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第1篇

“灌输式”非改不可

当代青年学生自主意识浓厚,乐于且善于独立思考,易于随多变的周围乃至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所注重的不只是一般知识的接受,而是更渴求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些是“灌输式”教学所不能解决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一般只能适应学习的要点、重点,而对学习的难点、疑点,乃至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总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决定了“灌输式”教学的严重局限,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事实上,这种局面影响早已产生且日趋变化,而我们的一些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泰然“以不变应万变”,所采取的方法是“围堵式”的,即只是一个“严”字,习惯于严加管教、上课点名,使得本应相辅相成的教学,成了师生间的对立,激化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已对该教学方式日益厌倦,已是非改不可了。

“启发式”有待提高

“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应用,有的还结合学科实际,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三段式”“五步法”等。

“启发式”对“灌输式”的替代是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变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为循循善诱、跌宕起伏,诱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借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启发式”教学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作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对立,仍未能把学生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看待,它只是对“讲授式”这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作一些适应性的修补与完善,以求教师的“讲解”在经过一番苦心营造的“启发”之下,能被学生较好的“接受”,即变“讲授式”为“讲受式”,所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应有激发,更谈不上学习的乐趣与志趣。实践证明,该教学法只是部分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中由“灌输式”所难以解决的学习难点、疑点,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仍力不从心。因此,“启发式”仍有待提高。

“参与式”值得思考

1.创设“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目前既具有可能性,也具备了现实性。首先,教育目标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第一可能。为了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必须在素质合格的基础上,强调人才的个性与特色,他们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多种应用技能,如英语交流能力、计算机使用技能、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第二,教学主体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如前所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当今社会中,身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注重自我的思想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扎实的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第三,教学内容的变化也是“参与式”教学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替,使不少教本教材内容陈旧,为了较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使学生了解理论前沿,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变化。第四,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内在本质要求学生应当参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实践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自然也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为了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必须“走下讲坛”深入学生,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这样通过教师的自身努力,改善教学“小气候”,活化教学“软环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开辟“参与”形式

(1)征集建议:教师一人的才智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广泛而反复征求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教师耐心、诚心地联系学生,就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方式有: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自由讨论、布置作业等等,建议征集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再反复试验,不断修正,最后形成模式。

(2) 辅讲式:是在授课教师主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解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①要根据教学进度作适当安排,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②辅讲的内容不能太深,而且应是学生感兴趣的;③要选择好辅讲学生;④辅讲应有一定的时限;⑤教师应密切加以指导。

(3) “小板块”:在板块式教学中,可以在各“大板块”之间,安插诸多“小板块”,以作调剂、补白、增进教学效果之用。这些“小板块”一般只需3~5分钟,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你感兴趣的话题,如专业理念、专业兴趣、就业观念、考研问题、专业技能培养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时事热点评述”等等,短小精悍、便于操作,学生参与踊跃,效果良好。

(4)问答式: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我们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方法,在力求提问主题的针对性、提问方式的启发性上,讲求提问主题的多源性,变简单的“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生交错回答”等诸多形式,活跃了课堂形式,增进了教学效果。

(5)讨论式:讨论是问答的延伸,其升华即为辩论。对于讨论式我们的做法是:①引学生“卧谈”进课堂,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不太失真,又不落俗套;②选题时充分考虑论题的正反二重性,使学生能“有所辩”,而且辩题是他们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使学生“值得辩”;③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完成,包括组织辩论;④选择适当的辩论时机,做好充分准备,把握好辩论节奏,做好辩论总结。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数学作为农科、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还要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生源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教学的压力逐渐加大。与此同时,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在改革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一直是高等院校的基础课,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比较重视。因为高等数学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是基础性的,只有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才能更加的游刃有余。但是在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渐渐暴漏出来,使我们认识到高等数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法,就是教师对所授教材作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而且可以保证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在高等数学课堂上被普遍采用。此外,高等数学的理论性强,也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没有重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缺乏师生互动的环节,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对高等数学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

1.2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等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普遍开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高等数学能够适应他们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发挥更好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数学能力是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而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数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明确指出,要使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居世界首位。

2.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过程,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

2.1注重过程启发式教学法

过程启发式也称指向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式。即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的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涉及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灌输式教学,对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做的不够。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取得较好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能够对知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课,高校基本上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实施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的学习。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分层次、分专业教学非常必要。

在专业方面,首先要使数学专业的学生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数学教学方面有所区分。对纯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严密性、系统性,使学生对数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数学能够打下继续研究的基础。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数学的应用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的同时,形成创新和应用技能。

