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陶艺

生活陶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陶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陶艺

生活陶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陶艺;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74-01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它不仅为人们物质生活带来便利,而且与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情趣。生活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样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它以其与众不同的形式美感和韵律节奏感体现着作者的心理感受,同时注入陶艺家灵魂的陶艺作品,又可以展现出一种有情感的生命。

一、生活陶艺的特征

生活陶艺,指的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器物。它以手工制作区别于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产业陶瓷;以其具有的生活实用功能性而有别于纯表现的现代陶艺作品。生活陶艺通过手工制作具有生活实用又具有艺术欣赏效果的生活器皿,制作者以器皿的实用性为载体,借助大自然的材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个性及审美追求。手工业时代的陶瓷制品通常是由陶工制作完成,器皿的造型和装饰手法以承袭历代的样式为主,缺乏创造性和个性。传统的制瓷技艺由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继承下来,陶工们在继承了精湛技艺的同时,也严格恪守着传统的审美准则,并不断地在工艺制作上孜孜以求。

二、生活陶艺的内涵

在当代,由于陶艺家参与设计或制作,生活陶艺创作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生活陶艺以其融于生活的属性而吸引着陶艺家的参予。由于每个陶艺家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也完全不同。陶艺家把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泥土表现出来。

生活陶艺的内涵,主要是表现在生活用品艺术化和艺术作品生活化。现代人生活不再满足唯实用的简单要求,而是讲究功能与艺术相融合,在实用基础上追求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艺术品生活化表现了现代陶艺家的创作个性,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开始向纯艺术性、观念性方向发展。

生活陶艺实用的形式把陶艺家和大众有机地联结一起。陶艺制作中所有的成型和表现?手法都能运用到生活陶艺的创作中。由于受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陶艺家把陶艺创作的实验性品格表现在生活陶艺中,使生活陶艺的创作同样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艺术家通过捏、拉、拍、打等不同的成型手法以及不同的釉色处理不断地改变着泥土的样式,使生活陶艺作品呈现出多元的品质。从由陶艺家参予设计或制作的生活陶艺与纯由陶工制作的即所谓传统意义上的瓷器比较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两者在对美的追求与表现上的不同。前者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作品张扬而奔放;后者则注重对制作技艺的追求,作品含蓄而内敛。

三、生活陶艺的审美追求

陶瓷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器皿制造阶段转向了心灵、熏陶情感的层面,从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美国陶艺家温・黑格比先生曾说:“陶艺创作记录了精神相当的身体经历,通过符号般火的磨历使之得到永恒,通过这种形式诞生的作品,反映了我们生活中追求的最大永恒”,这一点正体现了陶瓷艺术发展的进程――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创造出更加高尚的生活。生活陶艺相对于表现作者个性的情感的现代陶艺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陶艺家通过大众对陶瓷这种材质的自然亲和感,把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融于作品中,并通过实用的式样表达出来,在不经意中,将美和观念传达给人们。有了它的介入,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都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迥然不同的享受。

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生活陶艺的审美也由传统单一性而向多元化发展。纯正的釉色,规整的器型已不再是唯一的审美准则,相反,把那些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是缺陷的工艺运用到生活陶艺的创作中。似乎更能衬托出生活陶艺的时代性。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经常看到拉坯时自然留下的指纹,打泥板时留下的布纹或木纹以及不同的窑变效果等。这些自然流露出的手工痕迹组成了生活陶艺丰富的语言。国内外许多著名的陶艺家一方面从事现代陶艺的创作,另一方面从事着生活陶艺的设计与制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陶艺的人文关怀融入到生活陶艺中,并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陶艺以其实用性品格服务于生活,并通过个性化的外观样式深得大众的喜爱,因此实用性和个性审美组成人了生活陶艺的重要内涵。而现代人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情感结构日趋多样、复杂,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个性需求。只有当生活陶艺紧密地贴进生活时,才具有了其自身的全部意义,我们相信有了陶艺家的参予,生活陶艺的创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生活陶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陶艺;装饰特征;成型;烧制

