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工工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工工艺学》是技工学校车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从理论上对车工实际操作加以分析论证和技术指导,具有涉及基础内容多、抽象概念多、专业术语多、文字叙述多、记忆内容多、逻辑推理少等“五多一少”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当前技工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二是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现象;三是理论教学大多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听不懂或学了不会用,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从而令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教学目的达不到。
一、突出技能培养,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迫于生源的压力,只要学生愿意就可免试入学,使得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下降且参差不齐。其次,在选择专业时,知识基础较好的大都会选择热门的数控专业,而愿意学习车工这一传统专业的大多是基础相对较差的。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突出必需、够用原则,简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车工工艺学》的课程设计中,按照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做增减,力求知识简单与实用;突出车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把教学内容限制在“必需”和“够用”的范围内,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有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如:第八章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传动,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困难、难以掌握,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用到。因此,可以将其简化甚至删去。
2.根据专业特点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一般技工学校中还以《车工工艺学》作为数控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也应掌握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如: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讲授车工工艺学基础理论时,考虑到数控操作工人关键是要掌握程序编制的方法,加工中大都采用机夹式刀具,且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应以加工工艺方案为主,而车削原理和刀具刃磨可简要说明。对车工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是掌握基本车削操作技能,因此讲授内容应以加工方法、车削原理、刀具刃磨为主,而相应的加工工艺的制定则是难点,教学进度应慢得多。这样,才能使教学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二、理论联系实训,达到和谐统一
目前,大多技校在理论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法,《车工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也不例外。理论教学只是根据学期计划、学时安排等按部就班的讲授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内容联系不紧。且受到实训场地、设备、人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安排一般是上一段时间理论课,再实习一段时间,这就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内容无法同步,甚至是在同一学期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课题在内容上完全脱节。这样,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会贯通,也就更谈不上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操作了。为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车工工艺学》理论课服务于实际操作,教学内容是着重解决实际操作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密切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上课形式由纯知识讲授变为理论讲解、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教师当堂讲授,学生当即练习。如: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测量,在讲解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测量方法、给学生演示各种量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测量的步骤,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原本需要大量篇幅来说明的测量理论,就可通过直观的操作过程体现出来,学生容易掌握。
2.实现“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 教学是: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课教师同时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既教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训课题的安排者。这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理论课讲授中存在的缺陷和实训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可随时根据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训课题,使理论课与实训紧密相联,达到和谐统一,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技校现阶段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可根据自身条件来逐步改进,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练习。
三、树立专业思想、教学方法灵活、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学生年龄都在16~18岁,正是好动、贪玩、不成熟的时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当前技校教育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专业兴趣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车工专业时,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教师可以在讲授教学内容之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喜欢自己的专业,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教学课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讲授《绪论》时,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实际生产使学生对车床及车削加工有初步的了解;同时,还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生动,增强了学生想了解本专业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教学需求
有名师,才有名校;有名师,才有高徒。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更加良好的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当今职业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懂得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观念,学习各种先进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更要通过多看书籍杂志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以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了解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专业,也可以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流动制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各自的不足。逐步形成“一体化”教师队伍。这样才会使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学生需求,教学活动才切实可行,才能真正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对技工学校《车工工艺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是一项新的尝试。教学方法的探索必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新教学方法要求师生之间重新定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然,不同的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等各方面也不同,教学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才能摸索出一套更理想、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
