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农氏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2、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美得惊心动魄,摄人魂灵。
离开神农山已有十余日。每每梦中,仍是苍峦叠翠,薄纱缭绕;莺歌燕舞,鸟啼虫鸣。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却又不是这些,竟是那深邃绝密的断壁深渊。神秘,牵引,一种无处言说的神奇力量。
四月初,水暖花开。生活,因这样的季节,无缘由地美好起来。
从北京,一路欢歌笑语到焦作。从焦作,乘车再往沁阳,一路开阔平原。蓦地,拔地而起,没有铺垫,没有过渡,神农山的千仞绝壁就这样矗立面前。
惊叹。
怎能不惊叹?千仞绝壁,刀劈斧砍一般,直插云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岂能容人小觑。俯视千里平川,遥望滚滚黄河,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它脚下生根发芽,源远流长。
神农山,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而得名。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老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
神农氏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稳的日子。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带着大家向家乡的一座大山走去。这座山,拔地而起,上是刀劈斧砍的断臂崖,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渊。山上长满奇珍异草,密密丛丛。神农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它的情况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记得清清楚楚。
神农带人一路攀爬而上,最后登上了极顶。此顶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顶部天然平台,四周均是峭壁悬崖。登极顶,向北望去,一岭九峰,犹如巨龙横亘山巅。神农见状,大喜,在此设坛祭天。此顶名为紫金顶,此山便是神农山。
还是来迟了,错过了传说中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的桃花盛放。
不过,神农山绝不会让你失望。黄灿灿、金亮亮,大团大团,一片一片,铺天盖地的,那是连翘。从前你只知连翘微香、味苦、清热、解毒,茎、叶、果实、根均可入药。你怎知它原来竟也这般美丽!
除了连翘,山中遍地都是宝贝。鸡头参,因根块像鸡头而得名,养阴润肺,补脾益气,健脑养颜;怀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怀山药,除寒热邪气,补心血不足;怀,杀菌消毒,平肝明目……
除了滋补药材,山韭菜、小白蒿、蒲公英……更是当地盛产。沁阳人民多幸福,看看人家日常吃的宝贝就知道啦。
发表于2011年5月24日文汇报的《神农新考》一文中这样写道:“在神农氏所处的原始社会,人们依山而居、依树而栖。古人发现,在电闪雷鸣之时,天空会出现一个弯弯曲曲、呈现出张牙舞爪形状并伴有巨大声响的天物,经常有人被它击伤甚至击死。当时的人们尚处于蒙昧时期,对风雨、雷电、疾病等自然现象难以解释,就把它形象地成为‘龙’,并把它视为上天的象征!神农氏发现紫金顶后面有一道山岭即现在的‘龙脊长城’,酷似雷电天气时出现在空中的‘龙’横卧在群山之巅,好似上天在注视着他们。为了给子民祈福,保佑平安,作为部落首领的神农氏,就在紫金顶设坛祭天,祈求上天保佑子民。久而久之,龙就成了上天的化身,成了这个世界主宰者的化身,成为了这个部落的崇拜、图腾的物化表现。”
登龙脊长城,绝非易事。神农山主峰,也就是紫金顶和龙脊长城的所在,刀刃般陡峭,不像华山天梯样垂直,其攀爬难度也绝不逊之。但是攀爬的乐趣,二者可就大相迳庭了。攀华山,其实更像是攀岩,在一个平面垂直而上,考验的是勇气与毅力。爬龙脊长城,真的是在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刀刃般锋利窄小的“龙脊上”。脊背两侧,就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真值得一试。每行一步,神农山都会还你不一样的风景。一步一景,果真如此。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至地之厚”。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人生如梦,几十载浑噩而过。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看尽世间风景,岂不到人间白走一遭。不登至那样天堑,怎可见那般绝景。
拔地而起的神农山,方圆数十里辽阔平原尽俯脚下,尘世的熙熙攘攘在这里看来不过是苍穹一粟。
一瞬间,豁然开朗。
所有的苦难与折磨,压力与挣扎,终于放下。争名争利,到头来又能怎样?跟这远古的山脉,浩渺的宇宙比起来,人,何其渺小。
最开心的,是见到满山遍野、成群结队的猴子。神农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山中,野生太行猕猴多达3000多只。
本以为很难见到,谁曾想它们早已和游人熟识。你大包小包、携亲带友,攀爬着你眼中的旅游景点神农山,却怎知其实踏进了它们的地盘。蹲坐在路边等着你自动上缴“过路费”(水果、零食、饮料、玩具……)已算客气,遇见脾气不好的,“嗖”得窜过来直接“明抢”。
