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执教人:授课日期2020年9 月4 日 第1 周第2 课时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课时本课时为第2课时备课日期 2020年9月1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标出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

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

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切入点和

主线问题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借

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拓展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字词,展示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猴子掌握了好多生字,现在他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收藏,你能读出桃子上的生字就可以吃桃子了。

2、进行组词训练。3、大家抢读,大声读。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导入语: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起来瞧瞧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1、提示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物?做了什么?

预设:早晨 上学路上 各民族孩子 去上学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体会句子的含义——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来到了同一所小学,感受民族融合,各民族一家亲。仿写句子。)

3、同学们一到学校,就做了什么?他们上学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感受孩子们心情愉快、生活幸福的学校生活,通过向国旗敬礼,体会孩子们热爱祖国的心和孩子们在祖国大家庭里幸福成长。)

调节与反思:

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二)品读第2—3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感受上课铃声的美妙,知道铃声表示上课了,引出下文的关于上课的描写,这是一个过渡段。

1、“当当”:拟声词,这个声音写出了铜钟的声音,提示上课了,为下文写

上课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2、快来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请大家也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读一下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3、除了写上课的孩子们,这里还写了什么?

预设: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

预设:这些描写衬托了校园里的“静”,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4、说一说课间活动有哪些?

预设:跳孔雀舞、摔政、做游戏。

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看热闹。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的表现?

预设:村托。村托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的精彩。

(三)学习结尾段。

正是因为同学们上课读书认真,下课活动精彩,所以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

饱含情感读好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提示:读出作者对可爱的边疆小学的自豪和赞美!

找出描写学校美景的句子,饱含喜爱之情读一读。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見……

小组讨论:

1、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文字)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西红柿、黄瓜、卷心菜······

2、思考讨论:这个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一样吗?

预设: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尝试续写课文省略的内容。

范例:操场上,蝴蝶还停在秋千上面。白杨树哗啦啦地鼓着手掌··

调节与反思

创设情境,使用文字游戏,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练习,识记字词。

教学过程

三、展示分享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一定要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哦。

四、表达练习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预设: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大树下……

五、感悟体验

通过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播放:《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和谐和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

六、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语:《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棱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调节与反思:

通过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

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1、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作业

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延吉市朝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60-03

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州双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奠基性工程、突破口。朝鲜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为朝鲜族学生继续深造和步入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即朝汉)教学改革的状况,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总结,推进我市双语教学工作,本人在2014年度对“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听课、座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广泛听取了来自基层学校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分析和反思了延吉市双语教学改革工作,从中深刻地感悟到,延吉市双语教育改革历时10多年,尽管有过迷茫、困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今天我们依然努力着、前行着。

一、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启程

2000年以前,提到延吉市朝鲜族学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说,更多的是基于考试制度之下的朝、汉语两门课程及第三门语言类(英语或日语)课程设置下的“双语”(或三语)教学,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朝鲜族教育的核心是怎样保持本民族语言和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延吉市教育界同仁都深刻地感受到,由于成长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孩子,涌入汉族学校进行学习;同时,由于近些年朝鲜族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也使得朝鲜族适龄入学儿童的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等原因,导致了朝鲜族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办学规模变得愈来愈小。(请看下面表格)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延吉市朝鲜族民族教育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社会发展的挑战。为了使朝鲜族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汉族学生拥有同等的语言优势和竞争力,在延边曾有部分人士主张直接将朝鲜族学生融入汉族教育体系中。虽然这一主张受到朝鲜族教育界人士和民族教育专家的强烈批判,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更能实现自我价值,在部分朝鲜族家长和学生中认为朝鲜语是可学可不学的语言,片面强调学好汉语重要性的观念得到了逐步强化。

挑战之二:“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问题。众所周知,语言是自我表达的基础,也是建立自信的开端。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语言”是建立通识的第一步,而母语是所有学习的根本与基础。所以说,我们所提倡的“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学习为根基,兼学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

挑战之三:构建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究。作为一名曾经承担过朝鲜族中学双语教学实验研究任务的教师,最初我根据10多年在汉族中学担任教师的经验,并通过两个多月的摸底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感到朝鲜族学生在汉字识字量、汉语言表达、对汉字(词)的理解、用汉语写作等方面,与汉族学校的学生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说,如何构建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朝鲜族学校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又一项挑战。

除此而外,双语教学师资问题、教材体系建设问题、课程设置问题等等,都是在双语教学改革中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则必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推动,通过区域联动才可以完成。

正是通过直面解决这一项项的挑战,全市民族教育工作者也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科学的双语教学观,不断地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双语学习渠道,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双语教育工作。

