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句衔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句衔接范文第1篇

在一个语段中,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他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主语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好的一项是()

A.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B.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分析:B句中前一句的主语是“他们”,后一句的主语是“这些活”前后不统一,衔接不畅,故选A不选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围古松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分析:划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而前一句的主语为“岳飞的墓”,这就转换了前一句的主语,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二、 注意格式的统一

在分诉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统一。这样,既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例如: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礼花盛开。整个山村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A. 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B. 热闹非凡,喜笑吟吟

C. 笑语盈门,彩灯高挂

D. 欢声阵阵,笑语盈门

分析:从给出的文字看,“爆竹声声,礼花盛开”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应是我们判断选项的标准。四个选项中和这两个短语结构最协调的应是D。

又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分析:划线的五个短语,都是“修饰语+中心语”式的偏正结构,但格式各异。修饰语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动词:中心语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动词,为保持格式的一致性,各短语应全都组合成以动词为修饰语、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将五个短语重新进行组合成为:“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三、 注意逻辑事理

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否则必然会影响语句的连贯性,衔接不自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使语意通畅。

党的干部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改进作风,强化宗旨意识,①解民忧,②带民富,③知民情,④以实实在在的业绩,⑤以务实求真的作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分析:从逻辑事理来讲,只有“知民情”,才能“解民忧”,进而才能“带民富”;“务实求真的作风”,是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应这样调整语序:③①②⑤④。

四、 注意综合运用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

语句衔接范文第2篇

一、从代词切入

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题干或选项中一旦出现了代词,就常常成为我们解题的突破口。从代词切入,主要是弄清这么几个问题。

1.分清近指和远指。近指和远指,既可以指空间上的,也可以指时间上的。例如: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修养。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合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合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分析:选项①②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近指)“那”(远指),由句子中“去年夏天”可知,应选远指代词“那”才合情理,答案选A或C,A、C的区别只在选⑤选⑥上,由江边――江面――江岸这样的顺序可知选⑥,确定答案为A。

2.明确指代对象。出现了代词,要弄清它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例如:

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⑤与这样的敌人斗争,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品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D.①②④③⑤

分析:②中有代词“它”,⑤中有代词“这样的”,它们具体指代什么?②中“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与④中“与生俱来”照应,可知②在④后;⑤中“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品性才得以展现”与①中“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照应,可知⑤在①后,据此可知答案为C。

3.明确代词的使用原则。代词的使用原则,要求代词要紧挨指代的对象,以求指代明确;另前面要有指代的内容,不能指代落空。例如: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________________

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分析:选项A、D中的“这些翻译作品”就属指代落空了,前面并没有它的指代对象,B选项本身就是一个病句,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此题选项为C项。

又如:

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完好的一项是()

①日间飞行的候鸟往往依固定的路途前进,科学家称这些为“导向线”,如海岸、河流、山岭等。

②日间飞行的候鸟往往依固定的路途前进,如海岸、河流、山岭等,科学家称这些为“导向线”。

③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这种怪怕人的情景,在大戈壁经常看到。

④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在大戈壁经常看到这种怪怕人的情景。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分析:从要求代词要紧挨指代的对象,以求指代明确以及指代不能落空的原则出发,可知此题的答案为C。

二、从情境和谐的角度切入

这主要是针对描写语段。作者在这样的语段中要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和谐。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分析:这是一个描写性语段,宜从情景入手。根据这段文字所选取的景物(坟地)和其他一些景物的特点(破碎、模糊、寂静),它所营造的氛围是凄清、阴冷的,A项中“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C中“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D中“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都与这种氛围不合,故此题选项为B项。

三、从保持语段主旨的一致性切入

一个语段要表达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选择选项的一把尺子,选项要能保持整个语段主旨的一致性。例如:

在叙事性作品中,___________但因为自己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的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的倾诉而出。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分析:所给文字中最后一句话“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旨讲的是融情入叙,属间接抒情,B、C两个选项讲的都是直接抒情,D选项虽然也是间接抒情,但它是融情入景,所以A项应是正确选项。

