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月潭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故事教学 关注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94-01
片段一:朗读感悟 走进神话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引读)――很久很久以前……谁来读?(指名读)
过渡:老师小时候特别爱听传说,每次听到这句话,心中都充满期待。谁再来读?老师建议你语速再慢些,就能感觉到年代更久远了。请你再读!一起读!
【设计意图】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就能把人从现在拉回至遥远的古代,从语速上入手指导学生读慢一点,再读慢一点,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上体会故事的年代之久远,从而带着学生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片段二:创设情境 品读故事
师:默读课文第三小。边读边思考:他们商量出了什么办法?
过渡:村民们,你们商量出了什么办法?指名说。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水性好、金斧头金剪刀)
出示:
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
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能战胜它们。”
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
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能将它们制服。”
师:那如果我这样说呢?(出示比较句)指名读读。
过渡:上下两段有什么不同?(泛红“只有…才”)加上了关联词“只有……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困难程度提高、必须做到)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是新课标中提出了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培养的习惯,在这里让孩子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降服恶龙的不易,并通过一组关联词“只有…才…进一步感受两个条件非常苛刻、缺一不可。师:大家什么办法都没有,怎么办呢?这位小村民,要不你去试试?
A、不敢。
为什么?那是两条什么样的恶龙?(因为恶龙凶猛、水性不好…)因为要面对这种种困难,所以人们选择了退却。但此时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挺身而出”(出示)。他们难道没考虑过后果吗?明知千难万险,却勇敢站出来!这就是“挺身而出”!谁来读这个词?
B、敢。
真的?你的勇气让人钦佩!可你想过后果吗?真了不起!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就是“挺身而出!”谁来读这个词?
师:挺身而出,充满了勇气!挺身而出,我感受到了你的无畏!读――“就在人们一筹莫展……降服恶龙”。
【设计意图】读故事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学习想象的过程,读故事需要想象,尤其是神话故事。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作为村民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加能感受到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困难之大,同时大尖哥、水社姐的形象也随之变得高大。
片段三:拎线索、抓字词、想画面、讲故事
师:孩子们,故事讲到这儿,接下来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师:文中第四小节就给我们讲了这部分内容。自由地读读这一小节。这小节大尖哥和水社姐都做了哪些事情?
师引说:先――来到阿里山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板书“阿里山”),再――来到日月潭,与两条恶龙激战(板书“日月潭”)。
过渡:观察这两个词,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地点)对,地点的变化是这个故事很明显的一条线索。
师:线索找到了,讲故事的思路就清晰了。我们就按地点的变化来讲讲这个故事。(板书:找地点)
过渡:先讲讲在去往阿里山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出示,读一读)
第一部分可以添加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的。
师:说到这儿,咱们先了解下阿里山。
当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日月潭边与恶龙激战,你又想在哪添加想象呢?(再默想)
第二部分可以添加各种激战时的动作。(恶龙:张牙舞爪、迎面扑来、撕咬、甩尾巴、挣扎、腾空而起……英雄:踢、挥、猛劈、飞身一跃、骑、敏捷闪躲、大喝……)
文/喻玲丽
学情分析:教学情境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出发,亲身体验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枯燥单一的数学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简单的教学设计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过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复习导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生活的情境中引入“公顷”这新的面积单位,感受出现更高一级面积单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一)欣赏图片,感受公顷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请看一组画面。
板书出示: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设计意图: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得关注到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再次出现生活的场景,分别呈现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日月潭、森林的面积,这些面积都是以公顷为单位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思考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现并得出什么地方会用到公顷这面积单位。同时感受到中国的地大物博,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态度的积极发展。
(二)认识公顷的含义
过渡:那1公顷有多大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81页,在数学书上找一找,算一算,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孩子们阅读文本,自主学习,之后同桌交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流中给予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也给那些潜力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发展他们自身的巨大潜能,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感受1公顷有多大,认识公顷的含义。
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一)出示学校平面图
现在请看这一平面图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土地的大小,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推算和计算学校的实际面积。
出示利群小学校园长约为182米、宽为108米,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算一算。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虽然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本节课之前,我带领本班孩子一起在校园走过100米的道路。课堂上展示学校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1公顷土地在学校的实际面积,然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脚步,在想像中再次走一走学校一公顷土地面积图形的周长,切身体会一公顷在学校的占地面积,然后进而推理学校的面积,再次用准确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学校实际面积。创设生活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做一次紧密的沟通,让孩子们经历观察、计算、推理、想象、验证的思维过程。
(二)出示操场
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我们的新操场大约为7000平方米,多少个操场大约为1公顷?发挥一下你的空间想象力,感受一下大约3个操场的面积。
(三)出示教室
这是我们学校的教室,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四)28名同学围成一个正方形,感受1公顷的大小
你们能估一估我们对面新店初中大约多少公顷吗?
