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管理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质量 管理 孔子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8-01

1 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对于测绘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科学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提高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是促进测绘工程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测绘工程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对于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完善测绘工程项目监督机制,切实做好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推进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

2 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现状不甚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测绘工程项目采用内测自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缺乏外部监督,使得它们逐步形成各自独立的行业习惯。有些测绘单位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是不够完善,而且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没能发挥作用,最总致使测绘工程项目质量不高。此外,还有些测绘单位则没有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及相关的管理机构,即便是有,也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租用。

针对现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势必会要求社会力量参与到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控制之中,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系统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得在科学的框架及管理程序的正确控制下进行,要急时地收集与质量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储存并做好传送、输出工作。在质量管理控制的全过程中要对各个要素进行监控,以确保测绘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今后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能及自动化系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测量机器人在测绘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第二,建立一整套工程信息系统,它基于对知识及数据的挖掘,将极大的促进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科学性。第三,测绘工程范围扩大。目前,测绘工程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及工业领域,此后将向医用行业发展,如人体医用测量。第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在今后的测量工程中测绘活动的网络化、远程化及可视化将不断发展。

3 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内容

3.1 人员管理

测绘人员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既是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主体,又是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客体。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教育水平、责任心以及操作熟练程度等有着密切关系。在测绘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人员的不同职责及不同的分工,把它们分为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除了监督员、校核员及审查员等监督岗位的人员,其他不同岗位的人员可以相互兼任。同时,测绘单位必须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从而从根本上确保测绘工程项目质量。还应建立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相关的机构,确立以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从而实现在人员、组织机构上保证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可靠。要提高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还应在施工作业之前编制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书,以此来规范并细化测绘人员在测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对测绘中的技术难点和重要的作业工序应该做出详细的技术分析,并明确处理的具体方法,以此来保证测绘工作的合理有序实施。此外,要引进绩效管理制度,将个人的工资及奖金与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挂钩,通过奖惩措施来明确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等责任,如若出现质量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制约措施,这样可以随时使测绘人员注意到测绘质量,进而提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2 设备管理

测绘设备质量管理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测量设备是测绘工程实施的关键,是测绘人员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实施控制的有力武器。由于测绘工程项目通常是在户外作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提高对测绘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保养测绘设备,保证设备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测绘的质量水平。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结合自身需要及实际测绘要求,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从那些获得了相关质量认证的测绘设备生产商购买正规的测绘设备,保证测绘设备在购买时的质量,把好测绘工程质量的第一关;其次,在测绘设备正式投入测绘工程实施之前,应该送到相关检测部门进行鉴定,检验及校正,再次保证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同时应该定期对测绘设备检测,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始终符合相关的标准;第三,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该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因冲撞震动导致设备测量不准。测量设备应该在专门防湿、防震、防尘的仓库存管,长途运输时,应切实做好设备的防震、防潮工作;最后,测绘设备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应该建立健全测绘设备台帐、设备使用登记等制度。设备在出库、入库时应办理登记、签认手续,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结束时,应对设备的使用及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设备在使用中没有出现损坏,以此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同时,从整体上提高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3.3 文件管理

测绘文件质量管理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测绘工程文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手册、测绘记录、质量记录等。要根据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明确测绘各个环节的实施标准。对于测绘数据应该严格管理,不能涂改,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此外,还应建立文件管理制度,相关文件应该被合理的编号、保管,以提供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证据。

4 结语

文章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作出了分析,希冀对做好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工作难度较大,致使质量事故仍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一)、施工前质量管理:

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 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二)、 施工过程中管理: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 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三)、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一)、费用较紧:

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二)、 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三)、赶工期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二)、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三)、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

对于某些当地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单位事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方准施工。为了使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现场控制工作,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以及大型临时设备的检查等。

(四)、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五)、加强技术培训,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

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在岗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工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晓红;王君;谭玉伟;;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张明轩;;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郑贺秋;;浅谈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年05期

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强化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境监测是针对相关环境污染环节的监控、分析,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正确决策性意见的基础依据,是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提升社会生态效益的前提。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它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均为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指对各种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原则

实用性原则、经济原则、代表性原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三大原则。其中,实用性原则是指监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监测数据以实用为主,而非越多越好;监测手段强调精准、实用、可靠而非单方面先进。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前提下确定技术装备和确定监测技术路线。代表性原则是指监测样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还存在部分问题,如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监测工具精密程度不足、环境质量分析不全面、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准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极大影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影响政府正确决策的制定,因而为了规避此类问题,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严格管理,使监测部门对自身肩负的职责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改变对监测工作的懈怠态度,主动完善人员配置,购进精密监测仪器,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按照科学的监测步骤的来开展工作,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现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当今社会,城市化步伐加快,而人类文明进步却没有与环境发展同步。高速经济发展产生数量庞大的废弃物,而环境治理的措施滞后,城市环境污染日渐加重。尤其以乡镇污染变现更为突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滞后也表现在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上。据调查,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不足。有些环境监测人员管理中存有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很好的自我意识,难以真正的实现质量上的控制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控制模式单一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起步比较晚,因此存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结构单一的现象,质量管理控制缺乏有效性。这种情况也导致监测工作人员缺少自我监督意识,缺乏对质量监测管理体系的整体性认识。要想完善体系结构的全面性,必须整合优势资源和相关信息,革新单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管理质量。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保障不足

