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熙凤人物分析

王熙凤人物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熙凤人物分析

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第1篇

从小说元素“人物”“人物关系”和“叙述者”角度分析建构解读路径。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叙事作品阅读经验,即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及鲜明个性,特别是王熙凤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个性。

2.建构新的小说阅读经验,即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初步接触“叙述者”这一小说要素,学习从叙述者的话语中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神态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从人物关系中思考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谈“绰号”的问题

1.看课件,了解老师姓什么,谈老师的绰号。(点明:关系好的人之间可以称呼绰号,如果一般关系的人物之间直接称呼绰号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2.由绰号引入“凤辣子”,学生自由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了解。

3.教师简介《红楼梦》,提示学生《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今天,就是要走进大观园,见识其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谈绰号,是因为本文的重点人物王熙凤,被称为“凤辣子”。谈绰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个绰号背后暗示的意思以及体会贾母与王熙凤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1.整理人物信息。贾母是谁?(贾母是谁的母亲?她与贾宝玉是什么关系?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如何?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

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也能从人物的位置关系和神态表情看出贾母的地位。

2.板书展示贾母、林黛玉和王熙凤三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个图示有利于学生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从言行中了解人物的个性,但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是基于具体人物关系与情境中的言行。因此,了解人物关系,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的个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谈对王熙凤的第一印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对王熙凤的描写。

2.说说王熙凤给人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交流讨论。教师将学生交流中的要点写在黑板上,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外貌上“华丽妖娆”: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1)试读这一段话。

(2)跟老师读一遍本段话,明确:我们可能搞不明白这一段描写中的实际事物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是却能强烈地感觉到这个人身上穿得很不一般,谈谈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二是在待人接物上“热情体贴”: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练读这一段话,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王熙凤个性上有什么特点。

(2)进一步理解王熙凤语言中的“话外之音”。把王熙凤语言中的“话外之音”补充到句子后面。

补充句子: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我。

3.从总体上讲讲王熙凤

是一个怎样的人。(估计学生都从正面来评价王熙凤。)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自读理解,从文字表面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真实地展现学生原始的小说解读水平。只有以学生的自主解读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走向更深的理解。】

四、“叙述者”对王熙凤的评价

1.我们要深入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仅仅停留于文字是不够的,需要深入字里行间,去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那么,王熙凤究竟是不是大家理解的这样的人呢?出示: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段话中哪一个字让你感觉到评价很不一样?(“威”字)

(2)你能从课文中读出王熙凤的“威”来吗?

(3)学生自读,思考:从哪里感受到王熙凤之威呢?

(4)交流:

①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全体站立体验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点明与“放诞无礼”形成鲜明对比。)

②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找出说明其威风的词语)

③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我 。(再次补充,填上表现王熙凤“威风”的“潜台词”,你会发现,这一次填入的词与刚才形成鲜明的对比。)

2.小结:这个人物在贾府中是一个“八面威风”的人物。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从“叙述者”视角打破了学生自主解读时形成的观念,在教学上构成了“认知冲突”,使之成为了一次宝贵的教学机遇,有利于深入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更有利于学生学会从“叙述者”的角度来解读小说。】

五、“威风”从何而来

1.在这贾府之中,王熙凤凭什么可以有这样的威风?利用已有的人物关系图体会,在贾府中要有威风,必须与贾府中地位最高者有亲密的关系。

2.通过表情朗读体会贾母与“凤辣子”关系之亲密。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用绰号来介绍王熙凤,可见,贾母对王熙凤喜爱有加。)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的个性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环境、人物关系的影响。因此,本环节利用课始建立的人物关系图进一步理解了王熙凤“威风”从何而来的问题。】

六、“凤辣子”的另一面

1.现在你觉得王熙凤是真正的“热情体贴”吗?你能不能再从刚才的言行中发现这“热情体贴”中的虚情假意呢?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口气提那么多问题,居然没有一个要林黛玉回答的,可见是一种虚情假意。

2.再次利用人物关系图明确,她的热情只有一个目的:讨好贾母。

3.出示: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1)分析人物的表情。(笑――以帕拭泪――忙转悲为喜――又忙携黛玉之手)

