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天的经典名句

秋天的经典名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天的经典名句

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诵读经典;涵养

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内容生动、人物鲜活、情感真挚。所以,我觉得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可以汲取到先民的智慧,领悟到人生哲理的睿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对经典的文化魅力的感受,则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学生阅读经典更容易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从而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

1.学校环境

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首先要建设书香校园。对此,建议学校把《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的语段和一些古诗词名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教学楼的外墙、楼道中张贴名诗名句,教室里张贴发人深省的哲理,在学校的阅报栏中张贴或者墙报上宣传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学生基本随时随地就可以从墙报、牌匾、阅报栏中读到经典诗文中的名句,学生在充满书香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他们的精神世界由此而丰富,人格由此而变得更加完美。其次,语文教师要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属于语文的早读时间语文老师要到教室里指导学生诵读,每一节语文课之前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经典诗文诵读,教师提前到教室门口落实诵读。如果教材中经典诗文欠缺,语文教师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每周抽时间安排一节诵读课,教师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进行简单的阅读指导,长期积累,把所选篇目慢慢进行分类,几年下来就可以装订成校本教材,供师生长期使用。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教师在平时要开一些书单,不强制要求学生买书,但要宣传读书的好处,耳濡目染,总会有学生会买一些书阅读。同时,教师要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以及“家长学校”等机会,向家长宣传看电视不如读书,宣传学生具备一定国学知识的好处,引导家长对学生阅读支持,引导家长做好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诵读,构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开发人生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抓住最佳开发期,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学生能永恒地记忆在脑海中,这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爱上古诗文,从而爱上经典书籍。首先,积累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古诗文,对此,我个人觉得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材中的古诗文,诵读具体的方法落实是每天的语文课固定一个环节――每节课前安排学生诵读几分钟古诗文。时间长短不完全固定,但以5分钟适宜,这样可以形成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我把这种做法称为“古诗文助学生成长”。其次,选择和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进行诵读。教材中经典诗文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诵读需求,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引入一些课外的经典诗文到课堂教学中,主要作为诵读内容的补充,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经典美文等,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对于引进的诗文,教师要做适度讲解,指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在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对诗文有所感悟,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其中的声韵之美,学生就有兴趣了。再次,分类分时分形式诵读或者背诵。根据诗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理解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多诵多背,也可以根据时间来背,根据月份来背诵。比如,有关三月的诗文就可以主要放在三月诵读等;也可以根据季节来背诵,比如,3、4、5月,教师可以多选写春天的诗文并积累背诵,秋天以及冬天时就积累描写秋冬的诗句;也可以根据节气来背诵,比如,24节气的每一个节气来到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也可以根据传统节日来背诵,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诗文让学生诵读。这些做法让学生可以记得有序,记得牢固,不仅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分形式背诵或者诵读,主要是采用一人领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以及限时背、接龙读等方法,方法灵活多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笔者一直在所教班级中进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新鲜的活力。首先,在班上定时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看哪个学生诵读得好,背诵得快,奖品是笔者买的一些橡皮擦、铅笔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对中华经典从略知一二到兴致盎然。其次,在传统节日时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办手抄报进行评比。再次,在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就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萌发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第2篇

一、示范当头,做好表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镇西老师说过:“语文教师应是语文的化身,举手投足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情怀,用诗人的气质、作家的情怀感染学生,以能力培养能力,用思想培养思想。”

平时的教育教学用语,经过我的字斟句酌,诗词佳句便闪亮登场。课堂提问时,看到第一个举手的学生,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脱口而出了;当学生纷纷举手时,用“春色满园关不住”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了,我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来劝解;讲评试卷时,对马虎的学生,我送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评论。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就这样,在教师带头的即景表达中,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巧引妙用的生成过程。渐渐地,学生摸到了过河的石头,自然也就知道了所积累的诗词佳句该怎样在习作中运用了。

二、尝试紧随,牛刀小试

目睹了教师对诗词佳句的娴熟嫁接,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铺路搭桥,让学生积极尝试,小试牛刀,进而大显身手。

1.模拟情境,巧填诗句

教师利用固定的时间用大屏幕出示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应用。

如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孩子学会坚强,我们应该用什么词语来鼓励最好?

2.实地观察,活用诗句

课外活动时,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

例如,春天,听到树林里传出鸟儿婉转的鸣叫声,教师启发学生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夏天,欣赏着满池的荷花,学生脱口而出的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草红叶黄花”则是学生观察了秋天的校园后联想到的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学生看到操场上落满积雪的松树依然挺立时的感慨。

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豁然开朗,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意,从而克服了不会用、不敢用的心理。当然,我们倒不是要求学生说话像古人,文绉绉的,只是提醒学生,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不妨用上一两句名句,让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激励压轴,多方发表

对小学生而言,要想保持长久的兴趣,激励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养成“凡写必引”的习惯也是如此。因此,我与家长共同努力,双管齐下,搭建发表的平台,给学生以信心,使他们保持“凡写必引”的高度热情,真正达到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

