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撸不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地强化上市,广设培训基地
中国出版业从2000年开始至今,对于产业改革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年年都是关键。改革的重点涉及发行市场改善、图书信息汇流、出版国有改制、壮大集团组织、打破区域板块、构筑海外上市,以及海外建立机构等。这些工程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要建立起足够强大的中国出版传媒集团聚落,为将来出版业市场完全实践对外开放,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国外传媒集团的撞击作准备。
为防范体制冲击,除了护筑大陆出版产业围墙外,大陆在出版研究媒介与机构的关注上较其他国家多,加上近年文化产业经济兴起,出版产业在整体产值表现上仍属强势比例,再则就目前大陆市场图书企划领域与发行铺开幅度的情况评估,大陆图书市场的真实性应该比现有市场大。从改制公司管理与市场观点出发,目前与未来大陆出版人才培训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2008年内,大陆广设出版基地进行人才与出版管理培训的规划,如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广西大学出版人才培养基地;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上级有关机构批准,被确定为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成为大陆出版界第一家获得此项资格的企业。另外,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首批研究基地,选择了与苏州大学出版合作。以上这些出版培养基地均着重于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训,以及提供出版行业发展咨询服务。
两岸出版教育与行业实践有落差
其实大陆出版教育早于1990年初就开始积极运作,设置出版相关学系所的学校也不下百家,仅设硕士课程的就有31家大学。然而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数量或是实务操作上并不能完全符合需求。这不只是大陆存在的问题,台湾出版人才也出现这样的衔接困难。根据安徽合肥大学编辑出版系潘文年副教授2007年对大陆、台湾与美国八所出版学研究所硕士课程所做的比较显示:中国大陆出版学所学的课程偏向于理论,实际操作课程以美国大学为最多。虽然台湾出版教育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实务管理课程不少,但由产业实际出版从业人员背景了解的情况看,非专业的编辑为数众多,主要是因为出版类别必须依赖编辑原先所学习的专业科目,而非编辑技术的认知;发行工作者除来自专业出版教育外,来自管理背景的人也不在少数。出版是一个技术应用要求较高的行业,理论的内容必须化为实务工作来体现,同时也如传统技艺一样,强调师徒传承的学习过程。即使是从出版研究所毕业,没有出版经验进入出版社仍要从编辑开始做起,从头摸索出版工作,以对应所学的专业知识串联。在国外大学会以技术教授方式聘任专业人员担任教职,即在解决应用课程理论实践的达成。两岸出版教育专业师资上,只有少数几位教授是实务经验与理论基础兼备的,大都是理论学者,要提升出版人才的培训,教师师资上的提升应该更被列为首位。建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建议应该要纳入出版教育思考,以免让出版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出现极大的认知与职能落差。
台湾灵巧成熟,内地则不见全貌
台湾出版公司以中小企业居多,人员不多,一人需要担负多重工作,公司作业流程容易一窥全貌,弹性与应变灵巧都是中小企业公司的特质。因此台湾出版工作者对于掌握出版流程细节是清晰的,编辑对发行业务的要求必须了解,而营销对出版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台湾出版产业链紧密与完整,产销专业环环相扣,已经保持相当的密合节奏,因此,出版工作者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对出版有完整的逻辑程序,在学习上相对是比较容易且成熟,甚至调任不同的跑道也不成问题,在台湾编辑与营销人员互调职务常有所见。
大陆的出版基础是在国有事业中发展起来的,组织庞大,人员复杂,企业内部人员对于公司整体性与共同的公司愿景不易理解与认同。面对产业改制和集团化整合时,虽有政策构筑的钢骨,内部流程却显不足。组织越大越需要做流程管理,以细微之处维护基础建设的完备。从最上层的领导开始,到编辑、仓管人员,甚至是前台助理,都应清楚的职务说明,在大陆出版社里面,明显有各部层断裂的情况,虽然不是出版链中每一个工作大家都需要去尝试,但有清楚的产业链关系与各等功能职分的理解,才能有助于各自单位在执行上去思考细节。浑沌理论提到,一瞬间的小决策或是小动作,可能就会影响最后面的结果,“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尤其在内地出版集团上市,欲突破区域板块迈向国际之时,内部的在职训练更是要积极追上改革的速度。
出版课程培训上,以台湾出版人苏拾平先生所开的课程最为抢手。他近两年在两岸开设《中国书业营运企业化实战演练培训营》专题培训课程(在台湾为《出版经营的十二堂课》),培训课程分为“编辑出版练习题”以及“营销损益练习题”两部分,是目前能够提供给出版人较完整的链条课程。当然这都只是出版人应有的基础认识,凡进入管理或是中层以上的出版人员,就应接受更多创意与管理的在职培训,在台湾这些相对应的课程颇多,比如宣传企划培训、创意课程、中级主管培训、营销经理班、财务报表管理、年度企划经营管理班、绩效管理培训。诸如以上的课程,出版人员应视自己职位、职能选择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公司则应以人才培养、保留与公司发展的视野,为员工作规划。出版不光是做书、卖书、进出货这些事情而已,出版是创意与管理共合的事业。创意与管理绩效一挂上同一根杆子,可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了,既要有弹性与创意,又要讲经营绩效,求取平衡需要一些管理上的艺术。
