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林湖

上林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林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林湖范文第1篇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甲方同意将自己的产权商铺出租给乙方,双方在法律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制定如下协议:

一、 房屋地址

甲方出租的商铺坐落于____街____号,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

二、 租赁期限

双方商定房屋租期为_____年,自_____年_ _月_ _日起至______年_ _月_ _日止。

三、承租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方可以中止合同,收回房屋:

1、承租方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承租方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经营及犯罪活动的;

3、承租方拖欠租金累计达____天的,并赔偿违约金____元。

合同期满后,如出租方仍继续出租房屋,承租方享有优先权。但租金按当时的物价及周围门市租金涨幅,由双方协商后作适当调整。

四、 租金及交纳方式

1、每年租金为人民币________,大写:万仟元整。

2、承租方以现金形式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租金暂定为每年支付一次,并必须提前一个月时间,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交至出租方。

3、 承租方必须按照约定时间向甲方缴纳租金,如无故拖欠,甲方将有权向乙方每天按实欠租金的____%加收滞纳金。

五、 租赁期间房屋修缮

出租方将房屋交给承租方后,承租方的装修及修缮,出租方概不负责,其经营情况也与出租方无关;租期结束或中途双方协商解除合同,承租方不得破坏已装修部分及房屋架构。

六、 各项费用的缴纳

1、 物业管理费:乙方自行向物业管理公司交纳;

2、 水电费:由乙方自行缴纳;(水表底数为_________度,电表底数为_______度,此度数以后的费用由乙方承担,直至合同期满)。

3、维修费:租赁期间,由于乙方导致租赁房屋的质量或房屋的内部设施损毁,包括门窗、水电等,维修费由乙方负责。

4、使用该房屋进行商业活动产生的其它各项费用均由乙方缴纳,(其中包括乙方自已申请安装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设备的费用)。

七、 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变更

1、如果出租方将房产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时,合同对新的房产所有者继续有效。承租方出卖房屋,须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2、租赁期间,乙方如因转让或其他原因将房屋转租给第三方使用,必须事先书面向甲方申请,由第三方书面确认,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取得使用权的第三方即成为本合同的当事乙方,享有原乙方的权利,承担原乙方的义务。

八、 违约金和违约责任

1、若出租方在承租方没有违反本合同的情况下提前解除合同或租给他人,视为甲方违约,负责赔偿违约金____元。

2、若乙方在甲方没有违反本合同的情况下提前解除合同,视为乙方违约,乙方负责赔偿违约金____元。

3、承租方违反合同,擅自将承租房屋转给他人使用的视为违约,应支付违约金____元。如因此造成承租房屋损坏的,还应负责修复或赔偿。

九、 免责条件

若租赁房屋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导致损毁或造成承租人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租赁期间,若乙方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导致不能使用租赁房屋,乙方需立即书面通知甲方。

十、 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如出现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

十一、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在法律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十二、 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本合同1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

出租方(盖章): ______

承租方(盖章): ______

上林湖范文第2篇

【摘要】: 根据病情,重点心理指导、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颈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颈髓损伤;护理

颈髓损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往往对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因此良好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1、急救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异物阻塞,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丧失。其次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备足氧气,及时发现因脊髓水肿、呼吸中枢或脊髓功能受损而致呼吸麻痹,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应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和药品。

2、呼吸的管理:颈髓损伤不仅容易导致四肢瘫痪,更严重的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节律、幅度、型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排痰,预防气管堵塞及肺部感染。

①患者。椎体损伤得到初步稳定后,患者应平卧位、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室内地面和生活物品定时清洗、消毒,减少探视人员和探视频率。

②呼吸锻炼指导。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指导深吸气、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气末压,以增加气体交换时间,防止肺萎缩。上肢能自由活动者,指导患者多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深呼吸训练:有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吹气泡训练方法是:用一输液空瓶,内盛半瓶清水,嘱病人用塑料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以增大肺活量,减少呼吸道阻力和无效气死腔。

③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痰液粘稠者予α-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应用人工呼吸机时更应重视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可在每次吸痰前5min注入1~5ml生理盐水,以刺激咳嗽反射,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气管外套管应备气囊,防止机械呼吸机漏气,每4h放松气囊1次,避免对气管黏膜压迫。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必须强调无菌操作,以防止增加感染。

