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代文学作家

当代文学作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代文学作家

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第1篇

1.建立档案袋

开学初,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设计新颖而又美观的封面,并命上有创意的名称。然后以卡片的形式,积累读写所得,内容包括:好词佳句、名人事例、读书心得、经典美文、写作技法等。为了让学生总结自己作文的得失,增强写作兴趣,档案袋还增设了“习作收录”,内容分为:“得意之作”,将作文中成功之作再次修改后装入档案袋;“病文诊治”,挑选作文中的典型错误,进行二次重写;“习作小结”,汇总每次作文得分,分析优缺点,写出学期作文总评。

2.使用档案袋

档案袋建成后,我要求学生经常阅览,灵活运用。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互相学习借鉴,我每周组织一次档案袋交流活动,将学习、研讨、评价有机结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袋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3.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1)自评:按《我的档案袋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周填写:本周读写数量,最喜爱的一份作品的名称、理由,本周的读书、写作计划是否完成,从同学的档案袋中学到的长处等。

(2)互评:按《同学档案袋评价表》,要求学生每月评价他人的档案袋,分析优缺点,鉴赏习作,摘抄别人档案袋可用的资料。

(3)师评:教者每两周抽查一次学生的档案袋,掌握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出作品的长处与不足,结合自评和互评情况,评定等次,作为语文过程性评价成绩之一。

二、取得的成效

1.在档案袋评价法的引导下,实验班级学生由先前的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绝大部分学生阅读兴趣高涨,捕捉、筛选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养成了积累的习惯。

2.学生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档案袋的充分运用,初步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米之炊”的现象,作文内容由先前的单薄变得充实;由于学生阅读了大量的经典美文,学到了其中的写作技巧。

3.实施档案袋评价法,弱化了“分数”的负面影响,学生能更加关注作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成长与进步,从中受到激励,不少学生由先前“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

4.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定期对自己习作进行评估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目标和途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学家;当代文学;域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54-02

一、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现状及汉学家的作用

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的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文学已有1000余部作品被翻译到国外,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一定数量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作家用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被陆续翻译到海外,被译介的作家高达230位之多,涉及语种更是达到25种。但数十年来,译成英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只有166种。

中国当代文学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但中国当代文学在东西方传播的情况不容乐观,其进展极不平衡。有的国家已译出了几乎全部主要的中国文学名著,而有的国家或地区才刚刚开始起步。华裔学者张旭东说:“美国文学只关注自己”,“他们的文学中,所有翻译文学只占1%,少得不可思议。”“中国当代文学真能深入美国社会的根本没有。”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是“一少二低三无名”。“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微弱处境,或许夸张;但说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读书界处于四舍五入的微妙界点,大概是一个不错的形容。”

即便在汉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中,其进展的步伐也极不平衡。很多中国当代文学译本局限于学术界交流,普通的西方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缺乏影响力。王晓明认为,中国当代作家在国外受重视的主要是三拨人:王蒙那一代作家;知青作家;余华、苏童等。从汉学家所作的题目来看,整个80年代时,是前两拨作家最受重视,现在是后两拨作家了,国外汉学家目前注意到了余华这代作家,这和中国当代文坛状况是相联系的,同步的。从作品的销路来看,中国作家在国外的读者主要是研究者和大学生,作品能够进入商业运作和市场的为数很少,美国的葛浩文包括欧洲、日本现在都有人试图努力将中国作家的作品从大学教材中拉入市场,效果还不明显,但毕竟已经打开了缺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影响在日本远远超过了当代文学,鲁迅在日本的市场一度曾经很大,不只限于大学,在社会上也有,中国当代作家还无人达到这个程度。

文学翻译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是一门艺术,翻译者水平低下,自然难体现出原作的水准,中国当代文学要真正“走出去”,就必须跨越翻译这道坎。国外汉学家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主要承担者。2009年获第四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就翻译出版了莫言、苏童、贾平凹、阿来等30位作家的40余部小说。国外著名的汉学家还有杜博妮、蓝诗玲(JuliaLovel)、白睿文等,他们积极推广中国文学,甚至曾一度出现了“中国小说翻译界的繁荣景象”汉学家既精通英语又精通汉语,译文非常地道、流畅,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趣味。汉学家对于传播中国当代文学,改变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固有阅读习惯,重塑中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现状,承认海外汉学家对输出中国当代文学所做的特殊贡献,探明汉学家与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重构中国文化身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助于更好地把中国当代文学介绍出去。

