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著导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名著导读范文第1篇

一次完整的名著导读活动视名著篇幅的长短、内容等而定,遵循“计划――实践――评价”的思路,呈现以上四个教学步骤。预设启动关键在“导”,落实过程关键在“读”,生成效果关键在“展”,强化效果关键在“评”。

一、阅读预设――以兴趣引导名著阅读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 初级阶段

(1)目标预设:每周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名著范围:①选择七年级课本推荐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选择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

(3)方法指导:①提供读前、读中指导。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全书架构。②培养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摘抄式的读书笔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尝试写感想体会。③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 中级阶段

(1)目标预设:自主写读书心得,能对人物形象作简单的评价。

(2)名著范围:①选择八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②依据课文向外拓展延伸,课文是节选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导:①有侧重点地识记作家简介,弄清创作背景。②引导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 高级阶段

(1)目标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自主地关联有关知识阅读名著,解决阅读困难;初步对名著中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赏析;能自编课本剧,并进行针对性表演。

(2)名著范围:①选择九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②确定高级阶段的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名著阅读。

(3)方法指导:①引导学生锻炼模仿名著写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编剧、表演。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1. 创设主要阵地。教室、学生的卧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和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开设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读名著的氛围,定期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2. 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发组成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名字,如:“先睹为快组”,“如饥似渴组”,形形,韵味无穷。

3. 教师下水阅读。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激情就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氛围。基于这些认识,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4. 课内课外渗透。如《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杨志丢失生辰纲后的命运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着一一告知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丢出了几个问题:杨志失了生辰纲,他是否能完好无损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谢罪还是加官进爵?吴用等人又是怎么处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学生想知而不得知,课后,他们自然会搜寻原著的相关章节来解开心头之谜。

二、自主阅读――以开放自主“悦读”名著

(一)泛读为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是整体把握,是总揽全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而是指从名著的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精读为本

在名著阅读中,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解读,品读文本,揣摩结构,鉴赏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零距离”接触,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三)媒体为辅

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现在,愈来愈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教师在上相关课文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再设计相应的观后感、影评活动,通过拓展课外语文资源,来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如在导读《格列佛游记》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并观看电影,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在寻找过程中也逐渐丰厚起来。

(四)写读结合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低起点,缓台阶,稳提升,循序渐进。如读《名人传》,我让学生练习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写,学生从模写中抓住人物描写的要点,以读带写,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 可利用课前演讲进行阅读积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把每天看的章节进行复述,从而拓展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阅读阵地进行专题活动。阅读生成课往往是学生的深爱,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阵地,创设不同专题,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以促使学生持久保持阅读兴趣。

①开展名著推介会。利用六册课本后的附录,对教育部推荐的十几部名著进行逐一推介,让学生简介,教师补充有关动人的细节或感人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学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③开展读书辩论会。开展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内容的理解。

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一部名著,就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周末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种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掌握名著内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四、总结评价――以考核促进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范文第2篇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

他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体式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内容概览】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三国时期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写了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其间着重描写了历时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它对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不局限于三国时期)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本质。

《三国演义》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书中所表现的德治仁政、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也符合长期战乱中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战乱中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个成书过程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说中也带有了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及迷信思想。

【写作借鉴】

《三国演义》善于采用人物对话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例如:

许褚等人奉曹操之命请刘备到府上一聚,“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这一“惊”,写出了刘备心慌,怕曹操对自己不利。见到曹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得玄德面如土色。”这一句话正刺中刘备长久以来虚伪的掩饰,因此使刘备的心悬起来了,当时吓得他面如土色。好在刘备这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接着曹操解释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虽然是极其简单的一段对话,却是一波三折,不断地设置悬念,紧扣读者心弦。

这个段落运用语言描写,将刘备曹操进行心理战术的较量写得恰如其分,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攻我守,你守我攻,不断地用对话逼近心灵,而且两个人的语言很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身份和地位。

