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霸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范文第1篇

作为学生最切身相关的场所,家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们不应一味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应适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怕之处,让受暴儿童及时站出来,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毕竟“校园霸凌”或多或少与家长观念有关。

而在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教育问题也随之显露,校方管理疏忽,安全体系漏洞扑面而来。“校园霸凌”不仅考验着家长,更考验着校方的良心。校园暴力事件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一种无奈,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长出的仇视种子很难被单纯说教化解。

学校在这面前,应加大德育力度,鼓励学生举报“校园霸凌”,同时加大监管范围,让学生安全进校,安全回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的不作为不应成为学校不作为的理由,学校应就自身机制深刻反省,改正并强化。

再进一步说,“校园霸凌”事件不能仅作为人们的谈资,更是一座警钟。发生过的事可以弥补,尚未发生的有待我们预防。司法机构并非只针对于成年人,它们的执法对象是全社会,法律的空白更应及时得到填补。

尽管学生涉事者为“未成年人”,但惩罚也不可少。至于让涉事者真正暴露在阳光下,受到应有的惩罚,才可能让“校园霸凌”事件真正远离儿童,让学生远离伤害。

校园霸凌范文第2篇

1、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是有区别的,而校园暴力是指校园欺凌中的肢体欺凌,往往伴随恶性暴力事件,呈现团伙化,低幼化,预谋化,性质更为恶劣。

2、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1]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来源:文章屋网 )

校园霸凌范文第3篇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霸凌”通常发生在两个力量不对称的人之间,它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具有长期性、多发性,且形式多样,如:肢体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取绰号、辱骂、嘲弄、恐吓),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树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微信、微博、博客、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性霸凌(以身体、性别、性征、性取向等作取笑或评论的行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体上的侵犯)。

校园生活本该是孩子们最美好的时光。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单纯美好的环境里好像隐藏着一些不那么和谐的部分。到底如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类似悲剧的不断发生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以下从“受害者”和“霸凌者”两方面来谈谈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受害者”心理

很多孩子在校园遭遇“霸凌”后并不会选择主动向家长、老师求助,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多关心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

1.衣服丢失或被撕破;

2.身上出现伤痕、淤青等皮外伤,并且吞吞吐吐无法解释;

3.对学校有恐慌,莫名的拒绝上学,甚至旷课逃学;

4 .情绪化,会突然暴躁或消沉;

5.丧失自信心,成绩一落千丈,没有朋友;

6.食欲下降;

7.通过各种理由问家长要很多钱;

8.出现睡眠障碍,如:睡眠中容易惊醒,或经常做噩梦、失眠。

国外研究显示,被“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建议如果孩子不幸被“霸凌”后,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问题,鼓励他们再度结交新的朋友。要高度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另外,家长和学校应该对那些容易成为“霸凌者”目标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学习特别好或特别不好,个性比较内向害羞、敏感,在人际与社交活动上属于被孤立的一群,在生理发育方面比较迟缓或弱小,有某种身心障碍。

“霸凌者”心理

导致学生有“霸凌”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说有四个方面:

1.个性方面,一般比较没有耐心,行动鲁莽,有强烈的支配欲;

2.容易感到挫败,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3.不喜欢遵守规矩;

4.家庭因素,很多“霸凌者”的家庭可能存在家庭暴力,或缺乏父母的关爱、督促教导,还有一部分“霸凌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过度严厉所致。

梅医生提醒,很多同学、老师、家长或社会舆论等常会把“霸凌者”当成麻烦制造者,给他们贴上“坏孩子”“学校霸王”等一些标签,被标签后的这些人很可能会遭到排斥和疏远,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慢慢地接受这些标签所赋予的角色形象。

最好的保护就是预防。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受害”同学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及早干预治疗那些有“霸凌”倾向同学的心理问题,因为没有“霸凌者”,就没有“受害者”。

校园霸凌范文第4篇

2、要给孩子做积极的心理辅导,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我们应该尽量安慰。

3、要找到学校寻求解决的途径,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通过学校的方式去帮助解决。

4、在孩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给出回应,鼓励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校园霸凌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年龄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of different age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pathogen infection