1.将精彩语言发表在校信通上

利用校信通平台,开辟“用典故事”栏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时若用上了经典的诗词佳句,家长要记录下来,上传到“用典故事”栏目。周五,我进行评选,把用得形象贴切的句子筛选出来,每周评选出15名优秀学生,然后用大屏幕出示“明星榜”,全班学生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再展示句子的精彩之处,大家欣赏。看似拙劣的手段,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用经典的积极性,学生争上“明星榜”的风气悄然形成。

以下是于泽冰的妈妈写的:“星期天,全家人要去挑选房子,奶奶说要楼层低的,爸爸说要朝阳的。该于泽冰发表意见时,他说要找一些有素质的人作为楼上、楼下和对门的邻居,因为‘不见古人卜居者,千金只为买乡邻’。孩子的见解有一定的道理。”

2.将精彩语言发表在课堂上

在学生写作文时,我通常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多用古诗,用上恰当诗句的,我就奖励。奖励的方式很简单:每天改15本学生的习作,在习作中看到好句子,便用红笔批注下来,然后在课前朗诵。听到自己的某句话在班级响起,那效果是任何教法都无法比拟的。没被念到作文的学生,心里痒痒的,期盼着下节课的到来。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的习作以各种形式发表,这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第3篇

如果想要让小学生们成为有用的人才,最先要做的就是锻炼高尚道德修养,而相对的,对经典著作进行诵读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养高尚情操的措施。在小学阶段,都是小学生们语言学习以及精神成长的重要时期,借助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能给孩子们奠定好人生底色,并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小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

小学生教育 品行修养 国学经典诵读

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来说是语言学习以及精神成长比较关键性的时期,借助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起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的意义,提升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所以,把品德教育和国学经典进行有机融合,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形成有较为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养成优秀道德品质

结合经典诵读教育特征而言,它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诸多体现,而且也比较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比方说在《弟子规》当中就有一句“父母命,行勿懒”,说的就是要让小孩子们尊敬长辈。中国古代这种处事原则和如今思想品德课程当中教育的内容基本相似。适当的诵读经典,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令小学生们系统、逐渐的熟悉并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继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国学经典诵读,进行全面感恩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当中,感恩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感恩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们从小就知道感恩,这也是品德社会教学主要责任之一。在小学生们的品德社会教材当中有很多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比方说“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都和国学经典当中涵盖的感恩思想有联系。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也可以将教材和经典当中的感恩元素发掘出来,并令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比方说在学习“为家人创造快乐”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国学著作当中“孝顺”相关的内容穿去。

另外,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课间活动鼓励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感恩卡片,写上一些国学经典当中的感恩句子,比方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开展这些小活动,提升了小学生们的感恩精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展开良好诚信教育

保证诚实守信在做人的准则当中是非常基本的一项,而在目前,全社会范围内存在的成型危机也对孩子们的心灵造成了比较显著的侵袭,因此,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对教育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结合诚信教育内容来对学生们做人准则予以指导。比方说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当中一课程《我和同学》,其主题内容就是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和同学发展融洽的关系,老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导学生们在《弟子规》以及《增广贤文》当中寻找到和他人融洽相处的内容,并在上课的时候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令小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必须要保证高度的理解和相互尊重。

四、国学经典诵读,落实全面爱心教育

无论在哪个时期当中,爱心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主题,对学生们进行爱心教育需要从大处着眼并从小事做起,让小学生们能够正确的热爱家乡和学校,乃至于热爱身边的每个人和小动物等。在教材当中,涉及到爱心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比方说《伸出爱的手》《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国学经典当中“以爱己之心爱人”等内容,效果比较好。

除此之外,适当综合爱心教育的内容,老师还可以组织“互助小组”,让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并帮助他人,在小组成立之后,学校内乃至于学校周边,都引起了积极的评价,前来表示感谢的人也显著增加。

五、国学经典诵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如今小学生当中广泛存在的学习没有动力,而且很容易满足的情况,我们要充分的挖掘在教材和国学经典当中和勤奋学习有关的内容,以期能够起到激励学生们奋发进取并努力学习的效果。在经典当中了解学习名句;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高声朗读,最终让这些内容真正的对学生们日常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比方说在进行《他为什么学习这样好》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理解成绩好必须要通过勤奋学习以及合理学习方式来实现,在对文中内容进行理解的^程当中,老师还可以适当补充“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勤奋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课程特征来进行一些读书活动,比方说在学习《金色秋天》《美丽的大自然》之后,让学生们到书籍当中寻找到一些描绘美景的句子,随后进行背诵、歌唱比赛等。总的来说,对古诗文进行诵读,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让学生们实现自我约束和教育,继而拥有满满爱心,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家长,乃至于热爱祖国,令他们实现全面的良好发展,为社会做贡献。

【结 语】

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其重点的目的就是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实践活动当中令我们感悟到,持续并长久的进行经典诵读的活动对小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形成来说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读书的声音当中直面经典;在优美的国风音乐当中体会经典;在书法当中了解经典,都能够令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得以渗入学校的各个角落,在孩子们的成长当中起到良好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永.课题分享――诵读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教育的补充作用之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综合,2013(01)