曹操兵精粮足,他的话语就显得十足的傲慢、大度,显得很有霸气,仿佛雄视天下、不可一世的人物。但刘备兵微将寡,只能暂时依附曹操。在人家的屋檐下求生存,他怎能不时时处处保持谨小慎微呢?于是他的话语就只能显示出谦逊、低调、甚至低声下气。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中考链接】

1.(2007年常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内容和写法,请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仿写。

罗贯中领我走进三国,我看到了诸葛亮端坐中军帐,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巧借东风,火烧赤壁败曹军。

罗贯中领我走进三国,

2.(2006年海安中考试题)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补充完整。

读书推荐卡

书 名 《三国演义》

作者_________

精彩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6年河南中考试题)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请你以小华的身份说服家长。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4.(2006年资阳中考试题)班里准备举办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你帮他们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妙语佳句及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请选出两句妙语佳句,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②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三国演义〉》。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

③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面这块展览板。请写出其中两位及简单介绍相关故事情节。

人物:_________ 出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33.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的文学名著和其他读物作品,总数量应该在150万字以上,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表达交流”、“阅读鉴赏”并列,应该安排“名著导读”相关的内容10部左右,每册教材安排两部。

许多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教学,"名著导读”被束之高阁。要是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应该重点体现在高考的命题上,而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效果令人欣喜,课改与考改结合的更加紧密,这使得,“名著导读”成为了高考应试教学的全新元素。由此一来,促使并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名著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应面对的问题。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新时期的高中教材中,不乏名篇佳作的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诱导,使学生全面感悟整篇名著的精髓。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内容,而本册“名著导读“任务是《高老头》、《红楼梦》。为了让同学们更快进入《红楼梦》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将《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学习《红楼梦》的引文。激发起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欲望;在社会的风俗上,十八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与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进而引申到名著《高老头》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关注网络、电视媒体,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于丹《论语心得》,这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紧扣学生心理谈情节,评人物,最大限度地激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二.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

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阅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制定计划,阅读名著。计划包括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内容,写下多少字数的体会等。如教学必修三的"名著导读”,在必修二结束的暑假,我引导学生制定《红楼梦》的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3章,每周摘录不少于1000字的精彩语句、写下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暑假结束后由老师检查评价阅读成果。

在阅读名著时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和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常用的精读方法:一是比较阅读法。同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进行性格差异的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人物、主题、艺术技巧也可进行比较。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可将它与《家》的主题以及重要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二是细节阅读法。在细节阅读中,要紧扣语言来品读。三是问题探究法。根据作品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或卓绝的艺术技巧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深入地走进名著。在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①《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挑选其中的十位,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理解;②《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部挖掘不尽的百科全书,请谈谈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现代智慧;③《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未完之作,高鹗的续写无法填补我们心中的很多空白,读完小说你有哪些困惑,记录下来与同学探讨。第三阅读时要圈、点、勾、画;摘录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写自己独特的感悟,对作品进行质疑、批判等。

三.批改评点,督促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对阅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我要求学生隔周交一次读书笔记,教师批改,在课堂上作讲评。定期选出范本进行学习交流和张贴。与此同时,结合近年来高考中“名著导读“的考点。并将其在教学中引入,这样构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对《红楼梦》产生阅读兴趣,可以在考试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①《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②《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同时结合近几年高考对"名著导读”考查的重点,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四.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的内驱力

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对阅读的效果给予巩固。例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每个人都提出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并整理出一千字左右的推荐理由,并将书捐赠给班级。成立班级”读书角“。