眼跟儿前,一个年轻的爸爸领着三四岁的儿子走在山路上。儿子虽小,怀里可是抱了一大瓶可口的饮料。正走着,见一猴不知打哪儿窜出来,几步就到了小孩跟前,伸手就抢!亏得孩子抱得紧,不然非让这猴崽子得了逞。乐疯了路人。可怜那孩子压根都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已然吓呆了。孩子爸爸哄了半天才缓过神儿。
也有比猴儿还淘气的。一小朋友手里拿着吃的,三番五次引诱一猴子,却死活不给。猴急了!“腾”地站起来,比那孩子还高,照着那孩子脑袋就是一个“爆栗子”!敢惹猴爷,不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猴子急了可要揍人了。
太欢乐了。这可是您跟动物园绝体会不到的。什么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
关键词 城市入口 景观设计
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市文化失落、“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缺失,导致了城市形象趋于模糊。城市入口景观是城市人流、车流和信息的交换的必经之路,也是城市展示给公众的第一印象,对美化城市、营造城市意象和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城市建设中,是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的手段;在城市意象的形成中,它可以作为参考点,为公众提供指引;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它反映着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文化特色,表现着城市环境个性。
一、城市入口景观设计方法
公众对城市的认识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筛选、组织并赋予意义,以形成城市意象。凯文・林奇(Kevin Lynch)把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五种元素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1]城市入口景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是城市道路与边界的交点;在城市空间的界定上,它又是城市范围的划分和过渡。城市入口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城市文化符号的提炼和再设计,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人的生存活动是以符号为媒介的精神活动。卡西尔(Ernst Cassirer)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2]人通过发明和运用各种符号,创造、改变自己的文化世界。这些被认可的、用于组织人们活动的规范和观念的象征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社会群体的遗传符码,代代相传。符号是普遍而具体的,它承载着人的感受和思想,每个符号都有其能指(表达层)和所指(内容层)。符号的能指是事物呈现的符号形式,所指是其蕴含的观念。城市入口景观设计中,对城市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城市精神理念,运用城市文化符号的所指功能,采用客观物质材料,表现城市精神理念,彰显地域文化。(图1)
二、城市入口景观设计目标和原则
城市入口景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城市道路和边界节点周围的建筑物、公共设施、绿化和景观小品的设计,达到美化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城市意象、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因此,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城市发展变化。因此,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首要原则;第二,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每座城市都是一个社会群体对环境改造的结果,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是突显城市文化和形象个性的有效途径;第三,关注人的行为,以人为本。因为城市入口景观与道路相接,所以需要充分考虑行人、司机、当地人、外来人等不同公众的不同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
三、案例――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设计
(一)安仁县城市文化解析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部,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以盛产水稻和灯芯草而颇负盛名,素有“神农故郡,南国药都”之称。据《同治安仁县志》记载:“安仁唐时为镇,宋始升县,商周以前古荆州,地秦分郡县属长沙郡。”[3]至今,安仁县已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的自然资源丰厚,有金紫仙、熊蜂山、神农谷等,其中,“凤岗紫气、熊峡红霞、泉亭珠涌、溪洞蛟腾、月谭夜色、雪岭晴光、五岭琴韵和奎阁鸿声”被称为“安仁八景”;这里人杰地灵,历史名人有欧阳厚均、唐天际、周国祯等;安仁县历史悠久,现有文化遗迹:安平司新石器时代遗址、神农殿、神农晒药坪等;当地传统民居以徽派建筑为主,如:轿顶屋、唐天际故居、谭氏书院等;此外,安仁县的民俗文化丰富,赶分社、唱禾戏、元宵米塑都是其特有的民族节日。
