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第1篇

>> 浅析主导动机的创作手法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从《阿凡达》看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 谈《成吉思汗》电影音乐的配器手法特点 浅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与处理手法 奇幻3D电影音乐表现手法及作用 电影创作闪回手法的运用 论塞缪尔?巴伯《纪念册》中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 浅析电影音乐的多元创作 聂耳的电影音乐创作 电影音乐的创作探析 黄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谈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浅谈动画音乐的创作手法 论《简爱》的“圣经式”创作手法 论沃尔夫的歌曲创作特征及手法 论当前我国传统音乐现状及对电影音乐的影响 论十七年电影音乐的创作成就与趋向 论电影音乐的叙事作用 论电影音乐的审美 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7-03.

[2]郑毅峰.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桥梁[J].电影评介,2009,(24)19.

[3]李海波.王黎光:我的音乐永远无法绝对完美[J].中国青年,2006,(11):33-35.

[4]谢雁.浅析影视音乐的特性及其作用[J].电影文学,2010,(17):119-120.

[5]王瑞新. 王黎光反传统音乐创作 《唐山大地震》出奇制胜[EB]./roll/201007/29/10000307_103020104.htm.

[6]李飞.王黎光赋予电影音乐以生命[N].中国日报,2010-07-13(6).

[7]侯亮.如歌的器乐---《唐山大地震》[J].《电影艺术》2010,(5):12.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第2篇

兜兜转转,青梅竹马结下夫妻缘

苏小卫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两岁,也是北京人。从小学到中学,他们俩都在北京景山学校就读,因双方的姐姐是好友,四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由此结下了纯真的情谊。

1978年,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读大学期间,苏小卫和霍建起都住校,加上各自的学业繁重,两人也就没什么来往了。

1984年初,苏小卫厌倦了当老师的生活,想换一种工作环境。当年5月,她顺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

转眼到了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说要给她介绍一个男朋友:“你们俩配在一起呀,绝对是女才郎貌。”苏小卫摇头说:“我不要太帅的,怕看不住。”姐姐赶紧说:“他算不上帅,只是有些歪才。”

不久,苏小卫前去相亲,见面一看,天啊,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苏小卫活泼开朗,霍建起性格内向,两人在一起,常常是只听见苏小卫一个人在说话,有时,苏小卫问他一句,他才像拨算盘珠子似地答上一句。只要苏小卫不开口,两人就是长时间的冷场。有次,苏小卫实在忍不住了,提醒他说:“你别对我来个‘沉默是金’啊。”霍建起答道:“你口才好,我更愿意当你的听众。”

两个人交往久了,苏小卫对霍建起越来越欣赏,他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而且身上散发着画家的气质。然而,霍建起对苏小卫却没有那种怦然心动的异样感觉,一直把她当成“邻家的小妹妹”。

苏小卫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策划并上演了一出“凤求凰”的好戏:她主动给霍建起打电话,约他一起去美术馆看画展、逛书店、游故宫。每次,都是她抢着买单,理由是:“我工作比你早一年,积蓄相对多一些。”

1986年6月初,霍建起跟随电影《遭遇激情》剧组去了西安,四五个月都回不来。苏小卫开始思念心上人,展开信纸,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 远在千里之外的霍建起收到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看得眼泪都出来了。他坚硬的内心世界渐渐软化,暗自发誓,不能错过这个满腔痴情且才华横溢的女硕士……

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小俩口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夫妻俩都庆幸找对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性格相容、秉性相投、想法相近。

两年后,苏小卫生下了儿子霍亮。苏小卫休完半年产假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分给霍建起一套近一百平方米的住房,他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把这套宽敞的房子让给自己的父母住了。做出这一决定后,他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可苏小卫知道后没有一丝怨言:“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怎么会不高兴呢。咱们还年轻,以后有机会。”

父母搬进了新居,霍建起一家三口却挤在苏小卫单位分的一个筒子楼里。妻子的善良大度,让霍建起心里暖融融的。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了1991年夏天。这段日子,苏小卫注意到霍建起情绪有些消沉,不愿去片场,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苏小卫体贴地询问丈夫:“老公,你怎么了?”霍建起告诉她:“我想拍电影,做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的导演。”

霍建起做了近十年的美工师,他对这个职业已经开始厌倦,而当时,他只要看到一部好电影,心里就会激动不已,也由此产生了这个念头:“如果我有机会去拍,肯定也能拍出这样的好电影!”

