲的方向下压。同时也应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这样很容易损伤手腕。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操作的方式还很多,而这里只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渗透的方法作了粗浅的探讨。而要根本解决幼儿园心理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有赖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英健,附进学.少年儿童如何更快更安全学会轮滑.中国学校体育,2001(1):51.

[2]秦吉宏.我国轮滑运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18.

轮滑教学范文第2篇

轮滑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热门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中受欢迎的健身手段之一。但这一独特的项目,却没有充分发挥其在飞行学员航空体育训练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抓住航空体育教学改革的契机,树立轮滑在飞行学员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充分发挥轮滑运动的锻炼价值,使之为飞行学员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为此,对航空大学轮滑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航空大学轮滑课的教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查阅了体育类期刊中有关轮滑教学、改革、课程等论文30余篇。了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言动态,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利用。

2.2.2问卷调查法。对被调查的飞行学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的发放情况:向随机抽取的上轮滑课的学生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回收率为88.50%,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86.50%。对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为:信度系数R值分别为0.88和0.84;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认同率分别为87%和89%,符合统计学研究需要。

2.2.3专家访谈法。对航空体育教员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了解轮滑课的教学情况,就开课时数、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咨询与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相应的数据做常规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轮滑课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从航空大学开设轮滑课时数的结果看:在航空大学飞行学员轮滑教学20学时,仅占总体的6.7%。从人才培养方案看,轮滑实践课占有的比例合理,但从运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来看,明显不合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员掌握情况都很一般。

轮滑课程的实践部分内容既是实现轮滑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员和学员开展轮滑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实践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摆臂及终点冲刺等内容。教师上课中一般采用四个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在理论课传授上,对学员进行轮滑专项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间极短。

3.2航空大学轮滑课任课教员的现状

在调查的52位轮滑教师中,男教师50人,女教师仅有2人,男女教员比例为25:1,就其专业来说,仅仅有1人是轮滑专业的,占总人数的1.9%。

由表1看出,航空大学体育教员学历水平较高,轮滑专业的教师比例太小,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在教学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通过走访表明,教师在教学前能熟知教学内容都是专修此专项的;而非专修此专项的教师则需要通过温习或向其他教师学习,因而在教学中也就很难再有可拓展的空间。

3. 3学员学习轮滑课效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有236人占总数的68.18%的学员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好,有57人占总数的18.49%的学员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另外有53人占总数的13.36%的学员不清楚。这表明轮滑教学技能目标基本达到,但还存在不足,轮滑教学还必须加强能教学。

3.4航空大学的轮滑场地、器材状况

轮滑器材设施是保证轮滑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航空大学只有一块室外的水泥场地和柏油路面、柏油篮球场。在对航空大学轮滑场地器材状况分析,有80%的学员感觉能够达到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但轮滑鞋和护具校方不提供,根本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教学需要。

4 飞行学员轮滑教学的发展对策

4.1 提高教员业务水平

培训交流是提高教员专业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有关部门应重视和抓好教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为教员开展轮滑教学,提供更多的再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使教员们能接触到当前的最新信息和教学动态,并与同行切磋技艺,探讨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坚持以青年教员为主体,并将教员的培训、进修形成制度,按照规划、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充分重视对教员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4.2加强场馆的改造与建设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轮滑场地器材的投资与建设,科学规划,对场馆进行多功能的开发,为轮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因为先进的轮滑场地设施,标准充足的轮滑器材,能满足轮滑教学活动的需要,并保证和促进轮滑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轮滑设施和器材的外部特征也给学员带来不同的感受,轮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4.3积极营造轮滑活动的氛围

课堂教学需要课外活动支持,方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大学、基地、系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轮滑活动,以实现课内外轮滑教学的有机结合,如成立轮滑俱乐部等,并且鼓励或是为学员创造条件参加比赛,这样不仅为学员提供参与轮滑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还能使学员在实践中提升对轮滑的兴趣,加深对轮滑的认识。