生活陶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陶瓷器具,是人们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器具艺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以手工制作形式存在的传统陶艺逐渐发生分野,一部分实用为主的器皿陶瓷逐步走向产业化,转变为批量生产的现代日用陶瓷;另一部分传统陶艺则放弃了实用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陶艺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上,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现代陶艺。陶瓷艺术原本是生活的艺术,它曾经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日用陶瓷的批量化规模化生产使先前传统陶瓷的人性与个性丧失殆尽。而另一方面,走向纯艺术的现代陶艺却远离了人的现实生活而高高端坐于美术馆之中,人与陶艺之间被一层透明的玻璃隔绝了。生活陶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既有现代陶艺的材质语言和手工成型的手段,具有鲜明的手工制作的特性,同时生活陶艺还融合了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因此,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是陶艺从精神向实用功能、从精英艺术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作为实用器皿,生活陶艺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作为一种情感化的器具艺术,生活陶艺还有鲜明的装饰特征。本文将从生活陶艺的成型与烧成两方面探讨生活陶艺的装饰特征。

1装饰与成型的整合——结构即装饰

“装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的解释,作为动词使用的“装饰”被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从这种解释里我们可以体味到装饰的两个关键词:附属性和表面性,即装饰附属于造型主体表面。在先秦时代的论著中,装饰即“饰”,饰如同“伪”,伪又与“文”同。我们所熟知的孔子所谓“文质彬彬”,既强调重质不能轻文,追求文与质的辩证统一。苏珊·朗格说:“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装饰’与‘得体’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苏珊·朗格强调装饰的适宜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所追求的文与质的和谐统一是一致的,从“适宜”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装饰是适宜于它所装饰的东西,装饰仍然是附属性的。

传统意义上的装饰多是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纹饰,在传统陶艺中装饰的附属性和表面性表现的十分充分。传统陶瓷装饰手法可以绘、刻、堆、釉来概括。“绘”是指彩绘,在坯体和胎体上以描画的形式进行装饰,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青花、粉彩、古彩等。“刻”与“堆”的装饰手法流行于釉下彩和釉上彩兴盛之前,“刻”是指在坯体上以刻划花、剔花、镂空(玲珑)、半刀泥等手法进行的装饰,还包括在已经烧成的胎体上进行刻画——刻瓷。堆是指在坯体上的堆塑装饰。釉是指颜色釉装饰。这四种装饰形式有共同的特点,它必定是以坯体或胎体为装饰载体,以陶瓷装饰材料在载体上刻画一定的装饰内容,从而对造型主体进行锦上添花的修饰。纹样、纹饰是依附于器物表面的附属物,造型是装饰的载体。因此传统陶艺的装饰与造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在传统陶瓷的发展演变中制陶先民强调造型与装饰的谐调性,而造型与装饰之间却鲜有渗透。传统陶瓷的装饰多是在装饰纹样和形式上的变化,因此传统陶瓷的装饰多是陶瓷造型的附属物,它的变化多存在于陶瓷造型的表层。