后来,有人来找霍建起拍广告片,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非常享受。苏小卫为此感慨不已:“老公,你一旦看准的事情,就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连九头牛也拽不回。”

一周后,霍建起拿着拍广告得来的3000元钱,给苏小卫买了件大衣。

拍完这个广告片后,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他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该负责人大吃一惊,然后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说:“您就让我试一试吧。”说到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一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这条羊肠小道。回到家里,霍建起陷入了绝望之中,可妻子却鼓励他说:“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就会让他全身心燃烧起来,不由自主地要往那条路上飞奔。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多年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可是,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这些天的努力白费了。苏小卫的心里同样很焦虑,不过,她从中受到启发,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妻子的话犹如一剂强心针,一扫霍建起脸上的愁云:“好好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到北京,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台下的苏小卫的目光,只见他衣衫整齐、精神抖擞,实在看不出哪儿有残疾,可他却无法保持正襟危坐,一会儿滑下去一会儿又努力着坐起来,脸上始终挂着开朗自信的笑容。

擅长捕捉细节的苏小卫一下子被触动了,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 报告会开始了,苏小卫得知,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前锋,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踩响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回到家里,苏小卫跟霍建起说起这事,并说自己要以此为蓝本写个剧本。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打印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的面前:“你看看吧,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随后,夫妻俩开始忙着找投资,谈演员。皇天不负有心人,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接到佳音:有家文化投资公司老总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分别表示给予30万元、15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感觉是前有狼后有虎,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抽空去探班,实在去不了片场,就与丈夫通电话,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一个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彼岸就是胜利。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终于拍完了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眼泪……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奖项、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优秀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紧接着,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接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苏小卫有着很强的文字功底及编写故事的能力,而霍建起擅长表现画面及电影语言,因为追求完美的细节及纯朴的表达方式,他经常动手修改剧本。望着自己的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苏小卫当然不服气,因此同丈夫发生激烈的争执。

然而,每次的碰撞之后,苏小卫和霍建起的思想就会更进一步,渐渐地,两人之间形成了高度的默契。现在,苏小卫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夫唱妇随”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给丈夫写剧本也就像他让自己洗衣做饭一样是生活的必然。

2004年,霍建起被归划到“第五代导演”的行列,而苏小卫也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及制片人的关注,经常有人登门请霍建起导片子,苏小卫写本子,可是夫妻俩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喜欢的题材不接;电视剧不接。这样一来,夫妻俩等于把大量的合作者挡在了门外,基本上平均一年只能拍一部电影。

情倾“唐山大地震”,“冯氏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主旋律电影《沂蒙六姐妹》写剧本。苏小卫犹豫不决,这次是和别的导演合作,这让她心里有些发怵。霍建起知道后,鼓励妻子“迈出这一步”:“你同别的导演合作,可以学到许多从我这里学不到的东西……”

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殊荣。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苏小卫这才得知,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近一年,剧本的改编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冯小刚先后找过《集结号》编剧刘恒、《手机》编剧刘震云和《闯关东》编剧高满堂,但都由于对方觉得地震题材扎堆难有空间或没时间等原因而作罢。

这些年来,苏小卫与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经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可有一天,霍建起回家后告诉苏小卫,他刚刚看完苏小卫带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他还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那些《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虽然丈夫一再鼓励苏小卫放手创作,可苏小卫却还是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写这个剧本!”

在丈夫的一再怂恿下,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随后,她与冯小刚及华谊兄弟公司老总王中军长聊了一次,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是这部电影的起点,唐山大地震把母亲和女儿都推向了情感的悬崖,她们活下来了,但她们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生活会怎样继续,这是个悬念。二是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相隔32年,这中间,时代大变迁的内容要在片中折射出来。第三,这是一部温暖、富含诸多情感元素的主流电影。

回到家里,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大主题,并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人的心里”的故事核心。

在剧本故事梗概中,苏小卫含着热泪写道:“23秒,32年。从唐山到汶川,两次大地震都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过剧本说的是,家其实还在,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不管离开多远,我们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撰写剧本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原著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的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心结和纠葛,该如何解开。

这两大难题,同样难住了霍建起。他忙里偷闲,与苏小卫一起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这个故事。这些老人告诉他俩:“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尾……”

苏小卫和霍建起茅塞顿开。她对丈夫说:“随着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克服的,哪怕受到极端的伤害。”霍建起说:“你要跳出原著小说的框架结构,把剧本写得干净、健康、温暖、积极,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