通过文化资源评价,神农药文化是安仁县突出特色文化资源。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古荆州(今安仁)一带活动,并在此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是医药文化的先行者,农耕文化的开创者,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易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4]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中毒驾崩后,人们撰写故事、编著书籍、修建庙宇、举办活动,使神农药文化世代相传。安仁县的九龙庵、香火堂、神农殿、药湖等名胜古迹和“赶分社”都是为纪念炎帝神农氏而设。安仁县药材品种多、药性好,是重要的中药种植和交易场所。每年农历春分时节的“赶分社”,是一项从宋朝沿袭至今的盛大民俗活动,其影响力堪比春节。2006年6月,“赶分社”录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设计理念
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的设计理念基于城市特色文化,是安仁县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念的表达。因此,通过解读神农药文化,获得安仁县城市精神理念。罗洛・梅(Rollo May)说:“神话通过故事和意象,能够给人提供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使人表述关于自身与世界的经验,使人体验自身的存在。”[5]神话其实是一个民族历史、生活和精神的发展过程,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把人们与历史、先祖流传下来的生活和当代社会联系在一起,它是人们生活价值的表现。
神农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蕴含了优秀的民族精神。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着城市人民的勇于创新,坚韧不拔,质朴无私。神农药文化是安仁县集体意识的表现,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积淀,基于它对安仁城市发展、建设的贡献,将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的设计理念,综合为“神农故郡,厚德安仁”。
(三)安仁城市入口景观设计推导
1.区位分析
为建设“美丽安仁”,安仁县政府现将在城市南面入口建设景观。大门位置定于湖南省道S212公路与安仁县南部边界相交处。这是安仁县南向的主要出入口,处于城市边缘,自然环境良好。但由于缺乏对环境的管理和规划,出现了脏、乱、没有景观特色等问题(图2)。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应该注意,发挥其地域和文化优势,对城市入口进行序列化组织,丰富其景观层次和文化内涵。
2.设计元素的提取及再设计
安仁县城市入口景观设计,运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功能,从安仁神农药文化提取设计元素,并进行再设计。经过对比和评价,选择“药舂”和“药碾”为设计元素。因为药舂和药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中药制药工具。据考证,早在西汉就已出现铜杵臼,五代时期就有了陶碾槽和轮。明代时期,药舂和药碾被列为药室必备。药舂和药碾且造型独特神农药文化是安仁县特色文化资源,城市入口景观设计中,选用造型独特的“药舂”和“药碾”为原型,采用具象化的符号直接、形象地表现安仁县的神农医药文化,塑造独具特色的安仁县城市景观。安仁神农药文化底蕴深厚,药舂和药碾的设计符号使公众联想到医药,传播“神农故郡,厚德安仁”的精神理念,塑造安仁“南国药都”的城市形象,弘扬安仁县神农药文化。(图3)
结语
城市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道路中的景观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共筑“美丽中国”的提出,以及民众审美能力及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与沿线景观的协调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城市入口景观连接着城市内外,是城市的门户,也是城市空间中的标志物。它对公众城市意象的形成、城市文化的展示和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城市入口景观设计,突出城市个性、增强识别性、改善城市面貌,将城市环境建设同城市形象、旅游开发及人文特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势在必行的。
注释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
[2] 恩斯特・卡西尔.人伦[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5:8.