四、从寻找比喻句的本体切入

例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 ①③⑥

C.②④⑤D.①④⑥

分析:审视这个语段,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两个比喻句:譬如漫游“十里洋场”,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我们可以从寻找它们的本体入手解题。什么和“漫游‘十里洋场’”有相似点呢?显然是多读,③④应该选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这个比喻有贬义,是讽刺有些人读书,而不是讽刺读书人,⑤⑥应该选⑤,答案为A。又如:

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澄河产瓜鱼, ____________,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分析:这是2005年湖南的考题,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其实我们只要发现“莹润如羊脂玉”这个比喻应该和“通体雪白”相连就不难确定答案为A了。

五、从出现双面词要照应周全切入

当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出现“与否”、“是否”、“是不是”、“有没有”、“是非”、“胜负”、“能不能”等表示事物的两种可能性的词语时,要照应周全,要特别警惕句子的另一部分只涉及到一种情况而出现照应不周的语病。例如:“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分析:此题题干中出现了“是否”、“要不要”等双面词,要求与之衔接的句子也要从两面照应才能照应周全,而A(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C(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D(我们就会说不可以)都只从单面做了回答,显然犯了照应不周的语病,此题的选项应为B项。

六、从保持主语的一致切入

在一个语段中,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主语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例如:

1.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障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从所给文字我们不难看出,1这个语段的陈述对象是“门”,所选句子中也应该是由“门”做主语,2中的主语为“公安干警”,所选句子中也应该是由“公安干警”做主语。这样才能保持主语的一致,1答案为B,2答案为D。

七、瞻前顾后,从寻找语境的提示信息入手切入

高考连贯题所用语段,都是经过了命题人的精心挑选,有的又进行了合理的加工,它应该有一些提示信息供做题人利用,因此,把这样的信息找到,就成了我们解题的关键。例如:

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分析:这是一段非常优美的景物描写,第一个方括号后有“两岸”这么个词语,“南风”“绿水”“荷塘”什么能出现“两岸”,只有“绿水”,因此这里应填②;第三个方括号后有“摇成”这样的动词,与①中的“南风”照应,因此这里填①;第二个方括号选③,有“荷塘”与“绿荷丛”的照应。

八、从保持句式一致切入

在语言的运用中,常有些排句、偶句的运用,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要求表达形式的一致,语言结构的一致,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语言的连贯。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儿子――进。他身体魁伟,___________两颊微微陷下去。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粗黑的眉毛;④眉毛粗而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1句横线前边为六字句,后面为四字句,①②比较,②才符合句式协调一致的要求。2句横线前后都为主谓结构,③④选④,可确定答案为D。又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分析:这是2007年的高考题,横线前边出现了“它时而在水上遨游”这样的句子,后面应该有结构相似的句子和它照应,可确定首句为③,进而可确定答案为A。

九、从寻找句子的表意重点切入

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例如: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分析:题干中“各有所长”就是这样的关键词语,它要求后面与之衔接的句子,应是围绕着各自的长处来讲,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又如这个句子:“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想是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a、合了又张,张了又合。b、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它的表意重点是白鹭不肯离去,因此最后翅膀应落在“合”上,a项合理。

十、从分析局部关系切入

有些连贯试题,涉及的句子比较多,语意比较复杂,完全弄通弄懂可能有一定障碍,我们可以从分析部分句子的关系入手,这样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例如: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语句衔接范文第3篇

一、看议论走向

一般来讲,议论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写作的,也就是说在内容上往往是遵循“观点――例子――结论”的原则步步推进的。参照议论文这一基本特点,可以很容易排列出各句的先后顺序。如2007年山东题: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

这五句话构成一个议论性语段,很明显,其中③是这一语段的观点,理应排在开头;④是结论,理应排在结尾;其余的①②⑤是分析论证的文字,排在中间。这样,思路理清了,我们就可以再按照其他解题规律分析①②⑤三句的次序了。

有时候,所给语段的几个句子并不是完整的“三段论”,只给出观点和对观点的解说部分,这时候就要注意理清观点解说部分的思路了,如2006年山东泰安模拟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网络的诞生给予公众以空前广阔的话语空间。