一是,新的监测技术还没有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式,比如有机物监测技术的运用;二是,自然环境中一些新的需要监测的领域,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对其进行监测质量管理;三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科学技术应用较少,许多先进信息技术产品没用应用到实际监测工作中。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环境监控和检测一定要精确地说明目前环境品质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样就要加强自身品质的创立和增强品质的监管。所以提升监控和检测的品质,增强全面系统的品质监管任务,已经是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中的一项重点。

加强品质的监管思想

提升品质监管标准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品质监管的思想。因此,要经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品质的监管思想,推动品质的监管任务。

(1)品质监管任务的重点是提升高层人员的品质监管思想以及梳理好监控和检测任务与品质监管之间的联系。

(2)要增强全体员工的参与思想,建立合理的监管观念。

(3)要更好的完善品质监管单位、安排专业的品质监管人员,而且要确保品质监管人员的素养和工作经验。并依据监控和检测区域的扩展和要求,持续增强品质监管思想和监管技术的培养训练,这是为了更好的对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任务提供保证。

2、完善品质监管体系

有效的系统的监管是品质得到保障最主要的方法。

(1)为目前任务和情况发展的要求,应该尽早的修改和健全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保障监管规定,确定主要任务内容、监管责任和监管体系等,让品质监管任务有规定可以依照,改善当前体系与具体要求不相符的情况。

(2)应当尽早健全每个监控和检测任务区域的品质监管体系,并且增强不同监管体系实行状况的督查工作,转变当前每个监控和检测区域品质监管体系创立不平衡的状况。

(3)应当加速适应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品质监控考评体系的探究,同时尽早成立相应的评定模式,更重要的是增强整个监控和检测过程中的品质监管体系。

3、健全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监控和检测是劳动者在认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单独行动。所以,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和成立品质监管体系一样重要。应当更好的成立、完善监控和检测品质监督管理考评工作,成立品质监管的考评制度,展开各种品质监督管理行动,如查验品质、考评质量监控和查看品质监控体系运转状况等,逐渐健全监控和检测品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4、完善品质监管保护办法

(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

(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

(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

(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结束语

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通过这些年的完善,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不能够达到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增强环境监控和检测体系的建设,改善有关的品质监管准则,并且完善品质监管的保护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善兵,张恩平,王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60).

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质量;素质;目标;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是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而要提高工程质量则应将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则包括建筑所应具备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的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完善程度,随着现代建筑各项功能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工程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随之提高,只有有效提高对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控制方可最终保证施工质量,充分体现建筑的功能和效益。

一、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

(1)人的因素及控制。建筑施工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其影响因素的中人员因素是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其会对工程规划、决策、设计及施工等环节质量均带来影响,因而要保证施工质量则应树立为客户服务的观念及企业与社会效益相平衡的观念和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同时应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保证技术人员技术过硬,以及服务人员能够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的观念以保证工程质量;高层管理人员尚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定位并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策略,便于实现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才的发现和造就来提高建筑质量,并实现人才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2)材料因素及控制。施工材料包括建筑耗材、配件及半成品,要控制材料质量则应从采购、检验、运输保管和使用等环节入手,由于材料及半成品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因而在施工中采取节约措施也决不允许以消弱质量为代价,对所用建筑用材应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并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做到确保主体施工质量以免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应搞好细部处理克服质量通病,并应有创新和特色,将新发明的新材料、新技术及时掌握并积极应用到工程施工中来。(3)设备因素及控制。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施工也必须以现代化设备为基础,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施工质量,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依据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应结合机械类型、性能参数合理选择,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设备的规章制度执行,加强维护、保养工作,并应实行质量考核制度,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并应按其执行,同时应丰富信息储备以不断提高并改进工艺水平。(4)方法因素及控制。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确立工程质量目标,确立各级检察合格率,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内成员在质量管理中的相应责权利,建立完善的质量检察制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便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若为责任事故则应结合清洁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对成绩突出的当事人则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5)环境因素及控制。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温、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作业面大小、施工现场通风照明等工作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管理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竞争环境,由此可知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众多,而要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则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积极应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6)管理因素及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明确责任、参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应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施工所采取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并采用数学方法归纳分析,最后总结经验为控制后期施工质量提供依据,总之,工程施工管理应进行全方位管理,各部分管理应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发挥对质量保障的作用。