从传统陶艺到生活陶艺,实用的本质没变,但其装饰却由表面走向结构。生活陶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陶瓷器具,一般来说生活陶艺具有较强的手工性,这主要是因为生活陶艺吸收了纯审美的现代陶艺的造型、装饰、烧成语言。与传统陶艺的严谨、唯美不同,现代陶艺把陶艺本体语言的造型能力极大地释放出来。陶艺的泥料与釉料自身具有的丰富表情,泥料的可塑性可以记录陶艺家创作的每一个痕迹,泥料的质感,受力所产生的形变、裂隙,泥料与釉料的结合所产生的层次感都成为陶艺最朴实材质美的表现。现代陶艺本体语言的丰富性,使得陶艺艺术魅力的显现并不过于依赖造型形式,陶艺与雕塑的区别也在于此。生活陶艺的设计比较注重对这种材质美的保留与表达。与传统陶艺相比较,生活陶艺的装饰少了对造型的表面修饰,多了对陶艺材质美的显现,装饰多融合于陶艺的成型过程之中,融合于结构之中。在传统陶艺中,造型与装饰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而在生活陶艺中这两者却走向统一,造型要素可以具有装饰意味,装饰要素也可以是造型结构的一部分,从装饰的角度来看则是装饰的结构化。“筛光”为一组灯具,这种被称之为“新薄胎”的陶瓷设计,因胎体近似普通白纸的厚度,使它具备极佳的透光性,作品由镶接手法而成,因泥片的重叠造成不同的厚度,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有规律的叠影造型,叠影即是其装饰内容。这种材质和手法还被运用于咖啡的设计中(图2),同样的叠影效果隐现于杯体之上,不同的是,在灯具上有规律的叠影造型,在在咖啡杯上,则成为随意,无规律可循的。这两种效果都是坯体成型所造就的艺术效果,灯具的制作使用了相同尺寸的泥片拼接而成,光影有规律可寻,而杯子则是采用了制作灯具的泥片下脚料,因而制做杯子的泥片都是随意的、偶然的造型,这恰恰造就了杯子的叠影效果更加的随意、自然天成。陶艺泥性的一大特点在于它的随意性、随机性,传统生活陶艺的造型是中规中距的,讲究对称、均齐之美。生活陶艺则注重泥性的发挥,但这些因素也具有装饰意义。造型与装饰合而为一,难分彼此。模具成型是一种传统的成型方法,石膏模具成型需要将泥桨注满模具,待石膏吸收了一部分水分,泥桨变干而紧贴于模具内表的时候再将多余的泥桨倒出,完成注浆工序。北欧陶瓷设计师的作品《茶叶筛》(图3)采用石膏模具成型,而在这个作品中,作者并未采用这种传统的注浆工艺,而是利用模具吸收水分的特点,采用甩浆的方式,将泥桨抛洒于模具内,待泥浆具有一定硬度时,将坯体取出,这种泼洒泥桨的成型方式能够创造出一种类似波洛克似的抽象肌理。不难理解,抛洒的泥浆构成的点、线、面结构,既是筛的结构,同时也是筛的装饰,泥桨的泼洒兼有成型和装饰的作用。生活陶艺抛弃传统陶艺的表面装饰把装饰与结构同化,创造了生活陶艺“无装饰的装饰”的新结构,并使装饰更深刻地进入了结构层面,丰富和拓展了生活陶艺装饰的存在方式和意义。

生活陶艺装饰的结构化并非孤立的现象,早在设计的现代主义阶段,设计界曾经有反装饰思潮,今天看来所谓的反装饰设计其实就是装饰的结构化。反装饰运动中最为著名的设计师是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卢斯。卢斯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崇尚简洁而抽象的造型。卢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卢斯反对装饰,虽然从表面看来建筑强调实用,外部完全没有装饰,但是他强调了建筑物的比例,强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建筑的窗子、线脚等细节依然是构成整个建筑之美的装饰元素。“现代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对装饰的背离,实质是这一艺术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自我的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排除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与形式。”