随后的创作中,苏小卫多次与霍建起商讨,又反复征求冯小刚和王中军的意见,删去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体现“人生绝望”的内容,把养父描绘成一个正直而慈祥的老军人;选择汶川大地震作为母女相认、冰释前嫌、打开心结的契机,那条艰难而又漫长的回家之路,让原著小说里的“疼痛”这一关键词转变成了“修复疼痛”及其途径:亲情。

接下来,苏小卫用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当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了,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觉。为此,霍建起瞒着苏小卫,独自找到冯小刚,告诉他,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建议冯导要修改剧本时,语气和缓地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觉到他对她的信任和尊重。

待霍建起说完,冯小刚笑了:“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语好言地商量的,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果然,虽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但苏小卫始终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辛勤劳动。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也终于明白:“大腕”其实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则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7月25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引发了汶川大地震的经历者及80后观众的共鸣。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第3篇

此前,导演冯小刚公开表示,影片如果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功劳。

女追男,一对故人结下夫妻缘

苏小卫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两岁,同是北京人。从小学到中学,因双方的姐姐是好友,四人常一起玩耍,结下了纯真的情谊。

1978年,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读大学期间,两人都住校,加上学业繁重,就没什么交集了。四年后,苏小卫被分配到房山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又过了一年,霍建起也毕业了,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

教学没两年,苏小卫有点厌倦了不变的生活,便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转眼到了1985年年底,苏小卫的姐姐说要给她介绍男友,“你俩绝对是女才郎貌。”苏小卫前去相亲,见面一看,竟然是“发小”霍建起!

苏小卫活泼开朗,霍建起性格内向。只要她不开口,就是长时间冷场。他还解释说:“你口才好,我更愿当听众。”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真诚,挺喜欢他;霍建起看她却只是邻家小妹。苏小卫只好上演了一出女追男,主动约会对方,每次还抢着买单,理由是“我工作早,积蓄多些”。

1986年6月初,霍建起随剧组去了西安拍片,四五个月都回不来。苏小卫思念心上人,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霍建起收到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看得泪水直掉。年底,苏小卫终于盼回了霍建起。而他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约她见面。这次,他主动伸出双手,把她拥入怀中。

等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就与霍建起结婚了。她喜滋滋地说:“咱俩绕了一大圈,终于走进了同一个家门。”婚后,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当美工师,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两年后,苏小卫生下了儿子霍亮。

梦想起飞,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1991年夏天,苏小卫注意到霍建起有些消沉,不愿去片场,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影碟。霍建起告诉她:“我想做田壮壮、夏钢那样的导演。”

后来,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虽然只有短短15秒钟,但他终于当了回导演。拍完广告片后,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在苏小卫鼓励下,他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负责人大吃一惊,“美工师要改行?这不是异想天开吗?不过,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这条羊肠小道。他陷入绝望,在家唉声叹气,说自己内向,不善表达,喜欢独处,不适合当导演。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国外许多优秀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多年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很漂亮。”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一个月后,他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可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苏小卫却从中受到启发,“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他一扫愁云,“好,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1994年10月,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到北京,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台下苏小卫的目光。他无法正襟危坐,一会儿滑下去一会儿又努力着坐起来,但他衣冠整齐、精神抖擞,始终开朗自信地微笑。

擅长捕捉细节的苏小卫被触动了,直觉告诉她,这人一定有故事。报告会开始了,苏小卫得知,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踩响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写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面前:“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意见。”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很激动,“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事情毫无进展,霍建起心灰意冷。苏小卫安慰他,“你这阶段跑累了,在家好好歇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一份资料,打一个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之后,终于接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都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背脊上直冒冷汗。苏小卫常去探班,叮嘱丈夫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船平平安安划到彼岸。有妻子撑腰,霍建起硬是熬过了两个月。拍完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泪。

那晚,夫妻俩一起看样片,听着主题曲《梦在飞》,相互紧紧拥抱,两颗心似乎插上了翅膀,飞上了高远的电影天空。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获得“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霍建起开始称苏小卫为“我的小卫星”。

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接拍一部。夫妻俩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他们被圈内人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在苏小卫看来,给丈夫写剧本就像为他洗衣做饭一样,成了生活的必然。

2004年,霍建起被划归第五代导演,苏小卫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制片人的关注,常有人登门相邀。可是夫妻俩有共同的原则:不喜欢的题材不接;电视剧不接。他们把大量合作者挡在了门外,平均一年只能拍一部电影,自然,收入也就不高。与周围开奔驰、住豪宅的朋友相比,夫妻俩显得非常寒伧:住在老房子里,开着很旧的富康车,平时很少参加应酬。

