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思乡的诗句

写思乡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思乡的诗句

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第1篇

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7、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13、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17、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2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4、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25、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26、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8、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9、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30、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3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3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3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影响,探讨TNF-a与缺血耐受的关系及其在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预缺血+缺血(IP+MCAO);假手术组(SS+MCAO):假手术代替IP,余同实验组;对照组(SS+SS),每组10只。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比较各组TNF-a的表达变化。结果 局灶性IP能够明显改善3d后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组织学的损伤,下调了TNF-a的表达,IOD值实验组(8109.53±571.21)对比假手术组(10704.72±58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59,P<0.05)。结论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耐受 大脑中动脉栓塞 肿瘤坏死因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schemic tolerance. 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 was used. 30 SD rats were pided into 3 groups : IPC+MCAO group, SS+MCAO group and SS+SS group. The infarct volume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with HE staining were evaluated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ollowing infarct volume and the damage of histology.The interagrated optical density in IPC+MCAO group and SS+MCAO group were (8109.53±571.21) and (10704.72±584.01) respectively,which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F=233.59,P<0.05). Conclusions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an protect brain and induce ischemic tolerance.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endogenous neuroprotection.

Key words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chemic toleranc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1990年Kitagawa等[1]发现短暂的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 能引起机体对再次严重的缺血具有耐受作用。称为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脑缺血耐受实际上是外界刺激激活了机体内在的保护机制,增加了对下一次严重损伤的抵抗能力,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但目前缺血耐受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在IP后的再次脑梗死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耐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分组

健康SD大鼠30只,雄性,清洁级,体重250~300g,购自四川大学华西动物实验中心,在手术前1周领回。所有大鼠试验前均在25℃恒温,充足供应饲料和饮水。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预缺血+IP+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假手术组(Sham surgery,SS)+MCAO:假手术代替IP,余同实验组;对照组(SS+SS):两次均为假手术。实验组给予IP10 min,3d后给予MCAO) 22 h,再灌注2h;假手术组未进行IP,而单纯暴露动脉处的解剖结构10 min,余同实验组。对照组两次均为暴露解剖结构,未进行IP。

1.2 动物模型的制备

采用郝玉曼等[2]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在体动物模型。IP的制备方法:SD大鼠用100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暴露出左侧颈总动脉和分叉部,分离动脉分叉处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于颈外动脉距分叉处约5mm处剪一小口,将预先准备好的直径为0.235mm,长约5cm,前端加热成圆形的鱼线,用肝素浸泡后从剪口处插入,使鱼线经颈总动脉分叉部进入颈内动脉,向头端深入至分叉以上18~20mm,直至有阻力时,即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入口处,结扎颈外动脉近心端,10min后从颈外动脉轻轻抽出拴线至结扎处,形成第一次再灌注,形成预缺血。3d后,麻醉3组大鼠,拆除皮肤缝线,找到颈外动脉的结扎端,重新剪口插线至18~20mm,再次阻断MCA,结扎颈外动脉的近心端,将线尾留在皮外。2h后抽出拴线,形成第2次再灌注。以动物清醒后出现同侧Horner征和对侧前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为造模成功标准。各组动物均在术中用加热板使其肛温维持在37℃左右。术后单笼饲养。22h后处死。

1.3 检测指标: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 deficit score, NDS)

[3](在动物清醒后由协作者盲法评分进行)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分:轻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不能完全伸展右前肢); 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右侧转圈);3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右侧倾倒); 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水平降低。

1.3.2 光镜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测定

各组动物均在预定时间处死,迅速断头取脑,浸入40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做5μm的连续冠状切片,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Nick&Spot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处理,在高倍镜(400倍)下观察不重叠的8个视野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用积分光密度(intera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表示阳性TNF-a表达信号的强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 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设P

转贴于

2 结果

2.1 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假手术组及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的瘫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P

2.2 三组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

在光镜下可见各组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见封二图1、2、3)。

2.3 三组的免疫组化染色示TNF-a的表达比较(见封二图4、5、6)

观察三组梗死灶周围的脑组织内TNF-a的表达在对照组表达很少,着色较浅,分布弥散。在假手术组表达较多,在镜下满视野弥漫分布,实验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在梗死周边区表达减轻。经图像分析测定实验组IOD值(8109.53±571.21)与假手术组IOD值(10704.72±584.01)及对照组(4423.24±43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59,P

3 讨论

缺血耐受的现象发生存在早期和晚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早期的耐受效应(IP后30min~24h)中主要是通过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影响细胞功能的变化发挥作用;晚期的迟发性的耐受现象(一般可持续数天)则认为是激活了机体的某些信号传导途径,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激活保护性的靶基因,通过翻译,合成新的蛋白质[4,5]。

本次研究从神经功能缺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迟发性缺血耐受的形成及可能的机制。在神经功能方面,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所有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的瘫痪,其中评分为3分重度神经功能缺失占60%,另有25%的出现意识水平的下降,表现为不能行走,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在实验组给予预缺血10min处理后,缺损评分普遍较低,其中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失占大部分(55%),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提尾时,右侧上肢明显的呈屈曲状,另有25%的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减轻,行走基本维持正常步态,无明显的转圈现象,只在拉尾时,右侧肢体抓握力明显较左侧减退。统计分析证实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其可能的机制探索,本次研究进行了炎性因子TNF-a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组梗死灶周围的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TNF-a表达,对照组TNF-a很少表达而假手术组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最高,镜下观察满视野分布,且染色较深。在给予预缺血10min处理后TNF-a表达减少,以上结果提示TNF-a可能与晚期的迟发性的耐受有关。