[3]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 湖南府县志辑23 嘉庆安仁县志 同治安仁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7.30.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研究;宝鸡天台山
Abstract: the Baoji TianTai mountain scenic resourc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connotation extremely deep to the ancient advantage, unique, and have the alpine landscape value.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landscape and penetration of the ancient human landscape YouLin grotesque as the natural landscape. Baoji TianTaiShan scenic spot of five scenic area and four independent attractions composition, main characteristic scenic resource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ianTaiShan is home to the patriarch of yan; Is rich in cultural and numerous cultural relics; A steep, deep and remote Mr, cui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Scenic spot; Landscape resources; Research; Baoji TianTai mountai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7°8′10″,北纬34°8′57″。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2198米,距宝鸡市中心约20km,总面积为133.34km2。是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的城郊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风景资源状况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多彩,内涵殊深,以古为优势,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风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中华古文明、古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二是以渗透着古人文景观的奇峰幽林为主的自然景观。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辉映。
人文景观
天台山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史载民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里。“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石耕穴居,青铜斑斑,石鼓肇迹,老子传经,陈仓栈道,三国烟云,散关秋风……,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光辉。
宝鸡作为中华民族中心发祥地之一,使天台山的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比如北首领仰韶文化遗址;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的周原遗址;秦都雍城遗址;姜子牙潘溪钓鱼台;千年古寺周公庙;五峰挺秀,历史上被视为西镇的吴山;唐九成宫遗址;关中第一寺院法门寺,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这些都衬托出天台山人文景观的古远和神秘。
跨越秦岭,曲折盘旋的宝成铁路、穿山铁路,经过风景区,景象宏伟壮观,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织辉映。
自然景观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陆腹地,具有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特点;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在宝鸡气候区划中属秦岭北坡浅山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古人赞:“山亘东西远,水分南北流,北连秦晋带,南送荆吴舟”。山峻水秀、林密,大多与神奇的传说和历史故事融为一体。
风景资源特点
1、天台山是中华民族先祖炎帝的生息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炎帝、皇帝为自己的先祖,常以“炎帝世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列传赞》:“周宝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颇有存者。”说的是炎黄后裔的繁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炎帝和皇帝是维系炎黄子孙内在感情的精神纽带。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娇氏,生皇帝、炎帝。皇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皇帝位姬,炎帝为姜。”《水经注.渭水中》:“(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即此”。《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四.凤翔府》:“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乾隆五十年《宝鸡县志》:“姜氏城……姜水在县南三里,姜氏城在水南涯,又东侧浴圣九眼泉在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徐旭升依据考古发掘调查资料,结合大量史料,指出华夏集团的炎帝氏族发祥于宝鸡姜水和姜城堡一带。这一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
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尊炎帝为“万世田祖”、“药神”、“太阳神”。千百年来,远自秦皇,近至宋祖,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纪念这位先祖。宝鸡人视天台山为“圣人践地”,岁岁举行宏大的朝山参拜,分项祭奠,延续至今。天台山现存与炎帝神农氏相关的景点景物多大二十二处,更有大量与其相系的民俗活动和民间传说故事,解放前后,峪沟一带称“神农乡”(1958年才改为益门乡)。上述种种,可以说明宝鸡天台山曾是炎帝的故里。
2、有丰富的古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除前述二十二处与炎帝神农氏相关的景点景物外,还有七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享誉海内外的“青铜器之乡”和茹家庄西周墓地数以前几的青铜文物,中国最早的刻石,珍贵的书法艺术精品――石鼓文。景区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修身养性”、“得道成仙”的道教人物,道教始祖老子的讲经台,玄关故址,关令尹喜故宅,全真派始祖王重阳的还(黄)丹院,邱处机修真处等。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历史典故。陈仓古栈道壁立千仞,架空飞阁。景区内摩崖题记,石刻雕像,古建筑遗址随处可见。至今每逢节日庙会,还进行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古远的文化与文物古迹,孕育着天台山的人文风景,衬托了风景资源的神秘感和多彩性。
有险峻、幽奥、翠秀特色的自然景观。
天台山展现了秦岭熊伟博大的气魄。天柱峰、人头峰、系马桩、莲花顶、大散岭、鸡峰山等压岭凌空,真是“平畴突起三千尺”,“气压昆仑天柱矮,雄吞江漠地穴空”。