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第4篇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位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性质及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理应贯注文化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1.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是维系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精神纽带。语文教材中收集大量爱国的篇章,传递着对祖国忠诚、挚爱的民族精神,学生能够从《黄河颂》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从《木兰诗》中感受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从《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热情。

2.利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一位位民族英雄以英雄气概谱写华夏儿女壮丽的诗篇。语文教材中蕴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民族关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等民族精神,它们如春风化雨一样在学习中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情节。

3.利用传统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由于现在的学生受网络、社会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内心浮躁,我们要用传统文化如春风般吹进学生脑海里,用优秀文化来武装青少年头脑,使民族文化作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

三、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

1.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接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阅历等主观体验,激发学生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在讲授《散步》时,先设置“请结合文中例句分析句子所传达的人物情感”这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在深化文章主题的环节中,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年青一代啃老现象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德育渗透还是要回归到个人,笔者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把感悟到的道德思想去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最后笔者布置一题作业:请你描写一个体现你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情景,字数200字。本活动把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孝道”的践行情况,书写自己孝亲的故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受。这种思想文化或许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

2.大力挖掘作品文化内蕴,解读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

语文教材书中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讲授知识、阅读技能外,还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文化滋养。老师在备课时适当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语文教学自身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关注作者;关注写作背景;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发散;注重揣摩推敲以及学科沟通。例如,《秋天的怀念》中,“我”与母亲的母子深情固然真挚动人,作者细刻画抒真情的写法固然值得学生学习,同样老师不能忽略作者在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文化精神,那就是古代所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笔者给学生展示作者的生平简历:“作者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永久坐上轮椅,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他所创作的《我与地坛》被公?J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辉煌的人生给“自强不息”做了很好的注脚,而文末那句“好好儿活”这种顿悟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的传神表达。史铁生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或许因为这一课而植入学生的心田。

3.积极开展诵读活动,更好地体味民族精神

在开展诵读活动时要注意整体推进,系统布局。诵读什么,如何诵读,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系统安排,逐步拓宽、提高和深入。在对文化经典的选择上,围绕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列出学生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的一些篇目。分阶段确定诵读内容,循序渐进,灵活多样。要注意古今中外的比较,让学生既诵读传统经典,又诵读现当代经典;使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融相通,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和阶段。

古诗文聚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量精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文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落实古诗文赏析的能力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文化精髓。老师可以给小组一个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找出初中阶段能体现该主题的诗篇,例如:爱国篇、隐逸篇、思亲篇、友情篇、抑郁篇、闲适篇、田园篇等,学生在整理古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能力,也感受了古诗文的魅力。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提取出一个体现深厚文化的主题,然后筛选相应主题的几篇古诗文,中间设置简洁凝练的串讲词,最终形成诵读稿。通过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朗读的技巧有所提升,并从有感情的诵读中更好地体味民族精神。

4.结合中国传统日子,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传统节日文化

秋天的经典名句范文第5篇

一、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

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作文中的句子,是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写有关“理想、信念”主题的作文时,可直接引用流沙河《理想》中的“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以及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中的“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等,由此写出这样的片段: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追求和向往的目标,这就是理想。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没有理想的人,就像迷失方向的船,找不到停泊的港口。理想是要靠汗水去浇灌的,是要靠拼搏去实现的,也许到了生命的终了,理想还未实现,但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二、由课文引发联想

理解课文后,选择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内容或方向加以联想和引申,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谈到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才能成功”,从而联想到“孩子学走路”、“雏鹰学飞翔”等,并把这些故事进行扩展,来表现主题。在写以“爱”为主题的作文时,就有了下面这个片段:

即将学飞的雏鹰,战战兢兢地耸着双肩,小心翼翼地扇动着翅膀,双脚离了巢,又落下,再一次离巢,再一次落下……鹰妈妈觉得是时候让孩子飞行了,因为天空才是雄鹰的家,于是她猛力把鹰巢打翻,小鹰从巢里掉了出来,它们一边向山谷坠落一边拼命拍打翅膀。渐渐地,它们止住了下降的趋势,歪歪斜斜地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终于成了真正的雄鹰!

三、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

作文中还可以借鉴某类文章相通的写作方法。如大家都熟悉的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巧用修辞,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写关于“春”的作文时,就不难写出下面的文字:

温柔的春风暖暖地吹来,轻叩迎春花的闺门,迎春花只害羞地露了一下头。然而,才一天工夫,迎春花就披上了金黄的外衣,随风轻摆,播报着春的讯息。

眷是个急性子,赶得我们也不得不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五颜六色的春装,轻快地行走于春天的校园。校园里的学生们如花一般活力四射,散发着眷的朝气,张扬着青春的魅力。春光下的少年,意气风发,带来了新一年里新的希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对苦于写作时没有素材的同学来说,不妨多翻翻课本,巧用、化用课本中的素材来充实和开阔自己的作文思路。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一、了解课本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二、掌握课文中提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名家轶事;三、了解与课文关联紧密的重要文学作品,熟记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四、关注课本中的人物评价;五、练习将积累的素材用于不同题材的作文中,切实掌握素材的变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