TNF-a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类的细胞因子,其基因表达产物先是生成2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体,其中含有7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切除信号肽后才能转化成有活性的TNF。成熟后的TNF为1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kDa,在活化的巨噬细胞内以膜结合型存在并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释放。体内多种细胞存在TNF的受体如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等。有研究结果表明,注射TNF-a后,可使梗死体积扩大,加重脑水肿,而应用TNF-MoAb阻断内源性的TNF-a可显著减轻脑损伤。在缺血后的不同时相,缺血区产生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粘附分子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白细胞的浸润,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这是一个级联反应过程。TNF-a是介导这一级联反应炎症反应过程的重要损伤因子[6]。TNF-a作为缺血性脑损伤所诱发的初始调节因子,可促发多重反应通路,并根据其来源、靶细胞的不同,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综合性效应。在脑缺血急性期,TNF-a通过诱发和促进炎症、细胞毒性、凝血等反应及多种凋亡途径加剧损伤;后期则发挥其迟发性免疫抑制、促生长、抗氧化及限制、吸收、重塑等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在给于预先的10min非致死性的IP后,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如TNF-a, NF-kB等炎症相关产物聚集在缺血灶周围,导致脑缺血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启动了脑的内源性抗炎机制[7,8]。

综上所述,预先给予的10min的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了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下调3d后的再次脑梗死时炎性介质TNF-a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Kitagawa G, Matsumoto M, et al. Ischemic tolerance pheno-menon found in the brain. Brain Res, 1990, 528(1) : 21-24.

2 郝玉曼, 罗祖明, 周东, 等. 局灶性预缺血诱导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2):129-131.

3 Zea-Longa EZ, Weinstein P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 [J]. Stroke, 1989; 20(2):84-91

4 Moncayo J, de Freitas GR, Bogousslavsky J, et al. Do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have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J]. Neurology, 2002, 54(11):2089-2094

5 Johnston, ClaiborneS.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From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Data From the Northern California TIA Study. Stroke 2004, 35(Suppl11): 2680-2682.

6 Karikó, Katalin. Inhibi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and cytokine signaling-a unifying theme in ischemic tolerance[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04, 24(11) :1288-1304.

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第3篇

第一节 如何把握古诗的意象

技术点拨

“意象”中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的意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蕴涵诗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主要指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应注意两点:

(1)单项思考。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写作意图,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志”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或命运不济,或遭受打击,或不被重用,写物实则写人,物不过是诗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诗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诗人写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来是在儿童嬉戏的庭院里。你看他们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写孩子的,暗示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茁壮成长。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表现描写对象。通过侧面烘托、映衬,含蓄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吴歌》一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镜湖方圆三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来采莲。若是在若耶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挤得水泄不通了。诗人用婉曲的手法从侧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绝伦。全诗只字未写西施的外貌,但是这种婉转表意的手法却言已尽而意无穷,足见其艺术感染力的深远。

二、物象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习惯性的。简要举几例:冰雪的晶莹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梅兰竹菊松和蝉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学生应抓物象的内涵。

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同是《卜算子咏梅》,在笔下,梅是不畏严寒、凌霜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在陆游笔下则是孤高清绝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悲怜与同情。

三、景象

写景诗中的景象最集中,鉴赏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除了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外,大多数的写景诗寄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怀。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有的在大自然的奇伟瑰丽中感悟人生哲理。当然穷山恶水也会引发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异地山水会让人有思乡之念。中国诗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情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被迫隐居,景物之乐,虽然能感受到,但诗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以南宋诗人居多,学生鉴赏这些诗歌时应结合诗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论世。

2.关注诗人写景时的表现手法。大致说来有几下几种:

(1)对比衬托。如唐求的诗句“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中“秋烟白”与“晚日红”色彩对比鲜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画。

(2)动静结合。如孟浩然的诗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新、明。

(3)虚实结合,即将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绘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声响。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红”二色,令人觉得花红欲燃,柳青如碧。

(5)观察角度的变化。①远近高低变化角度。如杜甫的诗句“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团”,描绘的是月隐云端后的景象。银河不因月出月隐而改变其明暗,关山也如往常一样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河汉、关山写远景,庭露、言近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绘出月隐云端后的一幅朦胧夜景图。②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变化。如晏殊的诗句“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描写的是一处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阁楼,低垂的层层帘幕,轻盈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鲜艳。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多么悠闲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采用视转景移的方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诗人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使诗显得错落有致,情趣盎然。

(6)侧面烘托。如王勃的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诗人写山中春兰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庄园中桃李争艳,绚丽多彩。面对这样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间俗事都不愿过问,内心无比宁静,就连鸟的吵叫,也没发觉。诗人正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绘出醉人的风光。

3.掌握写景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第4篇

2、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语音、汉字、语法、修辞、课外阅读等。语音的考查,一般是结合语境要求给容易读错的字准确的注音,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在方言中分不清后鼻韵母和部分声母的字。汉字的考查,一是修改错别字,二是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语法的考查主要是对病句的识别和修改。修辞的考查表现在试题中,有:常见修辞方法的识别、比喻句的仿写、排比句的填写和对偶句的改写或对句、口语交际中根据情境进行对话等。

常见的语言运用还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广告语,结合表格复述内容,给报纸设计栏目,设计主题活动,对生活现象进行评点,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等。另外,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因为其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值得关注。

3、认真进行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要求是以课外文章为主。学习中应该注意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整体理解感知。二是能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三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四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要能读、能写、能翻译、能背诵。考试中,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是课内外相结合,考查的题目设计不仅有文言文特有的通假字、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与现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

需要强调的是,对教材上列出的课外阅读篇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这些都是“拓展性阅读”的范围。

写思乡的诗句范文第5篇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

@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代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事情是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而人物自然是诗人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诗人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下,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的废话……”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诗人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六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在那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诗人在这六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很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相关期刊更多

俄罗斯文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