整个景区,林木覆盖率在99%以上。地幽势阻,林木蔽日,前路莫测,使人置身在“岚光晴亦霭,树色郁犹苍”,“偶闻松涛声,却是万籁静”的境界,不少景点至今人迹罕至,奥秘莫测。
天台山有数千种植物汇成茫茫林海,群峰巨石隐现于苍松翠柏之中,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春季山明水秀,野花烂漫,鸟声鸣鸣;夏日风云变幻,风涛怒吼,绿浪簇涌,溪流欢奔;秋天万紫千红,硕果累累;冬时莽莽群山,银装素裹。
奇花异木遍布于山岩石隙,有的婀娜多姿,攀藤扶摇;有的老态龙钟,虬龙飞空。给人以秀美清新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宝鸡市城市建设局.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1―25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民族精神
作为古文明的遗存,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像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因为人、人性或民族精神是创造人类古代神话或当代文化等人类文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一直并未消失或者变质,而是继续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1.坚韧不拔的民族抗争精神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真正决定人类命运的,是那些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战斗,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英雄神。《女蜗补天》、《后男射日》分别塑造了远古时代两个大英雄女蜗和后界的形象。女蜗面临的一场大灾难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同时,大火熊熊而不灭,大水浩洋而不息,凶禽猛兽到处抓食人。人类几乎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后弈面对的是几乎相同的另一场灾难,“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锲输、九婴、大风、封稀、修蛇,皆为民害。”面对天崩地裂,水、火、早和凶禽猛兽四处为害的这些灾难,两位英雄不畏惧,不退缩,依靠自己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去战胜灾难。女锅的英雄壮举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而后羿则是受尧之命:“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稀于桑林”。从这两则神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灾难是人类当时所面临所有灾难的浓缩,先民们之所以把这些灾难的解除寄于英雄人物身上,实际上是在灾难背后,先民们所憧憬的一种人类必须拥有的共同的民族精神基石,即坚韧不屈,顽强不息的民族自信心和坚毅的民族性格特征。
2.自强不息精神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侥幸逃脱了火顶之灾的先民,尽可能地收集了前一期文明残留下来的遗物,并把记忆中的那点灵性设法记载和传承下来,形成不同形式文献,就是我们说的洪水神话。中国洪水神话中,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揭示先民同大自然做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属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段文字算是鲧禹治水最早的一段记录,文字虽简,却把气象宏伟的神话勾画出了大概轮廓。鲧为治水,不惜盗取天帝息壤而被杀,由于志向未成又孕育儿子禹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们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博大精神,为民造福的超人胆识和行为,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反映了远古人民不屈不挠同自然灾害的斗一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为达理想,自强不息,不怕牺牲。鲸的牺牲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呈现出一种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及坚忍不拔的意志,人定胜天的精神。
3.创造意识
生活在字原始野蛮状态的先民,他们无时不在探寻着文明的曙光,从来未停止创造发明的脚步。从的开天辟地,到仓颉的观象造宇,我国神话中有先当大的一部分记述了这种创造发明的故事。这种记述有的是猜想推测,有的是集中概括,有的是经验总结,他们把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多少代人不断完善的智慧、技术,通过虚妄的方式,附会在某个神或英雄身上。但透过虚妄的形式神话的形象和人们崇敬的口光,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先民的创造意识。“邃古之初,谁传道之?天地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中会首亘古、仰望长天发出的千古诘问。而这样的问题何尝不是时常折磨着我们思维尚不发达、认识尚属简单的祖先呢!虽然他们无法认识到但是他们已经接触到最为本初的哲学命题:天地何起?人从何来?于是他们创造了“”的神话,创造了“女娲”的神话。是在“混沌如鸡子”的天地之中,经过了“万千八岁”,最终“天地开辟”(《三五历纪》),女娲则在“开天辟地,未有人民”的情况下,“抟黄土作人”(《风俗通》)。
天地既开,人类已长,人们仍需要更关好的生存环境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神农氏“播百谷”发明了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绎史》引);女姻还“作笙簧”(《世本》),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楚辞》王逸注),皇帝和他的子孙们还创造了宫室、舟车、衣服、冠冕、律吕等等。这其中无疑会有后人的猜想与附会,但所蕴涵的创造意识则是中华民族自主自强、创造发展的精神动力。
4.忧患意识
忧患,是人类一种自觉的痛苦,人生处处有困境,正是这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体验的悲剧性生存困难,才使中国的原始先民以及后来的子民们在与自然灾难和社会丑恶的抗争奋斗中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中国上古险恶的自然环境,使原始先民处于重重忧患之中。现实艰难深刻的体验,在先民心灵深处投下了阴影,从而使中国神话萌生出一种民族的忧患意识。从献身的神农、鲧、禹身上,都不难发现由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沉重的压抑和忧患。神农被尊为中国的农业神,为了解决“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的矛盾,他教人类播种五谷,并发明农业工具,开创农耕时代。神农又是中国的医药神,为救人民“多疾病毒伤之害”,他亲自“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探查民之所去就,一天之内甚至中毒七十余次,最后因误吃了一种有剧毒的花无药可救而死。在此我们强烈感受到神农氏的忧患意识,以及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尽源泉。神农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把个人的忧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视国家民族的忧乐为自己的忧乐。(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詹小关.民族精神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袁坷.山海经校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