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点线面作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
面》
一、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点
线
面并不陌生。本课通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点、线、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点
线
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寻找点线面,感受点线面所带来的美感。让学生运用点线面进行有趣的艺术创作,体验创作乐趣,从而形成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点
线面,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简单使用点线面进行绘画装饰,但他们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的运用还比较陌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走到自然中,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其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进行造型活动,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安静下来仔细听一段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举手回答。
生:大海的声音
师:猜猜看会有什么出现?(出示图片)瞧,这条鱼真奇怪,它身上有什么?再看,第二位伙伴出现了,它身上又有什么?再看第三条鱼也出来了,在它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点、线、面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点线面的世界里去学习一下吧!
二、新授
1、认识点线面,感知点线面
师:说起点、线、面,可能大家并不是很陌生,我们在绘画中经常用到,那就先来说说点,什么是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生:小的图案,爱心、三角···
师:点就是小的图案,任何一个物体缩小就是一个点,这些点给你们什么感受?
生:活泼、小巧、简洁
师:那么什么是线?你能说出你知道哪些线吗?
生:直线、曲线···
师:那么这些线给你们什么不同,能用一个词或成语形容一下吗?
生:千变万化
师:那么什么是面?面和点与线有关系吗?给你们什么感受?
生:面是将点和线放大后的效果,给人厚重的感受。
2、
从生活中寻找点线面
师:那么同学们能从我们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上有点线面吗?
生:···
师: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帽、食物、居住用品、出行以及大自然中方方面面都有点线面的体现,那么这些点线面有什么作用呢?
生:美化、装饰
3、
走进艺术殿堂
师:与此同时,点线面也成为很多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赶快走进艺术殿堂里参观一下吧!
这件作品同学还记得它的名字吗?在它身上有点线面吗?这些点线面的排列好看吗?有什么特点?
生:彩陶,有点线面,有规律的排列,非常好看
师:绘画中更离不开点线面,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你知道他是用什么绘画材料表现的吗?这是我们中国当代一位非常有名的艺术大师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春如线》猜一猜他在作画时想些什么?
生:抽象,水墨,春雨
师:还有这一幅,西班牙画家米罗的《星空》,里面的点线面让你想到了什么?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生:宇宙,鲜艳
4、
欣赏学生作品
师:不仅如此,小朋友们运用点线面还创作了许多有趣的艺术作品,我们快去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找找灵感吧!(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哪一幅最吸引你?分析原因
5、
教师示范
师:欣赏完他们的作品,老师突然有了灵感,我也想创作一幅,同学们今年是什么年?
生:鸡年
师:这有一只漂亮的大公鸡,我们向来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生:羽毛漂亮,站立挺拔
师:为了突出大公鸡的特点,老师运用简化的方法先画出大公鸡的身体,你们看,它像什么?
生:月亮
师:接下来画出它的其它部位,夸张它的尾巴,这样大公鸡的外形就出现了。接下来用点线面来装饰它,在这,老师给大家透漏一个小秘诀,我们可以把大公鸡的身体用线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在每一部分用不同的电线面进行装饰,(示范讲解)同学们觉得这样装饰好看吗?为什么?
