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染病疫情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医院在传染病监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具体体现,而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1-2]。为进一步规范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本文对我院2005-2009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8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我院2005-2009年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类。
1.2方法查阅2005-2009年传染病报告卡、疫情存档报表、疫情管理工作检查原始记录等,对其统计分析。
2结果
2.1传染病种类、数量由2005-2009年我院上报传染病数据可知,2005年上报11种共526例传染病,次年上报10种共740例传染病,而待到第三年,上报10种共671例传染病,第四年上报12种共629例传染病,而2009年上报14种共740例传染病,共计3306例传染病。五年内我院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性病、肺结核、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具体报告情况见表1。
表12005年-2009年传染病报告情况
2.2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病毒性肝炎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8至55岁之间,发病者最多为农民,其中主要病种乙型肝炎占79.47%。
2.2.2性病资料显示:性病发病男性471人,女性257人;年龄18岁以下11例,70岁以上35例,而18至50岁和51至70岁发病人数分别为583例与99例;发病者最多为无业人员;梅毒病例急剧上升,淋病、尖锐湿疣病例下降,发病人群中老年比例增加。
2.2.3肺结核资料显示:该病男性与女性之比约3:1;而发病年龄多处于16至60岁;发病者最多为农民。
3讨论
3.1病毒性肝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居首传染病病种。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缺乏特别有效手段,预防和控制优显重要,加大甲肝、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健康宣传,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医院特别是青壮年求职体检或就诊多行乙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能及时发现,给予治疗,同时上报传染卡。且定期对医务人员行《传染病防治法》培训,加强对传染病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另预防保健科与检验科密切配合,发现新病例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杜绝传染病漏报。
3.2性病 性病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无业人员发病较多。人们性观念发生偏离。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性病的有效措施,医院通过宣传栏、放DVD、义诊咨询等形式,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倡导安全健康,使其充分认识到不良的危害,鼓励健康积极生活方式和正确求医。定期对相关医务人员行《性病诊断标准与检测方法》等培训,提高性病诊断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3.3肺结核本次调查显示肺结核发病率、涂阳农民最多。对结核病的认识程度低、结核病的传染性认知率低、群众普遍不了解治疗的关键措施、不了解规范治疗的时间、不了解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正在执行的免费治疗政策, 以及较高比例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歧视[3]。对肺结核的认知程度是影响肺结核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因素。医院对高危人群、可疑患者(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者)就诊加强登记,留痰找结核杆菌及加强X线胸片辅助检查,诊断明确立即转诊,上报传染卡,同时对患者行结核病相关知识及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宣传,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知,及时就诊、治疗,降低扩散。
参考文献
[1]王双明.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的防治控制设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401.
[2]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5):515-516.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素
学校为一个人口密集区域,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具有较严重的危险性。但学校疫情防治具有相对滞后性,会影响传染病情的控制处理[1]。如何有效缩短疫情报告时间,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方法。本文重点分析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高疫情防治效果。
1 临床资料
抽样选取某地4所院校出现的5例疫情(分别为甲乙丙丁4所学校),对学校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5例疫情为细菌性痢疾,其中2例为福氏1a型,3例为福氏2b型。同时由相同调查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个体诊所有关人员、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学校以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结果
2.1疫情发现者以及发现时间 疫情发现时间,从快到慢分别为专职校医、卫生院临床医生、教师以及乡防保医生,病情发现时间为甲校(5d)、乙校(8d)、丙校(11d)、丁校(15d),见表1。
2.2就诊地点与就诊时间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疫情发现较早的甲乙两所学校的就诊人数为23、55例,但有52.2%、52.7% 患者在同一地点接受治疗;而病情发现较晚的丙丁两组患者,就诊人数为80、120例主要集中在个体诊所中,表明影响疫情治疗效果的是就诊地点。其中甲校疫情发现时间明显早于乙校,表明集中于校医室更容易发现疫情。
3 讨论
传染病是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主要为微生物,少数为寄生虫。在对传染病进行防治时,防疫部门应制定明确的疫情报告,并针对具体传染病的传播,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2]。在发现疫情后应及时向防疫部门报告,将其称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以及易感人群。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即可切断传染病传播。学校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疫情,会迅速传播蔓延,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同时严重疫情还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导致不能正常授课。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及社会性,这与学校的传染疫情密切相关[3]。本文选择4所一般情况相同的发生疫情的学校,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因素进行分析。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中学生疫情的发现,其中发现快慢学校分别为甲校(5d)、乙校(8d)、丙校(11d)、丁校(15d),发现病情人员从早到晚分别为专职校医、卫生院临床医生、教师以及乡防保医生,集中于校医室更容易发现疫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应建议学生实施寄宿制,同时建议学生在看病就诊时,以校医为主。若在1d内发现相同病例异常增多,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疾病。同时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诊断治疗水平,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控疫情的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任务.试论中小学校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举措[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707-708.