2烧成与装饰的融合——烧成即装饰

生活陶艺的最终完成离不开窑火的烧炼,火无疑是生活陶艺最本质的艺术语言。火在陶艺中的作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今天,关于陶器的发明,有学者认为是古人用火烧结了覆在篮子表面的泥土,从而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造物的发明。尽管这是一个特例,但它却明确反映了火在最初的陶艺中的作用,火仅是使泥土凝结以便于储存水或食物的一种媒介。但是,窑火之于生活陶艺,不仅仅是媒介,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装饰手段。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窑火对陶器的装饰效果。平地堆烧和坑烧是最原始的烧成方法之一,因其烧成温度低,温度极不均匀,所以堆烧而成的陶瓷表面呈现氧化与还原气氛的不确定性在器物表面形成或青或红的斑驳火痕,古人这种下意识的陶器烧成手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陶艺家呈现远古情怀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堆烧和坑烧的表面肌理是古人下意识所为的话,那么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发明则说明古人在用火装饰陶艺上已经由自发转向了自觉。龙山人利用封窑和渗碳技术将粗犷陶器修饰成黑亮如漆的黑陶,封窑和渗碳是古人在对火的作用认识上的一大提升,此时的烧成已经与装饰融合在一起。不过在传统陶艺发展过程中,烧成的装饰性并未获得较大的发展,因为传统陶艺的装饰是以釉为主体的,釉本身是对陶艺最好的一种装饰,在釉发明后的两千年多里,中国传统陶艺的装饰是围绕釉装饰展开的。对材料本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发掘是现代艺术的一大特征,生活陶艺同现代陶艺一样,都比较注重泥料和窑火装饰潜力的发掘。在国外,众多陶艺家热衷于探讨窑火在陶艺留下的痕迹与肌理,并使之成为生活陶艺装饰重要内容。美国陶艺家杰米·克拉克最喜欢的烧成方式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用木材、木屑和纸进行“坑烧”,整个过程没有火焰,长时间的还原烧成,燃烧中的碳素渗入坯体中,使他的作品厚重与沉着。他同时采用涂抹泥桨的技巧,在第一次素烧之后,用细泥浆涂抹在坯体表面,再经第二次、第三次烧成,涂抹在作品上的泥浆结成片状,并且每次烧成都会掉落一些,泥片在坯体表面使火烧的痕迹产生出丰富的层次与色彩,妙不可言。(图4)柴烧是生活陶艺常用的手法,柴烧与一般窑的差别在于火焰和灰烬可直接窜入窑室内,落灰与高温融熔状态下的坯体自然反应产生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柴烧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不同,在同一件作品上有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使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这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生活陶艺创作中常用的烧成方式还有盐烧、苏打烧、乐烧、熏烧等方式。这些烧成方式所呈现的陶艺作品虽然风格鲜明、效果迥异,但在总体上可以将其归结为自然肌理一类。每一种烧成方式都可以在作品表面形成一种极富个性的烧成肌理装饰语言,不仅如此,这类烧成方式的艺术魅力还在于烧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以烧成进行装饰的生活陶艺其作品的效果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原始性的烧成手法往往呈现出粗犷、质朴、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这种粗犷、率真、自然天成的偶发肌理恰恰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当手工业和民间艺术被现代物质文明荡涤一空之后,面对着高科技的机器产品,又感到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产生一种文化‘复归’的念头。因为田园诗般的生活虽然不会再来,但是那些蕴涵着纯真感情的质朴艺术品,却是暖人心脾的,永远也不会过时。”生活陶艺天然不假修饰,不矫揉造作,带有强烈的泥土气和不同程度的原始稚拙的属性,正是今天人们渐渐失去而又想拼命追回的一种朴实的品质和原始的情感,这也许就是生活陶艺烧成肌理的魅力所在。

生活陶艺范文第3篇

一、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概况

1、日用瓷的概况

日用瓷是人们最熟悉的瓷器。如茶具、咖啡具、酒具、餐具等。日用瓷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使用。因为它有以下特点: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热稳定性较好,导热慢;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瓷器的气孔极少,吸水率很低;彩绘装饰丰富多采,尤其是高温釉彩及釉下青花装饰等无铅瓷,可以大胆使用,因此很受人们欢迎。

2、生活陶艺的概况

生活陶艺,指的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器皿,它以手工制作区别于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产业陶瓷。生活陶艺是产业日用瓷审美需要和现代陶艺实用需要空缺的一种补充和折中。生活陶艺通过手工制作既具有生活实用又具有艺术欣赏效果的生活器皿,制作者是以器皿的实用性为载体,借助大自然的材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个性及审美需求。

二、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差异

1、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产生差异背景

陶瓷从远古时代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日用瓷由最初粗犷、简陋的陶器到细腻、精美的瓷器,它始终与人类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日用瓷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这种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丰厚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的工作愈来愈紧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希望在生活上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走出喧嚣的都市、冰冷的空间,去感悟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总之,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为现代人的渴望。而生活陶艺作为一种鲜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自然、朴实、含蓄等特有的形式贴近人们的生活,直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与人们直接对话。