YAO Meng-lin, LIAN Chao-hu, YANG Chuan-zhong, et al.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2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relationshipbetweenmesenteric lymphadenitisof different agein children hospitalizedand MP infectionand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into two groups,includ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1~3 Years old and 3~14 Years old) andthe control group.(1~3 Years old and 3~14 Years old).Firstlycompared positive rate of MP-IG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the control groupof differentage.The positive rate between 1~3 Years old and 3~14 Years old were compar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P-IGM between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the control group of 1~3 Years old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3~14 Years old.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P-IGM betweenthe 1~3 Years old and3~14 years ol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 There is no close relevance betewee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andMP infectionof1~3 Years old children and close relevance of 3~14 Years oldchildren. There is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Pinfection beteween 1~3 Years old and 3~14 Years old.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Mesenteric lymphadenitis;Different age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认为是由病毒或细菌血行感染所致。现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和852例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感染患儿(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实验组)1~3岁组50例, 3~14岁组102例,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感染患儿(对照组)1~3岁组524例, 3~14岁组32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①间隙性、痉挛性不定位腹痛病史,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应用解痉药不缓解。②超声检查腹腔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纵横比>2(短轴>0.5 cm)。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包括除肠系膜淋巴结炎外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患儿。

1.2 临床特点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有阵发性腹痛或哭吵,腹痛呈痉挛性,以脐周及右下腹痛为主;应用解痉药不缓解;有腹痛或哭吵,无反跳痛或反跳痛表情;发病前1 d~4周均有呼吸系统感染征象,可伴呕吐、腹泻。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临床B超排除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咳嗽、流涕、气喘、发热、呕吐或腹泻等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检查血清Mp-IgM滴度;超声检查腹腔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6例1~3岁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阳性,78例1~3岁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阳性, 46例3~14岁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阳性,85例3~14岁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阳性。

2.2 统计学结果 1~3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p-IgM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3~1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p-IgM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1~3岁与3~14岁肠系膜淋巴结炎组比较Mp-IgM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

表1

1~3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Mp-IgM检测结果(例,%)

组别阳性组例数阴性组例数合计阳性率

实验组6445012.0

对照组7844652414.8

合计8449057414.6

注:χ2=0.29(0.5

表2

3~14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Mp-IgM检测结果(例,%)

组别阳性组例数阴性组例数合计阳性率

实验组465610245.0

对照组8524332826.0

合计13129943030

注:χ2=13.7(P

表3

1~3岁组与3~14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Mp-IgM检测结果(例,%)

组别阳性组例数阴性组例数合计阳性率

1~3岁组6445012.0

3~14岁组465610245.0

合计5210015234.2

注:χ2=16.3(P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儿童。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多为病毒感染[1],极少数为细菌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因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及毒素沿血液循环到达远端回盲区淋巴腺,引起该区淋巴腺感染并伴有细菌感染而发病。细菌可经胃肠破溃的肠黏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由于炎性渗出液刺激,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小儿MP感染发病率有所增加,关于MP感染的报道日见增多,但对MP感染后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MP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儿童[2],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脑炎、心肌炎、肾炎、溶血等多器官受累[3]。其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MP 直接侵犯呼吸道产生毒素外还与免疫介导密切相关[4,5]。有人认为MP感染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入侵的MP在肺组织或血管内与IgM、IgG结合乘积于肺组织局部或全身血管基底膜,进而激活补体,直接或间接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乘积的部位发生免疫炎性损伤,从而出现多种肺外多系统临床表现[5]。在针对MP的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除产生MP特异性抗体外,同时也产生大量交叉反应抗体,因此,MP可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相应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研究显示MP亦可进入血液,有在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部位增殖的可能性[6]。

MP感染与肠系膜淋巴结炎均具有年龄特点,前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后者好发于儿童,本研究表明3岁以下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与MP感染无密切相关性,3岁以上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与MP感染密切相关,因此,病毒感染并非所有年龄段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原因,对于多器官受累的感染患儿或3岁以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应高度警惕MP感染的可能,常规进行MP-IgM检查,是临床减少此类患儿漏诊和误诊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燕霞.腹膜与腹腔疾病//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2.

[2] 谢增辉,周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784-787.

[3] Garner J M, No1 G, Retornaz K, et al. Extrapulmonary infections due to Mycoplasmapneumoniae. Arch Pediatr,2005,12(10):2.

[4] 张明智,王立波,张灵恩,等.Th1、Th2细胞功能变化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67-668.

[5] 赵敏,薛建珍,于式武.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临床表现76例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