二、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延吉市教育局通过制定双语月活动方案(市教育局将每年的5月、10月确定为“双语月”)并组织双语月活动、双语教学研讨会等,促进了全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形成了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除此而外,在朝鲜族中小学开展的双语主题班会、运动会、校本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采用朝、汉两种语言,真正为学生听、说等方面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和熏陶的氛围。

(二)双语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并结合延吉市双语教学改革实际,科学地调整了朝文、汉语课时比例,开展了部分学科尝试用双语教学(如,中学的英语、地理、生物、美术等课程;小学的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实验,实验覆盖了中小学各学段的所有年班;而且相关学科即朝文、汉语教材进行了改版。可以说,通过10多年的双语教学改革,我们的双语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延吉市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保障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育行政部门从双语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着手,采用多种方式对双语教师进行了培训。如,朝鲜族学校的教师到汉校挂职锻炼;朝、汉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开展双语教师演讲比赛、教学展示课等活动;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活动等,使得延吉市朝鲜族学校教师的双语水平在逐步提高,双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

(四)基本建立了适合各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双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延吉市在州教育局就双语教学工作提出的“一主四辅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适合各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如延吉市建工小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双语教学策略,即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在“双语”实验学科中,构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测评”四环节有效教学模式。在师生、生生动态合作中夯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把质量的提升落实在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在特定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基于学生不同层次水准的双语目标。

(五)构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和走廊文化

为了让学生在强化汉语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朝鲜语,了解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各校都积极开设有关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中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如,延吉市公园小学,构建了适合不同年级教学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设置了民族手工小组、民族传统体育小组、伽琴/小鼓/综合管弦乐表演小组等20余个校本课程选修项目,先后普及了民族声乐、手工制作、民族美术制作、民族饮食、民族服装、民族礼仪实践、茶道等,强化了朝鲜族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了解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又如,延吉市东山小学是一所民族联合性质的学校,为了让朝鲜族孩子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也为了让汉族学生受到朝鲜族文化的熏陶,学校投资建设了以爱祖国、爱家乡,了解朝鲜族民族文化、艺术、风情为主题的学校走廊文化、校园文化,让师生、家长在耳濡目染中进一步加强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构建了充满生机活动活力的和谐校园。

三、反思与展望,我们将再创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在延吉市全体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朝鲜族学生涌入汉校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如,从2014年下半年新招生的小学一年级到汉校就读的朝鲜族新生比例来看,由4年前的20%下降到了4.2%,而且汉族学生到朝校就读的人数在逐年提升。据2014年上半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义务教育段朝鲜族学校就读的汉族学生有697人。可以说通过双语教学改革,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地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延吉市的双语教学改革也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双语教育评价体系,即通过“双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写作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积累检测、校园广播、双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展开课外评价和通过双语教学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汇报课等课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双语水平特别是汉语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这也使得朝鲜族学生涌入汉校的问题得到控制。目前,朝鲜族学校生源已呈现出小幅增加的趋势。(请看表3的数据)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摘 要:其实有些基础,只有沉淀才会变的伟大。就像语文当中的阅读,学生们在这一本本书当中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书就像一个种子一样,在学生们的世界里生根发芽,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历程。所以说,阅读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课程改革的工作已经进行了10年有余,很多学校也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真正能够沉下心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学校,又有多少呢。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近几年来我们的阅读率一直在持续走低,很多时候都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就连每年的4月23是世界阅读日,这点常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所以说针对阅读方面的改革和推广已经刻不容缓了,而小学阶段刚好是学生获取信息量快速增加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开展必要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还能够让那些书中的道理来引导他们人生的方向。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语文课堂开始,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引导同学们向着高效、健康的阅读方向前进。

一、当下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其实在现阶段的小学阅读以及阅读教学当中,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首先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可能觉得小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能力不强,生怕他们读不懂。就把文章拆解的七零八落,这样不仅仅会使得文章的魅力大打折扣,而且原先的阅读教学变成了“分析文章内涵”,这也有违我们阅读教学的初衷。其次,也有很多老师主张让学生们自己在阅读中感悟,也避免自己出现过度讲解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很多该讲解的部分被忽略的情况。其实单单依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是很难把握准确一些作品中的主张的,例如《西游记》,在唐僧取经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妖怪,但是最后孙悟空并没有对很多妖怪“痛下杀手”。网络上把这一点理解为“因为那些妖怪都是有后台的”,但是我并不能让学生抱着这种心态来阅读这本书,所以说针对书中的一些重点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过度的干预学生们的思考方式,所以说找到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的平衡点,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让书本发挥其该有的价值。

