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雪古诗词

江雪古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雪古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雪古诗词

江雪古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代诗词 引入 数学课堂

一、诗文中看数学知识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对称,数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形。它与文学中的“对仗”有相似之处。在讲解对称时,借助“对仗”来说明,可达到更好的效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诗句,明月一清泉,松间一石上,照一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非常类似于数学上的对称。清初女诗人吴绛雪作有一首辘轳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全诗共十个不同的字,描绘了一幅风吹水动,花香暗浮的夏日图。妙的是诗的上两句倒着读过来就是诗的下两句,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绝。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其实,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有许多以诗词形式出现的数学题目。讲相关内容时,如能将他们引入教学,可为课堂注入生机,令数学多一份亲切,教学多一份趣味。略举两例: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二倍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附:解各层倍数和:1+2+4+8+16+32+64-127。顶层的盏数:381÷127-3(盏);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一道民间算题(李白打酒)。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附: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x2-1=0,解得x-7/8。

二、教学语言多一些文化色彩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外,如能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来形象地说明。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另有一番风味。学生看到题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信息,好像进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方法,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刚接触题目,未弄清题意,不知如何求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分析时,抓住问题本质,解决主要矛盾,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头绪,但又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还要继续思考,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陷入困境,感到困惑,努力后得出新的思路,教师可配以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励评价文学化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挫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思想教育加以疏导。若用平淡无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教,就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也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说服效果当然不好。反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引用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带有格言警句性质的诗词进行教育,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当学生学习不刻苦时,教师可用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勉励;学生在取得成绩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时,可用名言“谦受益,满招损”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警戒;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进行评价并希望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时,可说“小菏已露尖尖角”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数学与文学联姻,对数学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但在许多人看来,数学与文学好像磁铁的两极,相互排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卖弄文学诗词,既影响学生学习数学,也战胜学生宝贵时间。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多一些文学气息,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学生日后在教学上有所成就,也是十分必要的。

江雪古诗词范文第2篇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来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成为语文教师启发儿童诗情,点燃儿童诗意的重要凭借。老师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形成了诸如“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或“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文”等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古诗词的策略上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江雪》,老师们一般会按照“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的方法,安排这样三个环节:一是带领学生读读说说,通过理解“绝”“灭”“蓑笠”等词语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二是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体会诗中所写的雪之大,再抓住这样一种环境下老翁还独自一人在钓鱼,领悟环境反衬下的老翁的孤独;最后是老师或者由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体悟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孤寂凄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对诗意把握诗情体会也都比较到位了。但是,这样的课堂总感觉在童心与诗心之间隔着什么,学生的诗意诗情把握显得过于“理性”,甚至不免带着贴标签与猜度教师迎合教师的嫌疑。

是诵读的问题吗?

是的。《文心雕龙・乐府》中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对于古诗词来说,声律就是它的性格,依据所用声韵的不同、节奏的起伏,古诗词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或慷慨、或奔放、或内敛、或沉郁,气韵独特。学习诗歌,就像通过性格来认识人,诗歌的声韵节奏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

语文老师都注意到了诗词的诵读,一般都会在学习诗词中安排诵读环节的。比如《江雪》,一般的朗读总是这样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可这种诵读,除了拖长音调或者再模仿性的加点摇头晃脑以外,与白话文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呢?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古诗词必须依据一定的声、韵、调来创作。因此,古诗词的诵读与白话文的朗读就有很大的不同,要用被称为吟诵的这种独特的朗诵方法。

如果从吟诵的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柳宗元在《江雪》中使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仄声入韵,而且“绝”“灭”“雪”还都是入声字。入声字读起来短促骤止,吟诵起来有一种凝滞峻切的韵味。往往是这样来吟诵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踪”“舟”“江”是平声字,且位于“二、四”的位置,要读得缓慢悠长。“绝”“灭”“雪”就要读得短而急。

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诗意,对诗中的孤独之情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我说:“这首诗还有一种读法,请同学们听听看,说说自己又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我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并结合这首五绝的入声字入韵的特点把诗歌吟诵了一遍。学生感觉老师的停顿、节奏与延长音的处理与大家习惯的读法不同。谈到这种吟诵引发了什么感受时,有学生说,好像诗中不仅有孤独,还有一种坚决的感觉。也有学生说好像感觉孤独寂寞中还有一点果断,无所畏惧的味道。这是一个契机,儿童凭着声音的直觉已经接近了诗心,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也在声音中朦胧觉察到诗人的顽强与傲然。

此时,我适时补充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以及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信中所明确表示的:“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资料,再让学生们听徐健顺先生的吟唱音频。此时,在古韵古调的抑扬顿挫中,孩子们闪亮的眸子里分明洋溢着一种别样的光芒。这一刻,诗心借助声音与童心实现了联结。

有时,吟唱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颖悟诗情,还能在直觉中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风格。苏教版第九册有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寥寥数语,却写得朴素而温暖,充溢着生活的烟火风趣,展现了辛弃疾这位以豪放词著称的词家的另一更具人情味的一面。