生:太密了
师:所以,大家在点线面应用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最后再给它涂上颜色。这样一幅鸡年鸡年画就出现了。
师:相信此刻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但先别急,注意下我们今天的作业:
6、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来为鸡年设计一张纪念图画。
要求:
构图饱满
色彩丰富
装饰美观。
7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8、
关键词:色彩;构成;写实;抽象
1 色彩构成的起源
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色彩基础课程及其教学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被大多数艺术院校所采用,但也有一些院校的教师认为还不够精确,因此又有装饰色彩、设计色彩、色彩学等概念出现,其实教学内容是相近的。无论是包装设计、舞美设计、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离不开色彩的装饰,当需要营造某种视觉效果时,主要根据色彩的搭配来确定。而明度的对比更能使一个画面层次分明,轮廓清晰。所以色彩构成已经成为各个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当代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影响,并且在很多学校中,还没有能够超过,甚至没有能够达到当年已经取得的高度。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基础课程是由伊顿开设的。当时,现代色彩学刚刚建立,伊顿已经开始积极地引入这种科学,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伊顿对于色彩的对比、色彩明度对色彩的影响、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对比色彩系列的结构都非常重视。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伊顿之后又有克利、康定斯基等人先后任教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在他们的努力下,基础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
2 色彩构成教学中的问题
在构成艺术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在平面构成部分里,学生能够很好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不同的构成形式和审美法则,并顺利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在进入色彩构成的理论部分,老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以及平面构成点线面基本构成原理,完成一幅色彩构成作业。结果三十来人的班集体,出现了一半风景写生和花鸟绘画的作品。这一结果,值得让笔者思考。在平面构成中,学生能够紧紧围绕老师所教授的构成形式进行新的创作,但在色彩构成练习中,平面构成缺被忽略了。作为高院校大一第一学期的学生,我了解他们的专业课,只有美术基础与构成艺术,而恰巧,美术基础的授课老师绐学生安排了临摹白描花鸟画的作业,色彩构成的第一次作业几乎变成了美术基础的作业。这里除了说明学生对于图像积累得非常少以外,还说明了在部分学生的脑海里,过去数周,构成的概念没有形成清晰且稳定的认识。当课堂或书本没有罗列清晰的平面构成主题概念,同学理所当然地看到色彩,忘了构成。
色彩构成是平面构成的承接。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到不同的构成形式,如密集构成,发射构成、重复构成、特异构成、矛盾构成、渐变构成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会形成一种惯常的,积极的,清晰的创作思路。但在色彩构成部分里,他们对构成形式的重视,很快就会被要表达事物的具体形象所吸引,把重点放在怎么样把图像画得更真实?怎么样让它的颜色更逼真?构成艺术是点线面不同元素在平面或立体空间上的构成经营,表现一种节奏、对比、韵律等视觉美感。点线面的构成元素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如果老师继续照本宣科般的教学,类似装饰、写实、花鸟等类型的作业,还会继续发生。
其实学生的最开始接触专业课学习时,对很多概念,都是半懂半不懂的朦胧状态,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无论老师刚开始多么激昂的讲演,可能当下接受了,后来就松懈下来.变得模糊不清。如果老师不能对该学科有更加独到和深刻的见解,也很难带动学生时时紧抓一些不可抛弃的原则。
3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便于学生能够学好构成艺术,笔者提出自己对于这么课程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
3.1 讲演构成艺术的发展历程
高院校的同学,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而忽视相关的理论知识,是普遍的现状,这也导致了他们只知结果,不知原因,动手能力强,但对于自身作品的阐释说明能力常常差强人意,大部分学生做的,远远比说的好得多。现今构成艺术类书籍林立,也是非常注重实际,符合大部分学生技能的真实需求,但对于构成艺术自身的发展来源,很多都是没有阐释清楚,甚至没有阐释。构成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是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知识储备,旁征博引向学生阐释它的来源,以及学习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从立体主义绘画、俄国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德国的包豪斯,理出平面设计的发展脉络,也让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风格和思想,认识设计和艺术绘画的区别,清楚知道构成艺术对于未来专业所代表的意义。这样可以减少出现花鸟、写生、装饰性绘画的机会。
3.2 抽象视觉元素的构成训练
抽象的点线面构成形式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极其的频繁,能够对点线面的视觉元素迸行美观的组合变化,就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毕竟艺术家和设计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师运用构成的审美法则,把客户需要表达的信息,按照不同的等级顺序,进行设计,传达。引导或指明学生进行抽象视觉元素的创作,摆脱传统写实绘画、装饰绘画的影子,重点围绕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开展构成创作,有助于让学生抛开美术绘画,把注意力放在构成的形式美感当中。推荐如康定斯基、李西茨基、蒙德里安、里特维德、赫伯特拜耶等抽象艺术和设计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构成艺术在未来工作上的使用。
3.3 色彩结合平面构成讲授
一般的构成艺术书籍,都会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三个部分,如果完全按照课本的顺序来讲授的话,等所有平面构成内容讲完以后,在色彩构成部分,详尽的色彩构成讲授就容易使学生脱离平面构成所学的构成形式,只有两者结合,才是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授完基本的点线面平面构成三种基本的构成原理以后,其余更深入的平面构成形式,如密集构成,发射构成、重复构成、特异构成、矛盾构成、渐变构成等,逐一结合色彩构成的使用方法一起讲授,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平面构成中的密集构成与色彩的对比色原理结合在一起,诖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这样学生能更加综合地掌握平面和色彩的构成使用,不会出现思想混乱的状况。
3.4 作业前后辅导的不同作用
如果课堂时间比较充裕,四堂连上的,就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作业创作,在这个时候,学生会在实践当中对老师之前讲授不理解的地方,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有效立刻纠正错误,这也是对老师教学情况的反馈,提醒老师时常思考,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另外,就是对于提交作业以后,老师的反馈方法。笔者尝试不同的方式,挑选部分问题突出或优秀的作业,拿在手上讲解,同学在聆听时,容易不集中精神,部分认真的同学,也略显不满,或许我没有挑选他或她的作业进行讲解。后来每次把全班同学的作业全部扫描做成课件的一部分,工程量虽然大,但每次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相对会认真很多,而且也比较及时地收到老师对他们作业问题反馈,可以在下一次作业避免同样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思铭. 我看色彩构成中的平面构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4)