每位同学都贡献一本,就有几十本好书大家共享。学期结束后,由科代表将所有"推荐语”整理成册,装帧以精美封面,冠以《×年×班"名著阅读”集萃》书名,新学期开始后再一次在全班传阅。每学期举办三次读书交流会,一次是漫谈性质的"假期读书感悟交流会”,两次专题读书交流会。如教学必修三时,在秋期的九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三次读书交流会,九月举办"暑假读书感悟交流会”,十月、十二月则是《红楼梦》《高老头》的专题读书会。每次读书交流会由一个组的学生承办,自主设计、组织,这一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内外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如十月举办的"《红楼梦》读书交流会”,承担本次活动的小组开场就表演了一出自己编排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戏剧,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极大地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然后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形式、组员参与情况等方面宣布评分标准,各小组成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学生展示的"戏剧表演大家秀”"新闻联播”"百家讲坛”"访谈节目”"激情演讲”……让人大开眼界。接下来"《红楼梦》知识竞赛”的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更是掀起了读书交流会的一个个……全员参与,倾心投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极致表现,难怪读书交流会成为学生们现在非常期待的一个活动。

名著导读范文第4篇

一、因为高考而产生的学习上的功利想法

语文学习的重积累、见效慢和高考分差小的特点让很多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不学一个样。名著阅读在高考中似乎无法落实的现实让更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读名著尤其读小说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因为过分重视高考的短期功利目的,他们忽略了阅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和提升认知能力的作用,让更多学生的精神领域处于沙漠状态。

二、精神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产生的分流效应

阅读名著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精神生活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读书阅报、旅游远足;可以观看影视、上网、聊微信、玩游戏等。精神生活出现了多元化,每一种方式都在分解着读书的人群,读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势在必然。

三、信息交流方式发生变化产生的分流效应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纸张文字为主体的信息交流方式。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先哲对话。如阅读《红楼梦》,可以读原著,也可以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甚至可以看儿童版的图文并茂的画册。读《论语》可以读原著,也可以通过听于丹在《百家讲坛》里的演讲来完成阅读。与纸质媒体给受众呆板、抽象的感觉相比,影视等声像媒体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形象的、生动的、快捷的。因此,学生们更不喜欢通过纸质媒体来了解名著。

四、愿意经历名著经典思想淬炼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名著经典中体现的是文化传承,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人性的真实描写,是能够塑造我们精神家园的思想资源。她是深奥的,又是平实的。读懂了她的平实和深奥,是享受,是感悟,是淬炼,是收获;读不懂,是折磨。

《论语》的平实,朱熹这样评价:“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物事。”“孔门教人甚宽,今日理会些子,明日又理会些子,久则自贯通。如耕荒田,今日耕些子,明日又耕些子,久则周匝。虽有不到处,亦不出这理。”《论语》的深奥在于中华文化中引经据典的套语是“子曰”“诗云”,子曰的内容引自《论语》,对比《论语》以前的典籍,发现中国人关于道德人格的基本观念,是在《论语》中成形的。经典在文化中的渗透性甚至变成了社会生活的价值坐标。

国外名著经典也是需要去如此淬炼解读。《飘》不仅是一个女人不屈的奋斗,还是一段活生生的美国历史,甚至是美国文化的体现:勇于变革的女人斯嘉丽功成名就,因循守旧的男人阿希礼穷困潦倒。主人公斯嘉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自强、自私中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责任。为了一句诺言,斯嘉丽留在一座围城中为自己心上人(阿希礼)的妻子接生;母亲死了,父亲疯了,往日一呼百应的大小姐赤脚在荒地里为一家老小刨土觅食。她的爱情,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她以为她爱的人却不爱她,爱他的人她却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如何抉择呢?人性的自私、软弱、坚强、高贵如此矛盾地集中在她的身上,引发读者深思。