参考文献
[1]王公安 车工工艺学(第四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车工工艺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车工工艺学》是车工专业一门难度较大且又十分重要的专业课。为把技校学生培养成为中级技术人才,教师必须提高教学实效。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训练学生: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事情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这种动因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并自觉推动着学生探究。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主动的“我要学”,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思维,接受知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从心开始。技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中学时期是被忽视的对象,甚至是歧视对象,部分学生心理封闭,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亲密、融洽、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时时注意运用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期盼的眼神、肯定的言辞引导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采用赏识教育为主,避免讽刺批评,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爱,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1.2 认真上好第一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久已厌学的技校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材内容都很陌生,因此讲课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产实际,由浅入深地将问题解释得易于理解,切实可用,令人信服,这样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留下悬念,在后续的讲课中逐一解答。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提高观察力。“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幻灯机等教学仪器的功能,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并加以正确引导。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车工工艺学》每一章节做成课件,特别是零件加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直观易懂,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强化记忆和理解,教学效率高,弥补了传统教授专业课时板书、画图、讲解,课堂节奏缓慢的缺点。
2.2 进行现场教学,强化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产加工中看到的、了解到的感性的知识,去对理论课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现场教学可在车轴类工件、套类工件的加工、车圆锥、车螺纹和蜗杆等章节的教学中进行。
例如讲解车削运动时,让学生观察车削过程,直观地掌握了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
再如,车削轴类工件和套类工件的切削深度。上理论课时强调很多遍都会有学生搞不清,现场加工一轴类工件,一套类工件,一反一正的切削深度,一目了然,无需赘言。
上现场教学课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并找出答案,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把讲解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巩固理论知识。现场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把客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形象的潜能,使学到的知识不断深化,并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3.多样化练习。“温故而知新”――孔子
3.1 选做习题,巩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非常重要,但知识的记忆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课后练习、课外辅导、阶段测验等后续的补充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布置习题时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习题训练,加强理解和记忆,选题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可从不同角度拟出较多题目,以加深记忆,而对较难理解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则可通过是非题与改错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判断问题。
②难度要适中。习题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到虽有困难但通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是可以解决的。
③形式上力求多样化。题型由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问答等穿行,比单一的问答题更灵活,更具有启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加强检查、督促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讲”,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想”,使学生在“学习――思考――分析――解决”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伐区;装车;工艺;改进
在木材生产中,伐区生产极为重要,而伐区阶段的原木装车生产单从生产成本来看,在伐区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比采伐(包括打枝、造材)和集材要低的多。但是,伐区装车是连接伐区生产和运材的中间环节,它直接影响运材机械效率的发挥,进而影响运材成本和生产率。此外,就目前生产情况来看,伐区装车还影响运材道路效能的发挥,这一点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伐区装车在木材生产中,是较为重要的工序。
在伐区生产三大工序中,因装车是在运材公路旁作业,所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采伐和集材要小,因此,只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就能在装车工艺改进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1 伐区装车改革的必要性
在兴隆林业局木材生产中,使用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已有多年的历史,这种装车方式工艺落后,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恶劣,尤其是要有固定的装车场。在同样道路网密度的情况下,集材距离比可活动的装车方式增加很多,因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为了不使集材距离增加,就必须增加道路网密度,从而增加林区道路投资。而且,这种装车方式和装车场的转移费工费时,既影响生产进度,又增加生产成本。当前,林区采伐作业山角高,坡度大,集材距离远,林班、小班分散,出材量少,给固定架杆装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适应伐区阶段的生产作业,这种装车方式必须尽快改进。
我们从不能充分利用林道,劳动效率低,装车场转移费工费时等方面,讨论这种装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需有固定的装车场,这就使集材主道必须有一段和运材道平行并且相邻较近,即出现集材道重叠的情况。设伐区垂直于等高线方向的长度为a,平行于等高线方向的宽度为b,则集材道和运材道重叠部分的长度d为:d=b-c ,式中:c―为集材支道的距离,一般c 值为30 m。
平均集材距离L 为: L=a/2+b/4;
如果改为可以移动的装车方式,其平均集材距离L1为:L1=a/2;
此时集材道和运材道不需要重叠。固定装车和可移动装车的平均集材距离差:L-L1=(a/2+b/4)-a/2=b/4 。