另外,在分层次方面,可以根据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来实施教学。比如,对于文科的学生,不需要把定理证明全讲,可以将形象化的内容加入,注意植入一些专业知识,既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又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可以达到相对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方法,他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涉及到教材、考试、学分、课时、成绩评价、选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施好分层次、分专业教学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并且很好的执行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结合专业特点,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

高等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模型,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对于农学类的专业,选编油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气象因子影响玉米产量的数学模型、油桃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对于畜牧类专业,选编鱼群的适度捕捞、生猪最佳销售时机、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模型;对于经济类专业,选编新产品的市场预测、征税问题、房贷问题、存储费用优化、广告费用问题等模型;对于机械类专业,选编汽车刹车距离、飞机的定位问题、双层玻璃窗的功效等模型。

这些数学模型与学生的专业一致,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对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也大有帮助。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避免课堂的枯燥。

2.4将数学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人和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回忆。他们对数学的贡献,可以让我们对数学本身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书籍。

每个学科都自己的历史,在每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人推动该学科发展。而在每个发展中,都会有人的付出与努力。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了解,使我们对数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这些人和这些事也可以给我们动力,给我们一些启发。把数学史适当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干巴巴的概念、定理、公式,而是一个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场景,将数学知识在如此精心设置的三维背景下讲解,不仅增加了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结束语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探索,需要学校给与教学改革更多的支持。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要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向昭红.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数学理论与应用,2001(4).

[2]王石安,赵立新,付银莲.改革农科高等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农业教育,2001(9).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第3篇

    学生每天要学习很多学科的知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上语文课的时候全神贯注地阅读文学作品,在紧接着的地理课上则无法让注意力迅速地从语文课的阅读文学作品中转移到地理课上空间分布、空间位置、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运动变化规律等空间观念方面的内容,这样,地理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解决学生学习高峰与低谷注意力的循环,学校一般安排课间休息,让学生离开座位行走10分钟,或者播放轻松的音乐,以获得下一次学习注意力高峰的到来。如果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习注意力的高峰则很难到来。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课题组的地理教师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地理图像的方式引导学生填图、画图、描图、拼图等练习活动,唤起某些心不在焉的学生注意力的到来;让学生做一些简易活动,如活动星图、小地球仪、时区图、中国政区拼图,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学校或教室的平面图,运用地图进行户外考察或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星图进行观测星空等。这些明确具体的任务,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注意力的高峰能很快到来,而且保持得也非常持久。学生听明白了,在操作中领悟了知识的内容,记住了图的内容,并能看图表述内容,达到了表象的清晰度。这样,既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教师运用“两种思维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对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知识的联系,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现象得到了改进。

    (二)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效果,克服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观察是人的一种基本认识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就是要把观察和说、写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训练他们有条理地说话和学习,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弄清事物间的规律性关系,把现实感知的现象与多次观察获得的大量表象结合起来进行分解、组合、类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内容具体直观,便于把握。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进而在观察的基础上按照顺序进行思考和表达,以充分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观察。教师将表现人物、地点及环境的任意几幅小图排列成整体画面,指导学生看着自己排列好的图,练习说一段通顺、连贯的短文。学生们兴趣盎然,运用了“在中间”、“在前面”、“在上面”、“靠近”、“从……走出”等前置词和副词,叙述了整体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观察。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界连续发生的事件中。如学习四季的变换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机勃勃的春天、电闪雷鸣的夏天、果实累累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如学习昼夜的更替,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变化。学生在观察和表达中,慢慢积累起了经验,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指导学生在图内找出地点、人物、事情,通过对图像的感知到概括系统表象系列(说,想象),再到认识(写,分析和概括)和练习巩固,也就是从整体进行观察和表达。这种说话训练会使学生表象清晰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学生完全可以把图在脑中很清楚地再次提取和进行复述,并且提取和复述的成功率很高。事实证明,学生的观察是按照教师所呈现的图表进行感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是把观察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再根据语言表述的内容分析和概括地用文字表述下来。这种观察、说话、写话的结合,让学生的视觉、图形知觉和言语得到了合理的支配,完成了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做到融汇贯通,化解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的创造思维是个人在创造活动中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是创造能力的动力因素,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创新亮点就是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看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而不断激励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勤奋、善问和探索的精神。各学科课堂教学要在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想象元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构成因素。如课题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感知思维加工再认识巩固运用想象思维加工再想象的模式,将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机会,并依据教材计划设计安排具有想象力的作文。在教授《小山村》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山坡”、“山脚”、“一片”、“结满”、“一座座”等词义,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补充一些情景,要求学生延伸情节、扩写情节、看图联想、自编童话和寓言或描述小山村的未来等等,引导学生想象小山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时景色的变化,想象村前那绿绿的小河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等等。学生再次观察并在头脑中再现整个画面时,便能使知识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会在同时得到有机结合和发展。实验证明,“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探索,沿着科学研究的路径由低级走向高级,每一个循环都向前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礼仪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医院内部的护理模式正在发生转型,与之相应的护理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在新的形势下,护理礼仪不仅代表着最基本的素养,同时还在更大程度上表明了医院文化的特性与内容。护士如果具备优良的护理礼仪,就可以通过友善的举止与亲切和谐的话语来构建护患关系,进而创造优良的护理环境[1]。从护理学的学科角度来讲,护理礼仪学包含了较多内容,因此这门学科通常表现为显著的综合性特征。在新教改的趋势下,对于护理礼仪学也有必要加以改进,确保可以为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2]。对于护理礼仪学具体在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时,应当依照如下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2012级的100名护理学(蒙授)专业学生,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礼仪学讲解;同时,选择了2014级的95名护理学(蒙授)专业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给予了新型教学方法与考评方法。护理礼仪学的课程终结后,通过问卷的方式来测查学员具备的护理礼仪综合素养。