《朱子语类》记有一则师徒对话:“或问:‘《论语》不如《中庸》。’曰:‘只是一理,若看得透,方知无异。《论语》是每日零碎问。譬如大海是水,一勺也是水。所说千言万语,皆是一理。须是透得,则推之其它,道理皆通。’”所以,名著经典要读的通,才有味道。学生读不通,就读不出味道。这看上去是一个死循环,然而解决的关键,就是要读起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明确要求,使“名著导读”内容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必修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读”二字把教师与学生在这个环节上的任务分解得很清楚,即教师的职责在“导”,学生的任务在“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落实这个教学任务的关键不在教师的“导”,而在学生的“读”,甚至以讲代导,越俎代庖,忽略了名著导读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名著阅读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可以做如下尝试: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当阅读对象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对于阅读对象中的人物命运、情节发展、背景疑问等等自然会有存疑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作品有关的精彩片段,通过视觉、听觉来激发兴趣。比如在教学名著导读《红楼梦》时,可以选取课内节选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精彩片段让学生欣赏。学生本身对这些描写家长里短、内容又繁杂琐碎的小说没兴趣,通过欣赏里面精彩的语言、神态、动作、服饰和场景等,老师再适当加以补充解说相关内容,如人物关系、身份地位、命运结局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走进作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还可以提出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质疑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积累感悟提升,在课堂上提供交流分享的时间,促进学生坚持阅读、深入阅读;此外,还可以进行写作引导,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可以对某些空白对话情景进行想象补充,可以对人物结局提前假设。“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学生在阅读讨论之后对作品、对社会人生必然会引发许多感想,进而产生写作激情和灵感,完成的作文一定独到深刻。学生感受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和实效,当然能促进阅读。事实证明,兴趣越浓,阅读动机就越强。

第二,规定明确的阅读量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篇目推荐给学生,一般每学期1-2本为宜。假期再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及兴趣推荐几部,学生做选择阅读,至少读2部作品。同时还要有明确的阅读方式。咬文嚼字的精读,力求透彻;不求甚解的泛读,力求广博。设置出合理明确的阅读目标,是了解内容把握主题,还是分析写作特色,还是解读人物形象,甚或是审美体验都要做具体要求。学期内可在课前或单独的课上分享交流,既达到检查督促的效果,还能引导学生深入多角度地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不贪多,务求实,否则很容易有始无终,反倒养成不好的习惯,要力求做到读一本书就要有一本书的收获。一切以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为依据,循序渐进。

第三,推荐书目的时机要恰当把握

虽说开卷有益,但在功利的学习现状面前,推荐阅读书目仍然需要把握时机,抓住阅读求知的相对欲望期,可能会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学期初始,学生有很高的期许,客观上课业负担也还不大,可以推荐;学期结束,学生如释重负,难得放松,可以推荐;再有就是授课期间,接触到名家,每位教师几乎都会详尽介绍其生平经历、创作情况和代表作品等,如能在学生兴趣被调动同时适时地推荐一些相关作品,学生会欣然接受的。

第四,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材后面的名著导读包括了全书的内容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部分内容点评。这些内容是在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有效阅读。总体来说,学生可以翻看前言、目录、后记、作者情况及创作背景等,对作品争取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写摘要等。通过读在心里留下感受,通过写深入认识,强化理解。读小说,学生最易被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理出情节线索,掌握故事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多方受益,必然能提高欣赏能力。好书不厌百回读,读过的书重新再读,或选择其中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反复读,探究疑难,领会真意,日积月累,必能有所收获。

第五,阅读要有交流反馈等后续活动

举办课前五分钟好书推荐活动,推荐者阐述推荐理由,目的就是让大家对你介绍推荐的作品产生强烈的浓厚的想要阅读的欲望,及时整理出推荐书目,学期末根据推荐和学生阅读情况选举优秀推荐者。围绕一本书,设置若干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介绍内容、分析人物、赏析作品特色、讨论现实意义,营造百家争鸣局面,在交流中成长,在争论中深刻。还可以成立图书角,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换阅读。

名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阅读是教师天经地义的责任。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读”,“导”是方式,“读”才是目的。老师和学生只有各司其职才能让我们的名著阅读课发挥读书应有的功效,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才能相得益彰。