二、存在的问题

1.门从事当代文学翻译及传播的汉学家屈指可数,再者汉学家偏爱中国古典文学,专注于传播中国当代文学的少而又少。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认为西方从事汉语文学翻译者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是以此谋生的职业翻译。这类译者数量并不多,整个欧美可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他们水平良莠不齐,一般不能自己选择所要翻译的作品。第二类是业余翻译家。他们多半掌握了必要的语言技能,对文学真正感兴趣,自己决定要翻译什么作品。对他们来说,翻译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出于爱好。第三类翻译家本身是作家或诗人。他们对待原文态度比较随便,时不时地在译作中展示自己旺盛的创造力,有时与原文出入很大。

在北美汉学界,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古典文学的天下,当代文学被认为是政治宣传(而事实大部分如此),缺乏文学价值,甚至连现代文学,也被认为是次于古典文学的领域。因此,权威的汉学家,几乎都是研究古典文学的。

2.汉学家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过程极为漫长,翻译过程少则以年计,多则以数年计,翻译时间过长阻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域外传播。莫言在出使馆的见面会上说:“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我写《生死疲劳》,初稿只用了43天。瑞典汉学家陈安娜,整整翻译了6年”。陈安娜在她20多年的译介生涯中也只是翻译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以及余华的《活着》等几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作品。在那些精通汉语的汉学家中,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将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译介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上呢?可以说为数极少。这种情况及其不利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

3.市场问题阻碍了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曾跟王宁教授这样说道,长期以来,他本着热爱中国文学的热情,翻译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莫言的主要小说。直到莫言获奖之前,他的译作在英语世界的发行都很有限,他本人在经济上获益颇微。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教授、汉学家蓝诗玲指出:“(中国)文学翻译很难引起广告资金充裕的大商业出版社的兴趣,中国文学作品往往由学术出版机构出版,这更加使得中国文学始终被归在学术化专业化的角落。”

4.学术论战以及媒体炒作会挫伤汉学家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域外传播。目前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常为学者引用的观点,比如香港大学的爱德华兹指出“中国文学很少能让国际读者感兴趣”英国汉学家詹纳指出“熊猫丛书”的某些译文让西方汉学家感到“荒唐可笑”等。另外,学术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一直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在2006年末顾彬发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看法之后,被媒体过分地渲染、扩大,最终演变成一场“唱盛”与“唱衰”、“黄金”与“垃圾”之争,众多的知名学者卷入论争。

三、如何发挥汉学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中的作用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其实也是中国形象的一个体现,应该予以重视。目前,能在海外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几乎都是通过英美出版机构策划发行,并由外国翻译家进行译介,很少由中国翻译家参与译介和发行。因此,如何发挥汉学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汉语和中国文化是汉学家必备的法宝,因此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加强中国文化传播,有意识地培育汉学家。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一个称职的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1)必须熟悉原语;(2)必须精通译入语;(3)精通一门语言同具备专业知识并不是一回事;(4)必须具备“移情”本领,即能够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5)必须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马悦然也认为“每一种源语都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与译入语的世界观迥然不同。”译者必须明白:“翻译一个文本也就是翻译一种文化。”如果这些文化因素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显得陌生,那么译者就有责任将其阐明。

2.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一方面要加强文学创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学者尤其是汉学家的交流与联系。葛浩文1988年来中国,就对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一见钟情,两年后译作问世,此后他笔耕不辍地把大量莫氏作品引入了北美文学和文学评论界。在欧洲,翻译家陈安娜把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等译成瑞典语,最终使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莫言作品的青睐。

3.建立与汉学家友好联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和国内外出版社或版权机构的合作,这样能保证汉学家相应的经济利益不受损,提高其传播中国当代文学的积极性。保证较高的翻译质量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海外出版发行成功的关键,汉学家在保证作品质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文版葛浩文的译本在240部亚洲各国推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德文版译者卡琳是德国汉学界公认的最优秀的译者之一,翻译严谨细腻。《狼图腾》的译文大多较好再现中国文化,既保持了原作的文学性,又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所以,《狼图腾》英文版一上市,就引起了欧美国家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美联社,英国的《卫报》、《泰晤士报》、《出版商》杂志以及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的各大报刊纷纷给予报道和评论。截至2011年5月《狼图腾》英文版已销售几十万册,创造了我国当代小说海外销量的佳绩。

4.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可能性:(1)由我们提出应该翻译的作品目录,建议或邀请国外汉学家去翻译;(2)或者先组织国内译者翻译出初稿,请汉学家帮助修改润色;(3)双方共同合作编选文选,或专题研究专辑在国际出版机构或期刊上发表。显然,在这样的合作中,我们双方各有优势::我们熟悉情况,对现当代汉语的理解比较准确;汉学家则视角独特,对译入语的表达把握比较到位。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

[2]张伟,刘丹青.放眼世界文学版图莫言在这里[J]人物,2012(11).