1.2方法

对于95名专业学生首先给予最基本的课堂讲授,确保学生都能明确有关护理礼仪的基本常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媒体及其他方式来辅助礼仪学的日常教学。在条件允许时,教师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组,运用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增强临床体会和感受。在选择考核方法时,主要选择了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此外还包含了课堂表现、课堂考勤、护理礼仪表演、护理礼仪素养展示考核等多样方式。

2结果

在结束了护理礼仪学的全部授课之后,对于护理学(蒙授)专业的19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发放,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确同学们学习护理礼仪的真实效果。具体在考核时,发放问卷的总数达到195份,所有问卷全部回收。问卷调研得出如下结果:在2014级学生中,60%的学生觉得护理礼仪学是有趣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体系化的护理礼仪练习;20%接受调研的学生感觉到护理礼仪学有助于培育自身的综合素养;其余学生仍有待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这比例远远高出2012级的10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3结论

相比于其他学科,护理礼仪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灵活性以及实践性。在日常教学中,师生应当紧密配合,共同探求最适合用于护理礼仪教学的对策。进入新时期后,教学方法手段正在获得更新,因此教师在讲解基本护理礼仪时可以选择多媒体来辅助日常教学。通过多媒体来演示最基本的护理礼仪,确保学生可以体会到护理工作独特的美感。然而,护理礼仪的日常教学也不能缺少最基本的形体训练。具体的措施为:教师应当指引学员反复锻炼护理礼仪姿势和护理操作时的礼仪要点,其中包含坐姿、蹲姿、行姿与站姿等。教师把镜子安装在训练场地周边,这样做更加方便同学们对照观察并且纠正不正确的形体动作[3]。除了多媒体辅助的护理礼仪教学,教师还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方式。护理礼仪通常包含日常工作礼仪、言谈礼仪以及行为礼仪等很多层面。教师如果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护理场景,那么将会有助于学生真正感受到护理礼仪在与患者交流时的重要意义[4]。运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探究护理礼仪要点,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于小组扮演做出适当评价。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做法可以创造逼真的气氛,帮助学生迅速明确其中的礼仪要点。在护理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护理礼仪学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对于此类学科,教师不仅有必要讲授最根本的护理礼仪要点,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培育护理实践中的良好素养,通过模拟护理实践操作来提升护理礼仪的综合水准。从传统的护理学模式来看,护理礼仪学这门学科多数都运用了单一闭卷考试模式;具体进行考核时,对于客观题通常过于重视,但却忽视了创新性与综合性的考核题型。实质上,这种考核模式背离了护理礼仪学的根本宗旨,因而不利于提升同学们的护理礼仪实践水准。受到应试思路影响,为了应对考核,多数学员都会选择突击复习的做法。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的学科考核亟待加以转变,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实现综合考核。

参考文献

[1]王燕妮,林素兰.护理礼仪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06):118-119.

[2]张晓怡,朱红.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4(04):152-154.

[3]刘书莲,侯婷婷.中职护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授课和考核方法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63-164.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526.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45-01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轻绳、轻杆等模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原子模型的建立)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例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聚合和发散思维、类比和联想思维、局部和整体思维、批判和创新思维等等。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法与估算法,等效法与类比法,对称法与极限法,微元法与整体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