二、加强施工中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建筑施工合同双方均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及时处理合同变更,并将各项目标和条款均统一到合同中以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规划设计,可将安全与质量分离,结合技术难度设计出最为优质的施工方式,即实施样板施工,并结合样板施工所取得的成果和施工中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及时解决,要实现该目标则应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人人都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并应自筹建到施工均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以保证施工质量。(2)提高人员素质。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施工队伍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基本前提,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科技知识的能力,因而应充分重视人才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应在施工中优化配置相关人员,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层并应发挥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管理以充分重视和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3)加强目标管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实施目标管理即预先设定施工质量达到的预期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实施目标管理以激发人的质量控制的积极性,而目标控制则应从目标制定和目标实施管理两方面进行,制定目标时应结合企业的质量目标及该工程特点确定,目标实施中则应在明确目标后,结合目标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自主管理、加强检查等措施以达到目标受控的状态。(4)完善监理监控系统。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实现有效的监理监控首先应配备相应的监理人员,实施监理过程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编制合理可行的监理大纲和细则,在具体实施中监理应对施工方的施工方案、选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审查施工方人员及资质,对不合格人员应要求施工方予以撤换,严格要求特殊工种实施持证上岗,并应对其技能进行考核和评审,在资质审查中应重点审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资质、能力及经验。(5)实施目标责任制。在具体质量控制中应实施质量目标责任制,即建立施工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责任目标承包制,要实现该质量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进行则应充分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保证相关人员在质量承保责任制中的权限,即质量承包责任制的保证,并实施以岗位论责、以职论责,在质量控制后应结合实际绩效进行奖惩,即首先应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并将其落实到文字或数据上,对参与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均应有相应控制目标以迫使其加强管理,并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随进展及时调整目标和考核标准,但应保证责任人的责任目标相互关联以形成网状体系。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决定其安全性能的关键,因而要实现建筑性能及效益则应科学有效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并应充分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专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则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施工管理素质,不断分析和改善管理措施方可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更好的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杨杜.现代管理理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质量管理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因为其特点是线形长,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也不一样,在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可以说质量就是道路的灵魂和生命。影响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到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多个渠道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与控制,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一、建设单位组织管理不规范

1、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工作不规范。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经验不足、技术管理力量薄弱问题。许多项目管理单位由于临时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管理人员经验不一而足,相对流动性大,技术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质量问题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2、项目建设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各项公路建设管理制度,严把公路建设队伍“准入关”,从而为各种不正之风形成的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提供了有利机会。如果对参与工程的各单位审查不严,对其基本情况、过去的从业经营业绩没进行详细考核评定验证,容易使那些不符合要求甚至是借别人的资质的单位,进入到公路建设市场。容易出现实际设计,特别是施工队伍、监理人员、设备与投标书完全不符的情况。往往投标时是本单位的精英,进场时大部分人员不到位。于是就有了一流队伍中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的现象。

二、设计工作不完善

公路工程设计是根据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技术指标,通过工程设计使之具体化的过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结构是否稳定,强度是否可靠等,都将决定着道路建成后的使用性能和使用价值。因此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是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可是现有的设计单位为迎合或迁就业主而未严格按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进行设计,没有维护设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设计周期短,基础资料不齐全,设计文件未达到应有的深度,导致部分工程设计外业勘察深度不够,比选方案少,地质资料收集不全,存在错、漏、缺和设计频繁变更等现象。比如,在同三高速公路福山立交工程项目中,由于设计方案的改变,原来大桥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设计单位因种种原因,仍沿用了原有的地质资料, 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有较大的区别,于是只能重新进行补探地质资料,变更桩长设计。给施工方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工期的滞后。

三、 施工管理不规范

公路工程施工是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道路工程实体的过程。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的工程质量,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就得到了基本实现。但目前中标施工单位往往采用分包或合作的形式,具体道路施工方经历较少,施工力量不足,没有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且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在施工前期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现场准备工作不到位;在施工作业组织、施工作业计划、施工调度、现场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能力或力不从心,现场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现场质量、施工工艺控制不严。如工程开工前,没有认真仔细地阅读设计文件和搞好图纸会审;没有充分了解工程特点和工程质量要求;没有切实搞好施工项目技术交底工作,就盲目和仓促施工,有时还不按图纸施工;另外,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但有些质量管理人员没有切切实实到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没有随时抽检,没有用检测数据发现问题来反映客观事实和解决问题,没有很好地对质量进行动态控制,片面追求进度,让质量事故消产生在萌芽状态。这些都是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突出因素。

四工程监理薄弱

1、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全面的技术人才。监理人员业务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各类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备不够合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个别工程监理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差、疏于管理,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现有的监理队伍远远满足不了建设市场需要,临时转入监理岗位人员比较多,现场监理机构中抽调、更换比较频繁,人员无序流动,资质和能力下降,监理队伍出现不稳定,造成监理管理水平不高。这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及延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2、工程质量监理实施距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管理还有一定距离,工程质量事故的出现,多数是因为工程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体现在工程质量监理方面是质量监管不严格,工程分包控制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监理程序不严格。

3、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缺乏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抽查频率不足,对施工单位的试验检测数据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复核审查分析,不能对存在的质量隐患、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正确合理的分析和处理。