[3]王侃.中国当代小说在北美的译介和批评[J].文学评论,2012(5).

[4]康慨.一少二低三无名.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J].中华读书报,2011(1).

[5]李明滨.当代外国汉学的进展和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J].岱宗学刊,1998(05).

[6]赵晋华.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J].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8).

[7]Heller,S.A Translation Boom for Chinese Fiction[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0(9).

[8]陈薇.诺奖效应下中国新时期文学西方传播的译者取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7).

[9]刘贵珍.如何有效地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王宁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2).

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49-02

前言

所谓翻译,即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学用另外的语言去进行精准而又完整的描述以表达文学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能把同一个词或同一段话的大意内容概括出来(语言转换)。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也就是将中文翻译成英语。也唯有这样,才能将中国文学传播出去,向外国传递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同时,这也是在响应我国政府所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本文着重讲的就是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理性的作出分析。

一、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现状

每个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其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习惯是各有风格的,那么,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模式可以划分为:

(一)学术翻译模式:学术派系的翻译者所翻译的文学作品都是针对于出版社、在校学术以及学术研究者进行的,翻译的作品一般都会有注释,导读,或是与原作品相关的背景信息,评论。一般说来,这种类型的作品所附加的内容是挺有学术价值的,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却会显得多此一举。

(二)商业翻译模式:这类型作品的翻译者大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译文来带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目的是吸引读者以创造争取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一般都是译者、文学商或者出版社所推崇的翻译模式。虽说现在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而且,并无多大效果。

(三)政治翻译模式:一般都是有出版社选取原著文学价值非常高或是文学价值并不高却有着很浓重的政治因素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

(四)个人翻译模式:个人翻译模式一般是因为读者本身对这一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想将此翻译出来以供更多的人去流传阅览;或是作者本人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广泛流传并被他人所熟知。这一类型的译者不会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翻译的。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研究视野也相对开阔。但在理论建构上,研究深度以及创新型仍旧还存在缺陷,很多人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着“求全责备”的心理,希望能够通过一本就反射出原著的中心点,这在现在的诸多译作中几乎是没有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总是一味地强调研究深度,而违背了研究目的;有的译者片面地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使得文学研究陷入了“无本之木”的境地。虽说英语在我国是有着一定的统治地位的,但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还有各地的习俗、地域风情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水平。