(2)分析言外之意。

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礼貌原则;交际;王熙凤;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给读者展现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而王熙凤在此小说中独具魅力,她的性格在她的话语中充分的显现了出来。因此,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运用礼貌策略,分析作品中王熙凤的几段对白,以说明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在交际中更重要。

一、礼貌原则的产生及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在《逻辑与会话》(1975)中把谈话双方应遵循的规则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进一步划分出四项准则:数量、质量、关联、方式准则。但是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如何理解的,却没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而要“拐弯抹角”地表达之。后来,Brown & Levinson,等学者提出了与Grice合作原则相互补的礼貌原则。他们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遵守合作原则,同时也应遵守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其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得益。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虽然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存在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然而礼貌原则对人们的交际行为更具解释力。

二、用礼貌原则分析王熙凤的话语

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十分出彩的一位。她能言善辩,左右逢源。下面我们拟从礼貌原则视角探讨该人物在不同交际场合的说话技巧。

礼貌在对话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比如: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心”中,贾瑞故意趁凤姐不注意,对王熙凤无礼调戏,但凤姐并没有制止,而是运用了礼貌原则,原文中这样写道:“凤姐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呢,因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怪不得你哥哥常提你,说你好......’”面对贾府地位较低的人贾瑞的调戏,王熙凤并没有及时制止他,教育他,而是运用了礼貌原则,遵守了赞誉、一致、同情原则,说话得体,所说的话与贾瑞的意图一致,几乎遵守了所有礼貌原则的标准,成功地完成此次对话。令贾瑞乐得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从“凤姐儿故意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远去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这句话可以看出,王熙凤对贾瑞是嗤之以鼻的,但明明看清了他的妄图却报之以笑声软语,使对方越旺;待贾瑞一走,便杀心自起,实在可怕。并成功掩饰了自己的本质,令贾瑞慢慢陷入她的圈套之中。由此看出王熙凤是个工于心计,老奸巨滑,口蜜腹剑的人。

又如:又如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大老爷贾赦看上了贾母的丫鬟鸳鸯,欲纳她为妾。其妻邢夫人与王熙凤商量,让她想办法。凤姐先表达了反对意见,“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 并委婉批评了邢夫人纵容丈夫的做法:“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这些话符合合作原则的各个准则。但却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对邢夫人来说是不礼貌的,结果邢夫人十分恼火,反把凤姐说了一通,交际几乎无法进行。但王熙凤察言观色,见她不高兴,马上改变说话策略,迎合邢夫人的话,“太太这话说得极是”,采用了赞同准则。并极力自贬了一番,“我竟是个呆子......”这是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结果邢夫人转怒为喜,对她讲了自己的计划。凤姐继续奉行赞同原则和赞扬原则,“到底是太太有智谋, 这是千妥万妥的。”, 终于使这段对话顺利完成。从凤姐前后态度的转变和转变后的效果可以看出礼貌原则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而礼貌原则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社会均势”。因此,只有在礼貌这个大前提下人们才能进行交际, 离开了礼貌这个大前提就谈不上正常、有效、成功的交际。为了维护礼貌原则,人们往往可以牺牲合作原则。

三、结语

从以上对《红楼梦》中王熙风的讲话技巧中我们不难看出礼貌原则在交际中比合作原则更具有约束力。正如刘润清所指出,交际双方的合作不是时时、事事都有保证的, 而是要靠礼貌行为去寻求或维持。因此,我们在交际中要时刻兼顾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两者出现矛盾时,要先考虑到礼貌;再选择遵循合作原则,违背礼貌原则时,也要先表示歉意,否则极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成为今后交往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H.P.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31.

[3]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2).

[4]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2.

[5] 范文嫣.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5(5):32-34.