②任意生造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③生造词语的最大源头来自网络语言。

④不过,因此也出现了话语权的滥用。

⑤授予公众以前所未有的话语。

序号:___________

完整阅读这五句话后,你会发现这段文字是批评“网络生造词语的危害”,因而①句虽然是一个表达观点的句子,但非语段中心,故而不能作为首句。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③句是语段观点,应排在开头。其余四句,是按照“正说―反说”的顺序对观点加以解说的,①⑤在前,②④在后,次序也就很清楚了。

当然,上面两道题的解析还没有结束,这就需要下一步了。

二、看过渡词语

写文章,遇到语意变化时,常常需要加以过渡,以给予读者“温馨”的提示。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结合一些过渡词句来考虑行文走势,会大有裨益。如上面的第一题,①句“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提示下面的信息是“诗文”,而②句中“亦有画意”很显然是照应⑤句来的。这样中间部分①⑤②的顺序就排出来了。第二道题④中的“不过”表明和①⑤语意的转折,也引出②句对“话语权的滥用”危害的分析,①⑤④②的顺序就理清楚了。

我们再看一道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7年安徽题)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首先,认真阅读这五个句子后,我们会明确②是语段观点,排在开头。接下来,再看其他几个句子,①中的“在古代”和“这个信念”,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 ④句中“可是发展到现代”, 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都是过渡性词句,都能明确提示我们怎样排列这几个句子的次序。“这个信念就是”呼应②句中“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可是发展到现代”呼应“在古代”,①④紧承其后,②⑤①④的次序就排列出来了,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是承接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而来的,理应排在⑤后,那么②⑤③①④的次序就排好了。

三、看备选答案

2010年有多个省份考查了语言的连贯这一考点,其中有九个省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给出了备选答案。这样,我们就可以参照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再结合相应的规律技巧,快速解题。如2010年全国卷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如果不看给出的四个答案,给这六个句子排序,可能有些难度。仔细分析这六个句子,我们会发现,①⑤⑥三句都是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这个话题来阐述的,且①句“也高于”承接⑥句中“远远高于”而来,⑥①谈事实,⑤表看法,⑥①⑤三句衔接紧凑,语义连贯,应排在一起,再看所给答案,这三句连在一起的只有答案A,答案就选出来了。当然,⑤句放在最后,也与横线后面的文字“讨论方兴未艾”紧密呼应。这样分析,这道题还是可以“投机取巧”来解答的。

我们再看2010年江西卷的语句衔接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语句衔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日语复句 接续成分 复现 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日语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是用接续成分来连接的,接续成分是日语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其中,日语复句的接续成分在使用时有一种现象——接续成分复现。本文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与汉语复句中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

1 本文相关概念和探讨范围

1.1 关于“接续成分”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这是复句的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定义。复句的分句与分句,日语和汉语都需要靠“接续成分”来连接。日语复句中连接分句的“接续成分”主要是接续词、接续助词,其次是具有连接作用的一些副词和个别惯用形式等。汉语复句中连接分句的“接续成分”主要是连词,其次是一些具有连接作用的副词和一些习惯词组等。为行文方便,以下将这些统称为“接续成分”。

1.2 词间接续与句间接续

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从位置上来说,接续成分都有两种功能:词间接续和句间接续。从句中位置及作用来看,词间接续只是出现在词与词之间,将其前后出现的词连接在一起,使用比较单纯,基本不会出现复现现象。所以,本文不打算对词间的接续成分加以探讨,而是把探讨的焦点放在连接分句或句子的接续成分上。

1.3 接续成分复现的研究范围——两个分句之间

复句从结构上讲具有层次,根据层次多少可将复句分为单层复句和多层复句两大类型。其中,单层复句是指只有一个层次的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都只有一个层次,都是一重复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复句,如果几个分句都处在一个平面上,都是这个复句的直接构成成分,只有一个层次,也是单层复句。多层复句是指至少由三个分句组成、至少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多个层次的单层复句也好多层复句也好,它们为了表达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分句关系,必然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续成分。所以,本文对句间接续成分复现的探讨主要在两个分句间进行。

1.4 接续成分复现与接续成分呼应

日语与汉语的接续成分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呼应现象。汉语连词多双双呼应,日语的接续助词也有和副词呼应的现象。但这与本文所探讨的接续成分复现是不同的。本文所探讨的接续成分复现主要是两个分句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具备呼应关系的接续成分的现象。