5 结论与建议

5.1飞行学员开设轮滑项目过于单一,并且内容陈旧,在教学时数安排上不合理。因而要加大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并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员进行课外锻炼,学校应提供给学员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充分展示其潜能的时间和机会。

轮滑教学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轮滑课;教学;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轮滑运动是以人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技能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健身、娱乐、趣味、竞技、技巧、休闲和惊险为一体,能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但是,由于轮滑运动动作难度较大又容易受伤等因素,使学生在轮滑的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至于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本文针对学生在轮滑课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对策与建议。

1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障碍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状态。在轮滑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还会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轮滑课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技术动作生硬、不协调,失去节奏,有时中途停下或请假,逃避练习。在休息和生活中,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集体活动表现比较淡薄,即使参与了也是为了应付。平时表现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情绪不愉快,对于体能和技能训练缺乏热情且意志薄弱。

1.1动作难度与危险性

轮滑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要求学生靠与地面接触很窄的滑轮作为支撑点,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项目运动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刚开始感到很新奇,当穿上轮滑鞋后就会产生站不稳、失去重心和不能移动的感受,这时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定式,认为“太难了”、“我学不了”、“我不行”等畏惧心理。有些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力差,根本就不适合学习这项运动,尤其当其他同学摔倒或出现意外时,这种恐惧心理越发严重。例如,学生在弯道技术学习中,不敢大胆地向弯道“圆内”倒重心,又不敢大胆地使用外刃蹬地,结果不但动作技术没有长进,有时会由于动作不连贯或其他原因导致摔倒,从而更加畏惧弯道的滑行,产生畏惧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动作难度和动作危险性大是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直接原因。

1.2学生运动素质和心理品质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轮滑练习的基本条件。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就会感到焦虑或恐惧。另外,技术动作结构复杂,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在动作练习时不敢迎难而上,过分夸大动作难度,加上他人的调侃和说笑,都可能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惧怕学习和练习;其次,学生以前失败经历的情景再现也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由于轮滑项目自身的危险性和运动者自身的因素,受伤在体育活动中并不鲜见。当受过伤害的学生在练习中碰到与以前的经历相类似的内容时,头脑中就可能会再现事故场景,从而引发对轮滑运动的恐惧。此外,过度紧张是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轮滑运动时,就会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现象,如,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增多、动作感觉性差等,如果较长时间都不能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渗透到动作学习过程中去,最终导致自信心水平降低,从而诱发出一种丧失学习动力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轮滑课前,对轮滑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理解比较肤浅,没有从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角度进行系统地学习,不能够掌握站立、转弯、停止等基本动作的用力分析,只进行盲目的模仿练习,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疑惑感,最终导致对轮滑运动失去了兴趣。

1.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抓不住重点与难点,示范时对关键技术交代不清楚,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技能出发,对学生要求过高,都会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饱受失败的困扰,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情绪。同时,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冷落差生,甚至把他们当作反面教材,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

2克服心理障碍的对策

心理障碍是轮滑课学习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然而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克服和解除的。在轮滑课教学中,每名学生心理障碍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都存在着差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缺乏信心,兴趣削弱。因此,教师应遵循有关原则,应用适当的方法,解除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

2.1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培养

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的基础,从上第一次课开始就应加强学生身体各素质的练习,每次课都应安排适量的相关练习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一般要求和个别要求,布置课后练习内容,经常检查。评定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使学生增强学习新内容的信心。对任何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首先要抓好基本技能练习,防止学生脱离实际条件,在他们尚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情况下,片面追求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例如,通过练习一些复杂的动作来增加身体的协调能力,或用橡皮筋等外界物体对身体施加外力来增加腿部力量及脚跺关节力量。