我国的林道密度和林业先进的国家相比较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一个装车组,需4个人。其中,绞盘机司机1人,看车工1人,捆木工2人。一个工队如果有4台拖拉机、两台油锯,则直接生产工人总数为16人,装车人数 占直接人数的40 %。如果改用带抓具的可移动装车机械,装车只需1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装车人数分别占直接生产总人数的7.7 %和14.3 %;伐区直接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23 %和43 %;装车劳动生产率在两种情况下都提高300 %。还有,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装车场往往远离工队住地,冬季为确保绞盘机不被冻坏和易于发动,常常需要一名专职烧炉工,又使伐区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除绞盘机司机是操纵机械外,其它3人都是手工作业,作业场地又都是露天的,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条件差。捆木工冬季要冒着严寒捆木,夏季装车往往泥泞不堪,有时需要在20~30 cm深的泥浆中作业。在原木楞中还要用压脚穿引捆木索,看车工还需要推拉吊在空中的原木,工作既繁重又危险。
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装车场地转移很不方便。据实际调查,每转移一次需全工队停产一至两天,加上准备工作,大约需要120个工日和两个拖拉机台班,工资和机械台班费约500元。而且,我局的伐区越来越分散,出材越来越少,装车场转移会越发频繁,转移的成本费用也随之递增。因此,装车工艺改进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2 伐区装车改进的经济效果
在当前林区的伐区生产阶段中,架杆和单根缆索装车已不再适应生产的需求了,现各企业都在探索伐区装车工艺的改进。我局现在伐区装车有以下几种形式:
汽车吊车到伐区腹部楞场楞头进行装车。配备司机一人,捆木工一人,由运材司机监督装车质量,每天每台吊车可装8~10辆汽车。
拖拉机架杆装车。即将J-50拖拉机改装,在搭载板上安装2根固定架杆,装车时此固定架杆可随拖拉机行走移动装车。
小四轮拖拉机自装、自运、自卸机械。即在小四轮拖拉机中自装绞木机械,自行装卸,此装车设备非常适用近距离短途装卸作业,在运材20 km以内的伐区非常灵活适用。
以上几种装车形式既节约了架杆和单根缆索的原材料费用,又降低了立杆、挪杆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可使装车工序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并能缩短集材距离,使伐区阶段装车成本降低。
3 伐区装车改进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伐区生产机械技术不断革新,伐区装车工艺改革不断推进。现在,马力较大、装载量较大的装载机国内已经生产,液压抓具已经应用到装载机上,随车液压起重臂已出现,木材装载机已有了定型产品,这些机械从动力、装载量等技术性能上看,都适用于木材装车生产。
关键词:车工工艺 技能训练 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72-01
1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专业最常用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涉及的专业理论基础内容较多,概念有抽象、专业术语较多等特点,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是采用“理论+实操”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课只讲基础理论知识,而实习课只讲机床的实训操作,两者严重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只能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初学起来还有兴趣,但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无所事事,感到枯燥无味,并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而实习教学往往都比较滞后,等到实训教学时因与理论教学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对知识早已遗忘,再加上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可能由不同的老师,课程进度也可能不统一,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一体,将教学的场地融入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实习车间,使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在这种真实的环境里,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亲身示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及时动手练习,使教学变成了生产过程,使学习变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基本解决了教学与实际生产“零距离”接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亲身体验工作过程,通过实践操作使书本中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得到连接和掌握,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技能操作得到提升。它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
下面以为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圆锥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说明。
2.1 教学场地一体化
让学生进入实习车间上课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过程一体化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回顾与新课引入。
①展示作品,复习旧识。
通过上一节课的作品台阶轴的展示,肯定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②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工作任务。
通过观看一组锥体动画,从学生掌握的旧知入手,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引出本次的学习任务。
(2)理论讲解。
①通过观看钻孔工具麻花钻的实物,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归纳出锥体的特点及应用,给出锥体的概念。
②以会用、够用为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解,直接告知锥体小端直径及圆锥半角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③通过观看锥体加工及小滑板转动角度的控制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课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的加工方法和步骤。
(3)操作演示。
现场一边亲自给学生操作演示锥体的加工方法及步骤,一边反复讲解,在操作示范时老师对主要的动作、重点、难点一边讲解一边反复示范或放慢动作,力求让所有学生看清、听懂;利用套规和万能角度尺进行现场检验教学,教学直观生动学生一看就懂。
(4)分组训练。
①学生分组。
本班共52人,分8组,6~7人一组,学生通过自己推举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各司其职,组长要做好相互协调和沟通工作。
②任务的下发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每组一套量具、刀具及相应的工具材料,下发工作任务,给出加工图样及加工要求,学生拿到工作任务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编写出加工流程。
③学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各组长记录本组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不规范的动作、行为。
(5)验收及评价。
①各组学生总结发言。
②各组之间进行相互答疑。
③各组上交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④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进行总结。
(6)学生再次实践。
学生通过总结,分别以组为单位对工作任务再次进行操作练习。
3 实施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想法
(1)配套教材的建设。
根据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对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适当的调整,编写一套理实一体化教材,使教材充分体现学生将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
(2)教师的要求。
负责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教学又要会进行操作加工。
(3)教学场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一个企业现场的真实感觉,实习车间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来布置。实训设备做到3~5人一个岗位,以适合学生地学习和操作,在一体化教室安装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9-40.