2、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制作方法差异

从成型上来区别,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大体成型方法都差不多,但日用瓷工业化大生产的局限性导致它有很多成型方法不能使用。日用瓷基本成型主要方法有:注浆成型、旋压成型、干压成型、滚压成型、等静压成型等。而生活陶艺为了追求个性化与艺术化,却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它的成型方式不单单是日用瓷成型方法那几种,它还可以使用拉坯、盘柱、印坯、泥片等等。

从烧成上说,日用瓷基本上是大批量生产,并需尽量缩短烧成时间,很多都使用辊道窑烧制。而生活陶艺不用考虑太多,它的产量不多,用小型的梭式窑、电窑、柴窑都可以,没有固定的烧成方式。

从装饰来说,普通日用瓷不需要像生活陶艺一样使用手工制作,复杂不易烧成的颜色釉等。日用瓷大多以稳定的色釉和贴花做装饰,达到有效快捷地完成所需的装饰效果。

3、陶瓷设计与艺术侧重的差异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可以说,艺术和设计是有本质区别的,艺术是作者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行为,表现的是作者的情感,并让观者在思想上得以共鸣。设计虽然也是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行为,但它不是表述作者的情感,而是触动观者的情感,有目的性。

为什么要从艺术与设计上区分日用瓷与生活陶艺?那是因为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日用瓷更侧重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加以艺术元素,增强美感,如景德镇为民瓷厂的《苏州园林》和《水点桃花》装饰纹样使用一些园林或者某些画家的画制作成贴花纸进行剪切式贴花等。而生活陶艺侧重于艺术,在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加以设计,如构图、表达形式、元素设计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

4、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消费人群差异

日用瓷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日用瓷企业在制作时,他们的目的是寻求具有强势购买力的日用瓷产品市场,让成本降到最低并尽可能获得高的利润。如在景德镇国贸和金昌利陶瓷大市场内,日用瓷随处可见,并且价格也是一般消费者可以接受的。

而生活陶艺为什么还不能像日用瓷那样普及,那是因为它们的制作工艺不同而导致成本的差异,个性需求的差异,从而也导致了消费人群的差异。如法兰瓷,法兰瓷是中国著名的陶瓷品牌,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日用瓷,其实它属于生活陶艺,它的制作方式十分复杂,每一款瓷器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是采用郎世宁的《十犬图》,有的是对大自然元素的表达。艺术语言十分丰富,使得也因价格的高昂,限制了消费人群的范围。

三、日用瓷与生活陶艺各自发展的方向

日用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能被降低的,现在许多企业聘用更多设计人员进行创作,制造出器型简单大方,规模化生产,装饰简洁明了,增强日用瓷的艺术效果。如佛山、潮州等地的一些陶瓷企业正是运用这一观念,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的营养(如聘请意大利设计师)。

我国生活陶艺在目前阶段的发展是缓慢的,但这并不表明不会向前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逐渐上升等等,都是生活陶艺发展的有利因素。如何找准发展方向,因势利导,我们作为陶瓷工作者,责无旁贷。

生活陶艺范文第4篇

大自然赋予了人们视觉上不同种类的事物,那些丰富的外观形态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人们仿生造型的源泉。这些事物为人们带来了美的形式,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式,使我们获得了多层次的思维。原始社会陶器制作、新石器时代的篮纹、绳纹的肌理形式都是古代人类最初的仿生意识。先民们从自然中选取优美生动的形态或局部,经过提炼与概括,使造型与纹饰达到完美的统一。从早期的仿生陶塑到宋瓷的仿莲花碗,葵花式碗等造型,它不仅是对外形的塑造,更重要的是把自然事物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一件陶瓷既美观又有实用价值。