2.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活动目的越明确,越深刻,意志就越坚强,越能够激励人们的行为去达到某一目标”,。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只有把轮滑课的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要求时,才能产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及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轮滑课的动机不明确,认为不是主课,只不过是玩玩而已,不必认真;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对要求考试的教学内容认真对待,积极练习,对不是考试的内容,则不重视。因此,在轮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要求并鼓励学生在跌倒后继续坚持练习,更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练习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用动机的力量、顽强的意志品质对待和战胜困难。

2.3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法上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使课堂充满欢乐气氛。学生情绪较沉闷时说些得体的幽默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可避免枯燥、厌倦的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要注意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让他们去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在气候条件较差或动作难度较大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克服怕苦怕累心理。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重点技术的讲解,在开设轮滑课之前,学生必须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例如,教师在学习练习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保持重心平衡是关键,此外必须学会“八字”停止法,这是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降低畏惧心理

2.4重视动作示范和保护措施

动作技能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动作技能形成一般是从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开始的,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建立起动作的视觉表象,然后通过自己的练习形成动觉表象,最终形成视、动综合表象。因此可以看出,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一种安全、易学的感觉,使其对轮滑技术动作产生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效果,从而大胆地充满信心去练习。同时,在上课之前要求怕摔的学生佩戴护膝、护腕、头盔等护具,在加上轮滑技术上的正确姿势示范和技术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严格的技术要求下轻松、平安地完成轮滑动作,这是减轻学生在轮滑课中产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2.5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在轮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启发、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还可采用直观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如对某些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激励型讲解,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一起训练,使学生自我比较,从而产生练习的欲望以增强自信二教师除运用语言激励外,还可采用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通过表象回忆的方式,引起消极心理因素的出现,同时利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达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表象训练法,让学生回忆自己完成动作难度较大动作时的肌肉用力感觉,并将自己的动作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对比,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对肌肉动作控制程度,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达到协调发展,以增强学生学习轮滑的信心和动力。

2.6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气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减少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并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肯定和评价,提醒学生动作用力的时机、方向和动作幅度,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和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转移和分散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从而能顽强果断地克服动作困难,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轮滑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景;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42-02

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研究并开发这一环节,探讨其内在要素构成,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1 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

氢气的爆炸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

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 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1 实验问题情境: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2 思维问题情境: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3 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轮滑教学范文第5篇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整个美术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关于绘画的知识传授、鉴赏分析、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系统论是西方现代的一门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它融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自动化理论、对策论、决策论、电子计算机理论等各种科学理论为―体,将所有事物都作为一个大系统(母系统),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加以考察、分析、研究,着眼于整个(母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部分(子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系统(母系统或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绦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研究。系统论作的西方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自改革开放传人中国以后,对各学科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此,本文以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绘画教学系统提出若干意见,以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

绘画的教学原则,是绘画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规则。绘画的教学原则,对于绘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绘画教学原则系统,是整个绘画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系统。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又包括以下重要内涵:

其一是素厨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绘画素质及艺术素质为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绘画技巧,力戒“嘴上会气儿”、“空手道。”

其二是实践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强调动笔作画这一重要的艺术实践,并强调观察生活、注重写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

其三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行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_牛、主动性、创造性,变“要我画”为“我要画”、“画什么”为“怎么画”,教师的一切知识、才华、能力,都要“化”在学生笔下。

其四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一方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以利于群体互动、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另一方面又要因材施教,以利于个体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其五是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制定宏伟的目标,例如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培养成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又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提高。

二、绘画教学内容系统

绘画教学内容系统,是绘画教学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也是教学原则的载体与依托。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内容系统,包括以下三大内涵:

其一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绘画教学的纲领,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和报能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及讲授、练习,实习的课时分配等。

其二是课程设置。绘画教学的课程设置,又包括图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以及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等。

其三是教材运用。绘画教学要选用适用的新型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

三、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

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受内容系统的决定和制约,反转过来又为内容系统服务。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形式系统,又分为以下两大内涵:

相关期刊更多

冰雪运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第一健身俱乐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出版集团

体育师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