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 了解泰州市海陵区近6年来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及传染病类别构成,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χ2趋势检验及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206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共623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共5829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为主要的前5位病种,占总报告数的89.36%,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χ2=495.75,P<0.01)。丙类法定传染病中,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为主要的前5位病种,占总报告数的98.44%,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7.21,P<0.01)。6年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0.95%,报告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χ2=184.03,P<0.01);肠道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5.01%,呈现出上升的趋势(χ2=24.26,P<0.01);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23.62%,呈下降的趋势(χ2=400.38,P<0.0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8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0.23%。结论 2008—2013年间,泰州市海陵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报告的前三位,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居报告的前三位。不同类别传染病发病趋势中,肠道传染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加强手足口病、梅毒等主要病种的综合防治工作。
[
关键词 ] 法定传染病;趋势分析;发病率;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15-03
[作者简介] 张学凤(1977-),女,江苏泰州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讯简介] 周锦江(1975-),男,江苏泰州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为了解泰州市海陵区近6年来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及传染病类别构成,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海陵区2008—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Excel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用Epi info 6.04进行率的比较和χ2趋势检验。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该区2008—2013年累计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1206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共623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共5829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69.25/10万;死亡9例,其中,狂犬病患者5例,肺结核病患者3例,艾滋病患者1例。乙类传染病以2008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59.22/10万,经趋势检验,2008—2013年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χ2=495.75 P<0.01)。丙类传染病以2008年最低,为130.37/10万,2009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75.58/10万,2008—2013年期间,各年度发病率虽有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χ2=7.21,P<0.01)。各年度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见表1。
2.2 主要报告病种构成情况
2008—2013年间,报告的乙类法定传染病中,各年度前5位病种位次虽有所不同,但以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为主,这5种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89.36%(表2)。丙类法定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为主要病种,占总报告数的79.77%;前5位病种以为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为主,这5种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98.44%(表3)。
2.3法定传染病及其他监测传染病分类构成情况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6年累计报告发病3733例,占法定传染病及其他监测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0.95%,年报告发病率以2008年最高,为196.95/10万,2013年最低,为73.91/10万,经趋势检验,2008—2013年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χ2=184.03,P<0.01)。见表4。其中,梅毒报告1710例,占该类传染病的45.81%,年均发病率为66.52/10万;乙肝报告1331例,占该类传染病的35.65%,年均发病率为81.78/10万。
2.3.2 肠道传染病 6年累计报告发病5429例,占法定传染病及其它监测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5.01%,年度报告发病率以2011年最高,为253.63/10万,2008年最低,为135.09/10万,经趋势检验,2008—2013年间,肠道传染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χ2=24.26,P<0.01)。见表4。其中,手足口病报告4650例,占该类传染病的85.65%,年均发病率为180.90/10万。
2.3.3呼吸道传染病 6年累计报告发病2849例,占法定传染病及其它监测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23.62%,年度报告发病率以2009年最高,为32.33/10万,2011年最低,为15.47/10万,经趋势检验,2008—2013年间,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χ2=400.38,P<0.01)。见表4。其中,肺结核报告1338例,占该类传染病的46.96%,年均发病率为52.05/10万;流感报告446例,占该类传染病的15.65%,年均发病率为17.35/10万;甲型H1N1流感报告300例,占该类传染病的10.53%,年均发病率为11.67/10万。
2.3.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6年累计报告发病28例,占法定传染病及其它监测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0.23%,各年度报告发病率未呈现出上升或下降趋势(χ2=0.37,P>0.05)。见表4。其中,疟疾报告22例,占该类传染病的78.57%,年均发病率为0.86/10万。
2.3.5其他传染病 此类传染病包括我省一些重点监测类传染病,如水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2008—2013年累计报告发病23例,占法定传染病及其它监测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0.19%。见表4。
3讨论
由分析结果可知,该区2008—2013年期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处于132.74/10万~359.22/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1);同期,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各年度虽有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P<0.01)。主要是因为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开始纳入监测报告范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报告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力度不断加大。因此,在加强乙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和应急处置应受到更多的重视[1]。
6年来,海陵区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以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为主,这一结果与周锦江[1]的报道有了新的变化,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居该区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与陆明霞[2]的报道相一致。因此,需继续加强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性病门诊的诊疗活动,推广安全套的使用[3]。病毒性肝炎一直以来是该区发病的前五位病种, 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77.56%。应认真落实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加强监测,推进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工作[4]。
肠道传染病发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报告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45.01%。其中,手足口病报告4650例, 年均发病率为180.90/10万,分别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5.65%和总发病数的38.55%,高于周边地区的年均发病率[5];手足口病已成为影响该区总发病率变化趋势的主要病种。在当前手足口病疫苗未推向社会之前,规范做好幼托机构的手足口病疫情处置,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仍应是防范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肺结核报告病例的减少。在国家实施直接督导短程化疗(DOTS),特别是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工作后,结核病的治愈率得到显著提高,肺结核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6]。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染病谱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新发传染病如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不断出现,应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的变化,及时调查防控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手足口病、梅毒等主要病种的综合防治工作,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
[
参考文献]
[1] 周锦江.2004—2007年泰州市海陵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15-16.
