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见字如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见字如面范文第1篇

太原是一座文化古城,绵长的古风浸在每一寸土地里。吸引我的不止是城市本身的魅力,还有我可爱的编辑和朋友们。我是个不怎么擅长写游记的人,看风景是眼睛的事情,和心灵无关。你们也别把它当做文章或是区分文体了,此时我们在面对面说话。

在此之前对于太原的高温天气,还是低估了些。所带的一堆防晒物品居然没有多余的,甚至暗地里责怪自己准备不周,以为西安就是一个极限了。比阳光更热情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的微笑和交流,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我得防着,后者我拎十个篮子接着,然后一股脑地浇在自己脑袋上。而现在的我心情很平静,那个旅行就像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结尾处我比自己想象的冰冷了一些,没有眼泪和伤心,在大家接二连三地离开后我在饭桌上继续默默地吃花生。

因为在我的心里,大家还是有机会继续在一起的。纽带(或者说媒介)就是《新作文》了。我们的文字在一起时心也就在一起了。见字如面。你说说看,分别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高三的哥哥姐姐们,体会到的难过会比我们更深刻一些。我只需要轻轻地挥手,说:再见了,初中。然后再狠狠地招手,然后说:嗨,高中,我又来了!真的很简单,我也只理解了自己的变化。好像其他的人和事都暂停了下来。在这种局面的改变下,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还能不能像这次一样快乐地见到他们。大学的你们还会看见吗?我说了见字如面。

我们的人可以呆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角落,但心却有着共同的住所。它特殊的开本,以及每一位编辑有趣的性格。幽默,有才,美丽,知性,深沉。是房子的瓦,门,窗。

在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是眼泪最集中的一天,我知道它意味着不舍、眷恋、爱和成长。我没有眼泪,依旧是20多个人中最无厘头的一个。欢送会上收到了不少的小纸条,在我纠结的语言状况下只读了其中的两张。哦我是仓鼠,是某些“词语”的强悍解释者。除此之外,我还是那个无辜的被偷拍者。大家,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我吗?后来我把它们夹在了合订本中,就像小时候制作花瓣书签一样,很久以后拿出来居然看见了闪闪的金粉。记忆也可以是那枚花瓣书签的。

我以为时隔一年大家可以觉得我成熟了一些,没想到我还是千年不变的娃娃脸。我在回去的火车上捏着李楠送我的章鱼娃娃,在相机中翻看大家的微笑,觉得心里很踏实。在我看来文字是比一切来得更有真情更实在的会晤。我们想象和思考,完全在一个密闭的自我空间内进行,他们的话语和声音就是夏天的风、花、雨、温度。所以我说见字如面,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有朋友的体温和目光。

见字如面范文第2篇

报名注册及课程报考时间安排

2020年2月24日9:00—26日18:00前,四川绵阳2020年4月自考新生报名注册(新考生在网上填报提交本人相关信息)。

2020年3月2日9:00—5日18:00前,四川绵阳2020年4月自考社会考生网上课程报考。

2020年3月3日9:00—6日18:00前,四川绵阳2020年4月自考应用型专业考生网上课程报考。

新生注册

考生端地址为zk.sceea.cn/(使用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本次注册新生使用身份证号码为账号,新生密码以自己本次设置为准;所有在籍考生(不含本次注册新生)登陆密码全部重置为身份证号码最后6位。(例:身份证号码:510*********121234,账号则为:510*********121234,初始密码为:121234。)

报名注册参加自学考试的新生,需自行在四川省自学考试考生端zk.sceea.cn/上填报本人正确基本信息及上传本人着正装免冠浅蓝底标准证件照片(照片要求见附件),基本信息缺失或照片未上传将不能完成注册。

报考课程缴费

见字如面范文第3篇

【镜头一】

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冰×细皮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划过的血印。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是程×,我生气地问:“程×,你为什么要欺负冰×?”程程一脸的不服气,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走过去喝水,冰×把路拦住了,不让我过去,我才抓她的。”

【镜头二】

建构区内,珩×和宇×,两个平时就爱一起玩的好朋友,现在各自都专心致志地搭着积木,玩得可真起劲。这时珩×缺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就去抢宇×的,宇×不肯给,珩×就把宇×在玩的积木推倒了,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为了一块积木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

一、影响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

1.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之间的冲突解决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家庭父母关系和谐,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亲切,注意培养幼儿独立的能力,可以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幼儿逐步掌握道德规范,养成宽容、友善性格特点,并教会幼儿学会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而不良的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方式却有着消极的影响,那些比较喜欢攻击别人、经常和其他人发生冲突的幼儿,他们父母的家庭教养行为也是不健康的。

