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奇的七巧板

神奇的七巧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第1篇

1.智力七巧板能极大丰富想象力

智力七巧板的运用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重大的意义。运用智力七巧板,鼓励学生拼搭出各种形象图案,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在操作中进行“创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够锻炼识别图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能通过想象组合出精美的图案。智力七巧板相对于传统七巧板其优势在于增加了弧线,使拼摆出的图案更加的逼真、生动。学生用这七块模板可以拼成各种几何图形;可以拼成看书的人、唱歌的人、跳舞的人、游戏的人等各种具体人物形象;拼成阿拉伯数字、文字、英文字母等;拼成动物,如鸡、狗、猫、牛、马等;拼成楼房、小桥、山川、灯塔、花草、树木及日常用品等多种物体,等等。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智力七巧板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2.智力七巧板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智力七巧板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反之,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学习了数的认识和写法后,我运用智力七巧板在黑板上拼出了阿拉伯数字“6”,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拼摆出其他数字,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拼出了多个阿拉伯数字。在游戏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数学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3.智力七巧板能增强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智力七巧板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从形状、方位、关系等多种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分解、变换、运动以及确定方向和位置等诸多手段,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理解空间,把握空间,将直观和抽象进一步相互融合,并逐步产生演绎和论证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

4.智力七巧板实现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分组拼图,给学生亲身实践、探讨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智力七巧板作为一种拼图工具,可以一人拼,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拼。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拼摆图形比赛,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生们通过协力合作,探求各种不同的方法,拼出精美的图案,每个学生都能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从而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5.智力七巧板促使手脑并用

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情景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美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信息技术不是万能钥匙,现代科学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软件,计算机不能完全替代老师,更不可能替代老师的情感教育。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使普及与提高并驾齐驱。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历史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上课开始,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安定下来,教师这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第五册美术《面具》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宣布先开个“化妆舞会”。随着电脑里播放的一阵轻盈欢快的音乐,屏幕上出现各种小动物在蹦蹦跳跳,开晚会的热闹场面,同学们也纷纷上台,领取老师自制的面具后翩翩起舞。这些面具中有美丽可爱的童话仙子,有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还有各种模仿动物的面具,美的美得动人,丑的丑得可爱。新奇、好玩又有些刺激,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脑海中马上出现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思维都凝聚在一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如:在教学《汽车》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汽车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造型、性能、色彩的特点,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汽车的海洋中去探索、考察、参观,甚至于实践,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可以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首先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名车欣赏,一两接着一辆,有时两辆同时出现,在外观和造型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彩也是如此。而性能是我们所接触不到的,我们就可以到网上寻找收集各种有关汽车性能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种汽车的各种性能,并且可以让学生比较哪种汽车经过改装,它的性能和外观就一样漂亮。 ……当这些汽车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汽车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驾驶汽车,自己坐在车子里的感觉。这时学生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并使学生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巩固新知。

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第3篇

【摘 要】找准切入点是课堂教学取胜的“法宝”,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找准切入点呢?切入点又有哪些呢?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切入点,以最大化激活学生的思维,最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切入点;激活思维

通俗的说,切入点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选好切入点,有助于以疑激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等。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并未注重切入点的寻找,而是简单以常规式的复习、单调的问候等作为切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本文将立足学生的发展,依托教材,探寻数学课堂中的切入点,以激活学生思维。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唤醒学习兴趣

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与兴趣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大脑。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以兴趣作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内在的、未被激发的兴趣,活化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日快乐》这一课时,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猜一猜”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有效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对于年、月、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浅层次的认识上升到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层面。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了竞猜活动,比一比谁能快速说出准确的日期。例如,猜一猜,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四天,请问是哪一天?猜一猜,我的生日是圣诞节前夕的前一天,请问是哪一天?猜一猜,我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请问是哪一天?等等。数学教师以这样的竞猜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不断转动思维,以在课堂上突出表现。竞猜完后,数学教师再指导学生模仿刚才的活动,进行自我活动或者是与他人互动,再一次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案例中,数学教师抓住学生喜欢竞猜活动的兴趣特点,以此作为课堂切入点,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功唤醒。