两岸人才培养各有所需
富士重工日前在日本总部宣布,由于和奇瑞的合资项目受累于审批上的困难,旗下品牌斯巴鲁国产化计划暂时搁浅。“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但终究劳而无功。”富士重工总裁吉永泰之(Yasuyuki Yoshinaga)表示。这也让斯巴鲁下调了其中期业绩目标。
自2008年起,斯巴鲁汽车全球年平均销量稳定在56.4万辆。2008年,斯巴鲁在华销量仅为1.8万辆,但在接下来连续两年内,斯巴鲁的增长率分别是53%和67.3%。至2011年,斯巴鲁在华销量近5.7万辆,已跻身进口车销量前三的位置,紧随进口的宝马、奔驰。受益于中国市场井喷式的增长,其全球销量创造了新高,达65.7万辆。
两年前,斯巴鲁中国高层曾表示,一旦斯巴鲁销量达到5万辆,就可以考虑在中国设立工厂。在去年斯巴鲁迈入5万辆这个销量门槛的那一刻起,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就开始积极寻觅在华合作对象。
奇瑞就在此时走入斯巴鲁的视野之中。当年10月,有消息表示奇瑞和富士重工就已在大连生产斯巴鲁汽车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签署了框架协议,并已进入审批环节。《日本经济新闻》则晚些时候进一步称,双方深入磋商拟建设一座投资额300亿日元(约合23.88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工厂,该厂初期年产能为5万辆,最终会扩至15万辆。
如果该厂能够投产,这将成为斯巴鲁全球的第四个整车生产厂。斯巴鲁两个工厂位于日本,一个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Lafayette。前者受海啸影响于去年10月恢复生产,后者则还要生产丰田凯美瑞。
富士重工已经把尚在规划中的中国工厂产能计入宏大蓝图之中。去年,该公司曾提出名为“Motion-V”五年规划,计划于2016财年提升斯巴鲁车型全球年销量至90万辆,超出2010财年40%,这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需要达到18万辆。
这个计划的另一个关键是美国市场,到2016年美国的销量目标为35万辆。但在去年,“Motion-V”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斯巴鲁美国销量为26.69万辆,较之前一年仅增长1.2%,这样的增长速度无法令富士重工高层满意。
美好设想会因为斯巴鲁和大股东丰田的关系而被留在纸面上。按照中国2009年修订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由于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并且已与广汽和一汽用完两个合资配额,斯巴鲁作为丰田的子公司,无法与第三家企业奇瑞合资。
现在看来,斯巴鲁如果想要绕开政策,只剩下技术和合作的路线。但富士重工此前从未有共享“水平对置引擎”和“全时四驱底盘”这两项技术先例,同时这样的合作也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中国合资计划搁浅,斯巴鲁打算依靠美国市场维持增长,但总体上看,缺乏新兴市场的刺激,斯巴鲁的脚步会暂缓下来。
斯巴鲁“国产化”时间表
2010年
斯巴鲁开始寻求国内汽车厂商合作伙伴。
2011年5月
与奇瑞达成初步框架协议,计划于2016年前在大连建厂投产,项目报批。
2011年12月
传出合资项目的获批条件为,斯巴鲁国产车型将挂奇瑞的Logo。
2012年 2月
合资项目未能获批,斯巴鲁重新对国产化项目进行评估。
俄罗斯摊上大事了。俄罗斯或将陷入经济大衰退和通胀失控的深潭。
对于俄罗斯来说,各种各样的问题堆积如山,一方面因乌克兰问题与西方国家关系堕入冰点,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卢布近日暴跌,2015年将面临经济萧条,并有持续恶化之势。
一般来说,各国央行做决策都遵循着缓慢、稳定和可预见性的原则。所以,当2014年12月16日俄罗斯银行家半夜集合开会,大幅加息6.5%,不啻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俄罗斯摊上大事了。不出所料,俄罗斯货币危机已成定局,整个国家一片恐慌。俄罗斯或将陷入经济大衰退和通胀失控的深潭。
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源自境外。石油与天然气是俄罗斯经济的两大支柱,占据俄罗斯一半以上的联邦预算和三分之二的出口份额。俄罗斯政府持有很多大型能源公司的大量股票,并且通过国有银行放贷的形式与这些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在过去六个月中,油价跌去近一半,近日更暴跌至60美元/桶以下,打破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卢布也深受影响,跟随油价一路暴跌。
煽动乌克兰战争是俄罗斯面临的第二个境外问题。美国和欧盟已经对众多俄罗斯企业展开金融制裁。2014年12月12日,美国同意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武器,两国冲突进一步升级。此外,美国和欧盟还计划对俄罗斯石油业加大制裁力度。
危机已经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12月15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仅下跌1%,但卢布兑美元汇率却暴跌10%,创1998年卢布危机后的最低水平。为了扭转局势,俄罗斯央行斥资20亿美元购买卢布,但却收效甚微。同样,午夜加息也难阻跌势――2014年12月16日,卢布再次暴跌11%。
卢布陷入危机深潭的原因还是一个谜。究其原因,俄罗斯国有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和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财务状况难辞其咎。乐观者认为,这两家能源巨头是俄罗斯引入美元的可靠来源。实际上,俄罗斯石油公司本身就背负巨额外债。2014年12月12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行了110亿卢布债券,其收益率低于当日发行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俄罗斯央行立即表示可将这些债券视为抵押贷款。这种政企混合债务让人们颇为担忧。2015年底,俄罗斯石油公司约有1150亿美元债务将会到期。