案例一中的程×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和几个人合伙做生意,每天忙于喝酒应酬,无暇照顾孩子而托付给爷爷奶奶,爸爸怕孩子被人欺负,怕长大没出息,他的教育方式是:要是有人敢欺负你,你就打他,有爸爸在你不用怕他们。

2.环境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多还都是独生子女,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家长对孩子只有无条件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孩子将家长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他怎么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呢?案例二中的俩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付出和谦让的意识非常淡薄。

二、正确地看待幼儿的冲突

研究表明,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幼儿对外关系的焦点也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这都是正常现象,假如幼儿在生活中真的一点冲突都没有,对他们的发展未必是好事。当然,如果幼儿处于太多的冲突之中,也会阻拦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因此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事态变得复杂而以包办的方式解决,我们要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正确的是非观,为他们提供解决冲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自己解决的成功或失败。

三、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孩子间的冲突基本来自同伴,在处理冲突时老师要强调因人而异,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幼儿的冲突,并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解决。

1.同伴之间协商解决矛盾

大班的幼儿对小团体的意识已经形成,每个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这两个案例中的主角相互都是好朋友,老师请其他几个好朋友也参与一起商量对策,看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最好,最后将协商的方法向全班公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幼儿增加集体主义教育,使幼儿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并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

2.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以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如果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就会避免案例二紧张关系的发生,也会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

3.引导幼儿“和平共处”

通过一些幼儿的游戏,培养幼儿关爱生命、关爱小动物、P爱自然、关爱班级、关爱同伴、关爱老师、关爱家长等等。在合作游戏中,幼儿减少了许多冲突,幼儿能在关爱动物中建立友好关系,为了照顾好小动物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教师更要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幼儿敬爱父母、爱戴老师;还要通过多媒体介绍灾区的幼儿生活情况,引导幼儿关爱弱者、关爱贫困山区的儿童等,在感动中幼儿逐渐学会关爱、在游戏中幼儿逐渐远离冲突、在互助中幼儿逐渐学会“和平共处”。

影响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 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大师的话,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正确地看待冲突,找到处理好幼儿冲突的策略,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见字如面范文第4篇

我国已经有250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但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景“先进”的同时质量却堪忧:保护区“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无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保护好、没有服务好和没有经营好这三大问题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通病。科学发展观的出台使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有了理念层面的支持,而主体功能区划则在更现实的政策层面为自然保护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主体功能区划是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分类分区进行国土空间开发的管理手段,类似日本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相当于国家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的上位政策――所有国土开发利用都必须接受这个广域政策的指导。《纲要》主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文规定“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把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保护区域直接规定为禁止开发区。

这样的划分对自然保护区有何影响呢?不妨先了解一下《纲要》对禁止开发区的定义和关于禁止开发区的配套政策。对禁止开发区的定义是:“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这个定义还没有什么新意,关键是配套政策――一旦确定为禁止开发区,则要采取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不同的财税、产业、人口、土地、环保政策以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参见表1),正是这些配套政策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带来了称得上是“空前利好”的历史性机遇。

如果这些对禁止开发区的各种政策得到落实,作为禁止开发区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将迎来全面空前的有利政策环境,以往投资不足、执法无力、开发优先等干扰保护区管护的不良现象有可能得到杜绝,而保护区自身“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无力”的现象有可能得到根本扭转。

二、从合理和可行的角度看自然保护区是否必须整体禁止开发

就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而言,《纲要》对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政策却存在很大问题。四类主体功能区中,只有禁止开发区没有按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的一套指标体系从国土空间中进行筛选,而直接指定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五类保护区域。如果根据《纲要》中的标准划分,仅仅国家级禁止开发区面积就高达国土面积的约12.5%。这种划分方法,与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政策的主要设计者是区域经济学背景的官员和学者有关。他们对自然保护区了解甚少,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有心加强保护并希望从财税、土地等方面通过有利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保护区的管理质量问题,却因为对自然保护区的望文生义和对中国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理想化,难免好心办坏事。我们从目前划分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来了解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好心办成了坏事。