有时,霍建起为自己没能给家庭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而愧疚。苏小卫说:“凭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让我们富足。但做不愿做的事,你会痛苦的。我们现在挺好的,何必去攀比?”他的心结被解开了,“我不想赚太多银子,是想保持对艺术的敏感。诱惑多了,内心的信念就会动摇。”苏小卫感慨地说:“我同你一样,是真心喜欢这种平淡、简单的生活。”

情倾电影,冯氏奖牌有丈夫一半

2009年初,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近一年,剧本的改编过程一波三折,但三家投资方及冯小刚都不太满意。

苏小卫耳闻冯小刚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要求非常高。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

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情感。他说,小说为剧本改编提供了非常特别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后天》、《惊天动地》等灾难大片,都是全景式描写,灾难结束,故事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心肠一硬”,接下了这个活儿。随后,她与冯小刚、华谊兄弟公司老总王中军长聊了一次,形成了共识:这是一部温暖、富含诸多情感元素的主流电影。

在故事梗概中,苏小卫含着热泪写:“23秒,32年。从唐山到汶川,两次大地震都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过剧本说的是,家其实还在,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不管离开多远,我们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的思路,霍建起朝妻子竖起了大拇指:“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

撰写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纠葛该如何解开。霍建起忙里偷闲,与苏小卫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这些老人告诉他俩:“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尾。”

苏小卫茅塞顿开,在随后的创作中,她删去部分体现人生绝望的内容,把原著里的“疼痛”变成了“修复疼痛”。

苏小卫用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她心里那根弦就紧绷起来了,吃饭不觉香,上床睡不着。为了稳定妻子的情绪,霍建起开车带她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寻找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径。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找到冯小刚,告诉他自己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的情况,建议冯小刚要修改剧本时,语气和缓地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到被信任和尊重。冯小刚笑了,“放心,我会跟你老婆好言好语商量的,保证不出现火药味。”

果然,剧本虽然先后修改了八次,但苏小卫觉得冯小刚很好打交道。她纳闷地问:“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对我以礼相待?”霍建起这才露出谜底。苏小卫说:“想不到你也会公关了。”

7月2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观众的新闻,称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第4篇

5月29日晚,河北卫视在黄金档停播抗战剧《裂变》,《理发师》接档;5月17日,深圳卫视官方微博公告:“应广大观众要求,即日起至5月28日,深圳卫视每晚19:30特别推出“致青春——我们一起爱过的大片”播出季……电视剧《等待绽放》今晚起暂停播出。敬请谅解。”至今,《等待绽放》未曾回归;5月8日,网友江鱼1019称:“最近一直都看江西卫视晚上19:30播出的电视剧《再婚进行时》,播到15集,突然开始停了,播出一新的电视剧。”《综艺》向江西卫视总编室求证,消息属实;3月14日,北京卫视中途停播《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该剧共42集,停播时播了不到20集……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收视低迷。

收视率 硬门槛

眼下,综艺节目竞争火爆,但电视台整体收视排名仍需电视剧拉动。对于非一线卫视来说,黄金档电视剧甚至是竞争之惟一利器。河北卫视全天共有五大剧场,黄金档收视份额占比约百分之五六十。“这个剧场播不好,其他剧场会整体掉下来。” 河北卫视一工作人员表示。

在《裂变》之前,河北卫视黄金档播出的是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因地域接近性,该剧使河北卫视黄金剧场平均收视排名前进到第16位。平时,该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18到22皆属正常。《裂变》从5月22日接档《唐山大地震》,到5月28日,排名下降至同时段第25位,对河北卫视来说,这个排名实属反常,卫视负责人决定将该剧从黄金档移除。此前,河北卫视在非黄金档也会中途停播一些收视很不理想的剧集,但是在《裂变》之前从未有过向“黄金档+首播剧”动刀的先例。

“没想到掉得这么厉害,播到25名,让我们有点坚持不住了。” 上述人士表示,“广告商提出异议,另外,卫视人事部绩效考核部门也考虑到这样下去会影响到第二季度收视平均份额,不利于接下来的广告招商。”

河北卫视节目编排科科长谭颖告诉《综艺》,因为黄金档电视剧要提前预报,《裂变》撤剧先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视剧管理司报批,经管理部门批准并与制片方沟通后,最终该剧被调整至晚间11点次黄档。