名著导读范文第5篇

(一)对于图书馆管理员的要求,首先应该具备作为图书馆管理员的觉悟,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操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既平凡又是高尚的一个职业。图书馆管理员对图书馆科学合理地管理,对于引导读者进行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合理的安排,使得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和阅读,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会起到很大作用的。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民众民族的思想觉悟意识和自身素质,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思想觉悟、素质等。图书馆管理员应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求知欲和奉献精神,一切都要为读者服务,热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热爱图书馆,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不断地加强学习,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充分地利用空余时间,利用图书馆资源,把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贯穿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图书馆管理员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学素养,这是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应有的基本素养,同时还要有图书馆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自身品德。从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对专业、流通等在不断的管理实践中获取,了解如何在图书馆进行快速地查阅书籍的借还情况、文献资料的分类、排架、查询文学等熟练地操作。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利用空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等,然后合理地对读者进行引导。正确的引导可以使读者阅读优秀的文学名著经典等优秀的作品。为此,图书馆管理员要做好读者的引导工作,就要实现对图书馆的名著进行有效的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用自己的文学魅力来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阅读,使读者产生对文学名著的浓厚兴趣,在读者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读者进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高效的阅读。

(三)图书馆管理员要多参加讲座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多看文学节目。对文学的经典进行多次阅读,要有意识地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有效地利用各种机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多学习,可以使得管理员对图书馆的典藏经典名著减少陌生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与博学的读者进行交流时,可以有更多的共同的语言,以达到快速地帮助读者进行阅读和指引。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是文学基础的理论知识。

二、文学名著与读者文学素养

(一)图书馆管理员的导读可以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读者阅读正确的书籍。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进行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社会学习的系统中是一个重要方式。图书馆的馆员对读者进行引导的主要目的和原则是,在提高读者自身素质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阅读。在普通的图书馆典藏之中,文学类的书籍典藏占图书馆的大部分,但是却很少有人阅读文学书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读者的功利心过大,很难以平静的内心进行文学书籍的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人物、背景等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并涵盖许多人生哲理,失去图书馆管理员的引导,对于文学知识认识较浅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为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对不同的读者对象进行观察,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然后进行适当的专业判断,正确地对读者进行引导,选择适宜的书籍给读者阅读。

(二)图书馆的管理员要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和读者之间的信息互动。通常情况,进行引导的工作,一般是在读者进行书籍阅读的实施的,是以书面的形式为主,很少与读者进行直接的引导。为此,在引导的过程中,是否对读者有所收获无法进行科学的精确计算。一般情况下,也会有直接对读者进行引导的,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地反映出读者的思想,但是却很少使用,所以图书馆管理员的这种书面引导并没能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因此,图书馆管理员要对典藏的文学经典名著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分类,以方便和提高读者进行阅读的效率。在图书馆的典藏之中,广泛涉及的领域很多,中外古今都要进行收集,进行典藏。图书馆的微机自动分类系统虽然进行了简单分类归纳,但是对于阅读的读者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熟悉一个微机系统操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都让读者心里产生了不易查找的想法。所以就需要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同读者之间进行直接的交流,不断地从直接的对话中来帮助读者解决因为文化程度不同等各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困惑,以达到对读者的自身素质进行提高的目的,这也加强了读者学习能力的锻炼,使得读者在不断的学习之中进行思考,从相关的文学书籍之中获取知识,在文学之中收获书籍中的精神思想。不断地培养读者阅读的兴趣,使得读者在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进行愉悦的学习,兴趣慢慢由此产生。为此应正确使读者进行阅读和对读者进行引导阅读文学名著,不断地减少不同的读者因为文化程度和领悟能力而产生困惑,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自我认知地选择相适宜的不同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学习。

(三)不断地加强和培养图书馆管理员的道德操守,使其成为一个可以真正的、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需要一个可以在管理工作上认真、负责地完成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图书馆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责任心的人。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品德修养不能够忽视。品德修养可以使得管理员在进行对读者的正确引导过程中,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不断地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改善读者的审美观;提高读者进行阅读的能力、写作创作、自身的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不断地使得读者通过对文学书籍的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文学名著的阅读使读者正确地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自己的价值。如果图书管理员能一直正确地引导读者持续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改善读者的外在气质,也使得读者在阅读的书籍之中发现乐趣,了解创作之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文化以及精神,不断地激发读者进行理性的思考问题,丰富读者的日常生活。这都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