(一)合理性角度: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不必整体禁止开发

目前的划分策略实质上是将我国复杂且不规范的保护区域分类体系简单化,笼统地将各种类型、级别的保护区域等同为国际通用的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保护区域分类体系(参见表2)中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然而与国际划分标准不同,我国的保护区域主要是按照资源类型而非管理强度分类的(参见表3),且其内部还实行分区管理。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域有着不同的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其中的资源可利用程度和手段不同,发挥的功能不同,在现实中需要的保护强度也不同。因此,哪怕同样是国家级保护区域的管理规定也存在显著区别,不能等同视之。

单以目前《纲要》中对禁止开发区的确定标准来看,这个标准不仅存在没有全部覆盖性质相同的保护区域体系等漏洞,而且存在交叉分类的问题(忽视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体系已经被现有管理体系完全覆盖了的现实,在中国的各类管理体系中又加入了一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体系)。即便是目前已经建立管理体系的九类文化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也并非功能单一、界限明确、管理规范的保护区域,相当数量的这类保护区域本来就被赋予了保护以外的多种功能。由表3可看出,《纲要》中提到的四类区域,只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在设置和管理要求上最接近禁止开发区在资源、环境方面的要求(自然保护区强调保护具有全球或区域、地区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濒危及受威胁状态的物种的生境及各类遗传资源,以维护生态安全并达到生物多样性为人类不同世代公平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而其他类型保护区域,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则更注重为人类提供休憩、娱乐的空间,仅仅是其中的核心景区要求的管理强度稍高。很多森林公园,恰恰就是在考虑到要满足当代人合理需要的基础上在自然保护区划定的,其功能与自然保护区有显著区别,要求的保护强度相对不高。因此,将这些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区域不加区别笼统地归入禁止开发区是不尽合理的。

不仅是其他八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不能直接整体等同于禁止开发区,即便是保护要求相对最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特点和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而无必要整体禁止开发,理由有三:

首先,由表3可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不能等同于IUCN保护区域体系的严格保护区(即Ia和Ib两类)。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参照UNESCO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的模式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功能区(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保护区只有核心区和实验区),并进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缓冲区往往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措施。而实验区则考虑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利用需要,可以允许种植、养殖、旅游和水电、矿业等产业的适度发展以及非保护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大(约占国土面积的15,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也近国土面积的10%),但真正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面积却很小,甚至小于目前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面积。我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要严格按《自然保护区条例》管理则严格保护的比例高达70%左右(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比例),居世界第1位。而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曾经对中国608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过调研,根据国际标准,我国需要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仅占6%左右。目前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资源中有相当数量的可再生资源,在实验区一定强度的合理利

用对保护效果影响甚微或甚至对保护有益。如许多自然保护区。其原住民的活动已经成为其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因素。例如。在云南西双版纳,原住民适当强度的刀耕火种,有利于顶级林重新开始由荒地、草地、灌木林到乔木林的演替。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度,而且保护了保护区的旗舰物种――亚洲象。这是因为顶级乔木林无法维持象群生存,其食物主要来自这种演替群落:黑龙江饶河的黑蜂保护区保护的物种黑蜂更是完全与原住民的农业生产共存一没有种植活动。就没有维持其生存蜜源植物,而黑蜂的活动与农业生产达成了一个双赢的关系。显然,这些保护区完全没有必要在现状基础上整体“禁止开发”。

其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保护对象的复杂化,保护区类型或经营管理形式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如很多季节性保护区(主要保护候鸟的野生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油于保护对象迁徙的季节性,在一年中会出现不同的保护需求变化。这些保护区大多是内陆河流、湖泊、滩涂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人口密度最大、土地利用方式最不确定、管理最复杂的地区,建立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很困难。科学的方法是建立季节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出现的季节按保护区有关法规进行管理,其他季节允许开展适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对海龟的保护。重要的是在它们产卵的季节,把这片海滩圈起来,不许有人进去,其他时间可以开展旅游。毕竟划定保护区域不是为了故意限制人而是为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没有国家足够补偿的情况下忽视周边社区的利益要求而强行禁止开发,往往会引起资源使用者(很多情况下还是资源使用权的所有者)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抵触。这种不惜损害当代利益最直接相关人群的切身利益(解决温饱等问题),而去空谈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因此,如果直接将“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作为划分禁止开发区的标准是不尽合理的,即便管理最为规范、保护要求相对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亦然。