为了凸显这首词的婉约清丽之韵味,我结合《古诗文诵读》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了对比性的诵读。《破阵子》慷慨豪迈,写梦境中的沙场驰骋,音调铿锵激昂。而结句“可怜白发生”,声调缠绵苍凉,充溢着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清平乐》,音调轻松活泼,上片每句分别是四、五、七、六字,下片每句都是六个字,节奏起伏有致,契合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我吟诵《破阵子》,学生诵读《清平乐》,然后师生交换词诵读。两首词音调对比鲜明,学生基本都能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合两首词的情感与意境的声音进行诵读。尤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和“醉里挑灯看剑”两句,都有“醉里”,却“醉”得那般不同。怎么诵读呢?学生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写的是白发翁媪亲热地聊着家常,要读得亲切,声音柔和;而“醉里挑灯看剑”写的是酒后在灯下看宝剑,剑光闪闪,应该有壮士的英雄之气,要读得豪迈一点。

读得亲切、柔和,读得豪迈,诵读的斟酌体察中其实就是对诗心的叩动。英雄的豪迈与渴望安宁的柔肠也就在声音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中交融在童心之中了。

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曾一袭飘逸的长袍,手持长剑,一边讲一边吟诵屈原的《楚辞》。台上,先生神游象外;台下,学生浸于诗境浑然忘我。据说胡小石一次讲授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讲着讲着,便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唱了一遍,又唱一遍。如此五六遍之后,胡小石把书一掷,对大家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江雪古诗词范文第3篇

在第xxx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儿童学生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xx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古镇积淀了无尽而灿烂的徽州文化,这些文化凝聚了历代xx人民的智慧,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心血结晶。而民间故事是这些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那些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信息传播还相当闭塞的封建时代,我们的祖辈根本不知道《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阿拉丁神灯》等等这些外国童话故事,伴随他们童年时代的都是我们祖辈人民自己创作的民间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白蛇传》、《丽友桥》、《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孟姜女》等等,这些民间故事脍炙人口、代代相传。其实象这样的故事我们xx古镇也有许多,我们正在着手收集整理,准备编入《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黄山分卷)》。目前,xx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工作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已经初步收录50条6万多字。xx民间故事是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徽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明珠,是深入研究徽州文化艺术、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等人文科学的丰富而重要的资料。

为了进一步促进xx民间故事的收集、挖掘、整理,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结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举办一次“xx镇民间故事演讲赛”,这次赛事活动的举办,时间比较仓促,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借此机会,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xx中心校、教师退协以及所有为本次比赛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评委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xx镇广大儿童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预祝各位参赛儿童选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预祝“xx镇民间故事演讲赛”取得圆满成功!

江雪古诗词范文第4篇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老友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

乙:“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

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

乙:“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

乙:“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

乙:“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

乙:“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

乙:“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

乙:“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

乙:“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

乙:“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

乙:“”万里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小菜一碟。

甲:写梅的。

乙:宋朝王安石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写兰的。

乙:宋朝朱熹写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甲:写竹的。

乙:唐朝白居易写的《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甲:写菊的。

乙:宋朝陆游写的的《新菊》:“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开。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甲:哇塞,你太有才啦!

乙:那里,那里,你问的这也太小儿科啦。

甲:那你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乙:改诗呀!

甲:怎么改呀?

乙:杜牧的《清明》你听说过吗?

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对,我能把它改写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

乙:在请听四言诗:“清明节雨,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甲:高!

乙:“清明雨,酒何处?杏花村。”

甲:这是三言诗,那词呢?

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甲:剧本呢?

乙:“有两个人物,两句台词,剧名《清明》。[舞台提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①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②牧童(遥指):杏花村。”)

甲:我今天算是服啦,你能就咱们同台演出也改一首诗或词吗?

江雪古诗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预习;新课导入;多媒体;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19-01

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有效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美感得到发展,更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大量优秀的古诗词,无疑成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有效的学生预习

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应在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古诗词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来,有利于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江雪》这首古诗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对古诗内容进行预习,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积极搜集与冬天相关的诗句,并将其抄写在作业本上。在此基础上,我将这首古诗与其他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的独特意境。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便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有必要的。在预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古诗词,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有效的新课导入

古诗词教学的新课导入极为重要,有效的新课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灵活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可在新课导入阶段讲述背景故事:“据说在很久之前,诗人于谦缓步来到一座石灰窟前面,他看到工人们正在烧制石灰。在工人们的辛苦努力下,山石变成石灰。看到这一切,于谦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石灰吟》。”通过讲述故事,学生不仅能明白诗人创作《石灰吟》的缘由,更会在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迫切想要了解这首古诗词的具体内容。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典型的新课导入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采用直观感知导入法、立足生活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等。无论采用哪种新课导入法,只要科学合理,便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载体。为提高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的融入可为语文古诗词教学增添更多精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首古诗词时,我考虑学生没有去庐山观看瀑布,无法真正理解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之境。因此,上课之前我特地上网搜索与庐山瀑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看到那壮观的瀑布之后,学生瞬间被庐山瀑布所感染、震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叹之情。

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适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相关内容。

四、有效的学习指导

古诗词的学习指导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古诗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具体内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例如,在古诗词诵读方面,教师可以示范诵读古诗词,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赛式诵读,看谁读得更有感情、更为准确。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异质分组,分工合作;有效监控,观察记录;及时评价,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与拓展延伸,将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与同诗(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与其他文体作品进行比较等。当然,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后指导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及QQ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古诗词学习的指导,不断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心理卫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诗书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