[6] 何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7] 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第3篇

且看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贾宝玉也毫不逊色:“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粗粗一看,两段服饰描写极为相似:金银珠玉,绫罗绸缎,彩绣辉煌,华贵无比。但是,细细品来,情味迥异,并具有明显对比。

服饰的性质不同

林黛玉刚到贾府时,贾宝玉“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所以未能会面;拜见了贾母等长辈、吃过了晚饭之后,贾宝玉还愿归来,宝黛初会,这才有了上述一段服饰描写。也就是说,贾宝玉戴“金冠”、勒“抹额”、系“宫绦”、穿“朝靴”,是为了参加祭祀大典,他的服饰,属于“礼服”性质。王熙凤就不同了,她的服饰,除了迎接林黛玉这样一位“远客”外,没有什么别的背景,只能算是一身“便服”。因此,两套服饰,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王熙凤的一身“便服”,华贵之气直逼宝玉的“礼服”,其贪婪与庸俗,便可想而知了。作者通过服饰性质的对比性描写,完成了对人物灵魂的剖析和揭示。

穿戴的动机不同

贾宝玉“因庙里还愿”、参加封建世家极为看重的祭祀活动,受父母之命,迫不得已而穿金戴银,是被动的,而且是不情愿的,回到家中,向贾母请了安、又见了母亲后,“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为什么要“换了冠带”?当然是不喜欢、不愿意了。其实,他“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按照他的个性,应该非先见了黛玉不可的;但是,他还是“转身去了”,换下了那身华贵“礼服”,然后才来见这个与自己“缘定三生”的林妹妹,以致招来贾母“外客末见,就脱了衣裳”的批评,可见他对这套服饰的厌憎程度。王熙凤 就不同了,她那套服饰,是她精心准备、主动追求的,如果说贾宝玉的服饰为的是与其富家公子身份相称的话,她的服饰则完全是为了显示其财富、权势和地位。一被动,一主动;一厌憎,一自得;一为符合身份而穿,一为显示地位而着。从穿戴的原因和动机,亦不难看出二人性情的差异。

产生的效果不同

两套服饰给林黛玉带来的视觉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王熙凤那套集珠光宝气于一身的服饰,使同样是贵族小姐的林黛玉感到“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其华贵之气已掩盖了人物形象的美丽,让人不觉是娇,而觉是“神妃仙子”,多么矫情,多么做作!贾宝玉则不同,服饰的华贵,与他是那样的协调,那样的相配,不单非常自然,而且衬出了人的英俊潇洒,所以,林黛玉一见之下,立即改变了“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成见,产生了“一位年轻的公子”的视觉印象和倒像在哪里见过一样的感觉,何等眼熟到如此亲切。可见,贾宝玉的服饰既与家相称(李渔语),也与貌相宜(李渔语),显得恰如其分;相反,王熙凤则一味追求“与家相称”,所以不能“与貌相宜”,显得矫揉造作。鲜明对比中,二人性情之异,不言自明。

含蕴的品位不同

仔细研究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两套服饰体现了完全不同的气象,具有完全不同的品位。从服饰上看,贾宝玉为“嵌宝紫金冠”,“二龙抢珠金抹额”,高贵而显得简洁;王熙凤则头上有钗、项中有圈、裙边有佩,奢侈而显得堆砌。从服装上看,贾宝玉以一袭“大红箭袖”为主,配以腰间一“绦”,上身一“褂”,脚底一“靴”,大气而且协调;王熙凤则“袄”而“窄裉”,“褂”而双重(外绸内皮),裙而多“绉”,精致但觉贪鄙。再看看服饰的色调,贾宝玉“大红”之中缀以“青”“紫”,华贵中透着高雅;王熙凤则五彩六色,“彩绣辉煌”,只一味讲究服饰的精美,显然忽略了色彩的搭配,给人的感觉是,华贵中透着庸俗。可见,两套相似的服饰,含蕴着不同的品位:一高雅大气,一贪鄙俗气。服饰与灵魂,竟是惊人的一致。

体现的个性不同

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第4篇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林黛玉的启示

林黛玉是在“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的情况下投奔外祖母家的。作者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开始便作了这样的交代:“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按照一般的理解,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其寄人篱下思想的反映,是其性格中重要的一面。但如果换一种思路,从秘书学的角度来推敲黛玉初进贾府的待人行事的话,林黛玉也不失是一个懂事明理、礼数周全的有心人。从这一点来看,林黛玉可以给初入职场的新人如下的启示。

(一)入职前熟悉对方情况。除了文章开始交代的“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情况外,《林黛玉进贾府》中还出现过“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等字眼,在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前皆是如此。黛玉都把这些情况记在心中。在和王熙凤见面前,她已经知道“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在听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时,她已知“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掌握了这些情况自然给她“进贾府”带来了便利,消除了陌生感。