关键词: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师
《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高级车工及高级数控车工必学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在《车工工艺》的基础上做出更深一层的延伸。但本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复杂、经验性内容广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甚至厌学的心理。在此我主要分析一下学习本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提出问题:
1.概念抽象、经验性强
本课程的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存在学不会学不懂的情况甚至不知道本门课程的作用是什么。
2.理论与实践脱节
车工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我们工艺学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并从中分析、改变以使这个过程更加合理。理论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但目前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理论不能反应实践的问题,实践中也不能运用理论知识。我们的工艺学成为了纸上谈兵。
3.学校与社会脱节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条件已经严重落后甚至已被淘汰,而且内容单一,比如车工专业从始至终只能接触到车床的知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走入企业发现许多设备根本没见过,更不用说使用。如今我们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解决对策:
1.培养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中职学生一般对实习课程比较感兴趣,往往对理论课程表现的无所谓。这是因为同学们认为技校学生只要学会干活、会干好活就可以了。却没有认识到我们技能水平提高的瓶颈和工作后发展的障碍大多都是因为我们理论知识的薄弱。高超的技能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做依托,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走的更好、更快。
其次要对《车工工艺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在《车工工艺学》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很多同学在学习《车工工艺学》本身就没有学会、学懂。此时再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就会有听天书的感觉,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念头。所以在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时有涉及《车工工艺学》的内容时要及时的复习和回顾,加强知识的连贯性。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探讨型的问题,引入学生思考。本门课程知识性内容较多,如果一味的讲授,容易产生枯燥无味、学生厌学的情况,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2.新型教学法的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行动导向法教学。行动导向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变引导者、辅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人为创造的情境里,让学生独立的去获取资料,独立制定方案,独立做出决案,独立实施方案,独立反馈信息,独立评论成果,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车工中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的找老师而是自主的解决问题。
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我们理论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下达任务、规定时间,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还可一让学生自己在生产实习中找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首先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中职学校中理论和实习教师的界线比较分明,具有双师型的一体化教师是少之又少。这一点在中级工教学中显现的还不太突出,而在高级工的教学中弊端十分明显。理论教师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车床加工,操作水平甚至比学生还差。比如理论教师讲授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往往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实践过,有的甚至是行不通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质疑,认为工艺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而实习教师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沿用的还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这样不仅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超越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双师型的一体化教师,让理论和实习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
其次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要把我们学的知识及时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在此我们可以把工艺课的理论课堂搬入实习车间。比如理论课讲授 YT类硬质合金刀具和YG类硬质合金刀具的不同与运用后,可以及时的给学生发下这两种材料的车刀让学生们进行加工试验,并让学生提出问题与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很快的提高技能水平。
车工工艺学属于经验科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反过来通过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发展我们的实践水平。
4.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目前中职学校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大多已经落后。学生所学所练的甚至在社会上已经被淘汰。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上学无用论也已经开始在中职学校中开始流传。我们中职学校一向是与社会职系最紧密的,我们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的步伐,否则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将没有立足之地。讲述的理论知识要贴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例如可以把企业生产的实际零件拿到我们的课堂上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和探讨。还可以定期的请企业中的高工来给我们介绍先进的加工和工艺知识。实习上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同时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去接触社会最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