(二)可行性角度:地权不清、面积过大且相关法规不支持,使得将自然保护区整体禁止开发不可能付诸实践

从可行性的角度看,将自然保护区整体作为禁止开发区也是行不通的。

首先,土地权属不清造成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名实不符,自然保护区的诸多面积只是落在了近似一纸空文的划界图纸上,现实中在法理上无法整体“禁止开发”。自然保护区的划建大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相当于从周边社区的村民承包地(包括草场、林场)上强制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划分和建立,因此,相当数量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土地权属问题。根据对中国林业系统1538个(截至2003年底)自然保护区资料的分析,只有284个自然保护区明确表示获得全部面积的使用权,占自然保护区数量的18.5%:有212个自然保护区明确表示拥有部分土地使用权,占总数的13.8%:有16个自然保护区表示完全没有获得土地使用权;有721个自然保护区有关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面积的数据,但没有确切地获得使用权面积的资料,占总数的46.9%:另外还有305个自然保护区没有关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产权方面的统计。通常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土地权属数据的自然保护区,一般来说就存在着土地权属不明确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有80%以上的保护区存在土地权属及相关问题的困扰。即便是林业系统划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是如此。林业系统的16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7.73×104km2,其中国有土地面积为13.10×104km2,占总面积的73.9%:集体土地面积为4,63×104km2,占总面积达26.1%。单从面积上看,超过1/4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是集体所有。从单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共有60个保护区完全是国有土地,其余的105个保护区均包含有集体土地,其中有7个保护区完全是集体土地,37个保护区的集体土地面积大于国有土地面积。而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所有权影响其使用权的获得。在所选定的保护区中,明确表示已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面积为12.91×10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2.9%,这与其国有土地面积所占73.9%的比重相仿。在165个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86个保护区的全部面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占总数的52.1%;有9个保护区没有任何土地使用权,占总数的5.5%:另外还有17个保护区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占总数的10.3%。很多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并没有获得土地使用权。除了完全没有土地使用权的自然保护区外,另有34个自然保护区获得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小于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这就意味着有大约有60个(超过1/3)的保护区没有充分的土地使用权以确保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受干扰。事实上,很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还有农户居住(约124万),这显然达不到《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的管理要求,自然保护区也因此经常与周边社区产生冲突。总之,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中份量最重且管理最为规范的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也仍然存在普遍的土地权属问题。更不用说其他保护区域了。而且,解决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目前来看从法理上也不支持。无论是1994年颁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还是1995年施行的《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土地的优先占有权。相反,《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中还明文规定“依法确定的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因自然保护区的划定而改变”。而目前许多保护区在没有能够按规定在征用集体所有土地之前,就开始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其管理权利。因此,由于土地权属(包括该土地上的山林资源权属)和保护区管理权的分割问题,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的原住民和保护区管理者产生了严重冲突。

其次,目前过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过多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人口也使得将自然保护区整体“禁止开发”不可能。禁止开发区是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来确定最适(小)保护面积,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规模和分布格局不尽合理:目前已经规模过大,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到国土面积的20%以上;且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超过9.0×105km2,几近所有保护区总面积的2/3。这样的分级结构已经降低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各级财政无力支持这种规模和级别的保护,国家级保护区的经费缺乏和管理不善已成常态问题。另外,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住着数以千万计的原住民,人口密度已经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且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与贫困地区高度相关,对资源简单利用的压力相对较大。如果在这样的区域内禁止相关的开发活动,将对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脱

贫形成较大的影响,很难避免违法开发现象,而如果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有关配套政策思路――将其多数移民,其成本是惊人的,效果却可能是恼人甚至伤人的。

通过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符合禁止开发区要求的自然保护区其实数量不多、面积不大。如果按目前的标准把自然保护区都作为禁止开发区,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再现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名实不符”的情况,又会导致相关管理规定形同虚设的情况。对区域经济领域的官员和学者,在他们将自然保护区都定为禁止开发区,不妨想一想中国在划定自然保护区时是否考虑了禁止开发的可能:在规定自然保护区都必须禁止开发之前,不妨考虑一下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里数千万人的出路在哪里?