[2] 张艳红. 色彩构成教学与实践研究[J]. 艺术研究. 2010(01)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属于园林专业设计基础课程。[1]对于园林专业来说,平面构成课程是美术基础向景观设计过渡的必经之路,因为园林设计的创新培养和设计思维都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和训练的。所以平面构成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的教学效果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各课程都强调教学与科研环节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各院校都在逐步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平面构成也不例外,实验教学更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上有所提高和深入,培养全面型人才。
一、平面构成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课程教材缺失、课程内容守旧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入了三大构成基础教学以来,虽然经历了20余年的教学实践,但对于当前而言,平面构成实验训练的教材和内容守旧和保守。在历年出版的平面构成教材中,对实训部分的练习阐述简单,要求含糊不清,学生往往混淆,而且造成设计作业与实训题目脱节。平面构成实验课程缺少专门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个别院校的实验指导书也是内容简单,没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练习的内容因循守旧。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做一些几何图形,点线面构成、骨格单元形的练习。这样的实验课程无法起到园林绘画向设计课程的过渡,也无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不能适应教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视野难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拓展,偏离了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平面构成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目前的实验课单纯追求设计的视觉效果,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临摹书本上老旧的图例范本,追求作业的精致和美观,学生画一样的图,或完成具有同样风格的作业,这样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创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精神,艺术贵在具有创新性。没有创新,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失去了观赏的乐趣。在平面构成实验教学中,就应该以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也可以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给学生提供灵感的源泉:一段音乐,春天的一朵花,秋天的一片红叶,城市生活中的某个场景[3],都能给人以创新的体验。
(三)实验课堂学生作业表现手法单一
就目前平面构成实验课来看,教师往往墨守成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手绘作业的练习过分注重,学生对实验题目根本不做细致的推敲和反复的构思,作业的评判更多的以工整程度以及精细度为标准。实验课中,工具也是传统的毛笔、钢笔、墨水、绘图笔这种以黑白色为主体的表现手法,平面构成实验课使用的材料也多以纸张为主。这必然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当学生有好的灵感时,也很难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的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平面构成实验课与园林设计联系少[4]
平面构成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专业课特别是园林设计课程服务的,平面构成教学是各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所有设计专业都体现了对它的依赖。目前来看,实验课堂中,教师大多单纯从平面构成课程本身入手,对平面构成的点线面、骨格、构成形式的练习安排较多,学生也单纯从这几方面机械练习,和园林设计的衔接体现不出来。授课中应该通过案例和课题训练,有意识的往专业课上引导,否则学生即使学习了平面构成知识,实验课中简单的训练了点线面和各种构成形式,也很难在以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
二、园林专业平面构成实验教学的初步构思
(一)调整实验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作为园林专业,创新是园林专业发展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关系到园林专业设计能力的强弱,专业素质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被忽视。学生阶段是创新性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发现和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敏捷。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园林专业平面构成实验课中的核心问题,是实验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平面构成实验课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机械地临摹和模仿老化图例;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作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开阔、更自由、更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设计风格的形成;鼓励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设计观点和理念。
(二)引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创意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多彩的、丰富的,作为基础课的平面构成,就要引导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课中就要求学生的作业以体现创新为重点。当学生有了好的设计时,就应该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作业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现在的工具具有多样性,各种纸张、各种工具乃至各种物质都层出不穷。实验课中让学生们对各种设计材料去探索和开发,在探寻材料、寻找工具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不同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各种效果美。比如肌理构成这一节中,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土壤、各种动物皮毛、各种植物茎叶等自然材料,也可以运用人类先进技术和发明的各种新材料,如塑料、合金、化纤面料等。表现手法也可综合运用手绘式、压印法、喷洒法、拓印法、渲染法、自流法、刮擦法、拼贴法、烟熏火烧法等。这样会使我们的平面构成实验课在充分调动学生创作欲望的同时,使作品得以多角度的展现。
(三)平面构成实验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联系