无独有偶,5月初,《再婚进行时》被江西卫视弃播,江西卫视副总监周继革也不讳言是收视不理想所致。3月份,北京卫视停播《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时曾否认是收视率问题,然而事实是该剧在北京、东方、天津卫视播出的收视均不理想,北京卫视不仅跌出同时段十强,3月13日同时段收视排名更跌至20位。5月中旬,深圳卫视停播《等待绽放》并表示不便说明原因,只强调“和其他电视台停播个别电视剧原因一样”。据了解,深圳卫视从5月10日起播出该剧,收视一直徘徊在20名左右,CSM46城榜单则没有进入前20。

为何“动刀”

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会停播,这是电视台的共识。

“以前,剧播得好不好没关系,因为压力没那么大,但是现在电视台的考核压力都非常大。”曾在安徽、湖南等卫视供职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立强说。

据了解,河北卫视从今年开始实行收视率与绩效挂钩制度,该卫视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裂变》移出黄金档“应当是改革的结果”。江西卫视频道从今年开始实行独立购剧,目前,其采购体系正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再婚进行时》是这个新采购系统的一次试错。

可以说,“腰斩”剧集是卫视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反馈。在广告资源越来越向强势平台集中的背景下,市场的倒逼导致一轮轮的卫视改革方案均以业绩为导向。正如谭颖所说,如今,各卫视都在频繁调整节目和剧,“市场已经到了没有太多规则和规矩可说的阶段了。”

而这句话似乎也可应用于电视剧从生产到传播的整个产业链。

“腰斩”剧多被贴上“质量不过关”标签,而这些产品能顺利进入流通环节,是因为目前国内采购体系大多实行“制播分离”且是“期货”交易。某一线卫视副总监向综艺表示,现在的电视剧购剧市场发展畸形,上游拿着几张纸的剧本大纲就拿到电视台来卖了。更有甚者,有业内人士表示,有时,电视剧已开播一周,购剧部门连片花都还没看到过。

有鉴于此,卫视购剧的“保险”做法是买品牌(导演品牌、演员品牌、制片人品牌、公司品牌),但这种做法未必保险,马伊琍、杜淳主演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即为例证。

规避风险

然而,市场已经形成惯性,要动产业链的“刀子”恐怕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一直以来就有专家呼吁,改善国内电视剧生产传播生态,可以借鉴美剧模式——电视台定制、边拍边播、流水式操作。这样,即便剧集被“腰斩”也可使得各方损失降到最低。但陈立强认为,目前,国内电视剧的生产流程和审查、传播方式的形成是多年积累,一时难以更改。加之中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观众等不及一周一播,周播剧在中国行不通。”

在美国,如果剧集收视太低,电视台要么匆匆播完这一季不再与制作方续约,要么不管剧情进行到哪里直接停播。美剧的生产体系造就了很多“腰斩”剧,也造就了更多受欢迎的成功剧集。“腰斩”,对于美国电视工业来说意味着退出机制,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对于国内卫视“腰斩”现象,影评人李星文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腰斩多了,总体算好事吧,让烂剧断魂,就是对好剧的鼓励。事故多了,行业会往没有事故的方向调整。”

陈立强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中,完全避免腰斩可能性很小,但是可以做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电视台需要紧紧围绕自身定位购买剧集。以《裂变》为例,其是部抗战剧,但主打的是青春牌,由《甄嬛传》中的“华妃娘娘”蒋欣等主演,河北卫视工作人员坦言“偶像剧在我们平台并不适合”。河北卫视剧集以谍战、婆媳戏为主打,中老年观众为主力收视人群。去年,由海清、小沈阳主演的《后厨》虽因剧本、剪辑等问题广遭质疑,但却获得该台2012年度收视第二的成绩。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第5篇

口碑两极分化

被视为“第五代”领路人的张艺谋,自2002年《英雄》开始,以“国产大片”模式,迅速赢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与高达2.5亿元票房一起而至的,还有观众对其执导影片“画面绚烂,内容空洞”的质疑和不满。之后,被称为复制相同模式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均重复着与《英雄》同样的命运。2009年年底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更是让很多观众对张艺谋“失望之极”。