二、阅读让教师和学生走的更远

1、阅读对于教师的意义

记得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优秀的“前辈”告诉过我:“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专业的文学素养和正统的教育理论”。其实从语文的学科构成来说,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应该是算作文学素养这一部分内容的,而阅读就应该将其看作是人文视野的一部分。

教育无处不在,语文的教学过程更是如此,其实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流传已久的文学作品中都能够找到不一样的诠释。就像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审判官》中的那句话,“只有我才有权去责骂他,因为只有热爱的人才可以去惩戒别人”。其实面对小学生,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被气的无所适从,但是当学生们犯错误我们要惩罚他们的时候,就应该先问问自己:“我的惩罚究竟是为了学生好,还是只是为了泄愤”。这样的反思其实回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谁都想在自己从事的学科领域之内有所成就,谁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同事以及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之前就必须日复一日的重复那些基础内容的讲解,巩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必须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推动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当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渴望的想要延续这种成就。当然也有很多人经历过瓶颈期,会迷茫然后不知所措,进而对自己的工作失望。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种心态的变化呢,柯林・威尔森告诉我们:没有高峰体验的生命,不仅是暗淡的,也是不健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明白,所以说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为阅读能够让教师正视自己的工作内涵,让教师走的更远。

2、阅读对于学生的意义

衡量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首先应该看的是青少年的素质。而在小学阶段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阅读,就能够对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引导。而且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就不难看出,那些讲礼貌、懂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一定给他们营造了非常良好的阅读环境。反观那些做事精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家庭中他们的父母通常都意识不到阅读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意义。这些孩子一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首先选择的一定是逃避。而如果借助于那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中的精神来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他们就能够有力量去独立面对一些问题,这就是推动他们走向成长的重要动力。

对于小学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该如何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们阅读的书本,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我们都不能够保证学校不会被那些社会上的不良文化所影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小学阶段就对孩子们开展必要的阅读教学,他们就能够更加有自信的去抵挡那些“诱惑”。

三、阅读让语文课堂更加饱满

其实语文不是并模式化下的课堂,一味的追求课堂固定的模式倒不如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借助文字的形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拿文章的讲评为例,没有真正的在课堂进行这个过程,我们是很难预见同学们的反应的。自由让学生真正带入到文章的氛围当中,真正学会用心去感受,那么我们对于文章的讲评才算是成功的。而一味的从文章结构入手进行分析,这必然是使得阅读的魅力大打折扣。在这里再讲一件小事,笔者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带着一本读物,当然只是在讲课的间隙才来翻上几页。但是慢慢我注意的,班里面有很多学生跟开始“跟风”,《朝花夕拾》、《论语》、《苏菲的世界》,很多同学都开始在跟着购买。有次语文课前,有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为什么古希腊的人名那么难记呢,”“到底什么才是唯物主义呢”,虽然说这些问题看似荒诞,但是也正说明学生有意识的再向有针对性的阅读的方向靠近。《苏菲的世界》笔者自己也是读了好几遍才慢慢把握了其中的内涵,我告诉他们:“等你上高中的时候自然就读懂了”,这不仅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也是将阅读习惯更好的传递。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书,真的像一颗美丽的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上生根发芽了。

总结: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这也是问题最多的一部分。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这部分内容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进阅读教学的现状提供一点思考。

参考文献

[1]袁彬. 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周周. 课例研究:阅读教学的针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现如今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多方面研究,专家学者们总结出了当前的古诗词教育普遍存在的客观性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师对诗词的引导不充分。过于重视背诵古诗词,缺少引导,孩子们只知道为了背诵而背诵,并不能真正理解一首古诗词的真正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古诗词教学需要深入诗词中感受其音乐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朗读,逐渐增添他们的文化底蕴。因此老师应该重视朗读的巨大作用,要让学生们自主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诗词带给他们的文化熏陶。目前,只有少数老师能够意识得到朗读的重要作用,绝大部分老师仍然只是一味让学生背诵,缺乏引导。第二,针对片面知识学习,缺乏体会诗词本身的意境。学生偏向于注重对诗词内容的片面理解,而忽略了作者创作诗词的创作背景。教学过程中只是要求背诵、默写和理解诗词内容,而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并未被当作重点,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和体会到诗词中作者寄托的情感。很多老师对待古诗词如同对待其他文言文,一味采用程序式的教学方法,如介绍作者背景、诗词的表达方法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往往直接导致诗词教育的具体内容功利化,只需背诵与默写就能完成教育任务;其次,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孩子们只对新世纪的先进多媒体读物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诗词读物的热爱;再次,教育方式程式化,方式被固定,所有诗词在老师看来都只需要一套固定的讲解流程,导致学生逐渐对古诗词失去兴趣,达不到古诗词本身传达的情感效果;最后,教育工作者对待古诗词的态度不明确,学生本应该带着赏析的态度去学习古诗词,应该带着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学习,而不是一味背诵朗读。