三、禁止开发区的调整实施

必须看到,区域经济领域的官员和学者只是因为不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而出现了好心办不成好事的主观臆断,这也与长期以来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不当发展思路有关。尽管我国确定保护区规模的一般思路在《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已经明确:“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但由于我国保护区建设的滞后以及实行“早划多划、先划后建、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方针,这一思路并未能落实。为了追求自然保护区发展在数量和面积上的“政绩”,很多地方将许多既无必要又因为土地权属问题而无可能严格保护的区域都划为自然保护区。尤其在西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自然保护区的划建是在划区范围的周边社区成型之后,又贪大求快、忽视社区利益,导致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间的地权、林权纠纷不断,严重干扰了保护。

不过,毕竟主体功能区划是对自然保护区可能带来空前利好的政策,目前的问题只是这么好的政策的相关规定有不当和漏洞而已。那么。善于将中央政策“接地”的地方是怎么操作的呢?面对实施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的种种问题,一些地方开始“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其显然与国家标准不同的划分方案更好地反映了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例如,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就没有照搬《纲要》,以既有保护区域为依据,而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中对保护工作影响较小,且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的部分区域划为限制开发区甚至重点开发区。其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文件中是这样表述的:“根据自治区对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旗实际,反复论证。经旗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旗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形成全旗主体功能区规划。现将规划情况说明如下:一、全旗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特级、一级保护区列为禁止开发区,将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特级、一级以外保护区域调整为限制开发区域;为了促进工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将主要矿区、主要风场、经西工业园区、经棚镇区、乌兰布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热水塘温泉园区从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域调整为重点开发区域……调整部分功能区的原因(一)由于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部分园区面积划分过大,下一步要对园区面积进行调整。同时,在世界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带动下,旅游业已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把全旗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所以将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特级以外的区域调整为限制开发区域,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实现点状开发的目的:乌兰布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和热水塘温泉园区调整为重点开发区域,可以通过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近几年,矿产业已成为克旗的龙头产业,矿业开发势头强劲,主要矿区储量丰富,手续齐全。列入保护区以前已经取得合法开采手续,所以将主要矿区调整为重点开发区域……”。

显然。在克什克腾旗禁止开发区划分中就是考虑到了现有保护区域范围设置不尽合理且必须兼顾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在没有理顺目前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的情况下。调整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在所难免。将自然保护区整体作为禁止开发区这个想法在地方不可能行得通。

四、总结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自2009年3月开始在各部委和各省区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近日将正式上报国务院。但其中仍未对禁止开发区的问题纠偏。对于这个自然保护区发展中的主要政策,利用好了显然是空前利好,利用不好则会给保护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如前所述。自然保护区由于历史原因,类型多样且在保护强度的要求上千差万别,如果统一采用既定主体功能区划政策,要么被“统”死,要么就不成体“统”,因此,合理调整目前的政策,使实质上不应划入严格保护区的保护区域(目前挂了保护区牌子的)能根据自身情况充分“享用”这些政策,则主体功能区划就能更好地惠及自然保护区。

考虑目前保护区域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地方实践经验,对于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只能从以下两个方面找出路:

见字如面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25I粒子;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14-0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而导致患者语言不利、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无创、高效、毒副反应轻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对3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自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符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9岁,平均(48.2±4.6)岁;发生部位:龈部7例,唇部3例,颊部5例,舌部10例,腭部5例。B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7-67岁,平均(47.4±4.4)岁;发生部位:龈部6例,唇部4例,颊部7例,舌部9例,口底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外照射治疗。仪器为6-MV直线加速器,水平野放疗剂量为30-55Gy,1.8-2.0Gy/次,5次/周。B组治疗前1周对患者行CT扫描,将扫描信息传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常规全身麻醉,采用LOGIQ-5Expert彩超诊断仪经颌下引导,以肿瘤中心为穿刺点,以超声穿刺引导植入穿刺针,种植125I粒子(大小0.8mm×4.5mm,活度0.5-0.6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10Gy,每个病灶植入10-40颗粒子,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为1cm,植入靶体积影像学边界外植入1cm。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次日行头部CT检查确定125I粒子植入位置是否准确。观察两组食欲下降、疲乏、恶心呕吐、精神不振、脱发、骨髓移植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2] ①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3个月内未发现复发;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3个月内未发现增大;③稳定(NC):肿瘤减少≤50%或≥25%;④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有新病灶产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

2.2 毒副反应 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

3 讨 论

龈癌、唇癌、颊癌及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及放疗为主,但手术创伤较大,放疗毒副反应大,而且治疗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疗效不佳。

随着CT等技术和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的进步完善,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人体恶性肿瘤。当前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已被应用于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随着超声、CT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25I粒子植入术前治疗计划系统也趋向成熟。125I属于低能量核素,半衰期为60d左右,能量27-35kev,组织穿透距离1.7cm。放射较低能量的γ射线,使DNA分子链断裂,并电离机体水分子产生自由基与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肿瘤细胞损伤[3]。本研究中,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

综上所述,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癌细胞控制良好,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05):378.

[2] 黄代营,聂大红,冯崇锦.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5):50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