[2] 陆明霞,杜国明,邱海岩,等.张家港市2005—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1):3-5.
[3] 周锦江.泰州市海陵区2006—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3,15(3):1-2.
[4] 孙荣贵.兴化市2007—2011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5):46-47.
[5] 李锦成,朱道建,.扬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研制,2014,30(2):212-213.
自1957年我市建立防疫站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一直沿用接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各医疗单位疫情管理员报送或邮寄市卫生防疫站,各种数据手工统计分析。这种传染病报告模式造成了从医生接诊传染病患者到报告至市卫生防疫站一般需24h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极易造成传染病报告卡的积压或丢失,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全市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分析,延误了对传染病控制措施的落实,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在传染病控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准确性决定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成败。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国的暴发流行,充分暴露出了我国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不及时性等严重问题,这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害。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市一级以上的医疗单位通过建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采取网络式上报与管理,从而使传染病疫情报告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1 网络化报告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十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要加速卫生信息网建设,并确立疾病控制信息网络建设优先的目标。为了提高疫情报告信息质量,市卫生防疫站于2003年10月份投资10余万元建立了疫情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在系统中建立了本级用户和29个网络直报用户,为每个用户设置了用户编码和密码,并根据各自的职责授予了不同的角色,以满足各自的报告要求。同时要求全市一级以上的医疗单位均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上网设备等硬件物资。对各单位网络直报员进行了为期1天的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如何登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录入用户编码和密码,进入本单位事先设置好的直报系统;如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录入、上报;如何查询报告信息和分析疫情信息等技术。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一级以上医疗单位发现的传染病均要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当我市直报用户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后,市卫生防疫站的本级用户立即就可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所上报的疫情信息进行浏览,查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并对报告的疫情进行核实,然后进行审核,审核后疫情信息就存入网络系统。通过此系统还可以定期对全市上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对存在暴发流行趋势的传染病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可提前对疫情进行控制,以防止疫情扩散形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2 网络化报告的效果与体会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网络管理自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份为止,通过在我市运行,取得较好的效果。
2.1 传染病患者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 各种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传染病的预警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我市传染病疫情报告采取网络报告后使传染病患者个人资料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具有真实可靠性,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的完整性,从而更有利于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流调。
2.2 传染病报告卡片完整性 由1986年的89%提高到2008年的99%。极大缩短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传染病报告卡由原来的送达或邮寄至市防疫站平均需用24h以上,缩短为实行网络报告后只需20s,市卫生防疫站就可收到上报疫情。
2.3 避免误报 避免了由于笔迹潦草而导致的误报,传染病疫情分析的各种数据由电脑自动生成,由过去需要2天时间完成的数据分析,现在只需用5min即可准确无误的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质量。
2.4 减少漏报 极大减少了传染病漏报,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率由1986年的24%降至2008年的0.47%;自1986年加强疫情报告各项措施落实后,漏报率迅速下降, 2004年,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后,也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质量,漏报率也下降到了1%以下(见图1)。
图1 龙口市1986-2008年传染病漏报率分析图
2.5 自动、及时地提出了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预警信息 2004年以前,传染病控制是在形成暴发流行后开始采取防控措施,而实行疫情网络报告后,根据网络分析数据及早预警,更早地采取控制措施,从而防止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当我市1周内发生了2例重点传染病(如麻疹、痢疾等),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给用户管理员,提出警示,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相应情况在网络进行回复。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是疫情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全面掌握传染病发病动态,探讨流行规律并制订有效措施的重要依据。传染病网络直报实现了传染病信息获取和疫情管理的及时高效,其优势不仅在于及时,而且可从全局的角度动态监测各地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应用后,极大地提高了我市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缩短了报告时间,减少了传染病漏报,从而更有利于市防疫站及时掌握全市的疫情状况,及时的提出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为及时采取控制疫情措施提供了科学数据,从而更好地防止了我市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推进经济大发展,构建和谐新龙口提供了良好环境。
3 问题及对策
3.1 网络或计算机故障将会影响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因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前提是网络要保持通畅和计算机正常工作,在网络或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各医疗单位无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疫情报告,从而影响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3.2 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个空白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的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但目前传染病疫情报告尚未普及到这些医疗机构,很多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尚未开展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而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在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看病的并不在少数。