三、解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方法

第一,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修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特别是语文老师,专业素养可以说就等于是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自身的底子足了,才能以一名合格教师的身份来感染与熏陶自己的学生,文化修养是没法通过单纯的说教方式去传递的,只能逐渐感染,逐渐熏陶。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职责将知识传播给下一代,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民教师也要对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适应发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时刻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才能跟上学生思维的脚步。

第三,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意味悠长,耐人寻味,并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是小学生接触我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教材。因此,必须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正_认识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并非易事,现如今我们的周围生活环境已经被视频、漫画等资源所充斥,这些资源看似简单方便、易学易懂,但是相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化底蕴和魅力十分浅薄。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如今孩子们对国外的快餐式文化,包括动画、漫画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远远大于国内传统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应当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谋求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宏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情感读本,2016(11):4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不喜欢因素

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兴趣,对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反应漠然,演唱也是敷衍了事。于是我向学生做了这样的的调查:希望老师怎样给你们上音乐课?上什么内容?学生给出的结果却令我感到非常意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热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所以他们给我的建议也尽是希望给他们听流行歌曲,教流行歌曲,如此等等。我进而调查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得到的答案是同学们大部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出现这种情况,我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许多我认为正确的理由,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音乐老师来说,不能不反思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与之相应的对策了。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因此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知识面要宽,要讲究语言艺术等。我们有很多音乐教师缺乏的就是这些,上课比较呆板、严肃。难怪我在调查同学们时,很多同学说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是不喜欢音乐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老师产生不了兴趣,那么就很难说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形成的。试想学生若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去上课,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又怎么会兴奋起来呢?又怎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所以,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被课堂中或课堂以外的一些因素所影响,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把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的隔阂

很多学生在评价音乐课中的学唱歌曲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而老师讲了很多乐理,我们不喜欢;老师让我们听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按照目前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学生上课,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很好的衔接。我们常常把音乐课上成了纯粹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内容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过于偏重技能,那么我们中小学音乐课就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或表面上对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因此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致他们对音乐课的厌恶。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再煞费苦心去给学生教什么我们自认为有用的知识,还会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呢?相反,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背道而驰的。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对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感兴趣,这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恰恰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流行歌曲能迎合同学们的“口味”。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让音乐课去迎合同学们的“口味”呢?我们来看一下音乐课中的唱歌课:学生会唱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的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后半节课的时间里应付的多,甚至老师在上面教,他们在下面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在调查时,同学们自己讲出来的。他们唱歌这样不用心,那么感情又从那里来呢?那么我们这样上音乐课还有什么意思呢?不是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浪费老师的时间吗?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他们当然会到课外去找自已认为好听的歌,甚至肯花时间工整地抄在小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唱。

其实,我们可以认真地和学生交流一下流行歌曲,甚至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一些其中好的流行歌曲。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或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那么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这样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音乐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知识形象。我们没有必要把流行歌曲拒之于音乐课堂之外。只要我们对流行音乐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分辨,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有的同学们在调查卷中这样说:上课先让我们唱一首流行歌曲,然后老师再上其他的内容,这样我们会有兴趣一些。可见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多么地渴望!

三、音乐之外因素的影响

音乐课应以音乐为主,应该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领悟音乐,而不是只靠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来接受。可是现在我们的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的不占少数,特别是上音乐欣赏课,一堂课里有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语言文字的解说,剩下的小部分时间才给学生听音乐。他们非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讲个清清楚楚不可,而真正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时间很少。用语言表达的比较多,而用情感体验的却较少。因此,在教学中缺少了音乐的特性,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欣赏过的作品没印象。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肤浅,最终是对音乐没了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音乐创新课。我们知道,音乐之所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独特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它在表演、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和独到的创造行为。因此在音乐创新教育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教师的创新课却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把音乐创新课上成了美术课或手工课,使创新课失去了音乐性。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了一遍音乐之后就让他们进行想像画,学生的想像脱离了音乐而作着漫无边际的联想。有的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然后打出不同的节奏。学生的演奏很呆板,缺乏了音乐应有的美感。音乐课里学到的却是手工、美术等等,久而久之只能歪曲音乐课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当学生发现在音乐课里他们所喜爱的美妙音乐越来越少时,难道他们还会继续喜爱音乐课吗?

音乐课就应让音乐来说话,任何缺乏音乐性的音乐教学都只能削弱同学们对音乐应有的兴趣或扭曲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可取的。

四、音乐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