宋瓷独特的美感来自形似到神似的艺术境界。宋代仿生瓷器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进行抽象凝练,把自然中的元素特征融入到造型中来,形成了特有的清雅脱俗的特点,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在中国陶瓷史上,各种仿生陶瓷层出不穷,且各具有时代的鲜明特色,但宋代各个窑口的仿生瓷器造型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如图宋代绿钧瓷,模仿莲子造型,但又不是全部照搬,它截取了莲子顶部圆弧,使得整个器形将莲子的可爱,圆润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爱不释手。

宋代 钧窑绿釉莲子形水盂 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春季拍卖会 高6.4cm

由此可见宋代的陶瓷仿生造型不会陷入纯粹为模仿而模仿的境地,而是在仿出效果的同时,达到平淡的美学境界。宋人追求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在宋瓷的造型上,宋人善于从自然生物形态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截取生物形态中最生动、最优美的部分,与器物固有的形体相结合,通过理性思维的创作,从形似上升到神似。从这种自然美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温厚宁静的精神世界追求。

图示定窑白釉印花芦雁穿花纹碗,六瓣花形口,碗内满印花纹,口沿印回纹一周,器底作缠枝瓜果图案。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内外均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第一感觉这个碗就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六瓣花口配以大雁,石榴花,瓜果等浅雕更加提升了其田园风格,使人心灵得以净化。宋瓷在造型上的仿生是将生物形态抽象化,用简单的形体线条反映自然物的本质特征,它让器物的造型回归自然,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赋予了器物返璞归真的个性。

宋代 定窑白釉印花芦雁穿花纹碗 首都博物馆藏高7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6.8厘米

现代生活陶艺是现代社会、经济与审美多种因素的产物 , 是造型艺术中强有力的新门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审美要求的变化,生活陶艺成为更加自然原始的艺术品。在陶艺创作中介入仿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给人更贴近自然的感受,因为泥土是最纯朴的更接近于最初造物者的材料。泥土、水、火再加上高温的锻炼,自然就成就了质朴的艺术品。例如陶艺家崔迪作品《山・云》,静穆的群山延绵起伏,幽兰而又深沉,器皿口沿如行云流水般飘逸而又自然。“山・云”的艺术性和工艺性完美结合,这不仅是作者对陶艺本能语言把握,还是对大自然的高度仿生。

审美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特性使生活陶艺从传统的艺术瓷中脱颖而出。陶艺创作中提取自然界中最具独特造型元素,以简约概括的造型形态创作出既美观,又具自然形态之美的作品。自然界万物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果用心去体会,必然触景生情有所获得,生活陶艺的灵感就是源于普通的事物,高度的仿生也能成功表现美的价值和魅力。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一直从大自然中寻得启示和灵感。现代生活陶艺也是如此,但单纯的模仿自然界追求形似,或者是追求造型的独特而忽视其功能性,是行不通的。宋代仿生瓷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缘于“理性思维”。从理出发,达到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统一,用简约的造型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自然物最美的部分,带给人的便是清淡典雅、爱不释手的感觉。对于现代生活陶艺来说,器形功能的实用性是永远不能忽视的,作为生活陶艺的本质便是实用,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器形造型上的仿生改变,用陶瓷表现最合适的仿生设计艺术品。

生活陶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生活;价值

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发明了陶器。在我国已发现的7000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陶器。它包括贮存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从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艺术成就最突出的当数各个文化类型的彩陶。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比彩陶稍晚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造型灵巧、薄如蛋壳的黑陶,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推向了顶峰。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在当时多是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它体现的完美的艺术设计来讲,它又是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陶瓷艺术在我国的艺术家族中,无疑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中国陶瓷艺术也是世界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陶瓷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少技艺精湛,造型超群的陶瓷艺术瑰宝。目前,我们不仅有一群技艺高超的专业陶瓷艺术家,而且其数量在不断增长。我们还有为数不少的对陶瓷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并且正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以及一种对陶瓷艺术持欣赏、好奇、接纳心态的大众社会氛围;我国的传统名窑依然散发着骄人的魅力,不断创造出高超的陶瓷艺术作品,并日益频繁地进行国际交流协作,同时也更加宽了自己的全球化视野。在陶瓷科研方面不断呈现出新材料、新成果。可以说,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多样性以及学科细分,都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一、陶瓷的历史和现状