二、以悬念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思维

悬念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悬念能使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悬念能使学生的思维瞬间激活。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以悬念作为切入点,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数学教师在设计悬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悬念难度适中,以免滋生学生思维惰性;悬念不宜过“悬”,以免学生觉得古怪;悬念不宜“空、大、高”,以免达不到启发效果。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教师以趣味悬念作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师:有一天,唐僧师徒三人路过西瓜地。猪八戒去西瓜地摘了三个同样大小的西瓜,让师傅分。师傅把三个大小一样的西瓜分别切分为4份、8份、12份,并让徒弟三人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并在黑板上板书:3/4,6/8, 9/12。急性子的猪八戒忍不住了:师傅,你这次好像很偏心呢。猴哥和沙僧脸上也透露着疑惑的表情,弄不清师傅到底在搞些什么花样。师:唐僧的分法到底公平吗?为什么?你能告诉老师吗?就这样,数学教师以悬念切入新课学习,将学生的思维成功激活,顺利带领学生一起入境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只有设置的悬念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才会更强,学生的思维也才会被全面激活。

三、以操作为切入点,引导主动体验

操作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方式之一。小学生年龄小,不喜欢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在动一动中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时,教师以操作活动导入新课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操作的乐趣,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首先,数学教师利用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形,以演示激趣,如鲜花、新房子、运动等等。其次,利用言语调动学生参与操作活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这神奇的七巧板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呢?学生齐呼“想”。随着学生热烈的反应,数学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拿起七巧板,开始拼图,学生“拼”得不不亦乐乎。学生在动手拼图时,数学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听一听学生拼图的创意,让课堂因操作活动而变得精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体会到了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因而课堂逐步走向精彩。

四、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和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经常利用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问题带到学生互动、交流,调和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互动探讨,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生活中常见的车轮为什么要制作成圆形的?2.你还能找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吗?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圆有哪些特点?如何画圆?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开始与前后桌学生互动交流起来,课堂氛围逐渐被营造起来。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很多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车轮不设计成方形的、椭圆的、三角形的等等,而偏要设计成圆形的。数学教师见证了以问题为切入点,确实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和课堂氛围。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启发性等。

总之,找准课堂切入点,犹如抓住事物的“要害”,它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找准更多的切入点,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秦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切入点”的选择[J].内蒙古教育2011(06)

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第4篇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因此探讨数学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产生、表现形式、作用等,有利于活化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教师情感的产生

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产生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1.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所讲授知识时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对业务精益求精,在这价值观多元,教师地位下降,物欲横流的时代真心淡泊名利而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对数学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一切只跟着书本来,这样的教师一定很难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同样,态度冷漠,课堂教学表现得很不耐烦,只纯粹为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上的课肯定会让人索然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倦感.

可见,教师对数学知识态度的情感表现不同,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教师只有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没有爱、没有敬业精神,讲授就不会带有积极、鲜明的感彩;相反,如果数学教师能像鲁迅先生那样,虽处于病中,本脸色苍白而消瘦,但一上讲台,却显得年青活泼、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定能“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2.调控感情、进入角色。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做到一跨入校门就把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错误态度泰然处之,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增强情感体念、提高语言艺术。数学教师只有把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切地想要说、想要讲时,教学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及学生有了浓厚的感情、对数学教材有了深切体会后,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讲授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还需要我们用语文教学时的高低婉转、抑扬顿挫,富于韵律化的语言准确而形象地表达,这样才能与学生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另外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表、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积极而正确的情感,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让学生亲近老师,相信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反之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数学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迁移效应,教师课堂上一个人的冷漠、不高兴、生气、愤怒都会让整个班的学生感到师生的距离、压抑、恐惧和情绪的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2.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满腹经纶的数学天才也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适度向学生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神奇的七巧板范文第5篇

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挖掘此类素材,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好玩”的数学课本

以最新出版的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体系分成“合作学习”“探究活动”“阅读材料”“设计题”和“课题学习”.与试验版相比,在上册“有理数的运算”中增加了一设计题:“建立自己的账册”;在“图形的初步知识”中,增加了设计题:“利用‘1拇’‘1肘’‘1’来测量线段”.下册“因式分解”后有一新的设计题:“利用已给的纸片拼矩形”.这些设计题或是贴近生活,或是可以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线段测量的方法及因式分解的使用等知识.

再仔细阅读教材,编者在例题的选取,材料背景的介绍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地展示这些素材,学生也会因此对数学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仍以七年级数学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页作业题1的内容,从原来的“长城”变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第51页作业题6换上了“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的背景,57页“近似数”的节前语是曾侯乙编钟;第94页的“做一做”是第30届夏季奥运会……笔者发现,近几年发生的时事:鸟巢、蛟龙号、亚运会、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在课本中都以鲜活的形式出现,图文并茂.新颖的题材促使学生喜爱课本,阅读课本,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形式上来看数学也可以丰富多彩,也是“好玩”的.