园林专业开设平面构成课程就是为了学习专业课程服务的,学好平面构成课程可以为以后的园林设计课打下基础。在实验课中,可以多联系园林设计好的构思来开阔学生园林设计的视野,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比如采用主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以园林设计相关内容为题目,结合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以及形式美原则来完成训练课题。举个例子,以苏州水乡为题做平面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考虑江南水乡建筑和水体的特点,就可以选择苏州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建筑的瓦来设计成涟漪的波纹,点出苏州江南水乡的主题。[5]在实验课中就应该以大量的优秀作品赏析和案例设计鼓励学生多和专业知识联系,在作业中多看、多分析、多思考,从而消除平面构成课程和园林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分化现象。
关键词:中职院校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极其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学生从应试教育进入到机械行业的第一门课程。机械制图是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的语言纽带。因此所有学校都十分重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
首先,现在主流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主要针对高校的机械专业,以大学为主,大专院校为辅,其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向、学习深度都是考虑高校学生所需求的内容。在职业院校中,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良,没有很高的思维活跃度,因此无法适应适用于高等学校机械制图的书籍和教学内容。
再者,目前机械制图的课程顺序是先讲授国标及规定画法,然后讲授画法和几何知识,最后才是机械制图的实质内容。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能够接受,并且在年龄上他们已经拥有完全成熟的空间立体概念,能够更加从容地思考出空间立体图形,对于画法几何也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过高中阶段的立体几何知识,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或较为完整的空间立体感,所以很难学习画法几何知识,也很难想象出完整的立体图形。学生学习的效果差,教师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进度计划,导致后面的课程草草了事,最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考试不尽如人意。
第三,机械制图课程在高校内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验证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比较适用,但中职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本身自我学习能力不强,需要老师的辅助,上课不能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结合中职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的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愿意学,能学好,为专业打好基础的目标。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第二个部分是教学形式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将原有的画法几何知识、国标知识融会到基本几何体内的绘制中,通过基本几何体的测绘、绘制、组合,完成机械制图知识的准备。主要使用的方式是,每次讲解一个基本几何体的画法时,首先使用模型,让学生观察该物体的三个视图方向,然后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再利用模型进行游戏式的提问。
第一步:寻找物体的特殊点,然后让学生在所画的三视图当中标记出来。再寻找物体的一般点,让学生标记出来。第二步:寻找特殊的线段,利用找到的特殊点连成的线段。寻找的特殊线段分为投影面的平行线和投影面的铅垂线。在寻找特殊线段的时候让学生明白,线段是通过两点之间连接而成的。再寻找一般线段,通过2个一般点的位置连接形成的线段。第三步:寻找投影面,利用两条相交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理论,去思考特殊的线段相交形成的面与线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快速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知识。这种方式的训练会增加原有课程的课时数,却把原有知识分散到基本几何体内。学生会在娱乐的状态下学会点线面的投影知识。利用每个基本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及不同位置,可以强化点线面的投影知识。学生了解了基本几何体的知识与画法,就可以进一步进行组合体的学习。简单的组合体绘制依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待到学生开始学习复杂组合体时,教师可以使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其组合体进行分解,并在分解的时候通过不同位置的点线面寻找另外位置的点线面,使其更加容易绘制出组合体三视图。
课程内容的安排是在每次课上绘制一幅完整三视图,包括图框、标题栏、三视图、标注尺寸等,再利用该三视图进行上述游戏式的训练点线面投影。这种课程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而且逐层递进,让学生逐渐进入到复杂三视图的绘制。同时三视图的绘制保证其完整性,也为后期学习的零件图、装配图做好基础。三视图的绘制全部放到课堂完成,有助于教师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直接指导没有掌握的学生。同时,在课堂有效完成三视图也可以防止学生在课后抄袭甚至于代做的情况。学生独立完成每一幅三视图,能够增强个人自信心以及对此学科的热爱。练习册作为补充,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用来巩固强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分组和教师对小组的调控,按好、中、差分组,每个小组4~5人,小组最佳数量为4~6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小组成员得分一致,可以调动学习较快的学生帮助学习较慢的学生,共同进步。小组之间拥有竞争的关系,每次回答问题都是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找错。回答问题得到的分数也会根据小组的回答情况及其他小组补充情况而决定。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提高思考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拼搏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成果
笔者利用此方式对初中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以初中毕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四个班级分为两组,以传统方式和改革方式进行授课。结果显示,其中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错误大多数出现在三视图的绘制以及三视图的补充修改部分。而接受改革教学的学生错误大多出现在三视图的补充修改部分。从两组授课方式可以看出,改革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中职院校学生。
五、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而这种授课内容的改革以及授课形式的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时,会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该类学生,教师首先需要与其本人沟通,了解厌学的原因,然后与班主任、家长共同寻找对策,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补课,或由同组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
关键词:电脑游戏;兴趣;问卷调查
小学生迷恋电脑游戏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社会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数字媒介远远超过了纸质,这也给整个小学教育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究竟是“围追堵截”还是“疏导引流”呢?