初涉职场的新人应该向林黛玉学习,在入职前就认真了解并熟悉有意加入团队的相关情况和资料。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尤其是还处在应聘阶段或即将参加面试之前,更要下功夫了解用人单位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单位全称、公司地址、法人代表、公司性质、所属行业、经营范围、业务内容、企业文化以及应聘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岗位要求等等。熟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职场新人从容应付有关问题,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二)做一个有心好学的人。在一般人的眼中,林黛玉孤高自许、体弱多心。但如果仔细推敲《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也能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有心好学的人。

在贾赦那里,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正说明她是一个“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有心人。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林黛玉的表现同样如此。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断定那是二舅舅之位,是绝对不能坐的,随即在挨着炕的椅子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之事,黛玉又是推让一番,直到贾母作出解释,她才肯入座。同时,林黛玉还是一个好学的人。在贾母处饭毕,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以为是喝的茶,因在家中受“惜福养身”的教育。“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但她没有马上喝,而是要看看其他人如何做,以免发生误会惹人笑话。于是,“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这样,一个好学的黛玉便浮现在我们眼前。若不是有心好学,恐怕林妹妹真会闹出一些笑话来。

秘书的主要职能是辅助管理和综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应该从秘书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因为谁也不可能刚参加工作就大展拳脚,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学习,做一个有心好学的人。秘书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小到办公桌的整理,大到向上司提出决策建议,只要上司工作需要,秘书都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在工作中,秘书切忌“文人相轻”、自以为是,要像对待师长一样怀着诚恳之心去品其事、揣其意、悟其真,要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加以学习和研究。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诚恳谦虚的态度不断向“前人”请教,对他们的指点要听之、信之、用之,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的启示

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说过:“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确,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特殊人物,她在贾府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用极为精彩的笔墨写出了王熙凤的出场。她出场时的灵活机变、自如应对俨然就是一个驰骋职场的“老手”。走进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同样给我们带来不少的职场启示。

(一)尊重维护上司而不奉承吹捧。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写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此语一出随即打破了家中“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文中说“贾母笑了”,并且还戏称凤姐是“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接着写凤姐看到黛玉,她笑着这样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看这位凤姐,一出场就把她察言观色、机变奉迎的本领表露无余。而从秘书角度分析,正是王熙凤深谙“尊重维护上司”之道的体现。

我们知道,贾母是贾府的核心人物,是贾府内政的当家人,是贾家至高无上的“老祖宗”。这位老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尽管有儿孙相伴,但生活也未免枯燥单调。王熙凤窥测到了这一点,便自觉地承担起“逗”贾母开心的任务。于是,凤姐成了贾母的开心果,只要有她在场,总能逗得贾母开怀大笑。眼下,贾母死了女儿贾敏,看到外孙女自然伤心。凤姐能灵活应对,活跃了气氛,让老祖宗很快地从丧女的感伤中解脱出来。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王熙凤对上阿谀奉迎,才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这节中,王熙凤回复王夫人也是她机变奉迎的体现。品读王熙凤的出场,职场秘书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既要尊重维护上司,又不能奉承吹捧。虽然王熙凤靠这招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但奉承吹捧终究不是一名正直秘书所为。

秘书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上司工作服务,秘书的一切职能活动都必须围绕上司展开,按照上司工作的需要提供全面、周密、及时、有效的服务。在工作中要尊重和维护上司,树立上司威信,隐蔽自己甘当幕后。但应注意服务到位,不能为了给上司好感就一味地阿谀逢迎,丧失自己做人的尊严。