二、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者可以划分为3类:以汉语作为母语的译者、以英语作为母语的译者、汉语与英语为双母语的译者。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文化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成为英文译本来传播中国文化,以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译者是有着无可忽视的功劳的,但是,从前文对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现状分析来看,是不容乐观的。在外国市场,尤以美国突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作品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小的,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中国,而是整个亚洲的文学作品在整个美国市场空间都不被外国人所认同。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特殊性,使得美国学术读者对亚洲国家的文学作品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整个中国(包括台湾、香港)的小说文学以及诗歌的译本也脱离了原著的文学古典优美的味道,而使得美国读者对这些文学不感兴趣。一般情况下,有些出版商可能因为对中国的某位作家欣赏或是某篇文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而就此出版英译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但是,他们能对此投入的热情也远远不够他们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推销以及拓展市场。英语世界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还有一种翻译形式是区别于个体翻译以及共同翻译之外的,就比如是翻译的团队里包含了从事汉英文学翻译却不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与会汉语的学者一起进行文学翻译,但是由于受到翻译者能力不一的局限性,也使得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文学译本缺乏系统性。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现当代众多的文学作家中鲁迅、老舍、萧红的文学作品是相对受到英语翻译人员的追捧的,英译版本里尤以鲁迅的文学作品数量最为突出。如今最典型的文学翻译代表当属张爱玲的作品了,当张爱玲被夏志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誉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后,张爱玲的作品就陆陆续续地被翻译为英文版本。其中还包含著名的外国翻译者Karen Kingsbury,Julie Lovell,Andrew Jones等,经典代表的译本有《金锁记》、《倾城之恋》、《流言》、《色戒》等。其它被重新经典化的现当代作家还有沈从文、钱钟书、金庸等人。具有代表性的译本就有《边城》(Border Town)《围城》(Fortress Besieged)《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A Martial Arts Novel)等现当代文学翻译作品。与中国大陆文学作品相比,香港和台湾的文学作品较之文学英译发展空间更为宽广,就有美国翻译家JohnBalcom一直致力于台湾文学诗歌著作的翻译,洛夫的诗集《漂木》(Driftwood)的英语翻译版本就相对繁荣。这主要是归功于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对中国文学翻译成外语计划的支持。目前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台湾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有三十多部,其中郑清文的《三脚马》和朱天文的《荒人手记》就分别获得了美国“桐山环太平洋书卷奖”以及美国翻译家协会年度翻译奖。与此同时,台湾还开设了《台湾文学英译丛刊》以及《中国笔会》两家刊物来就台湾文学英译作品进行刊登,这两个刊物的文学译者大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专家学术学者,译作质量基本是相对优质的。中国现当代的诗歌同比小说的翻译比例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早期朦胧派诗人(北岛、杨炼、顾城、多多等)积极寻找翻译者将其所著诗歌进行英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外国学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喜爱,从而自主的将这些诗歌翻译成为英文版本。因为中国文化的限制,有些文学作品的内容会涉及到中国社会的一些敏感禁忌类的话题,以至于在中国大陆被禁止流传。但恰巧的是由于外国人的冒险好奇精神,使得这些禁忌文学作品被西方出版社所吸引。最具代表的文学作品就有阎连科所著的《丁庄梦》被翻译成英文版本(Dream 0f Ding Village)于2011年度入围了“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的决选名单。即便是这样,也不代表是因为外国出版社看重了该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有时候仅仅是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来通过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从而获取商业利益。被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选中的文学作者现在主要包括莫言、苏童、余华、毕飞宇和高行健。之所以会选中这些作家还是因为他们在世界的影响力:根据他们的著作改编的电影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良好的评价,其中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均是因为改编的影片被西方人所熟知后并引起西方人的兴趣才得以翻译成英文版本的。归根结底,虽说翻译作品选材广泛,但是被选的文学作品并不具有系统化(均衡)。一是因为文学作品的选择受到学术界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作家的作品能否被翻译学术界对其文学地位加以肯定),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备受外国出版社关注并且被翻译成英文版本,这与夏志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对其文学创作的中肯是脱不了干系的。

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当代藏族文学;作家;走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56-01

一、简述藏族文学的存在形态

(一)文学形态的整体风格

从藏族文学的当展形态来看,尤其是体现出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不同形态,在继承藏族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从各种渠道吸取文学创作的力量,其中,早期小说作家群体对民族特色的探索、乡土文学作家群体的文化个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民族神秘文化的探险、青年作家群体在新世纪前后悄然崛起等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主流,在藏族文学的文化引领上,创造出风格各异、品质不同的文学作品,直接体现出作家的生活体验或者感悟,也包括有有民间艺术的综合,各种原始情感、想象的积累,形成了藏族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丰富藏族文学注入了文学涵养。

(二)佛教文学的意识流表现

从藏族文学的当代意识来看,其中还蕴藏着一定的藏族佛教文化,佛教文学的创作主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高僧大德、达观贵族的思想体现,在佛教文学的熏陶下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发源。因此,在佛教文学的形态表现中,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都能有一种佛教故事、典故以及预言式的传奇色彩,象征性、虚构性、原始性的表现形态成为了当代藏族文学的主要表现形态。尤其是民间藏族文学的发展,在以口头流传形式发展起来,蕴藏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概括藏族文学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显示

(一)发展阶段的准确分析

从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来看,主要是从两个阶段进行解读。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藏族文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政治运动的背景下,藏族文学的主题以及体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其中,流行的通俗的新民歌,以及通俗易懂的民间诗歌,高原散文的别样风采,都展示出文学发展的春天。其中,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名声很大,阿旺洛桑活佛和著名诗人饶杰巴桑,高平、汪承东、杨星火等,《金桥玉带》、《牧人的幻想》和《雪山之歌》等诗歌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段时间内,藏族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创作人才,作品风格也大有改观,。文学体裁中,诗歌依然是先锋,但也不乏小说、散文、戏剧作品,其中诗歌、小说创作成绩尤为突出。扎西达娃著有《江那边》《,系在皮绳扣上的魂》《世纪之邀》和《骚动的香巴拉》扎西达娃等小说创作卓有成效。伊丹才、丹正贡布、班觉、扎西达娃、降边加措、丹珠昂奔、益希卓玛、央珍、梅卓等大批作家创作了更多优秀的藏族文学作品,推动者藏族文学的全面发展。