这种担忧已经蔓延至其他资产领域。俄罗斯政府拥有约110亿美元的卢布债务和600亿美元的美元债务,其收益率已经分别上涨到15%和8%,远高于希腊的债务收益率。与俄罗斯有关联的公司股票(包括法国和澳大利亚银行)也都在下跌。
此外,俄罗斯的美元债务问题也将进一步恶化。包括标普、惠誉在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对俄罗斯持悲观态度。俄罗斯央行预测2015年GDP将下滑4.5%,该国信用评级被降级也已成定论。如果俄罗斯的债务评级被降至垃圾评级,其投资者数量将会大幅减少,债务数量也会随之大幅提升。政企之间的模糊界限意味着,俄罗斯政府将要为银行和其他企业的614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买单。
当加息和抛售外汇储备均证实无效后,俄罗斯政府需采取其他措施来应对卢布暴跌。标准银行(StandardBank)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Tim Ash称,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商议延期还债来削弱对美元的需求。另一个强有力的措施是,加强资本管制,即俄罗斯政府限制卢布与硬通货之间的兑换,但此提议却遭到俄罗斯央行与财政部的强烈反对。
普京可能会效仿马来西亚。1998年9月,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最高峰时,马来西亚通过固定汇率与降息来遏制针对马来西亚货币令吉的投机行为。然而,俄罗斯当前的经济状况远不如当时的马来西亚,并且俄罗斯金融系统法律上的不完善将暴露更多漏洞。
SUV销量越来越大,但装备公路胎的SUV可不太胜任跋山涉水;当然,谁又会常年去越野呢?看来,换上一套越野和公路兼得的全路况胎是最省心的选择
随着汽车的普及,开SUV偶尔撒点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SUV的原厂胎基本都是HT的公路胎,难以应付较恶劣的非铺装路面。如果偶尔要去郊外撒个野,或者偶尔长途奔袭,找一款保留了很好的公路性能,但仍具有一定越野性的轮胎,就是这些人换胎的巨大需求。
为此,我们拿到了固铂轮胎亚太技术研发中心自主设计研发的首款多路况越野轮胎――纵横者(Discoverer)ATS。这是一款30%越野70%公路的AT胎。对于大部分时间游弋于城市,偶尔郊外露峥嵘的用户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我们把它安装在一款老大切上,看看它的表现到底怎样。
安装后第一感觉就是轮胎侧壁的确比较软,过减速坎时的颠簸小了很多,小编甚至有点怀疑这老大切的避震器是不是有点不给力了。另一方面就是静音性。这款轮胎的花纹虽大,但从测试数据看,装在大切上能达到这样的数据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实际体验也是如此,噪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基本上噪音还是以发动机本身的声音为主,并且轮胎噪音也没有那种令人烦躁的感觉。
轮胎的花纹明显体现出比纯粹公路胎多得多的彪悍。实际表现也是如此,尤其在泥泞的道路上能够快速排除松软的泥土,避免打滑;在松软的沙地上能够快速排沙,保持抓地。
SUV试图给我们更广阔的一片天,原厂装备的HT胎却让SUV在恶劣路况下缚手缚脚。这样一款AT胎,可以让SUV真正解放,至于此款轮胎长期行驶的感受和磨损情况,我们将在日后奉上。
轮胎小贴士
HT胎―公路胎,胎壁柔软,胎纹细密,比较注重在公路上行驶的舒适性与经济性,兼顾一定越野通过性,所以SUV车型在出厂时大多标配此类轮胎。
MT胎―专业的泥地胎,胎壁坚硬花纹夸张,即便在大泥坑里行驶也能将花槽里的泥浆及时甩出来,在极端路面下的抓地力更好,但因为巨大的胎噪和超高的油耗而不太适合普通城市公路。
AT胎―全地形轮胎,相对于HT胎来说胎纹稍粗犷些,而且胎牙的间距也会略大,虽然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时的胎噪和舒适性会有所下降,但在非铺装路面的抓地力会好得多,综合性能较好。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热、弛张热、马耳他热、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侵入机体后引发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的共患乙类传染病。近几年人布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我县2010年0.46/10万,2011年0.92/10万,2012年4.04/10万;我国2010年发病人数33772人,2011年发病人数为38151人,2012年发病人数42267人。
人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牲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低。布病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畜群发展、而且会影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那么近些年人间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何在呢?布病的传播主要是畜间传播和家畜传染给人;而人与人之间传播和人传染给家畜的几率非常低。