(二)以德才服人而不自作聪明。《林黛玉进贾府》在写王熙凤出场的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强干。作者在写完她的出场、肖像、会见黛玉之后,写到她回复王夫人。“放月钱”“找缎子”之类的事,她处理的极为妥贴,回王夫人话时成竹在胸。而且安排事务时有自己的见解——“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虽然着墨不多,但王熙凤理家的才干已经初见端倪。这一点在后文,尤其是在“协理宁国府”中得到了印证。但在评价王熙凤时,作者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的判词。究其根源是其德性败坏,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后文中“毒设相思局”和“弄权铁槛寺”等情节便足见其狠毒。凤辣子这种自以为得计,自以为非常聪明,虽然一时可能得逞,毕竟是短智和小智,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必定害己,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误了自己的性命。于是,我们可以从王熙凤的身上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示:要以德才服人,不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德与才是秘书工作者必须兼备的两个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秘书人员要把德放在第一位,以德感人、以德服人。做事是暂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以荣辱不惊的平常心态立身处事,不能处处争风头、事事都计较。因为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不能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宽容的心理和全新的眼光,凡事想得积极一些、合理一些、乐观一些。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学会理解人、帮助人和尊重人,以出色的人品和良好的教养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红楼梦》中贾府上下的奴仆惧怕“二奶奶”,并不是其以德才服人,而是恐惧其。在现代社会,秘书要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就应该遵循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合作共赢,甘于平凡、合理展示,自尊自重、克勤克俭,诚实信用、保守秘密等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积极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立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适应工作的需要。

王熙凤人物分析范文第5篇

一、肖像镜头

1.林黛玉:

作者最钟爱、读者最钟爱的人物,到底什么样?整部《红楼梦》读下来,感觉作者就是故意让读者隔着烟去感知黛玉的袅娜柔媚、脉脉含情,隔着纱去领略黛玉的超尘脱俗、空灵清纯。而这种虚笔写意,正是为了突出其美不仅仅在外貌,更在于她灵秀、孤傲的“才女”气质,且看作者呈现的肖像镜头:

远景镜头:初见贾母后,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年貌虽小”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在于表现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怯弱”的先天身体不足引得众人关心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在于表现其“自然的风流态度”。让人对黛玉自内而外透露出的清纯自然、灵秀脱俗的独特气质,有了初步的感知。

近景镜头:“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又笑着赞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本身就是个大美人,见过世面,见多识广,但见到这个妹妹后竟然要吃惊地“细细打谅”,一显黛玉的不俗;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出自一个王侯世家的少奶奶之口,二显黛玉的美貌;“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赞黛玉气派高贵,三显黛玉的神韵。

特写镜头:宝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虽有“一身之病”,又“泪光”,又“”,但“胜西子三分”;更有清丽淡雅的“罥烟眉”,脉脉多情的“含情目”,“如姣花”、“ 似弱柳”般楚楚可怜,风姿婀娜。读者看到的,跟宝玉感觉到的一样,这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

2.王熙凤:

相比之下,其外貌就清晰明朗得多。清代认为妇女服饰之美,在于“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清·李渔)。而王熙凤却反其道而行,首饰珠宝唯恐不能全部堆在身上,如此盛装丽服,恰恰显示她美艳外表下面的贪婪、俗气与空虚。

特写镜头:众人敛声屏气之中,王熙凤一路吵嚷而来,苗条的身材,丹凤眼,柳叶眉,粉面丹唇,标致已极。头上“金丝八宝,五凤挂珠”;项上“赤金盘螭璎珞”;裙边“豆绿宫绦,玫瑰佩”;身上“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珠光宝气、花团锦簇。从上到下,从衣饰的质地、款式到色彩花纹,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煞费苦心。若不如此,怎能显得出她是出自富贵无极的公侯之家,怎能撑得起荣国公府的高贵门面,又怎能透露得出荣国公府管家奶奶的威势?但是,“三角眼”滴溜乱转,“吊梢眉”上下蠕动,“粉面”含威不露,“丹唇”未启先笑,却出卖了她的刁钻、狡黠和精于世故。

二、连续动作镜头

1.林黛玉:

镜头一:弃舟登岸后,向着荣国府一路行来,画外音:“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显示出黛玉从今以后要寄人篱下,须谨小慎微,更表现出她的自卑、无奈而又自尊、好强的心理。

镜头二:初见贾母,被一把搂入怀中大哭,“黛玉也哭个不住”。等“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 黛玉又补行拜见礼,同时又“一一拜见过”舅母和嫂子;待三个姊妹来了,“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凤姐的笑声后院响起,黛玉心下想“这样放s诞无礼”?见面后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很慎重,外祖母能开玩笑叫“凤辣子”,自己却不能随便叫,等众姊妹告知后,“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显示出有良好的教养而又处处留心在意,处处小心谨慎。

2.王熙凤: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工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世界睡眠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商务外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