(二)藏族当代文学的特性

众多藏族作家走向本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处和情感的中心,表达着藏民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挣扎、困惑以及在艰难的洗礼中获得的启蒙、觉醒,人性与生俱来的情感在他们身上复苏。如从《格桑梅朵》中的洛珠、边巴、吉村、尼玛次仁、小次登和小刀结等人物身上可以看出他们思想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爱与憎的分明,又如益希单增的《幸存的人》通过塑造农奴德吉措姆的形象表达了广大农奴的觉醒、争取自由的愿望以及反抗精神。

三、探讨藏族文学的文化走向

(一)文学创作群体的全面壮大

当代藏族作家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很有才华的创作群体。在文学失去全社会的“轰动效应”,一些作家随着畅销书市场热点变换、不断转向的今天,藏族作家始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把审视目光朝向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坚持在严肃文学和纯文学领域辛勤耕耘,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对民族和祖国的高度历史责任感。有了这样一批思想成熟和具有事业心的作家,藏族文学不仅取得了今天的繁荣兴旺,还预示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艺术体现的文学价值增大

我们应该鼓励作家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在自己选定的艺术领域里大胆开拓创新,施展才华。只有通过不同流派和艺术风格的竞争,同时得到发展,才能共同组成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文艺大花园。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结语

从当代藏族文学的整体特点以及发展来看,藏族文学有着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在主流文学以及感召力的影响下,融合中外当代文学的思想精华和艺术创作手法,并融入藏族本土文化气息,从独特的视角挖掘文学素材,更好的展示出民族情怀和民族精神,将更好的推动文学的整体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当代文学作家范文第5篇

第一,这与今天的大众文化场域有关。今天的文化场域是一个流行文化为主潮的文化场域,也就是说,文学艺术的流行化、时尚化和娱乐化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不仅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也造就了有利于文学艺术流行化的良好社会结构,为文学艺术流行化创造了客观的社会基础。比如有了电视,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视叙事,电视图像符号和娱乐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而且电视所导引的娱乐文化、商业文化和类型化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准,所以有人批评文学越来越图像化了。我想这种观点正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电视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影响。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他认为,电视文化导引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使之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以来,电视的确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娱乐文化以暗示而强有力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娱乐化成为一种必然。就儿童文学来说,现在它也是在电子媒介所导引的娱乐文化中成长的,电子文化、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因此电子媒介一代的儿童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儿童文学作家也受到娱乐文化的影响和商业文化的影响,儿童文学娱乐化也就成了一种难以避免的结果,因为它首先具备了存在的社会心理性因素。

第二,这与文学的自我超越性和变异性有关,这是当代文学娱乐化的一个内在因素。从西方文学发展和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来看,都存在一个不断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问题。有学者在论述西方文学在当代为什么会走向流行化和娱乐化时,认为文学艺术近一百年来流行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在“近代文学艺术的自我批判和自我突破中,对于它自身长期贵族化和精英化倾向所作的反省”。

而且文学发展到一定时期,自身就会产生变异,因为读者的审美需求本身就有变异性,需要不断调整和挑战自己的阅读胃口。文学进入当代以来,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往文学的生产者是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或文化人,他们和社会大众是属于不同阶层的,而现在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是相互对立或分离的传统社会阶层,而是由相互转化和渗透的阶层组成。也就是说,文学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是交叉重叠的,是模糊化的。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当代社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媒介信息的迅速流通,使得各个阶层的生存能力普遍提升,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其文化知识的差异日益模糊或消失,于是,文学与文化不再是某一个独特阶层的专利,而变成了大众共享的精神财富。在这种情势下,文学就会自我调整,在审美追求上实现变异,以满足更多受众的接受心理,使其符合商业化和消费性社会不断求新求变的阅读胃口。今天的娱乐化文学追求的是信息的新鲜度,追求的是心情愉悦,把阅读放到了艺术性之前。

第三,这与当下整个文学创作的态势有关。当下文学的娱乐化倾向是明显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来看,它一直是受到化的规约的,也一直是受到的引导的。“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写作和后来的教育主义取向,都是在整个文学的风潮影响下的作家自觉的追求。如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正如郑振铎在其序言中所说的,是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茅盾发表于《文学》第6卷第1号(1936年1月11日出刊)的《再谈儿童文学》,就说:“我是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期间,儿童文学创作也受到了“文学”的影响。如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所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就是符合“”时期样板戏的风格的。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是没有离开过的牵引,如上个世纪80年代被儿童文学评论界所称的“回归五四”的儿童文学创作,就是典型地趋附整个文学创作回到启蒙和人道主义的路子上来。而稍后儿童文学创作的所谓“新潮与探索”,也是对新潮和探索性艺术追求的模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