2 日语复句接续成分复现现象

2.1 同类复现

同类复现指两个分句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接续成分。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が”系列——“が”和“しかし”、“でも”、“けれども”、“それにしても”。

例如:①お正月を日本で過ごした私は、デトロイト経由で快適な空の旅を楽しみながら帰ってこられるはずだった。が、しかし世の中そんなに甘くない。

②あなたの人格のくだらなさを、私はこないだも或るひとから、さまざま承りましたが、でも、私にこんな強さを与えてくださったのは、あなたです。

③ちっともしゃがんでいらっしゃらないのには驚いたが、けれども、私などにはとても真似られない、しんから可愛らしい。

④被験者の子供が三十歳に達した調査終了時には、男の子二十四人、女の子三十四人になっていますが、それにしても、壮大な規模の、気の遠くなるような研究とい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2)“けれども”系列——“けれども”和“しかし”、“でも”。

例如:①家事はあまりやらな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けれども、しかし、家庭での存在はもっと大きい。

②これは事実ではなくて、捕虜収容所の問題だったんですけれども、でも、そのときのテレビ映像のシーンが、金綱の中で衰えて、今にも死にそうな、訴えるような、うつろな目をした男がいるんです。

(3)“から”和“従って”

①もうこれから人口が減少することは当然というか、やむを得ない話なんですから、従って、社会の活力というのも人口増加がもたらす活力とはまた質の違った。

2.2 跨类复现

跨类复现指两个分句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接续成分。常见情况有:

(1)“また”系列——“また”和“しかし”、“けれども”、“ても”、“そのゆえに”。

①彼等は僕と、しんから打ち解けて遊んでくれはしないのです、しかし、また、いまさら捨てたサロンに帰ることも出来ません。

②私は奥さんに気の毒でしたけれども、また立って今閉めたばかりの唐紙を開けました。

③何度訪ねても、また行きたくなる。それが鎌倉だ。

④レゲットが第三代の日本語部長に就任する頃までにはこのルールは完全に確立されたものとなっていた。またそのゆえにこそ、BBC放送はどんな状況下にあっても真実を伝える放送としての名声と評価を高め、世界中の人々からひとかたならぬ信頼を勝ち得てきたのであった。

(2)“しかし”系列——“しかし”和“ながら”、“が”、“そのうえに”、“一方(他方)”、“そのうちに”。

①「本を読んで寝るときに、これは引っ張って消すのよ。と駒子はその紐を弄びながら、しかし家庭の女じみた風におとなしく坐って、なにか羞んでいた。

②この地域の安全保障を考える場合、多くの人々は常に朝鮮半島と台湾海峡の二つを考える。両方とも中国の存在と深く結びついている。もちろん日本は日米安保条約に最大の注意を払う基本政策をもっているが、しかしそのうえに、中国の存在を考慮せざるを得ない。

③どんどん大きくなって強くなってほしい。しかし、一方でさびしい気持ちもあります。

④しかし、これで終わりではなかった。小学校四年生に上がり、ボクの腕に変化が生じ始める。ジャガイモのように丸っ子かった腕が、徐徐に尖っていった。最初のうちは、気にしないようにしていた。しかし、そのうちに気に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ようになってきた。ズキズキと痛み出したのだ。

3 日语接续成分复现问题的特点及与汉语复句的比较

3.1 日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的特点

由以上日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的归纳中,我们可以得出日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的主要特点有:(1)同类复现现象基本都是接续词与接续助词的重叠使用。同类复现中的三个主要系列的核心词是“が” “けれども” “から”。这三者都是接续助词,都是用于前一分句的结尾,复现现象是与后一分句中的接续词或副词重复使用。(2)跨类复现虽然是两个分句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接续成分。但不同类型的接续成分一定不会是相反类型的。从以上的跨类复现现象的归纳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跨类复现大体都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叠加使用。但绝不会出现如:因果与转折关系,顺接与逆接关系的重复使用。这也是由逻辑关系决定的。