(五)小结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到一公顷土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后,再次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操场、我们的教室、我们亲身经历的28名同学围成的一个正方形,用我们熟悉的场景层层梯进的感受1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许多直观或贴近生活的实例中进行有效地综合比较,建构出1公顷面积的数学模型,情境的创设,学生学得简单、快乐,趣味性浓厚且容易接受。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填一填
我们已经知道了1公顷=10000平方米,想一想,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换算的?谁来说一说?
2.试一试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3.练一练
(1)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梯形果园地上底是3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75米,这块果园有多少公顷?
(3)拓展练习
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如果边长增加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设计意图:在拓展应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部分:填一填、试一试、练一练三个部分。填一填依然是从大量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单位的换算,并请同学们交流换算的方法,并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掀起一腔爱国热情。试一试、练一练,分别从本校园的菜地、足球场、果园、苗圃等,采取数据,实际的计算,感受我们周边土地的实际面积,再一次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出示1公顷的作用及相关小知识。(出示1公顷土地、1公顷森林的作用)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演示更加直观,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解决课堂教学延展不足等问题,在化学、数学、物理和文学等课堂上都有良好的应用。
1.1 课堂演示的直观性
很多课堂教学,尤其是文科课堂,学生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力,即使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也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配合,好的教师会扬长避短,因此,通过优秀课件的制作,可以深刻领会课堂上的知识并有如身临其境。
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世界搬上屏幕,学生既可以欣赏冬天的长城风光,又可以徜徉台湾美丽的日月潭。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和老师的讲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深有益处。以小学课本中《荷叶圆圆》一课为例:首先,通过听一听环节,让学生欣赏教师自制的场景,教师配合场景朗读范文,然后学生各抒已见,描述自己对场景的理解,并根据理解朗读课文。其次,在写一写环节里,利用 PPT 技术进行生字的学习,通过动画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笔画的顺序。再次,通过练一练环节,让学生进行词组的学习。最后,是想一想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并布置作业。
在以上环节中,均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直观并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最好的阐释。再例如数学课堂上,新型教育技术几何画板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各种图形展开及合拢,呈现几何图形的立体空间感,快速有效地加强学生空间感的形成。那么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堂上,多媒体动画的应用,能够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地显示,使学生快速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的步骤。
1.2 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在过去的课堂上,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将知识重点展示在黑板上,书写的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组织,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虽然增加了一些老师的课外工作量,但是省去一部分课堂书写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3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传授知识重点一样举足轻重,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角色,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英语课堂上,可以制作一个模拟的商场情境,在环境音的提示下,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扮演,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融入感,便于知识的深刻记忆。
1.4 课堂教学的延展性
课堂的拓展,一直是教师注重的环节,因为 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不足以让学生完全理解课堂精髓,而作为教育技术的一部分网络课堂,可以有效地延展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课堂的应用,可以解决学生差异性;网络课堂的应用,便于教师网上布置和批改作业;网络课堂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容易形成的弊端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于老师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各级学校对教育技术硬件配置以及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序不同,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多媒体技术应用过量,忽视知识的本体性
其实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重视,一个是过于重视。不重视便不应用,过于重要又会应用过度,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了一堂欣赏课。过于依赖课件,既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课下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却无法理解教学重点。
2.2 忽视传统教学工具的应用,不能将传统教具的使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
只要老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善于发现,善于动手,很多平时不起眼的物品都可以是很好的教具,例如一杯水、一片树叶、一张纸,一块木头,都能成为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传统教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领会知识重点。
例如数学课堂中,三视图的理解,非常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让学生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会有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而感到困惑,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堂制作几个纸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分组观察和讨论,问题就会解决。这个时候,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具比现代教育技术要有优势。
2.3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一言堂,学生成了单纯的听众
一个好的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屏幕一言堂,而是能将教育技术、老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结合起来的课堂,很多老师或者过于炫耀技术的应用,将课堂变成演示型低级课堂,或者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工具,学生成了单纯的听众,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观赏,这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偏颇理解。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课件制作的再精美,也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成功。
3 针对弊端的解决方法
3.1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高低,决定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当与否,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具有多样性,合理性,适用性以及科学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融会贯通,并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什么环节该用教育技术,什么环节不用,以适当为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工具巧妙结合。例如地理课堂上的地球仪,一个小小的地球仪,容纳了整个世界,让学生产生无数幻想;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深入宇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前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后者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应用教育技术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有效的课堂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现代教育技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只是一种辅助学习工具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投影、录相、计算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与主宰,主动地探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3.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掌握时机
并非所有的环节都要使用教育技术,这样会让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都无法手离鼠标,也就无法与学生互动、组织好教学环节,在以下环节中可以适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需要情境设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突出知识目标时;有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演示时;有知识点要进行对比时;进行总结时总之,只有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系,才能解决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让教育技术在教学绩效的提高上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雨云.生物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要求与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