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有病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时刻都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此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预防控制布病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近些年家畜养殖户分散性扩大,家畜数量快速增长,再加上自主性买卖家畜频繁,而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压力,畜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显得力不从心。“检疫,免疫、病畜捕杀”率急速下降。这就是导致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在此情况下若有效地控制布病的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新的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1针对布病制定专门的管理条例,对传染源实行法制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综合性防控体系。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没有法律规范,预防控制布病的人力物力就得不到保证;没有法律约束,布病的“检疫、免疫、病畜捕杀”等措施就得不到落实;由此而引发的传染源扩散的责任就无法追究。遏制布病发病率上升的势头也就无从谈起。
1.2家畜实行全程控制,每个家畜建立唯一编号,建立账目和档案。在档案中记录每个家畜的出生地,转籍和最终去向,详细记录检疫、免疫及健康状况。这样对追查控制传染源非常有利,同时也可以提高畜肉制品的食用安全。
1.3逐渐淘汰小散养殖户,实行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由于小散养殖户不易管理,卫生知识不足,同时小散养殖既浪费人力物力又破坏环境。规模化养殖有利于走上科学化养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1.4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布病的“检疫,免疫、病畜捕杀”,制定出严格、便捷的检疫程序,提高检疫率。对有布病发生的畜群和买卖的家畜实行100%检疫,对健康的家畜实行计划免疫。对病畜和血清学(未注射或注苗18个月以上动物或注射粗糙型疫苗的动物)或病原学阳性畜全部捕杀。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就地采取不放血方式捕杀。病畜和阳性畜及胎儿、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
1.5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与无布病发生的畜群隔离。笔者认为隔离必须有严格的法律约束,落实责任追究制,否则形同虚设。应由村防疫员常态监督与动物防疫构抽查监督相结合。定期检疫,如在规定时间内无续发病例可解除隔离。对病畜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三个月,方能运出疫区。病畜用过的草场须经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
2切断传播途径
2.1笔者建议,建立法律层面的部门协作和地区联防机制。现阶段多数情况下是先发现人间疫情,被动地发现家畜疫情,这是不正常的预警。应该先发现动物疫情提示有可能发现人的疫情,这才是正常的预警方式。由此说明现阶段家畜布病的监测力度不够。尽早地发现动物的布病疫情,对控制人间布病流行意义非常重大。如果在法律的约束下各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同抓共管才能把布病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由于布鲁氏菌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系统等多种途径传播,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很困难。但做好畜产品的管理;防止疾病和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以及加强接触病畜产品人员的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和卫生知识宣传;都会大大降低传染布病的机会。
2.2养殖户常常因为病畜不得子而卖掉,往往连续易主。所以调运动物和动物交易要严格检疫,笔者建议建立检疫记录体系,这样有利于追查和阻断病畜的流转。
3保护易感人群
3.1加强布病疫苗的研发力度,尽早制造出反应轻微,免疫时间长,并有利于鉴别感染与免疫的人用疫苗。
3.2对接触家畜及制品的人员进行定期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防控布病的认识水平。使其对病畜的接生,家畜及产品的管理,环境场所的消毒能够进行规范化操作。进而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有效地阻断布病的传播。
3.3对人感染布病患者的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都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或牧场,得了布病乱投医,花了不少钱得不到及时的规范化治疗,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笔者建议在每个乡至少建立1个定点治疗布病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配置受过专门培训治疗布病的医生。这样,患者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笔者建议权威机构按照布病不同的发生阶段制定出正规的治疗方案,吸取中医和西医的治疗布病方法的优点。同时要对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布病的医生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地吸取治疗布病的先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