分析小学生迷恋电脑游戏的原因不外乎四方面:虚拟的理想情节、精美的图像、天籁般的音效和不断战胜中得到的成就感。能否让电脑游戏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快乐高效的美术课堂,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在平行班级里用两个班试着结合电脑游戏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植物大战僵尸
《植物大战僵尸》是一款极富策略性的小游戏,可怕的僵尸即将入侵,唯一的防御方式就是栽种植物,抵御僵尸的进攻,保护草坪。
在《切开的果实》一课,僵尸先生展开了对水果战士的疯狂进攻,西瓜投手抵挡不住,大刀一挥,破开了自己的肚子,拿出最后的武器,是什么?谁来描述?这种游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感情和谐融合,形成了课堂的愉悦氛围,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胆识。
二、欣赏评述——大家一起来找茬
《大家一起来找茬》,是在左右几乎相同的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培养游戏者的观察能力。
在《手拉手找朋友》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观察认识画面中的点线面,我将学生分成8组,分别找出画面中的点线面,通过小组互助竞争的形式,每个人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提高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大家一起来找茬》在欣赏课中能广泛使用,通过相似或对比的两幅画,让学生快速观察到画面的艺术手段、风格、构图等,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教学——跑跑卡丁车
《跑跑卡丁车》是一款休闲类赛车竞速游戏。
赛车是最能激发学生之间竞争的游戏,我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一组选一台卡丁车,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课堂绘画接力中,根据表现来决定他们组卡丁车的车速,冲向同一终点。
这样的组织教学形式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也因为评价主观因素太多,学生情绪高涨难以控制。
四、成长评价——洛克王国宠物精灵
《洛克王国》是一款专为孩子们设计的儿童魔法社区,在王国里学习魔法、和宠物一起战斗成长、和伙伴们一起游戏!
我把每个学生的美术成长评价卡设计成洛克王国宠物精灵,每个人的宠物都要经过锻炼,学习,成长,火系从“火花”成长到“焰火”成长到“火神”等等,水系从“水蓝蓝”成长到“波波拉”成长到“水灵”等等,每次成长和作品色彩美、作品构图美、作品花纹美、作品创意美结合,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他评等。多元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强调多方参与和互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综合评价,既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三是评价手段多元综合,我让学生参与评价,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让孩子得到肯定然后知道自己的不足。关注自己的宠物精灵的成长使孩子们在作业中投入更多热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作业展示和问卷调查。
在作业展示过程中,实验班的作业色彩丰富,构图大胆,明显强于对照班。
全部问卷调查内容有对本学期教学活动评价:上课很有趣,能学到很多知识,作业效果我很满意。
在对照班全部问卷中,非常满意占23.1%,满意占38.4%,不满意占23.1%,非常不满意占15.3%。主要不满意的原因有:上课很吵,老师没有叫我,活动没有吸引力等。
在实验班全部问卷中,非常满意占34.6%,满意占53.8%,不满意占11.6%,非常不满意占0%。满意的主要原因有:游戏很有趣,我们小组的卡丁车最快,上课也能玩游戏等。
小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