3.2 日汉接续成分复现现象的比较

与日语相比,汉语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极为少见。(1)同类复现方面,由于汉语中不存在不具独立性的接续助词这一词性,所以根本不存在同类复现的可能。汉语中的同类接续成分复现会被归纳到重复冗余的病句行列。(2)跨类复现方面,汉语中跨类复现的情况也比较少。但并非完全不存在,跨类复现的存在一般是为了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关系,或者是在多层复句中,为另一层句间关系作准备。因此,可以说汉语的跨类复现现象是有条件的,数量上不像日语那么多,出现也不是那么随意。

3.3 日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产生原因

3.3.1 语义表达方面的原因

句间连接手段主要是表示句间关系,一般来说显示、选择显示都不可能造成接续成分复现的现象。只有强调才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复句中有时分句与分句之间隐含的某种关系已经通过接续成分表示出来了,可是,为了强调这种关系,可以加上更为明显地标示这种关系的接续词语。比如说表明了转折关系,但是如果说话者认为还需要强调,就可以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接续词。这样复句的转折关系就更加明显了。

如:あなたの人格のくだらなさを、私はこないだも或るひとから、さまざま承りましたが、でも、私にこんな強さを与えてくださったのは、あなたです。

由于强调是在一种标志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种标志。因此,强调的结果就会造成接续复现的现象。

“强调”能说明同类接续复现的产生,但不能解释跨类接续复现现象形成的原因。要解释跨类标志复现现象可以从复句的语义关系与复句的联系来考虑。

复句的“语义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句所述情况与现实的关系,如分句有的命题是有真实性,而有些分句的命题则是假命题;二是不同分句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复句的语义关系也具有二重性:既反映客观实际,又反映主观视点。客观实际和主观视点有时重合,有时则不完全等同,而不管二者是否等同,在对复句的选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视点,复句受分句间语义关系制约,包括受到主观视点的直接制约和客观实际的间接制约;但是,复句形成以后,就会对复句语义关系进行反制约,复句所标明的语义关系中就直接反映了复句选用者的主观视点。

一般复句只标示一种关系,所反映的主观视点都是“单视点”。不管是复句上的“化A为B”,还是“显A隐B”,都表明说话人在标示关系时有所抉择。但是,有的时候复句却可以“标志复现”,即AB并现,同时标示两种关系。这时,复句反映了说话人的“双视点”,表达了句间语义关系的两方面。也就是说,跨类标志复现现象体现的是说话者的双视点。

3.3.2 语法方面原因

日语接续成分复现现象的出现,除了具有以上的语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语法方面的原因。笔者总结如下:(1)日语中接续词与接续助词两种词性可以同时存在为接续成分复现提供了很大可能。位置上,接续词和接续助词虽然都位于两个分句之间,但接续助词是位于前一分句的末尾,接续词是位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两者不同的位置决定了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互不干扰。这为接续成分复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同类复现中基本都是接续助词与接续词的重叠。也因此,日语的同类复现不会存在汉语语病中冗余重复的问题。(2)日语黏着语的特性。因为日语是黏着语,所以日语句法中很多成分是与分句的核心词结合到一起的,如接续助词和一部分惯用表达方式。这与作为曲折语的汉语完全不同。汉语的句子中的接续成分无论是连词、副词还是惯用词组,在语法上都是独立的。这种独立性也限制了它们在位置上的共存。而日语的独立语与附属语在句子中各安其位,不会互相影响。(3)日语语序或表达方式的自由性。日语句子中的核心成分是谓语部分,谓语部分又是位于句末,那么在谓语部分之前,日语的语序就相对自由,与汉语相比,日语表达方式的自由性也为接续成分复现提供了可能。

语句衔接范文第5篇

2、许蔚演员 刘帅良

肖枫最好的朋友以及1COIN战队的主力队员。2019年引力俱乐部老板。在这部剧中,最大的反派就是许蔚了。肖枫把许蔚当兄弟,许蔚却有不轨之心,想方设法陷害肖枫。

3、《穿越火线》是由耀客传媒、企鹅影视、腾讯影业、世曼凯、火花传媒、翎刻闪耀联合出品,许宏宇执导,鹿晗、吴磊、代露娃、宋妍霏领衔主演,刘帅良、朱俊麟、黄德毅、潘美烨、宋家腾、夏志远、杨凯程、张琛、刘扬、刘杰毅等主演的青春热血励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