3、心理护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患者由健康变为危重病人并有可能危及生命,心理接受不了,悲观情绪明显,丧失生活信心,拒绝治疗,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其心理状态演变一般为:震惊否定抑郁对抗独立承认适应,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恐惧、沉闷不语、烦躁固执、悲观绝望、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所以首先要稳定病人的情绪,帮助正确对待伤残,安慰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预后等,通过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用鼓励、激励性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让患者感到在危险时遇到了救命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要鼓励其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要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安慰和沟通,保证患者家属以足够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全力配合医护工作,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弃,从而使其从消极等待的态度改变为主动接受治疗和进行功能锻炼,促使康复。

4、皮肤护理:由于患者运动、感觉、排汗功能障碍,加之采用颈托、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固定头颈部而采取去枕平卧,应给予卧气垫床,保持颈部中立位,并保持有效的牵引,应避免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发生褥疮,加强翻身,每2小时 1次。具体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侧卧时注意在肩部垫软枕,保持颈部固定,背部靠软枕。特别注意患者足跟用软枕垫起,防止褥疮。为患者使用便盆时,一定要将患者躯体抬起,避免拖、拉、拽而损伤皮肤。对已出现褥疮的患者,骨隆突处可用50%酒精棉球涂擦、按摩,避免组织受压;骶尾部给予清创,局部涂湿润烧伤膏2次/d,包扎,并用TDP烤灯照射2次/d,30min/次。避免尿液、大便刺激。

5、高热护理:颈髓损伤由于交感神经受损,躯体对环境丧失调节和适应能力,且排汗功能消失,常导致持续性高热。对于高热病人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对中枢性高热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枕、冰袋冷敷大动脉处、冰盐水灌肠、同时调节室内温度,夏季可采用通风或空调室,减少衣服或盖被。配合医师胸部听诊、床边拍片确定肺部感染,及时查尿常规以确诊泌尿系感染。

6、预防泌尿系感染:适当泌尿系的护理,不但可以制止感染和结石还可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为防止上行感染,可将床头抬高20~30cm,必要时每周2次膀胱冲洗,用0.5%碘伏擦洗会,每日2次。对留置尿管患者应进行夹管训练,日间2~4h1次,夜间4~6h1次。并按压膀胱,排出余尿,每周更换尿管1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7、功能锻炼:让患者四肢尽量处于功能位,每日进行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揉捏或热敷痉挛的肌肉,同时结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改善受累肌肉的血供,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卧床患者可用软质垫垫起下肢,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可穿软鞋保护,如果上肢功能部分存在,鼓励病人进行上肢外展、上举运动扩胸运动,还要锻炼捏与握的功能。下肢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30下,主要为肌肉按摩与各类关节的屈伸活动。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开始下床时带围领保护颈部,做到起床“三部曲”—即醒后30s坐起,起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

颈髓损伤病人护理极其繁重,且病人恢复与护理密切相关。只要我们尽责尽心,加强临床护理,强化功能锻炼,就能使患者顺利渡过急性损伤期,取得较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上林湖范文第3篇

“忆得日家邻虎阜,萦迂林木带山塘。”上一句是:竹窗微雨晚尊凉,芸几无鱼帙有香。

原文:

《题画次周履道韵》朝代:未知    作者:未知

竹窗微雨晚尊凉,芸几无鱼帙有香。

忆得日家邻虎阜,萦迂林木带山塘。

上林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防护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ood the situation of sharp instrument wound to clinical nurse and discuss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Methods We provid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m to five hospitals' part clinical nurses in our city and carried on the review investigation next by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167 nurses in 1 year had the varying degree sharp instrument wound and the formation rate reached 100%. The needle stabbed altogether 516 times and year puncture wound rate was average per person 3.1 times. The ampoule glass damaged 176 times and year puncture wound rate was average per person 1.1 times. Others such as knife cuts damaged 66 times and year average per person was 0.4 time.Conclusion As the nursing staffs face with sharp instrument damage in various aspects, we should take the countermeasure, strengthen guard consciousness of the nursing staffs, implement the effective measure and guarantee nursing staff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 medical sharp instrument wound;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医院内污染危险最高的是护士,占52%;最危险的体液是血液及血液制品,占66%;而身体中手是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占21%[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国内为80.6%~93.3%[2]。有资料显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9.89%[3]。护士锐器损伤明显高于医生,这与护士操作较多有密切关系[4]。锐器伤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达80%[5]。临床工作者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6]。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为0.3%~0.5%及4%~10%,有些疾病 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7]。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 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对我市五所医院的167名护士,在2007年1月—2008年1月内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五所医院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的部分在岗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表,一人一卷。发放调查表188份,回收179份,回收率95.2%,其中有12份因缺漏项视为无效表,有效表167份,有效率93.2%。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导致伤害的锐器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及伤口处置方式。