3.3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多数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队伍不稳定,网络直报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少数医疗机构尚未设置专门人员从事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从而影响了疫情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员的网络或计算机维护能力,在遇到常见故障时能自行解决。在停电或网通公司系统故障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有关疫情资料电话或传真报告市卫生防疫站,由市卫生防疫站疫情管理员将有关疫情资料录入专报系统网。二是要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开展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覆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稳定的网络直报工作队伍。三是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的管理,增加对个体门诊或私人诊所的资金投入,争取在全市所有医疗单位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5-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控制,但是传染病的发生率却呈攀升趋势,为了能使传染病得到抑制,各大医院已经开始采用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能对传染病进行全流程的监测、分析等,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1.1 所采用的系统概况 在医院的所有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其采用了B/S构架,并在后台采用SQL2003企业版大型数据库,而前段则采用程序使用JAVA编程,前端应用程序使用范围较广,被整合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例如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以及放射工作站,将其用来采集传染病管理的数据。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容纳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信息资料,由于程序中一个菜单值对应一个功能,所以可容量大量的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1.2 可对疫情做统计并管理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月对疫情做系统分析后,将其告知上级分管领导,使其了解到传染病的发病起因、以及高发人群,对这些患者的入院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作基本的了解,为了完善患者的管理,医院需从系统中提取传染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且防保科每周须通过依托网上数据生成,对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从而全方面促进传染病传播的预防工作,推进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2.1 降低病菌的报告率(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当中,当医护人员填写病人的诊断结果完毕后,此时系统会在第一时间里向医生进行提示,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其上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提示功能,有利于提高医生的报卡率,避免出现漏报、迟报的现象,及时报卡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速率。相反,还可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系统将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与信息系统进行共享数据,对于一些手报工卡出现的字迹模糊不清、项目填写不全的现象,一律拒绝,此方法保证了患者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2 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的工作效率 由于我院已开始采用信息系统即医生站和检验科LIS,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研究,在不久将采用传染病网路管理和电子报告形式,这样一来就可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对病情进行归类分析。一般是降低疫情的种类、科室分布和例数通过计算机做系统的分析,计算机将其数据整理,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结果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人力,与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相比,其效率不可比及,并且准确性高于人工计算,尤其是数据庞大时,人工计算难免会出现错误[2]。所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医院疫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在计算方面胜于人工计算,在报告卡方面也占优势,传统的纸质报告卡由人工进行填写,常常出现字迹不清、潦草等现象,但是现如今的电子报告卡,根据报告卡信息内容,将其制作成“传染病登记本”,并以电子版的形式展现出来,克服了报告信息模糊不清的现象,并且还可节省预防保健科人工收卡这一环节的工作,大大减少了预防保健科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对于已报的报告卡还可进行删除、修订等,体现了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高科技性能。除此之外,还能对传染病疫情做监测,便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到传染病传播的状况,全面控制病情的传播,其次还能对特种病情做跟踪监管,一发现病情发展呈现攀升趋势时,可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传染病的继续传播、蔓延,给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将医生站、检验科LIS、传染病网路管理以及电子报告这四者相结合,不但可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的目,而且可达到全面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的效果,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报告的工作效率以及报卡质量。
3 讨 论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传染病疫情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科室传染病疫情的评分工作和项目检查工作,以及每个患者入院到出院情况都一一进行监测,并将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个数据都可查询,同时也具有录入功能,并且反应出患者的预报和反馈情况。至于位于科室工作站的子系统,则是对患者做相应的管理,患者的化验情况、检查情况等,都会反馈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就我国目前的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该系统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并能对管理质量做分析、评价,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并能推动预防保健科的管理工作,但是若是能将此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相联系起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会更加健全,现如今负责疫情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对本院的疫情信息做管理,还需将全院的疫情报告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这一环节常常出现漏报、迟报甚至是错报的现象。如将两系统连接起来,则省略了该环节,既节省人力,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各大医院目前采用C/S构架,并且后台使用SQLSERVER2000企业版大型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使用PowerBuilder7编程,随后把采集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所有运用到的软件都集成到各个需要报告法定传染病的计算机工作站上,从而形成一个遍及整个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和控制网络,能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控,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群.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