纵观陶瓷发展的历史,陶瓷一直作为重要的商品和达官显贵的奢侈品而存在各个历史阶段,古有“陶于政通”的说法,从而体现陶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自明清以来,更是大设御窑厂,专为皇家生产宫廷用瓷。大量的人力和充裕的资金,促使中国的制瓷业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个以制瓷而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在国内的高速发展,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高高在上的陶瓷不再是昔日王孙庭前燕。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开始便由主要的实用功能用瓷转为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艺术瓷。现代生活中大量的陶吧在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出现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或是某种潮流引发,或是人们心中压抑已久自由创造精神的本能流露。由此可见,陶瓷既可以实用亦能育人,是一种集精神实用生活化的商品。

二、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价值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瓷制作技艺的成熟与丰富,有特色的质地精致的陶瓷逐渐被人们收藏,当作艺术品保留下来。现在有很多艺术家仍在不断地创造着各类的陶瓷制品。近几年,生活陶艺的出现和盛兴,使得大众对日用陶瓷的态度已普遍发生明显改变。丰富多彩的造型、肌理和形式令人目不暇接。这是艺术的价值成就了它!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大都是由现实的载体,被世代继承流传或有幸而发扬光大的。人们欣赏陶瓷制品,是品味它所承载的艺术;人们收藏陶瓷制品,是珍藏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不论造型怎样的陶瓷艺术品,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有意义的艺术价值,除了恰当的保存与适时地清洁外,要让世人去欣赏,研习它的制作技法,并有所创新和发展,这也许是最有意义的了。也许再加上日常生活的需要赋予它的最基本的价值――在被人使用中体现的使用价值,那会更好。适当地使用它,可以赋予它存在的基本意义。另外,部分陶瓷艺术品可以当作器皿来用,可在生活中时时体现它艺术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也的确见过一些古董陶瓷制品的另类使用,请不要轻易模仿:把陶瓷艺术品整个的或是碎片粘在墙壁上当作家居,尤其是某些高级的餐厅茶楼等场所的复古风格的装修材料,以满足人们对它的艺术的欣赏。

三、手工生活陶瓷艺术的价值

陶瓷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生活需求。手工生活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是围绕着生活的需要而展开的,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以其实用性日益贴近大众的生活。历代制陶艺人在手工生活陶瓷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文化和思想融于器物之中,逐渐形成了手工生活陶瓷的独特魅力。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机械化生产日益成为主流,一部分手工生活陶瓷的生产开始被机械生产所取代,从而使手工生活陶瓷的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陷入尴尬的境地。手工生活陶瓷是造物活动的物化体现,以“用”为目的服务于人类生活,并以美的形式诉诸人的感官,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协调统一。制陶艺人在生产的过程中以手艺的建树和追求为目标,将思想与情感、技术与艺术,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体验通过手的劳动融入器物之中,体现出“人的创造本质”力量;陶瓷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制陶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陶瓷手工艺的特质是手工,但本质是属于文化范畴的,在其不断的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工艺语言和审美品格。工业革命的开端、机械生产的冲击,使陶瓷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生产萎缩、技艺失传,以及认识的偏见等,严重阻碍了陶瓷手工艺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对于手工艺价值的重新认可和重视,是机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觉醒,国外如此,中国亦然。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西方陶艺创作全新的理念和艺术价值的影响下,我国陶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在技术发展方面.难免存在思路的不同。使得中国的陶艺在学习借鉴西方艺术的手法和观念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陶艺的根本价值,忽视了陶艺的最基本的技术之美,以及建立在陶瓷艺术独特的材料特性与观念相结合的艺术之美,从而造成一个根本性的偏差,使人们对陶瓷基本属性的认识产生混乱。因此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瓷器能构成一种文化,而文化又能汇聚成一种文明,在文明的激荡中的民族,选择着自己的道路,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也因此在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晋慧斌.浅谈陶艺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精神

传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2]江春和.陶瓷艺术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景德镇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