二、“好玩”的学习手段

1.借助多媒体的使用

笔者在平常教学中,除了使用PPT制作一些课件之外,也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Excel软件.在讲“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尝试着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寻找中位数和众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好的工具,展示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紧密联系.

(2)“七巧板”软件.“平面图形”一课有一阅读材料“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除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七巧板外,网上也有“七巧板”游戏软件,只要按照一定的图案就可直接在电脑上拼接.丰富多彩的图案,加上便捷的操作方式,令学生爱不释手.除了“七巧板”,还有一些计算24点的软件,学生爱玩的“扫雷”游戏以及席卷全球的魔方,笔者组织学生在数学课或班队课这个阵地上进行比拼,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

(3)几何画板.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中有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介绍了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探索“有一公共边的两个角与这两个角平分线夹角间的大小关系”.

其实,在教学中,“好玩”的几何画板不仅仅只有这些功能.例如,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中的作图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等,都能在几何画板中进行验证.几何画板对于动点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想象,将几何中复杂的动点问题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展示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如旋转变换中,要先标记旋转中心、选择旋转对象之后要输入旋转角度.学生用笔作图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的角度.这可以帮助学生对如何描述一个旋转变换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解题中,几何画板更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动点问题中图形的变化、轨迹的形成、运动中的不变量等,都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在界面上,帮助学生养成在“玩”中学,学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借助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应用,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不再那么枯燥、单调,同时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显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前瞻性.当然教师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能让学生对教师刮目相看,于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

2.精细设计数学游戏与实验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实验,也符合中学生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例1】在任教七年级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班队课时交流,有些“小把戏”能当场“戳穿”,从而帮助学生挖掘其数学本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名女学生带来了6张卡片,依据数字的出现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的数字(1~63),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极其准确而且有意思,只是其中的原理笔者当时没能理解,只好让大家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了解原理之后,笔者在第二次教学时,先让学生用4张卡片猜1~15的数字,并找出这个游戏的原理,然后再自己设计一套能猜1~63的卡片.获得成功的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回家后也不忘向父母“炫耀”.这样一来,大家“玩”数学的热情就更高了!卡片如下.只需将数字出现过的卡片第一个数字相加即为心中所想之数.

类似的,在笔者第一年教学中曾经用“猜家庭人口数和年龄”游戏作为“代数式”一课的导入,效果较好.惊奇的是浙教版中也将其设计成了一个“探究活动”,看来,在“玩”中学,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标!

【实例2】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班级同学中有同月同日出生的“有缘人”吗?通过全体学生的讨论,这个实验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按月份来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分类记录,然后再看同一个月中有否同一天出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作记录,请两位学生以唱票的形式来提高效率.

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一个十分人文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亲历调查、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整个数据的收集在十分温馨、和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每一次、每一组生日的“偶遇”都给师生们带来莫大的惊喜.这样的在“玩”中学形式大家能不喜欢吗?

【实例3】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笔者曾经设计一串折纸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矩形纸

片折出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学生在这个动手“玩”的过程中,一开始会摸不着门道,通过“思考”后,逐渐学会用这些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去考虑问题,创造出了许多奇特的方法.这个形式很多教师都会采用.但是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折纸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令大家感受到了折纸的神奇,觉得数学很“好玩”!具体做法如下.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ABCD,在正方形内画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使圆心与正方形中心重合.折叠纸片,使点A与圆周上一点重合,得到一条折痕;再使点A与圆周上另一点重合,得到第二条折痕……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将会得到许多折痕.配以几何画板演示就更加直观形象(如下左图).

有意思的是,用纸片还能折出2的立方根.取一张正方形纸片,将它横着划分成三等份.然后,将右边界中下面那个三等分点折到正方形内上面那条三等分线上,同时将纸片的右下角顶点折到正方形的左边界.那么,纸片的左边界就被分成了32∶1的两段(如上右图).

这些较为复杂的结论一是让学生欣赏,感知数学的“好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以引发思考,尝试着接近数学的本真.

三、“好玩”的数学思考题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学生如果只是被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所吸引,这样的“好玩”是肤浅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内在,真正从中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因此,笔者尝试着不定期地给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思考题或者给出由学生的问题所组成的一些思考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例4】对“平面内到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个数”的讨论.

在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ABC中,AC=AB>BC,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

A.3 B.4 C.6 D.7

相关期刊更多

德语人文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奇闻怪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北桥杂志社

故事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