但观众此次对《金陵十三钗》的态度呈明显的“两极分化”。在某专业网站上,《英雄》所获评分为6.1分,《十面埋伏》为5.1分,《满城尽带黄金》为5.0分,《金陵十三钗》则获8.1分的成绩,成为张艺谋近两年执导的口碑最好的电影。有文化批评人士指出,导演张艺谋在该片中表现出一定的水准:“《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自《活着》以来最好的电影,只有《霸王别姬》能够与之相媲美。”

与此同时,影片的负面评价也不在少数,一位南京学者认为该片“没有正面反映南京保卫战,反而编造一个的故事,削减了这一严肃、庄重历史事件的严肃性。”国内某知名文化学者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消费苦难为爱国主义》,直斥《金陵十三钗》用“爱国”勾兑“”。部分业内人士和观众指出,此片选材过于沉重,与贺岁档的观影氛围背道而驰。

国外媒体同样指出,“张艺谋制造的一个混乱、严重缺少平衡、过度炫耀某些场景的电影大杂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克・黑尔认为,《金陵十三钗》“似乎唯一向人们证实的是每一个生命的无意义的牺牲换来了廉价的眼泪,它的代价是的历史真实被轻率地淡化了。”《纽约邮报》更以嘲谑的口吻评价《金陵十三钗》为“一部荒谬绝伦的肥皂剧”。

当然,并不是所有西方媒体都热衷于贬低该片。知名影评人洛维斯・维特尔在观赏这部电影时感动得落泪,并撰文称《金陵十三钗》:“在庞大的叙事中具备近似于教科书般不容忽视的严肃性。”还有媒体则对这部电影的摄影、服装、音效以及张艺谋“无法令人忽视的创造性”难抑赞美之情:“将作为同类别电影中的一次巨大胜利而被铭记。”

饥饿营销:饿了媒体,也饿了影院

张伟平曾向媒体表示:“我了解老百姓,了解电影市场,了解观众。不管张艺谋的萝卜种成什么样,我都有本事把它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但回顾《金陵十三钗》的整个营销推广,张伟平这次“卖萝卜”的手段却鲜有新意。

“饥饿营销”与“话题制造”,是张伟平惯用的两大手段。影片开机前,片方迫不及待召开盛大会,公布男主角的人选是克里斯蒂安・贝尔,并着重渲染该片的高投资、国际团队和精神内涵。随后便开始了全封闭拍摄,不许任何媒体探班,并很少相关资料。

与此同时,张伟平也不失时机地策划宣传攻势,如影片开机、贝尔获奥斯卡奖、赴戛纳电影节售卖《金陵十三钗》、在国内超前放映、对阵院线提高分账比例等。每一次都利用热点新闻炒作,以达到宣传影片的目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张伟平这次对于《金陵十三钗》的营销不再那么“游刃有余”:“张伟平一直想玩‘饥饿营销’,但在对手《龙门飞甲爱》的强大攻势之下没敢‘饥饿’到底,提前曝光了女主角的‘拍床上戏体验’,又匆忙搞了一场类似‘旗袍秀’般的首映式,觉得效果不好又和北京电视台合作了一个图书会。从影院难得一见的阵地宣传物料可以看出,片方的宣传工作没有做足。”

比如此次对峙“院线”,提高最低票价和分账比例,虽在客观上炒作了《金陵十三钗》,但也影响了出品方与影片在普通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影片也遭到院线和影院的“不欢迎”。

“投资6亿元”惹争议

《金陵十三钗》号称投资6亿元,是“目前投资额最高的国产电影”。但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对投资产生了疑问。对此,新画面的官方回应道,“钱主要花在战争戏、好莱坞特效高手威廉姆斯团队上。特效团队早在今年(2011年)3月15日就来到南京,反复做各种试验。他们用的反应弹全是美国进口的,光一桶爆破用的油就8000元。”

但对片方所称的“大部分投资应该花在了特效方面”,有业内人士以威廉姆斯团队参与的同类型剧集《太平洋》和《兄弟连》相比较:“两片单集的战争场面和精细程度远远大于也多于《金陵十三钗》很多倍,但单集投资(包括演职员片酬、CG特效等所有费用)约1500万美元左右。”此外,也有人指出,《金陵十三钗》的大部分特效镜头,均由曾经担纲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等电影特效制作的特效公司特艺中国完成的。这家公司从《三枪拍案惊奇》便开始与张艺谋合作。鉴于国内特效公司的普遍价格,其特效团队总监向记者表示,“特效方面的投资大概都用到了英国威廉姆斯团队身上,我们并没有拿到非常高的酬劳。”

相关期刊更多

唐山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

唐山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