2 结果

2.1 医疗锐器伤种类 被调查的167名护士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发生率达100%;发生针刺伤共516次,年刺伤率人均3.1次;安瓿玻璃损伤176次,年刺伤率人均1.1次;其他如刀、剪等损伤66次,年人均0.4 次。

2.2 516例次针刺伤发生的最高时机 见表1。表1 516例次针刺伤发生的最高时机

2.3 167名临床护士锐器伤的时间、地点分布 见表2。表2 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布状况

2.4 167名护士锐器伤后伤口的处理方式 见表3。表3 护士锐器伤后伤口的处理方式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 主要分布在白班和治疗室,治疗室是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地点,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配液加药均在治疗室完成,护理人力不足,增加护士锐器伤的几率;二是国内规定针头使用后消毒毁形预处理的地点多在治疗室。提示护理人员的缺编和缺乏标准的锐器收集箱,是导致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高于国外的原因。

3.2 锐器伤中最常见的职业损害因素 已使用过的针刺伤是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中最常见的职业损害因素, 发生时机最高的是拔针时(18.6%)、针头毁形时(15.3%)、抽吸药液时(11.6%)、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11.2%)。

3.3 锐器刺伤后的应急处理 (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时,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在24h内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月、1个月、6个月间隔);可疑被HCV感染血液、体液污染时,尽快做HCV抗体检查;可疑被HIV感染血液、体液污染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8] 。

3.4 防护对策 我们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让每一位护士了解掌握锐器伤流行病学知识,合理使用锐器产品,提高预防锐器伤的经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的理念,改变护士不良行为,从而提高标准预防的依从性;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并健全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护理管理者在强化教育的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合理安排人员上班,减少护士疲劳工作,同时改善防护设备,应大力推广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安全注射器的临床使用;在医务人员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保护易感人群,降低职业感染风险。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地减少医护人员被锐器刺伤的次数,如戴手套,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以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场所焚毁[9]。

参考文献

1 李琼芬(译).避免受血液和体液污染.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144.

2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原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3 毛宠珍,邵翠颖,翁国勤.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护.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1):35.

4 郑晓澜,邸英如,郭 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

5 李玉环.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研究.现代护理杂志,2003,9(2):114.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

上林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感冒",属于临床的常见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炎症[1]。程度较轻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严重者则会出现发热、高热的情况,若未能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起高热惊厥或其他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2]。为了寻找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我院对40例患儿给予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40例患儿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4±1.1)岁;病程2~7d。全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打喷嚏、流涕、发热等临床症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对其行病情观察、高热护理、给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心理、饮食等全面护理。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 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的入住至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全部康复,康复率为100%;无人出现后遗症。参照组康复人数为17例,康复率为85.00%;1例出现后遗症,约占5.00%。试验组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后遗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常规护理

3.1.1对病情与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儿自我感觉不强,无法及时感受病情,许多患儿发病时精神状态仍较好。为此,护理人应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判断病情,比如应多部位测量体温,因为有些患儿额头或腋窝体温较高,手足体温则较低,且该类患儿容易出现高温惊厥的情况。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跳、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3.1.2高热护理 如果患儿已经发生高热,体温超过39℃,可先进行局部降温,比如用毛巾冷敷额头、酒精擦拭颈部或大腿根部等部位;若患儿体温>39.5℃,可给予全身降温处理。值得提醒的是,降温时,应注意保暖足部、胸部、腹部,避免这些部位受凉引起不良反应。

3.1.3给药护理 如果给予了物理降温后仍无效,则应及时进行化学降温,即遵医给予药物降温。临床大多采用含量为25%的安乃近溶液进行降温,同时进行滴鼻给药的降温处理;还可给予口服百服宁的降温措施。临床还常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3.2护理干预

3.2.1心理干预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容易出现喉部肿痛瘙痒等症状,或因为高热引起全身疼痛,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共同分散其注意力,并对其进行安慰与鼓励,消除患儿负面情绪,从而积配合治疗。

3.2.2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患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喝水;多进食一些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性食物,预防便秘。

3.3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给予了常规护理与全面护理,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通过观察结果2.1可发现,试验组的入院至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远远短于参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加快降温,且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观察结果2.2则可看出,试验组的康复率可高达100%,后遗症发生率则为0%。说明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曾有文献指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康复率可达99.2%,后遗症发生率低至0.2%[4]。本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一致,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今后还需增加病例进行研究验证[5]。

综上诉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小儿是高发人群。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并加用心理、饮食等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80-381.

[2]赵雅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54.

[3]罗克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2013(12):204-205.

相关期刊更多

珞珈史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古典文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秦汉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咸阳师范学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